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东方第二中学2022年中考化学适应性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河南省洛阳市东方第二中学2022年中考化学适应性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河南省洛阳市东方第二中学2022年中考化学适应性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河南省洛阳市东方第二中学2022年中考化学适应性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河南省洛阳市东方第二中学2022年中考化学适应性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2018年5月9日,我国“高分五号”卫星发射成功。“高分五号”卫星天线是用钛镍形状记忆合金制作的,如图是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镍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28B.镍属于金属元素C.镍元素的元素符号是NiD.镍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8.69g2.稀土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铈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下列有关铈的说法正确的是()A.铈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gB.铈原子的中子数是58C.铈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58D.铈属于非金属元素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加热蒸发食盐水时未用玻璃棒搅拌,会导致局部过热液滴飞溅B.将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未见浑浊可能是CO2中混有HCl气体C.未打磨的铝片放入稀盐酸中,能立即观察到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D.将红热的木炭缓慢地插入盛有O2的集气瓶中,能够充分利用O2,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4.黄铜渣中约含Zn7%、ZnO31%、Cu50%,CuO5%,其余为杂质(杂质不溶于水,不参与反应)。处理黄铜渣可得到硫酸锌,其主要流程如图所示,操作中加热蒸发后冷却至原温度:有关上述操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溶液A的溶质有三种B.溶液A的质量小于溶液BC.溶液C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溶液BD.溶液A中ZnSO4的质量大于CuSO45.下列选项符合图示从属关系的是

A

B

C

D

X

金属

溶液

纯净物

化石燃料

Y

单质

乳浊液

化合物

石油

A.A B.B C.C D.D6.电解饱和食盐水可获得一种碱、最轻的气体和另一种气体,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反应物一定不是一种物质B.“最轻的气体”是氢气C.“碱”一定是氢氧化钠D.“另一种气体”可能是O27.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氧化物都含氧元素,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B.含碳元素的物质充分燃烧会生成CO2,所以燃烧能生成CO2的物质一定是碳元素C.置换反应必须有单质参与,有单质参与的反应都是置换反应D.原子和分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因此物质不是由分子构成,就一定是由原子构成8.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固体B.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滴加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C.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镁和铝D.在密闭容器中,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9.图所示是甲、乙、丙三种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和部分反应物已略去),其中甲、乙的组成元素相同,丙能使带火量的木条复燃。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甲和乙均属于氧化物B.反应③不一定是化合反应C.硫粉在丙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D.反应①不需要任何反应条件即可迅速进行10.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食盐水,因操作不当造成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低。分析以下原因,其中一定不会导致这种误差发生的是A.量取水时,仰视量筒的读数B.称取固体时,左盘放祛码,右盘放食盐C.配制溶液时,烧杯中原来留有水D.配制好的溶液转移到细口试剂瓶时,有一些液体流到瓶外11.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下列欲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原来2倍的方法,最可行的是()A.将20g硝酸钾饱和溶液蒸发掉10g水B.将20g硝酸钾不饱和溶液蒸发掉10g水C.在10g10%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5g40%的硝酸钾溶液D.在10g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加入10g硝酸钾固体12.根据事物的某些相似性进行推理,并预测类似的可能性,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是()A.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B.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物质一定呈酸性C.氢氧化钠溶液中有OH﹣,能与酸反应,氢氧化钾溶液中也有OH﹣,也能与酸反应D.收集比空气轻的气体可用向下排空气法,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一定比空气轻13.下列物质的变化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面发霉B.雪融化C.煤干馏D.铜生锈14.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充分混合后,所得溶液的总质量与反应前溶液的总质量相比减小的是A.稀盐酸和硝酸银溶液B.氢氧化镁和稀盐酸C.锌和硝酸铜溶液D.氯化钠和稀硫酸15.用分子、原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现象或事实,其中正确的是A.体温计中的水银(汞)热胀冷缩——原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B.校园里的栀子花发出诱人的香味——分子之间有间隔C.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有白雾出现——分子是不断运动的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构成物质的原子不同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化学与生产生活联系紧密,请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自热米饭”加热原理是生石灰与水接触放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带来许多麻烦,生活中可以用______区分软水和硬水。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但家里用了很久的铝壶很少出现腐蚀,原因是______。“火立熄”是一种新型的家用灭火用品,“火立熄”接触到火焰3-5秒后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燃烧物上,同时放出不可燃气体,使火焰熄灭,“火立熄”的灭火原理是______。若不小心被蚊虫叮咬(蚊虫能分泌出蚊酸),可用下列物质之一涂抹以减轻疼痛,该物质是______(填字母)。A食醋(pH<7)B食盐水(pH=7)C肥皂水(pH>7)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水和溶液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图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图C中活性炭的作用的是_____。从微观角度解释图A与图B中所发生的变化的本质不同是___________________。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①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比较:甲___________乙(填“>”“<”或“=”)。②t1℃,将50g水加入25g甲物质中,充分搅拌,可得到_________g溶液。③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__________方法。18.(8分)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性质、制法等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复分解反应发生后,生成物肯定不会是___(填“单质”或“化合物”)。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溶液pH的变化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a.m点所示溶液为碱性b.n点所示溶液中加紫色石蕊溶液显红色c.p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和NaOHd.该图所对应操作是将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浓硫酸和浓盐酸敞口放置均会变稀,这是为什么?____图2装置可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并检验生成的气体产物。①B装置玻璃管里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②C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③实验结束后,若要确定A装置的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请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简要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提示:Na2CO3溶液呈碱性)____现有73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和127g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求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化学兴趣小组对某品牌牙膏中的摩擦剂成分及其含量进行以下探究:(1)该牙膏摩擦剂由碳酸钙、氢氧化铝组成;牙膏中其它成分遇到盐酸时无气体产生。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不吸收二氧化碳。(3)碱石灰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图中夹持仪器略去)测定牙膏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依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B装置使用分液漏斗的优点是_____。A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C中观察到有沉淀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实验过程中需持续缓缓通入空气,其作用有_____。将C中产生沉淀通过_____、洗涤、干燥、称量,通过计算求得牙膏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反思实验过程,小刚同学提出应采取必要措施,提高测定准确度。他提出的下列各项措施中,不能提高测定准确度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a在加入盐酸之前,排净装置内的CO2气体b放慢滴加盐酸的速度c在A﹣B之间增添盛有浓硫酸的洗气装置d在B﹣C之间增添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装置。小亮同学为确定A中溶质成分,进行了如表所示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____产生白色沉淀溶质主要成分为Na2CO3和NaOH2、过滤,取少量滤液加入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D【解析】

A、镍原子的核内质子数=原子序数=28;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镍字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镍元素的元素符号是Ni;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镍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8.69,单位不是“g”;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2、C【解析】

A、铈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单位不是g,选项A不正确;B、铈原子的中子数不是58,质子数是58,选项B不正确;C、铈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58,选项C正确;D、铈属于金属元素,选项D不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3、C【解析】

A、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未用玻璃棒搅拌,会导致局部过热液滴飞溅,不符合题意;B、将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未见浑浊可能是CO2中混有HCl气体,氯化氢气体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不符合题意;C、未打磨的铝片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未打磨的铝片放入稀盐酸中,氧化铝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不会立即观察到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符合题意;D、将红热的木炭缓慢地插入盛有O2的集气瓶中,能够充分利用O2,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不符合题意。故选C。4、C【解析】

A、向黄铜渣中加入过量稀硫酸,黄铜渣中的锌与稀硫酸反应;氧化锌与稀硫酸反应,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故溶液A中的溶质有硫酸锌、硫酸铜和过量的硫酸共三种,不符合题意;B、加入过量锌,锌与稀硫酸反应,65份的锌置换出2份的氢气,溶液质量增加,锌与硫酸铜反应,,65份的锌置换出64份铜,固体质量减少,溶液质量增加,故溶液A的质量小于溶液B,不符合题意;C、溶液C是晶体析出后得到的溶液,所以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由题干可知“加热蒸发后冷却至原温度”,所以溶液C和溶液B为相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故溶液C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溶液B,符合题意;D、黄铜渣中7%的锌、31%的氧化锌都转化为了硫酸锌,而只有5%的氧化铜转化为了硫酸铜,所以溶液A中硫酸锌的质量大于硫酸铜的质量,不符合题意。故选C。5、A【解析】

试题分析:A选项金属与单质属于从属关系;B选项溶液与乳浊液属于并列关系;C选项纯净物和化合物属于包含与被包含关系;D选项化石燃料与石油属于包含与被包含关系,故答案选择A考点:基本概念及原理6、D【解析】

A、反应生成一种最轻的气体的气体,该气体为氢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而食盐水的溶质是氯化钠,氯化钠是由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则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中一定含有氢元素,即反应物一定不只有氯化钠,选项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B、氢气密度最小,属于最轻的气体,选项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C、氯化钠中含有的金属元素是钠元素,生成物中有两种气体,它们都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则可知,“碱”中含有钠元素,属于氢氧化钠,选项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D、“另一种气体”不可能是O2,因为生成物中有氢气,氢氧化钠和另一种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则可知,反应物中有氯元素,因此,另一种气体中也有氯元素,而氧气中不含有氯元素,选项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故选D。7、B【解析】A.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B.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含碳元素的物质充分燃烧会生成CO2,所以燃烧能生成CO2的物质一定是碳元素;C.置换反应必须有单质参与,有单质参与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如水分解生成单质,但是分解反应;D.原子和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因此物质可能由分子构成,或由原子构成,或由离子构成。选B8、C【解析】

A、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随着反应进行,固体中氧元素质量减小,最终不能减小到0,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B、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滴加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溶液pH应该由小于7逐渐升高到7直至大于7,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C、刚开始金属不足,反应的金属质量相等时,铝反应生成的氢气多,由于稀盐酸的质量、质量分数相等,最终生成氢气的质量相同,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D、红磷燃烧放热,导致气压增大,完全反应后冷却至室温,由于氧气消耗,最终气压小于反应前气压,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故选:C。9、D【解析】

A.甲、乙、丙三种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和部分反应物已略去),其中甲、乙的组成元素相同,丙能使带火量的木条复燃。可知丙为氧气,甲为过氧化氢,乙为水。因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能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氧气和氢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水和过氧化氢都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都是氧化物,选项正确;B.反应③是氢气和氧气点燃条件下生成水时,是化合反应;反应③是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时,不是化合反应,选项正确;C.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选项正确;D.反应①通常需要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才可迅速进行,选项错误。故选D。10、D【解析】

A、量取水仰视,会导致量取的水变多,溶液质量增大,质量分数减小,A选项会导致该误差,不合题意;B、在称量时“左码右物”,再用到游码时会导致溶质质量减小,则质量分数减小,B选项可能会导致该误差,不合题意;C、烧杯中原来留有水会导致量取的水变多,溶液质量增大,质量分数减小,C选项会导致该误差,不合题意;D、配制好的溶液其质量分数已经固定,且溶液时均一且稳定的,故溅出少量溶液不会影响质量分数,D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11、C【解析】试题分析:A、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溶解度不变,故将20g硝酸钾饱和溶液蒸发掉10g水,仍然是同温下的饱和溶液,故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不变,错误,B、由于不饱和溶液在蒸发掉10g水的过程中,有可能变为饱和溶液而析出晶体,故有可能不会变为原来2倍,错误,C、根据浓稀溶液混合稀释时,溶液质量增加为15g,溶质质量也增加为10g×10﹪+5g×40﹪=3g,故混合后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3g"/15g×100%=20%,变为了原来2倍,正确,D、根据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的表达式,将10g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加入10g硝酸钾固体,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会变为原来2倍,故选C考点: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12、A【解析】

A、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但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故选项类推结果错误。B、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物质一定呈酸性,故选项类推结果正确。C、氢氧化钠溶液中有OH﹣,能与酸反应,氢氧化钾溶液中也有OH﹣,也能与酸反应,故选项类推结果正确。D、收集比空气轻的气体可用向下排空气法,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一定比空气轻,故选项类推结果正确。故选A。13、B【解析】

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反应,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反应,两者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思路进行解答。【详解】A、面包发霉说明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B、雪融化的过程只是微粒间隔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符合题意;C、煤的干馏是指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生成煤焦油、焦炭、焦炉煤气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D、铜生锈是铜在氧气、水、二氧化碳参与下,反应生成碱式碳酸铜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14、A【解析】

A、盐酸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反应后生成沉淀,所得溶液总质量比反应前的溶液总质量减小,故符合题意;B、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了氯化镁和水,氢氧化镁沉淀溶解,使所得溶液总质量比反应前的溶液总质量增大,故不符合题意;C、锌和硝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和硝酸锌,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置换出铜的质量小于消耗锌的质量,因此所得溶液的总质量比反应前溶液的总质量增大,故不符合题意;D、氯化钠和稀硫酸不反应,因此,所得溶液的总质量与反应前溶液的总质量相等,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15、C【解析】

A、水银温度计中的汞热胀冷缩,是因为汞原子的间隔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不是汞原子的大小发生变化,故错误;

B、校园里的栀子花发出诱人的香味,是因为花香分子在不断的运动,不是分子间的间隔的缘故,故错误;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是因为氯化氢分子不断运动到空气中,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成盐酸小液滴的缘故,故正确;D、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物质,但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一样,导致物理性质不同,故错误;

故选: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CaO+H2O=Ca(OH)2肥皂水铝的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C【解析】

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铝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极易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薄膜,灭火方法: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详解】(1)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用肥皂水。加入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3)铝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极易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薄膜,阻碍铝的进一步氧化,所以铝制品却很耐腐蚀原因是:铝在常温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4)“火立熄”是一种新型的家用灭火用品,它接触到火焰3~5秒后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燃烧物上,同时放出不可燃气体,使火熄灭,其灭火原理是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5)根据题意,不小心被蚊虫叮咬,蚊虫能分泌出蚁酸使人皮肤肿痛,为了减轻人的痒痛,可以涂抹显碱性的物质。A、食醋的pH<7,显酸性,故A不正确;B、食盐水的pH=7,显中性,故B不正确;C、肥皂水的pH>7,显碱性,故C正确。故选C。【点睛】溶液pH<7,显酸性;pH=7,显中性;pH>7,显碱性。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2H2O2H2↑+O2↑吸附作用A只是分子间距离增大分子没有改变,B是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60加入少量的固体乙物质或蒸发掉少量的水【解析】本题考查了本考点考查了水的通电实验、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1)图B中发生的是水通电时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图C中活性炭的作用的是吸附作用;(2)从微观角度解释图A与图B中所发生的变化的本质不同是A只是分子间距离增大分子没有改变,B是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3)①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比较:甲=乙;②t1℃,甲的溶解度是20g,将50g水加入25g甲中最多溶解10g的甲,充分搅拌,可得到60g溶液;③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加入少量的固体乙物质或蒸发掉少量的水方法。18、单质C浓硫酸有吸水性,吸收空气中水蒸气使溶剂增多,浓盐酸有挥发性,使溶质减小。固体红色粉末逐渐变黑CO2+Ca(OH)2===CaCO3↓+H2O取少量,A装置中溶液少量放在试管中,加入过量(足量)CaCl2溶液静置,向上层清液中加入几滴酚酞。若溶液变红,则溶质为Na2CO3和NaOH,若溶液没有变成红色则溶质为Na2CO3【解析】(1)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生成不可能是单质;(2)a、m点所示溶液的pH值小于7,所以溶液为酸性,错误;b、n点所示溶液的pH值等于7,所以溶液中加紫色石蕊溶液,颜色不变,错误;c、p点所示溶液的pH值大于7,说明氢氧化钠过量,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和NaOH,正确;d、实验过程中,开始时溶液显酸性,随着滴入溶液体积的增加,溶液逐渐变为碱性,该图中pH值是从小于7逐渐的增大到7,然后大于7,所以所对应操作是将氢氧化钠滴入盐酸中,错误。故选c;(3)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放置在空气中会吸收水蒸气,溶剂质量变大,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溶质质量逐渐减小,导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4)①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所以B装置玻璃管里可观察到的现象为:固体粉末由红色逐渐变为黑色;②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C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③取少量,A装置中溶液少量放在试管中,加入过量(足量)CaCl2溶液静置,向上层清液中加入几滴酚酞。若溶液变红,则溶质为Na2CO3和NaOH,若溶液没有变成红色则溶质为Na2CO3;(5)盐酸中HCl的质量为73g×10%=7.3g;设反应生成的NaCl的质量为x.NaOH+HCl=NaC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