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安邻水县联考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考前最后一卷含解析_第1页
四川省广安邻水县联考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考前最后一卷含解析_第2页
四川省广安邻水县联考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考前最后一卷含解析_第3页
四川省广安邻水县联考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考前最后一卷含解析_第4页
四川省广安邻水县联考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考前最后一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托盘天平静止时,指针偏向右边,若不再调平,就称药品,则读数为5时,药品实际质量()A.等于5克 B.小于5克 C.大于5克 D.无法确定2.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常用的方法。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A.微量元素:Fe、I、ZnB.氧化物:Fe2O3、Mg(OH)2、CaCO3C.合金:生铁、焊锡、黄金D.合成材料:棉花、蚕丝、聚乙烯3.利用实验器材(规格和数量不限),能完成相应实验的一项是实验器材(省略夹持装置)相应实验A烧杯、玻璃棒、蒸发皿、药匙提纯粗盐B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药匙配制5%的氢氧化钠溶液C烧杯、玻璃棒、药匙鉴别硝酸铵和氯化钠固体D烧杯、玻璃棒回收过氧化氢溶液中的MnO2A.A B.B C.C D.D4.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A.氧气 B.水 C.氮气 D.二氧化碳5.下列实验现象只能反映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A.紫色石蕊变红色B.石灰水变浑浊C.蜡烛熄灭D.杠杆左高右低6.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呈现的信息(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汞为非金属元素B.汞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80C.汞原子的质子数为80D.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0.67.在等质量、同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投人Mg、Al、Fe的粉末,完全溶解后,溶液质量仍相等,则投入金属的质量关系是A.Mg>Al>FeB.Al>Mg>FeC.Fe>Mg>AlD.Mg=Al=Fe8.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过程中相关量的变化关系的是()A.向饱和的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的生石灰B.向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镁粉和铁粉C.向稀盐酸中不断加入硝酸银溶液D.向一定质量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9.下列化学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把盛有红磷的燃烧匙伸入氧气中,红磷立即燃烧B.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并放出热量D.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生成一种无色的气体10.2019年3月22日﹣28日是第三十二届“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坚持节水优先,强化水资源管理”。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洗菜、洗衣和淘米的水可用来冲厕所B.可用过滤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C.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D.燃煤中加入石灰石作为固硫剂,可减少酸雨对水的污染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溶液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过程中,温度升高。这种物质是_____(填字母)。A烧碱B硝酸铵C氯化钠甲乙丙三中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①t1℃时,甲、乙、丙三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②t2℃时,甲和乙的溶解度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③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写最简比)④t3℃将乙和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低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乙_____丙(填“〉”、“〈”或“=”)。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实验室有一瓶长期存放的固体氢氧化钠,由于保管不当已经变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欲通过实验测定其变质的情况.实验过程如下,取样品25g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280g过量的稀盐酸,得到296.2g溶液.试计算25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我们的生活与化学密切相关,处处充满着化学知识。下列食物中,能提供大量维生素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A牛奶B大米C蔬菜D食盐加钙牛奶中的“钙”是指钙元素、它是人体必需的__(填“常量”或“微量“)元素,身体一旦缺钙,可能患有的疾病是________(填“骨质硫松”或“贫血”)。下列物品中,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天然纤维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A玻璃钢电缆桥架B棉布围裙C塑料保鲜袋D蚕丝被芯我们常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_________功能生产修正液需要用到钛白粉(TiO2)、工业上制取TiO2的方法是:7Cl2+3C+2FeTiO3(钛酸亚铁)==2X+2FeCl3+3CO2。请写出钛酸根离子化学符号:____________。氮氧化物(NOx)等气体破坏人类生存的环境。汽车尾气净化装置里装有Pd等过渡元素的催化剂,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吸附与解吸作用的机理如图所示。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的总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中的氧化剂有____________。14.请根据有关化学实验操作回答下列问题: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为什么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____________金属铝在常温下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的原因:_____;在蒸发食盐水的过程中,要使用到玻璃棒不断搅拌滤液的目的是:_____.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碳酸氢钠(NaHCO3)俗称小苏打,常用于食品和医药工业。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碳酸氢钠的性质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一:探究碳酸氢钠溶液的酸碱性用pH试纸测得碳酸氢钠溶液的pH=10,由此可知:当向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加紫色的石蕊试液时,溶液呈_______色。实验二:探究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查阅资料]:碳酸氢钠受热容易分解,生成水、二氧化碳气体和一种常见的固体物质。[进行实验]:为验证碳酸氢钠受热时会分解,兴趣小组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碳酸氢钠放到铜片上加热,如下图所示。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内壁有_______________。兴趣小组的同学认为充分加热后的固体产物可能是NaOH或Na2CO3。①他们猜想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为探究反应后的固体产物到底是NaOH还是Na2CO3,他们又进行了如下表的实验并得到结论,请你完成下表。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固体产物是Na2CO316.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分子的性质”,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图Ⅰ是课本中的某个探究实验,几分钟后烧杯甲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此实验说明了分子_____。老师对图Ⅰ所示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Ⅱ所示),并进行了下列操作:①取一长条形滤纸,等距离滴加无色酚酞试液;②将滴加了无色酚酞的长条形滤纸放入一洁净的试管中,并在试管口塞一团脱脂棉;③再往脱脂棉上滴加几滴浓氨水。几分钟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该实验说明了_____。若实验Ⅱ的现象不明显,应当进行的改进操作是_____。改进后图Ⅱ所示装置的主要优点是_____。实验过程中,若发现滤纸条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C【解析】

当指针不在分度盘中央而偏右时,就开始称量,说明在未加砝码时,右边已经重了;在称量时是左物右码,只有左边多加称量物才能使天平达到平衡。读数为5时,只有左边加入多于5g的药品才能使天平达到平衡,则称得的药品的质量大于5克。故选C。2、A【解析】

A、铁、碘、锌属于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A正确;B、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Mg(OH)2属于碱、CaCO3属于盐。B错误;C、合金属于混合物,而黄金是一种金属单质,不属于合金。C错误;D、棉花、蚕丝属于天然材料。D错误。故选A。3、C【解析】

A、粗盐提纯的实验,在溶解、过滤和蒸发三步骤中所需实验器材有烧杯、玻璃棒、药匙、漏斗、滤纸、酒精灯、蒸发皿、铁架台(含铁圈)、坩埚钳和石棉网等,题目提供的实验器材无法完成该实验,不符合题意;B、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氢氧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氢氧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在这些操作中需要的实验器材有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和玻璃棒,题目提供的实验器材无法完成该实验,不符合题意;C、硝酸铵溶解吸热,溶液温度降低,氢氧化钠溶解放热,溶液温度升高,溶解后温度的变化可用于鉴别这两种物质,需要用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药匙,符合题意;D、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可采取过滤的方法进行回收,所需实验器材有烧杯、玻璃棒、漏斗、滤纸、铁台(含铁圈)等,题目提供的实验器材无法完成该实验,不符合题意。故选C。4、C【解析】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所以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故选C。【点睛】本题难度不大,熟记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口诀:“氮七八氧二一,零点九四是稀气;还有两个零点三,二氧化碳和杂气”)是解答此类题的关健。5、D【解析】

A、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是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水化合生成了碳酸,反映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故A不符合题意;B、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是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和水。反映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故B不符合题意;C、蜡烛熄灭,是由于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既反映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又反映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故C不符合题意;D、杠杆左高右低,是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只反映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故D符合题意。故选:D。6、A【解析】

A、汞为金属元素,不是非金属元素,符合题意;B、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80,不符合题意;C、质子数=原子序数=80,不符合题意;D、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0.6,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右上角的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另外,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核外电子数。7、B【解析】

解:将Mg、Fe、Al三种金属分别投入足量且质量相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等的硫酸中;根据化学方程式来计算分析:投入Mg、Al、Fe的质量为x、y、z,由于反应结束后溶液的质量仍相等,说明溶液增加的质量相等,即加入的金属质量减去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相等,所以x-=y-=z-,即:,比较各比例关系可以知道:,所以可以判断加入金属的质量:y>x>z,即投入的金属质量关系为:Al>Mg>Fe。故选B。8、A【解析】

A、生石灰能与水化合生成氢氧化钙,放出热量,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向饱和的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的生石灰,温度升高,溶液中溶质质量减小,当温度恢复到室温时溶质质量增大,反应过程消耗了水,最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小于原来的质量,图像与事实相符,故A正确;B、稀硫酸是等质量且等质量分数,硫酸的质量是相同的,镁和铁的质量是足量的,稀硫酸一定会反应完,由于产生氢气的氢元素全部来自硫酸,所以生成氢气质量相等;镁和铁与稀硫酸反应化学方程式分别为:Mg+H2SO4=MgSO4+H2↑,Fe+H2SO4=FeSO4+H2↑,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每24份质量镁可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每56份质量镁可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所以消耗等质量的金属时,镁产生的氢气多,图像与事实不相符,故B错误;C、盐酸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由于有硝酸生成,向稀盐酸中不断加入硝酸银溶液,溶液的pH不会升高到7,图像与事实不相符,故C错误;D、在发生置换反应时,活泼金属一般会先置换活动性较弱的金属,然后再置换活动性较强的金属,铁先与硝酸银发生置换反应后会生成硝酸亚铁和银,根据化学方程式2AgNO3+Fe=Fe(NO3)2+2Ag可知,每56份铁能生成216份质量银,溶液质量会逐渐变小,铁与硝酸铜发生置换反应后生成硝酸亚铁和铜,根据化学方程式Fe+Cu(NO3)2=Cu+Fe(NO3)2可知,每56份铁能生成64份质量银,溶液质量会逐渐变小。但下降幅度较铁与硝酸银小,图像与事实不相符,故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是一道图像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确定正确的图像。9、C【解析】A、把盛有红磷的燃烧匙伸入氧气中,如果不点燃,红磷不会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燃烧更旺,发出白光,并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10、B【解析】

根据节约用水的措施;过滤的原理;防止水污染的措施;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的措施分析。【详解】A、洗菜、洗衣和淘米的水可用来冲厕所,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B、过滤只能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不能降低水的硬度,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C、工业废水需经处理达标后才可排放,可以防止水污染,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D、燃煤中加入石灰石作为固硫剂,可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从而减少酸雨对水资源的污染,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A丙>乙>甲相等3:10<【解析】

(1)A、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烧碱时,由于烧碱溶于水会放出热量,所以溶液的温度会升高,故符合题意;B、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硝酸铵时,由于硝酸铵溶于水会吸收热量,所以溶液的温度会降低,故不符合题意;C、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氯化钠时,由于氯化钠溶于水无明显的热量变化,所以溶液的温度变化不明显,故不符合题意。故填:A;(2)①由图知,t1℃时,甲、乙、丙三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丙>乙>甲,故填:丙>乙>甲;②由图知,t2℃时,甲和乙的溶解度曲线是相交的,说明两者的溶解度相等,故填:相等;③由图知,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30g,所以甲物质在此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0g:100g=3:10,故填:3:10;④由图知,t3℃时,乙和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则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将乙和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3℃降低到t1℃时,乙的溶解度减小,所以有乙物质析出,乙的溶质质量分数也减小,而丙的溶解度变大,所以丙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所以在t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乙<丙,故填:<。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21.2g【解析】试题分析:氢氧化钠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而变质。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那么减少的质量即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利用化学方程式,根据反应的质量比即可计算出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解:设25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5+280g﹣296.2g=8.8gNa2CO3+2HCl=2NaCl+H2O+CO2↑10644x8.8gx=21.2g答:25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21.2g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C常量元素骨质疏松BD乳化2NO+O2+4CO4CO2+N2NO、O2【解析】

(1)人类需要的营养物质有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根据各营养素的食物来源进行分析;(2)根据钙元素在人体中的生理作用及缺乏症分析回答;(3)天然纤维是自然界原有的或经人工培植的植物上、人工饲养的动物上直接取得的纺织纤维,是纺织工业的重要材料来源,可根据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分类依据、概念及产品名称进行综合分析解答;(4)根据洗涤剂的去污原理进行分析(5)根据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分析;(6)汽车尾气的有害气体主要是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通过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吸附与解吸作用的过程图,可知NO2在整个过程中是一种中间产物,一氧化氮气体和氧气一氧化碳会在催化剂表面发生反应,转化为无毒气体,起到尾气净化作用。【详解】(1)牛奶中富含蛋白质,大米富含糖类,蔬菜富含维生素,故填:C;(2)钙是构成骨胳和牙齿的主要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身体中一旦缺钙,可能患有的疾病是骨质疏松等.故填:常量元素;骨质疏松;(3)玻璃钢电缆桥架属于金属材料,塑料保鲜袋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棉布围裙、蚕丝被芯属于天然纤维制成的,故填:BD;(4)洗涤剂中有乳化剂,具有乳化功能,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流走,是利用了洗涤剂的乳化功能,故填:乳化;(5)钛酸亚铁中亚铁离子的化合价为+2价,设钛酸根离子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知:(+2)+X=0,则X为-2价,则钛酸根离子化学符号为:;故填:;(6)根据根据2NO+O2=2NO2,2NO2+4CO4CO2+N2,可得总反应:2NO+O2+4CO4CO2+N2;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NO、O2做氧化剂;故填:2NO+O2+4CO4CO2+N2;NO、O214、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铝能与空气中氧气反应在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防止内部的铝进一步被氧化,因此铝制品抗腐蚀性强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体飞溅【解析】

(1)给试管中的固体药品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2)铝能与空气中氧气反应在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防止内部的铝进一步被氧化,因此铝制品抗腐蚀性强;(3)蒸发实验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为的是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体飞溅。故答案为(1)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2)铝能与空气中氧气反应在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防止内部的铝进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