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专题(文言文阅读课外)_第1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专题(文言文阅读课外)_第2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专题(文言文阅读课外)_第3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专题(文言文阅读课外)_第4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专题(文言文阅读课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专题(文言文阅读课外)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专题(文言文阅读课外)

一、文言文阅读

(2024七下·江岸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吴孝子

孝子吴姓,忘其名,鲁之思县东邻人。少孤,喑哑不能言。性敏,能以己意揣母意。每日,母思食何物,必呀呀请母命,而后诣郭购之回。

一日,正担水入肆门,适梅公子盛服至,误泼水溅公子服,怒而叱,肆中执事人急趋至,拱谢曰:“公子莫怒,此吴家哑孝子也。"公子惊询其事迹,转怒为喜,假青蚨①赠之,孝子坚却不敢受。执事人举无名指示之,盖凡哑指均以无名指为母,孝子见之,知公子怜伊有老母,始伏地稽首拜,感激非

常。担水毕,携钱归,见母方倚间②坐,遽欢喜呼啸而奔。母见钱惊问何来者子呀呀指划不能道一字。母恐其因贫,误行窃。遍问邻右,亦不知其所山来。叱使膝立,自状仗遍问执事人,始知实是公子持赠,始诵佛而回。

(选白《夜雨秋灯录》,有改动)

注释:①青蚨:钱的代称。②间:里巷的门。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适梅公子盛服至适:恰好B.能以己意揣母意揣:揣测

C.孝子坚却不收受坚:坚决D.急趋至,拱谢曰谢:感谢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母见钱惊问何来孝子呀呀指划不能道一字

A.母见/钱惊问何来/孝子呀呀/指划不能道一字

B.母见钱/惊问何来/孝子呀呀指划/不能道一字

C.母见钱/惊问何来孝子/呀呀指划/不能道一字

D.母见钱惊/问何来孝子/呀呀指划/不能道一字

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孝子虽然口不能言,但很机敏,照顾母亲无微不至,努力满足母亲的心愿。

B.梅公子大声呵斥吴孝子水泼溅到华服,后经人解劝才明白自己行为的唐突。

C.梅公子得知吴孝子实际情况后并未追究,还赏给他饯,吴孝子始终都不接受。

D.吴孝子的母亲担心儿子因为家里贫穷而偷钱走上歪路,四处打听钱财的来源。

(2024七下·浙江期中)阅读文言文可以发现一些有趣的古人,请完成以下任务。

洪景卢①自矜

周密

洪景卢居翰苑②日,尝入直③,值制诏沓至,自早至晡④,凡视二十余草⑤。事竟,小步庭间,见老叟负暄⑥花阴。谁何之?云:“京师人也,累世为院吏,今八十余,幼时及识元祐间诸学士,今子孙复为吏,故养老于此。”因言:“闻今日文书甚多,学士必大劳神也。"洪喜其言,曰:“今日草二十余制,皆已毕事矣。”老者复颂云:“学士才思敏捷,真不多见。"洪矜之云:“苏学士⑦想亦不过如此速耳。”老者()曰:“苏学士敏捷亦不过如此,但不曾检阅书册耳。"洪为赧然,自知失言。尝对客自言如此,且云:“人不可自矜,是时使有地缝,亦当入矣。”

(选自《齐东野语卷十》,有删改)

【注释】①洪景卢:南宋文学家洪迈,字景卢。②翰苑:翰林院的别称。③入直:官员入宫值班供职。④晡(bū):申时,即下午三点钟到五点钟的时间。⑤视二十余草:起草了二十多道诏书。⑥负暄:冬天受日光曝晒取暖。⑦苏学士:即苏轼。

4.把握字词,疏通文义。

原文方法释义

事竟,小步庭间同义类推:皆已毕事矣竟:

今子孙复为吏课内迁移: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孙权劝学》)为:

洪为赧然内容推理,上下文联系。赧:

5.小语同学用【甲】【乙】两图来表示洪景卢的情感变化,你赞成哪一幅?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6.联系语境,在括号中填充老者说话时的动作、神态或语气,并结合内容阐述理由。

老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曰:“苏学士敏捷亦不过如此,但不曾检阅书册耳。"

7.文中的老者和卖油翁都让人印象深刻,请结合内容比较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异同点。

(2024七下·乌当月考)古代诗文阅读

岳飞传(节选)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少负①气节,沉厚寡言。天资敏悟,强②记书传,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及学射于周同。同射三矢,皆同中,以示飞。飞引弓一发,破其筈;再发,又中。同大惊,以所爱良弓赠之。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

[注释]①负:具有。②强:擅长。③筈(kuò):箭的尾部,即射时搭在弓弦上的部分。

8.下列选项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A.岳飞少时家里清贫,捡柴禾当作灯烛来照明学习。

B.岳飞喜欢记诵《左氏春秋》和孙武、吴起的兵法。

C.岳飞年少就有大志,勤学苦练,最终习得好箭术。

D.周同向岳飞学习射箭的技艺,中三箭,技艺精湛。

9.结合《孙权劝学》和本文,说说吕蒙和岳飞为什么能成为一代名将。

10.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及鲁肃过寻阳

B.飞由是益自练习_________自以为大有所益

C.同大惊_________自以为大有所益

D.沉厚寡言____________卿言多务

(2024七下·从江月考)古代诗文阅读

楚有养由基①者,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左右皆曰“善”。有一人过②曰:“善射,可教射也矣③。"养由基曰:“人皆曰善,子乃曰可教射,子何不代我射之也?”客曰:“我不能教子支左屈右④。夫射柳叶者,百发百中,而不已善息⑤,少⑥焉,气衰力倦,弓拨矢钩⑦,一发不中,前功尽矣。"

(选自《战国策·西周策》)

【注】①养由基:人名。②过:经过。③可教射也矣:可以教(你)射箭了。④支左屈右:支起左臂,弯曲右臂。⑤而不已善息:却不趁射得好时休息。已,同“以”,因。⑥少:过了不久。⑦弓拨矢钩:弓身不正,箭杆弯曲。

11.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养由基是个擅长射箭的高手。

B.养由基百发百中,左右的人都夸奖他。

C.本文提示了“劳逸结合、张弛有度"的道理。

D.面对路人的建议,养由基欣然接受。

12.请用自己的话回答:路人想提醒养由基什么?

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_以我酌油知之(欧阳修《卖油翁》)

B.而不已善息睨之久而不去(欧阳修《卖油翁》)

C.左右皆曰“善”陈康肃公善射(欧阳修《卖油翁》)

D.夫射柳叶者吾射不亦精乎(欧阳修《卖油翁》)

(2023七下·雨花期末)文言文阅读

张五悔猎

休宁县有村民张五,以猎为生。张尝逐一母鹿。鹿将二仔行不能速遂为张五所及。母鹿度不可免,顾旁有浮土,乃引二仔下,拥土覆之,而身投于张五网中。值张母出户,遥望见,遂奔至网所,具以所见告子。即破网出鹿,并二仔亦纵之。张母曰:“人有母子之情,畜亦有之。吾不忍见母死仔孤,故破网纵仔。"张五闻之,心感动焉。由此焚网,永不复猎。

14.对下列加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母鹿度不可免度:“估计”的意思

B.顾旁有浮土顾:“顾及"的意思

C.乃引二仔下引:“带领”的意思。

D.具以所见告子具:“全部"的意思

15.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鹿将二仔行/不能速遂为张五/所及

B.鹿将二仔/行不能速遂为张五/所及

C.鹿将二仔行/不能速/遂为张五所及

D.鹿将二仔/行不能速遂/为张五所及

16.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大意。

人有母子之情,畜亦有之。吾不忍见母死仔孤,故破网纵仔。

17.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张五母子具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2023七下·开江期末)课外文言文阅读

篱边倩①邻老购菊,遍植之。九月花开,又与芸②居十日。吾母亦欣然来观,持螯对菊,赏玩竟日③。芸喜曰:“他年当与君卜筑于此,买绕屋菜园十亩,课④仆妪植瓜蔬以供薪水。君画我绣,以为持酒之需。布衣菜饭,可乐终身,不必作远游计也。”余深然之。

(选自沈复《浮生六记》)

【注释】①倩:请别人代自己做事。②芸:陈芸,作者的妻子。③竟日:整天。④课:督促(完成指定的工作)。

18.解释文中加点字词。

①遍植之②吾母亦欣然来观

③可乐终身④余深然之___

19.请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标两处)

课仆妪植瓜蔬以供薪水。

20.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不必作远游计也。

21.文章表达出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D

2.B

3.C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断句;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道题考查对浅易文言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的意思的理解。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确定这个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考查范围往往锁定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方面。

(2)本道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断句一般遵循“主语+谓语+宾语/主语+谓语++宾语/主语+谓语+宾语......”的规律划分。另外,当有多个谓语连用时,其中一般也断开。

(3)本道题考查对课内文言文的理解。做此类题首先需要学生平时多读文言文,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运用文言文知识拓展理解的能力;其次要认真审题,弄清题意是选择正确的还是选择有误的一项。

参考译文:

有个孝子姓吴,名字已经忘了,是山东的恩县东邻村人。很小就没了父亲,是个哑巴不能说话。人很聪明,能按照自己的意思来揣摩母亲的心意。每天,母亲想吃什么食物,他一定呀呀请示母亲,然后去市场上买回母亲想吃的食物。

有一天,正当他挑着水要进店铺的大门时,正好梅公子穿着很光鲜的衣服走了过来,不小心被他的水溅到了衣服。梅公子非常生气大声责骂他。店铺里管事的人赶紧走过来,拱手给公子赔礼:“公子您别生气,这是吴家的哑巴孝子啊。"公子觉得很奇怪,就问了他的事迹,听完之后转怒为喜,当即问当铺的掌柜暂借了铜钱送给他。孝子坚决拒绝不肯收下,当铺里管事的人就举起自己的无名指给他看。但凡语言障碍人事都知道无名指代表母亲。孝子看到这样,明白这位公子是怜悯他家中有老母,这才跪在地上磕头,感激的样子非同一般。

挑完水,带着钱回家,看到母亲靠着墙坐在那里,于是就高高兴兴的大声叫嚷着跑过去。母亲看到铜钱,很是吃惊,就问从哪里来的?孝子嘴里呀呀的说着,手拼命比划,可是就讲不出一个字。母亲担心他是因为家里穷,一时糊涂去偷窃。问遍了周围邻居,谁也不知道这是从哪里来的。母亲无奈,就喝叱他跪下,自己拄着拐杖问了店铺管事的人,才知道这钱是公子赠送的,这才念诵佛号回到村里。

1.D.加点词解释不正确。“急趋至,拱谢曰”句意:赶紧走过来,拱手给公子道歉。谢:道歉。

故答案为:D

2.结合“母见钱惊问何来孝子呀呀指划不能道一字"分析,“母见钱”中“母"是主语,“见”是谓语,“钱"是宾语,故在“钱”后断句;“惊问何来"中省略了主语,“惊问”是谓语,“何来"是宾语,故在“来”后断句;“孝子呀呀指划"中“孝子”是主语,“呀呀指划"是谓语,故在“划”后断句;再结合句意“母亲看到铜钱,很是吃惊,就问从哪里来的?孝子嘴里呀呀的说着,手拼命比划,可是就讲不出一个字"可断句为:母见钱/惊问何来/孝子呀呀指划/不能道一字。

故答案为:B

3.C.“吴孝子始终都不接受”理解不正确。结合“执事人举无名指示之,盖凡哑指均以无名指为母,孝子见之,知公子怜伊有老母,始伏地稽首拜,感激非常"可知,最后吴孝子接受了梅公子的赏钱。

故答案为:C

【答案】4.完成,完结;做,担任;羞愧

5.我赞成甲图,一开始洪景卢因为自己一天之内起草了二十多道诏书,自负才学高,“喜”不自胜;后来听见老者夸赞自己才思敏捷就得意忘形起来,自我炫耀的心思就流露出来了;最后老者说出了苏轼的事实,让他一下子就明白了自己的差距,于是羞愧难当。洪景卢的心情经历了从喜悦到得意再到羞愧的过程,与甲图的曲线变化趋势一致。

6.眼睛盯着洪景卢,语气轻蔑中带有嘲讽。因为这时老者见洪迈洋洋得意、执迷不悟,还企图自比苏轼,故而用眼睛紧盯着对方打击他的嚣张气焰,用故作轻松的语调暗含锋芒促他反省。

7.相同点:两人都是智者的形象,他们生活阅历丰富,富有人生智慧,懂得用自己的方式点醒他人。

不同点:①他们表达的方式不一样。文中的老者用语言表达,卖油翁既有语言又有行动,老者更显沉稳。②他们表达的态度不一样。文中老者先是真诚赞颂洪景卢才思敏捷,再因势利导用苏轼“不曾检阅书册耳"让对方警醒,从而达成了良好的效果。卖油翁自始至终态度比较傲慢,先是“睨之”以示对陈尧咨的轻视,后来用“我亦无他,惟手熟耳"教训对方。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文言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根据文言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道题考查对浅易文言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的意思的理解。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确定这个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考查范围往往锁定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方面。

(2)本道题考查对人物心理变化的梳理概括。解答此题在审清题目的要求的基础上,找准范围,然后从前向后找寻完整,根据理解借助原文语句把切题的答案提取或概括出来。

(3)本道题考查根据作品内容进行合理推断与想象的能力。解答此题关键是理解上下文的内容,抓住人物在文中的言行表现,以及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来分析,揣摩人物的当时的心理活动。

(4)本道题考查对文章中人物形象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要求语言简洁,学会抓住人物的各种刻画手法分析。学会从故事情节中来分析,学会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分析,最后还要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参考译文】

当他担任翰苑(学士院)职务的时候,有一次进宫值班,刚好遇到皇帝要他写很多诏书,从早上一直写到傍晚,总共起草了二十多份诏书。工作完成后,他就在庭院里散步,看到一位老人坐在花下晒太阳。洪景卢就问他是什么人,老人回答说:“我是京城人,家里世世代代都是学士院的官吏,现在已经八十多岁了。我小时候就认识元祐年间的各位学士,现在我的子孙也都在学士院当官吏,所以我在这里养老。”老人又说:“听说今天文书特别多,学士一定很费神吧。"洪景卢听了很高兴,说:“今天我起草了二十多份诏书,都已经完成了。”老人又称赞说:“学士才思敏捷,真是少见。"洪景卢更加得意,说:“苏学士(苏轼)大概也不过像我这样快吧。”老人(笑了笑)说:“苏学士写东西快,也不过像你这样,但他从来不用翻阅书本罢了。"洪景卢听了很惭愧,知道自己失言了。他常常对客人说起这件事,还说:“人不能自夸,当时如果地上有条缝,我也会钻进去了。”

4.事竟,小步庭间:事情完成后,他(洪景卢)在庭院里小步慢走。这里使用了同义类推的方法。在“皆已毕事矣"中,“毕”表示完成,因此可以推断“竟"在“事竟”中也有完成、完结的意思。

今子孙复为吏:现在我的子孙又担任了官吏。这里采用了课内迁移的方法。在《孙权劝学》中,“为"作为动词,表示“做”或“担任"。因此,在“今子孙复为吏”中,“为"也应解释为“做,担任”。

洪为赧然:洪景卢因此感到羞愧。这里使用了内容推理和上下文联系的方法。在上下文中,洪景卢因为自夸而被老人指出不足,因此感到羞愧。所以,“赧"在这里解释为“羞愧”是合理的。

故答案为:完成,完结;做,担任;羞愧

5.在原文中,洪景卢的情感变化是层层递进的。起初,“洪喜其言,曰:‘今日草二十余制,皆已毕事矣。’"这句话显示出洪景卢因一天内起草了众多诏书而感到喜悦和自豪。他对自己才学的自负在这句话中得到了体现。

随后,“老者复颂云:‘学士才思敏捷,真不多见。’洪矜之云:‘苏学士想亦不过如此速耳。’”这两句话描绘了洪景卢听到老者夸赞后的得意忘形。他不仅满足于自己的成就,甚至开始与历史上的大文豪苏轼相比较,进一步显示了他的自我炫耀心态。

然而,这种得意并没有持续多久,“老者()曰:‘苏学士敏捷亦不过如此,但不曾检阅书册耳。’"老者的这句话犹如一盆冷水,让洪景卢立刻清醒过来,意识到自己的差距。最后的“洪为赧然,自知失言”更是直接说明了洪景卢因羞愧而感到尴尬。

甲图的曲线变化趋势与洪景卢的情感变化完全吻合。起初是上升的曲线,代表洪景卢的喜悦和得意;然后是急剧下降的曲线,表示他因羞愧而心情低落。这种从喜悦到得意再到羞愧的情感变化过程,在甲图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因此,赞成甲图,因为它准确地通过原文中的句子反映了洪景卢在故事中的情感变化过程。

故答案为:我赞成甲图,一开始洪景卢因为自己一天之内起草了二十多道诏书,自负才学高,“喜"不自胜;后来听见老者夸赞自己才思敏捷就得意忘形起来,自我炫耀的心思就流露出来了;最后老者说出了苏轼的事实,让他一下子就明白了自己的差距,于是羞愧难当。洪景卢的心情经历了从喜悦到得意再到羞愧的过程,与甲图的曲线变化趋势一致。

6.在原文中,老者是在听到洪景卢自夸才思敏捷,甚至自比苏轼之后发言的。此时,洪景卢的自负和得意已经达到了顶点,需要有人来点醒他。老者作为一位历经世事的老人,对于洪景卢的狂妄并不认同,因此他选择用一种轻蔑且嘲讽的方式来提醒洪景卢。从上下文来看,老者的话中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肯定洪景卢的才思敏捷,这是为了避免直接打击他的自尊;二是强调苏轼在敏捷的同时还能做到不检阅书册,这是为了点出洪景卢与苏轼之间的真正差距。

示例:

微微摇头,眼神中透露出些许失望,语气中带有明显的嘲讽

理由:通过老者“微微摇头”和“眼神中透露出些许失望"的描写,展现了老者对洪景卢的失望之情;同时,“语气中带有明显的嘲讽”则准确地传达了老者话语中的嘲讽意味,符合原文中老者对洪景卢的态度。这样的描写既符合语境,又能够生动地展现老者的性格和态度,使答案更加完整和合理。

故答案为:眼睛盯着洪景卢,语气轻蔑中带有嘲讽。因为这时老者见洪迈洋洋得意、执迷不悟,还企图自比苏轼,故而用眼睛紧盯着对方打击他的嚣张气焰,用故作轻松的语调暗含锋芒促他反省。

7.相同点:原文中,无论是老者还是卖油翁,他们都展现了智者的形象。老者通过“苏学士敏捷亦不过如此,但不曾检阅书册耳"的言论,以及他之前对洪景卢的真诚赞颂,都显示了他丰富的阅历和智慧,懂得如何以适当的方式点醒洪景卢。同样,卖油翁也通过自己倒油的熟练技巧和“我亦无他,惟手熟尔”的言论,展现了其深厚的实践经验和人生智慧。两者都能以自己的方式启示他人,使他们领悟道理。

不同点:首先,在表达方式上,老者主要通过“苏学士敏捷亦不过如此,但不曾检阅书册耳"等语言来传达自己的见解,这种方式显得沉稳而内敛。而卖油翁除了用“以我酌油知之”的语言解释外,还通过实际行动——“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来展示其技艺,这种语言与行动相结合的方式更为生动直接。其次,在表达态度上,老者对洪景卢的态度是真诚中带着一丝嘲讽,他先是赞颂洪景卢的才思敏捷,然后再以苏轼为例,让洪景卢自我警醒。这种态度既照顾了洪景卢的自尊,又达到了提醒的目的。而卖油翁对陈尧咨的态度则显得较为傲慢,他先是“睨之”,表示对陈尧咨的轻视,然后直言“我亦无他,惟手熟尔”,这种直接而强硬的态度虽然也能达到教训的目的,但可能让对方感到不适。

故答案为:相同点:两人都是智者的形象,他们生活阅历丰富,富有人生智慧,懂得用自己的方式点醒他人。

不同点:①他们表达的方式不一样。文中的老者用语言表达,卖油翁既有语言又有行动,老者更显沉稳。②他们表达的态度不一样。文中老者先是真诚赞颂洪景卢才思敏捷,再因势利导用苏轼“不曾检阅书册耳”让对方警醒,从而达成了良好的效果。卖油翁自始至终态度比较傲慢,先是“睨之"以示对陈尧咨的轻视,后来用“我亦无他,惟手熟耳”教训对方。

【答案】8.D

9.吕蒙和岳飞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名将,是因为他们都具备了学习能力和进取心,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己;同时,他们都有坚定的毅力和决心,以及广泛的知识和军事才能。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他们在军事领域的卓越成就。

10.C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根据文言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一词多义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2)本题考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描写人物的关键语句来分析。

(3)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参考译文】岳飞,字鹏举,是相州汤阴人。他年少时就具有气节,沉稳忠厚,很少说话。他天生聪慧,有很强的记忆力,擅长背诵书籍和传记,尤其喜欢《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因为家里穷,他常常拾取柴薪来作为照明用的烛火,通宵达旦地读书,不睡觉。他天生具有很大的力气,在不到二十岁的时候,就能拉开三百斤的弓和向周同学习射箭。周同射了三箭,都射中了靶心,他以此来展示给岳飞看。岳飞拉开弓射一箭,就射破了周同的箭靶子;再射一箭,又射中了靶心。周同大吃一惊,于是把自己珍爱的好弓赠送给岳飞。岳飞从此更加刻苦练习,全部掌握了周同的射箭技术。

8.ABC.正确。

D.描述了周同向岳飞学习射箭,中三箭,技艺精湛。这与文段内容不符,因为文段中明确提到是岳飞向周同学习射箭,并且周同对岳飞的箭术表示了惊讶和赞赏。

故答案为:D

9.首先,在《孙权劝学》中,吕蒙原本是一个粗犷的武将,但在孙权的劝说下,他开始学习,并最终成为了一个有学问、有谋略的将领。这表明吕蒙的成功在于他的学习能力和进取心。其次,在《岳飞传》(节选)中,岳飞从小就有气节,勤奋好学,尤其是他对射箭技术的刻苦练习和不断提高,显示了他的毅力和专业技能。此外,岳飞还擅长记诵书籍和兵法,这显示了他的广泛知识和军事才能。综上所述,吕蒙和岳飞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名将,是因为他们都具有学习能力、进取心、毅力和决心,以及广泛的知识和军事才能。

故答案为:吕蒙和岳飞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名将,是因为他们都具备了学习能力和进取心,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己;同时,他们都有坚定的毅力和决心,以及广泛的知识和军事才能。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他们在军事领域的卓越成就。

10.A.“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与“及鲁肃过寻阳”中的“及"字。在第一个句子中,“及”表示“和"的意思,用于连接两个并列的事物;在第二个句子中,“及”表示“等到"的意思,用于描述一个时间点。因此,这两个“及”的意义不同。

B.“飞由是益自练习"与“自以为大有所益”中的“益"字。在第一个句子中,“益”表示“更加"的意思,用于描述岳飞因此更加努力练习;在第二个句子中,“益”表示“好处"或“益处”的意思,用于描述鲁肃认为读书有很多好处。因此,这两个“益"的意义也不同。

C.正确。

D.“沉厚寡言”与“卿言多务"中的“言”字。在第一个句子中,“言"表示“说话”或“言语"的意思,用于描述岳飞性格沉稳、言语不多;在第二个句子中,“言”表示“事务"或“事情”的意思,用于描述鲁肃的事务繁多。因此,这两个“言"的意义不同。

故答案为:C

【答案】11.D

12.(示例)要防止自己因身体疲劳没有力气,一发不中,而失去了自己百发百中的名声。

13.B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根据文言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一词多义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2)本题考查阐述观点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有机的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悟或者观点看法。组织答案必须有理有据,或以情动人,或以理服人。

(3)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附参考译文】

楚国有个名叫养由基的人,擅长射箭,距离柳树百步之远射柳叶,百发百中。左右的人都说“好”。有个人从旁边经过说:“(你)擅长射箭,可以教(你)射箭了。"养由基说:“别人看了我射箭后都说好,你竟然说可以教我射箭,你为什么不代替我去射百步之远的柳叶呢?”这个人说:“我不能教你伸直左臂支弓,弯曲右臂开弓的技巧。那种射柳叶的功夫,虽然百发百中,但是你却不趁射得好时休息,过一会儿,气息衰竭,感到疲倦,弓身不正,箭杆弯曲,一次射箭射不中柳叶,先前百发百中的名声就全部丧失了。"

11.ABC.正确。

D.面对路人的建议,养由基欣然接受。原文中描述,当养由基射箭失败后,有人建议他休息一会儿再射,但养由基并没有欣然接受这个提议,反而认为“小休息一会,怎么能够解除疲劳呢?”这表明养由基并没有欣然接受路人的建议。因此,这个选项的理解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D

12.此题目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回答路人想提醒养由基的内容。这需要对原文的情境和对话内容有深入的理解。在回答此问题时,学生需要理解路人的真正意图。路人并不是在批评养由基的技术,而是在提醒他注意身体的疲劳和恢复。因为对于任何技能,包括射箭,身体的状况都是非常关键的。疲劳可能会导致反应速度变慢、手眼协调下降等问题,从而影响射箭的准确性。因此,路人想提醒养由基的是:在连续进行射箭练习或比赛时,要注意身体的疲劳状况,适时休息以恢复体力,防止因疲劳导致射箭准确性的下降,从而保持其百发百中的名声和射箭技术的高水平。

故答案为:(示例)要防止自己因身体疲劳没有力气,一发不中,而失去了自己百发百中的名声。

13.A.“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中的“去”表示“距离”,而“以我酌油知之”中的“以"表示“用”,这两个词的意义和用法明显不同。

B.“而不已善息"和“睨之久而不去”中的“而"都表示的是顺承关系,即一个动作接着另一个动作发生。在这里,“而”的用法是相同的,都起到了连接两个动作的作用,表示了一种时间上的先后顺序。

C.“左右皆曰‘善’"中的“善”是形容词,意为“好”,而“陈康肃公善射”中的“善"是动词,意为“擅长”。这两个词的意义和用法并不相同。

D.“夫射柳叶者"中的“射”是动词,表示射箭的动作,而“吾射不亦精乎"中的“射”则是名词,指代射箭的技术或能力。因此,这两个词的意义和用法也是不同的。

故答案为:B

【答案】14.B

15.C

16.人们有母子之情,畜生也有。我不忍心看见母鹿死了,她的孩子孤伶,所以破网救出它们。

17.认为动物和人一样也有着感情,有同情心,保护动物,尊重生命,不任意杀戮。

【知识点】分析概括文言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⑶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⑷本题考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描写人物的关键语句来分析。

【附参考译文】

休宁县有个村民叫张五,他以打猎为生。张五曾经追逐过一只母鹿。母鹿有两个小鹿跟随,所以不能加速跑,于是被张五所追上。母鹿估计不可避免,注意到旁边有松土,于是将两个仔带领到那儿,将土盖在他俩的身上,然后跑到张五的网中。这时张母刚好出来,远远看到这一幕,她就跑到布网的地方,把所看到的情况全部告诉了儿子。随后破开网放出母鹿,并将她俩个仔放了出来。张母说:“人们有母子之情,畜生也有。我不忍心看见母鹿死了,她的孩子孤伶,所以破网救出它们。"张五听说后,心中十分感动,于是烧了网,再也不打猎!

14.ACD.正确。

B.有误,句意为:注意到旁边有松土。顾:看,注

故答案为:B

15.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这句话的意思是:母鹿带着两只鹿仔走,不能迅速逃跑,将要被张五所追赶上。“则”是连词,其前断开,谓语“见"之前应该有停顿,因此断句为:鹿将二仔行/不能速/遂为张五所及。

故答案为:C

16.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本句重点词语:人,人们;畜,畜生;亦,也;忍,忍心;孤,孤伶;故破网纵仔,所以破网救出它们。

故答案为:人们有母子之情,畜生也有。我不忍心看见母鹿死了,她的孩子孤伶,所以破网救出它们。

17.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由文中内容‘张母日:‘人有母子之情,畜亦有之。吾不忍见母死仔孤,故破网纵仔”分析,张五母子都认为动物和人一样也有着感情,有同情心。

由“张五闻之,心感动焉。由此焚网,永不复猎"可知,他们都懂得保护动物,尊重生命,不任意杀戮。

故答案为:认为动物和人一样也有着感情,有同情心,保护动物,尊重生命,不任意杀戮。

【答案】18.①种植,栽种;②观赏;③使……快乐;④认为……是对的

19.课仆妪/植瓜蔬/以供薪水。

20.不必再作远游的打算了。

21.表达了作者对率性而为和安然自适的生活方式的热爱。(意思对即可)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⑶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⑷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参考译文】

(我们)又请邻居老人购买菊花。在篱笆边遍地栽种。九月菊花开了,我与芸又多住了十天。我母亲也欣然前来观赏,大家吃着螃蟹观赏菊花,玩了一整天。芸兴奋地说:“将来应当与郎君在这里建筑房屋,买下围绕房子的十亩菜园,请仆妪,种植瓜果蔬菜,以供日常家用。你绘画,我刺绣,卖钱作为买酒的用资。布衣粗食,可以使(我们)快乐终生,不必再作远游的打算了。”我完全赞同她的话。

18.①句意:遍地栽种。植,种植,栽种。

②句意:我母亲也欣然前来观赏。观,观赏。

③句意:可以使(我们)快乐终生。乐,使...快乐。

④句意:我完全赞同她的话。然,认为....是对的。

故答案为;①种植,栽种②观赏③使……快乐④认为……是对的

19.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这句话的意思为:你绘画,我刺绣,卖钱作为买酒的用资。

故答案为:课仆妪/植瓜蔬/以供薪水。

20.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词语:计,计划,打算。

故答案为:不必再作远游的打算了。

2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他年当与君卜筑于此,买绕屋菜园十亩,课仆妪植瓜蔬以供薪水。君画我绣,以为持酒之需。布衣菜饭,可乐终身,不必作远游计也"可见,作者为人率直,喜欢自由自在、安然自身的生活。据此作答,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表达了作者对率性而为和安然自适的生活方式的热爱。

1/1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专题(文言文阅读课外)

一、文言文阅读

(2024七下·江岸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吴孝子

孝子吴姓,忘其名,鲁之思县东邻人。少孤,喑哑不能言。性敏,能以己意揣母意。每日,母思食何物,必呀呀请母命,而后诣郭购之回。

一日,正担水入肆门,适梅公子盛服至,误泼水溅公子服,怒而叱,肆中执事人急趋至,拱谢曰:“公子莫怒,此吴家哑孝子也。”公子惊询其事迹,转怒为喜,假青蚨①赠之,孝子坚却不敢受。执事人举无名指示之,盖凡哑指均以无名指为母,孝子见之,知公子怜伊有老母,始伏地稽首拜,感激非

常。担水毕,携钱归,见母方倚间②坐,遽欢喜呼啸而奔。母见钱惊问何来者子呀呀指划不能道一字。母恐其因贫,误行窃。遍问邻右,亦不知其所山来。叱使膝立,自状仗遍问执事人,始知实是公子持赠,始诵佛而回。

(选白《夜雨秋灯录》,有改动)

注释:①青蚨:钱的代称。②间:里巷的门。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适梅公子盛服至适:恰好B.能以己意揣母意揣:揣测

C.孝子坚却不收受坚:坚决D.急趋至,拱谢曰谢:感谢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母见钱惊问何来孝子呀呀指划不能道一字

A.母见/钱惊问何来/孝子呀呀/指划不能道一字

B.母见钱/惊问何来/孝子呀呀指划/不能道一字

C.母见钱/惊问何来孝子/呀呀指划/不能道一字

D.母见钱惊/问何来孝子/呀呀指划/不能道一字

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孝子虽然口不能言,但很机敏,照顾母亲无微不至,努力满足母亲的心愿。

B.梅公子大声呵斥吴孝子水泼溅到华服,后经人解劝才明白自己行为的唐突。

C.梅公子得知吴孝子实际情况后并未追究,还赏给他饯,吴孝子始终都不接受。

D.吴孝子的母亲担心儿子因为家里贫穷而偷钱走上歪路,四处打听钱财的来源。

【答案】1.D

2.B

3.C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断句;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道题考查对浅易文言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的意思的理解。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确定这个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考查范围往往锁定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方面。

(2)本道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断句一般遵循“主语+谓语+宾语/主语+谓语++宾语/主语+谓语+宾语......"的规律划分。另外,当有多个谓语连用时,其中一般也断开。

(3)本道题考查对课内文言文的理解。做此类题首先需要学生平时多读文言文,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运用文言文知识拓展理解的能力;其次要认真审题,弄清题意是选择正确的还是选择有误的一项。

参考译文:

有个孝子姓吴,名字已经忘了,是山东的恩县东邻村人。很小就没了父亲,是个哑巴不能说话。人很聪明,能按照自己的意思来揣摩母亲的心意。每天,母亲想吃什么食物,他一定呀呀请示母亲,然后去市场上买回母亲想吃的食物。

有一天,正当他挑着水要进店铺的大门时,正好梅公子穿着很光鲜的衣服走了过来,不小心被他的水溅到了衣服。梅公子非常生气大声责骂他。店铺里管事的人赶紧走过来,拱手给公子赔礼:“公子您别生气,这是吴家的哑巴孝子啊。”公子觉得很奇怪,就问了他的事迹,听完之后转怒为喜,当即问当铺的掌柜暂借了铜钱送给他。孝子坚决拒绝不肯收下,当铺里管事的人就举起自己的无名指给他看。但凡语言障碍人事都知道无名指代表母亲。孝子看到这样,明白这位公子是怜悯他家中有老母,这才跪在地上磕头,感激的样子非同一般。

挑完水,带着钱回家,看到母亲靠着墙坐在那里,于是就高高兴兴的大声叫嚷着跑过去。母亲看到铜钱,很是吃惊,就问从哪里来的?孝子嘴里呀呀的说着,手拼命比划,可是就讲不出一个字。母亲担心他是因为家里穷,一时糊涂去偷窃。问遍了周围邻居,谁也不知道这是从哪里来的。母亲无奈,就喝叱他跪下,自己拄着拐杖问了店铺管事的人,才知道这钱是公子赠送的,这才念诵佛号回到村里。

1.D.加点词解释不正确。“急趋至,拱谢曰"句意:赶紧走过来,拱手给公子道歉。谢:道歉。

故答案为:D

2.结合“母见钱惊问何来孝子呀呀指划不能道一字”分析,“母见钱"中“母”是主语,“见"是谓语,“钱”是宾语,故在“钱"后断句;“惊问何来”中省略了主语,“惊问"是谓语,“何来”是宾语,故在“来"后断句;“孝子呀呀指划”中“孝子"是主语,“呀呀指划”是谓语,故在“划"后断句;再结合句意“母亲看到铜钱,很是吃惊,就问从哪里来的?孝子嘴里呀呀的说着,手拼命比划,可是就讲不出一个字”可断句为:母见钱/惊问何来/孝子呀呀指划/不能道一字。

故答案为:B

3.C.“吴孝子始终都不接受"理解不正确。结合“执事人举无名指示之,盖凡哑指均以无名指为母,孝子见之,知公子怜伊有老母,始伏地稽首拜,感激非常”可知,最后吴孝子接受了梅公子的赏钱。

故答案为:C

(2024七下·浙江期中)阅读文言文可以发现一些有趣的古人,请完成以下任务。

洪景卢①自矜

周密

洪景卢居翰苑②日,尝入直③,值制诏沓至,自早至晡④,凡视二十余草⑤。事竟,小步庭间,见老叟负暄⑥花阴。谁何之?云:“京师人也,累世为院吏,今八十余,幼时及识元祐间诸学士,今子孙复为吏,故养老于此。"因言:“闻今日文书甚多,学士必大劳神也。”洪喜其言,曰:“今日草二十余制,皆已毕事矣。"老者复颂云:“学士才思敏捷,真不多见。”洪矜之云:“苏学士⑦想亦不过如此速耳。"老者()曰:“苏学士敏捷亦不过如此,但不曾检阅书册耳。”洪为赧然,自知失言。尝对客自言如此,且云:“人不可自矜,是时使有地缝,亦当入矣。"

(选自《齐东野语卷十》,有删改)

【注释】①洪景卢:南宋文学家洪迈,字景卢。②翰苑:翰林院的别称。③入直:官员入宫值班供职。④晡(bū):申时,即下午三点钟到五点钟的时间。⑤视二十余草:起草了二十多道诏书。⑥负暄:冬天受日光曝晒取暖。⑦苏学士:即苏轼。

4.把握字词,疏通文义。

原文方法释义

事竟,小步庭间同义类推:皆已毕事矣竟:

今子孙复为吏课内迁移: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孙权劝学》)为:

洪为赧然内容推理,上下文联系。赧:

5.小语同学用【甲】【乙】两图来表示洪景卢的情感变化,你赞成哪一幅?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6.联系语境,在括号中填充老者说话时的动作、神态或语气,并结合内容阐述理由。

老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曰:“苏学士敏捷亦不过如此,但不曾检阅书册耳。”

7.文中的老者和卖油翁都让人印象深刻,请结合内容比较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异同点。

【答案】4.完成,完结;做,担任;羞愧

5.我赞成甲图,一开始洪景卢因为自己一天之内起草了二十多道诏书,自负才学高,“喜"不自胜;后来听见老者夸赞自己才思敏捷就得意忘形起来,自我炫耀的心思就流露出来了;最后老者说出了苏轼的事实,让他一下子就明白了自己的差距,于是羞愧难当。洪景卢的心情经历了从喜悦到得意再到羞愧的过程,与甲图的曲线变化趋势一致。

6.眼睛盯着洪景卢,语气轻蔑中带有嘲讽。因为这时老者见洪迈洋洋得意、执迷不悟,还企图自比苏轼,故而用眼睛紧盯着对方打击他的嚣张气焰,用故作轻松的语调暗含锋芒促他反省。

7.相同点:两人都是智者的形象,他们生活阅历丰富,富有人生智慧,懂得用自己的方式点醒他人。

不同点:①他们表达的方式不一样。文中的老者用语言表达,卖油翁既有语言又有行动,老者更显沉稳。②他们表达的态度不一样。文中老者先是真诚赞颂洪景卢才思敏捷,再因势利导用苏轼“不曾检阅书册耳”让对方警醒,从而达成了良好的效果。卖油翁自始至终态度比较傲慢,先是“睨之"以示对陈尧咨的轻视,后来用“我亦无他,惟手熟耳”教训对方。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文言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根据文言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道题考查对浅易文言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的意思的理解。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确定这个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考查范围往往锁定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方面。

(2)本道题考查对人物心理变化的梳理概括。解答此题在审清题目的要求的基础上,找准范围,然后从前向后找寻完整,根据理解借助原文语句把切题的答案提取或概括出来。

(3)本道题考查根据作品内容进行合理推断与想象的能力。解答此题关键是理解上下文的内容,抓住人物在文中的言行表现,以及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来分析,揣摩人物的当时的心理活动。

(4)本道题考查对文章中人物形象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要求语言简洁,学会抓住人物的各种刻画手法分析。学会从故事情节中来分析,学会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分析,最后还要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参考译文】

当他担任翰苑(学士院)职务的时候,有一次进宫值班,刚好遇到皇帝要他写很多诏书,从早上一直写到傍晚,总共起草了二十多份诏书。工作完成后,他就在庭院里散步,看到一位老人坐在花下晒太阳。洪景卢就问他是什么人,老人回答说:“我是京城人,家里世世代代都是学士院的官吏,现在已经八十多岁了。我小时候就认识元祐年间的各位学士,现在我的子孙也都在学士院当官吏,所以我在这里养老。"老人又说:“听说今天文书特别多,学士一定很费神吧。”洪景卢听了很高兴,说:“今天我起草了二十多份诏书,都已经完成了。"老人又称赞说:“学士才思敏捷,真是少见。”洪景卢更加得意,说:“苏学士(苏轼)大概也不过像我这样快吧。"老人(笑了笑)说:“苏学士写东西快,也不过像你这样,但他从来不用翻阅书本罢了。”洪景卢听了很惭愧,知道自己失言了。他常常对客人说起这件事,还说:“人不能自夸,当时如果地上有条缝,我也会钻进去了。"

4.事竟,小步庭间:事情完成后,他(洪景卢)在庭院里小步慢走。这里使用了同义类推的方法。在“皆已毕事矣”中,“毕"表示完成,因此可以推断“竟”在“事竟"中也有完成、完结的意思。

今子孙复为吏:现在我的子孙又担任了官吏。这里采用了课内迁移的方法。在《孙权劝学》中,“为”作为动词,表示“做"或“担任”。因此,在“今子孙复为吏"中,“为”也应解释为“做,担任"。

洪为赧然:洪景卢因此感到羞愧。这里使用了内容推理和上下文联系的方法。在上下文中,洪景卢因为自夸而被老人指出不足,因此感到羞愧。所以,“赧”在这里解释为“羞愧"是合理的。

故答案为:完成,完结;做,担任;羞愧

5.在原文中,洪景卢的情感变化是层层递进的。起初,“洪喜其言,曰:‘今日草二十余制,皆已毕事矣。’”这句话显示出洪景卢因一天内起草了众多诏书而感到喜悦和自豪。他对自己才学的自负在这句话中得到了体现。

随后,“老者复颂云:‘学士才思敏捷,真不多见。’洪矜之云:‘苏学士想亦不过如此速耳。’"这两句话描绘了洪景卢听到老者夸赞后的得意忘形。他不仅满足于自己的成就,甚至开始与历史上的大文豪苏轼相比较,进一步显示了他的自我炫耀心态。

然而,这种得意并没有持续多久,“老者()曰:‘苏学士敏捷亦不过如此,但不曾检阅书册耳。’”老者的这句话犹如一盆冷水,让洪景卢立刻清醒过来,意识到自己的差距。最后的“洪为赧然,自知失言"更是直接说明了洪景卢因羞愧而感到尴尬。

甲图的曲线变化趋势与洪景卢的情感变化完全吻合。起初是上升的曲线,代表洪景卢的喜悦和得意;然后是急剧下降的曲线,表示他因羞愧而心情低落。这种从喜悦到得意再到羞愧的情感变化过程,在甲图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因此,赞成甲图,因为它准确地通过原文中的句子反映了洪景卢在故事中的情感变化过程。

故答案为:我赞成甲图,一开始洪景卢因为自己一天之内起草了二十多道诏书,自负才学高,“喜”不自胜;后来听见老者夸赞自己才思敏捷就得意忘形起来,自我炫耀的心思就流露出来了;最后老者说出了苏轼的事实,让他一下子就明白了自己的差距,于是羞愧难当。洪景卢的心情经历了从喜悦到得意再到羞愧的过程,与甲图的曲线变化趋势一致。

6.在原文中,老者是在听到洪景卢自夸才思敏捷,甚至自比苏轼之后发言的。此时,洪景卢的自负和得意已经达到了顶点,需要有人来点醒他。老者作为一位历经世事的老人,对于洪景卢的狂妄并不认同,因此他选择用一种轻蔑且嘲讽的方式来提醒洪景卢。从上下文来看,老者的话中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肯定洪景卢的才思敏捷,这是为了避免直接打击他的自尊;二是强调苏轼在敏捷的同时还能做到不检阅书册,这是为了点出洪景卢与苏轼之间的真正差距。

示例:

微微摇头,眼神中透露出些许失望,语气中带有明显的嘲讽

理由:通过老者“微微摇头"和“眼神中透露出些许失望”的描写,展现了老者对洪景卢的失望之情;同时,“语气中带有明显的嘲讽"则准确地传达了老者话语中的嘲讽意味,符合原文中老者对洪景卢的态度。这样的描写既符合语境,又能够生动地展现老者的性格和态度,使答案更加完整和合理。

故答案为:眼睛盯着洪景卢,语气轻蔑中带有嘲讽。因为这时老者见洪迈洋洋得意、执迷不悟,还企图自比苏轼,故而用眼睛紧盯着对方打击他的嚣张气焰,用故作轻松的语调暗含锋芒促他反省。

7.相同点:原文中,无论是老者还是卖油翁,他们都展现了智者的形象。老者通过“苏学士敏捷亦不过如此,但不曾检阅书册耳”的言论,以及他之前对洪景卢的真诚赞颂,都显示了他丰富的阅历和智慧,懂得如何以适当的方式点醒洪景卢。同样,卖油翁也通过自己倒油的熟练技巧和“我亦无他,惟手熟尔"的言论,展现了其深厚的实践经验和人生智慧。两者都能以自己的方式启示他人,使他们领悟道理。

不同点:首先,在表达方式上,老者主要通过“苏学士敏捷亦不过如此,但不曾检阅书册耳”等语言来传达自己的见解,这种方式显得沉稳而内敛。而卖油翁除了用“以我酌油知之"的语言解释外,还通过实际行动——“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来展示其技艺,这种语言与行动相结合的方式更为生动直接。其次,在表达态度上,老者对洪景卢的态度是真诚中带着一丝嘲讽,他先是赞颂洪景卢的才思敏捷,然后再以苏轼为例,让洪景卢自我警醒。这种态度既照顾了洪景卢的自尊,又达到了提醒的目的。而卖油翁对陈尧咨的态度则显得较为傲慢,他先是“睨之”,表示对陈尧咨的轻视,然后直言“我亦无他,惟手熟尔”,这种直接而强硬的态度虽然也能达到教训的目的,但可能让对方感到不适。

故答案为:相同点:两人都是智者的形象,他们生活阅历丰富,富有人生智慧,懂得用自己的方式点醒他人。

不同点:①他们表达的方式不一样。文中的老者用语言表达,卖油翁既有语言又有行动,老者更显沉稳。②他们表达的态度不一样。文中老者先是真诚赞颂洪景卢才思敏捷,再因势利导用苏轼“不曾检阅书册耳"让对方警醒,从而达成了良好的效果。卖油翁自始至终态度比较傲慢,先是“睨之”以示对陈尧咨的轻视,后来用“我亦无他,惟手熟耳"教训对方。

(2024七下·乌当月考)古代诗文阅读

岳飞传(节选)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少负①气节,沉厚寡言。天资敏悟,强②记书传,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及学射于周同。同射三矢,皆同中,以示飞。飞引弓一发,破其筈;再发,又中。同大惊,以所爱良弓赠之。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

[注释]①负:具有。②强:擅长。③筈(kuò):箭的尾部,即射时搭在弓弦上的部分。

8.下列选项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A.岳飞少时家里清贫,捡柴禾当作灯烛来照明学习。

B.岳飞喜欢记诵《左氏春秋》和孙武、吴起的兵法。

C.岳飞年少就有大志,勤学苦练,最终习得好箭术。

D.周同向岳飞学习射箭的技艺,中三箭,技艺精湛。

9.结合《孙权劝学》和本文,说说吕蒙和岳飞为什么能成为一代名将。

10.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及鲁肃过寻阳

B.飞由是益自练习_________自以为大有所益

C.同大惊_________自以为大有所益

D.沉厚寡言____________卿言多务

【答案】8.D

9.吕蒙和岳飞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名将,是因为他们都具备了学习能力和进取心,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己;同时,他们都有坚定的毅力和决心,以及广泛的知识和军事才能。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他们在军事领域的卓越成就。

10.C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根据文言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一词多义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2)本题考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描写人物的关键语句来分析。

(3)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参考译文】岳飞,字鹏举,是相州汤阴人。他年少时就具有气节,沉稳忠厚,很少说话。他天生聪慧,有很强的记忆力,擅长背诵书籍和传记,尤其喜欢《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因为家里穷,他常常拾取柴薪来作为照明用的烛火,通宵达旦地读书,不睡觉。他天生具有很大的力气,在不到二十岁的时候,就能拉开三百斤的弓和向周同学习射箭。周同射了三箭,都射中了靶心,他以此来展示给岳飞看。岳飞拉开弓射一箭,就射破了周同的箭靶子;再射一箭,又射中了靶心。周同大吃一惊,于是把自己珍爱的好弓赠送给岳飞。岳飞从此更加刻苦练习,全部掌握了周同的射箭技术。

8.ABC.正确。

D.描述了周同向岳飞学习射箭,中三箭,技艺精湛。这与文段内容不符,因为文段中明确提到是岳飞向周同学习射箭,并且周同对岳飞的箭术表示了惊讶和赞赏。

故答案为:D

9.首先,在《孙权劝学》中,吕蒙原本是一个粗犷的武将,但在孙权的劝说下,他开始学习,并最终成为了一个有学问、有谋略的将领。这表明吕蒙的成功在于他的学习能力和进取心。其次,在《岳飞传》(节选)中,岳飞从小就有气节,勤奋好学,尤其是他对射箭技术的刻苦练习和不断提高,显示了他的毅力和专业技能。此外,岳飞还擅长记诵书籍和兵法,这显示了他的广泛知识和军事才能。综上所述,吕蒙和岳飞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名将,是因为他们都具有学习能力、进取心、毅力和决心,以及广泛的知识和军事才能。

故答案为:吕蒙和岳飞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名将,是因为他们都具备了学习能力和进取心,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己;同时,他们都有坚定的毅力和决心,以及广泛的知识和军事才能。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他们在军事领域的卓越成就。

10.A.“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与“及鲁肃过寻阳"中的“及”字。在第一个句子中,“及"表示“和”的意思,用于连接两个并列的事物;在第二个句子中,“及"表示“等到”的意思,用于描述一个时间点。因此,这两个“及"的意义不同。

B.“飞由是益自练习”与“自以为大有所益"中的“益”字。在第一个句子中,“益"表示“更加”的意思,用于描述岳飞因此更加努力练习;在第二个句子中,“益"表示“好处”或“益处"的意思,用于描述鲁肃认为读书有很多好处。因此,这两个“益”的意义也不同。

C.正确。

D.“沉厚寡言"与“卿言多务”中的“言"字。在第一个句子中,“言”表示“说话"或“言语”的意思,用于描述岳飞性格沉稳、言语不多;在第二个句子中,“言"表示“事务”或“事情"的意思,用于描述鲁肃的事务繁多。因此,这两个“言”的意义不同。

故答案为:C

(2024七下·从江月考)古代诗文阅读

楚有养由基①者,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左右皆曰“善"。有一人过②曰:“善射,可教射也矣③。”养由基曰:“人皆曰善,子乃曰可教射,子何不代我射之也?"客曰:“我不能教子支左屈右④。夫射柳叶者,百发百中,而不已善息⑤,少⑥焉,气衰力倦,弓拨矢钩⑦,一发不中,前功尽矣。”

(选自《战国策·西周策》)

【注】①养由基:人名。②过:经过。③可教射也矣:可以教(你)射箭了。④支左屈右:支起左臂,弯曲右臂。⑤而不已善息:却不趁射得好时休息。已,同“以”,因。⑥少:过了不久。⑦弓拨矢钩:弓身不正,箭杆弯曲。

11.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养由基是个擅长射箭的高手。

B.养由基百发百中,左右的人都夸奖他。

C.本文提示了“劳逸结合、张弛有度”的道理。

D.面对路人的建议,养由基欣然接受。

12.请用自己的话回答:路人想提醒养由基什么?

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_以我酌油知之(欧阳修《卖油翁》)

B.而不已善息睨之久而不去(欧阳修《卖油翁》)

C.左右皆曰“善"陈康肃公善射(欧阳修《卖油翁》)

D.夫射柳叶者吾射不亦精乎(欧阳修《卖油翁》)

【答案】11.D

12.(示例)要防止自己因身体疲劳没有力气,一发不中,而失去了自己百发百中的名声。

13.B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根据文言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一词多义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2)本题考查阐述观点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有机的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悟或者观点看法。组织答案必须有理有据,或以情动人,或以理服人。

(3)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附参考译文】

楚国有个名叫养由基的人,擅长射箭,距离柳树百步之远射柳叶,百发百中。左右的人都说“好”。有个人从旁边经过说:“(你)擅长射箭,可以教(你)射箭了。"养由基说:“别人看了我射箭后都说好,你竟然说可以教我射箭,你为什么不代替我去射百步之远的柳叶呢?”这个人说:“我不能教你伸直左臂支弓,弯曲右臂开弓的技巧。那种射柳叶的功夫,虽然百发百中,但是你却不趁射得好时休息,过一会儿,气息衰竭,感到疲倦,弓身不正,箭杆弯曲,一次射箭射不中柳叶,先前百发百中的名声就全部丧失了。"

11.ABC.正确。

D.面对路人的建议,养由基欣然接受。原文中描述,当养由基射箭失败后,有人建议他休息一会儿再射,但养由基并没有欣然接受这个提议,反而认为“小休息一会,怎么能够解除疲劳呢?”这表明养由基并没有欣然接受路人的建议。因此,这个选项的理解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D

12.此题目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回答路人想提醒养由基的内容。这需要对原文的情境和对话内容有深入的理解。在回答此问题时,学生需要理解路人的真正意图。路人并不是在批评养由基的技术,而是在提醒他注意身体的疲劳和恢复。因为对于任何技能,包括射箭,身体的状况都是非常关键的。疲劳可能会导致反应速度变慢、手眼协调下降等问题,从而影响射箭的准确性。因此,路人想提醒养由基的是:在连续进行射箭练习或比赛时,要注意身体的疲劳状况,适时休息以恢复体力,防止因疲劳导致射箭准确性的下降,从而保持其百发百中的名声和射箭技术的高水平。

故答案为:(示例)要防止自己因身体疲劳没有力气,一发不中,而失去了自己百发百中的名声。

13.A.“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中的“去”表示“距离”,而“以我酌油知之”中的“以"表示“用”,这两个词的意义和用法明显不同。

B.“而不已善息"和“睨之久而不去”中的“而"都表示的是顺承关系,即一个动作接着另一个动作发生。在这里,“而”的用法是相同的,都起到了连接两个动作的作用,表示了一种时间上的先后顺序。

C.“左右皆曰‘善’"中的“善”是形容词,意为“好”,而“陈康肃公善射”中的“善"是动词,意为“擅长”。这两个词的意义和用法并不相同。

D.“夫射柳叶者"中的“射”是动词,表示射箭的动作,而“吾射不亦精乎"中的“射”则是名词,指代射箭的技术或能力。因此,这两个词的意义和用法也是不同的。

故答案为:B

(2023七下·雨花期末)文言文阅读

张五悔猎

休宁县有村民张五,以猎为生。张尝逐一母鹿。鹿将二仔行不能速遂为张五所及。母鹿度不可免,顾旁有浮土,乃引二仔下,拥土覆之,而身投于张五网中。值张母出户,遥望见,遂奔至网所,具以所见告子。即破网出鹿,并二仔亦纵之。张母曰:“人有母子之情,畜亦有之。吾不忍见母死仔孤,故破网纵仔。"张五闻之,心感动焉。由此焚网,永不复猎。

14.对下列加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母鹿度不可免度:“估计”的意思

B.顾旁有浮土顾:“顾及"的意思

C.乃引二仔下引:“带领”的意思。

D.具以所见告子具:“全部"的意思

15.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鹿将二仔行/不能速遂为张五/所及

B.鹿将二仔/行不能速遂为张五/所及

C.鹿将二仔行/不能速/遂为张五所及

D.鹿将二仔/行不能速遂/为张五所及

16.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大意。

人有母子之情,畜亦有之。吾不忍见母死仔孤,故破网纵仔。

17.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张五母子具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答案】14.B

15.C

16.人们有母子之情,畜生也有。我不忍心看见母鹿死了,她的孩子孤伶,所以破网救出它们。

17.认为动物和人一样也有着感情,有同情心,保护动物,尊重生命,不任意杀戮。

【知识点】分析概括文言作者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