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次月考 模拟试卷(三) 学生版+教师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6/2A/13/wKhkGWayr0iAEdBGAAKL_uXNki8361.jpg)
![2024年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次月考 模拟试卷(三) 学生版+教师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6/2A/13/wKhkGWayr0iAEdBGAAKL_uXNki83612.jpg)
![2024年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次月考 模拟试卷(三) 学生版+教师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6/2A/13/wKhkGWayr0iAEdBGAAKL_uXNki83613.jpg)
![2024年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次月考 模拟试卷(三) 学生版+教师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6/2A/13/wKhkGWayr0iAEdBGAAKL_uXNki83614.jpg)
![2024年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次月考 模拟试卷(三) 学生版+教师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6/2A/13/wKhkGWayr0iAEdBGAAKL_uXNki8361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次月考模拟试卷(三)学生版+教师版
吉林省2024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次月考模拟试卷(三)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请在下面相应的横线上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或填写相应选项。(第1—4题每句1分,第5题按要求赋分)
1.《望岳》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心中满怀雄心壮志,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气概的句子是:,。
2.《登飞来峰》中表达了作者不畏艰险、自信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句子是:___,___。
3.《游山西村》中描写丰收的年景和农民热情好客的两句诗是:___,___。
4.《已亥杂诗》(其五)中诗人从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律中得到启发,写出的富有哲理的句子是:___,___。
【答案】(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3)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
【解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凌、缘、腊、豚"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不仅要做好对于古诗文、名言名句的背诵,更要注重这些语句的默写,特别关注文句中容易写错的字,从而做到准确、工整的完成作答。
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题目。(7分)
国家植物园植被茂盛,植物种类繁多,高大的qiáo木、低矮的灌木错落有zhì。整个园区既有匠心设计,又有天成之趣。
这里有很多有特点的植物,我最喜欢其中四种。沙漠玫瑰原本生长在环境恶劣的非洲沙漠地带,它的花朵就像玫瑰一样光彩夺目,“沙漠玫瑰”由此得名。芦荟原本生长在热带干旱地区,它在容易保持土壤湿度的地方扎根生长,为扩大生存范围无所不为。王莲翠绿的叶子平铺在水面上,直径可达2.5米,让人叹为观止。牡丹为落叶灌木,花大而艳,yōngróng华贵,有“花王"之称。
这次到国家植物园的研学活动让我收获很多。我明白了每一种生命都值得尊重的道理,看到了丰富多彩的植物世界,了解了植物的多样性。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qiáo木错落有zhìyōngróng华贵
(2)下列成语在文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1分)
A.光彩夺目B.无所不为C.叹为观止
(3)为弄明白“天成之趣”的意思,查《现代汉语词典》,“天"的主要义项有:①位置在顶部的,凌空架设的;②季节;③天然的,天生的。根据词典释义及文段内容,下列对“天成之趣”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空中景观的奇趣B.四季变换的异趣C.天然生成的妙趣
(4)最后一段中画线的句子有问题,请你将修改正确的句子写出来。(2分)
【答案】(1)乔;致;雍容
(2)B
(3)C
(4)我看到了丰富多彩的植物世界,了解了植物的多样性,明白了每一种生命都值得尊重的道理。
【知识点】汉字的部首与偏旁;词义理解;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语序不当
【解析】⑴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解答这类问题时,关键在于平时要做好字词的积累,答题时联系前后文认真辨析,规范书写。
⑵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色彩不当、轻重不分、词义不明、谦敬误用、语境不和等等。
⑶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的意思既要从词语的本义出发,又要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同时结合具体的语境掌握分析。
⑷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辨析并修改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点评】(1)本题考查字形的识记。“qiáo木"写作“乔”;“错落有zhì"写作“致”;“yōngróng华贵"写作“雍容”。
故答案为:乔;致;雍容
(2)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光彩夺目:形容鲜艳耀眼,也用来形容某些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的极高成就。使用正确。
B.无所不为: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或干尽了坏事。不符合为扩大生存范围"的语境,使用错误。
C.叹为观止:指赞美所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无与伦比。使用正确。
故答案为:B
(3)本题考查成语释义。天成之趣:表示天意对于人的帮助,对于人的成就是非常让人心生美意和趣味的。指的是天意对于人非常的有帮助,能助力一件事情的成功。
故答案为:C
(4)本题考耷病句修改能力。“我明白了每一种生命都值得尊重的道理,看到了丰富多彩的植物世界,了解了植物的多样性”一句中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先看到”,再了解”,最后明白”,故应改为“我看到了丰富多彩的植物世界,了解了植物的多样性,明白了每一种生命都值得尊重的道理".
故答案为:我看到了丰富多彩的植物世界,了解了植物的多样性,明白了每一种生命都值得尊重的道理。
二、阅读(45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甲)阅读下面文章,完成6—9题。(10分)
[甲]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李盛仙《夏日赏荷》)
6.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
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___②亭亭净植()
③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④余以为妙绝()
7.翻译下面句子。(2分)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
8.[甲]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___的生活态度;[乙]文赏荷,可观其形美。[乙]段描绘雨中荷花的语句是“___”,描绘雨后荷花的语句是“_________”。(乙文用原文填空)(3分)
9.赏荷,可品其神美。[甲]段称莲为“花之君子”,[乙]段赞荷为“花中仙子”。你更喜欢哪一种赞誉之辞?请联系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3分)
【答案】6.①亲近而不庄重;②竖立;③一起;④妙到了极点
7.①我只喜爱莲花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被沾染污秽,在清水中洗涤过,但不显得妖艳。(重点词:予、之、染、濯。)
②每到夏天,靠近湖边欣赏荷花,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重点词:至、临、欣然。)
8.不慕名利,洁身自好;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
9.示例一: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因为莲花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特点,这与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品质是相通的。示例二:我喜欢称莲为“花中仙子”,因为被雨水洗涤过的荷花,更显得鲜妍明媚,清新脱俗,如仙子般美丽动人。(联系文段内容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文言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根据文言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爱莲说;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6.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在句中含义。①句意: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花,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亵:亲近而不庄重。②句意: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植:竖立。③句意:有一天,我和几个好友一起,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花。偕:一起。④句意:我认为美妙到了极点。妙绝:美妙到了极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①重点词语有:予,我;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濯,洗涤。此句译为:我只喜爱莲花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被沾染,在清水中洗涤过,但不显得妖媚。②重点词语有:至,到;临,靠近;欣然,高兴的样子。此句译为:每到夏天,靠近湖边欣赏荷花,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结合甲文第①段“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知,作者托物言志,对莲花挺拔秀丽的芳姿,清逸超群的美德,特别是可敬而不可侮慢的风范,作了有力的渲染。再结合第②段“莲,花之君子者也"可知,以莲象征君子,采用了象征的手法,突出表现了作者要像莲花一样,做一个君子,在世俗生活,却不被世俗风气所沾染,不贪慕名利,要培养高尚的志趣。阅读乙文可知,“尽作飘摇之态”的意思是湖中荷花全部显现出飘动摇摆的姿态,描写了受到大雨袭击的荷花的状态。“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的意思是光彩艳丽,明丽妩媚,荷花枝叶柔软摇曳,形态多样,清秀美丽,优雅别致。描写了雨后荷花的姿态。
本题考查谈看法。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甲文用“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一连串铺叙,对莲花挺拔秀丽的芳姿,清逸超群的令德,特别是可敬而不可侮慢的嵚崎磊落的风范,作了有力的渲染。其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喻指君子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格;“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喻指君子卓尔不群,刚正直率,豁达大度的品质,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正直、不同流合污)的人格。“莲,花之君子者也。"莲花出于污浊现实而不受沾染,受清水洗濯而不显妖冶,实为百花丛中的贤君子。乙文“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是意思是荷花被雨水所冲洗,光彩艳丽,明丽妩媚,荷花枝叶柔软摇曳,形态多样,清秀美丽,优雅别致,真是花中的仙子啊,这几句是对荷花的形态的具体描写,写出荷花鲜妍明媚、清新脱俗,美丽动人的特点。通过李太白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意思是像那刚出清水的芙蓉花,质朴纯洁,毫无雕琢装饰,再加上“余以为妙绝”等句子表现了作者对荷花的赞美(赞叹、喜爱)之情。示例:我更喜欢称荷为“花中仙子"。由文中“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可知,荷花被雨水所冲洗,光彩艳丽,明丽妩媚,优雅别致,犹如仙子般美丽迷人。
故答案为:6.①亲近而不庄重;②竖立;③一起;④妙到了极点
7.①我只喜爱莲花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被沾染污秽,在清水中洗涤过,但不显得妖艳。
②每到夏天,靠近湖边欣赏荷花,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
8.不慕名利,洁身自好;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
9.示例一: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因为莲花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特点,这与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品质是相通的。
示例二:我喜欢称莲为“花中仙子”,因为被雨水洗涤过的荷花,更显得鲜妍明媚,清新脱俗,如仙子般美丽动人。(联系文段内容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6.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在句中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7.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考査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必须整体感知全文。反复阅读文章,理解深刻含义,抓住关键语句作答即可。
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个性化解读能力。答题时首先要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本围绕观点阐述理由即可。结合文章的内容,尤其是问题出现的语段及附近的语句,揣摩出其中的原因,运用得体的全面的语言作答。
【参考译文】
【甲】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啊!(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当很多了!
【乙】
我回忆年轻的时候,居住在西湖边。每当到了夏天,便到湖边欣赏荷花,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有一天,我和几个好友,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花。(当我看得)兴致正浓时,忽然(天上)有大雨倾盆(似的)降下来,湖中荷花全部显现出飘动摇摆的姿态。不一会儿,雨过天晴,湖中波澜不起,湖面和天空呈现出相同的颜色。荷花被雨水所冲洗,光彩艳丽,明丽妩媚,荷花枝叶柔软摇曳,形态多样,清秀美丽,优雅别致,真是花中的仙子啊。李白诗中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我认为绝妙极了。
(乙)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0—11题。(5分)
江夏送倩公归汉东
[唐]李白
彼美汉东国,川藏明月①辉。宁知②丧乱③后,更有一珠归。
【注释】①明月:传说中的“随侯明珠”,与“和氏璧”齐名。②宁知:谁也没有想到。③丧乱:安史之乱。
10.简要赏析“更有一珠归"中“珠”字的妙处。(2分)
1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案】10.以珠喻人(倩公),写出了李白对倩公才学、品格的赞美(景仰)。(扣住“比喻"赞美”,意近即可)
11.前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美丽富饶的汉东国的赞美之情。后两句表达了对倩公经历战乱还能平安回归的庆幸(惊喜),对倩公的赞美,以及和友人(倩公)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感情。(扣住“赞美"惜别”,意近即可)
【知识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10.此题考查诗歌中的炼字。解答时,先要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根据诗中意象,体会诗歌意境,把握诗人情感;然后按照题目要求,仔细品味诗句,理解诗句意思,根据诗句特点,辨析诗句的表现手法,并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其表达效果。答题思路是:意思或修辞或手法+表达效果+感情(心情)。这里用“珠"字写出了李白对倩公才学、品格的赞美(景仰)。
11.本题考查了句意理解及作者的情感。做题时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情感抒发是诗歌最主要的美学特征,学生可以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人的情感,从而丰富心灵,陶冶性情。鉴赏诗歌的情感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学生应全面了解背景,把握形象内涵,体会意境特点,明确抒情方式。这首诗写出了李白对倩红的极度欣赏和在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故答案为:⑴以珠喻人(倩公),写出了李白对倩公才学、品格的赞美(景仰)。(扣住“比喻”“赞美”,意近即可)
⑵前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美丽富饶的汉东国的赞美之情。后两句表达了对倩公经历战乱还能平安回归的庆幸(惊喜),对倩公的赞美,以及和友人(倩公)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感情。(扣住“赞美”“惜别”,意近即可)
【点评】10.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炼字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字往往是在该诗句中最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比如动词、形容词、数词、修饰词语、表示声音和颜色的词语等。答题时,先要解词释句,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时要将词语放回到诗句中,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
11.此题考查学生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内容和写作背景理解。理解诗歌内容,结合写作背景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25分)
(甲)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5题。(13分)
很现代的叶圣陶
彦火
记得第一次去拜访叶圣陶老人,已是33年前的1979年初秋,北京香山红叶尽染的时节。年已九十三岁、霜雪毛发、皑亮白眉、银白胡子的他,精神仍健旺,侃侃而谈,有条不紊,保有中国旧时文人的气派和风范。
第一次见面,他便向我表示,他近来阅读当前出版的书籍和报刊,发现错字、别字不少,这是他过去罕见的。他还特别提到香港的报刊——叶老所阅读的报刊和书籍中,包括香港及海外出版物。叶老忧心忡忡地说,这可要贻误读者啊!
叶老说他在商务印书馆当过校对和编辑。商务出过不少青少年知识读物,如《万有文库》等,还有教科书,都不容许有错别字,否则便会“误人子弟”。他说,他所身处年代的出版工作,除了编辑外,校对是一项顶重要的职务,所以旧时的出版物,在封面或扉页或版权页上,都注有“校勘者"的名字,以示郑重。作为长期在编辑行业工作的笔者,听罢不禁为之肃然起敬。
叶圣陶在1923年当商务印书馆的编辑之前,已有长达11年的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经验。更难得的是叶圣陶虽然是一个德高望重的学者和作家,但一点也不抱残守缺和故步自封。在中国内地,他是第一个提出“易读法”的人。他亲自撰写文章指出:“现在大家都忙,挤出点时间来不怎么容易。如果只花半小时光景就能读完一篇,读完之后又觉得有所得,很有些回味,引起了好些联想,这简直是一种享受。"
其实在20世纪40年代,他与朱自清便合编了《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等书。他强调:“就学习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略读既以训练读书为目标,自当要求他们速读,读得快。"速读、易读法,在西方已有逾百年历史,叶圣陶却是最早把这种现代的阅读方式介绍到中国的人。
在新文学作家中,叶圣陶是很重视社会效益和读者效应的作家。他一再强调,在教学上,教师眼中要“以学生为本位”;编辑眼中要有读者,作为一个编辑,在编书前要“为读者着想";作为一个作者,在“写作之前为读者着想,写作之中为读者着想,写完之后还是为读者着想;心里老记着读者才能凭借写在纸上的文字,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传达给读者,与读者交心”。这些观点可谓充满着时代活力。
叶圣陶之重视社会效益、“为读者着想”,并不是无的放矢,一味追求市场效益和迎合读者的口味。相反地,他是以严谨的编辑态度和严谨的写作态度对待的。他自己便以身作则。他写了不少作品是针对青少年读者的,如《稻草人》《皇帝的新衣》《古代英雄的石像》等童话,都言之有物、文情并茂,中年以上的读者至今耳熟能详。他的作品文笔练达,结构严谨完整,语言均经精工提炼。他自称后期“斟酌字句的癖习越来越深”,不愧为语言大师。
叶圣陶与弘一大师过往甚密,他的书法以清秀脱俗见称,我曾写信向他求一帧墨宝。1980年夏,叶圣陶老人托友人捎给我一帧条幅,那是他誊写的稼轩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难能可贵的是,九十多岁的老人,仍然写得一手工整方正的小楷,一点也不马虎,“好比一位谦恭温良的君子人,不亢不卑,和颜悦色”,自有一股亲和力。
这首词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的作品,描写的是黄沙岭的夜景。好一幅“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的田园风景画!1980年中国内地刚开放,相信叶老也为中国崭新形势所鼓舞,所以心情是愉快的,冀望祖国大地展现出一派和平、丰美而欣欣向荣的景象。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2.文章开头对叶圣陶的肖像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
13.文章结尾部分作者为什么要写到叶圣陶送自己一帧《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条幅?(3分)
14.为什么说叶圣陶是“很现代的"?(4分)
15.你认为叶圣陶的创作有哪些特点?请根据全文,分条概括。(4分)
【答案】12.让读者对叶圣陶有个总体印象;下文写叶圣陶的有活力作铺垫。
13.说明叶圣陶书法好,工整方正;态度严谨,不马虎;人品好,谦恭温良;爱国,希望祖国繁荣。
14.思想进步,不抱残守缺和固步自封;观点新,符合现实需要。
15.重视社会效益、“为读者着想”;有针对性;言之有物;文情并茂;结构严谨谨完整;语言均为精工提炼。
【知识点】文章开头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思想倾向;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12.本题考查描写方法。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和神态描写等。结合文章内容,从文本中找到描写段落,然后分析其描写方法,并摘抄原句即可。
1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14.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筛选比对能力。解答这种类型的题目应注意:1、细心审题,明确题目的要求(看清是“有错误的一项"还是“正确的一项”)。2、提高辨析异同的能力,选项表述的内容往往是经过加工整合的,多数情况下不是原文的机械罗列。做题时应用心比对,做出判断。
15.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点评】1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文章开头部分让读者对叶圣陶的总体印象,同时为下文作铺垫,这是一种对文章的渲染铺陈的作用,解答时要突出这一点。
故答案为:让读者对叶圣陶有个总体印象;下文写叶圣陶的有活力作铺垫。
1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分析。文章结尾部分作者写到叶圣陶送自己一帧《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条幅,结合“难能可贵的是,九十多岁的老人,仍然写得一手工整方正的小楷,一点也不马虎,‘好比一位谦恭温良的君子人,不亢不卑,和颜悦色’,自有一股亲和力”,说明叶圣陶书法好,工整方正;态度严谨,不马虎;人品好,谦恭温良;结合“这首词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的作品……1980年中国内地刚开放,相信叶老也为中国崭新形势所鼓舞,所以心情是愉快的,冀望祖国大地展现出一派和平、丰美而欣欣向荣的景象”,表现了叶圣陶先生爱国,希望祖国繁荣。
故答案为:说明叶圣陶书法好,工整方正;态度严谨,不马虎;人品好,谦恭温良;爱国,希望祖国繁荣。
1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文中的“很现代"其实就是一种永恒的生命力,也是一种生活的状态,结合“叶圣陶在1923年当商务印书馆的编辑之前,已有长达11年的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经验。更难得的是叶圣陶虽然是一个德高望重的学者和作家,但一点也不抱残守缺和故步自封”概括为:叶圣陶思想进步,不抱残守缺和固步自封。结合“这些观点可谓充满着时代活力”,概括为:观点新,符合现实需要。
故答案为:思想进步,不抱残守缺和固步自封;观点新,符合现实需要。
1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和阅读积累。结合“在新文学作家中,叶圣陶是很重视社会效益和读者效应的作家”,概括为:重视社会效益、“为读者着想";结合“他写了不少作品是针对青少年读者的,如《稻草人》《皇帝的新衣》《古代英雄的石像》等童话,都言之有物、文情并茂,中年以上的读者至今耳熟能详”,概括为:有针对性、言之有物、文情并茂;结合“他的作品文笔练达,结构严谨完整,语言均经精工提炼”,概括为:结构严谨谨完整;语言均为精工提炼。
故答案为:重视社会效益、“为读者着想”;有针对性;言之有物;文情并茂;结构严谨谨完整;语言均为精工提炼。
(乙)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20题。(12分)
我的老师董秋芳先生
季羡林
①我想得最多的是董秋芳先生。
②董先生是我在济南高中时的国文教员,笔名冬芬。胡也频先生被国民党通缉后离开了高中,再上国文课时,来了一位陌生的教员,个子不高,相貌也没有什么惊人之处,一只手还似乎有点毛病,说话时绍兴口音颇重,不容易懂。但是,他的笔名我们却是熟悉的。他翻译过一本苏联小说——《争自由的波浪》,由鲁迅先生作序。他写给鲁迅先生的一封长信,我们在报刊上读过,现在收在《鲁迅全集》中。因此,面孔虽然陌生,但神交却已很久。这样一来,大家处得很好,也自然是意料中的事了。
③在课堂上,他同胡先生完全不同。他不讲什么“现代文艺”,也不宣传革命,只是老老实实地讲书,认真小心地改学生的作文。他也讲文艺理论,却不是弗里茨,而是日本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出了象牙之塔》,都是鲁迅先生翻译的。他出作文题目很特别,往往只在黑板上大书“随便写来”四个字,意思自然是,我们愿意写什么,就写什么;愿意怎样写,就怎样写,丝毫不受约束,有绝对的写作自由。
④有一次,在董先生的作文课堂上,我在“随便写来"的启迪下,写了一篇记述我回故乡的作文。作文感情真挚,自不待言,在谋篇布局方面我却没有意识到有什么特殊之处。作文本发下来后,我大吃一惊,先生在作文本每一页的空白处都写了一些批注,不少地方有这样的话:“一处节奏”“又一处节奏”,等等。我真是如拨云雾见青天:“这真是我写的作文吗?”这真是我的作文,不容否认。“我为什么没有感觉到有什么节奏呢?"这也是事实,不容否认。我的苦心孤诣连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却被董先生和盘托出。知己之感,油然而生。这决定了我一生的活动。从那以后,六十年来,我从事研究的是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与文章写作风马牛不相及。但是感情一受到剧烈地震动,所谓“心血来潮”,则立即拿起笔来,写点什么。至今已到垂暮之年,仍然是积习难除,锲而不舍。这同董先生的影响是绝对分不开的。我对董先生的知己之感,将伴我终生了。
⑤20世纪50年代初,在民盟的一次会议上,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竟见到了董先生,他已垂垂老矣。我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他也非常激动。但是我平生有一个弱点:不善于表露自己的感情。董先生看来也是如此。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揣着一把火,表面上却颇淡漠,大有君子之交淡如水之态。
⑥我平生还有一个弱点,我曾多次提到过,这就是,我不喜欢拜访人。这两个弱点加在一起,就产生了致命的后果:我同我平生感激最深、敬意最大的老师的关系,看上去有点若即若离了。
⑦不记得是什么时候了,董先生退休了,离京回到了老家绍兴。这时大概正处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我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自顾不暇,没有余裕来想到董先生了。
⑧又过了一些时候,听说董先生已经作古。乍听之下,心里震动得非常剧烈__。一霎时,心中几十年的回忆、内疚、苦痛,蓦地抖动起来,我深自怨艾,痛悔不已。然而已经发生过的事情是无法挽回的。看来我只能抱恨终天了。等我们两个隔世相遇的时候,我相信,我的两个弱点经过地狱的磨炼已经克服得相当彻底,我一定能向他表露我的感情,一定常去拜访他,做一个程门立雪的好弟子。
⑨然而,这一些都是可能的吗?这不是幻想又是什么呢?“他生未卜此生休。”我怅望青天,眼睛里溢满了泪水。
(有改动)
16.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我"与董秋芳先生相识相惜过程中所发生的事。(2分)
A_________→
董先生认真批改“我”的作文→B_________→“我"获悉董先生的离世
17.初识董秋芳先生给“我”的印象和与其相处下来的感受是不一样的,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手法?请分析其作用。(3分)
18.联系上下文,说说加点词的含义以及作用。(2分)
①我的苦心孤诣连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却被董先生和盘托出。
②我怅望青天,眼睛里溢满了泪水。
19.第⑧段画线句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20.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最让你难忘的老师以及他(她)对你的影响。(2分)
【答案】16.董先生担任“我"的国文教员;多年后“我”与董先生相遇
17.这是一种欲扬先抑(或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前文先写初识董先生时,他是那样平凡普通,为后文突出董先生在教学中展现出的文学才华起反衬作用;更好地抒发了作者对董先生的崇高敬意。
18.①“和盘托出"是全都讲出来或拿出来,毫不保留的意思。文中表现了董先生批改“我”的作文很认真及对“我"写作能力的肯定。
②“怅望”是指惆怅地看望或望着。文中表现了“我"对已离世的董先生的思念和还未来得及向董先生倾吐心声的遗憾、后悔。
19.心理描写。这几句真切地写出了当“我”听说董先生离世时内心的震动以及极度痛苦、悔恨之情。
20.联系自己的学习经历,写出老师对自己的影响即可。
【知识点】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语言得体;语言连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心理描写
【解析】16.本题考查概括能力。概括题在文中找到对应句,简要概括大意即可。
17.本题考查手法赏析。手法包括抒情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的角度。注意抒情方式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修辞包括常考的比喻、拟人、借代、反问、设问等;表现手法包括托物言志,衬托,象征,想象,联想,虚实结合,欲扬先抑,对比等。答题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即可。注意先骂后夸的手法就是欲扬先抑。
18.本题考查词语含义及理解。含义包括本义与语境义。答题注意结合作者情感。
19.本题考查描写手法。描写包括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人物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五个手法。分析时先指出运用何种手法,再具体分析该手法如何使句子表达效果更好,表达作者何种情感态度观点。
20.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写老师对你的影响,语言通顺,逻辑清晰即可。
【点评】16.概括题在文中找到对应句,简要概括大意即可。
②董先生是我在济南高中时的国文教员。
⑤20世纪50年代初,在民盟的一次会议上,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竟见到了董先生。多年后重逢董先生。
故答案为:董先生担任“我"的国文教员;多年后“我”与董先生相遇
17.注意先骂后夸的手法是欲扬先抑。②个子不高,相貌也没有什么惊人之处,一只手还似乎有点毛病,说话时绍兴口音颇重,不容易懂。写老师普普通通。④作文本发下来后,我大吃一惊,先生在作文本每一页的空白处都写了一些批注。写董先生教学水平高。表现作者对董先生的感激怀念之情。
故答案为:这是一种欲扬先抑(或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前文先写初识董先生时,他是那样平凡普通,为后文突出董先生在教学中展现出的文学才华起反衬作用;更好地抒发了作者对董先生的崇高敬意。
18.含义包括本义与语境义。答题注意结合作者情感。
①第四段原话:作文感情真挚,自不待言,在谋篇布局方面我却没有意识到有什么特殊之处。作文本发下来后,我大吃一惊,先生在作文本每一页的空白处都写了一些批注。和盘托出,本是形容一个人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所知道的事情都说出来。文中是指董先生批改作为很认真很负责,对我写作能力的认可,决定了我未来的路。
②第八段原话:听说董先生已经作古。看来我只能抱恨终天了。等我们两个隔世相遇的时候,我相信,我的两个弱点经过地狱的磨炼已经克服得相当彻底,我一定能向他表露我的感情,一定常去拜访他,做一个程门立雪的好弟子。怅望,解释为失意,伤感地望着天空。文中其实是指董先生离世我很痛心,我还未与董先生再次想见,还未把我心中的话告诉董先生,很是后悔。
故答案为:①“和盘托出"是全都讲出来或拿出来,毫不保留的意思。文中表现了董先生批改“我”的作文很认真及对“我"写作能力的肯定。
②“怅望”是指惆怅地看望或望着。文中表现了“我"对已离世的董先生的思念和还未来得及向董先生倾吐心声的遗憾、后悔。
19.“内心震动,很内疚很苦痛”属于心理描写。写董先生离世我很痛心,我还未与董先生再次想见,还未把我心中的话告诉董先生,很是后悔。
故答案为:心理描写。这几句真切地写出了当“我"听说董先生离世时内心的震动以及极度痛苦、悔恨之情。
20.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写老师对你的影响,语言通顺,逻辑清晰。比如你学习上遇到了难题,老师细心指点,缓解你学习压力,对你的影响很大。
故答案为:我最难忘的老师是我初一数学老师兼班主任楠老师。数学特别难,觉得学的很痛苦,但是老师一直没有放弃我,给我找了对应的题目让我刷题,耐心讲解知识点,在我痛苦的时候会关心我,她是我见过的最好的老师,我想以后要成为像老师一样的人。
(三)名著阅读(5分)
21.请根据阅读积累,完成下列三项任务。
荔湾区某中学初一年级的学生本学期开展了名著《骆驼祥子》和《海底两万里》的阅读活动。请你根据阅读积累,完成下列三项任务:
(1)任务一:请根据相关的信息,写出“他”的名字或补充相关的典型事例。(1分)
姓名:
身份:旧社会的小知识分子
性格:正直、善良
典型事例:①当祥子拉车把他摔了时,他不顾自己的伤势,先关心祥子;②他避难回来,要祥子再来拉包月,还答应把小福子接来同住。
姓名:孔塞伊
身份:仆人
性格:忠心、沉稳
典型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任务二:小说可以用对比的方法来阅读。请阅读下表,完成问题。(2分)
作品名称人物相关事件阅读发现
《骆驼祥子》祥子祥子辛苦攒下的钱,被孙侦探讹去。从相关事件来看,祥子和内德·兰德,两人有着不一样的性格特点:____________
《海底两万里》内德·兰德在艇长生命危在旦夕时,内德·兰德冲向鲨鱼,一叉刺中鲨鱼要害,救了艇长。
(3)任务三:请从下列两个人物中任选一人,谈谈你喜欢他或不喜欢他的原因。(2分)
①《骆驼祥子》小福子②《海底两万里》尼摩船长
【答案】(1)曹先生;对各种水生物进行分类,并用专门的本子分类记录。在南极缺氧的时候,把最后一丝空气,留给主人。
(2)祥子遭受孙侦探的敲诈后,委曲求全,不敢抗争;而内德·兰德在船长遭遇危险时英勇无畏,跟鲨鱼进行搏斗,向船长施以援手。
(3)示例:喜欢尼摩船长的原因:尼摩船长学识广博,为躲避殖民者的压迫,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诺第留斯号"潜水艇,潜入海底。在漫长的海底之旅中,他始终充满希望。他借助潜艇的神奇力量,成功解除了搁浅、冰山封路、鲨鱼袭击等种种险情;同时他发掘海底宝藏,为陆上被压迫民族提供反殖民解放斗争的财政支援。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等待、召唤社会正义和人类平等的到来,他的人生也因此具有特别的意义。
【知识点】主题活动;海底两万里;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综合评价;《海底两万里》
【解析】(1)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的理解。解答时要求学生对名著要经常性阅读,要反复性了解,对名著要做到非常的熟悉,这样才能正确的作答。
(2)本题考查学生对比分析的能力。解答时要将人物的故事情节加以理解,结合人物的表现,进行比较,从中对进行分析。
(3)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中人物形象的理解。解答时要求学生熟读名著,把握名著的基本内容,注意结合具体的事件对人物进行阐述和概括。
【点评】(1)本题考查对名著中人物形象的识记。由身份:旧社会的小知识分子性格:正直、善良典型事例:①当祥子拉车把他摔了时,他不顾自己的伤势,先关心祥子;②他避难回来,要祥子再来拉包月,还答应把小福子接来同住。可知此人是曹先生。曹先生对祥子亲切平等,让祥子心境平和,觉得生活满足,觉得攒钱买车的可能性也大了。有一次祥子拉车把他摔了,曹先生不仅没有辞退他,还对祥子非常关怀。孔塞伊是阿龙纳斯教授的忠实仆人,他性格稳重,规规矩矩,为人热情,突发意外,从不大惊小怪,在缺乏氧气时将最后的一点氧气,让给了阿龙纳斯教授。
(2)本题考查对比分析。解答时要结合具体的事件进行对比。祥子遭受孙侦探的敲诈后,委曲求全,不敢抗争;而内德·兰德在船长遭遇危险时英勇无畏,跟鲨鱼进行搏斗,向船长施以援手。
(3)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时要在熟读名著,了解名著的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进行阐述。如:喜欢尼摩船长的原因:尼摩船长学识广博,为躲避殖民者的压迫,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诺第留斯号”潜水艇,潜入海底。在漫长的海底之旅中,他始终充满希望。他借助潜艇的神奇力量,成功解除了搁浅、冰山封路、鲨鱼袭击等种种险情;同时他发掘海底宝藏,为陆上被压迫民族提供反殖民解放斗争的财政支援。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等待、召唤社会正义和人类平等的到来,他的人生也因此具有特别的意义。如:喜欢小福子。原因:她善良,从不与人争执,为了救活挣扎在死亡边缘的两个弟弟,她无私地选择自我牺牲。虎妞死后,她默默帮助祥子料理虎妞的后事,用无声的行动给予祥子极大的安慰。
三、综合性学习与写作(60分)
(一)综合性学习(10分)
22.(1)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论。(4分)
材料一:天人关系属于礼。人如何顺应和利用自然,如何与万物相处,在古代中国都是以礼的形式规定下来的。《礼记·月令》上面逐月记载着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气象与物候的变迁周期,动物与植物的成长过程,社会生活的各种规范。
材料二:国家典制属于礼。在中国文化中,制订符合道德理性的国家制度称为“制礼作乐”,好的制度被破坏了称为“礼崩乐坏”。
材料三:一生研究中国文化的历史学家、国学大师钱穆先生,生前与美国学者谈论中国文化时说:“中国文化说到底是一个字,就是礼。礼是中国人一切行为的准则。"
你的结论:____________
(2)交际语言中的谦辞和敬辞最能体现中国文化自谦而敬人的特色。随着社会的进步,有些谦辞和敬适用,但不少仍有生命力。可是,在实际运用中,却常有人用错。下面就有两个用错的例子,请写出它们的序号:(2分)
①请您明天一定光临。
②小芳送朋友小勇一本书,并在扉页上题:“小勇留念,小芳惠赠。”
③谢谢您的高见。
④请您拜读一下我的大作。
(3)下面是散文同学的对话,请根据语境,补写出小芳说话的内容。(4分)
小明:都什么年代了,传统礼文化就是一堆糟粕,我可不想被它们束缚。
小芳: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红:是呀,小明,我也认为礼文化,尤其是其中积极的一面,需要我们用行动来弘扬。
【答案】(1)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礼扮演了最核心的角色,对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2)②④
(3)小明,传统礼文化不全是糟粕呢,其中蕴藏着不少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财富完全可以为我们的时代所用。譬如,对于提高个人修养,建设和谐人际关系都大有益处,我们可不能随意丢弃啊。(符合语境即可)
【知识点】材料探究;见解表述;驿路梨花
【解析】(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综合分析能力,材料一:天人关系属于礼。材料二:国家典制属于礼。材料三:历史学家总结“中国文化说到底是一个字,就是礼。礼是中国人一切行为的准则。"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礼扮演了最核心的角色,对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2)交际语言中的谦辞和敬辞最能体现中国文化自谦而敬人的特色。②小芳送朋友小勇一本书,并在扉页上题:“小勇留念,小芳惠赠。”属不敬,④请您拜读一下我的大作。属不谦。(3)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补写对话的能力,首先针对小明给与反驳,传统礼文化不全是糟粕呢,其中蕴藏着不少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财富完全可以为我们的时代所用。譬如,对于提高个人修养,建设和谐人际关系都大有益处,我们可不能随意丢弃啊。(符合语境即可)【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综合分析能力,交际语言中的谦辞和敬辞的运用能力,补写对话的能力。
(二)写作(50分)
23.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文题(一)你生命中最美妙的时刻是什么时候?是回忆与遗憾并存的过去,还是未知与憧憬同在的未来?其实,我们一直努力着的现在,就是最美妙的时刻。
请以《生命中最美妙的时刻》为题,写一篇作文。
文题(二)风雨中,大树依然坚定地站立,玫瑰花被请进室内,那棵狗尾草在风雨中不停地摇晃,可它努力地挺直了腰身。同学们,面对生活中的艰难坎坷,面对歧视,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机产品收购合同范例
- 2025年度家具市场调研与推广服务合同
- 公用汽车维修合同范例
- 个人委托购买公寓合同范例
- 2025年度家政月嫂服务合同规范文本
- 债权无偿转让合同范例
- 体能器材出租合同范本
- 冷库材料采购合同范本
- 个人与单位合作合同范例
- ui外包合同范本
- 北京万集DCS-30K计重收费系统技术方案设计
- 歌剧卡门课件教学课件
- 光伏发电绩效考核管理
- 低空经济无人机行业市场趋势与竞争分析
- 不良反应事件及严重不良事件处理的标准操作规程药物临床试验机构GCP SOP
- 2023湖南文艺出版社五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
- 2021上海春考作文题解析及范文(怎样做与成为什么样人)
- 医疗器械采购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教育培训行业抖音号运营推广策划方案课件
- 2024-2030年全球及中国水杨酸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市场深度研究发展前景及规划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
- 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