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2023-2024学年下期原阳一中高一年级4月月考语文试题卷
本试卷共两张,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选择题每题2分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请注意书写认真规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叙事的概念本是从文学研究的领域产生的。法国文学批评家热拉尔热奈特指出“叙事"是“某人讲述某事(从叙述行为本身考虑)的事件”。叙事是叙述者通过讲述故事的方式让受述者感受故事背后的深刻内涵和人文思想。教育叙事则是叙事学概念的发展和延伸,是叙事学运用到教育领域的一个范例。20世纪80年代,教育界掀起了一股教育叙事的热潮,这股热潮于90年代传入中国,并对中国现有教育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丁钢认为“以叙事的方式回归教育时空中各种具体的人物、机构及事件,叙事本身所揭示的各种教育存在方式或行为关系,以及当事人在此行为关系中的处境与感受,便成了教育学文本所要表达的‘意义’"。邱瑜指出“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特点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怎么做,它只是给读者讲一个或多个教育故事,让读者从故事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应该怎么做”。
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教育叙事一直存在,《论语》就是教育叙事的典型文本。从传统的学术认知看,《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儒家经典,其中记载了大量孔子及其弟子之间的教学活动,可以说《论语》是关于孔子的教育叙事。在师者孔子与弟子的互动事例叙述中,孔子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与教学原则鲜明生动地印刻于故事诠释中,简短浅显的教育叙事之下却蕴含着诸多深刻的教育思想。
(摘编自苏婷婷《孔子教育叙事研究一以<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篇为例》)
材料二:
《论语》是对孔子教育活动的再现,也是对孔子教育思想的概述,故而我们可以说《论语》是关于孔子的教育叙事,其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以下简称《论语侍坐》章)堪称孔门教育叙事的典范,集中体现了孔子诸多优秀的教育思想,为我们今天的课堂教学提供许多借鉴之处。《论语侍坐》章是一次比较完整的教学活动,整场教学从孔子“问志"切入,以众学生各自“言志”为展开,最后以孔子“评志"答疑为结束。在教育目的上,孔子强调经邦济世,即希望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拯救人世,治理国家。《论语侍坐》章秉承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的目的观,在孔子询问其弟子理想时,教学目的清晰明确,使学生各言其志。“言志”,即学生的理想教育课。讨论由孔子“问志"引出。在整场讨论活动中,孔子让学生各言其志、畅谈理想,认真听取每个学生的见解,在“评志”中态度明晰,肯定曾点,其实也是将孔子的道德观传播给学生,最后完成一堂以“各言其志"为教育目的的高效课堂。
“侍坐”指学生陪坐在老师近旁,这种教学方式是对传统课堂的突破,师生平等,氛围轻松。孔子在讨论开始之前用“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轻松导入,鼓励众人打消身份顾虑,大胆言说。师生平等的课堂环境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基础,师生平等能够调动学生课堂参与度,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倾诉、辩论、质疑,养成思辨思维。
孔门弟子三千,性格、资质各有不同,《论语侍坐》章所记载的孔子的四个学生就是志趣不同、性情各异的典型代表。子路轻率急躁,冉有谦虚谨慎,公西华委婉曲致,曾皙高雅宁静,孔子都坚持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针对四人的“言志”,孔子充分尊重学生的理想,“亦各言其志也已矣”,并不失分寸地赞扬、鼓励。对于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特征,孔子的教育也不是千篇一律,空洞说教,而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子路才华超群,志向远大,自信满满,可是莽撞冲动,孔子回以一个意味深长的表情“哂之”,既肯定学生的才能和实力,又含蓄地批评了他说话冲动、毫不谦让的态度。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论语侍坐》章中,孔子秉承组织、引导的原则,巧妙提问,循循善诱。讨论开始前,将问题以简洁明了的形式抛给学生,并且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提供明确的思考角度与立足点。在子路回答后,孔子没有急于评价,干扰其他学生思维,而是引导、组织其余学生各言其志。
在讨论中,孔子根据学生回答,及时抓住时机,循循善诱,既对课堂节奏充分把控,又能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独立思考。
(摘编自张静《<论语侍坐>章教育叙事特点及启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教育叙事中的叙事概念与文学研究领域中的叙事概念,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具体的教育目的。
B.教育叙事是叙事学在教育领域的运用,尽管这股潮流源于国外,但在中国早就存在教育叙事文本。
C.教育叙事研究不涉及教育“是什么"怎么做”等问题,对教育的理解需要读者自己从故事中体验。
D.孔子是教学引导者而非主导者,因此在提出问题后,就把课堂完全交给了学生,让他们独立思考。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叙事到教育叙事,再到教育叙事研究的特点,材料一中对概念的解释层层深入,让读者更容易理解。
B.《论语侍坐》章呈现了一次较为完整的教学活动,以“问志"为问题导入、“言志”为讨论内容、“评志"为活动小结。
C.《论语侍坐》章可看作一次理想教育课,课上学生曾点的看法符合孔子经邦济世的思想,因此得到肯定。
D.孔子充分尊重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人的理想,每听完一个人的见解,就会认真进行评价。
3.下列对《论语》被看作教育叙事的典型文本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论语》中记载了大量孔子及其弟子之间的教学活动,包含多个教育故事。
B.《论语》中有许多值得今天的课堂教学借鉴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原则等。
C.《论语》中所记载的教育叙事简短浅显,但是蕴含着诸多深刻的教育思想。
D.《论语》中所记载的教学活动,其教学目的清晰明确,教学方式也常常突破传统。
4.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没有用到教育叙事原理的一项是()(3分)
A.某教师课堂上讲述司马迁《史记》中“孔子问礼于老聃”的故事。
B.某教师坚持写教育日记,记录日常教育、生活和管理的故事。
C.韩愈在《师说》中用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的对比教导李氏子蟠。
D.邹忌用自己“吾与徐公孰美"的故事讽谏,劝齐王纳谏。
5.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论语侍坐》章的教育叙事特点。(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窦娥冤第四折(节选)
(窦天章云)带那蔡婆婆上来。我看你也六十外人了,家中又是有钱钞的,如何又嫁了老张,做出这等事来(蔡婆婆云)老妇人因为他爷儿两个救了我的性命,收留他在家养膳过世;那张驴儿常说要将他老子接脚进来,老妇并不曾许他。(窦天章云)这等说,你那媳妇就不该认做药死公公了。(魂旦云)当日问官要打俺婆婆,我怕他年老受刑不起,因此咱认做药死公公,委实是屈招个!(唱)
【梅花酒】你道是咱不该这招状供写的明白,本一点孝顺的心怀,倒做了惹祸的胚胎。我只道官吏每还复勘,怎将咱屈斩首在长街!第一要素旗枪鲜血洒,第二要三尺雪将死尸埋,第三要三年旱示天灾:咱誓愿委实大。
【收江南】呀,这的是衙门从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痛杀我娇姿弱体闭泉台,早三年以外,则落的悠悠流恨似长淮。
(窦天章云)端云儿也,你这冤枉我已尽知,你且回去。待我将这一起人犯并原问官吏另行定罪,改日做个水陆道场,超度你升天便了。(魂旦拜科,唱)
【鸳鸯煞尾】从今后把金牌势剑从头摆,将滥官污吏都杀坏,与天子分忧,万民除害。(云)我可忘了俺婆婆年纪高大,无人侍养,你可收恤家中,替你孩儿尽养生送死之礼,我便九泉之下,可也瞑目。(窦天章云)好孝顺的儿也!(魂旦唱)嘱付你爹爹,收养我奶奶。可怜他无妇无儿,谁管顾年衰迈!再将那文卷舒开,(带云)爹爹也,把我窦娥名下,(唱)屈死的于伏罪名儿改。(下)
6.下列对文本思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梅花酒】既是答窦天章的问题,也是对黑暗社会的质问,并以三大誓愿应验证实了窦娥的冤情。
B.【鸳鸯煞尾】一曲表明窦娥确实看到了社会的黑暗,对父亲说的话也体现了她善良的性格,劝父亲为民除害,与天子分忧。
C.“你道是咱不该”中“不该"指的是“认做药死公公”,再次引出了窦娥对冤情的怨愤和倾诉。
D.作者在处理矛盾冲突时,采取了与统治者彻底决裂的态度,使悲剧更具社会性。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借窦娥之口唱出:“这的是衙门从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这在剧中起到了深化和拓展主题的作用,说明当时社会冤狱的普遍性。
B.【收江南】一曲中“这的是衙门从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是由俗语“衙门从古向南开,有理没钱莫进来"改造而成的,后者比前者更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
C.“则落的悠悠流恨似长淮”运用比喻的手法,把无形的“流恨"比作有形的“长淮”,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窦娥有冤无处诉的愤懑之情。
D.本选段的曲词与道白搭配得非常好,曲白相生,语言通俗自然,道白引出曲词,曲词解释道白,推动情节发展。
8.作者让窦娥发下三桩誓愿并应验,此处又让窦娥的冤魂诉冤并雪冤,这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作者为什么一再这样处理请说出两点理由。(4分)
9.你如何理解作者借窦娥之口为当时社会开出的药方--“从今后把金牌势剑从头摆,将滥官污吏都杀坏,与天子分忧,万民除害"(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
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
(节选自《孙子兵法》)
材料二:
魏伐赵,赵急,请救齐。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余之人,不可。”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夫解杂乱纷纪者不控卷,救斗者不搏撼,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矣。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后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趋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趋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二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树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孺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
(节选自《十七史百将传》)
10.(3分)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序号写在答题卡上。
我欲战A敌B虽高垒C深沟D不得E不与我战者F攻其G所必救也。
11.(3分)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晋,指赵魏韩三国,三国原属晋国,后来一分为三,故以“三晋"称这三国。
B.因,根据,顺着,与《庖丁解牛》中“因其固然”中的“因"两者意思相同。
C.度,估计,与《鸿门宴》“度我至军中”的“度"意思相同。
D.期,期望,期许,与“不期而遇”的“期"字意思不同。
12.(3分)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国攻打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援,齐威王任命孙膑为将援助赵国,孙膑推辞,于是任命田忌担任主将,孙膑担任军师。
B.魏国和赵国联合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国派田忌和孙膑率领军队前去救援,齐军进军大梁,尽破魏军,以致庞涓自刭。
C.庞涓在齐军后面追了三天,非常高兴,认为齐军怯弱,进入魏国境内才三天,士兵逃亡的就超过半数了。
D.马陵之战中,庞涓夜晚到了被砍的大树下,见到树干白木上有字,就取火把来照看。他还没有把上面的字读完,齐军就万箭齐发。
13.(8分)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
(2)百里而趋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趋利者军半至。
14.(3分)材料二是如何体现材料一中“以利动之,以卒待之”的观点的?请简要说明。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8分)
长歌行
李白
桃李待日开,荣华照当年。
东风动百物,草木尽欲言。
枯枝无丑叶,涸水吐清泉。
大力运天地,羲和无停鞭。
功名不早著,竹帛将何宣。
桃李务青春,谁能贳①白日。
富贵与神仙,蹉跎成两失。
金石犹销铄,风霜无久质。
畏落日月后,强欢歌与酒。
秋霜不惜人,倏忽侵蒲柳②。
【注】①贳(shì):出借,赊欠。②《世说新语》记载,顾悦与梁简文帝同岁,而顾发早白。简文帝问顾:“卿何以先白?"顾答:“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姿,经霜弥茂。”蒲柳之姿是顾自指,松柏之姿喻简文帝。
1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诗歌开端借助桃李、东风、清泉等意象,描绘了一幅万物复苏、春意盎然的图景。
B.羲和是古代神话中驾御日车的神,诗人运用这个典故表达了对英雄的追忆与赞美。
C.坚硬的金石也会消失殆尽,诗人借此表达消沉压抑的情绪,与前文形成了反差。
D.结尾诗人借典故以自比,表达自己微贱之躯,经受不住秋霜般无情力量的打击。
16.面对时间的流逝,李白有哪些感悟?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题,8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子路曾西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言谈、动作等方面可以看出四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子路性格直率,从“①"中可以看出。冉有比较谦虚,从他述志时说“②_____________,③”中可以看出。公西华也很谦虚,从他“④,⑤"的回答中可以看出。曾皙从容洒脱而又谦恭,从他弹奏琴瑟的声音逐渐稀疏,铿的一声之后“⑥”的动作可以看出。
(2)在古代诗文中“樽"指酒杯,比如“⑦”;有时也写成“尊”,比如“⑧”。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1小题,3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有时听到别人说,他是多么苦读诗书,实在读不下去的时候,就用冷水浇头。生活中虽然确有这种读书人,()。我所说的读书,不包括这种为功名或为其他神圣目的的苦读。我没有这种经历,何苦自找罪受呢?对读书来说,我是惬意、舒服、自由地享受人生。身心放松地进入读书的状态,阅读带来的是一种宁静和安详。读一本好书,就像乘上了一列远行的列车,眼望着新奇的风景,心情是那么舒畅;有时,又像是面对着一位陌生又亲切的朋友,听他讲那跌宕起伏的故事,心情久久难以平静。随着阅读的深入,有时辛酸,有时激愤,有时痛苦,有时快乐,有时我们就那么不知不觉地爱上了书中的人物,觉得她或他就是一个遥远的亲人,情不自禁地牵挂起这个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人物。就这样,亦真亦幻,似远似近,阅读为生活增添了别样的内容。我不知不觉地走进了自己情感的密林深处。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但我以为,那必定是苦读带来的,是为了目的而读
B.那必定是为了什么而读,但我以为是目的带来的苦读
C.但我以为,那必定是为了什么而读,是目的带来的苦读
D.那必定是目的带来的苦读,是为了什么而读,但我以为
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D.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正确语句。(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如果说读书是一个人有没有求知心的标志,那么写作就是一个人有没有创造力和责任感的标志。读书是吸收,是继承;写作_①__。一个人读懂了世界,吸足了知识,并经过了实践的发展之后才可能写出属于他自己而又对世界有用的东西,这就叫贡献。这样他才真正完成了继承与超越的交替,才算尽到历史的责任。
写作是检验一个人的学识才智的最简单方法,写书不是抄书,你得把前人之书糅进自己的实践,得出新的思想,如鲁迅之谓吃进草,挤出牛奶。这是一种创造,如同科学技术的发现与发明,要智慧和勇气。小智勇小文章,大智勇大文章。唐太宗称以铜为镜、②_、以人为镜,其实文章也是③_,验之于作者可知驽骏。古往今来,凡其人庸庸,其言云云,其政平平者,必无文章。古人云立德立言,人必得有新言汇入历史长河而后才得历史的承认。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6个字。(6分)
22.请分别用一个以"写作"为开头的句子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2个字。(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杜工部颠沛流离,吟哦“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苏东坡被贬黄州,高歌“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林则徐戍守伊犁,口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孟晚舟羁押千日,坚信“如果信念有颜色,一定是中国红”……古往今来,很多人都曾经历了人生的“失意”,却反而成就了他们“诗意”的人生。
上述材料能给追求人生价值的当代青年以启示,如何看待人生的“失意"与“诗意”?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B【解析】A.“最大的区别在于……"的说法于文无据,依据材料一“教育叙事则是叙事学概念的发展和延伸,是叙事学运用到教育领域的一个范例”,原文没有比较教育叙事中的叙事概念与文学研究领域中的叙事概念。C.“教育叙事研究不涉及教育‘是什么’‘怎么做’等问题"曲解文意,原文说的是“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怎么做”。
D.“在提出问题后,就把课堂完全交给了学生"错误,根据原文“在讨论中,孔子根据学生回答,及时抓住时机,循循善诱”“对课堂节奏充分把控"等,可知孔子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并非提出问题后,就不再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故选:B。
2.D【解析】D.“每听完一个人的见解,就会认真地进行评价”错误,根据原文“在子路回答后,孔子没有急于评价”,可知孔子并非每听完一个人的见解就进行评价。故选:D。
3.D【解析】题干中“《论语》被看作教育叙事的典型文本”这一观点出现在材料一第二段,该段和材料二的第一段都提到了《论语》与孔子的教育叙事,结合“其中记载了大量孔子及其弟子之间的教学活动……简短浅显的教育叙事之下却蕴含着诸多深刻的教育思想"《论语》是对孔子教育活动的再现……为我们今天的课堂教学提供许多借鉴之处”等句,以及材料一第一段邱瑜对教育叙事研究的看法,即可得出。D项是就《论语侍坐》章而言的教育叙事特点,不是原因。故选D。
4.C【解析】C.根据材料一的相关阐释,可知教育叙事是叙述者通过叙述教育事件让读者获得其背后的教学思想和理念等。C项,韩愈不是用叙述教育事件的方法来教导李氏子蟠的。故选:C。
5.(6分)答案示例:①目的清晰,使学生各言其志。②师生平等,氛围轻松。③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④提问巧妙,循循善诱。(每点2分,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满分。)
6.【答案】D
【解析】作者控诉了贪官草菅人命的黑暗现实,并没有采取与统治者彻底决裂的态度。
7.【答案】B
【解析】应该是“前者比后者更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后者仅揭露贪赃枉法的现象,而前者进一步揭露了贪枉法造成的严重后果,指出元代社会无官不贪、无案不冤的黑暗现象。
8.【答案】①增强控诉力量,揭示封建社会统治下黑白颠倒的社会本质。②寄托了人们锄恶雪冤的美好愿望。
9.【答案】这表现了关汉卿对变革黑暗现实、改造吏治的渴望,但他却把这一理想寄托在皇帝身上;表明关汉卿法摆脱时代的局限,无法超越历史。
10.ADF11.D12.B13.(1)您不如率领部队迅速奔赴魏国都城大梁,占领它的要道,攻击它正当空虚之处,他们一定会放弃围赵而回兵解教自己。
(2)每天行军百里去争利,一定会使大将受挫折;每天行军五十里去争利,军队只有一半能到达。14.在马陵之战中,齐军不断减少灶的数量,迷惑魏军,诱使庞涓轻进,这体现了“以利动之”;齐军在马陵伏兵,万箭齐发,围歼魏军,这体现了“以卒待之"。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我要交战,敌人即使高垒深沟,也不得不与我交战,这是因为我进攻了敌人必须救援的地方。
“敌”为后句主语,应在其前A处断开;
“……者,……也"为判断句,应在第一个“不”前D处以及“者"后F处断开。
故选ADF。
11.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文言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
A.正确。
B.正确。句意:根据这一情势,把战争朝着有利的方向加以引导。/顺着它本来的结构。
C.正确。句意:孙膑估计魏军的行程。/估计我回到军营中。
D.错误。都是“约定”的意思。句意:事先约定好说。/没有约定却相遇了。
故选D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齐国派田忌和孙膑率领军队前去救援,……尽破魏军,以致庞涓自刭"错误,由原文“齐使田忌将而往……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齐因乘胜,尽破其军”可知,是齐国派田忌带兵去援救韩国……涓自知智谋穷尽,军队已败,便用剑自刎……齐军就来胜追击,彻底打败了魏国的军队。
故选B。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引”,率领;“方虚”,正当空虚之处;“释”,放弃。
(2)“趋”,争夺,争取;“蹶”,使……受挫折;“半至”,一半能到达。
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先看“以利动之”,文中写到“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趋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趋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二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在马陵之战中,齐军不断减少灶的数量,迷惑魏军,诱使庞涓轻进,这体现了“以利动之";
然后是“以卒待之”。文中写到“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齐军在马陵伏兵,万箭齐发,围歼魏军,这体现了“以卒待之”。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我要交战,敌人即使高垒深沟,也不得不与我交战,这是因为我进攻了敌人必须救援的地方。
混乱可以从严整中转化而来,怯懦可以从勇敢中转化而来,弱小可以从强大中转化而来。严整或混乱,由组织编制来决定;勇敢或怯懦,由战场态势来决定;强大或弱小,由军事实力来决定。所以,善于调动敌人的人,以假象欺骗敌人,敌人就会听从调动;以利诱敌,敌人必定会来抢夺。要用小利来引诱敌人,以主力待机消灭敌人。
材料二:
魏国攻打赵国,赵国危急,向齐国请求救援。齐威王想任命孙膑为将,孙膑婉言推辞说:“一个受过刑的人不能为将。"于是任命田忌为大将,任命孙膑做军师,让他在有帷幕的车上坐着出谋策划。田忌想要带领军队到赵国去解围,孙膑说:“解乱丝不能整团地抓住了去硬拉,劝解打架的人不能在双方相持很紧的地力去搏击,只要击中要害,冲击对方空虚之处,形势就会禁止相斗,危急的局面也就因此自行解除了。现在魏国和赵国打仗,魏国轻装精锐的士兵必定全部集中在国外,老弱疲敝的士兵留在国内。您不如率领部队迅速奔赴魏国都城大梁,占领它的要道,攻击它正当空虚之处,他们一定会放弃围赵而回兵解教自己。这样我们一举既可解除赵国被围的局面,又可收到使魏国疲惫的效果。”田忌听从了孙膑这一建议。魏国的军队果然丢下赵国的都城邯郸,撤兵回国,和齐军在桂陵大战,齐军打败了魏军。
后来,魏国和赵国联合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告急。齐国派田忌带兵去援救韩国,直奔大梁。魏国大将庞涓听到这一消息,立即撤兵离开韩国回魏国。孙膑对田忌说:“那魏国的军队向来强悍勇猛,轻视齐国,齐军被称为是胆小的军队。善于用兵的人就可根据这一情势,把战争朝着有利的方向加以引导。兵法说:每天行军百里去争利,一定会使大将受挫折;每天行军五十里去争利,军队只有一半能到达。现在命令齐军在进入魏地的第一天造十万灶,第二天减为五万灶,第三天减为三万灶。"庞涓在齐军后面追了三天,非常高兴地说:“我本来就知道齐军怯弱,进入我国境内才三天,士兵逃亡的就超过半数了。”就丢下他的步兵,率领轻兵锐卒,日夜兼程追赶齐军。孙膑估计魏军的行程,晚上应赶到马陵。马陵道路狭窄,而且两边的地形险要,可以埋伏军队。就砍下大树的外皮露出白木质并且在上面写着:“庞涓死在这棵树下!"于是命令一万名善于射箭的齐兵,隐伏在马陵道两边,事先约定好说:“晚上见到燃起火把就一齐射箭。”庞涓果然夜晚到了被砍的大树下,见到树干白木上有字,就取火把来照看。他还没有把上面的字读完,齐军就万箭齐发,魏军非常混乱,彼此失去了联系。庞涓自知智谋穷尽,军队已败,便用剑自刎。临死前说:“这样一来倒成就了这小子的名声!"齐军就来胜追击,彻底打败了魏国的军队,俘虏魏太子申带回了齐国。
15.B诗中没有表达对英雄的追忆
16.①李白认为人也应如春日盛开的桃李,珍惜青春的美好时光,早日建功立业,名留史册。
②李白感叹自己蹉跎岁月,富贵与求仙的心愿都未完成。
③李白希望通过及时行乐、歌唱酣饮来化解落后于时间的忧愁。(每点2分,答出三点得6分)
(1)①率尔而对②如其礼乐③以俟君子④非曰能之⑤愿学焉⑥舍瑟而作
(2)第一空:⑦金樽清酒斗十千;举匏樽以相属;
第二空:⑧一尊还酹江月;尊前似把归期说。(每空1分)
18.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依据前文“生活中虽然确有这种读书人”可以推断后面接着应为转折性句子,排除BD;依据后文“我所说的读书,不包括这种为功名或为其他神圣目的的苦读"可以推知,后文应该紧承前文“苦读”,排除A。
故选C。
19.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为比喻的修辞,作者将“内心"比喻为“密林”。
A.“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使用的是借代、互文的修辞,借代,明月之诗,窈窕之章都代指好的文章。明月、窈窕都泛指美好的事物;互文,明月之诗也是明月之章,窈窕之章也是明月之诗。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使用的是比喻的修辞,该句将堆积在枝头的白色雪花比喻成满树绽开了朵朵白色的梨花。
C.“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使用的是借代的修辞,诗句用“眉”代指琵琶女之首。
D.“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使用的夸张的修辞,“三重茅”被风刮掉来说明风之大。
故选B。
20.示例:对我来说,读书是惬意、舒服、自由的人生享受。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语病为结构混乱(主客倒置)。可改为:对我来说,读书是惬意、舒服、自由的人生享受。
21.(6分)①是创造,是超越;②以史为镜;③一面镜子。(每点2分)
22.(5分)一段∶写作与读书的不同。(2分)
二段∶写作能检验人的学识才智。(3分)
审题
本题为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所给材料为古今名人事迹。
从杜甫、苏轼、林则徐到孟晚舟,他们的共同点就是都经历过人生的“失意"。杜甫颠沛流离、苏轼被贬黄州、林则徐戍守伊犁、孟晚舟被非法羁押,虽然“失意”的类型不同,但起因却是一致,源于心中坚守的那份家国大义。“古往今来,很多人都曾经历了人生的‘失意’,却反而成就了他们‘诗意’的人生”,这是材料的关键句,集中体现了材料的内涵,里面包含了“失意”与“诗意"之间的逻辑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讲,“失意人生”成为“诗意人生"的前提条件。
构思行文,不要片面地仅谈“失意人生”或“诗意人生”,因为题干已经明确要求考生在作文中围绕二者之间的关系展开论述。具体构思,考生要结合自身实际,当代青年追求人生价值,应追求崇高的人生价值,即要为国为民,心中怀有大义。另外,追求人生价值实现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种种“失意”,青年人要有勇于面对、战而胜之的勇气,要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柳暗花明又一村”。
立意
1.正视“失意"终得“诗意”。
2.没有“失意"的霜寒,哪得“诗意”的芬芳?
3.心中有家国,“失意"亦“诗意”。
强力素材_________
被打压的姚鼐
姚鼐,清代桐城派代表作家,曾参与过《四库全书》的编写,限于年龄、资历、品秩和学术主张,只是参与而已,且这个参与也是皇家“破格"赏赐的。自己的观点、主张根本不被重视,并经常受到上司纪晓岚等学界名耆打压。后来姚鼐在《与胡雒君书》中写道:“去秋始得《四库全书》一部,阅之,其持论大不公平。鼐在京时,尚未见纪晓岚猖獗若此之甚,今观此,则略无忌惮矣。岂不为世道忧邪?鼐老矣,望海内诸贤,尚能救其敝也。”这段话的大意是,《四库全书》所持之论太不公平,自己没料到纪晓岚猖狂(删削、论走极端)到如此地步,他对前人成果,简直没有一点忌惮了,自己为世道忧虑。相对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质保售后服务承诺书
- 酒店式公寓房屋出售合同(3篇)
- 德智体能自我总结
- 行政事务部部长的述职报告范文(3篇)
- 公司行政个人年终工作总结范文(31篇)
- 秋季运动会的演讲稿(34篇)
- DB12-1101-2021 生活垃圾焚烧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 福建省漳州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人教版小升初真题(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 2024年抗甲状腺药项目投资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集合与函数教案
- 期中测试卷(试题)-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 建筑工地台风过后复工复产工作方案
- 借款协议(父母借款给子女买房协议)(二篇)
- 税务师涉税服务相关法律真题2021年
- 2024年太仓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限公司公开招聘3人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外汇兑换居间劳务协议
- 琴行培训机构合同协议书
- 少儿趣味编程Scratch综合实战《小车巡线》教学设计
- 第4课《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课件)-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 中国融通集团招聘笔试题库2024
- 期中测试卷(1-4单元)(试题)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