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2.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45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当肝脏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或因组织坏死导致细胞破裂后,会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成为判断肝脏功能的一项指标。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转氨酶进入血浆会使血浆渗透压升高而导致组织水肿B.血浆中含有一些具有缓冲作用的物质,可维持血浆pH稳定C.细胞代谢会使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改变,但外界因素不会影响内环境D.正常人体的体温保持不变,不会因年龄、性别等出现微小差异〖答案〗B〖祥解〗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详析】A、转氨酶进入血浆会使血浆渗透压升高,组织液中更多的水进入血浆,故不会导致组织水肿,A错误;B、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B正确;C、体外环境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都会导致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不断变化,C错误;D、不同人体温,会因年龄、性别等不同而存在微小差异,但总体保持相对稳定,D错误。故选B。2.研究发现“哭泣”可以给情绪降温,泪腺的活动同时受到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支配,但是副交感神经发挥更为核心的作用。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副交感神经末梢及支配的泪腺构成了效应器B.“憋”住不流泪,是泪腺受大脑皮层分级调节的结果C.语言功能由大脑皮层的言语区控制,它和情绪都属于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通常共同调节同一器官,且作用一般相反〖答案〗C〖祥解〗1、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自主神经。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2、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的神经装置,所以也叫内脏神经系统,因为其功能不完全受人类的意识支配,所以又叫自主神经系统,也可称为植物性神经系统。【详析】A、效应器是指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副交感神经末梢及支配的泪腺构成了效应器,A正确;B、控制泪腺流泪的低级中枢位于脑干,下意识地“憋”住不流泪,是泪腺受大脑皮层分级调节的结果,B正确;C、语言、学习和记忆、情绪都属于人脑的高级功能,语言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C错误;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通常共同调节同一器官,且作用一般相反,D正确。故选C。3.针灸是中华传统医学的瑰宝,其治病的核心机理之一是通过刺激身体特定的部位来远程调节机体功能。我国科学家证实电针刺小鼠后肢足三里穴位,其中一组Prokr2感觉神经元(主要存在于四肢节段)兴奋,最终使迷走神经(第10对脑神经)一肾上腺轴激活,进而驱动肾上腺分泌相关激素激活免疫细胞,发挥抗炎作用。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扎针时大脑皮层产生痛觉,属于非条件反射B.针灸治疗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C.神经元受到刺激后,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使Na+外流D.电针刺激引起调节过程涉及的反射弧包括足三里→Prokr2感觉神经元→脊髓→脑→迷走神经→肾上腺〖答案〗D〖祥解〗完整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在体内,兴奋是从上一个神经元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是单向传递的,在体外(离体条件下),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详析】A、扎针时大脑皮层产生痛觉,未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A错误;B、在体内,兴奋从上一个神经传递到下一个神经,所以是单向的;在体外,只有神经纤维上局部电流可以向两边传播,是双向的。针灸治疗过程是在体内进行,因此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B错误;C、神经元受到刺激后,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加,使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产生兴奋,C错误;D、低强度电针刺激激活迷走神经一肾上腺抗炎通路起到抗炎作用,涉及的反射弧:电针刺(感受器)→Prokr2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脊髓(低级中枢)→大脑皮层(高级中枢)→迷走神经(传出神经)一肾上腺(效应器),D正确。故选D。4.人的饥饿感和饱腹感受到胃饥饿素和瘦素调控,科研人员发现发生细菌感染的伤口在愈合时,也受到这两种激素调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受伤时吞噬细胞会汇聚到伤口处吞噬细菌,属于第一道防线B.胃饥饿素和瘦素可以在血浆、组织液、胃液中被检测到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与胃饥饿素和瘦素的作用关系相似D.瘦素抑制食欲的过程属于神经调节〖答案〗C〖祥解〗1、神经调节是指在神经系统的直接参与下所实现的生理功能调节过程,是人体最重要的调节方式。2、体液调节指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大多数内分泌腺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另一方面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详析】A、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吞噬细胞可以汇聚到伤口处吞噬细菌,属于第二道防线,A错误;B、胃饥饿素和瘦素具有调节作用,均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故可以在血浆、组织液中检测到,胃液属于外界环境,检测不到胃饥饿素和瘦素,B错误;C、由题图可知,人的饥饿感和饱腹感受到胃饥饿素和瘦素调控,二者作用效果相反,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共同调节血糖平衡,二者作用效果也相反,C正确;D、脂肪细胞分泌瘦素,瘦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下丘脑的某一区域,使人产生饱腹感,减少摄食,此过程既存在体液调节,也存在神经调节,D错误。故选C5.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系统、多器官并有多种自身抗体出现的疾病,由于体内有大量致病性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而造成组织损伤。屠呦呦团队发现双氢青蒿素能有效缓解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症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系统性红斑狼疮与艾滋病致病机理相同B.双氢青蒿素可能导致SLE患者免疫力降低C.SLE患者的B细胞功能很可能低于正常人D.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是预防SLE发生的主要措施〖答案〗B〖祥解〗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1、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2、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3、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疾病: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一类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详析】A、系统性红斑狼疮由于体内有大量致病性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而造成组织损伤,因此属于自身免疫病,艾滋病属于免疫缺陷病,A错误;B、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免疫功能过强,双氢青蒿素能有效缓解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症状,可推测双氢青蒿素可能导致患者免疫力降低,B正确;C、SLE患者体内有多种抗体,因此患者B细胞的功能可能高于正常人,C错误;D、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属于自身免疫病,再次接触过敏原可导致过敏反应,而不会导致自身免疫病,D错误。故选B。6.如图是A、B、C、D四种植物激素调节幼苗生长的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激素D是乙烯,乙烯能促进子房发育为果实B.用相同浓度的激素C处理植物的不同部位,得到的作用效果可能不同C.激素B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它的前体物质是色氨酸D.激素A、B、C和D在植物体中合成的部位完全相同〖答案〗B〖祥解〗分析图可知:A是细胞分裂素,其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B是赤霉素,可以促进细胞伸长;C为生长素,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细胞的伸长,但生长素浓度增加到一定值时,就会促进D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含量的增高,反过来又抑制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详析】A、C为生长素,当生长素浓度增加到一定值时,就会促进乙烯的合成,从而抑制细胞的伸长,因此D为乙烯,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A错误;B、C为生长素,植物的不同部位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用相同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植物的不同部位,其作用效果可能不同,B正确;C、B是赤霉素,可以促进细胞伸长,而生长素的本质是吲哚乙酸,前体物质是色氨酸,C错误;D、A是细胞分裂素,合成部位主要在根尖,B是赤霉素,合成部位在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C是生长素,主要合成部位是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D是乙烯,合成部位在植物体各个部位,它们在植物体中合成的部位不完全相同,D错误。故选B。7.在调查种群密度的过程中,不当的操作会使估算值与实际值出现很大误差,下列操作会导致估算值偏小的是()A.计数时,将样方边上的个体全部计算在内 B.取样时,特意选择了生长茂盛的地方作为样方C.标志物影响个体活动,导致其更易被捕捉 D.个体被捕捉一次后难以再次被捕捉〖答案〗C〖祥解〗调查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其中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而标志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标志重捕法估算种群密度的计算公式是:该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即估算值=(初捕数×重捕数)÷重捕标志数。【详析】A、计数时,样方边上的个体计数原则是计左不计右,计上不计下,若全部计算在内,会导致估算值偏大,A错误;B、取样时,因遵循随机取样原则,特意选择生长茂盛的地方会导致估算值偏大,B错误;C、使用标志重捕方法时,计算公式:估算值=(初捕数×重捕数)÷重捕标志数,标志物影响个体活动,导致被标记个体更易被捕,则估算出的种群密度偏小,C正确;D、使用标志重捕方法时,计算公式:估算值=(初捕数×重捕数)÷重捕标志数,所以由于方法不当造成被标记的个体难以再次被捕捉,会导致估算数值比实际值偏大,D错误。故选C。8.竞争排斥原理是指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以相同方式利用同种资源的物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下表是某群落甲、乙两个种群数量变化关系。据表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年份1234567种群数量比值(甲/乙)1.201.301.100.900.700.330A.甲、乙两种生物生态位接近,种间竞争激烈B.7年后乙种群可能会达到一定数量后保持相对稳定C.在7年中,甲种群个体数先增加后减少D.在7年中,甲、乙两种生物可能都在发生进化〖答案〗C〖祥解〗为了验证竞争排斥原理,不同种动物应遵循具有相同的资源利用方式的原则,实验中需要将生物放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混合培养,使它们之间因争夺资源而进行斗争。【详析】A、生态位相似或相同的两种生物不能在同一个地方永久共存;若能够长时间在同一个地方生活,则它们在食性、栖息地或活动时间等方面有所不同,这就是竞争排斥原理。因此竞争排斥原理说明物种之间的生态位越接近,种间竞争就越激烈,从而出现生态位的分化,A正确;B、淘汰甲后,乙的数量可能会出现一定增加,在达到环境容纳量后保持相对稳定,B正确;C、表中数据只能反映两种群数量比值先增大后减少,不能反映甲种群是否增加,C错误;D、甲、乙两种生物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种群基因频率都在发生改变,因此甲、乙两种生物都在发生进化,D正确。故选C。9.分层现象是群落研究的重要内容。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森林群落的分层现象提高了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②森林植物从上到下可分为不同层次,最上层为灌木层③垂直方向上森林中植物分层现象与对光的利用有关④森林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与食物有关⑤森林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⑥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形成是由动物种类决定的A.①③④⑤ B.②④⑤⑥C.①②③⑥ D.③④⑤⑥〖答案〗A〖祥解〗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面的配置状态,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分层现象,即在垂直方向上分成许多层次的现象。影响植物群落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影响动物群落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为食物和栖息空间。【详析】①森林群落的分层现象在占地面积相同情况下提供了更多空间,提高了生物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①正确;②森林植物从上到下可分为不同层次,最上层为乔木层,②错误;③影响植物群落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垂直方向上森林中植物分层现象与对光的利用有关,③正确;④森林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与食物和栖息空间有关,④正确;⑤群落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群落的水平结构等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⑤正确;⑥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形成主要是由光照决定的,⑥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10.下列关于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分析错误的是()A.土壤小动物的活动能力较强,因此不适合用样方法进行调查B.土壤小动物的体型微小,不利于标记,因此不适合用标志重捕法调查C.对于个体较小,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也可以采用记名计算法进行调查D.采集土壤小动物所用的诱虫器利用了土壤小动物避光、趋湿的特点〖答案〗C〖祥解〗1、样方法:适用植物种群密度,昆虫卵的密度,蚜虫、跳蝻等运动范围较小的动物种群的密度。2、丰富度统计方法:记名计算法:指在一定面积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个体数(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目测估计法: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等级划分和表示方法: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详析】AB、由分析可知:由于土壤小动物身体微小,活动能力强,不能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调查丰富度,可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调查,AB正确;C、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其中个体比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可以采用记名计算法统计,C错误;D、诱虫器采集土壤小动物是利用土壤小动物避光、趋湿、趋暗、避高温的特点,D正确。故选C。11.进展演替指群落向结构复杂化的方向进行的演替,逆行演替则指群落向结构简单化的方向进行的演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进展演替和逆行演替的终点分别是森林和荒漠B.人类的行为可加速或减慢进展演替和逆行演替C.初生演替属于进展演替而次生演替属于逆行演替D.两种演替过程中群落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都会增强〖答案〗B〖祥解〗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做演替。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详析】A、进展演替和逆行演替的终点不一定分别是森林和荒漠,顶极群落的类型主要与平均温度和年降雨量有关,A错误;B、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人类的行为可加速或减慢进展演替和逆行演替,B正确;C、初生演替是指从完全没有植被,并且也没有任何植物繁殖体存在的裸地上开始的演替,初生演替属于进展演替,而次生演替不一定属于逆行演替,也可以为进展演替,C错误;D、进展演替群落结构复杂化,群落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会增强,而逆行演替群落结构简单化,因此群落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会减弱,D错误。故选B。12.草基-鱼塘系统是一种人工的湿地生态系统,其格局是池塘养鱼,塘基种草和养猪,猪粪肥草,饲草喂鱼,塘泥返基,下图为饲一鱼和饲-猪-草-鱼系统的养分流动模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模型中包含的食物网为:B.物质循环是指各种化合物不断在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循环往复过程C.猪粪作为饲草肥料,可将饲料中未被猪同化的能量传递给青草D.饲-猪-草一鱼的生态模式可使系统中的能量和养分得到多级利用,从而提高系统生产力〖答案〗D〖祥解〗物质循环是指各种元素不断在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循环往复的过程。【详析】A、食物网中无鱼草这条食物链,A错误;B、物质循环是指各种元素不断在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循环往复的过程,B错误;C、青草作为生产者,不能直接利用猪粪中的有机物,而要通过分解者将其分解为无机物后才能使用,C错误;D、饲一猪一草一鱼的生态模式可使系统中的能量和养分得到多级利用,从而提高系统生产力,D正确。故选D。13.如图为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示意图,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丙中的4种生物。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碳只能以的形式循环,具有全球性B.甲是生态系统的基石,甲中碳的主要存在形式是有机物C.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为乙→a→b→c→dD.碳循环过程需要能量作为驱动,同时也伴随信息传递〖答案〗D〖祥解〗由图分析,甲是大气中CO2库,乙是生产者,丙为消费者,丁为分解者。【详析】A、碳在生物群落内部的传递形式是有机物,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形式是CO2,A错误;B、乙是生产者,乙是生态系统的基石,B错误;C、图中b、c能量相对值基本相等可知,b、c属于同一营养基,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为乙→a→b→d和乙→a→c→d,C错误;D、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相互依存的,碳循环过程需要能量作为驱动,同时也伴随信息传递,D正确。故选D。14.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下列能体现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的是()A.昏暗的蜂房内蜜蜂用触角感受同伴的舞蹈信息 B.长日照可促进苗圃中的落叶松幼苗推迟休眠C.鸟表演复杂的舞蹈动作吸引同种异性个体前来交配 D.油蒿分泌化学物质抑制多种植物种子的萌发〖答案〗D〖祥解〗1、生态系统中信息种类: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3)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详析】A、蜜蜂通过触角感受同伴的舞蹈传递的信息,该活动发生在种群内,没有体现“调节种间关系”,A不符合题意;B、光属于物理信息,保持合理的短日照就可以让菊花在夏季开花,体现了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B不符合题意;C、鸟表演通过复杂的舞蹈动作吸引异性前来交配,属于行为信息,体现了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C不符合题意;D、油蒿分泌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能抑制多种植物种子的萌发,体现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符合题意。故选D。15.稳态理论是生物学中的核心理论之一。下列有关稳态的说法错误的是()A.正常细胞内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表达的稳态是防止细胞癌变的基础B.所有器官同时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支配有利于器官活动稳态的维持C.在种群水平上,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种群数量的稳态D.负反馈调节机制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进而维持稳态的基础〖答案〗B〖祥解〗在分子水平上,存在基因表达的稳态、激素分泌的稳态、酶活性的稳态等。在细胞水平上,存在细胞的分裂和分化的稳态等;在器官水平上,存在心脏活动的稳态(血压、心率)、消化腺分泌消化液的稳态等;在群体水平上,种群数量的变化存在稳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也存在稳态。可见,在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上,都普遍存在着稳态。【详析】A、正常细胞内存在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它们的表达处于稳态是防止细胞癌变的基础,A正确;B、并不是所有器官都同时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支配,B错误;C、在种群水平上,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直接决定种群的密度,它们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种群数量的稳态,C正确;D、负反馈调节机制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维持稳态的基础,D正确。故选B。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0分。)16.某生物兴趣小组用清水、缓冲液、血浆、0.1mol/L的NaOH溶液等为实验材料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自变量是滴加NaOH的量和实验材料的类型B.从pH变化曲线来看,血浆维持pH稳定的能力更强C.若将NaOH溶液换为HCl溶液,清水组的pH先下降,后稳定D.实验结果说明H2CO3/NaHCO3是维持血浆pH稳定的缓冲物质〖答案〗ABC〖祥解〗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详析】AB、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滴加NaOH的量和实验材料类型,因变量是pH的变化,从pH变化曲线来看,血浆组维持pH稳定的能力更强,AB正确;C、若将NaOH溶液换为HCl溶液,HCl是酸性物质,清水组的pH先下降,后稳定,C正确;D、该实验结果不能说明H2CO3/NaHCO3是维持血浆pH稳定的缓冲物质,只能说明血浆中有能维持pH稳定的物质,D错误。故选ABC。17.根据某农田中引入鸭子后,鸭子与蝗虫种群数量的变化关系,某生物兴趣小组构建如图所示模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a-b段,蝗虫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鸭子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B.从模型构建类型角度分析,图示模型属于物理模型C.鸭子种群数量在a→b→c的变化过程中,其增长率大于0D.由图可知,引入鸭子后,该农田中蝗虫种群的K值最可能为N2〖答案〗CD〖祥解〗1、由图可知,该曲线是数学模型的一种表现形式,所以从模型建构的类型角度分析,该模型属于数学模型,引入鸭子后该地区蝗虫的数量围绕N2上下波动,因此蝗虫的K值为N2。2、模型方法: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于具体的实物或其他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通过抽象的形式来表达。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3、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详析】A、由图可知,a~b段,蝗虫种群的数量是增加的,故年龄结构为增长型,鸭子种群的数量也是增加的,故年龄结构也为增长型,A错误;B、由图可知,该曲线是数学模型的一种表现形式,B错误;C、由图可知,鸭子种群数量在图中a→b→c(不包括a、c两点)的变化过程中,总数量一直增加,故其增长率大于0,C正确;D、由图可知,引入鸭子后,蝗虫的数量围绕N2上下波动,所以该农田中蝗虫种群的K值最可能为N2,D正确。故选CD。18.下图是人体被某寄生虫感染后,发生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m为树突状细胞,能识别、吞噬抗原和呈递抗原信息B.n为细胞毒性T细胞,能分泌细胞因子、接受和传递信息C.p为B细胞,其活化需两个信号的刺激和细胞因子的作用D.q为浆细胞,能分泌特异性抗体和分裂分化为记忆细胞〖答案〗AC〖祥解〗体液免疫过程会产生相应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再由浆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病毒侵入细胞后会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中的细胞免疫,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与被病毒侵入的靶细胞结合,使得靶细胞裂解释放病毒。【详析】A、m为树突状细胞,具有强大的识别、吞噬抗原和呈递抗原信息的作用,A正确;B、n为辅助性T细胞,能接受和传递信息、分泌细胞因子,起到增强免疫功能,B错误;C、p为B细胞,其活化需两个信号的刺激,B细胞活化需要两个信号的刺激:第一个信号是一些病原体和B细胞接触;第二个信号是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此外还需要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的作用,C正确;D、q为浆细胞,能分泌特异性抗体,不能分裂分化为记忆细胞,D错误。故选AC。19.为了探究生长素(IAA)和乙烯(ACC是乙烯共体)对植物生根的影响,科学家用拟南芥下胚轴插条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浓度高于50μmol·L-1的ACC抑制拟南芥下胚轴插条生根B.浓度高于50μmol·L-1的IAA抑制拟南芥下胚轴插条生根C.ACC对拟南芥下胚轴插条生根作用的影响具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特点D.两种激素浓度为0时,拟南芥下胚轴插条均有一定的生根量,这与其自身的激素有关〖答案〗ACD〖祥解〗与植物激素相关的3个〖提示〗(1)实验中要运用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2)实验要体现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提出(发现)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证明→得出结论。(3)实验材料——胚芽鞘、去尖端的胚芽鞘、玻璃片和云母片阻断运输;不透明锡箔纸和盒子遮光;琼脂块运输或收集生长素;枝条上下端与极性运输关系。【详析】A、与浓度为0的时候比较,浓度为20μmol·L-1的ACC对拟南芥下胚轴插条生已经起到抑制作用,浓度高于50μmol·L-1的ACC抑制拟南芥下胚轴插条生根,A正确;B、与对照组比较,浓度高于50μmol·L-1的IAA对拟南芥下胚轴插条生根依然是促进作用,B错误;C、与对照组相比,0.1μmol·L-1为促进作用,大于5μmol·L-1为抑制作用,故ACC对拟南芥下胚轴插条生根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C正确;D、两种激素浓度为0时,拟南芥下胚轴插条均有一定的生根量,这与其自身的激素有关,D正确.故选ACD。20.在生物圈中,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存在紧密而复杂的相互关系。下列有关环境保护的说法,正确的是()A.含氮、磷化合物的生产、生活污水大量排放入江河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B.大量排放二氧化硫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C.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氟氯烃等过多会使臭氧层出现空洞D.重金属元素和放射性物质易发生生物富集〖答案〗AD〖祥解〗生物体从周围环境吸收、积蓄某种元素或难以降解的化合物,使其有机体内浓度超过环境浓度的现象,称作生物富集;含氮、磷化合物的生产、生活污水使水中某些藻类植物大量生长,使水体富营养化。【详析】A、含氮、磷化合物的生产、生活污水使水中某些藻类植物大量生长,使水体富营养化,从而造成水体缺氧,使其他水生生物因缺氧而死亡,破坏生态系统,A正确;B、大量排放二氧化碳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B错误;C、大气中的氟氯烃等过多会使臭氧层出现空洞,C错误;D、生物富集指生物体从周围环境吸收、积蓄某种元素或难以降解的化合物,使其有机体内浓度超过环境浓度的现象,所以吸收重金属元素和放射性物质,易发生生物富集,D正确。故选AD。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21.太极拳是我国的传统运动项目,其刚柔并济、行云流水般的动作是通过神经系统对肢体和躯干各肌群的精巧调控及各肌群间相互协调而完成。如“白鹤亮翅”招式中的伸肘动作,伸肌收缩的同时屈肌舒张。如图为伸肘时动作在脊髓水平反射弧基本结构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反射弧的效应器是____及其相应的运动神经末梢。若肌梭受到适宜刺激,兴奋传至a处时,a处膜内外电位应表现为____。(2)伸肘时,图中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后,释放____(填“促进"或"抑制”)作用的神经递质,作用于肌运动神经元的树突膜或细胞体膜,使____(填“Na+”或“Cl-”)离子通道打开,屈肌舒张。伸肌运动神经元神经末梢与肌肉细胞的接头部位类似于____,在此发生的信号转换是____(用文字和箭头表示)。兴奋在此部位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3)适量运动有益健康。一些研究认为太极拳等运动可提高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在胰岛素水平相同的情况下,该激素能更好地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____,进入肝、肌肉并合成____,降低血糖浓度。(4)有研究报道,常年坚持太极拳运动的老年人,其血清中TSH(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等的浓度升高,因而认为运动能改善老年人的内分泌功能,其中TSH水平可以作为评估____(填分泌该激素的腺体名称)功能的指标之一。〖答案〗(1)①.伸肌、屈肌②.外负内正(2)①.抑制②.Cl-③.突触④.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⑤.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3)①.氧化分解②.肝糖原、肌糖原(4)垂体〖祥解〗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电信号)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化学信号),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3、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TRH运输到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TSH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可见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也存在着反馈调节机制。【小问1详析】分析图可知,图中有两条反射弧:感受器(肌梭)→传入神经→脊髓→伸肌运动神经元→伸肌;感受器(肌梭)→传入神经→脊髓→屈肌运动神经元→屈肌;故图中反射弧的效应器为伸肌、屈肌及其相应的运动神经末梢;若肌梭受到适宜刺激,兴奋传至a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时,使得抑制性神经元上有兴奋的传导,发生电位变化,从而使a处膜内外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小问2详析】伸肘时,图中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接受上一个神经元传来的兴奋,从而发生电位变化,但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作用于肌运动神经元的树突膜或细胞体膜,使Cl-通道打开,使Cl-内流,加强内负外正,从而使屈肌运动神经元无法产生动作电位,使屈肌舒张。伸肌运动神经元神经末梢与肌肉细胞的接头部位类似于突触,在突触处发生的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小问3详析】胰岛素能促进葡萄糖的去路和抑制葡萄糖的来源,从而降低血糖。太极拳等运动可提高肌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在胰岛素水平相同的情况下,该激素能更好地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肌肉并合成肝、肌糖原,从而降低血糖浓度。【小问4详析】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下丘脑分泌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使垂体分泌TSH(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从而使甲状腺分泌TH(甲状腺激素)。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可通过检测血液中TSH、TH、TRH等激素的含量评估相应分泌器官的功能,从而判断老年人的内分泌功能。其中TSH水平可以作为评估垂体功能的指标之一。22.秋冬时节是支原体肺炎的高发期,患者常伴有支气管炎咳嗽等并发症。该病的病原体肺炎支原体是一类没有细胞壁的原核生物,结构如下图一所示。健康人因吸入病人咳嗽、打喷嚏喷出的口鼻分泌物而感染。感染人体后,常黏附于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抑制细胞纤毛活动并伸出微管插入胞内吸取营养、损伤细胞膜继而释放出核酸酶、过氧化氢等代谢产物造成细胞的溶解坏死。树突状细胞(简称DC细胞)在应对支原体肺炎的免疫反应中有强大的摄取、处理和传递抗原的功能,下图二为DC细胞参与免疫的过程,请回答问题:(1)支原体在分类上属于原核生物的主要理由是____。(2)DC细胞能通过____方式将外来抗原摄取入细胞内,将其分解处理后,DC细胞外出现特定的物质能与辅助性T细胞上具有识别作用的____相结合,激活信号分子(S1、S2)从而激发辅助T性细胞产生____。(3)DC免疫疗法是通过采集患者自体的外周血液,在体外诱导培养出大量DC细胞,使之负载上抗原信息后再回输给患者。这些DC细胞进入患者体内后,可以被____细胞识别,进而引起该细胞分裂并分化,最终将病原体裂解。同时,还能使机体产生免疫记忆,具有防止疾病复发的功效,该免疫过程属于____免疫。〖答案〗(1)支原体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2)①.胞吞②.受体③.细胞因子(3)①.细胞毒性T细胞②.细胞〖祥解〗科学家根据细胞中有无以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核真核细胞。常见的原核细胞有支原体、细菌、蓝细菌等;常见的真核细胞包括动物、植物和真菌。图二分析:图示为DC细胞参与免疫的过程,DC细胞处理抗原后,细胞外出现特定的物质能与辅助性T细胞外的受体相结合,激活信号分子(S1、S2),从而激发T细胞出现免疫效应。【小问1详析】分析图一可知,支原体有细胞膜、核糖体和DNA,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故支原体属于原核生物。【小问2详析】分析图二可知,DC细胞摄取外来抗原的方式是胞吞,这一过程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DC细胞将抗原分解处理后,细胞外出现特定的物质能与辅助性T细胞上具有识别作用的受体结合,从而激发辅助性T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细胞因子作为信息分子,可以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小问3详析】大量DC细胞负载上抗原信息后再回输给患者,这些DC细胞进入患者体内后,可以被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进而引起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最终能使病原体裂解。同时产生的记忆T细胞还能使机体产生免疫记忆,具有防止疾病复发的功效,该免疫过程属于细胞免疫。23.仔细观察下列四个图,图一示燕麦胚芽鞘的向光性实验,图二示水平放置于地面的玉米幼苗根与茎的生长情况;图三示已出现顶端优势的植株;图四示生长素浓度与根生长的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中实验一段时间后,燕麦胚芽鞘____生长,原因是____(填字母)处的生长素浓度较高,细胞纵向伸长生长较快。(2)图二中实验一段时间后,玉米幼苗根____生长,原因是根2处的生长素浓度____,根对生长素的敏感性____,根2处的生长被____。(3)图三所示三个芽中,____处的生长素浓度最低,原因是____。(4)图四中BC段的含义是____。〖答案〗(1)①.弯向光源②.N(2)①.向地②.较高③.较高④.抑制(3)①.顶芽1②.顶芽1的生长素合成后向形态学下端运输,导致顶芽1处的生长素浓度最低(4)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促进生长的作用逐渐减弱〖祥解〗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可以进行横向运输,在胚芽鞘进行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的极性运输,极性运输是一种主动运输。【小问1详析】图一实验一段时间后,由于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发生由向光侧向背光侧的横向运输,导致N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M侧,导致燕麦胚芽鞘向光源方向(M侧)弯曲生长。【小问2详析】图二中实验一段时间后,在重力的作用下,生长素由远地侧向近地侧运输,导致根2的生长素浓度大于根1,而根对生长素的敏感性较高,根2的生长受到抑制,根向地生长。【小问3详析】图三所示三个芽中,顶芽1的生长素合成后向形态学下端运输,导致顶芽1处的生长素浓度最低。【小问4详析】图四中,在BC段,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大,促进生长的作用逐渐减弱。24.奶牛场每天排放大量的粪便、饲料残渣,如不及时处理会严重影响周边人、畜的饮水安全等。如图是某奶牛场废水处理流程图。请回答:(1)初期,氧化塘藻类大量繁殖,藻类死亡后分解者活动使氧气过度消耗,水生生物因缺氧而死亡,其尸体被微生物分解加剧氧气消耗并产生有毒物质,污染进一步加剧。上述污染进一步加剧的过程属于____________调节。____________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A.负反馈B.正反馈C.激素D.负反馈和正反馈(2)后来,氧化塘后部大量种植莲等挺水植物,使出水口处水中的浮游藻类减少,原因是________。一段时间后,群落结构趋于稳定,群落的这种变化过程属于____________。碳在这个生物群落内以_________的形式进行流动。碳在__________与_______之间以______________形式进行循环。(3)氧化塘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要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在该生态系统中,除了藻类、风车草、莲、圆田螺、细菌等生物外,还必须有________________。(4)生态系统的三大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__、能量流动和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B②.A(2)①.挺水植物起遮光作用,影响浮游藻类进行光合作用②.次生演替③.有机物④.生物群落⑤.无机环境⑥.CO2(3)①.生产者/植物②.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4)①.物质循环②.信息传递〖祥解〗1、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所以生态系统能维持相对稳定,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基础。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的能力有一定的限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相对性。当受到大规模干扰或外界压力超过该生态系统自身更新和自我调节能力时,便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甚至引发系统崩溃。2、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3、利用各类植物吸收、转化污水中N、P等物质和促进细菌等微生物对污水的处理和净化功能,可以治理污水水域。如浮水植物、挺水植物可促进好氧细菌对废水中有机物的分解,沉水植物根际的厌氧环境有利于厌氧细菌的活动。由于挺水植物起遮光作用,影响浮游藻类进行光合作用,氧化塘后部种植莲等挺水植物,有利于减少出水口处水中的浮游藻类。【小问1详析】根据〖解析〗及题意,“氧化塘藻类大量繁殖,氧气过度消耗,水生生物因缺氧而死亡,其尸体被微生物分解加剧氧气消耗并产生有毒物质,污染进一步加剧”,是一种促进性调节机制,属于正反馈调节。而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小问2详析】氧化塘后部种植莲等挺水植物起遮光作用,从而使浮游藻类的光合作用受到影响,导致出水口处水中的浮游藻类数量减少。群落结构趋于稳定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碳、氢、氧、氮等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循环往复,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即主要通过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通过群落生物呼吸作用回到无机环境,其中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形式沿食物链流动。【小问3详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物质和能量四部分,其中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消费者可以加速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及传播种子;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残骸。所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要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生态系统中除了藻类、风车草、莲、圆田螺、细菌等生物外,还必须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小问4详析】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25.近年来我国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持续升高,已成为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调查数据显示,我国一些吃辣地区的肥胖、高血压和冠心病的患病率明显低于少吃辣地区。回答下列问题。(1)人在吃辣时,会出现面部发红、出汗增多、身体发热等现象。其调节过程如下:相应感受器产生兴奋,该兴奋传递至位于____的体温调节中枢,进而促进____分泌相应的激素增加细胞代谢,最终使____,汗液分泌增多,增加散热。(2)吃辣椒时,辣椒素会刺激口腔内的痛觉感受器并产生兴奋,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____的方式传导。兴奋沿传入神经纤维传至神经纤维末梢,引起储存的谷氨酸(一种神经递质)通过____的方式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经一系列神经传导过程,最终在____产生灼痛感。(3)花椒麻素是花椒的主要成分,辣椒素是辣椒的主要成分。为研究花椒麻素和辣椒素对血脂的调节作用,研究人员进行了以下实验:把40只雌性大鼠随机平均分为5组,每组均以基础饲料喂养28天,并作不同灌胃处理,实验结果如下,据此回答问题。组别灌胃处理(均为最佳试验剂量)血脂浓度(mmol/L)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空白组生理盐水1.290.35模型组高脂肪汤剂1.560.46花椒麻素组高脂肪汤剂、花椒麻素1.380.40混合组高脂肪汤剂、花椒麻素、辣椒素1.220.37辣椒素组高脂肪汤剂、辣椒素1.330.38①据实验结果分析,得出结论:____。②基于本研究的结果,为了缓解脂代谢紊乱,保护心血管健康,请提出合理的建议:____。〖答案〗25.①.下丘脑②.甲状腺、肾上腺③.毛细血管舒张26.①.电信号(神经冲动)②.胞吐③.大脑皮层27.①.花椒麻素和辣椒素均具有降低血脂作用,二者共同使用效果更佳(花椒麻素和辣椒素具有协同降低血脂作用)②.日常进行低脂饮食,并适量食用花椒和辣椒〖祥解〗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而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则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犹如汽车的油门和刹车,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小问1详析】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吃辣时,兴奋传递到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通过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使代谢增强,产热增加,机体为了维持体温平衡,会引起毛细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多而增加散热;该过程中即包括神经调节又包括体液调节,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小问2详析】吃辣椒时,辣椒素会刺激口腔内的痛觉感受器并产生兴奋,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神经冲动)的方式传导。兴奋沿传入神经纤维传至神经纤维末梢,引起储存的谷氨酸(一种神经递质)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经一系列神经传导过程,最终在大脑皮层产生灼痛感。【小问3详析】①本实验的目的是为研究花椒麻素和辣椒素对血脂的调节作用,自变量是不同的灌胃处理,脂肪乳剂处理是为了获得高血脂的模型组大鼠,加入了脂肪乳机后,单独加入花椒麻素或辣椒素均能使血脂降低,二者共同使用血脂降低的更多,故得出结论:花椒麻素和辣椒素都具有降血脂的作用,二者共同使用效果更佳。②因为花椒麻素和辣椒素都具有降血脂的作用,可建议人们日常进行低脂饮食,适当食用辣椒和花椒。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2.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45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当肝脏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或因组织坏死导致细胞破裂后,会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成为判断肝脏功能的一项指标。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转氨酶进入血浆会使血浆渗透压升高而导致组织水肿B.血浆中含有一些具有缓冲作用的物质,可维持血浆pH稳定C.细胞代谢会使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改变,但外界因素不会影响内环境D.正常人体的体温保持不变,不会因年龄、性别等出现微小差异〖答案〗B〖祥解〗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详析】A、转氨酶进入血浆会使血浆渗透压升高,组织液中更多的水进入血浆,故不会导致组织水肿,A错误;B、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B正确;C、体外环境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都会导致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不断变化,C错误;D、不同人体温,会因年龄、性别等不同而存在微小差异,但总体保持相对稳定,D错误。故选B。2.研究发现“哭泣”可以给情绪降温,泪腺的活动同时受到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支配,但是副交感神经发挥更为核心的作用。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副交感神经末梢及支配的泪腺构成了效应器B.“憋”住不流泪,是泪腺受大脑皮层分级调节的结果C.语言功能由大脑皮层的言语区控制,它和情绪都属于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通常共同调节同一器官,且作用一般相反〖答案〗C〖祥解〗1、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自主神经。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2、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的神经装置,所以也叫内脏神经系统,因为其功能不完全受人类的意识支配,所以又叫自主神经系统,也可称为植物性神经系统。【详析】A、效应器是指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副交感神经末梢及支配的泪腺构成了效应器,A正确;B、控制泪腺流泪的低级中枢位于脑干,下意识地“憋”住不流泪,是泪腺受大脑皮层分级调节的结果,B正确;C、语言、学习和记忆、情绪都属于人脑的高级功能,语言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C错误;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通常共同调节同一器官,且作用一般相反,D正确。故选C。3.针灸是中华传统医学的瑰宝,其治病的核心机理之一是通过刺激身体特定的部位来远程调节机体功能。我国科学家证实电针刺小鼠后肢足三里穴位,其中一组Prokr2感觉神经元(主要存在于四肢节段)兴奋,最终使迷走神经(第10对脑神经)一肾上腺轴激活,进而驱动肾上腺分泌相关激素激活免疫细胞,发挥抗炎作用。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扎针时大脑皮层产生痛觉,属于非条件反射B.针灸治疗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C.神经元受到刺激后,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使Na+外流D.电针刺激引起调节过程涉及的反射弧包括足三里→Prokr2感觉神经元→脊髓→脑→迷走神经→肾上腺〖答案〗D〖祥解〗完整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在体内,兴奋是从上一个神经元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是单向传递的,在体外(离体条件下),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详析】A、扎针时大脑皮层产生痛觉,未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A错误;B、在体内,兴奋从上一个神经传递到下一个神经,所以是单向的;在体外,只有神经纤维上局部电流可以向两边传播,是双向的。针灸治疗过程是在体内进行,因此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B错误;C、神经元受到刺激后,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加,使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产生兴奋,C错误;D、低强度电针刺激激活迷走神经一肾上腺抗炎通路起到抗炎作用,涉及的反射弧:电针刺(感受器)→Prokr2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脊髓(低级中枢)→大脑皮层(高级中枢)→迷走神经(传出神经)一肾上腺(效应器),D正确。故选D。4.人的饥饿感和饱腹感受到胃饥饿素和瘦素调控,科研人员发现发生细菌感染的伤口在愈合时,也受到这两种激素调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受伤时吞噬细胞会汇聚到伤口处吞噬细菌,属于第一道防线B.胃饥饿素和瘦素可以在血浆、组织液、胃液中被检测到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与胃饥饿素和瘦素的作用关系相似D.瘦素抑制食欲的过程属于神经调节〖答案〗C〖祥解〗1、神经调节是指在神经系统的直接参与下所实现的生理功能调节过程,是人体最重要的调节方式。2、体液调节指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大多数内分泌腺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另一方面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详析】A、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吞噬细胞可以汇聚到伤口处吞噬细菌,属于第二道防线,A错误;B、胃饥饿素和瘦素具有调节作用,均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故可以在血浆、组织液中检测到,胃液属于外界环境,检测不到胃饥饿素和瘦素,B错误;C、由题图可知,人的饥饿感和饱腹感受到胃饥饿素和瘦素调控,二者作用效果相反,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共同调节血糖平衡,二者作用效果也相反,C正确;D、脂肪细胞分泌瘦素,瘦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下丘脑的某一区域,使人产生饱腹感,减少摄食,此过程既存在体液调节,也存在神经调节,D错误。故选C5.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系统、多器官并有多种自身抗体出现的疾病,由于体内有大量致病性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而造成组织损伤。屠呦呦团队发现双氢青蒿素能有效缓解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症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系统性红斑狼疮与艾滋病致病机理相同B.双氢青蒿素可能导致SLE患者免疫力降低C.SLE患者的B细胞功能很可能低于正常人D.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是预防SLE发生的主要措施〖答案〗B〖祥解〗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1、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2、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3、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疾病: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一类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详析】A、系统性红斑狼疮由于体内有大量致病性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而造成组织损伤,因此属于自身免疫病,艾滋病属于免疫缺陷病,A错误;B、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免疫功能过强,双氢青蒿素能有效缓解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症状,可推测双氢青蒿素可能导致患者免疫力降低,B正确;C、SLE患者体内有多种抗体,因此患者B细胞的功能可能高于正常人,C错误;D、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属于自身免疫病,再次接触过敏原可导致过敏反应,而不会导致自身免疫病,D错误。故选B。6.如图是A、B、C、D四种植物激素调节幼苗生长的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激素D是乙烯,乙烯能促进子房发育为果实B.用相同浓度的激素C处理植物的不同部位,得到的作用效果可能不同C.激素B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它的前体物质是色氨酸D.激素A、B、C和D在植物体中合成的部位完全相同〖答案〗B〖祥解〗分析图可知:A是细胞分裂素,其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B是赤霉素,可以促进细胞伸长;C为生长素,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细胞的伸长,但生长素浓度增加到一定值时,就会促进D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含量的增高,反过来又抑制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详析】A、C为生长素,当生长素浓度增加到一定值时,就会促进乙烯的合成,从而抑制细胞的伸长,因此D为乙烯,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A错误;B、C为生长素,植物的不同部位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用相同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植物的不同部位,其作用效果可能不同,B正确;C、B是赤霉素,可以促进细胞伸长,而生长素的本质是吲哚乙酸,前体物质是色氨酸,C错误;D、A是细胞分裂素,合成部位主要在根尖,B是赤霉素,合成部位在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C是生长素,主要合成部位是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D是乙烯,合成部位在植物体各个部位,它们在植物体中合成的部位不完全相同,D错误。故选B。7.在调查种群密度的过程中,不当的操作会使估算值与实际值出现很大误差,下列操作会导致估算值偏小的是()A.计数时,将样方边上的个体全部计算在内 B.取样时,特意选择了生长茂盛的地方作为样方C.标志物影响个体活动,导致其更易被捕捉 D.个体被捕捉一次后难以再次被捕捉〖答案〗C〖祥解〗调查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其中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而标志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标志重捕法估算种群密度的计算公式是:该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即估算值=(初捕数×重捕数)÷重捕标志数。【详析】A、计数时,样方边上的个体计数原则是计左不计右,计上不计下,若全部计算在内,会导致估算值偏大,A错误;B、取样时,因遵循随机取样原则,特意选择生长茂盛的地方会导致估算值偏大,B错误;C、使用标志重捕方法时,计算公式:估算值=(初捕数×重捕数)÷重捕标志数,标志物影响个体活动,导致被标记个体更易被捕,则估算出的种群密度偏小,C正确;D、使用标志重捕方法时,计算公式:估算值=(初捕数×重捕数)÷重捕标志数,所以由于方法不当造成被标记的个体难以再次被捕捉,会导致估算数值比实际值偏大,D错误。故选C。8.竞争排斥原理是指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以相同方式利用同种资源的物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下表是某群落甲、乙两个种群数量变化关系。据表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年份1234567种群数量比值(甲/乙)1.201.301.100.900.700.330A.甲、乙两种生物生态位接近,种间竞争激烈B.7年后乙种群可能会达到一定数量后保持相对稳定C.在7年中,甲种群个体数先增加后减少D.在7年中,甲、乙两种生物可能都在发生进化〖答案〗C〖祥解〗为了验证竞争排斥原理,不同种动物应遵循具有相同的资源利用方式的原则,实验中需要将生物放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混合培养,使它们之间因争夺资源而进行斗争。【详析】A、生态位相似或相同的两种生物不能在同一个地方永久共存;若能够长时间在同一个地方生活,则它们在食性、栖息地或活动时间等方面有所不同,这就是竞争排斥原理。因此竞争排斥原理说明物种之间的生态位越接近,种间竞争就越激烈,从而出现生态位的分化,A正确;B、淘汰甲后,乙的数量可能会出现一定增加,在达到环境容纳量后保持相对稳定,B正确;C、表中数据只能反映两种群数量比值先增大后减少,不能反映甲种群是否增加,C错误;D、甲、乙两种生物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种群基因频率都在发生改变,因此甲、乙两种生物都在发生进化,D正确。故选C。9.分层现象是群落研究的重要内容。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森林群落的分层现象提高了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②森林植物从上到下可分为不同层次,最上层为灌木层③垂直方向上森林中植物分层现象与对光的利用有关④森林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与食物有关⑤森林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⑥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形成是由动物种类决定的A.①③④⑤ B.②④⑤⑥C.①②③⑥ D.③④⑤⑥〖答案〗A〖祥解〗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面的配置状态,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分层现象,即在垂直方向上分成许多层次的现象。影响植物群落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影响动物群落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为食物和栖息空间。【详析】①森林群落的分层现象在占地面积相同情况下提供了更多空间,提高了生物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①正确;②森林植物从上到下可分为不同层次,最上层为乔木层,②错误;③影响植物群落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垂直方向上森林中植物分层现象与对光的利用有关,③正确;④森林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与食物和栖息空间有关,④正确;⑤群落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群落的水平结构等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⑤正确;⑥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形成主要是由光照决定的,⑥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10.下列关于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分析错误的是()A.土壤小动物的活动能力较强,因此不适合用样方法进行调查B.土壤小动物的体型微小,不利于标记,因此不适合用标志重捕法调查C.对于个体较小,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也可以采用记名计算法进行调查D.采集土壤小动物所用的诱虫器利用了土壤小动物避光、趋湿的特点〖答案〗C〖祥解〗1、样方法:适用植物种群密度,昆虫卵的密度,蚜虫、跳蝻等运动范围较小的动物种群的密度。2、丰富度统计方法:记名计算法:指在一定面积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个体数(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目测估计法: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等级划分和表示方法: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详析】AB、由分析可知:由于土壤小动物身体微小,活动能力强,不能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调查丰富度,可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调查,AB正确;C、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其中个体比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可以采用记名计算法统计,C错误;D、诱虫器采集土壤小动物是利用土壤小动物避光、趋湿、趋暗、避高温的特点,D正确。故选C。11.进展演替指群落向结构复杂化的方向进行的演替,逆行演替则指群落向结构简单化的方向进行的演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进展演替和逆行演替的终点分别是森林和荒漠B.人类的行为可加速或减慢进展演替和逆行演替C.初生演替属于进展演替而次生演替属于逆行演替D.两种演替过程中群落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都会增强〖答案〗B〖祥解〗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做演替。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详析】A、进展演替和逆行演替的终点不一定分别是森林和荒漠,顶极群落的类型主要与平均温度和年降雨量有关,A错误;B、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人类的行为可加速或减慢进展演替和逆行演替,B正确;C、初生演替是指从完全没有植被,并且也没有任何植物繁殖体存在的裸地上开始的演替,初生演替属于进展演替,而次生演替不一定属于逆行演替,也可以为进展演替,C错误;D、进展演替群落结构复杂化,群落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会增强,而逆行演替群落结构简单化,因此群落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会减弱,D错误。故选B。12.草基-鱼塘系统是一种人工的湿地生态系统,其格局是池塘养鱼,塘基种草和养猪,猪粪肥草,饲草喂鱼,塘泥返基,下图为饲一鱼和饲-猪-草-鱼系统的养分流动模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模型中包含的食物网为:B.物质循环是指各种化合物不断在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循环往复过程C.猪粪作为饲草肥料,可将饲料中未被猪同化的能量传递给青草D.饲-猪-草一鱼的生态模式可使系统中的能量和养分得到多级利用,从而提高系统生产力〖答案〗D〖祥解〗物质循环是指各种元素不断在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循环往复的过程。【详析】A、食物网中无鱼草这条食物链,A错误;B、物质循环是指各种元素不断在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循环往复的过程,B错误;C、青草作为生产者,不能直接利用猪粪中的有机物,而要通过分解者将其分解为无机物后才能使用,C错误;D、饲一猪一草一鱼的生态模式可使系统中的能量和养分得到多级利用,从而提高系统生产力,D正确。故选D。13.如图为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示意图,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丙中的4种生物。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碳只能以的形式循环,具有全球性B.甲是生态系统的基石,甲中碳的主要存在形式是有机物C.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为乙→a→b→c→dD.碳循环过程需要能量作为驱动,同时也伴随信息传递〖答案〗D〖祥解〗由图分析,甲是大气中CO2库,乙是生产者,丙为消费者,丁为分解者。【详析】A、碳在生物群落内部的传递形式是有机物,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形式是CO2,A错误;B、乙是生产者,乙是生态系统的基石,B错误;C、图中b、c能量相对值基本相等可知,b、c属于同一营养基,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为乙→a→b→d和乙→a→c→d,C错误;D、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相互依存的,碳循环过程需要能量作为驱动,同时也伴随信息传递,D正确。故选D。14.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下列能体现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的是()A.昏暗的蜂房内蜜蜂用触角感受同伴的舞蹈信息 B.长日照可促进苗圃中的落叶松幼苗推迟休眠C.鸟表演复杂的舞蹈动作吸引同种异性个体前来交配 D.油蒿分泌化学物质抑制多种植物种子的萌发〖答案〗D〖祥解〗1、生态系统中信息种类: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3)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详析】A、蜜蜂通过触角感受同伴的舞蹈传递的信息,该活动发生在种群内,没有体现“调节种间关系”,A不符合题意;B、光属于物理信息,保持合理的短日照就可以让菊花在夏季开花,体现了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B不符合题意;C、鸟表演通过复杂的舞蹈动作吸引异性前来交配,属于行为信息,体现了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C不符合题意;D、油蒿分泌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能抑制多种植物种子的萌发,体现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符合题意。故选D。15.稳态理论是生物学中的核心理论之一。下列有关稳态的说法错误的是()A.正常细胞内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表达的稳态是防止细胞癌变的基础B.所有器官同时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支配有利于器官活动稳态的维持C.在种群水平上,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种群数量的稳态D.负反馈调节机制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进而维持稳态的基础〖答案〗B〖祥解〗在分子水平上,存在基因表达的稳态、激素分泌的稳态、酶活性的稳态等。在细胞水平上,存在细胞的分裂和分化的稳态等;在器官水平上,存在心脏活动的稳态(血压、心率)、消化腺分泌消化液的稳态等;在群体水平上,种群数量的变化存在稳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也存在稳态。可见,在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上,都普遍存在着稳态。【详析】A、正常细胞内存在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它们的表达处于稳态是防止细胞癌变的基础,A正确;B、并不是所有器官都同时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支配,B错误;C、在种群水平上,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直接决定种群的密度,它们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种群数量的稳态,C正确;D、负反馈调节机制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维持稳态的基础,D正确。故选B。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0分。)16.某生物兴趣小组用清水、缓冲液、血浆、0.1mol/L的NaOH溶液等为实验材料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自变量是滴加NaOH的量和实验材料的类型B.从pH变化曲线来看,血浆维持pH稳定的能力更强C.若将NaOH溶液换为HCl溶液,清水组的pH先下降,后稳定D.实验结果说明H2CO3/NaHCO3是维持血浆pH稳定的缓冲物质〖答案〗ABC〖祥解〗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详析】AB、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滴加NaOH的量和实验材料类型,因变量是pH的变化,从pH变化曲线来看,血浆组维持pH稳定的能力更强,AB正确;C、若将NaOH溶液换为HCl溶液,HCl是酸性物质,清水组的pH先下降,后稳定,C正确;D、该实验结果不能说明H2CO3/NaHCO3是维持血浆pH稳定的缓冲物质,只能说明血浆中有能维持pH稳定的物质,D错误。故选A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金融系统廉政教育
- 2024年人力资源部年度工作总结
- 计算机网络培训
- 车展商务礼仪活动
- 癌症患者的治疗原则
- 针对老年人的护理
- 脑梗塞的预防和治疗
- 玉林师范学院《花样跳绳》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二手集装箱买卖合同-2024年版2篇
- 2024年度房屋租赁合同涉及的房屋维修与保养2篇
-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8单元 第2课时 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人教新课标 (共12张PPT)
- 国开电大《建筑测量》实验报告3
- 幼儿园中班歌唱活动《风儿》课件
- PET-CT在妇科肿瘤诊疗中的应用课件1
- DB32T 3794-2020 工业园区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
- 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大小比较课件
- 《梅岭三章》 完整版课件
- 喀兴林高等量子力学习题EX1.矢量空间
- 实验10 反射弧分析与脊髓反射课件
- 工程造价实训任务书
- 《古朗月行》-完整版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