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编号:_________________地区:_________________省市: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编号:_________________地区:_________________省市: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全国教师资格考试重点试题精编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
1、一名儿童上课吃零食被揭发,另一名准备吃零食的儿童看到了,便把自己的零食收起来。这个是一种广泛存在的学习现象,被心理学家班杜拉称为()。A.观察学习B.主动学习C.参与性学习D.模仿学习
2、马克思说:“搬运工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小得多,他们之问的鸿沟是分工造成的。”这一论断表明()。A.遗传素质最终决定人的发展B.遗传素质只是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C.遗传素质具有差异性D.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不起作用
3、学与教的过程中传递的主要信息是()。A.教学媒体B.教师C.教学内容D.教学方法
4、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学会调适和()。A.诊断问题B.克服障碍C.行为矫正D.寻求发展
5、德育目标确立的主要依据不包括()A.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其心理特征B.借鉴国外发达国家C.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D.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
6、学习中为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用以调节学习行为和认知活动方法的是()
A、学习动机
B、学习策略
C、学习理念
D、学习目标A.见图AB.见图BC.见图CD.见图D
7、教育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A.生产劳动B.模仿C.语言D.动物本能
8、2013年单项选择:“西邻有五子,一子朴、一子敏、一子盲、一子偻、一子跛,乃使朴者农、敏者贾、盲者卜、偻者绩、跛者纺。”这体现的教学原则是()A.启发性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直观性原则
9、“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体现的是()对人格的影响。A.同辈群体B.家庭教育C.早期童年经验D.社会文化环境
10、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增加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特点。A.主体性B.个别差异性C.阶段性D.不平衡性
11、《学记》中“藏息相辅”教学原则强调()。A.教学要遵循一定顺序进行B.启发式教学C.教学要把握最佳时机D.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12、教师不仅掌握了所教学科的定理法则,而且还能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学策略的密切关系,这主要体现了李老师的哪种教学能力?()A.教学监控能力B.教学操作能力C.教学认知能力D.教学反思能力
13、下列选项中,对心理健康理解不正确的是()。A.心理健康反映的是某一段时间内的特定状态,而不应认为是固定的和永远如此的B.心理健康标准是一个发展的文化的概念,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C.心理健康是比较而言的,从健康到不健康只是程度的不同,而无本质的区别D.心理健康等于没有疾病或疾病仅限于躯体疾病
14、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这一原则是()。A.导向原则B.疏导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教育的一贯性原则
15、下列关于复式教学叙述正确的是()。A.复式教学就是对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B.复式教学适用于学生多、教室少的情况下教学C.复式教学课堂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学或做作业同时进行D.复式教学情境下的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自学能力相对较弱
16、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中。A.《学记》B.《论语》C.《大学》D.《中庸》
17、小李认为服从、听话就是好孩子,对权威应绝对的尊敬和顺从。依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小李的道德发展处于(?)。A.服从与惩罚取向阶段B.相对功利取向阶段C.寻求认可取向阶段D.遵守法则取向阶段
18、一个性格外向的大学生。他不仅在家庭中非常活跃,而且在班级活动中也表现出积极主动的一面,在老师面前同样也能自然地表现自己,不仅大学四年如此,即使毕业若干年再相逢,这个特质依旧不变。这体现出人格特征的()。A.稳定性B.独特性C.统合性D.功能性
19、“自信、坚强、勤奋”描写的是人的哪种心理特征?()A.气质B.性格C.能力D.动机
20、下列属于常见的心智技能的是()。A.驾驶汽车B.洗衣服C.解两步应用题D.拉小提琴
21、一般情况下在早晨学习的效果较好,这是因为这一阶段的学习不受()干扰。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单一抑制D.双重抑制
22、2012年单项选择:我国古代教育文献《学记》中要求“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这体现了教学应遵循()原则。
A、启发性
B、巩固性
C、循序渐进
D、因材施教A.见图AB.见图BC.见图CD.见图D
23、2012年单项选择:编写教材的直接依据是()
A、课程计划
B、课程目标
C、课程标准
D、课程说明A.见图AB.见图BC.见图CD.见图D
24、豹子头林冲沉着老练,身负深仇大恨,尚能忍耐持久,万般无奈,终于逼上梁山。他的气质类型属于()。A.胆汁型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
25、像任何事物的发展一样,学生品德的发展也是由其内部矛盾推动的。学生品德发展的内部矛盾是()A.社会道德要求与学生现有品德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B.学习德育要求与学生现有品德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C.学生品德发展的社会要求与学校德育要求之间的矛盾D.学生品德发展的新需要与其现有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26、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A、直觉思维
B、形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A.见图AB.见图BC.见图CD.见图D
27、学生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构成,这四个要素是相互作用、缺一不可的,其中关键的因素是()。A.知B.情C.意D.行
28、音乐家在创作音乐时,有时很长时间都创作不出令自己满意的作品,但是会在某个时刻突然感到有一段旋律进入自己的脑海中。这种现象是()A.灵感B.原型启发C.定势D.功能固着
29、思维的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在皮亚杰所描述的()阶段表现得最为明显。A.感知运算B.前运算C.具体运算D.形式运算
30、让儿童置身于他人的位置,按照他人的处境或角色来行事、处世,以求在体验别人的态度、方式中,增进对他人及其社会角色的理解和认同。这体现了哪种德育方法()A.品德评价法B.角色扮演法C.陶冶教育法D.说服教育法
31、下列关于学科中心课程理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学科中心课程理论包括结构主义课程理论、要素主义课程理论和永恒主义课程理论B.要素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巴格莱,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布鲁纳,永恒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赫钦斯C.永恒主义教育又称传统主义教育、保守主义教育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与活动课程理论存在着本质的差别
32、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最基本的需要是()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归属与爱的需要D.尊重需要
33、态度的核心成分是()。A.认知成分B.情感成分C.意志成分D.行为成分
34、德国至今从小学到大学仍把宗教课列为必修课,这是教育内容受()制约的标志。A.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B.社会政治经济制度C.文化传统D.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水平
35、马卡连柯提出“要尽量多地要求—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个人”反映了德育的()。A.疏导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导向性原则D.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36、苏联教育家()在其著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和《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阐述了其和谐教育思想。A.凯洛夫B.苏霍姆林斯基C.赞科夫D.布鲁纳
37、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和能力的课程,属于()A.实践型课程B.研究型课程C.拓展型课程D.知识型课程
38、关于考试焦虑症的处理,以下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A.考试焦虑症必要时可用心理治疗配合抗焦虑的药物来处理B.学业压力和考试焦虑会形成恶性循环,令考试焦虑症越来越严重C.考试焦虑症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学生内部的压力,所以只要处理好学生的心态和观念就可以D.系统脱敏法是治疗考试焦虑症的方法之一
39、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测验的()。A.信度B.效度C.区分度D.难度
40、不属于平时考查的方式有()A.口头提问B.单元测验C.考试D.检查书面作业
41、《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是要求在教学中贯彻()。A.启发性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C.直观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42、首次提出“和谐教育思想”的西方思想家是()。A.孔子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塞万提斯
43、马卡连柯说:“公社的教育方针概括地说。就是建立合理的集体.建立集体对个人的合理的影响。”与之相对应的德育原则是()。A.知行统一原则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44、教育可以“简化”文化,吸取其基本内容;教育可以“净化”文化,消除其不良因素。这体现了教育对文化具有()。A.选择功能B.发展功能C.传递功能D.保护功能
45、英语老师先教学生蔬菜、水果、肉的英文单词,再教羊肉、牛肉、胡萝卜、辣椒、西红柿、芒果、木瓜、香蕉等英文单词,并要求学生把后者纳入到前者的类别中。这种知识学习属于()。A.下位学习B.上位学习C.组合学习D.并列学习
46、下面说法体现内控特征的是()A.“老师出的怪题把我难住了”B.“我从来不管老师怎样评分”C.“我准备好了,我能对付考试”D.“我看过一些卷子,我想我知道老师会问什么问题”
47、在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时,教师做法错误的是()。A.鼓励学生大胆质疑B.引导学生分析问题C.设置难度适中的问题
48、评价教学结果的最客观和可靠的标准是()。A.教学目标B.教育目的C.教学计划D.教学策略
49、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D.社会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50、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形成一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特点的出现意味着()。A.教育现象刚刚萌芽B.教育形态已趋于定型C.教育制度初步形成D.教育活动趋于完善二、多选题
51、尝试一错误说的提出者是()。A.桑代克B.巴甫洛夫C.斯金纳D.苛勒
52、下列不属于维果茨基的观点的是()A.将心理机能分为高级机能和低级机能B.认为人的心理发展是不断内化的结果C.认为每一个心理发展阶段都有一个发展危机D.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并认为“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
53、德育工作的出发点是()。A.德育意义B.德育内容C.德育目标D.德育任务
54、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A.课程B.课程标准C.课程计划D.课程目标
55、(2020年真题)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玩游戏来强化孩子认真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理的安排应该是让孩子()。A.玩完游戏后做作业B.自己规定游戏时间C.边玩游戏边做作业D.完成作业后玩游戏
56、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A.德国的赫尔巴特B.捷克的夸美纽斯C.法国的斯图谟D.德国的福禄倍尔
57、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稳定性差,缺少毅力,见异思迁,他的气质类型属于()。A.多血质B.胆汁质C.黏液质D.抑郁质
58、下列各种学习动机中属于内在动机的是()。A.获得解答B.获得高分C.获得老师表扬D.获得成就
59、2013年单项选择:当同学们获悉本班取得学校合唱比赛第一名的成绩时欣喜若狂。他们的情绪状态属于()A.心境B.激情C.应激D.热情
60、()是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的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的小结与评价。A.教学评价B.操行评定C.道德评价D.德育评价
61、在托尔曼的迷宫实验中,小白鼠在没有获得强化之前,学习已经存在,只不过未表现出来,也就是在未受奖励的学习期间,认知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这种现象称为()A.操作性行为B.辨别学习C.潜伏学习D.获得
62、义务教育具有明显的()A.时代性B.经济性C.强制性D.创新性
63、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A.揭示教育规律B.深化人们对教育的认识C.更新人们的教育观念D.分析教育现象
64、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D.社会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65、不属于平时考查的方式有()A.口头提问B.单元测验C.考试D.检查书面作业
66、2013年单项选择:赵毅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独立性,易受同学影响。当他发现自己的意见和同学们不一致时,往往不能坚持己见。这表明他的认知方式属于()
A、整体型
B、序列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A.见图AB.见图BC.见图CD.见图D
67、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学会调适和()。A.诊断问题B.克服障碍C.行为矫正D.寻求发展
68、2011年单项选择:在以下选项中,卢梭关于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是()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教育无目的论D.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统一
69、关于团体心理辅导的论述,错误的是()。A.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可细分为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团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等B.团体心理辅导工作效率高,是适合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式C.团体心理辅导活动适合有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活动的主持者应受过相应的训练D.团体辅导是一种一对多的心理辅导方式
70、根据教学的需求,组织学生对实际事物进行观察、研究,以获得新知识,巩固、验证已学知识的教学方法被称为()。A.参观法B.实验法C.演示法D.作业法
71、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测验的()。A.信度B.效度C.区分度D.难度
72、“儿童中心主义”违背了()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B.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C.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73、小华最近遇到了一些困难,心理辅导老师引导他梳理了错误观念,使其形成了正确的认识,解决了问题。小华所接受的这种心理辅导方法是()。A.行为分析法B.合理情绪疗法C.系统脱敏法D.来访者中心疗法
74、(2021年下半年真题)雨晴通过写诗作画让自己走出困扰,摆脱失去亲人的痛苦,这种情绪调节方法是()A.脱敏法B.强化法C.幽默法D.升华法
75、新课程认为,教师是教材的()
A、开发者
B、执行者
C、引导者
D、照搬者A.见图AB.见图BC.见图CD.见图D
76、其教学法被称作“产婆术”的教育家是()A.亚里士多德B.苏格拉底C.昆体良D.夸美纽斯
77、四书五经是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教育内容,下列著作不属于《四书》范围的是()
A、《大学》
B、《中庸》
C、《论语》
D、《春秋》A.见图AB.见图BC.见图CD.见图D
78、()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学校组织发展的精神动力。A.精神文化B.物质文化C.制度文化D.道德文化
79、微格教学最典型的特点是()A.训练单元小B.反馈快速准确C.有老教师规范指导D.对教学过程录像并分析
80、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的关系是()A.正比例B.反比例C.倒U型曲线D.对数级数
81、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对教育学的独立作出了重要贡献,于1623年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与其他学科并列。A.赫尔巴特B.凯洛夫C.保罗?朗格朗D.培根
82、坐巴士会晕车的人,在乘船、乘火车时也有类似的反应,这是()。A.条件反射的消退B.条件反射的分化C.条件反射的泛化D.条件反射的习得
83、(2020年真题)20世纪后半叶美国出现了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在世界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小班讨论和个人自学按一定比例结合起来,这种教学组形式是()。A.特朗普制B.道尔顿制C.文纳特卡制D.贝尔一兰卡斯特制
84、下列不属于我国普通教育学校教学任务的是()A.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B.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C.学生在课外独立自主进行学习的能力的提高D.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85、“狼孩”的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是()。A.缺乏营养B.遗传因素C.狼的影响D.缺乏社会性刺激
86、学习程度需达到(),学习效果才最佳。
A、50%
B、100%
C、150%
D、200%A.见图AB.见图BC.见图CD.见图D
87、最早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是()A.法国B.英国C.德国D.美国
88、根据学习的层次,比概念学习低一层的是()。A.信号学习B.规则学习C.辨别学习D.言语学习
89、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人的指导下可以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维果斯基称之为()。A.教学支架B.最近发展区C.先行组织者D.互相协助
90、李红学习了英语语法后,加深了对以前学过的中文语法的理解。这种现象属于()。A.负向迁移B.垂直迁移C.顺向迁移D.逆向迁移
91、伟华看见天上的浮云,脑中出现“骏马”“恐龙”等动物形象,这种现象属于A.有意想象B.无意想象C.再造想象D.创造想象
92、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
A、揭示教育规律
B、深化人们对教育的认识
C、更新人们的教育观念
D、分析教育现象A.见图AB.见图BC.见图CD.见图D
93、“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体现的是()对人格的影响。
A、同辈群体
B、家庭教育
C、早期童年经验
D、社会文化环境A.见图AB.见图BC.见图CD.见图D
94、迁移的经验泛化理论认为,实现迁移的原因是两种学习之间有共同的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桑代克
B、苛勒
C、奥苏伯尔
D、贾德A.见图AB.见图BC.见图CD.见图D
95、在教育的基本要素里,作为中介的是()A.教育者B.受教育者C.教育媒介D.教育内容
96、颜回评价孔子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这句话说明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时,应遵循()的原则。A.因材施教B.说理疏导为主和纪律约束相结合C.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D.在集体中进行教育
97、下列关于操作整合的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动作可以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稳定性和精确性,但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动作的这些特点都有所降低B.各个动作成分趋于分化、精确,整体动作趋于协调、连贯,各动作成分间的相互干扰减少,多余动作也有所减少C.听觉控制不起作用,逐渐让位于视觉控制D.疲劳感、紧张感降低,心理能量不必要的消耗减少,但没有完全消除
98、下列选项中.对心理健康理解不正确的是()。A.心理健康反映的是某一段时间内的特定状态,而不应认为是固定的和永远如此的B.心理健康标准是一个发展的文化的概念,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C.心理健康是比较而言的,从健康到不健康只是程度的不同,而无本质的区别D.心理健康等于没有疾病或疾病仅限于躯体疾病
99、“出淤泥而不染”说明人对环境的影响具有()A.依赖性B.改造性C.可塑性D.主观能动性
100、校风是学校中()的统一体。A.物质文化、环境文化、精神文化B.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C.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D.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问答题
101、简述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102、材料:有个学生在日记里写道:我在小学的时候是个很爱提问的学生,可每次提问都会被否定。记得有一次语文课上,老师在讲《春晓》时,我有异议,就站起来问老师:“老师说诗人在春天喜欢睡觉,连天亮都不晓得,怎么能在夜里听见风雨声呢”语文老师说:“这有什么奇怪的,早晨起来看看不就知道了。”我还想继续提问,语文老师示意我坐下,并略带嘲笑的口吻问其他同学:“是他对,还是老师对”同学们齐声说:“老师对。”我感觉好尴尬,自此以后就再也没有问过老师问题。到中学以后也是默默地听老师讲解了。问题:请从教学理论角度来分析该学生不再提问的原因。
103、倒摄抑制是顺向负迁移。
104、心智技能不必通过外部言语表现出来。
105、一个概念的内涵越丰富,信息量越大,它所能包含的外延就越大。
106、教学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
107、简述知觉的基本特性。
108、材料:小张是来自农村的一名初三学生,父母都是老实农民,他们每天含辛茹苦地劳作,想尽最大的努力为小张提供好一点的学习条件。小张非常懂事,学习刻苦,成绩优异,他想考上一所好大学,以回报父母。但是临近考试时,小张成绩却急剧下滑,平时会做的题,在考试中也会出错。问题:请从学习动机角度分析小张在临近考试时出现状况的原因,并论述应采取的教育策略。
109、简述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的关系。
110、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
111、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都是间接经验。
112、学生的学习成功经验越多,其自我效能感就会越强。
113、美育就是指艺术美育。
114、1.评价量表和行为检查单有一定的关系。2.阐述规则的时候,新教师往往是简单明了的。3.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4.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4~5岁。5.学习是导致有机体行为变化的唯一因素。6.德育就是品德教育。7.中小学教师应当具备的知识方面的素养要求就是指对学科专业知识的精通。8.教材就是教科书。9.教学无论效果怎样,都具有教育性。10.备课就是备教材。
115、阅读下列材料,运用课堂纪律管理的有关理论进行分析。对于新教师,一件有趣的事情是,我自以为了解课堂,毕竟已经在学校生活了17年。然而只有真正地站在课堂上,我才清楚地认识到教学到底有多复杂。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师职业中一个未被充分认识到的艺术之一,就是课堂管理。刚开始教学的时候还算顺利,我和学生一起先分析了课堂上应遵守的规章制度,强调他们要礼貌待师,并且彼此之间要礼貌相待。我清楚地记得10月末的一天,在做完实验后,我要求学生回到自己的座位土来讨论一下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但是,学生们根本不听我的招呼,我连说几次,没有丝毫效果。我就一直催促,仍旧如此。直到我的指导教师走进教室,这种乱糟糟的局面才得以制止。在我随后的教学中,这种情况仍然照旧。我的指导教师对我说,他会坚定地站在我这一边。接下来的一周,我的指导教师继续观察课堂并给予我帮助。我对班级管理采取了严厉的措施,并讲了我的新规则要求。那天,我的指导教师说,我有些太婆婆妈妈了。接下来的几天,我对他们进行严格控制。对于犯错达到两次的学生,我罚他们放学后留校15分钟。我在学生中失去了信任,被彻底孤立起来。此后不久,我的大学老师来听课,也许那天是节日的缘故,我的心态比平时放松得多,课也讲得很精彩,并且学生们也很为他们那天在课堂上的一些发现欣喜不已。我被他们围在中间。我突然意识到这种教学方式比管教的方式好得多。
116、学习动机的分类有哪些?
117、简述中学生性心理的阶段性特点。
118、课堂情境结构对课堂纪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教师对学生的控制上。
119、如何维护教师心理健康?
120、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最大的区别在于有意注意不需付出意志的努力。四、问答题
121、简述教师运用谈话法应遵循的基本要求。
122、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重心是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
123、简述德育方法中,运用榜样示范法的注意事项。
124、难度较低的试卷区分度较低,难度较高的试卷区分度较高。
125、材料:研究者设计了一个“两绳问题”的实验,在一个房间的天花板上悬挂两根相距较远的绳子。被试者无法同时抓住,这个房间里有一把椅子,一盒火柴,一把螺丝刀和一把钳子。要求被试者把两根绳子系住(如图所示),问题解决的方法是:把钳子作为重物系在一根绳子上,从而把两根绳子系起来。结果发现只有59%的被试者能在10分钟内解决这个问题,大多数被试者认为钳子只有剪短铁丝的功能,没有意识到还可以当作重物采用的问题。问题:(1)上述实验主要说明哪种因素影响问题的解决?该实验结果对教学工作有何启示?(2)请指出问题解决还受到其他哪些因素的影响?
126、材料:上课伊始,教师问:“同学们,咱们班最近参加了拔河比赛,你们说,拔河,从拉绳来看,赢方一端的拉力大,还是输方一端的拉力大?”学生们先是一愣,接着争先恐后地回答:“赢方一端的拉力大!”教师:“不对!拉绳上两端的拉力一样大!”学生:“为什么?为什么?”(同学们睁大眼睛惊奇地问道。)教师:“因为牛顿第三定律告诉我们: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相等,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这一定律。”问题:(1)材料中,该教师的课堂导入运用了什么教学原则?(2)试分析如何在教学中贯彻该教学原则。
127、教学主要是指教师的教的活动。
128、教师如何写好教案?
129、有人认为,凡是可以教给别人的知识,相对来说都是无用的,能够影响个体行为的知识,只能是他自己发现并加以同化的知识。
130、简述奥苏伯尔成就动机的分类。
131、简述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措施。
132、简述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角色转变。
133、开学时接任一个新班没几天,白老师无意中发现不少男生头发很长。过去遇到这种情况时,白老师常常是当面指出,但效果往往不佳。现在,白老师琢磨用什么办法劝告他们,帮助他们真正从思想上提高认识。终于,白老师想出了一种合适而又有效的教育方法……一天中午,白老师特意去了理发店,把自己不长的头发又精心地理了一次。下午上课前,老师不露声色地来到班里,召集全班同学开了5分钟交流会。白老师首先问:“看谁最先发现班中有哪些新变化,包括我和你们。”当学生发现并说出老师理发了,白老师话锋一转:“现在,我很想知道老师理发之后你们的感觉。”于是白老师听到了一片赞扬声。最后白老师说:“有位名家说得好:‘真心诚意地赞美别人一句,就能让人多活20分钟!’因此,我感谢同学们今天对我真心诚意地夸奖!”5分钟交流会在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了,白老师没点一个留长发的男生的姓名。第二天,白老师再去上课时,欣喜地发现那几个男生的长发变短了,有的还剪成了小平头。白老师既不点名批评又能纠错这样一个高招包含了哪些德育方法
134、有利于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教师领导方式是专制型。
135、材料:小明、小丽都是初二(三)班的学生,每天回到家,小明就开始看电视,必须要妈妈的督促才开始做作业;小丽每次都能自觉做作业,但只要有同学来找她玩,她就立马飞奔出去与伙伴们玩耍,将作业忘得一干二净。问题:(1)请结合意志品质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材料中两人分别缺乏什么意志品质?(2)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136、材料:我是差生行列中的一员,我也曾努力过、刻苦过,但最后却被一盆盆冷水浇得心灰意冷。就拿一次英语考试来说吧,我觉得学英语比上青天还难,每次考试不是个位数就是十几分。一次教师骂我是蠢猪,我一生气,下决心下次一定要考好。于是,我加倍努力,真的拿了个英语第一名,心想这次老师一定会表扬我了吧!可是出乎我意料,老师一进教室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我:“你这次考的这么好,不是抄来的吧?”听了这话,我一下子从头凉到脚,难道我们差生就一辈子都翻不了身了吗?问题:请谈谈现行课程评价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137、马克思认为全面发展的人是指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
138、教师:为什么说鸡、鸭、猪是动物学生:因为它们都会叫。教师:对吗蚯蚓不会叫,可它也是动物啊!学生:蚯蚓会爬。会爬、会走的生物都叫动物。教师:鱼不会爬,也不会走,只会在水里游泳;鸟会飞,可它们不是动物吗学生:它们是动物,因为它们都会活动。能活动的生物叫作动物。教师:对了,能活动的生物叫动物。可是飞机会飞。它是不是动物学生:飞机自己不会飞,是人开的,它没有生命,是人造的,不是动物。教师:对了,能自己活动的生物才是动物。问题:(1)分析论述上述课堂教学活动采用的教学原则。(2)贯彻该原则有哪些要求
139、简述活动课程的含义及特点。
140、(2021年下半年真题)王老师是初中语文老师,根据教学进度安排,最近他开始讲授古代诗歌单元,在教学时,他先是引导学生探索五言绝句的平仄规律,刚开始学生总结不准确。经过多次讲解和引导,学生掌握了五言绝句的平仄规律,随后,王老师发现,当学生又学习五言律诗时,他们很快就能总结出五言律诗的平仄规律,再后来,当学生学习七言律诗时,也很快总结出了其平仄规律。本单元结束后,王老师进行教学反思:学生之所以能很容易地总结出七言律诗的平仄规律,是因为学生已经掌握了五言绝句、五言律诗的平仄规律,他们利用已掌握的方法进行分析,很快就能总结出七言律诗的平仄规律。问题:(1)请用迁移相关理论分析上述学习现象。(10分)(2)该迁移理论对教学有何启示?(8分)
参考答案与解析
1、答案:A本题解析:班杜拉认为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和结果而实现的学习行为即观察学习。题中另一名准备吃零食的儿童观察到一名儿童吃零食而被揭发,所以改变了自己的行为,符合观察学习的学习行为。
2、答案:B本题解析:遗传素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首先排除D选项;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排除A选项;C项不同的人遗传素质具有差异,说法正确,但与题干无关。题干强调“搬运工和哲学家原始的差异很小,其不同是社会分工造成的,而不是遗传导致的”,说明遗传因素只是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
3、答案:C本题解析: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传递的主要信息。
4、答案:D本题解析:心理辅导的目标主要是学会调适和寻求发展。
5、答案:B本题解析:德育目标的确立主要依据四个方面:(1)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其心理特征;(2)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3)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4)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
6、答案:B本题解析:考查学习策略的概念。
7、答案:B本题解析:心理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模仿。
8、答案:B本题解析: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弄,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题干中的描述正体现了这一原则。
9、答案:C本题解析:C。这是早期童年经验对人格的影响。
10、答案:C本题解析:C【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教育必须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受教育者采取不同的内容和方法。
11、答案:D本题解析:【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学原则”的相关知识。【名师详解】《学记》指出:“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强调正课学习与课外练习必须兼顾,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相互补充。
12、答案:C本题解析:教师教学认知能力是以教学系统为认知对象,对教学目标、学习任务、学习者特点、教学策略与方法以及教学情境等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
13、答案:D本题解析:心理健康至少有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有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14、答案:B本题解析:【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德育原则”。【名师详解】题干是德育原则的疏导原则的概念。
15、答案:C本题解析:【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复式教学”,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理解。【名师详解】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成一班,由一位教师用不同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师给一个年级上课,其他年级学生做作业或复习,并有计划地交替进行。复式教学是由于一定地区的教育条件和经济条件落后或不平衡而产生的,它利于普及教育。复式教学情境下,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自学能力不一定就弱,相反,还可能更强。
16、答案:B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7、答案:C本题解析:科尔伯格提出的道德的发展的三个水平、六个阶段1.前习俗水平(出现在幼儿园及小学低中年级)这一水平的儿童的道德判断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包括两个阶段:(1)服从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惩罚和服从的定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以惩罚与服从为导向,由于害怕惩罚而盲目服从成人或权威。道德判断的根据是是否受到惩罚,认为凡是免受惩罚的行为都是好的,遭到批评、指责的行为都是坏的,缺乏是非善恶的观念。(2)相对的功利主义的道德定向阶段(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定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对行为的好坏的评价首先是看能否满足自己的需要,有时也包括是否符合别人的需要,稍稍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把这种关系看成类似买卖的关系,认为有利益的就是好的。2.习俗水平(小学中年级以上)这一水平的儿童的特点是:能了解、认识社会行为规范,意识到人的行为要符合社会舆论的希望和规范的要求,并遵守、执行这些规范。包括一下两个阶段:(3)人际和谐(或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此阶段的儿童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对道德行为的平价标准是看是否被人喜欢,是否对别人有帮助,是否会受到赞扬。为了赢得别人的赞同,当个好孩子,就应当遵守规则。(4)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此阶段的儿童以服从权威为导向,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权威,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知法守法。3.后习俗水平该水平的特点是:道德判断超出世俗的法律与权威的标准,而以普遍的道德原则和良心为行为的基本依据。包括以下两个阶段:(5)社会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认识到法律、社会道德准则仅仅是一种社会契约,是大家商定的,是可以改变的,一般他们不违反法律和道德准则,但不用单一的规则去评价人的行为,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6)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此阶段的个体判断是非不受外界的法律和规则的限制,而是以不成文的、带有普遍意义的道德原则:如正义、公平、平等、个人的尊严、良心、良知、生命的价值、自由等为依据。
18、答案:A本题解析:人格的稳定性是指那些经常表现出来的特点,是一贯的行为方式的总和。
19、答案:B本题解析:性格是一种表现在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上的心理特征,因此,“自信、坚强、勤奋”属于性格。
20、答案:C本题解析:技能按其性质和表现特点,可分为如书写、骑车等活动的操作技能和像演算、写作之类的心智技能两种。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日常生活中的许多技能都是操作技能,如音乐方面的吹、拉、弹、唱,体育方面的球类、体操、田径运动等。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阅读技能、运算技能、记忆技能等都是常见的心智技能。由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定义可知,驾驶汽车、洗衣服和拉小提琴属于操作技能,只有C项属于心智技能。
21、答案:A本题解析:前摄抑制是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22、答案:C本题解析:略。
23、答案:C本题解析:略。
24、答案:C本题解析:题干表示林冲能忍耐,耐受性强,万般无奈才上梁山,属于黏液质。
25、答案:D本题解析: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学生思想心理、内部矛盾是指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现有思想品德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所以学生品德发展的新需要与现有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是学生品德发展的内部矛盾。
26、答案:C本题解析: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
27、答案:A本题解析:【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学生品德的发展”。【名师详解】一个人的品德是由思想品德方面的知、情、意、行四个心理要素构成,德育就是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的过程。一般说,知是情的基础,情又影响知的提高,行是知、情、意的外部表现,知是行的先导,行是知的目的。因此,我们实施德育要知行统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
28、答案:A本题解析:灵感状态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又一典型特征。所谓灵感,是指人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某种新形象、新概念和新思想突然产生的心理状态。它是人在以全部精力集中去解决思考中的问题时,由于偶然因素的触发而突然出现的顿悟现象。
29、答案:B本题解析:皮亚杰按照认知结构的特征把整个认知发展划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在前运算阶段,认知发展主要表现为:知觉集中倾向、思维的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主义。在这一阶段,思维的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表现得最为明显。
30、答案:B本题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角色扮演法的内涵。
31、答案:C本题解析:要素主义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出现的与进步主义教育相对立的教育思想流派,又称传统主义教育、保守主义教育。
32、答案:A本题解析:生理需要是人对食物、水分、空气、睡眠、性等的需要。它是人的所有需要中最基本、最原始,也是最强有力的需要,是其他一切需要产生的基础。
33、答案:B本题解析:情感成分是态度的核心成分。
34、答案:C本题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教育内容受文化传统的制约。
35、答案:D本题解析:严格要求和尊重学生的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与对他们个人的尊重和信赖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36、答案:B本题解析:题干中的两本著作是苏霍姆林斯基的代表作。
37、答案:B本题解析:基础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学力;拓展型课程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研究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和能力。
38、答案:C本题解析:【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考试焦虑症”。【名师详解】考试焦虑症的形成是多方面的,单纯处理好学生的心态和观念远远不够。
39、答案:B本题解析:效度指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
40、答案:C本题解析:考试是对学生知识、技能等进行总结性检查时所采用的一种方式,不属于平时考查。
41、答案:A本题解析:《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是要求在教学中贯彻启发性原则。
42、答案:C本题解析: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对儿童分阶段进行教育,提倡对儿童进行和谐的教育。
43、答案:D本题解析:【知识点】德育原则马卡连柯这句话表达了平行教育的思想,通过集体教育影响个人,也通过个人教育影响集体。与之相对应的德育原则是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44、答案:A本题解析: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体现在:第一,根据培养人的客观规律进行文化选择;第二,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文化选择;第三,在发展中进行文化选择。命题分析教育可以对文化进行“简化”并消除不良因素而非全盘接收,体现了教育对文化的选择功能。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的文化功能的具体表现。该知识点多以选择题或问答题的方式出题。
45、答案:A本题解析: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含程度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含程度更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的学习,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
46、答案:C本题解析:内控特征的人将成败归因于自己的能力与努力,外控特征的人则归因于任务难度。显然,C项体现了内控特征。
47、D.让学生自己去找答案答案:D本题解析:教师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并非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而是要以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并提高问题解决的相关能力。
48、答案:A本题解析:教学目标是评价教学结果的最客观和可靠的标准。
49、答案:D本题解析: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以下方面: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50、答案:B本题解析: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形成一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特点的出现意味着教育形态已趋于定型。
51、答案:A本题解析:A【解析】桑代克是尝试一错误说的提出者。
52、答案:C本题解析:C项是由埃里克森提出的。
53、答案:C本题解析:德育目标不仅决定德育内容、形式和方法,还制约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
54、答案:B本题解析:课程标准是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55、答案:D本题解析:正强化原理,完成某一行为后,给予愉快刺激,从而提高该行为出现的概率,因此,答案选D。
56、答案:B本题解析:【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班级授课制”。【名师详解】夸美纽斯最早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
57、答案:A本题解析:该学生的典型表现符合多血质的气质类型。
58、答案:A本题解析:内在动机即从事活动是因为活动本身,而不是因为外部的原因,即因为兴趣从事活动,从活动中获得快乐、满足。B、C、D三项均属于外在动机。
59、答案:B本题解析:激情是一种爆发式的、猛烈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例如,狂喜、暴怒、恐惧、绝望、剧烈的悲痛等,都是激情的表现,它往往带有特定的指向性和较明显的外部行为表现。
60、答案:B本题解析:题干描述的是操行评定的概念。
61、答案:C本题解析:潜伏学习是指动物在没有强化的条件下学习也会发生,只不过结果不太明显,是“潜伏”的。一旦受到强化,具备了操作的动机,这种结果才通过操作而明显表现出来。
62、答案:C本题解析:义务教育是指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制定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故它具有明显的强制性。
63、答案:A本题解析:略。
64、答案:D本题解析: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以下方面: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65、答案:C本题解析:考试是对学生知识、技能等进行总结性检查时所采用的一种方式,不属于平时考查。
66、答案:D本题解析:题干的描述符合场依存型学生的特征。
67、答案:D本题解析:D【解析】心理辅导的目标主要是学会调适和寻求发展。
68、答案:A本题解析:卢梭是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之一。
69、答案:C本题解析:团体心理辅导不只适合有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
70、答案:A本题解析:参观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实验需要,组织和指导学生到实地直接观察客观事物,从而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题干强调对事物进行观察属于参观法。
71、答案:B本题解析:效度指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
72、答案:D本题解析:儿童中心论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儿童的成长,因此教育要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整个教育过程要围绕儿童转,这违背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
73、答案:B本题解析:合理情绪疗法认为情绪和行为受制于认知,把认知拉正,情绪和行为的困扰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改善。
74、答案:B本题解析:强化法又称“操作条件疗法”,是应用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强化行为的改变是依据行为后果而定,写诗作画能让雨晴走出困扰,相关行为会增加属于强化法。
75、答案:A本题解析:选A。略。
76、答案:B本题解析: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这种问答法又称为“产婆术”。
77、答案:D本题解析:。《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
78、答案:A本题解析:【知识点】校园文化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
79、答案:A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80、答案:B本题解析:B。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两者之间的关系成反比,阈限值低感受性高,阈限值高感受性低。
81、答案:D本题解析:培根于1623年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
82、答案:C本题解析:人们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这就是条件反射的泛化。借助于泛化,可以把已有的学习经验扩展到新的学习情境,从而扩大学习范围。
83、答案:A本题解析:特朗普制,俗称“灵活的课程表”,把大班上课(占40%)、小班研究(占20%)和个别教学(占40%)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
84、答案:C本题解析:普通教育学校教学任务并不包括学生在课外的自主学习。
85、答案:D本题解析:人作为自然界发展水平最高的生物,其生存方式已根本区别于其他任何动物。任何一个人,仅仅依靠其机体的自然成长所获得的能力,都是不能够作为正常社会的一个普通成员存在的。人类历史上陆续发现的狼孩、熊孩、羊孩等,虽然回到人类社会时已经长大,但由于他们自幼脱离人类社会,缺乏社会化经验与刺激,因而无论如何都难以在人类社会中正常生活。他们虽在身体结构上属于人类,但由于缺乏社会化,没有获得人的语言和意识,因而他们也不具备人的心态,在实质意义上完全是兽类的成员。因此本题正确选项为D。
86、答案:C本题解析:学习熟练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超过则可能会出现“报酬递减”。
87、答案:C本题解析:德国(当时的普鲁士)于1763年做出了普及义务教育的规定,是世界上最早的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
88、答案:C本题解析:加涅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把学习分为八类:(1)信号学习;(2)刺激一反应学习;(3)连锁学习;(4)言语联结学习;(5)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7)规划或原理学习;(8)解决问题学习。
89、答案:B本题解析:苏联杰出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如儿童已经完全掌握了某些概念和规则;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说,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维果斯基强调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走在发展的后面,还要适应最近发展区,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90、答案:D本题解析:后面学习的内容对先前学习的内容产生影响的现象属于逆向迁移。
91、答案:B本题解析:无意想象:也称不随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地产生的想象。它是人们的意识减弱时,在某种刺激的作用下,不由自主地想象某种事物的过程。例如,人们看见天上的浮云,想象出各种动物的形象;新版习题,考前押题,,更多考生做题笔记分享,人们在睡眠时做的梦等。
92、答案:A本题解析:略。
93、答案:C本题解析:C。这是早期童年经验对人格的影响。
94、答案:D本题解析:概括化是美国心理学家贾德提出的学习迁移理论,也称为经验泛化说。
95、答案:C本题解析:教育媒介是指建构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起桥梁(即中介)或沟通作用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96、答案:B本题解析:疏导原则要求德育教育要以积极引导、说服教育为主,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是说孔子一步一步由浅入深地教育弟子,用文化知识让弟子的知识渊博,用礼仪规范约束弟子的行为,受到这样的教育,会让弟子感到学习是很快乐的事,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永远不想停止。孔子的这一做法运用了说理疏导为主和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德育原则。
97、答案:C本题解析:操作整合过程中视觉控制不起主导作用,逐步让位于动觉控制,肌肉运动的感觉变得较清晰、准确,并成为动作执行的主要调节器。
98、答案:D本题解析:心理健康至少有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有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99、答案:D本题解析:题干描述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之一。
100、答案:B本题解析: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
101、答案:本题解析:(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大众化;(5)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6)教育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7)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8)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102、答案:本题解析:学生之所以不再提问主要因为在语文课上的“遭遇”。材料中语文老师主要违背了以下规律和原则:(1)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教学过程规律。材料中,当学生对老师的讲解提出异议时,老师不仅没有认真回答或讨论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反而嘲笑学生,老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没有做到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2)启发式教学原则。启发式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原则。材料中。当学生就老师的讲解提出异议时,老师并没有认真对待且嘲笑学生。降低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违背了启发性原则中教学民主的贯彻要求。(3)因材施教教学原则。教师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材料中,该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其他独特的想法,但是当学生提出想法时,都有可能被老师或否定,或嘲笑,或制止,说明老师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没有做到因材施教。
103、答案:本题解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倒摄抑制是指后来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的材料的回忆或再认产生的干扰。后来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属于逆向迁移。两种学习之间是干扰作用属于负迁移。所以,倒摄抑制是一种逆向负迁移。故题干说法是错误的。
104、答案:本题解析:正确。心智技能具有内隐性和简缩性。心智技能是借助内部言语进行的,不必像操作技能那样把每一个动作实际外显出来,也不必用外部言语将每个动作逐一展现出来。
105、答案:错误本题解析:(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2)每一个概念都包括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其中,内涵代表概念能够反映的事物的本质特征,外延代表的是概念所能囊括的所有个体或样例。内涵和外延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概念的内涵越丰富,信息量越大,反而所能包含的外延就越少。反之,一个概念的内涵越抽象越概括,其所拥有的外延也就越丰富。
106、答案:本题解析:(1)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规律(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发展性规律);(3)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的规律(双边性规律);(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育性规律)。
107、答案:本题解析:(1)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2)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以知觉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词语加以概括赋予说明的过程。(3)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整体性是指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一个整体的过程。(4)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恒常性是指人的知觉映象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条件的改变而保持相对稳定特性的过程。
108、答案:本题解析: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因素,它不仅影响学习的发生,而且还影响到学习的进程和学习的结果。动机过强或过弱,不仅对学习不利,而且对知识保持也不利。并且,在难度不同的任务中,动机的强度影响解决问题的效率。材料中的小张正是因为动机强度过高,反而抑制了学习效率。小张为考上一所好的大学以回报父母,属于外部学习动机。且学习动机强度过强,效果反而不好。所以,教师应从调节其学习动机强度和转化外部动机两方面着手。具体来说,有以下策略:(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2)根据任务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教师尽量创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在学生遇到困难或问题时,要尽量心气平和地慢慢引导,以免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教师可以运用奖励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由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转换,对任务本身产生兴趣。(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形成良好的归因模式。
109、答案:本题解析: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是心理学研究的两大方面。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1)个性是在心理过程中形成的,如果没有对主观和客观世界的认识,没有情绪情感的体验,没有积极地与困难做斗争的意志活动,心理的个性差异就无从形成和表现。(2)已经形成的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又制约着心理过程的进行。
110、答案:本题解析:(1)这种说法是正确的。(2)教育目的是最高层次的概念,它是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的总的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都要依据教育目的制定。培养目标是指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培养人的具体要求。教学目标是三者中最低层次的概念,更为具体,微观到每堂课甚至是每个知识内容,教育目的和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教学目标日积月累地得以实现,就会渐次达到培养目标,以致教育目的。
111、答案:本题解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教学活动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要以间接经验为主,但也要辅以直接经验,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体现在学习的内容和认识方式;而学习的间接经验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学生要真正掌握知识必须以个人以往积累的或现实获得的感性经验为基础。
112、答案:本题解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很多,而成败经验是影响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成功的学习经验会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相反,失败的学习经验则会降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不过成败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还取决于个体对成败的归因方式。如果把成功归因于外部的、不可控因素(如运气),就不会增强效能感;反之。如把失败归因为外部的、不可控因素,就不会降低自我效能感。
113、答案:本题解析:(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2)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美育的基本形态是艺术美和现实美。艺术美育则是指以艺术美为内容的美育活动,它应当成为学校美育的核心内容。二者不能等同。
114、答案:本题解析:1.正确。解析:二者都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判断,可以在观察过程中或结束后使用。但二者的评价标准不同,检查单只需要作定性的判断,而等级评价量表要作定量的判断。2.错误。解析:阐述规则时,新教师往往是含糊其辞的。3.错误。解析: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4.错误。解析: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2岁,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5.错误。解析:行为的变化除学习可以引起外,别的因素如疾病、疲劳均可导致。6.错误。解析:二者不完全等同,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品德教育是道德教育的一部分。7.错误。解析:教师不仅要精通所教学科专业知识,也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和良好的教育理论知识等。8.错误。解析:教科书只是教材的主要部分,此外还有其他内容。9.错误。解析:只有有效的教学才对学生的发展有积极的教育影响。10.错误。解析:备教材仅仅是备课的一方面,此外还有备学生、备教法。
115、答案:本题解析:【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课堂纪律的管理”,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熟悉和运用。【参考答案】首先,我们应该明确这样一个观点:课堂纪律作为一种约束的手段,不是终极目的。通过这种手段帮助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需要发挥它的制约力,但不能成为学习的目的。而发挥它的制约力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管理策略,而不仅仅是口舌之功。案例中的新教师把学生不服从管教错误地归因于课堂管理制度的不完善,进而不断地将管理措施严格化,这是不合理的处理方式。案例中讲到指导教师帮忙制止混乱场面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因此,案例中的教师应该通过反思自我查找原因。其次,处理突发事件需要三思后行。案例中多次提到过学生在课上与教师作对,新教师的处理方式一般是硬性对待:案例中讲到学生做完实验后不回座位时,新教师采取的方法是一再催促,而不是观察学生不回座位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的方法。后来对待两次犯错误的学生采取的措施是处罚其留校15分钟,而没有提到在15分钟里是否去与学生沟通,了解情况进而做到说服教育。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观察,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做到因材施教。再有,对于指导教师的帮助,可以一分为二地理解:指导教师帮助新教师观察课堂并提出不要太"婆婆妈妈”,这让新教师重新思考自己的管理方法。对于教师而言,是有好处的,可以说指导教师真正地发挥了指导作用;但在做实验时,指导教师帮忙处理混乱的局面,对新教师而言应该是弊大于利,这会让学生感觉教师很无能,自己不能独立处理课堂问题,这会失掉大多数学生的信任。而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新教师放下包衹,轻松发挥,使课堂教学分外精彩,意外地发现学生离自己近了。由此看来,精彩的授课可以让学生亲近教师,树立教师的威信,同时,也应该注意不要总是把学生们当成问题学生对待。这势必影响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以至于授课的质量,进而影响学生对自己的信任。最后,新教师采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发现自己在课堂管理方式上与别人有很大不同,进而反思,不断地寻求更加适合自己的管理风格。向其他教师学习以及经常反思都是很好的提高业务能力的有效途径。知道自己哪里存在问题,不断地学习改进自己的管理办法,经常反思找出问题的症结,相信新教师很快就会成长起来的。
116、答案:本题解析:【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学习动机的分类”。【参考答案】(1)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2)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3)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117、答案:本题解析:(1)本能性和朦胧性;(2)内在强烈性和外在文饰性;(3)动荡性和压抑性;(4)男女性心理的差异性。
118、答案:本题解析:课堂情境结构对课堂纪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教师对班级规模的控制、课堂常规的建立以及学生座位的分配方面,而并非是表现在教师对学生的控制上。
119、答案:本题解析:【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师的心理健康”。【参考答案】要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应从教师的个人因素入手,通过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来促进或维护心理健康水平。包括:(1)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2)努力工作,学会休闲;(3)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4)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5)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6)保持健康的身体;(7)学会调控职业压力;(8)避免职业倦怠的消极影响。
120、答案:本题解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否有目的性,是否需要意志努力。
121、答案:本题解析: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教师运用谈话法应遵循的基本要求有以下几点:(1)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2)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具体,能引起学生思维兴奋,即提问要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3)善于启发诱导学生思考。(4)做好归纳、小结,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科学化,并注意纠正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帮助学生准确地掌握知识。
122、答案:本题解析:(1)这种说法是正确的。(2)更新课程内容和形式、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依然是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重心,在实施整体改革和实验的策略中,课程的改革是关键。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课程改革主要是把着眼点放在课程内容的更新上,对课程形式则没有给予多少注意。而现阶段的课程改革将在继续更新课程内容的同时,把主要精力投向课程形式的调整和丰富上,并形成日趋合理的课程结构。
123、答案:本题解析:【知识点】德育方法的注意事项榜样示范法是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运用榜样示范法应注意以下几点:(1)选好学习的榜样选好榜样是学习榜样的前提。我们应根据时代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指导他们选择好学习的榜样.获得前进的明确方向和巨大动力。(2)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要使榜样能对学生产生力量,推动他们前进,就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榜样。(3)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要及时地把学生的情感、冲动引导到行动上来,把敬慕之情转化为道德行为和习惯,逐步巩固、加深这种情感。
124、答案:本题解析:【知识点】衡量测验质量的指标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区分度与难度有关。区分度是通过试题的难易程度体现出来的。只有在试卷中包含不同难度的试题,才能保证区分度,拉开考生得分的差距。难度较低或者难度较高的试卷区分度都较低。
125、答案:本题解析:(1)说明功能固着对问题解决的影响。启发: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训练学生思维的变通性。进行思维训练:发散思维训练、推测与假设训练、自我设计训练、头脑风暴训练(2)其他影响因素①问题的特征②已有的知识经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医疗超声诊断报告审核与解读服务合同3篇
- 2024美团外卖配送配送员配送区域划分与运营管理合同3篇
- 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学生实践与探究活动
- 二零二五年度特种爆破施工安全监管合同3篇
- 湖南科技学院《生物化学(上)》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数据处理和可视化》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探索创新思维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 2024物联网农业技术服务与产品采购合同
- 2024综合协议规范格式版A版
- 二零二五年度防腐木地板施工合同2篇
- 就这样当班主任读书分享
- 某kv送电线路铁塔组立监理细则
- 武艳艳数学思政课教学设计《式与方程的整理复习》
- 气柜安装工程施工方案
- GB/T 31989-2015高压电力用户用电安全
- GB/T 28750-2012节能量测量和验证技术通则
- 分子生物学本基因组及基因组学概论
- 残液(残气)处理记录表
- 《人工智能》全册配套课件
- 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
- 高职大专《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