陕西省汉中市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陕西省汉中市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陕西省汉中市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陕西省汉中市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陕西省汉中市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校际联考高二生物学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共6页,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2.答卷前,务必将答题卡上密封线内的各项目填写清楚。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第I卷(选择题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计2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每年秋季,全国多地都会有较多患者感染肺炎支原体。支原体是一类不具有细胞壁的原核微生物。下列关于支原体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支原体通过染色质控制ATP酶合成B.支原体的核糖体形成会与核仁无关C.支原体与病毒都不能进行呼吸作用D.支原体具有联系紧密的生物膜系统【答案】B【解析】【分析】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大类。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作真核生物,如植物、动物、真菌等。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作原核生物。多种多样的细胞都有共同的结构模式:有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集中存在的区域(细胞核或拟核)。【详解】A、支原体是原核生物,没有染色质,有环状的DNA分子,所以是通过DNA控制ATP酶的合成,A错误;B、支原体没有真正的细胞核,所以不具备核仁,故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无关,B正确;C、支原体有细胞结构,细胞内有相应的酶能进行呼吸作用,病毒无细胞结构,只能依赖于活细胞生活,所以不能进行呼吸作用,C错误;D、生物膜系统是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构成,支原体没有核膜,也没有细胞器膜,D错误。故选B。2.下图1为某植食性昆虫迁入某生态系统后的种群增长速率变化曲线,图2为另一个种群中λ(a是当年种群数量与前一年种群数量的比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不考虑迁入、迁出的影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1中的t2~t3时期种群年龄结构是衰退型B.图2中a~c时期,λ<1,可推测该种群数量此时期不断减少C.图1和图2中K值出现的时间分别对应t2和dD.图1和图2可分别表示种群的“S”形增长和“J”形增长过程【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图1:图1为植食性昆虫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变化曲线,先增加后减少为0,对应于种群数量的S型增长曲线;分析图2:图2为λ(λ是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当λ>1,种群数量逐渐增多;当λ=1时,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当λ<1时,种群数量逐渐减少。【详解】A、图1中t2~t3时期,种群数量增长率逐渐减少,但大于0,说明种群数量增长,因此该时期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A错误;B、图2为λ(λ是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当λ>1,种群数量逐渐增多;当λ=1时,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当λ<1时,种群数量逐渐减少,图2中a~c时期,λ<1,可推测该种群数量此时期不断减少,B正确;C、图1表示种群的“S”形曲线,K值出现的时间是t2,图2中当λ>1,种群数量逐渐增多,无K值,C错误;D、图1表示种群的“S”形曲线,图2种群数量先不变,接着减少再增加,不能用“J”形增长表示,D错误。故选B。3.当一个群落演替到与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相适应的平衡状态时,演替不再进行,此时的群落称为顶极群落。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群落演替过程中会发生优势物种的取代B.群落演替最终都会演替到顶极森林群落C.顶极群落不再受温度、降水量等因素的影响D.顶极群落的结构复杂,将一直保持不变【答案】A【解析】【分析】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变化的有序过程,因而它往往是可预测的,使得物种丰富度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一般森林是群落演替的顶级群落。【详解】A、群落演替过程中会发生优势物种的取代,而不是完全取而代之,A正确;B、群落演替是内部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同地区的群落演替不一定能演替到森林阶段,B错误;C、顶极群落与年平均气温和降雨量等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影响群落演替的顶级群落类型,C错误;D、生物群落的演替是不断进行的,顶极群落一旦形成,在没有受到影响的条件下会较长时间保持一定的动态平衡,当环境发生变化时,也要发生演替,D错误。故选A。4.在浅海中,牡蛎与鱼类、节肢动物、棘皮动物等生物生活在一起.这那么这片浅海是()A.群落 B.种群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答案】C【解析】【分析】1、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2、群落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3、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群落与其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的一个统一整体。【详解】A、群落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其中的生物构成了群落,A错误;B、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B错误;C、生态系统包括其中的所有生物和无机环境,故这片浅海是一个生态系统,C正确;D、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D错误。故选C。5.下图为某有毒物质在不同水生动物体内的富集情况,生物富集系数是指生物体内某有毒物质浓度与水体中该有毒物质浓度的比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水生动物浮游动物腹足纲动物贻贝牡蛎鱼类生物富集系数2.840.541.711.5226.95A.该有毒物质进入动物体内后难以被排出B.该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难以被降解C.鱼类的生物富集系数最高,与鱼类的营养级高有关D.该有毒物质对水生动物的毒害作用,不会危害到人类【答案】D【解析】【分析】在生态系统中,某些重金属盐类和难于分解的有机物等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详解】A、由于该有毒物质进入动物体内后难以被排出,因此,该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会富集,且随着营养级升高而升高,A正确;B、该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难以被降解,因而会导致在生物体内富集,B正确;C、鱼类的生物富集系数最高,说明鱼类在食物链中的营养级高,C正确;D、该有毒物质对水生动物有毒害作用,如果人类食用这些水生动物,也会危害到人类,D错误。故选D。6.农场中种植着粮食作物、果树,饲养着家禽、家畜等。运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原理,可以有效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下列措施不属于此项原理的是()A.延长光照时间,提高蛋鸡的产蛋率B.延长食物链,获得更多的农畜产品C.播放集群信号录音,引来鸟类捕食害虫D.人工控制作物光周期,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答案】B【解析】【分析】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1、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2、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①利用声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使其集群或远离农田;②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③有特殊的化学物质扰乱某些动物的雌雄交配,使有害动物的繁殖力下降。【详解】A、延长对家禽的光照时间,提高产蛋量是利用光照对动物繁殖的影响,属于物理信息的利用,A不符合题意;B、延长食物链,获得更多的农畜产品,无信息传递的过程,不属于信息传递原理的利用,B符合题意;C、播放集群信号录音,引来鸟类捕食害虫以降低害虫数量,属于物理信息的利用,C不符合题意;D、人工控制作物的光周期,以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是利用光周期对植物开花的影响,属于物理信息的利用,D不符合题意。故选B。7.农田被恢复成山林(退耕还林)以后,生态系统随之发生一些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物种的数目变少 B.营养结构变复杂C.群落结构变简单 D.抵抗力稳定性减弱【答案】B【解析】【分析】1、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2、主要类型: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3、群落演替的原因: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4、农田被恢复成山林即退耕还林,属于次生演替。【详解】A、退耕还林后,物种的数目变多,A错误;B、退耕还林后,动植物种类增多,营养结构食物网变复杂,B正确;C、退耕还林后,群落结构变复杂,C错误;D、退耕还林后,动植物种类增多,抵抗力稳定性变强,恢复力稳定性变弱,D错误。故选B。8.秦岭位于我国南北区域分界线,这里植被类型多样、物种丰富,生活着大量珍惜生物。下列措施不能起到生态保护作用的是()A.建设秦岭国家公园 B.建立秦岭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C.将市场上买来的动物,放归自然环境 D.通过法律禁止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答案】C【解析】【分析】1、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以概括为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两大类。就地保护是指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国家公园等,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易地保护是指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例如,建立植物园、动物园以及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等,这是为行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2、建立精子库、种子库、基因库,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等等,也是保护濒危物种的重要措施。3、保护生物多样性还要加强立法、执法、宣传教育,使每个人都能树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自觉形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行为和习惯。【详解】A、建设秦岭国家公园是对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措施,能起到生态保护作用,A不符合题意;B、建立秦岭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是对生物多样性的易地保护措施,能起到生态保护作用,B不符合题意;C、将市场上买来的动物,如果随意放生,有可能会造成生物入侵,也有可能放生的环境不适合该生物生活,造成生物死亡。因此,将市场上买来的动物,放归自然环境不一定能起到生态保护作用,C符合题意;D、保护生物多样性还要加强立法、执法、宣传教育,使每个人都能树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自觉形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行为和习惯。如通过法律禁止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D不符合题意。故选C。9.生态足迹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和水域面积。生态承载力代表了地球提供资源的能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与食用蔬菜相比,食用猪肉产生的生态足迹小B.“桑基鱼塘”等生产方式能有效减小生态足迹C.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人类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大D.建设生态农业等措施有利于提高生态承载力【答案】A【解析】【分析】生态足迹也称“生态占用”。是指特定数量人群按照某-种生活方式所消费的,自然生态系统提供的,各种商品和服务功能,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需要环境(生态系统)吸纳,并以生物生产性土地(或水域)面积来表示的一种可操作的定量方法。【详解】A、与食用蔬菜相比,食用猪肉产生的生态足迹小大,A错误;B、“桑基鱼塘”等生产方式能通过物质循环有效减少人类所排放的废物从而有效减小生态足迹,B正确;C、生态足迹是判断某一国家或地区目前的可持续发展状态的重要指标,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人类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大,C正确;D、建设生态农业等措施可优化资源配置,从而提高生态承载力,D正确。故选A。10.下列关于湿地生态恢复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可采用工程学和生物学措施相结合的方法B.对湿地的恢复,只需要建立自然保护区C.要建立缓冲带,以尽量减少人类的干扰D.湿地的恢复还需要依靠自然演替机制【答案】B【解析】【分析】湿地生态恢复工程的措施:采用工程和生物措施相结合,如废水处理、点源和非点源污染控制、土地处理工程,植物物种的引进种植,及建立缓冲带等,使受干扰的湿地得以恢复。【详解】A、湿地生态恢复工程可采用工程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A正确;BD、对湿地的恢复,既要注意退耕还湿地或建立自然保护区,还要依靠自然演替机制恢复其功能,B错误,D正确;C、湿地生态恢复工程需要建立缓冲带,以尽量减少人类的干扰,C正确。故选B。11.醪糟是我国传统食品,制作的大致流程为:将泡好的糯米蒸20分钟,晾凉倒入开水烫过的容器中,加入酒曲搅匀后在中间掏个洞,用保鲜膜密封。在此环境下3天后就能闻到酒香。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制作过程中蒸米和烫容器均能达到灭菌目的B.发酵过程产生的水是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C.晾凉后再加入酒曲,是为了防止高温影响酒曲中微生物的活性D.上述流程中只需要提高温度条件继续发酵即可得到大量米醋【答案】C【解析】【分析】用酵母菌酿酒的原理: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发酵能把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在制作酒时,先加入的酵母菌数量太少,因此需要酵母菌先大量的生长和繁殖,所以开始先通入一段时间的空气,然后隔绝空气,目的是让酵母菌先进行有氧呼吸,快速增加酵母菌的数量,此时不产生酒精,因为在有氧呼吸的情况下酵母菌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只有氧气耗完后,进行无氧呼吸,才将有机物分解为酒精和水。【详解】A、制作过程中蒸米和烫容器均能达到高温消毒的目的,此过程处理时间比较短,可能灭菌不彻底,A错误;B、发酵过程产生的水是有氧呼吸的产物,无氧呼吸不产生水,B错误;C、晾凉后再加入酒曲,是为了利用其中的微生物,如酵母菌,将糯米中的淀粉分解成葡萄糖,并进一步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C错误;D、醋酸菌是好氧型生物,酿酒是无氧条件,即使此流程中的温度条件适合酿醋,氧气条件也不满足,D错误。故选C。12.消毒和灭菌在作用强度和作用效果方面差异显著,下列关于消毒和灭菌的说法错误的是()A.煮沸消毒、巴氏消毒是常用的消毒方法B.消毒和灭菌都可以消灭芽孢和孢子C.培养皿和金属器械的灭菌常采用干热灭菌D.湿热灭菌、干热灭菌、灼烧灭菌是常用的灭菌方法【答案】B【解析】【分析】消毒是指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仅杀死物体体表或内部的一部分微生物的过程。常用的方法有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紫外线或化学药物消毒法等;灭菌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一切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的过程,常用的方法有湿热灭菌、灼烧灭菌、干热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详解】A、消毒是指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仅杀死物体体表或内部的一部分微生物的过程,煮沸消毒、巴氏消毒、紫外线消毒是常用的消毒方法,A正确;B、灭菌才能杀死一切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消毒不能杀灭芽孢和孢子,B错误;C、干热灭菌法适合于能耐高温的,需要保持干燥的物品,如玻璃器皿(吸管、培养皿)和金属用具等,可以采用这种方法灭菌,C正确;D、灭菌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一切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的过程,湿热灭菌(如高压蒸汽灭菌)、干热灭菌、灼烧灭菌是常用的灭菌方法,D正确。故选B。13.在分离、纯化细菌的实验中,划线接种(甲)、培养结果(乙)分别如图所示,a、b、c、d是划线的四个区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接种环共灼烧了4次B.每次划线前后都要对接种环灼烧灭菌C.不能将a区和d区划线相连D.连续划线的目的是获得单个细菌形成的菌落【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干可看出本实验接种微生物的方法为平板划线法,该方法中会通过多次划线来逐步稀释以便获得单个菌落,因此在最后的一个区域中可能获得单个菌落,该方法实施时为了严格的无菌操作,需要全程在酒精灯火焰附近操作。【详解】A、接种过程中每次接种前需要灼烧,最后完成后需要灼烧以免污染环境,需要灼烧5次,A错误;B、平板划线法中每次划线前都要灼烧接种环,保证菌种来自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划线结束后也要灼烧接种环,防止污染环境、感染接种者,B正确;C、图中a区域菌落最多,d对应的区域出现了单个菌落,因此d区域应该为划线的最终区域,a区域为划线的起始区域,二者不能相连,C正确;D、连续划线可以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以便获得单个菌落,D正确。故选A。14.下列关于发酵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于发酵的优良菌种均需通过诱变育种选育B.发酵工程的产物就是微生物的代谢物和酶C.改变发酵条件,可能影响微生物的代谢途径D.发酵产品均需通过提取、分离、纯化来获得【答案】C【解析】【分析】发酵工程,是指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新技术。发酵工程的内容包括菌种的选育、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扩大培养和接种、发酵过程和产品的分离提纯等方面。【详解】A、用于发酵的优良菌种不一定均需通过诱变育种选育,如基因工程育种也可以,A错误;B、发酵工程生产的产品有两类:一类是代谢产物,另一类是菌体本身,酶是活细胞产生的,B错误;C、改变发酵条件,如温度、pH、氧气含量等,可能影响微生物的代谢途径,C正确;D、不同微生物产品分离、提纯方法不同,如果发酵产品是微生物细胞本身,可在发酵结束之后,采用过滤、沉淀等方法将菌体分离和干燥,即可得到产品,D错误。故选C。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计12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15.拉布拉多犬个性忠诚,智商极高,深受人们的喜爱。其毛色有黑、黄、棕3种,分别受B、b和E、e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为选育纯系黑色犬,育种工作者利用纯种品系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B、b和E、e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B.F2黑色犬中基因型符合育种要求的个体占1/9C.F2黄色犬与棕色犬随机交配,子代中可获得纯系黑色犬D.F2黑色犬进行测交,测交后代中不能获得纯系黑色犬【答案】ABD【解析】【分析】根据遗传图解可知,拉布拉多犬毛色的三个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并且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其中黄色的基因型为(B_ee和bbee),棕色基因型为(bbE_),黑色基因型为(B_E_),根据题干信息可以进行分析答题。【详解】A、由于黑色个体F1自由交配后代产生的个体中有三种毛色,并且符合9∶3∶3∶1的性状分离比及变形,因此两对基因B、b和E、e的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B、F2中黑色犬的基因型有BBEE,BbEe,BBEe,BbEE四种,其中黑色纯合子BBEE占1/9,B正确;C、F2中黄色犬(B_ee和bbee)与棕色犬(bbE_)随机交配,其后代中不会出现BB和EE的个体,因此不能获得黑色纯种个体,C错误;D、F2黑色犬测交(与bbee杂交)其后代都含有b和e基因,因此不会出现BBEE个体,D正确。故选ABD。16.如图是某同学绘制的生态系统能量金字塔,其中a~d代表能量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的能量c可代表生产者呼吸释放的热能及流向分解者的能量B.该金字塔的底座属于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固定的能量C.一般来说,能量金字塔和生物数量金字塔一样,都会出现倒置的现象D.第一个营养级与第二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答案】AB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可知,图中每一级的能量都分为流向下一营养级+呼吸作用+流向分解者的能量。【详解】A、根据图像分析可知,能量c可代表生产者呼吸释放的热能及流向分解者的能量,A正确,B、能量流动从生产者开始,为第一营养级,所以该金宇塔的底座属于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固定的能量,B正确;C、能量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能量金字塔不会出现倒置的现象,C错误;D、能量传递效率=本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再乘以100%,且a为第一营养级的能量,b为第二营养级的能量,所以第一个营养级与第二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a×100%,D正确。故选ABD。17.鸡蛋表面污染的细菌会逐渐侵入蛋内,缩短鸡蛋保质期。对某地不同季节及不同养殖模式下生产的鸡蛋取样,按每克鸡蛋用1mL无菌生理盐水清洗鸡蛋表面,收集清洗液,培养计数结果如下表。相关叙述正确的是()季节菌落数(个·g-1)半封闭式养殖模式全封闭式养殖模式夏季3.92×1047.24×103冬季7.60×1041.24×104A.表中数据是对清洗液稀释1×103倍后涂布平板获得的B.稀释涂布平板法得到的鸡蛋表面菌落数比实际数略少C.夏季鸡舍更需要消毒以减少鸡蛋表面的细菌污染D.全封闭养殖模式更有利于减少鸡蛋表面的细菌污染【答案】BD【解析】【分析】测定微生物数量的方法:①直接计数法:常用显微镜直接技术法,一般适用于纯培养悬浮液中各种单细胞菌体的计数。②间接计数法:常用稀释平板计数法,平板培养基上长出一个菌落就代表原待测样品中一个微生物个体。【详解】A、稀释平板计数法涂布的菌液体积为0.1mL,菌落数为30-300的平板适于计数,根据图中数据分析,半封闭式养殖模式对清洗液稀释1×102倍后涂板,全封闭式养殖模式对清洗液稀释1×101倍后涂板,A错误;B、由于两个或更多的细胞可能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菌落,因此稀释涂布平板法得到的鸡蛋表面菌落数比实际数略少,B正确;C、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冬季鸡蛋表面的菌落数明显高于夏季,这可能是因为冬季气温低,细菌更容易在鸡蛋表面生存和繁殖,因此需要加强消毒措施,C错误;D、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全封闭养殖模式下的鸡蛋表面的菌落数明显低于半封闭养殖模式,所以全封闭养殖模式更有利于减少鸡蛋表面的细菌污染,D正确。故选BD。18.酿酒酵母菌种的性能是决定果酒品质的重要因素。如图表示从土壤中筛选出产酒精能力强的酵母菌菌株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除图示方法外还可用平板划线法纯化菌落并计数B.步骤④培养酵母菌时一般要将平板倒置C.获得酵母纯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杂菌污染D.步骤⑤必须要用固体培养基鉴别酵母菌的产酒精能力【答案】BC【解析】【分析】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进行培养;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将被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详解】A、平板划线法不能对菌落进行计数,A错误;B、步骤④培养酵母菌时一般要将平板倒置,放入28℃的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B正确;C、获得酵母纯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杂菌污染,C正确;D、鉴别酵母菌的产酒精能力应用液体培养基,D错误。故选BC。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计60分)19.合理施用镁肥能明显提高作物的产量、改善品质。科研人员研究了镁对苗期油菜不同部位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如下表。生理生化指标上层叶片(新叶)下层叶片(老叶)镁缺乏镁适宜镁缺乏镁适宜叶绿素含量(mg·g-1)0.211120.140.67Rubisco酶活性(U·g-1)22890899298净光合速率(μmol·m-2·s-1)12.216.46.816.6回答以下问题(1)Rubisco酶在光合作用过程中能催化二氧化碳的固定过程,其主要存在于叶肉细胞的____中;植物缺镁时,叶肉细胞中五碳化合物的消耗量会____。(2)据表可知,缺镁会影响光合作用的____阶段,判断依据是____。(3)镁肥的施用量也不是越多越好,一次施用镁肥过多甚至可能导致作物死亡,这是因为____。【答案】(1)①.叶绿体基质②.减少(2)①.光反应和暗反应②.缺镁一方面使叶绿素含量下降,另一方面使Rubisco酶活性下降(3)施肥过多使土壤溶液浓度过高,不仅影响根系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分,还会引起细胞失水,Mg2+浓度越高,失水越多,甚至可能导致作物死亡。【解析】【分析】由图表可知,无论上层叶片,还是下层叶片,缺镁都会导致叶绿素含量下降,Rubisco酶活性下降,净光合速率下降。【小问1详解】Rubisco酶参与二氧化碳的固定,二氧化碳的固定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故Rubisco酶主要存在于叶绿体基质中;缺镁时,叶绿素减少,光反应减弱,所产生的[H](NADPH)和ATP减少,进而导致C3的还原速率减慢,生成的C5的量减少,C5的量减少,C02的固定速率减慢,C5的消耗量减少。【小问2详解】由图表可知,缺镁一方面使叶绿素含量下降,另一方面使Rubisco酶活性下降,故推测缺镁会影响光反应和暗反应【小问3详解】一次施用镁肥过多,会使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容易引起根系通过渗透作用失水,Mg2+浓度越高,失水越多,甚至可能导致作物死亡。20.如图是某河流部分食物网(图甲)及碳循环示意图(图乙)。请回答下列问题:(1)河泥中的微生物在该生态系统中的主要作用是____。(2)图甲中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____。鱼获得能量最少的一条食物链是____。(3)浮游植物在碳循环中的作用是____。图中以含碳有机物进行的过程是____(填序号)。(4)有人曾在该河流的一段流域研究发现,该段河流大型水生植物严重退化,以大型水生植物为食的草鱼数量减少,请分析草鱼数量减少的原因:____。同时由于大型水生植物的退化,导致藻类大量繁殖,从而出现水华现象,水体质量下降。请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提出两点能够解决水华现象发生、恢复该生态系统的有效措施:____。【答案】(1)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2)①.鱼、虾②.浮游植物→水蚤→虾→鱼(3)①.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将其转化为有机物②.③④⑤(4)①.食物短缺②.重建、恢复、补种高等水生植物,引入以浮游藻类为食的鱼类,减少过度捕捞,通过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进而环节了水华现象。【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的成分:包含非生物成分(无机盐、阳光、温度、水等)和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2、碳循环:(1)碳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主要是碳酸盐和二氧化碳;(2)碳在生物群落中的存在形式主要是含碳有机物;(3)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4)碳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5)碳循环过程为:无机环境中碳进出生物群落的途径是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而生物群落中的碳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燃烧作用。【小问1详解】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由图可知浮游植物是生产者,该生态系统的基石是浮游植物;河泥中的微生物属于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其作用是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小问2详解】图甲中的食物链有:浮游植物→水蚤→鱼,浮游植物→虾→鱼,浮游植物→螺→鱼,浮游植物→水蚤→虾→鱼,共四条,图中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鱼、虾;根据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鱼获得能量最少的一条食物链是最长的食物链:浮游植物→水蚤→虾→鱼。【小问3详解】浮游植物在碳循环中的作用是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将其转化为有机物;由图可知,图中以含碳有机物进行的过程是③④⑤,即生物群落内部碳元素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的。【小问4详解】有人曾在该河流的一段流域研究发现,该段河流大型水生植物严重退化,导致以大型水生植物为食的草鱼数量减少,即草鱼大量减少的直接原因是食物短缺,同时由于大型水生植物的退化,导致藻类大量繁殖,从而出现水华现象,水体质量下降。为解决水华现象发生可设法重建、恢复、补种高等水生植物,引入以浮游藻类为食的鱼类,减少过度捕捞,通过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进而环节了水华现象。21.以林生菇、菇养林为核心的“林—菇共育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正式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林—菇共育系统”经历了天然栽培、半自然生产到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完整演化链,构建了以木屑制作菌棒养菇,菌渣肥田(田中种植茭白),茭白叶喂养牛羊,牛羊粪便还田还林的农林复合生产系统。请分析并回答以下问题:(1)“林—菇共育系统”中的蘑菇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以林生菇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价值。该系统可促进资源增质、林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这较好地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原理。(2)食用菌栽培过程中,杂菌与蘑菇之间存在____关系,因此在接种前要对菌棒进行灭菌处理。(3)从物质与能量的角度,分析“林—菇共育系统”的优势____。(4)除林菇以外还有林药、林菜等林下经济,从群落结构角度分析林药、林菜所利用的生态学原理____。【答案】(1)①.分解者②.直接价值和间接③.整体(2)种间竞争(3)可以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4)不同植物适于在不同的光照强度下生长,所以表现为分层现象,这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蘑菇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属于分解者。以林生菇一方面增加了物种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属于间接价值;另一方面,可以增加人类的食物来源,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属于直接价值。因此,以林生菇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该系统可促进资源增质、林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在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的同时,还考虑了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小问2详解】杂菌和蘑菇都可以利用林木上的有机物,属于种间竞争关系,因此在接种前要对菌棒进行灭菌处理。【小问3详解】由题干信息“木屑制作菌棒养菇,菌渣肥田(田中种植茭白),茭白叶喂养牛羊,牛羊粪便还田还林”可知,林—菇共育系统”可以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小问4详解】上有乔木,下有林药、林菜等林下经济,不同植物适于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生长,所以表现为分层现象,这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22.酸菜是利用乳酸菌发酵得到的一种传统食品。自然发酵条件下,杂菌较多,酸菜品质变动较大。为提高酸菜品质及稳定性,研究者在自然发酵条件下添加一定量的干酪乳酸菌进行酸菜发酵(即人工发酵),并将这两种发酵方法进行比较。请回答问题:(1)酸菜发酵过程中,需保持____(填“有氧”或“无氧”)条件,蔬菜中的糖类物质在乳酸菌所产酶的作用下,可被分解为____和[H],再转化为乳酸。(2)酸度和亚硝酸盐含量是评价酸菜品质的重要指标。研究者检测两种发酵方法的pH和亚硝酸盐含量,结果如图1和图2。①据图1可知,发酵初期,人工发酵的pH比自然发酵的下降更快,原因是____。②某些杂菌会产生亚硝酸盐。综合图1、图2分析,人工发酵中亚硝酸盐含量未出现明显峰值,其主要原因是发酵初期形成的____环境抑制了杂菌生长。③食品安全标准规定,酱腌菜中亚硝酸盐含量不超过20mg/kg。据此,食用自然发酵酸菜的安全时间为____天及之后,而人工发酵酸菜不受发酵天数限制。(3)除酸度、亚硝酸盐含量外,评价酸菜品质的指标还有____(写出两点)。【答案】(1)①.无氧②.丙酮酸(2)①.人工发酵添加的干酪乳酸菌快速繁殖,产生了大量乳酸②.酸性③.9(3)颜色、味道、气味、脆度、营养价值等【解析】【分析】制作泡菜时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菜具有特殊的风味,乳酸菌是厌氧菌,分解有机物是不需要氧气的,因此泡菜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