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东西湖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语文试卷
Ⅰ阅读(共55分)
一、(10分)
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飞翔和变形
余华
①文学作品中的“想象"是一个十分迷人的词汇。当我们考察想象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时,必须面对另外一种能力,即洞察的能力。只有当想象力和洞察力完美结合时,文学中的想象才真正出现,否则就是瞎想、空想和胡思乱想。
②第一个话题飞翔,也就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如何飞翔?马尔克斯在创作《百年孤独》时遇到一个难题,就是俏姑娘雷梅苔丝如何飞到天上去。对于伟大的作家来说,雷梅苔丝飞到天上去既不是虚幻也不是瞎编,而是文学中的想象,是值得信任的叙述,因此每一个想象都需要寻找到一个现实的依据。马尔克斯需要让他的想象与现实签订一份协议,马尔克斯一连几天都不知道如何让雷梅苔丝飞到天上去,他找不到协议。由于雷梅苔丝上不了天空,马尔克斯几天写不出一个字,然后在某一天的下午,他离开自己的打字机,来到后院,当时家里的女佣正在后院里晾床单,风很大,床单斜着向上飘起,女佣一边晾着床单一边喊叫着说床单快飞到天上去了。马尔克斯立刻获得了灵感,他找到了雷梅苔丝飞翔时的现实依据,他回到书房,回到打字机前,雷梅苔丝坐着床单飞上了天。
③我想,马尔克斯笔下《百年孤独》的床单与《一千零一夜》里的阿拉伯飞毯是异曲同工,而且各有归属。神奇的飞毯更像是神话中的表达,而雷梅苔丝坐在床单上飞翔,则是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④《搜神记》里的神仙在下雨的时候,从天上下来;刮风的时候,又从地上回到了天上。利用下雨和刮风这样两个自然界的景象来表达神仙的上天下地,既有了现实生活的依据,也有了神仙出入时有别于世上常人的潇洒和气势。就像希腊神话和传说中,当宙斯对人间充满愤怒时,“他正想用闪电鞭挞整个大地”,将闪电比喻成鞭子,十分符合宙斯的身份,如果是用普通的鞭子,就不是宙斯了,充其量是一个生气的马车夫。《搜神记》里的这个例子,可以说是想象力和洞察力的完美结合。
⑤第二个话题是文学如何叙述变形。在《西游记》里,孙悟空和二郎神大战时不断变换自己的形象,而且都有一个动作一一摇身一变,身体摇晃一下,就变成了动物。这个动作十分重要,既表达了变的过程,也表达了变的合理。如果变形时没有身体摇晃的动作,直接就变过去了,这样的变形就会显得唐突和缺乏可信。
⑥孙悟空依次变成麻雀、大鹚、小鱼、水蛇,二郎神立刻相应变成饿鹰、海鹤、鱼鹰。灰鹤,直到孙悟空急忙变成花鸨,这时候草根和贵族的区别出来了,身为贵族阶层的二郎神看见草根阶层的孙悟空变得如此低微,不愿再跟着变换形象,于是现出自己的原身,取出弹弓,拽满了,一个弹子将孙悟空打了一个滚。
⑦在这个章节的叙述里,无论孙悟空和二郎神各自变成了什么,吴承恩都是故意让他们露出破绽,从而让对方一眼识破。孙悟空被二郎神一个弹子打得滚下了山崖,伏在地上变成了一座土地庙,张开的嘴巴像是庙门,牙齿变成门扇,舌头变成菩萨,眼睛变成窗棂,可是尾巴不好处理,只好匆匆变成一根旗杆,竖在后面。没有庙宇后面竖立旗杆的,这又是一个破绽。
⑧孙悟空和二郎神变成动物后出现的破绽,一方面可以让故事顺利发展,正是变形后不断出现的破绽,才能让二者之间的激战不断持续;另一方面也揭示了文学叙述里的一个准则,或者说是文学想象的一个准则,那就是洞察力的重要性。通过文学想象叙述出来的变形,总是让变形的和原本的之间存在着差异,这差异就是想象力留给洞察力的空间。这个由想象留出来的空间通常十分微小,而且瞬间即逝,只有敏锐的洞察力可以去捕捉。
⑨阅读的经历告诉我们,无论是神话和传说的叙述,还是超现实和荒诞的叙述,文学的想象在叙述变形时留出来的差异,经常是故事的重要线索,在这个差异里诞生出下一个引人入胜的情节,而且这下一个情节仍然会留出差异的空间,继续去诞生新的隐藏着差异的情节,直到故事结尾的来临。“飞翔和变形”,都是大幅度地表达了文学的想象力,或者说都是将现实生活的不可能和不合情理,变成了文学作品中的可能与合情合理。
(根据命题需要,有删改)
1.下列关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如何飞翔”这个话题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女佣在大风中晾床单时的情形是马尔克斯想象雷梅苔丝飞上天的源泉。
B.《百年孤独》里的床单和《一千零一夜》里的阿拉伯飞毯是想象的不同形式。
C.《搜神记》中的神仙借助自然景象,成就了上天下地时的潇洒和气势。
D.天神宙斯愤怒时挥动闪电,体现了他的潇洒和气势,却没有生活依据。
2.下列关于“文学如何叙述变形"这个话题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变形要有动作,体现“变”的过程和合理性,否则会显得冒味和可疑。
B.作者创作的故事有发展,因其意外地让角色在变形的过程中有破绽。
C.变形和原本之间存在的空间小且存在时间短,需要敏锐的洞察力去捕捉。
D.想象在叙述变形时留出来的差异,是故事的线索,能推动情节的发展。
3.“飞翔和变形”,极大地表达了文学的想象力,二者还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二、(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俯仰之间
朱以撒
①我之前一直弄不清楚;为什么在十岁前后,那么地喜爱跑动。
②后来,我只能归结为我曾生活的那个家园。围墙内是碧绿的菜畦和如冠如盖的果林,还有遍地的柔韧杂草。那时的围墙用手工夯成,不高,这使我轻松敏捷地攀上墙头,沿墙疾走,有时就跑到屋顶上去。再沿着屋顶,爬上伸向屋顶的枝干,这使上树的时间大为缩短。围墙之外,邻舍寥寥有如荒原,人稀地广,四处长满了车前子和马齿苋。这个年龄,跑动的嗜好远远过于慢慢地行走,有时为了显示迅疾,随便折下一支玉米杆,放在胯下权当骏马,以为借助这支被摧折的植物枝条,可以跨山越水,不受阻挡。
③后来,我逐渐明白:奔跑一少年时的乐事,它显示着少年机敏的本能——对前方的热爱。有不少时候,根本不知道奔跑为了什么,奔向何方,却因为无目的而兴奋莫名——从这边起,风一般地到达那边,这就够了。
④我的随意性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发芽长叶的。我一般不上圆如圈套的体育场上跑,让人在浑圆无端的圈子里跑索然无味——尽管脚下舒坦平整。我们总是在荒地上跑,绕过荆棘藤萝,踩在杂草的身上,荡起一串串蚱蜢和蟋蟀。经验告诉我,这样会更有野趣。而野性的狂跑消解了心中的抑制,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自由与活力。整个春夏秋季,我一直在荒原一般的家园狂奔,用跑动的步履丈量土地,释放活力。
⑤然后,南国的冬季如期地到来了。冬季对于善跑的双足是一种约束,天寒地冻,让双足比任何时候更多地让鞋子爱抚。隔着这厚厚的一层,跑动的激情被包裹住了。随之,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也在逐渐加强。在鞋中的岁月里,在正常的走动中,在渐渐习惯到不习惯的体验里,斯文在整个冬日里肆意滋长。就连那有过湿润丰满的马齿苋,蓬松毛茸的狗尾巴草,善于撩人衣袖的鬼针草,也都枯黄和折落了。
⑥感叹由此产生,一种姿势的消失,不要单纯认为是肢体的事。如果要让自己来注解,我判断是整个人变化的前奏。
⑦善跑似乎在一夜之间消失了,包括爬墙上树的兴致。
⑧在远离家乡的另一个城市里,我开始了不再奔跑的庸常生活——我指的是除了晨跑的锻炼之外,余下的是以斯文的慢步丈量时间。成年人的世界更看中从容、体面、尊严,凡事宁愿更多地提前,以避免在奔跑时流露出的恓恓惶惶的样子。我还发现,在时间实在来不及的时候,成年的人依然用快走来解决问题——既不失体面又能挽回时间的流逝。并且,越是身份高的人,动作越是迟缓、滞重,举足的跨度很小,频率不大,只有那些没有身份的摄像师,抓着机子,跑前跑后,忽左忽右。不须看人,只看步履,一切也就了然了。
⑨人的成熟是不是以弃跑作为标志?
⑩奔跑也没有完全消失。不过,它似乎只适宜于竞技场上展现。如果真有人在街上奔跑起来,那么,有什么在后边追逐他们,或是前边有什么在诱惑他们?一定会在追问中寻找到意义。当我看到那些云游的挑担商贩,在城管人员到达时挑起担子,抓起蛇皮袋,夺路而逃,蔬菜瓜果落了一些而顾不上捡拾。他们的奔跑,让我双眼长满了痛楚。为了生计而忍受了多少的辛酸,如我这样的人,无从揣测。我咀嚼到的悲哀——为了生存而狂奔,跑动的才能使他们的损失下降到最低。
这反而使我眷念起乐于奔跑的那个时代,是这么一种状态,既无忧又无虑,即便是跑到尽头,看到天色黯淡,蝉声破碎,那么,掉头跑回来就是。
寻常的日子和如水的四季,我好几次倚在校园的运动场栏杆边上,倾心地看到青春的步履怡悦地交替,自问:我还暗恋着过去的奔跑吗?如果有这种可能,那么是什么消耗了我当年的热情呢?是逐年增长的年龄、是渐趋逼仄的巷陌,还是日益老化了的情怀?也许,奔跑真是要远去了。
不过,当年那种随意跑动、不受约束的野性和活力,果真就没有一些值得坚守的成分?
我隐隐地感到坚守的不易和撒手的浑然不觉。《兰亭序》如是说:“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4.①—④段中,作者为什么认为奔跑是年少时的“乐事"?
5.第⑤段说“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也在逐渐加强”,作者“感觉"到了什么?
6.作者认为成年后的“奔跑”和少年的“奔跑"有哪些不同?
7.④段中作者引用《兰亭序》中的“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结合全文说说奔跑这件乐事为什么成为了“陈迹"。
三、(7分)
阅读《水浒传》节选部分,完成下面小题。
话说当时薛霸双手举起棍来,望林冲脑袋上便劈下来。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两个公人看那和尚时,穿一领皂布直裰,跨一口戒刀,提起禅杖,抡起来打两个公人。林冲方才闪开眼看时,认得是鲁智深。林冲连忙叫道:“师兄不可下手,我有话说。"智深听得,收住禅杖。两个公人呆了半响,动弹不得。林冲道:“非干他两个事,尽是高太尉使陆虞候分付他两个公人,要害我性命,他两个怎不依他?你若打杀他两个,也是冤屈。”鲁智深扯出戒刀,把索子都割断了,便扶起林冲,叫:“兄弟,俺自从和你买刀那日相别之后,洒家忧得你苦。自从你受官司,俺又无处去救你。打听的你断配沧州,洒家在开封府前又寻不见。却听得人说,监在使臣房内,又见酒保来请两个公人说道:‘店里一位官人,寻说话。’以此洒家疑心,放你不下。恐这厮们路上害你,俺特地跟将来。见这两个撮乌带你入店里去,洒家也在那里歇。夜间听得那厮两个做神做鬼,把滚汤赚了你脚。那时俺便要杀这两个撮鸟,却被客店里人多,恐防救了。洒家见这厮们不怀好心,越放你不下。你五更里出门时,洒家先投奔这林子(注:野猪林)里来,等杀这厮两个撮鸟,他到来这里害你,正好杀这厮两个。"林冲劝道:“既然师兄救了我,你休害他两个性命。”
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9.结合选段概括鲁智深的性格特点,请概括出两点。
四、(3分)
10.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莓苔"和“履痕”写出雨后山中人迹罕至,呼应了诗题中的“寻"和“隐居”。
B.颔联中“白云"写出隐居处环境清幽,“春草”则写出道观已无人居,野草疯长遮蔽门户。
C.颈联交代了诗人的寻踪,诗人寻人不得继续在山中缘山道探寻水源,寻访常山道人踪迹。
D.尾联则写诗人看见了“溪花"浮起“禅意”,写出了诗人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惬意自得。
五、(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欧阳修,幼敏语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①。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②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复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因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以润身,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③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苟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修以风节自持,既数被污蔑,年六十,即连乞谢事,帝辄优诏弗许。及守青州,又以请止散青苗钱,为安石所诋,故求归愈切。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卒,赠太子太师,谥曰文忠。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注释:①嶷(yí)然有声:人品超赞而享有声誉。②机阱:陷阱。③便:安逸,安适。
11.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读书辄成诵辄:就
B.读而心慕焉慕:羡慕
C.晚更号六一居士更:更改
D.而事不弛废废:废除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
A.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
B.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
C.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
D.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
1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意志坚定,即使仕途不顺被流放贬谪多次,依然一如既往地保持着自己的志向。
B.被贬谪到夷陵时,欧阳修翻旧案查看发现了许多冤假错案,这让他从此行事更加谨慎。
C.欧阳修以民为本,为政之道秉持“宽”和“简”,不做急切苛刻之事也不做繁杂之事。
D.欧阳修高风亮节,也因此被人多次污蔑诋毁,六十岁时他心生去意多次上书请辞告老。
14.将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
Ⅱ表达(共65分)
六、(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人们每天要阅读的内容目不遐接。即使现在阅读形式更加多元、阅读方式更为便捷,但面对纸质书、电子书、手机阅读、在线阅读,心无挂碍地坐下来潜心阅读正在成为越来越难以实现的事情。正因为此,从上下班的路上听听资讯、小说,到休息时闭上眼睛听听在线课,再到加入“有声图书馆”,越来越多人喜欢上了“听书”。
有声阅读的内容十分丰富,它不局限于传统广播的有声小说、评书,A还包含了党史学习、经管人文、少儿教育、相声评书、文艺情感等分类更加细化的产品,B无论是耄耋老者还是垂髫稚子、学富五车还是目不识丁,C不同年龄阶段、D不同知识层次、不同行业特点的人群都能够寻找到符合各自需求的产品。
更为关键的是,当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许多人情不自禁感慨“时间都去哪儿了”,静下心来潜心读书、耐心咀嚼知识的时间颇为珍贵;而有声阅读因其科技化、便捷化,适应了个人移动通信工具普及的大趋势,加之存储方便、内容量大,因此能够满足人们即时阅读、碎片化阅读的需求。不必时刻捧着书本、专门找时间读书,只需要灵活利用吃饭睡觉、户外娱乐等碎片化时间,就能随时随地开启阅读模式,用耳朵感知书里的精彩、体验阅读的愉悦。
①尽管有声阅读已经成为国民阅读的重要方式,但伴随产业快速发展而来的,还有有声阅读市场上游资源分散、内容质量参差不齐以及盗版横行等问题,有声阅读行业还有许多规则与标准亟待建立。②
③对于个人阅读而言,有声阅读也并非无所不能。从广大读者的体验来看,有声阅读更适合通俗易懂的书籍,比如小说、人物传记、历史科普等。正如一个人可能选择在线听《三国演义》,但不可能通过有声书去阅读《三国志》。④
无论是读书还是听书,归根到底还是为了让人________思想活力、________智慧启发、_________浩然之气。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不仅改变了阅读方式,而且改变了求知次序与学习规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阅读的关键词从来都是“持之以恒"。哪怕“登高而招”,哪怕“顺风而呼”,“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规律不会变。从这个意义上看,有声作品帮助人们走出了“因声而听"的第一步,但“因听而思”“因听而悟"还得靠读者自己。
15.文中加点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A.资讯情不自禁B.潜心目不遐接C.咀嚼耄耋老者D.亟待垂髫稚子
1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保持得到滋养B.持有获得滋生C.保持获得滋生D.持有得到滋养
17.下列文中加序号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有声阅读的内容十分丰富,它不局限于传统广播的有声小说、评书,A还包含了党史学习、经管人文、少儿教育、相声评书、文艺情感等分类更加细化的产品,B无论是耄耋老者还是垂髫稚子、学富五车还是目不识丁,C不同年龄阶段、D不同知识层次、不同行业特点的人群都能够寻找到符合各自需求的产品。
A.,B.,C.,D.、
18.文中画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不仅改变了阅读方式,而且改变了求知次序与学习规律。
A.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一旦改变了阅读方式,就同时改变了求知次序与学习规律。
B.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虽然改变了阅读方式,却改变不了求知次序与学习规律。
C.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之所以改变了阅读方式,是因为改变了求知次序与学习规律。
D.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也许改变了阅读方式,也许改变不了求知次序与学习规律。
19.将下面这句话插入原文,最恰当的一处是()
如果人们渴望深度思考、阅读学术著作或者专业性较强的书籍,有声阅读可能就无法很好地满足这种需求了。
A.①B.②C.③D.④
七、作文(5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鲍鹏山先生在《孔子传》中提到:一般人都把“眼高手低”当成一个贬义词。其实,我们不妨对这个成语做一个全新的理解:眼高者,并不拒绝手低;手低时,眼界却在高处。手低,是脚踏实地,干好本分活,受人之禄,忠人之事;眼高,是不为眼前一切所局限,明白自己还有更大的追求。
在标准上“眼高”,在行动上“手低”,人生之路才能走得更远。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或叙述生活经历,或论述其中道理,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自己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参考答案与解析
1.D2.C3.通过想象力,将现实中不可能的事物或事件转化为文学作品中的合理元素。两者往往需要一个现实的依据来增加可信度。变形和飞翔通常带有一些破绽,这些破绽为洞察力提供空间,增强故事的趣味性和可信度。它们是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创造新的冲突和变化。丰富了文学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增加了阅读的吸引力。通过叙述,它们在作品中变得合情合理,让读者接受并沉浸其中。
【解析】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
D.有误,根据第④段“《搜神记》里的神仙在下雨的时候,从天上下来;刮风的时候,又从地上回到了天上。利用下雨和刮风这样两个自然界的景象来表达神仙的上天下地,既有了现实生活的依据,也有了神仙出入时有别于世上常人的潇洒和气势”,可知《搜神记》中的神仙借助自然景象有现实依据,也有潇洒和气势。“天神宙斯愤怒时挥动闪电”没有生活依据,与原文表述不符;
故选D。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
C.有误,根据第⑧段“这个由想象留出来的空间通常十分微小,而且瞬间即逝,只有敏锐的洞察力可以去捕捉"可知,变形和原本之间的差异空间需要敏锐的洞察力捕捉,因其通常十分微小,而且瞬间即逝,但并没有提到“存在时间短”,且文中说的是“差异空间"小,而不是“变形和原本之间的空间”小;
故选C。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分析。
根据第②段“对于伟大的作家来说,雷梅苔丝飞到天上去既不是虚幻也不是瞎编,而是文学中的想象,是值得信任的叙述,因此每一个想象都需要寻找到一个现实的依据"和第⑧段“通过文学想象叙述出来的变形,总是让变形的和原本的之间存在着差异”可知,“飞翔"和“变形”往往都需要一个现实的依据或差异来增加其在文学作品中的可信度。
根据第⑧段“孙悟空和二郎神变成动物后出现的破绽,一方面可以让故事顺利发展,正是变形后不断出现的破绽,才能让二者之间的激战不断持续"可知,“飞翔”和“变形"在文学作品中通常带有一些破绽或不完美的地方,这些破绽为洞察力提供了空间,使得故事更具趣味性和可信度。
根据孙悟空和二郎神大战时不断变换形象的描述以及第⑧段“孙悟空和二郎神变成动物后出现的破绽,一方面可以让故事顺利发展……才能让二者之间的激战不断持续”等可知,“变形"可以创造新的冲突和转折,从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根据第⑨段“无论是神话和传说的叙述,还是超现实和荒诞的叙述,文学的想象在叙述变形时留出来的差异,经常是故事的重要线索”可知,二者都丰富了文学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使得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并增加了阅读的吸引力。
根据第⑨段“‘飞翔和变形’,都是大幅度地表达了文学的想象力,或者说都是将现实生活的不可能和不合情理,变成了文学作品中的可能与合情合理"可知,二者都通过叙述的技巧和艺术处理,使得在作品中变得合情合理,让读者能够接受并沉浸其中。
4.奔跑有着因无目的而莫名的兴奋,能让人领略到野趣;野性的奔跑能消解心中的抑制,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热情、自由、活力。5.斯文在冬日里的肆意滋长,以及由此产生的不习惯;随着天气的转冷和自身年龄的增长,童年时期的天真活泼、无忧无虑正在逐渐消失,同时被越来越多的约束、规矩、顾虑所取代。作者感到有些不安和困惑。6.少年时的奔跑是出于本能,纯真无目的,充满野性、自由和乐趣,而随着成长,奔跑变得有目的性,受到社会规则的约束,体现出从容、体面和尊严。7.少年时无拘无束的奔跑被成熟和稳重的步态取代,奔跑更多地被赋予目的性和实用性。环境的变迁,从自然到城市的转化,减少了奔跑的空间和自由。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存压力的增加,使奔跑变得紧迫和有目的。
【解析】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分析。
根据第③段“后来,我逐渐明白:奔跑一少年时的乐事,它显示着少年机敏的本能——对前方的热爱。有不少时候,根本不知道奔跑为了什么,奔向何方,却因为无目的而兴奋莫名——从这边起,风一般地到达那边,这就够了”可知,奔跑是年少时的“乐事"是因为奔跑往往无目的,这种无目的的奔跑带给孩子们莫名的兴奋和快乐,让他们感受到对前方的热爱。再根据第④段“我们总是在荒地上跑,绕过荆棘藤萝,踩在杂草的身上,荡起一串串蚱蜢和蟋蟀。经验告诉我,这样会更有野趣。而野性的狂跑消解了心中的抑制,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自由与活力”可知,奔跑带给孩子们接触自然的野趣,通过野性的狂跑,孩子们消解了内心的压抑,感受到生命的自由与活力。因此,奔跑是年少时的“乐事”,因为它能带给孩子们无目的的兴奋,让他们在自然中体验野趣,同时奔跑释放了他们的天性,消解了心中的抑制,让他们感受到生命的自由与热情。
5.本题考查文章词语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关键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依据内容和主旨理解词语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表层角度,根据第⑤段“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也在逐渐加强”可知,“感觉"指随着冬季的到来,原本善于奔跑的双足被厚厚的鞋子包裹,跑动的激情被抑制,这使得作者开始感受到一种不习惯和不自在。同时,作者也注意到了周围环境的变化,如马齿苋的枯黄和折落,这些都在无形中加强了作者的这种莫名其妙的感觉。
深层角度,这种感觉实际上反映了作者对自身成长变化的敏锐觉察。随着年龄的增长,童年的天真活泼和无忧无虑正在逐渐被越来越多的规矩、约束和顾虑所取代。这种变化让作者感到有些不安和困惑,因为这意味着他正在逐渐失去那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方式。因此,“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实际上是作者对成长带来的变化的一种复杂情绪反应,既包括对过去的怀念,也包括对未来的不确定和担忧。
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
根据第②段“这个年龄,跑动的嗜好远远过于慢慢地行走,有时为了显示迅疾,随便折下一支玉米杆,放在胯下权当骏马,以为借助这支被摧折的植物枝条,可以跨山越水,不受阻挡"和第③段“有不少时候,根本不知道奔跑为了什么,奔向何方,却因为无目的而兴奋莫名——从这边起,风一般地到达那边,这就够了”可知,少年时的奔跑是纯真无目的的,更多出于本能,追求的是快乐和自由。再根据第⑧段“成年人的世界更看中从容、体面、尊严,凡事宁愿更多地提前,以避免在奔跑时流露出的恓恓惶惶的样子。我还发现,在时间实在来不及的时候,成年的人依然用快走来解决问题——既不失体面又能挽回时间的流逝"可知,成年后的奔跑往往带有明确目的,如挽回时间或解决问题,并且会受到社会规则的影响,成年人更注重体面和尊严,往往以快走代替奔跑以保持形象。因此,少年时的奔跑是出于本能,纯真无目的,充满野性、自由和乐趣;而成年后的奔跑变得有目的性,受到社会规则的约束,更强调从容、体面和尊严。
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
根据第④段“我的随意性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发芽长叶的。我一般不上圆如圈套的体育场上跑,让人在浑圆无端的圈子里跑索然无味——尽管脚下舒坦平整。我们总是在荒地上跑,绕过荆棘藤萝,踩在杂草的身上,荡起一串串蚱蜢和蟋蟀。经验告诉我,这样会更有野趣。而野性的狂跑消解了心中的抑制,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自由与活力。整个春夏秋季,我一直在荒原一般的家园狂奔,用跑动的步履丈量土地,释放活力”,可知少年时无拘无束的奔跑充满野趣,感受到生命的自由与活力;
根据第⑧段“在远离家乡的另一个城市里,我开始了不再奔跑的庸常生活——我指的是除了晨跑的锻炼之外,余下的是以斯文的慢步丈量时间。成年人的世界更看中从容、体面、尊严,凡事宁愿更多地提前,以避免在奔跑时流露出的恓恓惶惶的样子”,可知成年后,奔跑被成熟和稳重的步态取代,更多地被赋予目的性和实用性;
根据第⑩段“如果真有人在街上奔跑起来,那么,有什么在后边追逐他们,或是前边有什么在诱惑他们?一定会在追问中寻找到意义”,可知环境的变迁,从自然到城市的转化,减少了奔跑的空间和自由;
根据第段“寻常的日子和如水的四季,我好几次倚在校园的运动场栏杆边上,倾心地看到青春的步履怡悦地交替,自问:我还暗恋着过去的奔跑吗?如果有这种可能,那么是什么消耗了我当年的热情呢?是逐年增长的年龄、是渐趋逼仄的巷陌,还是日益老化了的情怀?也许,奔跑真是要远去了”,可知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存压力的增加,使奔跑变得紧迫和有目的。
因此,少年时无拘无束的奔跑被成熟和稳重的步态取代,奔跑更多地被赋予目的性和实用性。环境的变迁,从自然到城市的转化,减少了奔跑的空间和自由。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存压力的增加,使奔跑变得紧迫和有目的。
8.鲁智深在野猪林义救林冲。或:鲁智深大闹野猪林。9.武艺高强、见义勇为、粗中有细等
【解析】8.本题考查名著情节。
结合“两个公人看那和尚时,穿一领皂布直裰,跨一口戒刀,提起禅杖,抡起来打两个公人。林冲方才闪开眼看时,认得是鲁智深”可知,选文出自《水浒传》第七回“林教头刺配沧州道,鲁智深大闹野猪林"。相关内容:林冲被刺配沧州。陆虞候买通押送公人董超、薛霸,要于途中杀害林冲。薛霸、董超一路上百般折磨林冲。在野猪林,他们将林冲绑在树上,说明高太尉陆虞候指使他俩陷害林冲的根由。这时,一直在暗地里跟着的鲁智深,出手相救,并一直护送林冲到沧州。文段概括内容为: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9.本题考查人物的性格特点。
根据“自从你受官司,俺又无处去救你。打听的你断配沧州,洒家在开封府前又寻不见”可知,鲁智深在林冲受官司后一直惦念,得知发配沧州,一路跟随保护,关键时刻出手相救,可见他仗义,嫉恶如仇;“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却听得人说,监在使臣房内,又见酒保来请两个公人说道”“以此洒家疑心,放你不下。恐这厮们路上害你,俺特地跟将来”,可见鲁智深非常心细,感觉情况特殊而疑心,沉得住气,一路跟随,可见他是个有勇有谋之人。
10.B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辨析。
B.有误,颔联中的“春草闭闲门”并不是为了说明道观已无人居,野草疯长遮蔽门户,而是用以衬托道人所居之地的幽静和远离尘嚣。这里的“闭"字更多的是一种象征,表示道人所居之地与世隔绝,给人以静谧、恬淡之感;
故选B。
11.D12.D13.D14.有学问的人求见欧阳修,欧阳修和他们谈话,不曾谈及文章,只谈论政事。
【解析】1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A.句意:读书过目就能背诵。辄:就;
B.句意:读了之后心中仰慕他。慕:羡慕;
C.句意:晚年更改为六一居士。更:更改;
D.句意:但政事并未松懈荒废。废:荒废,而不是“废除”;
故选D。
12.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
句意:(欧阳修)凡是去作过官的地方,没有杰出的政绩,不追求声誉,政策宽松不扰民,所以到过的地方人民都认为他平易近人。
重点字词:凡:凡是。历:经历、经过。求:追求。宽简:不苛刻繁杂。故:因此。所至:所到的地方。便:便利、舒适。
句子结构:“凡历数郡"表示经历过的多个郡县;“不见治迹”和“不求声誉"分别描述了他的治理风格和态度;“宽简而不扰”进一步解释了他的政策特点;“故所至民便之"则是总结了他的治理效果。这些词语和短语在语义上都有相对独立性,可以作为断句的依据。
根据以上分析,可推知: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
故选D。
1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
D.有误。根据“修以风节自持,既数被污蔑,年六十,即连乞谢事,帝辄优诏弗许”可知,欧阳修以多次请求辞职,是因为自己遭人多次污蔑,而不是因为自己高尚的节操。“欧阳修高风亮节,也因此被人多次污蔑诋毁"表述有误。
故选D。
14.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
重点字词:学者:有学问的人。求见:请求会面。与:和、跟。言:说、交谈。未尝:从未、不曾。及:谈及、涉及到。惟:只、仅仅。吏事:官吏的事务或政务。
【点睛】参考译文
欧阳修,幼年时就聪敏过人,读过一遍书就能背诵下来。等到成年时,更是人品超群而享有盛誉。在废书箱里得到唐代韩愈的遗稿,一边细细品读,一边心中暗暗仰慕韩愈的才学。欧阳修开始在滁州任职,自号为醉翁,晚年更改为六一居士。他天性刚直不阿,见义勇为,即使有陷阱在前面,都一往无前即使身受其害都不回头。即使被贬低多次,(他的)志向也一样不变。刚被贬到夷陵的时候,没有消遣的地方,就拿来以前的案件档案反复察看,发现里边冤假错案不计甚数,于是仰天长叹说:“边远人稀的小城尚且是这样,天下的(冤假错案)就可想而知了。”从此,遇到案件就不敢大意了。
有求学的人请求会见,欧阳修与他们交谈,从来不谈文章,只说政事,(欧阳修)说文章只能用来自己修身养性,而政事是可以用来帮别人的。(欧阳修)凡是去作过官的地方,没有杰出的政绩,不追求声誉,政策宽松不扰民,所以到过的地方人民都认为他平易近人。有人问他:“您治理地方政策宽松简明但办事从不拖拉不理,为什么呢?"他回答说:“把放纵当成宽松,把简陋当成简明,那么政事就会得不到及时处理因而人民受苦,我所说的宽松,是为了不苛刻武断;简明,是为了不繁琐罢了。”
欧阳修以高尚的节操自守,多次遭到污蔑,六十岁时,他就接连请求退休,皇帝总是以优厚的诏书不许。等到他担任青州太守时,又因为请求停止发放青苗钱(即朝廷的借贷),被王安石诋毁,所以退隐的愿望更加迫切。熙宁四年,他以太子少师的身份退休。五年后,去世,朝廷追赠他为太子太师,谧号为文忠。
15.B16.A17.B18.B19.D
【解析】15.本题考查字形。
B.目不遐接——目不暇接;
故选B。
16.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第一空,需要填入的词语应与“思想活力"搭配。在选项中,“保持”意味着维持某种状态,“持有"则更多用于表示拥有某物。对于“思想活力”来说,我们更希望是维持其活力,而不是仅仅拥有它。因此,第一个空格填“保持"更合适。
第二空,与“智慧启发”相搭配。在这里,“获得"意味着通过某种方式得到,“得到”也有类似的含义。两个词语在这里都适用,没有明显的优劣之分。
第三空,需要填入的词语与“浩然之气"相搭配。“滋养”意味着养育、培养,而“滋生"则多用于表示不良事物的产生。对于“浩然之气”这种正面的品质,用“滋养"更为合适。
故选A。
17.本题考查标点符号运用。
B.有误,结合“有声阅读的内容十分丰富,它不局限于传统广播的有声小说、评书,还包含了党史学习、经管人文、少儿教育、相声评书、文艺情感等分类更加细化的产品”的内容可知,该句是一个完整的陈述句,句尾应使用句号;
故选B。
18.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该句关联词词语使用不当,前文说的是阅读方式改变了,最后一段最后几句话说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保险金融行业模板》课件
- 《认识计算机软》课件
- 干酪性鼻炎的健康宣教
- 创伤性肩关节前脱位的健康宣教
- 《Java程序设计及移动APP开发》课件-第04章
- 阴吹的健康宣教
- 刺胞皮炎的临床护理
- 糖代谢紊乱的临床护理
- 孕期牙齿松动的健康宣教
- 汗腺瘤的临床护理
- 单招面试技巧简介课件
- 卡通绘本愚公移山成语故事寓意故事PPT
- 营胡西山隧道出口二衬台车拆卸方案
- 电工材料公司年经营优质企划书
- 道家符图地结构与原理
-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总复习 教学课件
- 骨科手术同意书实用模板
- 董事会战略委员会工作细则
- ppt模板:青团团委团课动态ppt模板课件
- 实训报告---配置-Hyper-V-服务实训
- 2022年江苏省卫生系统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临床)参考题库汇总(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