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电子备课第四单元_第1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电子备课第四单元_第2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电子备课第四单元_第3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电子备课第四单元_第4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电子备课第四单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小数加法和减法

单元教材分析

在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加、减法,还能计算一位小数的加法和

减法。本单元继续教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笔算以及用计算

器计算。

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整数加、减法相同。结合加、减计算,编排一些实际问

题让学生利用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解答,可以加强加、减法的概念,更好地掌握常

用数量关系。全单元编排三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例1笔算小数加、减法(被

减数的小数位数比减数多)

例2笔算小数减法(被减数的小数位数比减数少)

例3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

单元教学目标

1、因势利导,设计算法的探究过程;由表及里,促进算法的完善发展。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和整数加、减法的计算,原理是一致的,都是相同计数单位

的个数相加减。所不同的是整数加、减法的竖式只要把右边末位对齐,就做到了相

同数位对齐,而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要把小数点对齐才能使相同数位对齐。正因为

如此,整数加、减法的对位方法对小数加、减法的对位既有正迁移的作用,也有负

迁移的影响。学生虽然在三年级学过一位小数的加、减法,但由于参加运算的都是

一位小数,他们只是不自觉地做到了小数点到齐,并没有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更没有形成小数点对齐的习惯。

2、集中力量突破计算的难点,允许选择适宜自己的书写形式。

3、使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体会使用计算工具的方便和快捷。

-本单元先教学笔算,它是全单元的重点,再教学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

能避免繁琐的笔算,提升计算能力。

单元课时分配

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课时

笔算小数加法和减法(1)1

内容安排

杨亦峰、吴荣强、授课

主备人杨亦峰组员

谭亚鹏、黄玲玲时间

1.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

教学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

目标2.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不断体验成功的快乐。

课刖学生在三年级时学过简单的一位小数加减计算、整数加减计算,"相

同数位相加减"的算理也初步理解。学生经过四年多的数学学习、类比、

分析迁移等学习策略也有所体会。这些都是学生进行本课学习的基础。

教学预设个人复备

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

1.观察上面的情境图,谈话:星期天,小明、小丽和小芳三人到文具店

买文具。从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2.学生交流后,提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些用加、减法计算的

问题吗?

3.学生口答,并口头列出相应的算式。

4.师:同学们不仅提出了许多问题,还列出了算式。这些算式该怎么计

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学习

1.教学例1的第(1)题。

(1)提出要求:你能用竖式计算"4.75+34'吗?先试一试,再和小组

里的同学交流。

(2)学生用竖式计算,并在小组里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算法,

并加以指导。

(3)重点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角度解释"把小数点对齐算”的方法:

A结合具体数量分析475元是4元7角5分,3.4元是3元4角,4.75+3.4

的竖式应该把表示"元""角""分"的数分别对齐着写,才便于相加。

B.从小数的意义进行分析:4.75是4个1、7个0.1和5个0.01,3.4

是3个1和4个0.1,根据整数加减法的经验,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

力口,而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C.通过估计作出判断:4元多加3元多要超过7元,所以得数是5.09的

那个竖式肯定是错的。

小结: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要把两个加数的小数点对齐,然后把相同

数位上的数分别相加;最后在得数里点上小数点,使它与横线上的小数点

对齐。

2.教学例1的第(2)题。

提出要求: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索,知道了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要把小

数点对齐后再算。那么怎样计算小数减法呢?请同学们试着计算"4.75-

3.4"这道题。

学生独立计算,并指名板演。学生完成后,组织交流。重点让学生说说:

用竖式计算小数减法时,为什么要把被减数和减数的小数点对齐?

小结:用竖式计算小数减法,也要把小数点对齐后再算。

3.教学"试一试"。

提出要求:这里还有两道计算题,你能用刚才学到的计算方法自己算出结

果吗?

学生计算后,要求他们再说一说是怎样算、怎样想的,然后提出把计算结

果化简的要求,让学生说一说化简的结果和依据。

4.总结和归纳。

你能说一说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些什么?学生交流。

教师引导归纳: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一样,都要把相同计数单位

的数分别相加、减,都要从低位算起。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把小数点

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

小数点,点上小数点;得数的小数末尾有0的,一般要化简。

三、练习

1.做“练一练"。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指名说说各题的计算思路。

2.做练习八第1题。

先让学生在书上独立填写得数,再指名说说口算的思考过程。

3.做练习八第2题。学生独立计算,再适当点评。

4.做练习八第3题。

(1)让学生在线段图上依次标出教材提出的每个问题,再让他们分别列

式计算。(2)引导学生自由提出问题并有选择地加以解答。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你觉得小数加、减法计算要注意些什

么?

板书

设计

作业

设计

布置

教学

评价

以n

反思

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课时

笔算小数加法和减法(2)2

内容安排

杨亦峰、吴荣强、授课

主备人杨亦峰组员

谭亚鹏、黄玲玲时间

1.结合现实情境,理解和掌握被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少于减数时的计算

教学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经历探索被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少于减数时的计算方法。

目标

3.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乐意交流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前

课刖

面的单元学习中学生对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的性质有了偃多的认识,在整

数减法中"当被减数的某一位上不够减时,要向前一位借一"的方法也

分析

已经掌握了。

教学预设个人复备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学习了什么?笔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二、学习新知

L继续看这4件商品的单价,你还能提出哪些用小数减法计算的

问题?

2.教师适时出示书本上的问题:1本笔记本比1支水彩笔贵多少

元?

3.这里与刚才的情况一样:被减数是一位小数,减数是两位小数,

怎么办?

实际上根据小数的性质,被减数的百分位上可以看作"0",所以

一本笔记本比一枝水彩笔贵0.75元。

强调在列竖式计算时一定要注意把相同数位对齐。

4.引导学生观察对比本节课与上节课知识点的异同。

在列竖式时,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很快的把相同数位对齐?

三、分层练习,内化提升

1.完成"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

展示学生笔算情况,指题让学生说算法。

提醒学生:我们可以用加法进行验算,把差和减数相加看是否等

于被减数。

2.改错。

出示练习八第4题,学生观察。

指名说说每小题各错在哪里,怎么改正。

学生独立改正。

3.学生完成练习八第6题。

学生读题,提问:要求长颈鹿比大猩猩高多少米可以怎样列式?

学生列式解答。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下面我们来完成课堂作业,检验一下我

们学习的成果。

五、课堂作业:练习八第5题。

学生练习

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评讲

板书

设计

设计

布置

评价

反思

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课时

笔算小数加法和减法(3)3

内容安排

杨亦峰、吴荣强、授课

主备人杨亦峰组员

谭亚鹏、黄玲玲时间

L通过回顾,进一步理解小数加、减计算的算理,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教学

2.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熟练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目标3.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不断体验成功的快乐。

课刖通过前两课的教学,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

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学生也拥有了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的信心。

分析

教学预设个人复备

一、复习

1.直接写出得数。

0.17+0.06=0.79-0.04=1.3+0.03=

0.17+0.6=0.79-0.4=0.56+0.4=

2.计算并验算

9.6+18.40.76+3.585.2—1.5412—

9.4

提醒:列竖式时可以把小数点对齐后加减,口算时更侧重整数部

分和整数相加,一位小数和一位小数相加。要看清楚数位。

3.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二、多层练习,内化提升。

L口算大比拼。(练习八第7题)

0.83-0.5=9.2-6=2+2.8=

3.4-3.1=0.73-0.23=3.6+2.4=

学生直接把结果写在书上。

学生完成后,指名交流得数,同桌互批,全对的打一颗星。

2.笔算大比拼。(练习八第8题)

0.45+2.85=17.6+3.9=

6.1-5.78=14—3.9=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校对,分别订正。

说说计算时的注意点。

3.实际应用。(练习八第9——12题)

出示练习八第9题。

学生看图,明确图意。

提问:李明跳过的高度是多少?怎样求孙宁跳过了多少米?学生

列式解答。

学生独立解答第(2)个问题。

出7J嗡习八第10题。

(1)结合统计表读取信息。

(2)完成书中的三个问题,并口头列式。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小组内互相提问题,可采用问答形

式,然后再全班交流。

练习八第11题。

学生独立解答。

你还能提出用加、减法计算的问题吗?

小组交流。

练习八第12题。

学生独立解答。

4.智力迷宫(练习八中思考题)

(1)学生自己独立审题,小组交流想法。

(2)请学生自己解答,再次说说想法。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

板书

设计

作业

设计

布置

教学

评价

反思

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课时

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法和减法(1)4

内容安排

杨亦峰、吴荣强、授课

主备人杨亦峰组员

谭亚鹏、黄玲玲时间

1.让学生掌握在计算器上按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的简便按法,会使用计

算器正确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

教学2.让学生在借助计算器解决生活中常见的小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的过

程中,体会小数加、减法应用的广泛性,感受计算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

目标便利。

3.让学生经历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激发学

生对数学的兴趣。

课刖学生在三、四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对于计算器的使用已有初步的掌握,

并会用计算器探索较为复杂的规律,对计算器用于计算的优越性感受比

分析较深。

教学预设个人复备

一、谈话导入

谈话:大家已经认识了计算器,你会操作它吗?

同桌之间说说是怎样用计算器计算的。

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最常用的一些键,熟悉加减乘除等运算和运

算顺序。

说明:各种不同的计算器的功能和操作方法也不完全相同,因此

在使用前一定要先看使用说明书。

揭示课题: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

二、自主学习,建构模型。

出示例

1.30

(1)自己看懂题意。

如果你是超市的营业员,你知道怎样求出李芸一共用了多少元?

(2)列出算式。

先估计一下,李芸大约一共用了多少钱?

(3)再用计算器计算。

提问:谁来说说买铅笔的钱可以怎么在计算器上按出来?

小结:在计算器上按数时,有不同的方法,虽然结果相同,但运

用简便的按法可以提高我们计算的速度。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提醒学生要注意读数和按维时,都要

细心。

2.教师谈话:如果李芸付出100元,营业员应该找回多少元呢?

说说是怎样列式的,计算结果是多少?

学生完成"试一试"。

学生列式,用计算器计算。

我们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呢?可以怎样来检验呢?

反馈计算结果,再利用计算器来进行检验

在小组内交流,并说说在使用计算器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三、组织练习,完善认知。

1.课本第52页练一练。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提醒学生看清数目和运算符号,认真按键进行计算。

2.练习九第2题

示范计算出9月2日"买米、油”后的余额,使学生明确计算每

次收支后余额的方法,再让学生分别算出其余各栏的余额。

组织学生讨论"上月结余"数与"合计收入"数、"合计支出"数,

以及表中9月10日余额的关系。

告诉学生;人民币"元"下面还有"角"和"分"两个单位,在

用"元"为单位记帐时,通常要保留两位小数,小数末尾的0不

化简,是整数的,仍要改写成两位小数的形式。

3.练习九第9题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前三题。再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1)找到不变的数:小数部分前面都是8,最后一位是9

(2)找到变的数字及变的规律:整数部分是变的,它比最后一

个小数的位数少1;它同时还是后面小数部分的8的个数。

(3)按照发现的规律填出最后一题的得数。(9.8888888889\

四、课堂作业:

练习九第1题、第4题。

五、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计算器计算,你有什么体会?

板书

设计

作业

设计

布置

教学

评价

以n

反思

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课时

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法和减法(2)5

内容安排

杨亦峰、吴荣强、授课

主备人杨亦峰组员

谭亚鹏、黄玲玲时间

教学使学生较为熟练地运用计算器进行小数加、减法的各种运算,并能

灵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目标

课刖在学生已学习用计算器计算的基础上,让学生经历用计算器探索规

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分析

教学预设个人复备

一、复习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有什么优越性?

二、课堂练习

完成练习九第5——10题。

1.完成练习九第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