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黑金试卷(详细参考解析)855_第1页
2024年全国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黑金试卷(详细参考解析)855_第2页
2024年全国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黑金试卷(详细参考解析)855_第3页
2024年全国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黑金试卷(详细参考解析)855_第4页
2024年全国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黑金试卷(详细参考解析)85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编号:_________________地区:_________________省市: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编号:_________________地区:_________________省市: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全国教师资格考试重点试题精编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

1、()是教育主体叙述教育教学中的真实情境的过程,是通过讲述教育故事、体悟教育真谛的一种研究方法。A.行动研究法B.叙事研究法C.实验研究法D.调查研究法

2、史上流传的“孟母三迁”故事,说明了影响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遗传B.自然C.环境D.家庭

3、一节课上,有的学生表现为紧张拘谨,有的学生表现为心不在焉,有的学生表现为反应迟钝,这节课的课堂气氛属于()。A.积极的课堂气氛B.消极的课堂气氛C.对抗的课堂气氛D.****的课堂气氛

4、学生王林因不守纪律,又一次被带进办公室,当即受到班主任的训斥:“你又违反纪律了?我跟你说了多少次?你的脸皮实在太厚!你把家长请来,当面说清楚,你到底准备怎么办。不然,从明天起,你就不要来读书了。”学生低着头离开了办公室。从上面例子分析,你认为要使王林同学遵守纪律应采用的方法是()。A.说服教育B.情感陶冶C.榜样示范D.实际锻炼

5、皮亚杰认为,儿童在判断行为对错时,是()。A.从客观责任向主观责任发展B.从主观责任向客观责任发展C.从他律向自律发展D.从自律向他律发展

6、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A.既定疑点B.理论假设C.刺激情境D.给定途径

7、以下哪项不属于教材的内容?()A.视听材料B.参考书C.幻灯片D.课外活动

8、以()为主的教学方法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直接性和真实性的特点。A.语言传递B.直观感知C.实际训练D.探究活动

9、(2020年真题)要充分发挥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就必须编制好三个文本,这三个文本是()。A.课程计划、课程目标、课程内容B.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C.课程方案、课程标准、课程内容D.课程方案、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10、力求本学期考得好,争取得到本学期的奖学金。这种学习动机属于()A.远素的间接性动机B.近景的直接性动机C.高尚的动机D.成就动机

11、当教师提问“一个四边形,每边边长都是1,面积是不是1?”许多同学肯定的回答是1,刘晓翔同学却回答说,如果把它压扁,变成一条线,面积就差不多成了0。这体现了发散思维的()A.流畅性B.变通性C.独特性D.独立性

12、赵老师关心学生的一举一动,对学生的各种愿望都是有求必应,其做法违背了德育原则中的()。A.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B.疏导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13、汽车司机应当具有动作灵活敏捷,注意稳定并善于转移等特点,这说明职业对人的()有一定的要求。A.兴趣B.能力C.气质D.性格

14、古希腊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是()。A.讲授法B.讨论法C.练习法D.自学辅导法

15、组织学生到敬老院慰问,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方法是()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情感陶冶法D.实际锻炼法

16、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不能决定他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而是在于他的()才能达到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A.学习积极性B.学习自觉性C.要花多少时间D.智力水平

17、()指出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A.奥苏伯尔B.卡特尔C.霍兰德D.斯普兰格

18、2013年单项选择:1949年美国学者泰勒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课程编制的“四段论”,形成了著名的“泰勒原理”的课程编制模式,这一模式被称为()

A、实践模式

B、过程模式

C、环境模式

D、目标模式A.见图AB.见图BC.见图CD.见图D

19、史蒂芬,威廉.霍金,ALS患者,全身瘫痪。不能发音,但他智力超常,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A.互补性B.差异性C.顺序性D.阶段性

20、最早倡导教育实验并提出“实验教育法”这个名称的教育家是()。A.赫尔巴特B.裴斯泰洛齐C.梅依曼D.洛克

21、德育在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作用。A.关键B.基础C.前提D.定向

22、认为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这种理论是()。A.干扰说B.同化说C.动机说D.痕迹衰退说

23、瞬时记忆的贮存时间大约为()A.0.25秒~4秒B.0.2秒~0.5秒C.2秒~l分钟D.5秒~2分

24、读书指导法是一种()的教学方法。A.以直觉感知为主B.以引导探究为主C.以实际训练为主D.以语言传授为主

25、德育方法很多,榜样示范法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能体现这种方法的是()。A.惩前毖后,治病救人B.言者无罪,闻者足戒C.有则改之,无则加勉D.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26、隐性课程是()A.通过正式教学进行的B.在课程计划中反映的C.始终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的课程D.对学生的知识、情感等方面起潜移默化的作用的课程

27、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A.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B.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C.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D.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8、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方向和内涵的因素是()A.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B.哲学思想和教育思想C.生产力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D.文化传统和教育传统

29、中学阶段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不包括()A.过渡性B.闭锁性C.社会性D.依赖性

30、(2021年下半年真题)国强认为欺负弱小是不可取的,不道德的,因此他在生活中总是能自觉杜绝这样的行为,这说明其品德发展处于()A.依从阶段B.内化阶段C.自主阶段D.外化阶段、

31、学校课程通常以()的形式出现。A.选修课程B.必修课程C.隐性课程D.显性课程

32、体现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规律的教学原则是()A.直观性原则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量力性原则

33、“出淤泥而不染”说明人对环境的影响具有()A.依赖性B.改造性C.可塑性D.主观能动性

34、“雪地中难辨兔”是由()引起的。A.刺激物的强度B.刺激新奇C.刺激的对比D.刺激物的运动变化

35、2012年单项选择:中学阶段开设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课程,属于()

A、学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劳动课程

D、社会课程A.见图AB.见图BC.见图CD.见图D

36、贯穿于教育活动全过程,并对一切教育工作有指导意义的是()。A.教育制度B.教育目的C.培养目标D.教育政策

37、IQ与学业成绩存在中等程度的相关,其相关系数在小学阶段为()A.0.6~0.7B.0.5~0.6C.0.4~0.5D.0.3~0.4

38、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常采用画示意图的方式来表述、分析问题,以帮助学生理解题目,这种方式属于采用下列哪种学习策略?()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监控策略

39、中学生晓华和几个同学为了参加全省航模大赛,组成了航模小组。他们为了在大赛中表现出色,达成了共识:牺牲各自的一些课余休息时间,放弃各自的一些爱好,以规范自己的参赛行为。这种情况,小组成员遵循的纪律属于()A.教师促成B.群体促成C.任务促成D.自我促成

40、晓红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总是从多种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力求—题多解。小红的思维方式属于()A.聚合思维B.发散思维C.常规思维D.具体思维

41、丹瑟洛的MURDER学习策略中M代表()A.情绪的调整和维持B.理解C.消化和细述D.复习和检查

42、我国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A.《论语》B.《学记》C.《礼记》D.《论演说家的教育》

43、关系转换理论强调()在学习迁移中的作用。A.个体对各要素之间关系的理解B.学习任务之间的共同要素C.不同学习活动所具有的共同的原理和概括化的经验D.认知结构变量的特性

44、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形成一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特点的出现意味着()。A.教育现象刚刚萌芽B.教育形态已趋于定型C.教育制度初步形成D.教育活动趋于完善

45、近代教育史上曾出现过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有论的论争,其根本分歧是()A.以学习直接经验为主还是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B.以理论教学为主还是以实践教学为主C.以学科教学为主还是以活动教学为主D.以传授知识为主还是以培养能力为主

46、韩波进入中学后,经常独立思考“我是谁”,未来从事何种职业,在社会上处于什么样的地位等问题。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韩波的人格发展处于()A.主动对内疚阶段B.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C.自我整合阶段D.自主对羞耻和疑虑阶段

47、课程资源的核心是()A.教科书B.教材C.课程标准D.课程计划

48、每个学生在所属的班集体中都有一定的权利和义务,都能找到适合于自己的角色与活动,因此,班集体有利于训练学生的()A.群体意识B.社交能力C.自我教育能力D.合作能力

49、班主任王老师在对学生评价的过程中,详细记录了学生学习、品德、体育锻炼等各方面的日常表现,较客观地反映了学生的进步与成长。王老师的这种评价方式属于()A.形成性评价B.终结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标准性评价

50、德育目标确立的主要依据不包括()A.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其心理特征B.借鉴国外发达国家C.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D.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二、多选题

51、看同样一个人,由于距离远近不同在视网膜上视像大小相差很大,但我们总认为他并没有什么变化,这是()。A.知觉整体性B.知觉选择性C.知觉理解性D.知觉恒常性

52、根据福勒和布朗的教师成长阶段论,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要精力总是集中在对学生成绩的关注上。据此,这位教师的成长可能处在()阶段。A.关注生存B.关注情境C.关注学生D.关注自我感受

53、(2021年下半年真题)在当代教育学理论发展过程中,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了A.教学目标分类理论B.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C.教学与发展D.教学特殊认识理论

54、教师自觉地利用环境和自身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A.自我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

55、认为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这种理论是()。A.干扰说B.同化说C.动机说D.痕迹衰退说

56、小星判断道德问题时,不仅能依据规则,而且能出于同情和关心做出判断,根据皮压杰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小星的道德认知发展处于()。A.自我中心阶段B.权威阶段C.可逆阶段D.公正阶段

57、儿童身心发展的进程不总是以相等的速度直线发展的,而是时而猛长、时而缓慢,这表明了儿童身心发展过程具有()。A.不平衡性B.阶段性C.灵活性D.差异性

58、“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个人修养法

59、2013年单项选择:当学生嘲笑张老师个子矮小时,张老师以--句“浓缩的就是精华”化解了当时的尴尬。这种情绪调节的方法称为()A.升华B.补偿C.幽默D.宣泄

60、李某在课堂上说话,扰乱课堂秩序,教师让其下课后到办公室。李某来到办公室后,教师先给他一颗糖,说:“这颗糖奖励你能遵守我们的约定,按时到来。”李某听后羞愧万分。主动向教师道歉并保证再不扰乱课堂秩序。上述案例中的教师表现出了出色的()。A.教学技能B.知识结构C.教育机智D.教研能力

61、下列选项中,对心理健康理解不正确的是()。A.心理健康反映的是某一段时间内的特定状态,而不应认为是固定的和永远如此的B.心理健康标准是一个发展的文化的概念,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C.心理健康是比较而言的,从健康到不健康只是程度的不同,而无本质的区别D.心理健康等于没有疾病或疾病仅限于躯体疾病

62、2011年单项选择:教师以微笑点头的方式赞许王芳主动帮助同学解决矛盾,这体现了情绪的()功能。

A、信号

B、感染

C、调节

D、激励A.见图AB.见图BC.见图CD.见图D

63、伟华看见天上的浮云,脑中出现“骏马”“恐龙”等动物形象,这种现象属于A.有意想象B.无意想象C.再造想象D.创造想象

64、下列哪项属于一般能力的范畴()A.记忆能力B.绘画能力C.运动能力D.社交能力

65、依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具有法制观念取向者属于下列()时期的特征。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道德成规前期

66、儿童思维已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把形式和内容区分开来的阶段属于()。A.感知运算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67、教师讲新知识之前都要先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并通过找到旧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来帮助学生记忆新知识。这种记忆过程属于()A.机械识忆B.无意识忆C.意义识忆D.被动识忆

68、据《论语述而》记载,“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诗、书、礼、易、乐、春秋”属于“四教”中的()。A.文B.行C.忠D.信

69、“见者易,学者难。”这句话强调的是()对动作技能学习的重要性。A.练习B.示范C.言语指导D.反馈

70、王军写了保证书,决心遵守《中学生守则》,上课不再迟到,但是因为冷,王军冬天迟迟不肯钻出被窝,以至于再次迟到,对王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点在于提高其(?)A.A道德认识水平B.B道德情感水平C.C道德意志水平D.道德行为水平

71、2011年单项选择:王雷认为只要上课听讲,课后做好作业就能取得好成绩。这属于班杜拉学习期待的()

A、效果期待

B、过程期待

C、行为期待

D、结果期待A.见图AB.见图BC.见图CD.见图D

72、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在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测量的()A.信度B.难度C.区分度D.效度

73、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D.社会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74、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教师把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12÷2=6(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A.巩固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75、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教育方针颁布于()年。A.1951B.1957C.1945D.1949

76、“雪地中难辨兔”是由()引起的。A.刺激物的强度B.刺激新奇C.刺激的对比D.刺激物的运动变化

77、提出“百科全书”的教学内容观,并首次将学前教育纳入学制的西方著名教育学家是()。A.卢梭B.昆体良C.夸美纽斯D.裴斯泰洛齐

78、观察研究法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处于()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A.实验室条件B.自然状态C.人为控制D.自然状态或实验室

79、实验表明,学习材料的中间部分记忆效果较差,原因是受到()。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干扰抑制D.双重抑制

80、最早把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之中的是()。A.泰勒B.罗杰斯C.布卢姆D.布鲁纳

81、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A.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B.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C.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D.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82、在一次志愿者活动结束后,马老师要求同学们对自己这一天的表现进行反思,并写出心得体会,马老师运用的德育方法是()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个人修养法

83、教育可以“简化”文化,吸取其基本内容;教育可以“净化”文化,消除其不良因素。这体现了教育对文化具有()。A.选择功能B.发展功能C.传递功能D.保护功能

84、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不包括()。A.成人感的发展B.自我的分化C.关心他人意识增强D.自我评价趋于成熟

85、校园文化的核心是()。A.物质文化B.学生文化C.教师文化D.精神文化

86、处于不同层次概括水平的两种学习之间的影响属于()。A.水平迁移B.垂直迁移C.顺向迁移D.逆向迁移

87、下列不属于集体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的是()。A.道尔顿制B.班级授课制C.分组教学D.特朗普制

88、(2020年真题)子路对教育的作用不以为然,说:南山有竹,人不去管它,照样能牙透犀牛皮。孔子对他说:若是将新来的竹子刮光照样长得直;欲来当管,岂不射得更深吗?子路接受了孔子的教诲,成了孔子的门生。孔子的做法体现了哪一教育原则?()A.教育影响的一致性、连贯性原则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C.长善教失原则D.疏导原则

89、“某某同学在班里表现最好”,此评价属于()。A.目标参照评价B.目标游离评价C.绝对评价D.相对评价

90、主张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根据社会的变化来安排课程内容的是()A.学科中心课程B.活动中心课程C.社会中心课程D.核心课程

91、2011年单项选择:“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循序渐进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

D、启发性原则A.见图AB.见图BC.见图CD.见图D

92、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学会调适和()。A.诊断问题B.克服障碍C.行为矫正D.寻求发展

93、学习过程就是尝试猎误的过程这一观点属于哪种学习理论(。).A.行为主义B.认知主义C.人本主义D.建构主义

94、下列有关情绪调节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某些认知策略如“忽视”,可以预防或减轻抑郁B.抑制快乐表情行为可以增加快乐感受C.父母对孩子发出的情绪信号对孩子的情绪调节有较大作用D.情绪调节可以发展为一种能力,称作情绪智力

95、“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理论的创立者是()。A.马卡连柯B.巴班斯基C.赞可夫D.凯洛夫

96、“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体现的是()对人格的影响。

A、同辈群体

B、家庭教育

C、早期童年经验

D、社会文化环境A.见图AB.见图BC.见图CD.见图D

97、学生张亮在课堂上出现怪异行为时,老师和同学们都不予理睬,他的这种行为便逐渐减少了。这种行为矫正法称为()A.强化法B.脱敏法C.消退法D.惩罚法

98、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课程结构由()三个层次构成。A.学习领域、课表、模块B.学习领域、科目、模块C.学习领域、科目、课表D.课表、科目、模块

99、我国初中阶段开设的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属于()。A.活动课程B.学科课程C.综合课程D.校本课程

100、“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在这个过程中最突出体现的是()A.情景记忆B.语义记忆C.运动记忆D.情绪记忆三、问答题

101、材料:升国旗仪式后,少先队部下发了为残疾儿童献爱心的倡议。回教室途中,班主任刘老师听到本班有位同学在嘀咕:“献爱心,献爱心,想必又要我们捐款了。”一旁的几位同学也在低声议论着。下午的班队课上,刘老师组织同学们观看有关残疾儿童的纪录片,并围绕“有何感想”和“我们能做什么”进行分组讨论。集体交流时,A同学说:“我们小区有一个这样的孩子。真的很可怜。我去帮过他,但是我要上学做作业,只能偶尔帮帮他。”其他同学也纷纷发言:“我们可以省下自己的零花钱,更多地帮助他们。”“众人拾柴火焰高!”“捐物捐款只是献爱心的一种表现.帮助他们对生活充满信心才是关键!”“我们可以给他们写信送贺卡。”……刘老师总结时分享了自己很喜欢的一句话——“让别人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问题:结合案例,分析刘老师的行为遵循了哪些德育规律。

102、(2022上半年真题)动机强度与学习效果成正比

103、“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听。”叶圣陶先生提出了什么样的教师观?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怎样落实这一先进的教师观?

104、简述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置与矫正。

105、示范与讲解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

106、(2021年下半年真题)王老师是初中语文老师,根据教学进度安排,最近他开始讲授古代诗歌单元,在教学时,他先是引导学生探索五言绝句的平仄规律,刚开始学生总结不准确。经过多次讲解和引导,学生掌握了五言绝句的平仄规律,随后,王老师发现,当学生又学习五言律诗时,他们很快就能总结出五言律诗的平仄规律,再后来,当学生学习七言律诗时,也很快总结出了其平仄规律。本单元结束后,王老师进行教学反思:学生之所以能很容易地总结出七言律诗的平仄规律,是因为学生已经掌握了五言绝句、五言律诗的平仄规律,他们利用已掌握的方法进行分析,很快就能总结出七言律诗的平仄规律。问题:(1)请用迁移相关理论分析上述学习现象。(10分)(2)该迁移理论对教学有何启示?(8分)

107、根据维果斯基的观点,教学必须考虑学生已经达到的水平,而且任何教学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已有水平。

108、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有三种课堂气氛,第一种课堂氛围紧张,教师与学生间说话小心翼翼;第二种课堂纪律差,学生不注意听讲,做小动作,离开座位;第三种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1)教师的领导风格有哪些类型?试分析上述课堂气氛分别与教师的何种领导风格相关。(2)你认为教师如何才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109、有结构问题的解决过程与无结构问题的解决过程相同,但各自的解决特点不同。

110、简述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

111、材料:下面是摘自一位班主任工作日志中的一段话:我们班的张华被查出偷偷吸烟,经过教育,我以为他不会再犯。但出乎意料的是,他又接二连三地吸烟,而且每当我询问他,他总是信誓旦旦地说绝不再犯,这真让我火冒三丈。到底问题出在哪儿呢?我把吸烟的危害说得淋漓尽致,也告诉他盲目模仿他人不可取。怎么他就不能改掉呢?经过深入地调查,我发现原来吸烟的学生形成了一个固定的小帮派,在这个圈子里,谁要因为被老师教育而不再吸烟,其他学生就会讥笑他。出于逞能的心理,张华就阳奉阴违。明白了关键所在,我就找来了所有和他经常一起吸烟的学生,让他们自己说一说当时吸烟时的想法,当学生们敞开心扉的时候,他们自己就意识到了原来自己的一些想法是多么幼稚。这件事也让我深深意识到原来错误也是学生学习的宝贵财富。问题:(1)分析青春期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2)结合材料阐述如何疏导和克服学生们的逆反心理

112、简要说明对“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的认识。

113、东汉名将马援,小时候并不怎么样。有一次,他见到同学朱勃,朱勃年方十三,能口诵诗书,举止娴雅,学识渊博。马援见了他很惭愧,他哥安慰说:“朱勃是小器,早成;你是大器,晚成。”马援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奋发努力,更加刻苦,后来很有作为。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对教师的启示是什么?

114、王老师在讲授形近字时,用白粉笔书写形近字相同的部分,用红粉笔书写形近字不同的部分。(1)他为什么这么做?(2)他运用了哪些感知觉的规律?

115、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排斥教师的介入和指导。

116、专制型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成长。

117、材料:森林里有一所“动物学校”开设了跑步、跳跃、爬行、游泳、飞行五门课程,并规定学生要全部掌握,第一批学生有鸭子、兔子、松鼠、鹰和泥鳅。鸭子游泳一向突出,飞行勉强及格,由于跑得慢,他不得不每天放学后留在学校练习跑步,但期末考试成绩仍然没有及格,他的游泳由于长期不练习,期末只获得了中等成绩。兔子是班里跑得最快的,但由于游泳作业太多,他不得不整天泡在水里,泡得精神都快要崩溃了。松鼠原本是较出色的,但对于飞行感到非常沮丧,因为老师只许他从地面起飞,不许他从树顶起飞。由于他非常喜欢跳跃,花了很多时间发明一种跳跃游戏,结果期末考试爬行刚好及格,跑步甚至不及格。鹰由于受到老师的严格管制,在爬行考试中,虽然他第一个到达树顶,但他用的是自己的方式而不是老师所教的那种方式,因此并没有得到老师的表扬。学期结束时,普普通通的泥鳅,由于游泳成绩马马虎虎,跑步、跳跃、爬行成绩一般般,也能飞一点点,因此他的总成绩是班里最高的。毕业典礼那天他作为全体学生的唯一代表在大会上发言。许多鼠类动物子弟没有到“动物学校”学习,因为学校拒绝增开挖掘课,为子女着想,鼠类动物联合创办了另外一所学校……问题:请用新课改的理念指出“动物学校”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违背的教育教学规律,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118、材料:语文老师发现班上一名学习很用功的男同学在背诵课文时有些困难,想了解其中的原因,就问他:“你是怎样背诵课文的”这名学生回答:“我就是反复地念。”老师说:“你这也是一种记忆方法,只不过记忆得比较慢。我可以教你一些记忆术,来帮助记忆。”接下来的日子,老师教给他一些背诵课文的方法并选择了一些课文的段落让他背诵。通过运用老师教授的方法,他背得比平时快而且保持时间也比以前长,老师认为他已经掌握了这些方法。在学习新课文时,老师又让这位男同学背诵相关段落,他还是像以前一样,不能流利背诵。老师就问:“你是怎么背诵的”他回答:“反复读。”老师有些生气了,就问:“你为什么不用我教你的方法”他不回答,沮丧地低下了头。问题:(1)结合材料,分析学生用了什么学习策略教师教给了学生什么学习策略(2)教师在训练学生运用学习策略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119、简述动作技能的形成阶段。

120、简述富勒等人提出的教师成长的三个阶段。四、问答题

121、(2021年下半年真题)学校教学应以间接经验为主。

122、学习动机的分类有哪些?

123、新课程强调课程内容要密切关注学生兴趣和生活经验,并不意味着可以忽略间接经验的学习。

124、材料:张老师正在给初一(2)班上体育课。本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立定跳远的要领。但经过几次讲解示范后,还有一半的同学掌握不好。就在张老师又一次给学生示范时,不知谁一声尖叫:“青蛙!”整齐的队伍顿时乱了起来。大多数同学拥上前去围观。张老师一看,只见一个男孩趴在地上用手戳一只绿绿的大青蛙。青蛙一蹦一跳逗得同学们哈哈大笑。这不是班上的调皮鬼李和吗?体育课上他就从来没有老实过。张老师的火气正要发作,但转念一想,青蛙的跳跃蹬地不是和立定跳远的蹬地动作一样吗?这时,张老师顺势引导学生——“同学们,谁能说说青蛙后腿是怎样起跳的?”同学们睁大眼睛,都在认真地观察。“青蛙起跳前双腿是弯曲的。”王强第一个兴奋地喊道。“很好,观察得真仔细。”张老师及时加以鼓励。“它起跳时后腿非常用力。”另一个同学回答道。“非常好,大家再仔细观察一下青蛙起跳时是哪部分用力的?”张老师又问。“是前脚掌用力,而且它的身体全部展开了。”“太好了!立定跳远的起跳和青蛙起跳是一个道理,同学们,起跳时的动作是两脚左右分开,脚跟稍提,屈膝半蹲,上体稍前倾,头稍抬,前后自然摆臂,双脚轻轻地落地。同学们,想不想模仿青蛙跳跃动作试一试呀?”“想!”同学们齐答道。同学们模仿着青蛙跳跃的动作,起劲地练了起来。由于他们领会了要领,很快掌握了立定跳远的动作技术。张老师随后把全班同学分为四组进行跳远的友谊赛,同学们气氛十分活跃,越跳越有劲。李和也为了给本队争分,动作规范,跳出了优秀成绩。问题:(1)请问张老师使用了什么教学方法?(2)联系案例阐述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是如何体现的?

125、材料:随着高考竞争的日益激烈,高考焦虑的学生也呈现出逐年增多的趋势。小李是某中学高三年级的男生,近一段时间以来一直情绪不好,睡眠不好,饭量减少,每天萎靡不振,上课时注意力难以集中,尽管每天学习时间很长,但学习效率低下。因此他变得脾气暴躁,有时无故不去上学。试结合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分析小李考试焦虑症产生的原因及心理辅导策略。

126、政治制度既可能促进也可能阻碍教育事业的发展。

127、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128、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于后天,“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教育之故”。

129、心智技能不必通过外部言语表现出来。

130、教学活动除了发展学生的智力,也应发展学生的品德、体质等。

131、简述中学生情绪发展的特点。

132、一位专家到一所中学考查学生的地理知识。她浏览了一下课本,向学生问道:“假如你在地下挖一个几百米深的坑,坑底比上面是热还是冷呢?”没有学生能够回答。这时,教师对专家说:“我确信他们是知道的。”于是教师向学生问道:“地球的内核是什么样的状态?”“地球内核是火热的熔岩!”同学们齐声回答。为什么原本有意义的知识,学生只能如此死记硬背?请根据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对此现象进行分析。

133、简述学校教学工作的意义。

134、李小辉是某学校的一名初一学生,他发现自己越来越讨厌上学了,因为他考试总是不及格,数学老师还用鲜艳的粗笔在他的试卷上批道:“卷面潦草,思维混乱,简直不是人写的!”他想争第一,却又认为自己怎么也无法争到第一。说起从前,他也有过辉煌的学习成绩:小学连续三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在市“希望杯”竞赛中获过二等奖,小学毕业被保送到初中。然而,升入初中后的第一次摸底测验,他只排在第21名,从此,李小辉便丧失了自信心,连他最擅长的数学也爱听不听,作业也马马虎虎……请分析李小辉的学习心理并提出解决的对策。

135、简述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

136、教育目的等同于培养目标。

137、义务教育是一种全民性的教育。

138、感觉相加等于知觉。

139、注意转移即注意分散。

140、简述经验课程的优点。

参考答案与解析

1、答案:B本题解析:题干描述的是叙事研究法的概念。

2、答案:C本题解析:这反映的是环境对人的影响。

3、答案:B本题解析:【知识点】课堂气氛消极的课堂气氛常常以学生的紧张拘谨、心不在焉、反应迟钝为基本特征。

4、答案:A本题解析:【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德育的基本方法”,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掌握。【名师详解】说服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这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方法。其具体方式有: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等,其中谈话是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在实际运用中,我们应当注意:(1)明确目的性。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注意个别特点,针对问题,有的放矢,启发和触动他们的心灵,切忌一般化,空洞说教。(2)富有知识性、趣味性。(3)注意时机。捕捉教育时机,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4)以诚待人。教师态度应诚恳、深情,语重心长,与人为善。本题干中所举案例,更适合采用说服教育,但切忌像题中班主任那样当头训斥,以找家长和其他威胁性语言引起学生的情绪抵触。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5、答案:A本题解析:皮亚杰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判断行为对错是从客观责任向主观责任发展的。

6、答案:C本题解析:问题是指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7、答案:D本题解析:【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材的构成”,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名师详解】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其中,教科书和讲义是教材的主体部分,故人们常把教科书与讲义称为教材。教科书又称为课本,它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随着科技的发展,除教科书外,还有各类指导书和补充读物;工具书、挂图、图标和其他教学辅助用具,教学程序软件包;幻灯片、电影片、音像磁盘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8、答案:B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9、答案:B本题解析:充分发挥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主要的依据为: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10、答案:B本题解析:B。近景的直接性动机是指由活动的直接结果所引起的对某种活动的动机。

11、答案:C本题解析:独特性是指产生不寻常的反应和不落常规的能力,以及重新定义或按新的方式对所见所闻加以组织的能力。

12、答案:A本题解析: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热爱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结合起来,促使教育者的合理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赵老师对学生各种愿望有求必应的做法忽视了严格要求学生。

13、答案:C本题解析: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汽车司机应具有动作灵活敏捷、注意稳定并善于转移等特点,这正是对人气质方面的要求。

14、答案:B本题解析:所谓“苏格拉底方法”,是指在与学生谈话的过程中,并不直截了当地把学生所应知道的知识告诉他,而是通过讨论问答甚至辩论方式来揭露对方认识中的矛盾,逐步引导学生自己最后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

15、答案:D本题解析:实际锻炼法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际活动,使其在活动中锻炼思想,增长才干,培养优良的思想和行为习惯的德育方法。

16、答案:C本题解析:C【解析】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给了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

17、答案:B本题解析:【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格特质理论”。【名师详解】奥苏伯尔把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别特质;卡特尔把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制特质和环境特质等;霍兰德把人格特质分为现实型、研究型、学术型等;斯普兰格把人格特质分为经济型、理论型等。

18、答案:D本题解析:泰勒原理的实质是以目标为中心的模式,因此又被称为“目标模式”。

19、答案:A本题解析:【知识点】个体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互补性反映出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一方面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另一方面.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如身患重病或有残缺的人,如果他有顽强的意志和战胜疾病的信心,身心依然得到发展。霍金,全身瘫痪,不能发音,但智力超常,体现的就是互补性。

20、答案:C本题解析:梅依曼是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

21、答案:D本题解析:【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德育在青少年发展教育中的作用”,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名师详解】德育在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定向的作用。它所包括的政治态度、道德品质、世界观及思想等方面的教育,是解决为谁服务问题的。它保证人的各方面发展沿着一定的政治方向前进。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22、答案:A本题解析:干扰说认为,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

23、答案:A本题解析:瞬时记忆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一定数量的信息在感觉通道内迅速被登记并保留一瞬间的记忆。外界信息在感觉记忆中的保持是很短暂的,图像记忆保持的时间约0.25—1秒,声像记忆虽超过l秒,但也不长于4秒。

24、答案:D本题解析:D。略。

25、答案:D本题解析:【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德育方法”。【名师详解】榜样示范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原意为:桃树李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体现了榜样法。

26、答案:D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7、答案:C本题解析:发展性评价是指通过系统地收集评价信息和分析信息,对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双方的教育活动进行价值判断。实现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共同商定发展目标的过程,旨在促进被评价者不断地发展,其核心是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28、答案:C本题解析: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方向。

29、答案:D本题解析:中学阶段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有:过渡性、闭锁性和社会性。

30、答案:B本题解析: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在生活中总是能自觉杜绝这样的行为”已经不需要外在的约束,属于内化阶段。

31、答案:A本题解析:学校课程即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行决定的,目的是满足学生和社区的发展需要,强调多样性与差异性,学生有选修的权利,通常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

32、答案:B本题解析: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应使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来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引导他们运用新获得的知识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原则是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教学规律在教学中的体现。

33、答案:D本题解析:题干描述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之一。

34、答案:C本题解析:白色的兔子在白色的雪地上难以分辨出来是因为两者的颜色相同,刺激的对比不强烈。

35、答案:A本题解析:学科课程,是指以文化知识(科学、道德、艺术)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的课程类型。题干中描述的课程都属于这一类型。

36、答案:B本题解析:【考: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育目的的功能”。【名师详解】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与方法、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教育目的具有导向功能、指导功能、激励功能、评价功能。

37、答案:A本题解析:IQ与学业成绩存在中等程度的相关,其相关系数在小学阶段为0.6~0.7,在中学阶段为0.5~0.6,在大学阶段为0.4~0.5。

38、答案:C本题解析:C【解析】画示意图属于组织策略。

39、答案:C本题解析:任务促成的纪律是指某一项任务会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而对其他诱人的活动置之不理。因此,本题中,小组成员遵循的纪律属于任务促成的纪律。

40、答案:B本题解析:聚合思维是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集中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的或最好的答案的思维;发散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寻求各种答案的思维;常规思维是指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照惯常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具体思维是运用已有表象进行的思维活动。本题中晓红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总是从多种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力求一题多解的思维方式即属于发散思维。

41、答案:A本题解析:选A。丹瑟洛的MURDER学习策略中M代表情绪的调整和维持,U代表理解,R代表回忆,D代表消化和细述,E代表扩展,R代表复习和检查。

42、答案:B本题解析:B【解析】《学记》是我国也是世界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43、答案:A本题解析:该理论认为迁移产生的是个体对各要素之间关系的理解。习得的经验能否迁移,取决于能否理解各个要素之间形成的整体关系,能否理解原理与实际事物之间的关系。个体越能发现事物间的关系,则越能加以概括、推广,迁移也就越普遍。由此可知,关系转换理论强调个体对各要素之间关系的理解在学习迁移中的作用。

44、答案:B本题解析:【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育的历史发展”,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掌握。【名师详解】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形成一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特点的出现意味着教育形态已趋于定型。

45、答案:D本题解析:实质教育以传授知识为主,形式教育是以培养能力为主。故本题选D。

46、答案:B本题解析:中学阶段(12-18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

47、答案:B本题解析:教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和主要组成部分。

48、答案:C本题解析:略。

49、答案:A本题解析: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进行过程中,为引导教学前进或使教学更为完善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结果的确定。详细记录了日常表现,较客观地反映了学生的进步与成长体现了形成性评价。故本题选A。

50、答案:B本题解析:德育目标的确立主要依据四个方面:(1)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其心理特征;(2)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3)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4)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

51、答案:D本题解析:知觉的恒常性就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知觉的条件发生了变化,而知觉的印象却保持相对稳定不变的知觉特性。题干中的距离远近不同即为知觉条件发生了变化,但感觉他没有什么变化就是指映象保持稳定不变。

52、答案:B本题解析:处于关注情境阶段的教师关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以及班级大小、时间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如“内容是否充分得当”“如何呈现教学信息”“如何掌握教学时问”等。

53、答案:A本题解析:《教学目标分类学》是布卢姆的代表作,教学过程最优化由巴班斯基提出的教学理论和方法,教学与发展由苏联著名教育家赞科夫提出。

54、答案:D本题解析:陶冶教育法是指教师自觉地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心灵受到感化,进而促进其身心发展的方法。

55、答案:A本题解析:干扰说认为,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

56、答案:D本题解析:公正阶段的儿童继可逆性之后,公正观念或正义感得到发展,儿童的道德观念倾向于坚持公正,平等。儿童不在呆板的按固定规则去判断,在依据规则判断时考试考虑到同伴的一些具体情况,从关心和同情出发判断。

57、答案:A本题解析:由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可知。

58、答案:D本题解析:“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的意思是: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经常把学到的东西拿来检查自己的言行,(遇到事情)就可以不糊涂,行为也就没有过失。这句话倡导要多学习、常反省,从而提高个人修养,体现的德育方法是个人修养法。

59、答案:C本题解析:幽默,是指对于困境以幽默的方式处理。它没有个人的不适及没有不快地影响别人情感的公开显露。它与诙谐、说笑话还不完全一样。幽默仍然允许一个人承担及集中注意于困窘的境遇上,而诙谐、打趣的话却引起分心或使从情感的问题上移开。

60、答案:C本题解析:教师的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及时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师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修养的外在表现,是教师娴熟运用综合教育手段的能力。

61、答案:D本题解析:心理健康至少有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有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62、答案:A本题解析:情绪的信号功能体现在个体将自己的愿望、要求、观点、态度通过一定的情感表达方式传递给别人并加以影响。

63、答案:B本题解析:无意想象:也称不随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地产生的想象。它是人们的意识减弱时,在某种刺激的作用下,不由自主地想象某种事物的过程。例如,人们看见天上的浮云,想象出各种动物的形象;新版习题,考前押题,,更多考生做题笔记分享,人们在睡眠时做的梦等。

64、答案:A本题解析:一般能力是指在不同种类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是从事一切活动所必备的能力的综合,如观察力、记忆力等。

65、答案:B本题解析:【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名师详解】习俗水平包括遵从权威与维护社会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66、答案:D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67、答案:C本题解析:意义识记是在理解的基础上,依据材料的内在联系,并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而进行的识记,有人也称之为理解记忆或逻辑记忆。本题是通过已有知识来记忆新知识,符合意义识忆的概念。

68、答案:A本题解析:“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意思是说孔子以文、行、忠、信四方面来教弟子。其中“文”是知识,“行”是品行,“忠”是忠义,“信”是信用。由此可知,“诗、书、礼、易、乐、春秋”是知识,属于“四教”中的“文”。所以本题选A。

69、答案:A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70、答案:C本题解析:王军虽然知道不能迟到,但是不能够坚持下去,这说明道德意志水平薄弱,对王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点应在于提高其道德意志水平。

71、答案:D本题解析:结果期待是指人对自己的某一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题干的描述符合结果期待的含义。

72、答案:D本题解析:测验能准确测量到所要测量的对象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测量的效度。

73、答案:D本题解析: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以下方面: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74、答案:C本题解析:【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学的基本原则”,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理解。【名师详解】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活动要把理论知识与生活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题干中教师把理论知识与分馒头结合起来教学,解决了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

75、答案:B本题解析:1957年,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个教育方针。

76、答案:C本题解析:白色的兔子在白色的雪地上难以分辨出来是因为两者的颜色相同,刺激的对比不强烈。

77、答案:C本题解析:夸美纽斯世界观中的进步因素还集中体现在他的“泛智”的思想中,泛智就是将一切有用的知识教给一切人,使其智慧得到普遍发展的理论,主张百科全书的教学内容。他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为6岁以下的儿童的智育提出了一个广泛而详细的教学大纲。

78、答案:B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79、答案:D本题解析:学习材料中间部分的记忆效果之所以较差,可能是由于同时受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双重干扰的结果。

80、答案:A本题解析:泰勒提出了课程评价理论,被称之为泰勒原理,泰勒被誉为“课程理论之父”。他最早将课程评价理论引入到课程编制过程中,从而使教育目标精确具体、课程内容严密统一,课程编制更具有操作性。因此,正确答案选A。

81、答案:C本题解析:发展性评价是指通过系统地收集评价信息和分析信息,对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双方的教育活动进行价值判断。实现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共同商定发展目标的过程,旨在促进被评价者不断地发展,其核心是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82、答案:D本题解析:个人修养法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道德上的自我修养,从而提升道德水平的教育方法。这是一种以学生自我修养为核心的教育方法。马老师要求学生反思写心得体会,是指导学生进行道德修养。说服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榜样示范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实际锻炼法是指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良好品德的方法。

83、答案:A本题解析: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体现在:第一,根据培养人的客观规律进行文化选择;第二,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文化选择;第三,在发展中进行文化选择。命题分析教育可以对文化进行“简化”并消除不良因素而非全盘接收,体现了教育对文化的选择功能。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的文化功能的具体表现。该知识点多以选择题或问答题的方式出题。

84、答案:C本题解析:青少年关注自我意识增强,而非关心他人意识增强,排除C项。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中学生情绪的重要特点。

85、答案:D本题解析: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86、答案:B本题解析:垂直迁移:也叫纵向迁移,是指处于不同层次(概括与抽象的程度不同)的各种学习间的相互影响。垂直迁移又可分为两种:一是自上而下的迁移;二是自下而上的迁移。

87、答案:A本题解析:道尔顿制指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由此可见,道尔顿制不属于集体教学。

88、答案:D本题解析:疏导原则也就是循循善诱原则,是德育原则之一。要求德育教育要以积极引导、说服教育为主,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孔子给子路讲明道理,疏通思想,说服他重视教育,最终成为自己的学生,体现了疏导原则。

89、答案:D本题解析:依据学生个人的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中或常模中所处的位置来评价和决定他的成绩优劣,而不考虑他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属于相对评价。“某某同学在班里表现最好”即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又称为目标参照性评价,是运用目标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目的游离评价模式是一种课程评价模式.该评价模式是斯克里文针对目标评价模式的弊端而提出来的。他认为,评价者应该注意的是课程计划的实际效应,而不是其预期效应,即原先确定的目标。

90、答案:C本题解析:认为教育的根本价值是社会发展,课程的最终价值是社会价值,课程是实现未来理想的运载工具。学生应该参与社会生活中,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91、答案:D本题解析:略。

92、答案:D本题解析:心理辅导的目标主要是学会调适和寻求发展。

93、答案:A本题解析: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流派中,桑代克的联结-试误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渐进的、盲目的、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因此题干是行为主义流派的观点。

94、答案:B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95、答案:B本题解析:B【解析】巴班斯基以总结“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理论而著称。

96、答案:C本题解析:C。这是早期童年经验对人格的影响。

97、答案:C本题解析:条件反射形成以后,如果得不到强化,条件反应会逐渐减弱,直至消失,称为消退。

98、答案:B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99、答案:B本题解析:【知识点】课程的分类学科课程是单科形式,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强调一门学科的逻辑体系的完整性.其课程的主导价值是使学生获得逻辑严密和条理清晰的文化知识。

100、答案:D本题解析:D。根据记忆内容的不同,一般可把记忆分为形象记忆、情景记忆、情绪记忆、语义记忆以及运动记忆。其中,情绪记忆主要是对所发生过的一些事件、经历等有深刻的情绪体验,即使事件虽然已经过去,但深刻的体验和感受却仍然保留在记忆中。“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说明对于“蛇咬”这一经历所引发的恐惧体验非常强烈,以至于久久难以忘记这种恐惧的情绪。

101、答案:本题解析: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也是促进受教育者品德矛盾的积极转化与调节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矛盾的统一。李老师的行为,遵循了以下德育过程的规律。(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刘老师给同学们观看纪录片,有利于学生形成道德认识;让学生讨论“有何感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让学生讨论“我们能做什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道德行为。从这几个方面人手能够促进学生的道德品质的提高。(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刘老师没有灌输给学生相应的德育思想,而是通过呈现情境,由学生自己讨论得出结论,这完成了学生思想内部矛盾的斗争,能够促进学生对外部道德要求的内化,是个体的心理活动的积极结果。(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一开始,有同学把献爱心等同于捐款,并产生不满情绪,后来,刘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在集体的影响下,大家纷纷能够转变观念,把献爱心的形式多样化,并且道德认识呈现积极倾向。这体现了刘老师能够合理运用学生之间的活动和交往,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促进学生思想的积极转变。(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青少年学生正处于成长时期,世界观尚未形成,思想很不稳定。学生品德过程中的反复是不断深化的过程。这也就要求教师要正确认识和对待这种现象,耐心细致地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在反复中逐步前进。刘老师没有对于学生不正确的道德认识立马纠正,而是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形成正确认识,帮助学生达到品德认识的逐步提高。

102、答案:本题解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总体而言,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是那么简单。只有当学习动机的强度处于最佳水平时,才能产生最好的学习效果。心理学家耶克斯-多德森指出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关系并不是线性的关系,而是倒U型曲线关系。即学习动机水平适中的时候,此时的学习效率最高,一旦超过顶峰的状态,动机强度过强时就会对活动的结果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但是动机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面对比较复杂的问题时,动机强度不是越高越好,它的最佳水平点会低一些。但是对比较简单的学习任务时,我们要保持比较高的动机水平即可。

103、答案:本题解析:叶圣陶先生提出了采用启发、诱导、讨论的教学方法,积极开发课程内容的教师观。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从以下方面落实这一先进的教师观:①教学生尽可能自然地联系生活和社会实际,这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应用的过程;②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信息,以更好地实现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育目标,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③在课堂教学和交流中,积极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与碰撞。

104、答案:本题解析:(1)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置:①运用先人为主的策略,事先预防课堂问题行为;②正确对待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2)课堂问题行为的矫正:①控制策略。②矫正策略。第一,熟悉课堂问题行为矫正的内容;第二,遵循课堂问题行为矫正的原则;第三,课堂问题行为矫正的程序;第四,有一些课堂问题行为需要通过心理辅导来处理和矫正,教师应协助心理辅导教师对有问题行为的学生进行针对性帮助。

105、答案:本题解析:【知识点】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练习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是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条件和途径,对技能进步有促进作用。

106、答案:本题解析:(1)经验类化说是指对已有经验进行了概括,就可以完成从一个情境对另一个情境的迁移。材料中,因为学生已经掌握了五言绝句、五言律诗的平仄规律,而能很容易地总结出七言律诗的平仄规律,体现了理论方法的迁移。2)①提高学生知识的概括化水平,重视基本原理的教学;②注意教学内容的编排顺序;③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107、答案:本题解析:【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维果斯基的教学理论”。【参考答案】正确。关于教学和发展的关系,维果斯基认为教学必须考虑儿童已达到的水平,并要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

108、答案:本题解析:(1)教师的领导方式是教师用来行使权力与发挥领导作用的行为方式。勒温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集权型、民主型和放任型三种类型。集权型的教师只注重教学的目标,仅仅关心学习的任务和学习的效率,他们对班级的学生不够关心,师生之间的社会心理距离比较大。民主型的教师注重对学生的学习加以鼓励和协助,关心并满足学生的需要,营造一种民主与平等的氛围,师生之间的社会心理距离比较近。放任型的教师采取的是无政府主义的领导方式,对群体学生的需要都不重视、无要求、无评估、工作效率低、人际关系淡薄。这三种不同的领导方式会使学生产生不同的行为反应,从而形成不同的课堂气氛。由材料的描述可知,第一种课堂气氛所对应的是集权型的领导方式;第二种课堂气氛所对应的是放任型的领导方式;第三种课堂气氛所对应的是民主型的领导方式。(2)①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第一,教师具备一定的课堂学习管理能力,如洞悉能力、兼顾能力、分段教学活动顺利过渡的能力、维持全班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能力、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的能力、避免产生微波效应;第二,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业务素养;第三,教师要讲求教学艺术;第四,重视情感在教学中的应用,以积极的情感感染学生;第五,鼓励表扬为主,兼顾其他,有的放矢;第六,注重师生心态调整;第七,教师的自我控制与对偶然事件的控制;第八,采用科学的班级管理方法;第九,教师要有体察学生情感反应的能力;第十,教师应该对每个学生形成恰如其分的高期望;第十一,保持中等水平的焦虑,树立良好的自我意识。②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切实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必须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保持最佳的学习心态。③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堂中的师生关系,直接制约影响课堂气氛,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第一,师生民主平等;第二,树立一定的教师威信;第三,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

109、答案:本题解析:【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问题解决的过程”。【参考答案】错误。有结构的问题和无结构的问题的解决过程并不相同。

110、答案:本题解析: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本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它遵循“快乐原则”。自我,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111、答案:本题解析:(1)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①成长期的必然规律。学生与成人相比,他们对于新事物具有更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愿望,接受能力更强。教师只习惯于用老一套去教育学生,用自己认为好的东西去吸引学生。是无法对学生保持长久的吸引力的。中学生独立意识强,表现欲望高,喜欢标新立异,遇事总想发表独特的见解,做出异乎寻常的举动,以期引起别人的注意,显示其独立的个性。②好奇、对立心理。心理学家认为,当某事物被禁止时,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尤其是在只做出禁止而又不做出任何解释的情况下,浓厚的神秘色彩更易引起人们的猜测。那些“青少年不宜”的影视广告就是利用青少年的好奇心理,从而达到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去观看的目的。③偏激心理。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社会阅历浅、知识面还相当缺乏,看问题过于简单,甚至相当片面,往往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却为此沾沾自喜。(2)逆反心理的疏导和克服:针对青春期的心理特点,若是一味压制,只能助长他们的逆反心理。青春期学生可塑性极强,自立自主的欲望又特别强烈,老师和家长对待他们要像对待朋友一样,决不可采取高高在上的姿态。老师和家长对学生要严禁使用命令,那种认为命令学生服从是天经地义的想法是错误的。老师和家长对学生的事不要随意发表评论,而要采取一种积极聆听的姿态,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作为班主任,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文化素质,学会辩证地、全面地、发展地看问题,避免由于认识片面、视野狭隘造成自身的认识错误。老师与家长要真正融入学生的生活,了解他们喜欢什么,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成为学生真正的良师益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克服学生的逆反心理,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大有裨益。

112、答案:本题解析:教学过程中既要充分注重教师的教,也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的积极性,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二者在教学过程中的关系:(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113、答案:本题解析:(1)朱勃“早慧”和马援“大器晚成”说明了个体能力的发展存在早晚差异,个体身心发展具有差异性。(2)这则材料启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实施教学时要坚持因材施教原则。本材料说明了教师期望的重要性。对于学习不好的学生,教师不要对其失去信心,而是要多加鼓励,让儿童了解到他是有能力和希望成为好学生的。在老师的积极鼓励、循循善诱下,学生是有可能变好的。如果对暂时学习不好的学生加以打击,会损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的学习成绩每况愈下。

114、答案:本题解析:(1)王老师这么做是运用了知觉的选择性,为了突出形近字不同的地方,使学生能够迅速、清楚地感知到形近字的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便于学生注意和理解。(2)他运用了感知觉的差异律。差异律是指对象和背景的差异越大,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开来就越容易。在物质载体层次上,应通过合理的板书设计、教材编排等方面恰当地加大对象和背景的差异。扩大对象与背景的差距,可以增强感知部分的强度,提高感知效果。案例中,王老师用白粉笔书写形近字相同的部分,用红粉笔书写形近字不同的部分,就是运用了感知规律的差异律,用不同的颜色增强了感知部分的强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115、答案:本题解析: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错误。新课程虽然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同时也注重教师的指导作用。

116、答案:本题解析:【知识点】师生关系的类型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专制型的师生关系模式以命令、权威、疏远为其心态和行为特征。学生没有自由,只是听从教师的命令,对教师往往是敬而远之。民主型的师生关系模式以开放、平等、互助为其主要心态和行为特征。教师在教室内以民主的方式教学,重视集体的作用。与学生共同计划,共同讨论,帮助学生设立目标。指引学生对照着目标进行学习。所以,民主型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成长。##jinkaodian

117、答案:本题解析:(1)在“动物学校”中,所有的动物都要学习跑步、跳跃、爬行、飞行、游泳这五种课程,可是,很显然有的动物根本就不可能学会某类课程,比如,没有翅膀的动物不可能学会飞行,陆地动物不可能学会游泳,等等。由此可见“动物学校”存在的问题主要有:①违背了新课程改革以人为本,即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