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霍山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霍山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霍山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霍山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霍山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安徽省六安市霍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作为宋代词人中的杰出代表,苏轼开创性地将“豪放"的词风与本属“婉约”的词体统一在了一起。这种统一,固然离不开苏轼横溢的天才,但当考察苏轼的宦迹行踪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豪放词的出现,无疑受了地域文化的强烈影响;豪放风格与词体的和谐统一,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创作者对不同地域文化进行整合的结果。

熙宁七年(1074年)十二月,苏轼到密州任知州,至熙宁九年(1076年)十一月离任。在密州的两年,苏轼词的创作进入了一个非常关键的转折时期,虽然创作数量不如杭州时期多,但这时苏轼开始有意识地追求词体“自是一家"的面目,使自己的作品“一扫绮罗香泽之态”,在词的创作上真正走向了成熟。《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脍炙人口的名篇就产生于这一时期。

苏轼创作上的这些变化,与密州的民风以及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密州,北宋时属京东路。《宋史地理志》说京东路的人“大率东人皆朴鲁纯真,甚者失之滞固”,欧阳修也说“河朔之俗,不知嬉游”。并且,由于是孔子的故乡,京东路儒学相当兴盛,“专经之士为多"。密州一带的京东人在北宋以强悍勇武闻名。围猎是密州人生活内容中重要的一部分,苏轼知密州后,便时常参与其中。

密州特定的文化环境对苏轼词风改变的影响力是不能低估的。作为苏轼革新词体的背景,文化氛围、地域民风以及文学传统,这些因素我们不能轻易地忽视。深沉厚重的儒学传统,会促使作者在词作中更多更深地寄托自己的政治怀抱;纯朴而“不知嬉游”的民风,也会促使作者进一步减少词这种体裁中固有的脂粉气;而以习武知兵为重要目的的围猎活动,慷慨悲歌的文学传统,更无疑会有助于作品豪壮风格的发扬。而苏轼在密州这一时段的创作,正体现出这一倾向。

可以说,是密州特定的文化环境、文化氛围促使苏轼自觉地以豪壮的声调、超越的意识入词,最终使词这种体裁完成了从伶工歌女之歌词向士大夫抒情言志诗体的转变,词体的疆域也因此而得到了极大的拓展。所以,要清晰地认识词体的革新、转变,地域文化这一背景因素无疑应当引起我们更多的关注。

(取材于吴德岗《地域文化与苏轼词的创作》)

材料二

文学之有地域性,是一个基本的事实。《文心雕龙》称北方的《诗经》“辞约而旨丰"事信而不诞”;而南方的《楚辞》则“瑰诡而惠巧"耀艳而深华”,明确提及地域与文学的关系。

论及地域,首先不能回避的当然是自然。决定人类生活和命运的基本因素,从来就是气候、食物、土壤和地形。北方寒冷干燥,北方人于是魁伟刚健、勇敢剽悍;南方湿润潮湿,南方人于是温柔细腻,机灵敏捷;秦岭隔开了长江与黄河两大流域,黄河以北以狩猎游牧见长,黄河以南则以旱作粗放种植为主,到了长江两岸,水稻的精耕细作蔚然成风,不同区域孕育出大不相同的历史文化景观。地域的不同,就有山川形制的不同,就可能产生出不同的族群……复杂而广阔的地域,使中国的地域性既鲜明又丰富驳杂,从而大有别于世界的其它文明古国。

另外,对地域的关注和理解,恐不能过于集中于山川、气候、物产之类自然因素上,更要看到自然的背后是沿袭悠久的人文环境,诸如特定的历史沿革、民族关系、人口迁徙、教育状况、风俗民情、语言乡音等。地域对文学的影响,必然通过地域文化而起作用。越是后来,人文环境对文学的影响就越是复杂与深刻,这便是齐鲁文化、吴越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陕秦文化、三晋文化、燕赵文化、闽台文化、岭南文化、客家文化、关东文化等说法的由来。如果说,地域文化影响并决定该地域族群生存发展的精神和品格,那么,它也顺理成章成为文学重要而深厚的源泉。

地域、自然、文化和文学的关系,归根结底是一个互动、碰撞、融合的复杂过程;但在今天,不论怎么强调地域性对于文学的意义都不为过。一方面,若是论及文学及其价值,人们有理由首先关注文学中浸染着的地域性灵魂;另一方面,若是发掘文学中带有的普遍性意义,人们也一定需要借助地域特征去作表达和阐释。在全球化和互联网几乎抹平并且遮蔽了所有地域特征的时代,这既是文学抗拒同质化的唯一途径,更是文学保持其源源不断的生命力的不二法门。

(取材于何志云《谈文学的地域性:地域文化决定族群的精神和品格》)

材料三

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特别是在乡土文学中,地域文化对作家创作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其中,沈从文的地域意识尤为突出,湘西文化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对他的创作有着深刻影响;而沈从文则用自己的作品,构筑了一个独特的湘西世界。

湘西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汉族杂居地,其文化内涵是复杂的。少数民族在不断的迁徙发展过程中,有战争、有冲突、有同化、有融合,但依然保持着本民族的民族特性和风俗人情。历代封建王朝对少数民族实行的多是钳制、镇压的政策,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及文化生活等各方面都是受歧视的,是被压抑的群体。而沈从文关于湘西少数民族生活的作品,能站在少数民族的立场,从人性出发,表现少数民族丰富的情感和对美的追求。他将故乡生活与都市生活进行比较,清晰地意识到僻地、边城的弱势地位。同时,这也激发他寻觅和展示湘西文化中蕴含着的顽强的生命力量、积极健康的优秀品格和原始粗犷的少数民族生活中凝聚着的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

在沈从文早中期的散文作品中,他对故乡的介绍角度独特而又全面深入。他有意略去当时行政区域的划分,由屈原而到沅水,由沅水而到川黔交界之处,突出湘西悠久的历史、楚文化传统和凤凰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然后逐一描绘人的生存状态和地方古朴民风,体现井然的社会秩序和人神共治的情形。

除了散文以外,在小说创作中,沈从文也总是用大量的篇幅集中描绘地域文化特征。在其代表作品《边城》中,就专门详细周到地介绍了小城依山傍水的地形地貌、以吊脚楼为主的建筑格局,河岸的景色,小镇的屯兵和形形色色的住户,然后才进入故事,引出主要人物。沈从文的小说非常重视故事的地域背景,总是不忘表现湘西的人杰地灵和与众不同,选择最能体现湘西文化精神内核的东西加以表现,因此也在写作风格上呈现出一种独具风韵的审美形态。

沈从文给中国现代文坛带来一股清新自然的山乡野风,也让偏居一隅、被世人忽略的湘西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姿态展现在世界面前。他那独特的地方意识和对地域文化的浓厚兴趣、准确把握,是他研究中国社会、剖析中国文化的切入点和有效途径。

(取材于包晓玲、姚克波《论沈从文与湘西地域文化》)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和材料三通过苏轼与密州,沈从文和湘西的关系,说明从古至今地域文化对文人创作风格产生的影响。

B.苏轼在密州时受当地“不知嬉游"的民风影响,参与当地人的游猎活动,最终促进了豪放风格的形成,并创作颇丰。

C.沈从文作品无意关注行政区划划分,强调湘西历史、楚文化传统及地理特殊性,表达了湘西文化的精神内核。

D.《文心雕龙》认为文学有地域之分,地域、自然、文化等与文学的关系,是一个互动、碰撞、融合的复杂过程。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整合不同地域文化尤其是密州文化,将“豪放”的词风和“婉约"的词体相结合,促成了豪放词的形成。

B.沈从文作品从人性出发,展现了湘西人丰富感情和对美的追求,表现了湘西顽强、积极、原始粗犷的民族精神。

C.对地域差异的关注,不在于河流、气象、物产等自然因素,而在于民族、语言、风俗、历史沿革等人文环境。

D.在全球化和互联网化的今天,文学创作要想避免同质化,保持生命力,必须发掘作品的普世价值的地域特征。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曹雪芹由于自己家庭的重大变故,而对封建社会有了清醒、深刻的认识,他深感世态炎凉,“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终于创作出《红楼梦》。

B.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写的抒情诗《有的人》,讴歌了鲁迅先生甘为孺子牛的一生,抒发了对那些为人民而活的人们由衷的赞美之情。

C.金庸以南宋宁宗庆元五年至成吉思汗逝世的这段历史为背景,创作了反映南宋抵抗金国与蒙古,充满爱国情愫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

D.长期生活在陕北农村的路遥,以60-80年代为历史背景,以陕北为特定环境,创作出《平凡的世界》,塑造了一大批个性鲜明的人物。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综合材料分析地域对传统文化的影响从什么地方来体现。

【答案】1.A2.C3.D

4.①开篇引用《文心雕龙》,增强文章说服力;②采用总分总的结构,中间从自然和人文环境的两个层面,论证了地域与文化的关系;③论证中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例证法,引证法、对比法等。

5.①自然层面。决定人类生活和命运的基本因素,从来就是气候、食物、土壤和地形;②人文环境。诸如特定的历史沿革、民族关系、人口迁徙、教育状况、风俗民情、语言乡音等。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B项,“创作颇丰"错;原文为“纯朴而‘不知嬉游’民风,也会促使作者进一步减少词这种体裁中固有的脂粉气;而以习武知兵为重要目的的围猎活动,慷慨悲歌的文学传统,更无疑会有助于作品豪壮风格的发扬。而苏轼在密州这一时段的创作,正体现出这一倾向”。

C项,“无意关注行政区划划分”,原文为“他有意略去当时行政区域的划分”。

D项,“地域、自然、文化等与文学的关系,是一个互动、碰撞、融合的复杂过程"不是《文心雕龙》提出的观点。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时,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题型多种多样,有直接要求用自己的语言做分析概括的;有列出文中的一些语句要求做是非判断的;也有另列材料要求依据作者的观点作判断的;还有另列材料要求依据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推断的。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一要注意着眼于全文,从整体上把握。作者直接表述的观点,可从字面上看出来;分散在文中各个部分的观点,就需要综合与概括;二要注意把握关键句子、显性内容,如各段的起始句、结束句,文章的标题、论点或分论点、结论性句子等。三是综合分析,比较鉴别。

C项,“不在于……而在于………”错。原文为“对地域的关注和理解,恐不能过于集中于山川、气候、物产之类自然因素上,更要看到自然的背后是沿袭悠久的人文环境,诸如特定的历史沿革、民族关系、人口迁徙、教育状况、风俗民情、语言乡音等"。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结合材料二内容分析,主要观点为“文学之有地域性,是一个基本的事实”。分析选项内容。

A项,主要讲创作风格受家庭环境影响;

B项,主要讲创作内容受人物影响。

C项,主要讲创作受历史事件影响。

D项,主要讲路遥的创作受地域陕北的影响。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论证特点”包括从论证方法,论证结构等方面分析。论证结构也就是指议论文的基本结构,结构由“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组成。一般的说,引论就是开头,本论就是主体,结论就是结尾。即开头必须提论题或论点,主体部分应选用材料并分别论证观点,结尾归纳总结。常见的有:层进式;对照式(正反对比、相关比较);总分式;并列式等。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结合“《文心雕龙》称北方的《诗经》‘辞约而旨丰’‘事信而不诞’;而南方的《楚辞》则‘瑰诡而惠巧’‘耀艳而深华’,明确提及地域与文学的关系”分析,开篇引用《文心雕龙》,增强文章说服力。结合“文学之有地域性,是一个基本的事实"论及地域,首先不能回避的当然是自然”“对地域的关注和理解,恐不能过于集中于山川、气候、物产之类自然因素上,更要看到自然的背后是沿袭悠久的人文环境,诸如特定的历史沿革、民族关系、人口迁徙、教育状况、风俗民情、语言乡音等"地域、自然、文化和文学的关系,归根结底是一个互动、碰撞、融合的复杂过程”等分析,采用总分总的结构。结合“北方寒冷干燥,北方人于是魁伟刚健、勇敢剽悍;南方湿润潮湿,南方人于是温柔细腻,机灵敏捷"人文环境对文学的影响就越是复杂与深刻,这便是齐鲁文化、吴越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陕秦文化、三晋文化、燕赵文化、闽台文化、岭南文化、客家文化、关东文化等说法的由来”等分析,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结合“决定人类生活和命运的基本因素,从来就是气候、食物、土壤和地形"对地域的关注和理解,恐不能过于集中于山川、气候、物产之类自然因素上,更要看到自然的背后是沿袭悠久的人文环境,诸如特定的历史沿革、民族关系、人口迁徙、教育状况、风俗民情、语言乡音等”等分析,主要从自然层面和人文环境角度概括即可。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幸福的光亮

张金凤

小区临街的店铺,可谓五花八门。理发店、电脑维修店、童装店、早餐屋……只有一间店铺还闲着。它比别家的租金略高,但门前环境也最好:地面宽敞,绿化带植被茂盛,还有巨大的合欢树,如同撑着一把大伞。合欢树下是街坊大妈们平日聊天休闲的场所,平时热热闹闹。但今天,这棵树下却静得很——那家空置的店铺终于来了房客。一个年轻妇女一手抱着个可爱的小孩,另一只手拿笤帚在扫地。男人在店铺里清理杂物。这个孩子,叫旺旺。

没多久,大妈们就了解到这家新房客的情况——听说男主人找了家工厂上班,一家人从乡下刚进城,结婚时欠了债,在老家挣不到钱,进城来打工挣钱。

白天,他们家敞着门,几个月大的小孩在一个凉席上玩儿,旺旺妈就在旁边穿手链、剪线头、缝玩具,总也不闲。

没成想,没过多久,就遇到了麻烦。旺旺爸骑摩托车不小心撞断了腿,治疗费用让这个小家难以承受。旺旺爸在医院久住不起,回了家,小夫妻俩夜里的哭声,隔着门都传出很远。

旺旺妈率先振作起来。她把家隔成两半,锅碗瓢盆和简易的木板床塞进小小的隔间,更大的地方放了货架,“旺旺超市”开张了。

早上,她把丈夫的竹椅和孩子的小床搬到合欢树下,给他们摆上热腾腾的早饭。太阳移,树荫动,旺旺妈便将竹椅小床不断往树荫里挪。她一天到晚乐呵呵的,把笑容带给丈夫、孩子和每一位顾客。

小区里的人,渐渐地都愿意来这里买东西,因为旺旺妈乐观,看着喜气,总是笑吟吟的,嗓音甜,说话柔,做事利索。别看店面小,货却备得很全。她娇小的身躯跨上大号摩托,先去批发市场上货,再到蔬菜市场进水果和青菜。“好卖就卖,卖不掉的我就吃了。"她笑呵呵地说。

这天,旺旺妈操刀削土豆皮,将十几个土豆切丝浸泡着。本是要自己吃的,却被买菜的客人看中了,非要买去,还经常预定。旺旺妈的食材生意,借助土豆丝拓展开。她开始做些加工好的净菜,回家下锅炒炒就能吃,生意愈发红火。虽然腿上有伤,但旺旺爸开始力所能及地给家里帮帮忙,脸上也逐渐有了笑容。

合欢树下的老人们说,旺旺家真不容易。小区里分布着好几个超市,三步一户、五步一家的,西门口刚开了个大型超市,生鲜齐全。要不是旺旺一家勤劳能干,这小超市很难支撑下去。

旺旺超市开了一年多后,旺旺爸终于康复了,全心帮妻子打理小超市。买卖虽小,却是一家人的根基。他们家水果蔬菜新鲜好吃,品质有保证。不跟别人硬拼价格,而是拼服务和时间:大清早出门,想买些东西,只有旺旺家早早就开着门,旺旺妈正在整理刚刚批发回的蔬菜,都是最新鲜的食材。晚上,别家超市都是九点关门,只有旺旺超市的灯一直亮到十点半。刚来的时候,她还是满脸羞怯、白白净净的模样,现在已成为面颊黑红的干练店嫂。

丈夫干不了重活儿,旺旺妈一直自己干着上货、搬运等活计。后来有了上门送货的配送车,可她还是自己往批发市场跑。她说,有些居民想买的东西,还得她去淘。只有自己亲自挑,才能上到最好的货。

随着网上购物的飞速发展,旺旺超市门口暂存的快递多起来。无论多忙,旺旺妈都将物件保管、交接得非常仔细。她还专门腾出一个大纸箱放快递,旺旺超市成了个小型中转站。

取快递的人说,你收点费吧,要不我们以后不好意思麻烦你。可旺旺妈执意不收,邻居间这么点小事都不能托付吗?我一没花本钱,二没花劳动,哪里能要你们的钱呢?以后也尽管往这里放,我收一件收十件都一样,不耽误多少工夫。

去年夏天,旺旺超市却罕见地关了门,门口一块纸牌上写着:有事外出,歇业一周。旺旺超市自开业以来,几乎没有关过门,实在有事,最多关门半天。这次是怎么了?

再次营业的时候,旺旺妈满脸灿烂的笑容。邻居问,这几天干啥去了?她说:“去北京旅游了。旺旺就要上学了,我们两口子也从来没出过远门。这次去北京好几天,去天安门看了升国旗,还去了故宫、万里长城!”

她将招牌和灯盏重新擦拭一遍,到了晚上,“旺旺超市"那盏灯更加明亮了。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平时热热闹闹的合欢树下变得十分安静,表现了街坊大妈们对店铺新来房客的好奇,引出了对新房客一家的介绍。

B.旺旺爸遭遇车祸后,旺旺妈率先振作,置办货架开小超市,并以儿子的名字“旺旺”命名,寄予了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C.旺旺超市是一家人的根基,夫妻二人共同打理超市,水果蔬菜新鲜,价格也比其他超市便宜很多,因而生意红火。

D.“去天安门看了升国旗,还去了故宫、万里长城!"旺旺妈自豪语气说明一家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得到改善。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的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场所,而合欢树这一物象与主人公一家的形象相映成趣、相得益彰,有助于表达主题。

B.小说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来增强感染力,如夫妻俩痛哭,与下文“脸上逐渐有了笑容”“满脸灿烂的笑容"形成对比,塑造了人物形象。

C.“旺旺超市却罕见地关了门”这一情节的设置,既表现了超市的生意好,同时也设置了悬念,使行文有起伏,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D.小说在塑造旺旺妈这一形象时,运用了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等多种手法,还通过合欢树下老人们的评价侧面烘托形象。

8.旺旺妈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小说以“幸福的光亮"为题,有哪些内涵?

【答案】6.C7.D

8.(1)乐观开朗。总是笑吟吟的,嗓音甜,说话柔,笑容感染了身边的人。(2)勤劳能干,做事利索。普抓商机,做加工好的净菜;娇小的身躯与大号摩托形成对比。这些细节表现了旺旺妈肯吃苦,勤劳能干。(3)热心助人。亲力亲为,为顾客精心挑选商品;免费帮邻居保管快递物件,交接仔细。(4)关爱家人,丈夫干不了重活,毫无怨言,悉心照顾家人。

9.(1)旺旺超市的灯发出的光亮。在营业期间,旺旺超市的灯每天亮到很晚。后经过旺旺妈的擦拭,灯光更加明亮。(2)旺旺妈内心的希望。旺旺妈在困境中心怀光亮,不放弃希望,乐观面对。(3)揭示小说的主题,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旺旺一家通过劳动创造了幸福光明的生活。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内容的能力。

C.“夫妻二人共同打理超市,水果蔬菜新鲜,价格也比其他超市便宜很多,因而生意红火”错误,原文信息是“小区里的人,渐渐地都愿意来这里买东西,因为旺旺妈乐观,看着喜气,总是笑吟吟的,嗓音甜,说话柔,做事利索……”,可见选项原因提取不全不准,应该是因为主人乐观、办事利索、勤劳肯干、加工净菜、超市货全等。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艺术特色的能力。

D.“运用了心理描写”错误,文中“她还是满脸羞怯、白白净净的模样,现在已成为面颊黑红的干练店嫂"是肖像描写,“旺旺妈就在旁边穿手链、剪线头、缝玩具,总也不闲”是动作描写,并没有运用心理描写。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艺术形象的能力。

从“旺旺妈率先振作起来"她一天到晚乐呵呵的,把笑容带给丈夫、孩子和每一位顾客”等处可知,旺旺妈乐观开朗,她笑对坎坷,直面挫折,勇敢坚强。

从“白天,他们家敞着门,几个月大的小孩在一个凉席上玩儿,旺旺妈就在旁边穿手链、剪线头、缝玩具,总也不闲"她把家隔成两半,锅碗瓢盆和简易的木板床塞进小小的隔间,更大的地方放了货架,‘旺旺超市’开张了”“丈夫干不了重活儿,旺旺妈一直自己干着上货、搬运等活计。后来有了上门送货的配送车,可她还是自己往批发市场跑"做事利索,别看店面小,货却备得很全。她娇小的身躯跨上大号摩托,先去批发市场上货,再到蔬菜市场进水果和青菜”“旺旺妈的食材生意,借助土豆丝拓展开。她开始做些加工好的净菜,回家下锅炒炒就能吃,生意愈发红火"等处可知,旺旺妈勤劳能干,吃苦耐劳,她做事利索,善于抓住商机。

从“她说,有些居民想买的东西,还得她去淘。只有自己亲自挑,才能上到最好的货”“随着网上购物的飞速发展,旺旺超市门口暂存的快递多起来。无论多忙,旺旺妈都将物件保管、交接得非常仔细。她还专门腾出一个大纸箱放快递,旺旺超市成了个小型中转站取快递的人说,你收点费吧,要不我们以后不好意思麻烦你。可旺旺妈执意不收,邻居间这么点小事都不能托付吗?我一没花本钱,二没花劳动,哪里能要你们的钱呢?以后也尽管往这里放,我收一件收十件都一样,不耽误多少工夫"等处可知,旺旺妈善良仁义,她乐于助人,做事亲力亲为,尽职尽责。

从“早上,她把丈夫的竹椅和孩子的小床搬到合欢树下,给他们摆上热腾腾的早饭。太阳移,树荫动,旺旺妈便将竹椅小床不断往树荫里挪”“她说:‘去北京旅游了。旺旺就要上学了,我们两口子也从来没出过远门。这次去北京好几天,去天安门看了升国旗,还去了故宫,万里长城!’"等处可知,旺旺妈关爱家人。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由“晚上,别家超市都是九点关门,只有旺旺超市的灯一直亮到十点半”她将招牌和灯盏重新擦拭一遍,到了晚上,旺旺超市那盏灯更加明亮了可知,标题的表层含义指的是旺旺超市的灯发出的光亮,在营业期间,旺旺超市的灯每天亮到很晚,给人们带来光明,后经过旺旺妈妈的擦拭,旺旺超市的灯光变得更加明亮。

由“旺旺妈率先振作起来。她把家隔成两半,锅碗瓢盆和简易的木板床塞进小小的隔间,更大的地方放了货架,‘旺旺超市’开张了"别看店面小,货却备得很全。她娇小的身躯跨上大号摩托,先去批发市场上货,再到蔬菜市场进水果和青菜”“她笑呵呵地说"等内容可知,面对家里欠债,丈夫车祸,孩子幼小的困境,旺旺妈心理怀着对生活的希望,笑对困难。因此,“光亮”的深层含义是“旺旺妈面对困境心怀希望,乐观面对"。

由“旺旺超市开了一年多后,旺旺爸终于康复了,全心帮妻子打理小超市”“大清早出门,想买些东西,只有旺旺家早早就开着门,旺旺妈正在整理刚刚批发回的蔬菜,都是最新鲜的食材"丈夫干不了重活儿,旺旺妈一直自己干着上货、搬运等活计。后来有了上门送货的配送车,可她还是自己往批发市场跑”“去北京旅游了,旺旺就要上学了,我们两口子也从来没出过远门,这次去北京好几天,去天安门看了升国旗,还去了故宫,万里长城!"等内容可知,旺旺一家夫妻二人同心同德,努力奋斗,终于迎来了幸福的生活,因此标题揭示了小说的主题——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10.下列对文章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B.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C.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D.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能克终者盖寡”中的“克"与“克勤克俭”的“克"字含义相同。

B.豫游,指出游,游乐,帝王秋天出巡为“豫”,春天出游为“游"。

C.“凡百元首,承天景命”中的“景"与“高山景行”中的“景"含义不同。

D.三驱,指古代圣贤之君在打猎布网时只设三面而有意网开一面,以体现圣人的“好生之仁”。

12.下列对选文第一段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篇连用三句构成排比,对仗工整,比喻精切,说明人君安国“必积德义”,为下文蓄势。

B.作者用三个含“不”字的排比句从反面论证,将下愚和明哲对映,这是委婉陈述,也是严肃的劝谏。

C.“人君"句开始,作者扣住君主的作为,正面立说,强调“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

D.全段多用骈偶,或相对为文,辞工文畅,音律和谐,铿锵成韵,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2)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14.作者所提“十思"的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哪几戒?

【答案】10.C11.C

12.C13.(1)(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他们没有一个不为国家深切地忧虑而且治理成效显著的,但大功告成之后国君的品德就开始衰微了。

(2)全面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弘扬这九种美德,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

14.①戒奢侈;②戒骄傲;③戒放纵;④戒小人;⑤戒赏罚不公。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通常处在深重的忧虑之中一定能竭尽诚心来对待臣民,已经成功,就放纵自己的性情来傲视别人。竭尽诚心,虽然一在北方,一在南方,也能结成一家,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路之人。

“在殷忧”与“既得志"对应,“必竭诚以待下”与“则纵情以傲物"对应,“竭诚则胡越为一体”与“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对应,所以应分别在“忧”“下"志”“物"一体”“行路"后断句。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古代文化常识和理解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

A.正确。“克”,都是能、能够的意思。句意: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不多。/既能勤劳,又能节俭。

B.正确。

C.“含义不同"错。“景”,均为大、重大的意思。句意:(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仰望高山,通行大道。以高山和大路比喻人的道德之美。

D.正确。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正面立说"错,应为“反面立说”。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凡百元首”,所有的帝王;“景”,大、重大;“殷忧”,深忧。

(2)“弘兹九德”,弘扬这九种美德;“简”,选拔;“择”,挑选。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信息、归纳要点的能力。

①“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指见到能引起自己喜爱的东西,就想到用知足来警戒自己,将要大兴土木时,就想到适可而止,这是戒奢侈。

②“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这两思指考虑到身居高位,时时想到谦虚谨慎的修养自己的品德,惧怕自己骄傲自满,就要想到胸襟宽广像能容纳滔滔江水的大海,这是戒骄傲。

③“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指外出游猎要网开一面,适度而行,担心做事懈怠,就要时时想着善始善终,这是戒放纵。

④“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指虚心容纳下边的意见,严格要求自己而疏远斥退那些坏人,这是戒小人。

⑤“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指不要因个人的情绪变化而谬加奖赏或滥施刑罚,这是戒赏罚不公。

参考译文:

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地位低见识浅,(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间尊大,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政权的和平美好。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挖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泉水流得远啊。

(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他们没有一个不为国家深切地忧虑而且治理成效显著的,但大功告成之后国君的品德就开始衰微了。国君开头做得好的确实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不多,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过去夺取天下时力量有余,现在守卫天下却力量不足,这是为什么呢?通常处在深重的忧虑之中一定能竭尽诚心来对待臣民,已经成功,就放纵自己的性情来傲视别人。竭尽诚心,虽然一在北方,一在南方,也能结成一家,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路之人。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臣民)只求苟且免于刑罚而不怀念感激国君的仁德,表面上恭敬而在内心里却不服气。(臣民)对国君的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他们像水一样)能够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谨慎的。

做国君的人,如果真的能够做到一见到能引起(自己)喜好的东西就要想到用知足来自我克制,将要兴建什么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定,想到帝位高高在上就想到要谦虚并加强自我约束,害怕骄傲自满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样能够(处于)众多河流的下游,喜爱狩猎就想到网三面留一面,担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担心(言路)不通受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考虑到(朝中可能会出现)谗佞奸邪就想到使自身端正(才能)罢黜奸邪,施加恩泽就要考虑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奖赏不当,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全面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弘扬这九种美德,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献出他的谋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使出他的力量,仁爱的人就能散播他的恩惠,诚信的人就能献出他的忠诚。文臣武将争先恐后前来效力,国君和大臣没有大事烦扰,可以尽情享受出游的快乐,可以颐养得像赤松子与王子乔那样长寿,皇上弹着琴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不用再说什么,天下人就已经都有教化了。为什么一定要(自己)劳神费思,代替臣下管理职事?役使自己灵敏、明亮的耳、眼,减损顺其自然就能治理好天下的大道理呢!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金陵怀古(其四)

王安石

忆昨天兵下蜀江,将军谈笑士争降。

黄旗已尽年三百,紫气空收剑一双。

破蝶自生新草木,废宫谁识旧轩窗!

不须搔首寻遗事,且倒花前白玉缸!

15.下列对《桂枝香·金陵怀古》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三句寥寥数语,即交代清楚时令、地点、天气,词人凭栏远眺,一片明净肃杀的秋色映入眼帘,让这篇登高怀古之作顿显不凡气势。

B.“彩舟"云淡”色彩鲜明,“星河"鹭起”,虚实相生。这两句不仅把整幅金陵秋景图展现得活灵活现,而且进一步开拓了诗人和读者的观察视野。

C.“千古凭高"二句批判千古以来文人骚客面对金陵山川只知慨朝代的兴亡,未能跳出荣辱的小圈子,也就很难从六朝的相继覆灭中引出历史的教训。

D.“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写出了六朝的风云变幻全都随着流水消逝,只有那郊外的寒冷烟雾和衰萎的野草还凝聚着一片苍绿,寄寓作者兴叹。

16.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与《金陵怀古(其四)》在表达情感上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答案】15.B16.①《桂枝香·金陵怀古》表达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感叹和对北宋统治者的告诫。下片借古讽今,化用典故,表达出对六朝竞逐奢靡而相继灭亡的悲叹之情,同时提醒北宋统治者要奋起变革,才可避免重蹈覆辙。②《金陵怀古(其四)》表达历史更替具有必然性,无须伤感和惆怅的达观之情。尾联写到用不着为历史搔首惆怅,还是开怀畅饮这美酒吧!隐含着诗人对历史兴亡的独特感受。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B.“虚实相生"错误。“星河鹭起”,是说白鹭好像在银河里飞舞,“云淡"鹭起”都是对眼前景象的描绘,应为动静结合。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桂枝香·金陵怀古》,此词通过对金陵景物的赞美和历史兴亡的感喟,寄托了作者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和对北宋统治者的告诫。上阕写登临金陵故都之所见。“澄江"翠峰”“征帆"斜阳”“酒旗"西风”“云淡"鹭起”,依次勾勒水、陆、空的雄浑场面,境界苍凉。下阕写在金陵之所想。“繁华竞逐"涵盖千古兴亡的故事,揭露了金陵繁华表面掩盖着纸醉金迷的生活。“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六朝旧事"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接连化用典故,“千古凭高"是直接抒情,凭吊古迹,追述往事,抒对前代吊古、怀古不满之情。下阕今昔对比,时空交错,虚实相生,表达出对六朝竞逐奢靡,而相继灭亡的悲叹之情,同时提醒北宋统治者要奋起变革,才可避免重蹈覆辙。

《金陵怀古(其四)》尾联“不须搔首寻遗事,且倒花前白玉缸”,是说用不着为这些旧事搔首惆怅,还是开怀畅饮这玉杯中的美酒吧。尾联隐含着诗人对历史兴衰的独特感受:千百年来,历史朝代的兴亡更替具有必然性,人们对此无能为力,也无需为此伤感惆怅。表达了作者认为历史更替具有必然性,无须伤感惆怅的达观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登岳阳楼》中写出诗人忧国忧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作者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点问孔子为何以“哂"字对待子路,孔子以“________,________”指出子路轻率急躁、不谦虚的缺点。

【答案】①.戎马关山北②.凭轩涕泗流③.后人哀之而不鉴之④.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⑤.为国以礼⑥.其言不让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有:“戎"轩”“涕"泗”“鉴"复”“让"。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6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随着互联网视听平台的高速发展,网络文艺正在向精品化创作方向转型。未来,网络平台和创作者如何在的网络文艺空间中留蓄发展活力?如何在的网络文艺生态中坚守精神高地?坚持深耕品质、精益求精的初心使命是根本,坚持精品化的创作传播路线是关键。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不愿为演技堪忧的流量明星、诚意缺乏的翻拍剧作买单。故事情节的打动人心、专业负责的主创团队、制作水准的电影级别和成熟健全的制播体,是解决“高价片酬”和“流量失灵"现象的利器。在这个纪录片蓬勃发展的时代,以腾讯视频为代表的视频网站也已然成了声势浩荡的“引领者”。近期,由陈晓卿执导的纪录片《风味人间》豆瓣获得了9.3分。陈晓卿说:“从用户的角度出发,照顾观众的感受,最大限度地展现美食的美学价值和中国人的细腻情感,是《风味人间》的法则。"坚守高品质是互联网纪录片在竞争中悟出的道理,是取得成功的_________________。精品化创作的网络文艺,将成为滋养民众品性的无尽源泉和培育大众文化的坚实土壤。注重创作品质,继续深耕内容高地,做有品质、有内涵、有故事的好作品,才是网络文艺正确的打开方式。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风起云涌泥沙俱下始终如一终南捷径

B.风起云涌参差不齐始终如一不二法门

C.瞬息万变参差不齐一以贯之终南捷径

D.瞬息万变泥沙俱下一以贯之不二法门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打动人心的故事情节、主创团队的专业负责、电影级别的制作水准和制播体的成熟健全,是破解“高价片酬”和“流量失灵"现象的利器。

B.打动人心的故事情节、专业负责的主创团队、电影级别的制作水准和成熟健全的制播体,是解决“高价片酬”和“流量失灵"现象的利器。

C.打动人心的故事情节、专业负责的主创团队、电影级别的制作水准和成熟健全的制播体,是破解“高价片酬”和“流量失灵"现象的利器。

D.故事情节的打动人心、主创团队的专业负责、制作水准的电影级别和制播体的成熟健全,是解决“高价片酬”和“流量失灵"现象的利器。

【答案】18.D19.C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瞬息万变:形容形容变化很多很快;风起云涌:比喻事物迅速发展,声势浩大。此处形容网络文艺发展变化快,应填“瞬息万变”。

第二空,泥沙俱下:比喻好的和坏的混杂在一起;参差不齐: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此处形容网络文艺生态好坏掺杂,应填“泥沙俱下"。

第三空,一以贯之:指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始终如一:自始自终一个样子,指能坚持、不间断。此处指出《风味人间》始终坚持的准则,应填“一以贯之”。

第四空,不二法门: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终南捷径: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此处说明“坚守高品质"是取得成功的好方法,应填“不二法门”。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划线句子主要有两处语病:

一是语序不当,“故事情节的打动人心"制作水准的电影级别”两个短语语序不当,与其他几个主语的表述不协调,主语部分是名词性偏正短语的并列结构,主语是“故事情节"主创团队”“制作水准"制播体”,这里两个短语应改为“打动人心的故事情节"电影级别的制作水准和成熟健全的制播体”;

二是搭配不当,“解决现象"动宾搭配不当,可改为“破解……现象”。

修改全部正确的是C项。

故选C。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许多人都习惯在洗菜或水果时将其浸泡一段时间以去除残留农药,①,有些人会将浸泡时间延长至3-4个小时甚至一夜。这种方法科学吗?

农药按照溶解性能分类,②。水溶性农药主要有敌百虫、乙烯利、杀虫双等;脂溶性农药大多为有机磷类农药,如乐果、氧化乐果等。目前用于果蔬的农药③,这是因为脂溶性农药的渗透性远远大于水溶性农药,其防治效果会比水溶性的农药好很多。但这就造成脂溶性农药在果蔬表面的残留量远远高于水溶性农药。

从科学角度来说,清洗果蔬时不建议长时间浸泡。事实上,传统用水浸泡的方法,只能去除果蔬表面的水溶性农药,却不能除去其主要残留物质——脂溶性农药。且在浸泡过程中,水溶性农药会溶解在水中并形成具有一定浓度的水溶液,若浸泡时间过长,则很有可能导致水中的农药重新附着在果蔬表面。此外,果蔬中的许多水溶性营养素如维生素C、维生素B以及钙、镁、铁、锌等元素会溶解在水中而导致营养成分流失,有人做过相关研究,发现当蔬菜、水果的浸泡时间超过15分钟,其维生素C含量损失率高达90%。

20.下列句子中的“一定"与文中加点的“一定”,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凤儿,我在这儿一天担心一天,我们明天一定走,离开这儿。

B.每天进行一定的运动,非但不影响成绩,反而会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

C.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D.人一辈子,相随心转,如水在河,岸宽则波平,岸窄则浪激,没一定的。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2.简述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准确流畅,不超过45个字。

【答案】20.B21.(示例)①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②有水溶性和脂溶性两种③以脂溶性农药为主(大多是脂溶性农药)

22.(示例)①不能长时间浸泡果蔬,②是因为这样不能去除脂溶性农药,③还可能使水溶性农药再次附着、④营养流失。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材料中的“一定"做“浓度”的定语,是“某种程度"的意思。

A.“一定”做“走"的状语,表示坚决。

B.“一定”做“运动"的定语,是“某种程度”的意思。

C.“一定"做“文化”“社会"的定语,是“特定”的意思。

D.“一定"是“规定的,确定的”意思。

故选B。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处,根据后文“有些人会将浸泡时间延长至3-4个小时甚至一夜"可知,此处应填这样做的目的,即“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

②处,根据前文“农药按照溶解性能分类"和后文“水溶性农药主要有敌百虫、乙烯利、杀虫双等;脂溶性农药大多为有机磷类农药,如乐果、氧化乐果等”可知,此处应说农药的分类,即“有水溶性和脂溶性两种"。

③处,根据后文“脂溶性农药的渗透性远远大于水溶性农药,其防治效果会比水溶性的农药好很多”可知,此处应填多会使用脂溶农药这个结果,即“以脂溶性农药为主(大多是脂溶性农药)"。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和句式变换的能力。

第三段共四句话,第一句是总领句,是一个结果,后面三句是在分析“清洗果蔬时不建议长时间浸泡”的原因,原因有三:一是浸泡只能去除水溶性农药,不能去除脂溶性农药;二是长时间浸泡会使水溶性农药再次附着到果蔬表面;三是浸泡时间过长会造成果蔬营养成分的流失。

将三点原因概括并串联起来即可,注意字数限制。

四、写作(本题共1小题,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种观点认为:成功的秘诀,是养成迅速去做的习惯,要趁着潮水涨得最高的一刹那,不但没有阻力,而且能帮助你迅速地成功。另一种看法是:成功的意义应该是发挥了自己的所长,尽了自己的努力之后,所感到的一种无愧于心的收获之乐,而不是为了虚荣心或金钱。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沉浸于现实的忙碌之中,没有时间和精力思念过去,成功也就不会太远了。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答案】略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

【审题】这是一个关于感悟成功的文题材料,引领考生结合自己的成长去思考成功的内容、途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时代感。

材料部分,针对成功提出了三种看法。第一种观点,认为成功的秘诀是“养成迅速去做的习惯”,要趁着潮水涨得最高的一刹那,不但没有阻力,而且能帮助你迅速地成功。这启迪我们,做事时,一定要抓住“潮水涨得最高的一刹那”的机会,善待机遇,脚踏实地去做。

第二种观点,认为成功的秘诀是“发挥了自己的所长,尽了自己的努力之后"的“所感到的一种无愧于心的收获之乐”,这启示我们,目标不一定能实现,但努力的过程也让我们享受收获之乐。

第三种观点,认为成功的秘诀在于“沉浸于现实的忙碌之中"。这启示我们,只要坚持与努力,实现目标就在眼前。

立意时,抓住“成功的秘诀”这个主题,谈自己对于成功的理解。强调把握机会,勇敢接受挑战,或强调养成习惯,顺势而为;强调发挥自己所长,把握自己优势,或强调尽自己努力,人生无怨无悔;或强调坚持与努力,不停地沉浸于现实的忙碌之中,人生就会有收获。

具体写作时,擅长写记叙文的同学可以编写故事,运用多种多样的描写手法,含蓄表达自己对于成功的理解;擅长写议论文的同学,可以写议论文,明确观点,运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加以论证。

【立意】1.把握机会,方得成功。

2.成功的机会只留给早有准备的人。

3.发挥自己所长,便能收获成功。

4.过好生活的每一天,成功自然而至。安徽省六安市霍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作为宋代词人中的杰出代表,苏轼开创性地将“豪放"的词风与本属“婉约”的词体统一在了一起。这种统一,固然离不开苏轼横溢的天才,但当考察苏轼的宦迹行踪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豪放词的出现,无疑受了地域文化的强烈影响;豪放风格与词体的和谐统一,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创作者对不同地域文化进行整合的结果。

熙宁七年(1074年)十二月,苏轼到密州任知州,至熙宁九年(1076年)十一月离任。在密州的两年,苏轼词的创作进入了一个非常关键的转折时期,虽然创作数量不如杭州时期多,但这时苏轼开始有意识地追求词体“自是一家"的面目,使自己的作品“一扫绮罗香泽之态”,在词的创作上真正走向了成熟。《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脍炙人口的名篇就产生于这一时期。

苏轼创作上的这些变化,与密州的民风以及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密州,北宋时属京东路。《宋史地理志》说京东路的人“大率东人皆朴鲁纯真,甚者失之滞固”,欧阳修也说“河朔之俗,不知嬉游”。并且,由于是孔子的故乡,京东路儒学相当兴盛,“专经之士为多"。密州一带的京东人在北宋以强悍勇武闻名。围猎是密州人生活内容中重要的一部分,苏轼知密州后,便时常参与其中。

密州特定的文化环境对苏轼词风改变的影响力是不能低估的。作为苏轼革新词体的背景,文化氛围、地域民风以及文学传统,这些因素我们不能轻易地忽视。深沉厚重的儒学传统,会促使作者在词作中更多更深地寄托自己的政治怀抱;纯朴而“不知嬉游”的民风,也会促使作者进一步减少词这种体裁中固有的脂粉气;而以习武知兵为重要目的的围猎活动,慷慨悲歌的文学传统,更无疑会有助于作品豪壮风格的发扬。而苏轼在密州这一时段的创作,正体现出这一倾向。

可以说,是密州特定的文化环境、文化氛围促使苏轼自觉地以豪壮的声调、超越的意识入词,最终使词这种体裁完成了从伶工歌女之歌词向士大夫抒情言志诗体的转变,词体的疆域也因此而得到了极大的拓展。所以,要清晰地认识词体的革新、转变,地域文化这一背景因素无疑应当引起我们更多的关注。

(取材于吴德岗《地域文化与苏轼词的创作》)

材料二

文学之有地域性,是一个基本的事实。《文心雕龙》称北方的《诗经》“辞约而旨丰"事信而不诞”;而南方的《楚辞》则“瑰诡而惠巧"耀艳而深华”,明确提及地域与文学的关系。

论及地域,首先不能回避的当然是自然。决定人类生活和命运的基本因素,从来就是气候、食物、土壤和地形。北方寒冷干燥,北方人于是魁伟刚健、勇敢剽悍;南方湿润潮湿,南方人于是温柔细腻,机灵敏捷;秦岭隔开了长江与黄河两大流域,黄河以北以狩猎游牧见长,黄河以南则以旱作粗放种植为主,到了长江两岸,水稻的精耕细作蔚然成风,不同区域孕育出大不相同的历史文化景观。地域的不同,就有山川形制的不同,就可能产生出不同的族群……复杂而广阔的地域,使中国的地域性既鲜明又丰富驳杂,从而大有别于世界的其它文明古国。

另外,对地域的关注和理解,恐不能过于集中于山川、气候、物产之类自然因素上,更要看到自然的背后是沿袭悠久的人文环境,诸如特定的历史沿革、民族关系、人口迁徙、教育状况、风俗民情、语言乡音等。地域对文学的影响,必然通过地域文化而起作用。越是后来,人文环境对文学的影响就越是复杂与深刻,这便是齐鲁文化、吴越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陕秦文化、三晋文化、燕赵文化、闽台文化、岭南文化、客家文化、关东文化等说法的由来。如果说,地域文化影响并决定该地域族群生存发展的精神和品格,那么,它也顺理成章成为文学重要而深厚的源泉。

地域、自然、文化和文学的关系,归根结底是一个互动、碰撞、融合的复杂过程;但在今天,不论怎么强调地域性对于文学的意义都不为过。一方面,若是论及文学及其价值,人们有理由首先关注文学中浸染着的地域性灵魂;另一方面,若是发掘文学中带有的普遍性意义,人们也一定需要借助地域特征去作表达和阐释。在全球化和互联网几乎抹平并且遮蔽了所有地域特征的时代,这既是文学抗拒同质化的唯一途径,更是文学保持其源源不断的生命力的不二法门。

(取材于何志云《谈文学的地域性:地域文化决定族群的精神和品格》)

材料三

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特别是在乡土文学中,地域文化对作家创作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其中,沈从文的地域意识尤为突出,湘西文化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对他的创作有着深刻影响;而沈从文则用自己的作品,构筑了一个独特的湘西世界。

湘西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汉族杂居地,其文化内涵是复杂的。少数民族在不断的迁徙发展过程中,有战争、有冲突、有同化、有融合,但依然保持着本民族的民族特性和风俗人情。历代封建王朝对少数民族实行的多是钳制、镇压的政策,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及文化生活等各方面都是受歧视的,是被压抑的群体。而沈从文关于湘西少数民族生活的作品,能站在少数民族的立场,从人性出发,表现少数民族丰富的情感和对美的追求。他将故乡生活与都市生活进行比较,清晰地意识到僻地、边城的弱势地位。同时,这也激发他寻觅和展示湘西文化中蕴含着的顽强的生命力量、积极健康的优秀品格和原始粗犷的少数民族生活中凝聚着的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

在沈从文早中期的散文作品中,他对故乡的介绍角度独特而又全面深入。他有意略去当时行政区域的划分,由屈原而到沅水,由沅水而到川黔交界之处,突出湘西悠久的历史、楚文化传统和凤凰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然后逐一描绘人的生存状态和地方古朴民风,体现井然的社会秩序和人神共治的情形。

除了散文以外,在小说创作中,沈从文也总是用大量的篇幅集中描绘地域文化特征。在其代表作品《边城》中,就专门详细周到地介绍了小城依山傍水的地形地貌、以吊脚楼为主的建筑格局,河岸的景色,小镇的屯兵和形形色色的住户,然后才进入故事,引出主要人物。沈从文的小说非常重视故事的地域背景,总是不忘表现湘西的人杰地灵和与众不同,选择最能体现湘西文化精神内核的东西加以表现,因此也在写作风格上呈现出一种独具风韵的审美形态。

沈从文给中国现代文坛带来一股清新自然的山乡野风,也让偏居一隅、被世人忽略的湘西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姿态展现在世界面前。他那独特的地方意识和对地域文化的浓厚兴趣、准确把握,是他研究中国社会、剖析中国文化的切入点和有效途径。

(取材于包晓玲、姚克波《论沈从文与湘西地域文化》)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和材料三通过苏轼与密州,沈从文和湘西的关系,说明从古至今地域文化对文人创作风格产生的影响。

B.苏轼在密州时受当地“不知嬉游"的民风影响,参与当地人的游猎活动,最终促进了豪放风格的形成,并创作颇丰。

C.沈从文作品无意关注行政区划划分,强调湘西历史、楚文化传统及地理特殊性,表达了湘西文化的精神内核。

D.《文心雕龙》认为文学有地域之分,地域、自然、文化等与文学的关系,是一个互动、碰撞、融合的复杂过程。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整合不同地域文化尤其是密州文化,将“豪放”的词风和“婉约"的词体相结合,促成了豪放词的形成。

B.沈从文作品从人性出发,展现了湘西人丰富感情和对美的追求,表现了湘西顽强、积极、原始粗犷的民族精神。

C.对地域差异的关注,不在于河流、气象、物产等自然因素,而在于民族、语言、风俗、历史沿革等人文环境。

D.在全球化和互联网化的今天,文学创作要想避免同质化,保持生命力,必须发掘作品的普世价值的地域特征。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曹雪芹由于自己家庭的重大变故,而对封建社会有了清醒、深刻的认识,他深感世态炎凉,“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终于创作出《红楼梦》。

B.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写的抒情诗《有的人》,讴歌了鲁迅先生甘为孺子牛的一生,抒发了对那些为人民而活的人们由衷的赞美之情。

C.金庸以南宋宁宗庆元五年至成吉思汗逝世的这段历史为背景,创作了反映南宋抵抗金国与蒙古,充满爱国情愫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

D.长期生活在陕北农村的路遥,以60-80年代为历史背景,以陕北为特定环境,创作出《平凡的世界》,塑造了一大批个性鲜明的人物。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综合材料分析地域对传统文化的影响从什么地方来体现。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幸福的光亮

张金凤

小区临街的店铺,可谓五花八门。理发店、电脑维修店、童装店、早餐屋……只有一间店铺还闲着。它比别家的租金略高,但门前环境也最好:地面宽敞,绿化带植被茂盛,还有巨大的合欢树,如同撑着一把大伞。合欢树下是街坊大妈们平日聊天休闲的场所,平时热热闹闹。但今天,这棵树下却静得很——那家空置的店铺终于来了房客。一个年轻妇女一手抱着个可爱的小孩,另一只手拿笤帚在扫地。男人在店铺里清理杂物。这个孩子,叫旺旺。

没多久,大妈们就了解到这家新房客的情况——听说男主人找了家工厂上班,一家人从乡下刚进城,结婚时欠了债,在老家挣不到钱,进城来打工挣钱。

白天,他们家敞着门,几个月大的小孩在一个凉席上玩儿,旺旺妈就在旁边穿手链、剪线头、缝玩具,总也不闲。

没成想,没过多久,就遇到了麻烦。旺旺爸骑摩托车不小心撞断了腿,治疗费用让这个小家难以承受。旺旺爸在医院久住不起,回了家,小夫妻俩夜里的哭声,隔着门都传出很远。

旺旺妈率先振作起来。她把家隔成两半,锅碗瓢盆和简易的木板床塞进小小的隔间,更大的地方放了货架,“旺旺超市"开张了。

早上,她把丈夫的竹椅和孩子的小床搬到合欢树下,给他们摆上热腾腾的早饭。太阳移,树荫动,旺旺妈便将竹椅小床不断往树荫里挪。她一天到晚乐呵呵的,把笑容带给丈夫、孩子和每一位顾客。

小区里的人,渐渐地都愿意来这里买东西,因为旺旺妈乐观,看着喜气,总是笑吟吟的,嗓音甜,说话柔,做事利索。别看店面小,货却备得很全。她娇小的身躯跨上大号摩托,先去批发市场上货,再到蔬菜市场进水果和青菜。“好卖就卖,卖不掉的我就吃了。”她笑呵呵地说。

这天,旺旺妈操刀削土豆皮,将十几个土豆切丝浸泡着。本是要自己吃的,却被买菜的客人看中了,非要买去,还经常预定。旺旺妈的食材生意,借助土豆丝拓展开。她开始做些加工好的净菜,回家下锅炒炒就能吃,生意愈发红火。虽然腿上有伤,但旺旺爸开始力所能及地给家里帮帮忙,脸上也逐渐有了笑容。

合欢树下的老人们说,旺旺家真不容易。小区里分布着好几个超市,三步一户、五步一家的,西门口刚开了个大型超市,生鲜齐全。要不是旺旺一家勤劳能干,这小超市很难支撑下去。

旺旺超市开了一年多后,旺旺爸终于康复了,全心帮妻子打理小超市。买卖虽小,却是一家人的根基。他们家水果蔬菜新鲜好吃,品质有保证。不跟别人硬拼价格,而是拼服务和时间:大清早出门,想买些东西,只有旺旺家早早就开着门,旺旺妈正在整理刚刚批发回的蔬菜,都是最新鲜的食材。晚上,别家超市都是九点关门,只有旺旺超市的灯一直亮到十点半。刚来的时候,她还是满脸羞怯、白白净净的模样,现在已成为面颊黑红的干练店嫂。

丈夫干不了重活儿,旺旺妈一直自己干着上货、搬运等活计。后来有了上门送货的配送车,可她还是自己往批发市场跑。她说,有些居民想买的东西,还得她去淘。只有自己亲自挑,才能上到最好的货。

随着网上购物的飞速发展,旺旺超市门口暂存的快递多起来。无论多忙,旺旺妈都将物件保管、交接得非常仔细。她还专门腾出一个大纸箱放快递,旺旺超市成了个小型中转站。

取快递的人说,你收点费吧,要不我们以后不好意思麻烦你。可旺旺妈执意不收,邻居间这么点小事都不能托付吗?我一没花本钱,二没花劳动,哪里能要你们的钱呢?以后也尽管往这里放,我收一件收十件都一样,不耽误多少工夫。

去年夏天,旺旺超市却罕见地关了门,门口一块纸牌上写着:有事外出,歇业一周。旺旺超市自开业以来,几乎没有关过门,实在有事,最多关门半天。这次是怎么了?

再次营业的时候,旺旺妈满脸灿烂的笑容。邻居问,这几天干啥去了?她说:“去北京旅游了。旺旺就要上学了,我们两口子也从来没出过远门。这次去北京好几天,去天安门看了升国旗,还去了故宫、万里长城!"

她将招牌和灯盏重新擦拭一遍,到了晚上,“旺旺超市”那盏灯更加明亮了。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平时热热闹闹的合欢树下变得十分安静,表现了街坊大妈们对店铺新来房客的好奇,引出了对新房客一家的介绍。

B.旺旺爸遭遇车祸后,旺旺妈率先振作,置办货架开小超市,并以儿子的名字“旺旺"命名,寄予了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C.旺旺超市是一家人的根基,夫妻二人共同打理超市,水果蔬菜新鲜,价格也比其他超市便宜很多,因而生意红火。

D.“去天安门看了升国旗,还去了故宫、万里长城!”旺旺妈自豪的语气说明一家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得到改善。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的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场所,而合欢树这一物象与主人公一家的形象相映成趣、相得益彰,有助于表达主题。

B.小说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来增强感染力,如夫妻俩痛哭,与下文“脸上逐渐有了笑容"满脸灿烂的笑容”形成对比,塑造了人物形象。

C.“旺旺超市却罕见地关了门"这一情节的设置,既表现了超市的生意好,同时也设置了悬念,使行文有起伏,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D.小说在塑造旺旺妈这一形象时,运用了心理描写、肖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