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发展对知识产权法律的影响和对策
一、
引言
计算机技术和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传统知识产权法律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传统知识产权的三大支柱-专利、商标和版权都受到了计算机技术和络技术发展的深刻影响。所谓深刻影响是指这一影响不仅仅体现在知识产权保护客体的扩大上,例如在因特中形成的所谓“域名”(website)是否应纳入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等基于技术进步所产生的新客体在法律中的位置这种技术问题,同时也包括由于上述技术的发展所反映出来的传统知识产权的系统改造问题。有关计算机软件的保护方式、域名与商标的权利配置、汉语国家的域名、专利制度的运转以及知识产权侵权的司法和行政救济等方面都面临着上述技术进步所带来的新问题。
本文拟就当前计算机技术和络技术的发展对有关工业产权的知识产权法律的部分影响略为探讨,以求能使法律的建设能跟上技术的发展,也使法律的建设促进技术的发展。
二、计算机软件保护方式的革新
目前来讲,世界各国对计算机软件的法律保护主要采取的是版权保护方式。美国版权法规定:“旨在直接或间接用于计算机以取得一定结果的一组语句或指令”受版权保护。具体来说,就是用目标代码表达的程序、固定在半软件上的程序和系统程序、应用程序都受版权法保护。从保护的法律要求来说,只要程序注有版权标记并在美国版权局进行了登记,就受到50年以上的版权保护。联邦德国著作权法也规定,“受保护的著作
(1)受保护的文学、科学、艺术著作尤指:1、语言著作,如文字著作和讲演以及数据处理程序”。我国虽然是通过专门条例保护计算机软件,但事实上,我国对计算机软件的保护也主要通过版权方式进行的。
计算机软件的版权保护方式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取得保护的法律程序简单,只要具有原创性并在有关机关进行了登记,就能获得保护,有的国家甚至不要求登记;二、保护期间长,一般都在50年以上,因此,特别有利于权利人;三、保护全面。计算机软件作为著作的一种享有传统著作物所享有的一切权利,诸如复制、翻译、改编、署名、保护作品完整权等经济权利和精神权利。
那么,采取著作权法的方式对计算机软件进行保护在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究竟有什么弊端呢?笔者认为,计算机软件其核心价值是一种技术手段,通过著作权法对之进行保护存在保护过宽,浪费法律资源以及不利于技术进步等弊端。
首先,如果我们对计算机软件的性质进行分析,就会发现,计算机软件和传统著作物是完全不同的。作为图书、录音带、电影等传统著作物,其作为商品交换的最终目的是给人以精神上的享受,是最终消费品,消费者购买著作物的目的是精神消费。相比较来讲,除了游戏软件外,大部分计算机软件作为消费品的核心价值是一种手段,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技术。事实上,计算机软件的价值衡量与传统著作物相比是较为简单的。软件的价值取决于其接近某种目的的水平和达到某种目的的便捷程度。而对于传统著作物来讲,我们既不能以目的为衡量手段,更不能以销售量作为衡量其价值的手段。这是因为,传统著作物的核心价值是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和美的享受,而作为智慧生物的人对于美和愉悦的需求是千差万别的,具有很强的主观性。
从目前计算机软件发展的客观事实上来讲,计算机软件的更新换代时间以月甚至以天计,很难想象会有某种软件在长达50年的时间里还具有市场价值(当然,精神价值是不能以时间计算的)。事实上,法律对计算机软件保护50年并不能起到真正的法律应该起到的作用,因为,作为法律规制的对象其本身应该具有权利义务配置的必要性,非稀缺资源例如空气(目前来看)就无以法律配置的必要,因此,这种保护方式是对法律资源的浪费。
另外,作为版权保护客体的计算机软件,其进步和改进也受到了传统著作权法的保护模式的制约。由于知识产权是一种“特权”,因此,知识产权在使权利人受益的同时,也必然使他人和社会公共利益在一定期间内受到“特权”的制约。因此,平衡三者的利益和促进社会福利的增加(在这里,就是促进软件技术的进步和繁荣)应该是我们立法的出发点。以版权法来保护软件,其必然结果是软件权利人享有权利人对传统作品所享有的“保持作品完整权”、“编辑权”和“演绎权”。按照这种权利配置,对于作为技术手段的软件来说,客观结果就是软件的使用者对于自己所购买来的“技术”著作没有权利进行商业目的的持续开发,也没有权利改进。这一方面不利于消费者使用软件,另外一方面,也不利于技术进步。而且,出于保护知识产权的目的,一些软件开发商并不公开自己软件的源代码,使意图改善的使用者都无从进行软件的改进。而且,由于软件是作为作品来进行保护的,而作者自然不对自己的作品承担什么售后的责任,使软件开发商完全摆脱了本来应该承担的由于软件的开发失误和客观存在的缺陷给用户造成的损失赔偿责任。
那么,作为立法者,应该采取何种制度保护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呢?笔者以为,对于计算机软件技术应采取以专利保护为主,版权保护为辅助的保护模式。理由如下:
的立场上。从域名注册的现实来看,恶意抢注域名者、善意使用与商标或商号冲突的域名者以及商标、商号与域名统一的使用者是法律所要规制的主要对象。法律当然应该保护前述后两种人,打击和消灭恶意抢注的行为。
目前,域名主要是由民间组织负责分配。笔者以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域名会逐渐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围绕域名的利益冲突会逐渐增加,在目前的资源分配体制范围内是无法解决这些冲突的。事实上,即便是在今天,负责分配这一资源的组织已经一定程度上已经承担了只有国家公权才应该承担的责任,例如负责审查域名申请人证明自己并非恶意的证明材料等。而从法理上讲,不能因为有了“在先使用”的现实,就当然拥有配置相关资源的优先地位。例如,对于一个人来说,其姓名权尽管受法律保护,但我们既不能阻止在先任何其他人使用同样的姓名,我们也不能阻止在后的人使用同样的姓名。又由于络发展的前景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域名资源的恰当分配上,因此,域名资源的分配最终必然演化成国际协调、国家统一控制的公权行为。美国商务部1998年公布的《因特名称与的技术性管理的改进方案》就曾列举了络环境下商标和域名的七个问题:商标持有人与域名持有人的争端解决机制太费钱费时;各国适用反托拉斯法或知识产权法对因特行使管辖权导致混乱等等。而这些问题远远不是民间组织所能解决的。
只有解决了域名的权利属性问题,我们才能解决恶意抢注的问题。目前通过法律手段解决这一问题是十分困难的,因为,我们要通过法律来解决它,必须把它纳入权利义务的范畴里才有可能。当前解决的主要的办法只能是协调络组织的分配资源的规范与商标法,同时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来解决域名分配的不公平问题。1996年WIPO就曾提出了“WIPO行动方案”,就域名与知识产权间产生的问题,向域名管理公司提出建议,以缓解二者的紧张关系。
有关因特上的域名问题还包括汉语国家的域名问题。由于汉字的造字方法是象形、形声和会意,因此,在汉字通过国际音标而转化为域名的表现形式时,必然会在同一级域名中出现合法的但是确是冲突的域名。从实际生活来看,汉字常用字只有3000余个,而带有吉祥、祝福或其他类似含义的词汇更为有限,因此这些词汇在汉字国家的商号、商标或人名中使用频率是十分高的。例如富贵、昌盛等词就是这种情况。同时,汉字的一个特点是同音不同字的情况十分频繁,例如“常红”、“长虹”、“常鸿”等,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我们用所谓的在先使用和所谓“恶意”原则都不能解决这些冲突。我们不能因为一个厂商注册了一个商号或商标,就确认他在因特上优先享有配置所有同音同字、同音不同字的数字资源的权利。
举一个极为近似的例证也许可以说明问题。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1999年批准了注册商标“王震”。当然,此“王震”非彼“王震”,他只是一个公司的职员。目前还不清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所以批准上述商标的考虑,但有一点是清楚的,那就是:尽管“王震”是著名人物,但他和相关利益人也并不享有配置这一文字资源绝对的优先权。
笔者认为,目前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主要应是技术上的,即通过使用有细微的差别字符由计算机进行辨认,或者在不远的将来从技术上真正解决汉字域名问题。而从法律上考虑,由于前述关于信息不对称的客观原因,以及汉字本身固有的特点,把域名纳入商标法的范围内保护的考虑没有可操作性。因此,除了要对于著名商标进行反淡化保护外,目前仍应该确认在先注册的合法性。
`
三、
络环境的工业产权、侵权及救济
因特是无国界环境,因特上的信息流通不受国界的限制。从理论上讲,因特上的任何信息可以到达每个用户。正是由于因特的无国界特点和工业产权法上的地域性特点的冲突,造成了工业产权法上的诸多问题。其中较为突出有以下三个方面:一、专利的新颖性、地域性判断等问题;二、法律文件的电子化问题;三、侵权的司法救济问题。
传统上,对于专利(发明)的新颖性判断一般采取相对性标准,即技术的出版物公开以全世界为判断标准,而使用公开和以其他方式公开则以国内为判断标准。在络环境下,尽管对于出现在因特上的信息是否是出版行为还存在争议,但如前所述,因特信息事实上是一种公开的手段,任何人只要上,都能看到这些公开的信息。所以,从专利法关于新颖性判断的法理上讲,可以认为,这些信息一旦产生和传统上所认为的出版一样的破坏新颖性的实质结果,它应该在法律上被认为也必然会产生破坏技术新颖性的法律结果。从这一角度出发,专利法应该认为因特公开等同于出版物公开。当然,由于因特上的信息发布方式不同,既有公开发布的页,也有收费数据库,还有BBS和新闻组等。有学者认为凡是因特上收费或免费数据库、络图书馆都应视为公开出版方式,而对于BBS等随时可能消失的信息则不视为公开出版.从实定法的角度看,目前,针对这一问题,日本已经修改了专利法相应部分,将因特公开视为破坏新颖性的公开手段。我国也应就这一问题尽快对法律进行完善。
络技术的发展同样对专利的地域性提出了挑战并由此给侵权判定带来了困难。举例来说,如果一种专利涉及一种络改进方法的技术或产品,由于络是双向、互动的,因此,这种方法或产品有很大可能在空间上是分开使用的。而这种分离往往会造成产品和方法的使用是在不同的国家。那么,根据目前的专利法,法院就很难判定分开使用这种技术和方法的公司(哪怕是同一公司)侵权。另外,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以后在络上不仅可以下栽软件,下载某种特定的硬件也正在成为可能。即计算机根据指令在原子层面将材料排列组合成能达到某种技术目的的装置,也就是在一定条件下实现自我复制和小型制造。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某一专利权人在一个国家拥有上述某一纳米技术产品专利,其产品一旦上,那么除了这一国家外,他几乎无法保护自己的技术或产品不受侵犯。再比如,对于软件专利来说,目前专利法所规定的“进口权”的就无法保障,任何人在任何地点只要将其上,权利人的进口权就成了“空头支票”,在法律实施的过程中就成了虚设的权利。同时,上述行为往往无法认定所谓的“侵权人”的行为地,因此,对于法院管辖来讲,也是十分困难的。从某一国家领域内观察到的侵权行为,在操作上可能根本无法认定侵权,或者即使认定也没有强制力量来保证司法判决的执行。
可以看出,因特的无国界特点对于传统专利制度的冲击是十分明显的。但络不是免费的午餐,也不能成为无法无天的“特区”。笔者以为,从法律应对角度来看,为了使络以及建立在络基础上的经济长远发展,必须逐步克服专利制度的地域性特点,通过国际协调最终建立世界专利制度,同时加强各国的司法协助来解决这一问题。
四、结语
面对因特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法律建设应作出迅速的反应。针对域名与知识产权的冲突,以及络上产生的知识产权问题,如果长期没有法律加以规范,其不良后果的消除就会愈加困难。尽快将络纳入法律管理的范畴内是根本的解决办法,而也只有在络纳入了法律管理的范畴以后,我们才能谈所谓络上的法律问题。
「注释」
见郑成思,《知识产权论》,176页,法律出版社1998年1月版。
见郑成思,《知识产权论》,191-193页,法律出版社1998年1月版。
在美国,也“有些判例认为,知识产权虽有某些财产权特征,(但它同时)是法律为实现特定的目的而设立的一种特权(privilege),-”(《美国反托拉斯法对知识产权许可的控制》,王源扩,《外国法译评》1998年2期)
参见:尹新天,“数学方法与商业经营方法的专利性问题”,《审查业务通讯》第5卷第1期,1999年1月。
张平,“国际互联络的发展对工业产权保护的影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福州市劳动协议格式
- 安保岗位聘用协议范本2024年限定
- 2024事业单位劳动协议定制样本
- 2024年不变单价服务协议格式
- 2024年债务以资抵债协议样本
- 2024房产中介服务协议模板
- DB11∕T 1671-2019 户用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电气安全设计技术要求
- 2024高效货车驾驶员专属聘请协议
- 二手电动摩托车交易协议2024年
- 2024年借款融资居间协议格式
- 江苏省苏州市市区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卷
- 2024-2025学年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模拟测试卷
-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完整版
- 写作与沟通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杭州师范大学
-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提升小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路径研究
- 标准电线平方数和直径一览表
- 工程参建各方责任主体开展质量安全提升行动责任清单
-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收藏)
- 1.水轮发电机结构及工作原理介绍
- 英语朗读技巧
- 食堂供餐招标评分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