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4月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高三语文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没有文化自信,不可能写出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的作品。古往今来,世界各民族无一例外受到其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上产生的文艺精品和文艺巨匠的深刻影响。中华民族精神,既体现在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和奋斗业绩中,体现在中国人民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中,也反映在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产生的一切优秀作品中,反映在我国一切文学家、艺术家的杰出创造活动中。
在每一个历史时期,中华民族都留下了无数不朽作品。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共同铸就了灿烂的中国文艺历史星河。中华民族文艺创造力是如此强大、创造的成就是如此辉煌,中华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气度,我们应该为此感到无比自豪,也应该为此感到无比自信。
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知和运用。历史是一面镜子,从历史中,我们能够更好看清世界、参透生活、认识自己;历史也是一位智者,同历史对话,我们能够更好认识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没有历史感,文学家、艺术家就很难有丰富的灵感和深刻的思想。文学家、艺术家要结合史料进行艺术再现,必须有史识、史才、史德。历史给了文学家、艺术家无穷的滋养和无限的想象空间,但文学家、艺术家不能用无端的想象去描写历史,更不能使历史虚无化。文学家、艺术家不可能完全还原历史的真实,但有责任告诉人们真实的历史,告诉人们历史中最有价值的东西。戏弄历史的作品,不仅是对历史的不尊重,而且是对自己创作的不尊重,最终必将被历史戏弄。只有树立正确历史观,尊重历史、按照艺术规律呈现的艺术化的历史,才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才能立之当世、传之后人。
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只有扎根脚下这块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文艺才能接住地气、增加底气、灌注生气,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正所谓“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我们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创作更多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又符合世界进步潮流的优秀作品,让我国文艺以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屹立于世。
(选自习近平《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
材料二:
在我看来,要真正使中国文化走出去,必须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塑造好中国文化的形象。当我们讨论中国文化走出去问题时,我们所说的“中国文化"是指什么?作为中国文化的内核的中国的价值观念又是什么?有人认为,是指中国传统文化及其价值观念,这显然是很成问题的。首先,中国传统文化历经数千年的演化,形成了一幅众多流别争芳斗艳的色彩斑斓的历史画卷,即使是其中最主要的流派即儒释道诸家的价值观念也是各不相同的。其次,中国传统文化毕竟是在传统农业社会土壤里生长起来的,其中还杂着许许多多的封建糟粕、甚至奴隶制的思想残余,因而就其整体和现成形式而言是不堪其用的。再次,如果把中国文化走出去理解为使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那么,即使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们对这种文化的价值观念表示理解和尊重,也并不意味着中国文化实现了价值论意义上的“走出去”,因为这种文化并不能完全代表中国文化,这种文化的价值观念并不是当代中国人所真正秉持的价值观念。
我们要推动其走出去的中国文化只能是当代中国文化,即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只有这种文化才能代表中国文化的形象,也只有对这种文化我们才有理由寄寓充分自信。一方面,当代中国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社会主义文化,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区别于任何其他文化的根本特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当代中国文化是一种科学的大众的、具有无限开放性并因而能够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化。另一方面,当代中国文化也是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虽然中国传统文化就其整体和现成形式而言在今天已不堪其用,但其中有很多珍品,特别是其在漫长演进中沉淀下来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革故鼎新的发展观、刚健有为的人生观、知行合一的实践和认识理论、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集中地体现着传统社会里中国人的生命体验和独特智慧,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宝贵思想资源。正是在利用这些宝贵思想资源的过程中,当代中国文化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了发扬光大,也使自身的民族特色不断增强。
(摘编自汪信砚《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路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民族以强大的创造力铸就了悠久灿烂的文艺历史,诗经、楚辞、唐诗等都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B.历史给了文学家、艺术家以滋养和想象空间,文艺精品和文艺巨匠也深刻影响着世界上每个民族。
C.中国传统文化生长于有天然缺陷的传统农业土壤,杂着许许多多封建的糟粕和奴隶制思想残余。
D.当代中国文化利用传统文化的珍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并不断增强自身的民族特色。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坚定文化自信,既关乎国运,也是作家创作出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作品的重要前提
B.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知和运用,既需要我们以史为鉴,也需要我们与之交流,汲取智慧
C.中国传统文化中众多流别争芳斗艳、色彩斑斓,作为其主要流派的价值观念也难以统一
D.没有马克思主义指导的文化,就不能够成为科学的大众的、具有无限开放性的先进文化。
3.下列选项,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关于“中国文化走出去"观点的一项是()
A.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现代化之路——共和国的七十年”展览,向全世界展现新中国文化建设等方面的伟大成就。
B.玄幻电视剧《长相思》故事取材于古籍《山海经》的传统文化元素,并在此基础上建构独具中国特色的“虚构世界"。
C.三星堆遗址祭区考古发掘的文物“跪坐石虎”造型奇特,超出常人想象,具有三星堆文化的“新、奇、特"特点。
D.台湾40余座妈祖宫庙赴福建进香,成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两岸宗教文化交流盛事,推进了中国妈祖文化的交流。
4.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下列选项对相关词语解说的逻辑顺序不符合文本的一项是()
A.文化自信:文化重要作用→→文化自信内涵→→坚定文化自信
B.民族精神:杰出创造活动→→产生不朽作品→→感受自信自豪
C.历史传承:树立正确史观→→依托艺术规律→→经受历史检验
D.中华文艺:扎根民族土地→→屹立世界之林→→转化学习超越
5.如何塑造好中国文化的形象?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坏孩子的故事
马克·吐温
①从前有个坏孩子,名叫吉姆。吉姆没有一位生病的母亲——也就是他没有一位笃信上帝、身患肺病,倘若不是爱子情深而宁愿躺进坟墓安息的母亲。然而,主日学校[注]课本里的坏孩子大都叫詹姆斯,并且都有一位生病的母亲。她们都用温柔凄婉的歌声哄孩子入睡,然后跪在床边流泪。可是,吉姆这个小家伙情况不同。他的母亲安然无恙——没生肺病,不但不虚弱,而且挺健壮,也不敬重上帝;此外,她对吉姆毫无疼爱之情。她常说,即便吉姆折断脖子,对她也没有多大的损害。她总是用打屁股的办法催吉姆睡觉。她要离家的时候,还要赏他几个耳光。
②一次,这个吉姆偷出厨房钥匙,悄悄地溜进厨房,偷吃了果酱,随后又把果酱瓶子装满焦油沥青,好让他母亲看不出破绽;吉姆并没有顿生恐惧,也不觉得仿佛有什么声音悄然对他说,“不听妈妈的话对吗?这么做不是罪过吗?坏孩子们偷吞了自己善良母亲的果酱之后有什么报应呢?”也没有独自跪倒在地,保证今后不再作恶,然后轻松愉快地站起身来,对母亲告以实情,请求宽恕;而母亲则是泪流满面,满怀欣慰感激之情向他祝福。不!这是课本中其他坏孩子的情况;至于吉姆,完全是另一码事。你说怪不!吉姆偷吃了果酱,还粗俗下流地说真棒;他把焦油沥青装进果酱瓶,也说真棒,还哈哈大笑,说那老太婆发现之后,“必定会气得暴跳如雷,哼哼呀呀地说不出话来"。后来母亲果然发现了,但他硬说不知道,结果挨了一顿臭揍,泪流满面的竟是他自己。吉姆什么事都干得稀奇,与课本上的詹姆斯们迥然不同。
③有一次,他爬到农场主阿科恩的苹果树上偷苹果。可是,树枝没有折断,他既没从树上跌下来摔断胳臂,也没有被农场主的大狗咬伤,尔后也没有卧床数周,闭门思过,从此变好。总之,绝没有那回事。吉姆偷够了苹果之后,安然爬下树来;对那条大狗,也早有准备,那条狗一扑过来,他一砖头扔过去,正好击中了它。说也奇怪——这类事情那些文雅的小书里从未写过,那些小书里面画着一些身穿燕尾服和短腿的马裤、头戴响铃礼帽的男人和腋下夹着无裙环衣裳的女人。任何一部主日学校的课本都没写过。
④有一次,吉姆偷了老师的铅笔刀,但又害怕老师发现了会受到惩罚,于是便把小刀偷偷地塞进乔治·威尔逊的帽子里——乔治是可怜的威尔逊寡妇的儿子,他的品行端正,被公认为村上的好孩子。乔治对母亲的教诲从不违拗,一向诚实,而且勤勉好学,他对主日学校尤为崇信。可是,后来那把小刀竟从帽子里掉了出来,可怜的乔治耷拉着脑袋,羞得无地自容,好像真的自认有罪。而那位伤心的老师认定小刀是他偷的。当老师举起细软的鞭子,准备抽打他那发抖的双肩时,那位纯属杜撰的白发地方治安官并没有突然出现,更没有神气十足地说道:“饶恕这位品德高尚的孩子吧——罪犯正站在那儿发抖呢!休息时间,我正好从校门口路过。虽然没人看到我,而我却看到了偷窃的人!”因此乔治没有挨打,那位可敬的地方治安宫也没有给感激涕零的师生们布道,然后牵着乔治的手,说他这样的孩子值得称赞,领走乔治跟他同住,让他打扫办公室、生火、跑差、劈柴、学法律、帮他内助料理家务,工余时间尽情玩耍,每月领取四角钱的报酬,自行其乐。不!书上会这样写的,但吉姆遇到的却不是这样。那个老不死的法官没有插进来制造麻烦,结果,模范孩子乔治挨了一顿臭揍,吉姆高兴得手舞足蹈,因为,你知道,吉姆恨透了那些模范孩子。吉姆说,他“最瞧不起这些娘娘腔"。这就是那个没教养的坏孩子吉姆所使用的粗俗语言。
⑤但是,发生在吉姆身上奇而又奇的一桩事是:他在一个礼拜天去划船,并没有被淹死;又一个礼拜天他去钓鱼,遇上暴风雨,却没有遭雷击。嗨,您不妨翻查主日学校的全部图书,从头至尾,反复阅读,您也绝不会发现这种事情。啊,绝对不会!相反,您会发现,所有在礼拜天划船的坏孩子没有一个不淹死的,所有在礼拜天钓鱼又遇上暴风雨的坏孩子都遭雷击。吉姆为什么总是能避开这些灾难,我也说不清个中的缘由。
⑥吉姆的活动有符咒庇佑——准是有符咒庇佑。任何事儿都伤害不着他。他游动物园时甚至把一捆烟叶塞给大象,那大象也没有甩开长鼻敲碎他的脑壳;他翻遍食厨,却从来没有把硝酸错当成薄荷饮料喝进肚里;在安息日,他偷了父亲的枪出去打猎,也没有崩掉三四个指头;他一时气急,揍在小妹的太阳穴上,小妹也没有头痛不止,过夏就死。不!她居然复原了。最后,吉姆终于离家出走,浪迹海洋。但是,当他回来的时候并没有感到景况凄凉、孤苦无助,也没见他亲人长眠于安静的教堂墓地,那座他童年时期墙上爬满青藤的房屋也没有倒塌。啊,不!他跟个浪人似的,喝得酩酊大醉,没进家门就进了警察局。
⑦吉姆成年之后结婚成家,后来又有了许多儿女。一天晚上,他突然抡起板斧砸碎了全家人的脑袋。吉姆采用各种流氓手段,欺诈坑骗而发了大财。现在他横行乡里,成了心毒手狠的坏蛋,然而却受人敬重,选入议会。
⑧诸位请看,主日学校的课本中可从来没有哪一个坏詹姆斯,能像这位有符咒庇佑、无法无天的吉姆这样走运,这样称心如意的。
(商振永译,有删减)
[注]主日学校:又名“星期日学校”,欧美诸国在星期日为在工厂做工的青少年进行宗教教育和识字教育的免费学校,教学内容除宗教教义和道德准则外,也有读、写、算的基本知识。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反映,以前主日学校课本里坏孩子总叫詹姆斯,做坏事总会受到上帝的惩罚;而好小孩在遇到不公时总会有好人出现,逢凶化吉。
B.第①段主日学校课本上坏孩子詹姆斯的坏与现实生活中吉姆的坏形成对比,说明吉姆更坏,不值得被疼爱被原谅,故而母亲不喜欢他。
C.第②段写吉姆偷吃果酱,作者并没有侧重具体再现他偷吃的场景,而是设想课本上的詹姆斯们偷吃后的情景,突出吉姆这事“干得稀奇"。
D.第④段中,品行端正、被公认为村上的好孩子的乔治被诬陷偷铅笔刀后,并没有像书上写的那样受到公正对待,引发读者深层次的思考。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表面上看,坏孩子的故事大多是生活中各种小孩恶作剧式的故事,但随着吉姆的长大,还依然故我,可见其故事具有深刻寓意。
B.马克·吐温反复提到主日学校课本的故事内容,其作用一方面是为吉姆的种种坏事提供参照,另一方面也暗示了社会思想与背景。
C.小说第⑤段渲染吉姆做各种坏事总能神奇地躲过惩罚,个中原因作者也想不明白,所以在第⑥段开头就只能认为“有符咒庇佑”。
D.马克·吐温用絮絮叨叨的语气,大篇幅地铺陈叙述吉姆的坏故事,却在结尾短促地交代吉姆令人意外的结局,构思巧妙,有力度。
8.马克·吐温用什么视角叙述“坏孩子的故事"?其语言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9.阅读下面《红楼梦》第三回两首《西江月》词,对照本文分析吉姆和贾宝玉这两个典型的“坏孩子”形象有何异同。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景耀六年冬,魏大将军邓艾克江由,长驱而前。而蜀本谓敌不便至,不作城守调度。及闻艾已入阴平,百姓扰扰,皆迸山野,不可禁制。后主使群臣会议,计无所出。或以为蜀之与吴,本为和国,宜可奔吴;或以为南中七郡,阻险斗绝,易以自守,宜可奔南。
谯周以为:“自古以来,无寄他国为天子者也,今若入吴,固当臣服。且政理不殊,则大能吞小,此数之自然也。由此言之,则魏能并吴,吴不能并魏明矣。等为小称臣,孰与为大?再辱之耻,何与一辱?且若欲奔南,则当早为之计,然后可果;今大敌以近,祸败将及,群小之心,无一可保,恐发足之日,其变不测,何至南之有乎!"群臣或难周曰:“今艾以不远,恐不受降,如之何?”周曰:“方今东吴未宾,事势不得不受之,受之后,不得不礼。若陛下降魏魏不裂土以封陛下者周请身诣京都以古义争之。"众人无以易周之理。于是遂从周策。刘氏无虞,一邦蒙赖,周之谋也。
(节选自《三国志·蜀书·谯周传》)
材料二:
魏之伐蜀也,吴人或谓襄阳张悌曰:“司马氏得政以来,大难屡作,百姓未服,今又劳力远征,败于不暇,何以能克!”悌曰:“不然。曹操虽功盖中夏,民畏其威而不怀其德也。丕、睿承之,刑繁役重,东西驱驰,无有宁岁。司马懿父子累有大功,除其烦苛而布其平惠,为之谋主而救其疾苦,民心归之亦已久矣。故淮南三叛,而腹心不扰;曹髦之死,四方不动。任贤使能,各尽其心,其本根固矣,奸计立矣。今蜀阉宦专朝,国无政令,而玩戎黩武,民劳卒敝,竞于外利,不修守备。彼强弱不同,智算亦胜,因危而伐,殆无不克。噫!彼之得志,我之忧也。"吴人笑其言,至是乃服。
(节选自《资治通鉴·魏纪十》)
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若陛下降A魏B魏不裂土C以封陛下者D周E请身F诣京都G以古义H争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克,攻占。与《谏太宗十思疏》中“克终者盖寡”的“克"含义不同。
B.易,改换。与《种树郭橐驼传》中“根拳而土易”的“易"含义相同。
C.固,稳固。与《阿房宫赋》中“独夫之心,日益骄固”的“固"含义不同。
D.修,整治。与《过秦论》中“务耕织,修守战之具”的“修"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邓艾大军长驱直入,百姓惊慌逃跑,蜀国来不及应对,有人建议逃往吴国,也有人建议退守南方。
B.谯周独持己见,他认为吴国还不具备与魏国分庭抗礼的实力,这种情势之下,不得不接受蜀国降魏。
C.吴国有人认为司马氏当权后,魏国政治动荡,未能收拢民心,况且伐蜀是劳力远征,不可能成功。
D.张悌从内政角度分析了魏国和蜀国的政治状况,比较了曹氏和司马氏执政的差异,认为魏国必胜。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等为小称臣,孰与为大?再辱之耻,何与一辱?
(2)曹操虽功盖中夏,民畏其威而不怀其德也。
14.蜀国倾覆的原因在两则材料中都有所揭示,请简要概括其共同点。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小庭寒夜寄梦得
白居易
庭小同蜗舍,门闲称雀罗。
火将灯共尽,风与雪相和。
老睡随年减,衰情向夕多。
不知同病者,争奈夜长何。
酬乐天小亭寒夜有怀
刘禹锡
寒夜阴云起,疏林宿鸟惊。
斜风闪灯影,迸雪打窗声。
竟夕不能寐,同年知此情。
汉皇无奈老,何况本书生。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诗前两句通过“蜗舍”“雀罗"的比喻,写出自己闲居时的冷落与凄清。
B.白诗五六句通过写自己年老睡眠减少以及身体日渐衰弱来表达悲哀之情。
C.刘诗通过“阴云”“疏林"斜风”等写夜晚的寒冷,表示对白诗的回应。
D.刘诗结尾句借汉武帝寻长生不老果的典故,表示对衰老死亡的无奈之情。
16.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小通则以诗相戒,索居则以诗相慰,同处则以诗相娱。"这也说明古代酬和诗有“相戒”“相慰"相娱”等内涵。以上两首白刘间的酬和诗属于哪一种?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共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列子·汤问》中的“匏巴鼓琴而鸟舞鱼跃"极写音乐之美妙,李贺《李凭箜篌引》中“”和苏轼《赤壁赋》中“"两句都是化用此句。
(2)柳永《雨霖铃》中“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写出了含泪相望、默默无言的场景,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
(3)菊花是花中四君子之一,象征意义丰富。古往今来很多诗人都推崇菊花,用诗歌吟咏菊花,如“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按照曹雪芹的原意,红楼“四春"的命运发展,正是①:元妃省亲,是贾家之极盛;探春理家,有中兴之象;迎春误嫁,是江河日下;惜春出家,是家败人散。
贾府四姐妹除元春外,②,都堪称贾府三姐妹之首。探春外形出挑,“俊眼修眉,顾盼神飞”,且戚序本第五十六回批赞曰:“探春看得透,说得出,办得来,是有才干者,故赠以敏字。"
贾家姐妹趣味殊异,其中迎春嗜棋,探春喜书法,惜春爱绘画。曹雪芹写她们的爱好,除了符合形象内在素质,③。例如“懦小姐”迎春的处世态度与围棋“坐隐"的文化内涵相应,她的一生就真如棋局中一枚棋子般,任由人摆弄,最后摆到了死地。
材料二:
探春因又接着说道:“咱们园子只算比他们的多一半,……若派出两个一定的人来,既有许多值钱之物,一味任人作践,似乎暴殄天物。不如在园子里的所有的老妈妈中,拣出几个本分老成能知园圃事的,派准他们收拾料理,也不必要他们交租纳税,只问他们一年可有些孝敬。一则园子有专定之人修理,花木自又一年好似一年的,也不用临时忙乱;二则也不至于作践,白白辜负了东西;三则老妈妈们也可借此小补,不枉年日在园中辛苦;四则亦可以省了这些花儿匠山子匠打扫人等的工费。将此有馀,以补不足,未为不可。”
(《红楼梦》第五十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时宝钗小惠全大体)
18.请在材料一划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19.材料一加波浪线的句子评价了探春之“敏”,请结合材料二作简要分析。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共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工匠精神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工匠精神并不是西方工业文明的“舶来品”。中国自古以来虽然是农业大国,但从不缺少①,鲁班、李春、李冰、沈括等世界级工匠大师成长、工作于此;也不缺少精美的中国制造产品,中国的丝绸、瓷器、金银器亦曾经是西方贵族的奢侈品。它们承载的是中国古代工艺匠人执着专注、独具匠心的精神。诗句“__,__”,还有庖丁解牛、运斤成风、百炼成钢……这些②的诗句、成语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匠人们所秉持的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精神。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每一个人积极行动起来,工匠精神将引领人们书写更多精彩的故事,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现中国梦要求人们要有“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实干精神,要有③,金石可镂的执着精神,要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创新精神:这些精神都体现了新时代的工匠精神。
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可以凭借高超的技艺、坚守初心的专注、精益求精的执着、追求卓越的创业为国家担当,为事业守望,用一生的长度执着于一项事业,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不平凡的业绩。
20.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1.下列句子中的“又”与文中划横线的“又”,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他聪明,又刻苦,一定能学会的。
B.这几天,天气冷,他的老毛病又犯了。
C.她又会唱歌又会跳舞,才艺很出色。
D.她在西服外面又套了一件风衣。
22.填入文中引号里的诗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B.业精于勤,荒于嬉。
C.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D.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荷兰画家梵高对植物情有独钟。他曾说:“我从植物的默默生长中学会耐心。”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文月考参考答案
1.C
2.D
3.A
4.D
5.①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既有继承,又有创新。②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③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珍品,重视传统社会里中国人的生命体验和独特智慧。
6.B
7.C
8.①讲故事人视角(或全知视角,或旁观者视角,或“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结合")。②语言特点:幽默中含有讽刺。(或幽默讽刺,或正话反说)
9.同:都叛逆,与传统教义和世俗观念格格不入。
异:①表现不同:贾宝玉虽被封建伦理道德否定,却是个保持着善良天性的人;吉姆偷果酱、苹果、铅笔刀、栽赃好人、杀妻灭子,心狠手辣,无恶不作。②结局不同:宝玉先前锦衣玉食,贾府败落后,结局是“贫穷难耐凄凉”;吉姆坏事做绝却从未遭报应,利用欺骗和无赖手段发了财,当了议员,结局称心如意。
10.BDG
11.B
12.B
13.(1)同样是称臣,向小国称臣与向大国称臣相比,哪一个更好?两次受辱所受的耻辱,与一次受辱相比,哪一个更耻辱呢?(2)虽然曹操的功绩在中原无人能及,但民众畏惧他的威势,却不感念他的恩德。
14.守备不修,缺乏智谋,魏蜀两国强弱悬殊。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景耀六年冬,魏国大将军邓艾攻占江由,长驱直入。而蜀国本以为敌军不会马上攻来,未作守城的准备。等到听说邓艾已进入阴平,百姓慌乱骚动,纷纷逃进山林荒野,不能禁止。后主刘禅召集群臣讨论对策,无人能想出妙计。有人认为蜀国与吴国,本为友盟,应该可以投靠吴国;有人认为南中七郡,陡峭险阻,容易守御,应该可以南奔。
只有谯周认为:“自古以来,没有寄依别国而作天子的事,现在如果投奔吴国,一定要臣服吴国。而国家的政令和伦理不同,大的能吞并小的,这是自然规律。从这一点看,魏国能够吞并吴国,而吴国却不能吞并魏国,这是很明白的事。同样是称臣,向小国称臣与向大国称臣相比,哪一个更好?两次受辱所受的耻辱,与一次受辱相比,哪一个更耻辱呢?而且如果想要奔赴南方,就应当及早计划好,才能成功;如今大敌已经临近,灾祸失败也将要降临,而且众小人之心,没有一个可保其不变,恐怕我们出发的时候,其变化不可预料,怎么能到达南中呢!"有人说:“如今邓艾已经不远,恐怕他不接受我们投降,怎么办呢?”谯周说:“现在吴国还没有臣服于魏,事情的形势使他不得不接受,接受了也不得不待之以礼。如果陛下投降魏国,而魏国不划分土地封给陛下的,我请求只身到洛阳,用古代的大义与他们争辩。"众人没有办法改变谯周的道理。于是后主听从谯周的建议。刘姓平安无事,整个蜀国也因此而完好,都得力于谯周的谋划。
(节选自《三国志·蜀书·谯周传》)
材料二:
魏国伐蜀时,吴国有人对襄阳人张悌说:“司马氏得到朝政大权以来,国内的大乱屡次出现,百姓还没有归服,如今又费尽辛劳去远征,他会败于没有时间休整,怎能取胜?”张悌说:“不是这样。虽然曹操的功绩在中原无人能及,但民众畏惧他的威势,却不感念他的恩德。曹丕、曹睿继承他,刑罚苛繁劳役沉重,驱使人民东西往来奔走,没有一年安宁过。司马懿父子累世立有大功,废除对百姓烦琐苛刻而实行对百姓较为平和有利的政策,为百姓谋划着想而解救他们的疾苦,民心归顺他已经很久了。因此淮南出现三个叛逆,而腹心之地不受惊扰;曹髦被杀而死,四方也没有引起叛乱。而且能够任用贤能,使他们各尽其心,他的根基是很稳固的,奸计也得以实现了。而如今蜀国却是宦官专擅朝政,国家没有政策法令,而且穷兵黩武,人民劳顿兵士疲惫,竞争于外利,不整治用于防御的设施、器物。他们强弱不同,魏国人的智谋又胜过蜀国人,魏国乘其危难而攻伐,大概战无不胜。唉!魏国得志,是我们的忧患。"起初吴国人都取笑他的话,到魏国取胜后才信服。
(节选自《资治通鉴·魏纪十》)
15.D
16.①相慰
②白居易说自己闲居蜗舍,年老多病,雪夜难眠,孤独难耐,于是写诗把自己的现状与心境告诉朋友刘禹锡。
③刘禹锡说自己也是雪夜难眠,对朋友的心境感同身受,但连皇帝也避免不了人老落寞,更何况你我这书生,以此宽慰勉励白居易(希望白居易旷达一些)。
17.老鱼跳波瘦蛟舞舞幽壑之潜蛟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18.①贾府由盛极而衰的四个阶段的象征②探春不论外貌还是理家才能③还与她们的命运息息相关
19.①探春“看得透”,表现为目光敏锐,能看到贾家财政面临的危机和不足,致力于兴利除弊,挽救危机。②探春“说得出、办得来”,表现为办事机敏果断,她着手进行改革,选派得力可信的老妈妈分管大观园花木等事项,既节约了管理费用又提升了管理效果。
20.①能工巧匠
②耳熟能详/脍炙人口
③锲而不舍
21.A
22.D
23.例文:
别放弃啊,请耐心等待花开
梵高说他从植物的默默生长中学会了耐心。真的如醍醐灌顶。多少人学不会等待,半途而废,急功近利,最后终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无论是对自身的成长还是对他人的成长,都请多些耐心,静待花开!
梵高历经苦难,坚持创新,终成画坛巨师。他对植物情有独钟,喜爱向日葵,观察向日葵,画向日葵,他眼中的植物就是他生命的载体,因此他笔下的向日葵以一种夺人眼球的生命力成为世界经典名画。
梵高的感悟正体现了王国维所说的,以我之意观物,物皆着我之色。他从植物中看到了生命成长所需要的耐心,然后又化作他笔端的独特风景。而我们又有多少人总是在匆匆忙忙中丢失了生命中的美好,最后在草率中了此残生。
“慢慢走呀,请欣赏啊”,我们的人生,不妨一路走,一路默默成长,不急不躁,行稳致远。成大事者,皆于静默中积蓄能量。
又有人说:“出名不趁早,幸福就减少。"可真正的古今成大事者莫不是用时间熬煮出人生事业的精华。马克思《资本论》写了三十年,歌德《浮士德》写了四十年,曹雪芹《红楼梦》写了一辈子。古人云:板登要坐十年冷。意即要有长期的苦心孤诣的积累,才可“十年面壁图破壁”。
鲁迅的《狂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文化活动策划方案范文
- 现代企业如何依赖云平台优化数据审核流程
- 游戏类直播平台的用户行为分析与优化策略研究
- 现代舞台背景屏技术革新与发展
- 环保材料在办公环境建设中的应用
- 生产过程中的危机应对与风险化解
- 未来十年电动汽车市场预测与展望
- 生态系统服务在商业地产开发中的应用
- 现代网络技术企业管理的重要支撑
- 18《书湖阴先生壁》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 (正式版)HGT 22820-2024 化工安全仪表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 NB-T 47013.15-2021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15部分:相控阵超声检测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八年级(下)期末化学试卷
- 各种抽油泵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幻灯片
- 学习弘扬雷锋精神主题班会PPT雷锋精神我传承争当时代好少年PPT课件(带内容)
-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护理查房
- 体育赛事策划与管理第八章体育赛事的利益相关者管理课件
- 专题7阅读理解之文化艺术类-备战205高考英语6年真题分项版精解精析原卷
- 《生物资源评估》剩余产量模型
- 2022年广东省10月自考艺术概论00504试题及答案
- 隧道二衬承包合同参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