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团体标准《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肌内效贴贴扎治疗操作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项目来源项目来源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任务书编号:2014GXNSFAA251001。本成果属于医疗卫生行业康复医学领域研究技术成果,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软组织贴扎技术标准化临床应用研究,研究期限为2014年11月30日至2017年11月30日。二、项目背景及目的意义脑卒中是一种由于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脑部血管破裂或阻塞所导致脑部功能障碍的急性脑血管病,具有明显的三高特征(即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及死亡率高),目前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全球健康问题。2017年卒中死亡人数攀升至620万,同时全球约有1870万与脑卒中相关的残疾。我国总体卒中终生发病风险为39.9%,位居全球首位,需要通过康复锻炼来改善卒中引起的各种功能障碍。2021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加强脑卒中防治工作减少百万新发残疾工程综合方案》中提出,要实施脑卒中综合防控,深入做好健康宣教,持续开展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规范实施治疗和康复随访,进一步提升脑卒中防治效果,有效降低发病率及致残率。肩手综合征作为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是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的一种临床表现形式,是自主神经系统对于创伤所作出的异常反应的结果。多发生在卒中后1~3个月内,发生率为12.5%~74.1%。因本病肩痛并活动受限、迁延难愈,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社会经济产生严重影响。康复治疗是目前降低卒中致残率,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极其有效的方法。肌内效贴是1973年由日本KensoKase博士发明的一种无创、安全的辅助治疗方法,是一种不含药物的防水弹力布,胶面呈“指纹”状或“水波纹”状结构;对贴布施加拉力,通常可拉伸到其原始长度的140%,有效弹性可维持3d~5d,在治疗过程就是利用这种特殊结构及其弹性,贴于皮肤表面从而达到治疗效果。肌内效贴通过皮肤作为“载体”发挥作用,贴于皮肤表面产生的皱褶能巧妙地提拉起局部皮肤,使皮下间隙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得到明显改善,淋巴回流增多致痛刺激物减少,从而减轻疼痛及肿胀。肌内效贴贴于皮肤表面,身体运动后引起的位移可激活皮肤感受器,增加皮肤的感觉输入,使更多的肌肉单位参与身体运动,本体的感受器激活,使外周传入信号增强,从而增加肌肉力量控制,达到调节肌张力、改善姿势控制等作用。将这种贴布贴于体表,通过增加感觉输入、放松或促进软组织功能活动等,改善患者运动、感觉等各方面功能,最早应用于运动员运动损伤后。目前,肌内效贴因具有耗材少、简单易行、绿色环保、针对性强、可重复率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肌内效贴扎技术作为一种将肌内效胶布贴于体表以达到增进或保护肌肉骨骼系统、促进运动功能的非侵入性治疗技术,常用于各类运动损伤的处理,并延伸到神经康复、美容等领域。项目运用神经肌肉促进技术为指导,在国内首次用彩超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肩泵、手泵血供(流量)的改善情况进行研究。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验证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的软组织贴扎手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特异性作用,为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指导临床疾病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使该疗法在全区尤其是广大基层医院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节约大量的医疗资源,为改善尤其是广西乃至全国基层地区医疗资源缺乏的现状起到一定的作用。三、项目编制过程成立标准编制工作组团体标准《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肌内效贴贴扎治疗操作技术规范》项目任务下达后,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成立了标准编制工作组,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职业病防治研究院、北海市人民医院、百色市人民医院、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右江民族医学院等各起草单位联合制定了起草编写方案与进度安排,明确任务职责,确定工作技术路线,开展标准研制工作,具体标准编制工作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组成标准编制工作组完成。自提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肌内效贴贴扎治疗技术后,项目组通过既往多项相关研究,项目运用神经肌肉促进技术为指导,并实际运用于康复治疗中,5年来近200名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在使用该技术治疗后有效提高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进一步验证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的软组织贴扎手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特异性作用,为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指导临床疾病治疗提供科学依据。目前已在海南文昌市中医院、重庆渝西职工医院、广东信宣市金垌镇径口卫生院、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脑科医院、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柳州市人民医院、柳州市工人医院、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北海市人民医院等17家医疗机构推广应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软组织贴扎技术标准化临床应用研究》于2015年1月获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立项,2018年结题。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软组织贴扎技术已成熟并广泛被患者接受。同年获得广西物价局收费定价:贴扎技术85元/次,从此贴扎技术收费变得有据可依。该成果技术安全有效、病人接受度好。旨在提出一种安全有效、规范标准的操作治疗技术,丰富为临床康复治疗选择。编制工作组下设三个组,分别是资料收集组、草案编写组、标准验证组。资料收集组负责国内外有关“肌内效贴”“贴扎治疗”“后肩手综合征”的文献资料的查询、收集和整理工作,查阅前人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肌内效贴贴扎治疗操作技术的研究情况和目前科学界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肌内效贴贴扎治疗操作技术的研究进展。草案编写组负责起草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和标准编制说明、送审稿及编制说明的编写工作,包括后期召开征求意见会、网上征求意见,以及标准的不断修改和完善。标准验证组负责《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肌内效贴贴扎治疗操作技术规范》团体标准发布后,组织相关医疗机构等开展标准宣贯培训会,对标准进行详细解读,让相关人员了解标准,并根据标准对肌内效贴贴扎治疗技术涉及的术语和定义,以及肌内效贴的使用禁忌症、不良反应及处理的要求等进行规范化操作,保证壮医经筋疗法治疗视频所致视疲劳的诊疗质量,并对标准验证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不断对团体标准提出修正意见。收集整理文献资料以“脑卒中”为关键词,在工标网官网查到有6个现行有效标准: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颁布的《脑卒中医学影像诊断流程与规范》(DB13/T5313-2020)、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的《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与防治规范》(DB22/T2200-2014)、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颁布的《脑卒中便秘针刺治疗操作规范》(DB22/T3250-2021)、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颁布的《疾病控制基本数据集第20部分:脑卒中登记报告》(WS375.20-2016)、《疾病控制基本数据集第21部分:脑卒中病人管理》(WS375.21-2016)、《脑卒中患者膳食指导》(WS/T558-2017)。分别以“肌内效贴”“贴扎治疗”“后肩手综合征”为关键词,在工标网官网没有查到任何标准。经查阅,国内没有与项目相关或者相似标准。研讨确定标准主体内容标准编制工作组在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研究之后,标准编制工作组召开了标准编制会议,对标准的整体框架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对标准的关键性内容进行了初步探讨。经过研究,标准的主体内容界定了肩手综合征、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术语和定义,规定了其临床分期、诊断标准、治疗目标、基本要求、耗材、技术要点,以及肌内效贴的使用禁忌症、不良反应及处理的要求。肌内效贴的使用要求以及不同形状肌内效贴布说明。本文件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使用肌内效贴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和管理。调研、形成征求意见稿2023年4月15日-6月15日,标准起草工作小组进行了广泛实地调研工作,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外文献资料,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肌内效贴贴扎治疗操作技术的前人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总结,形成了标准的基本构架,对主要内容进行了讨论并对项目的工作进行了部署和安排,并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之上,通过理清逻辑脉络。目前已在海南文昌市中医院、重庆渝西职工医院、广东信宣市金垌镇径口卫生院、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脑科医院、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柳州市人民医院、柳州市工人医院、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北海市人民医院等17家医疗机构推广应用。在此研究基础上,按照简化、统一等原则编制完成团体标准《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肌内效贴贴扎治疗操作技术》(征求意见稿)。2023年6月16日-8月16日,标准起草工作组再次深入验证区内涉及“肌内效贴”“贴扎治疗”“后肩手综合征”的有代表性的医疗机构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肌内效贴贴扎治疗操作技术的诊疗情况进行分组实地调研学习。通过实地调研,掌握各方关于肌内效贴诊疗的具体技术要求。以草案为基础,提炼核心技术细节,广泛地针对不同地区诊疗开展技术对比和总结,并实际征求意见,通过收集反馈了大量意见,标准编制工作组多次召开会议,通过线上视频会议,对标准征求意见稿进行了反复修改和研究讨论。进一步讨论完善标准征求意见稿,形成团体标准《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肌内效贴贴扎治疗操作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四、标准制定原则(一)可行性原则《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软组织贴扎技术标准化临床应用研究》于2015年1月获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立项,2018年结题。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软组织贴扎技术已成熟并广泛被患者接受。项目是对多年来研究成果、实施经验的慨括总结,具有可行性。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有九个康复病区和三个神经内科病区,共有病床1000多张,我院康复医学科面积有2000m2。2022年康复医学科再次被确定为广西医疗卫生重点学科;在神经康复的治疗研究方面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为本项目制定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实践基础。我院项目组成员是作业治疗科团队,2023年获院级重点建设学科,成员均具备牢固扎实的康复医学知识,娴熟的康复治疗技术和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项目研究所需康复治疗设备如康复场地、人员、康复器材等均以达到要求,已具备完成该项目的条件和能力。(二)协调性原则本文件编写过程中注意了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肌内效贴贴扎治疗技术诊疗相关法律法规的协调问题,在内容上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协调一致。(三)规范性原则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编写本标准的内容,保证标准的编写质量。(四)实用性原则目前我国脑卒中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并发率随之提高,不仅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减弱、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其产生的持续疼痛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传统的治疗手段恢复时间长,往往降低了患者的康复积极性,延缓了患者回归社会、回归家庭的进程。肌内效贴贴扎技术使用肌内效贴增强受损肌肉的收缩能力,改善水肿,稳定受损关节,与既往治疗手段相比,肌内效贴疗效丰富,安全性好,出现副反应时处理简单,且仅需贴扎一次即可保留数天,花费费用小,通常覆盖于贴身衣物下。其优良的安全性、美观性、便利性相比于传统治疗手法更易于患者及其家属接受。(五)高效性原则自提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肌内效贴贴扎治疗技术后,已在海南文昌市中医院、重庆渝西职工医院、广东信宣市金垌镇径口卫生院、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脑科医院等17家医疗机构推广应用。通过制定标准,使其在全区尤其是广大基层医院推广应用,为全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提供效果更好及安全性、便利性更佳的治疗方法,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加快康复进程,加速患者回归生活、回归社会。并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节约大量的医疗资源,改善尤其是广西乃至全国基层地区医疗资源缺乏的现状,提升我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康复治疗水平。(六)先进性原则本项目采用对神经-骨骼-肌肉具有弹力和张力的肌内效贴扎技术,在国内首次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进行基本信息采集和评估,本项目的研究显示:超声检查是肩手综合征诊断的重要方法,观测系统的康复治疗结合肌内效贴扎行后患侧治疗前后上肢功能障碍的改善情况具有重要意义。标准主要内容及依据来源本标准技术内容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提出,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职业病防治研究院、北海市人民医院、百色市人民医院、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右江民族医学院各个单位联合起草。此标准界定了肩手综合征、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术语和定义,规定了其临床分期、诊断标准、治疗目标、基本要求、耗材、技术要点,以及肌内效贴的使用禁忌症、不良反应及处理的要求,主要介绍了肌内效贴的使用要求以及不同形状肌内效贴布的具体介绍等详见征求意见稿。具体如下:1.使用要求:肌内效贴可裁剪成X型、I型、Y型、O型、多爪型、灯笼型等形状,应贴合肌肉走向、关节形状,2.不同形状肌内效贴布说明:X型贴布也称为“痛点提高贴布”,贴布两端对半裁剪,中间不裁剪,四个分支的尾端贴布回缩朝向中间的锚,适用于软组织损伤后的疼痛,通过促进固定位置的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达到缓解疼痛的作用。相关治疗操作图片如下图:I型贴布,贴布不剪裁,依需求决定宽度及锚的位置,将肌内效贴布的锚贴好后,将其余的肌内效贴布朝相同方向牵拉回缩,能提供单一方向的强大引导力量作用于软组织,适用于正常骨骼肌及软组织急性损伤后,能引导筋膜、促进肌肉收缩、支持软组织,针对痛点促进循环代谢,提供最大固定效果。相关治疗操作图片如下图:Y型贴布,贴布一端对半裁剪,另一端不裁剪,此时两分支尾端贴布的长度及夹角会影响回缩向固定端的回缩分离,适用于放松紧绷肿胀的肌肉或促进协同肌收缩,能调整肌肉张力,促进循环代谢。相关治疗操作图片如下图:O型贴布,将贴布的中段对半进行裁剪,两端不进行裁剪,如同两个Y型贴布的组合,因贴布的两端均作为固定端,有固定作用,故能达到很好的稳定效果,适用于骨折及软组织撕裂伤,能维持肌肉张力,促进循环代谢,减少软组织的萎缩或废用。相关治疗操作图片如下图:多爪型贴布,以多支分支的方式剪裁贴布,多支分支的贴布各分支能牵动皮肤,产生池穴效应,再配合贴布皱褶产生的方向性,将组织液引导向最近的淋巴结,适用于软组织损伤后组织水肿和血肿,改善组织液滞留。相关治疗操作图片如下图:灯笼型贴布,将贴布的中段裁剪为多个分支,两端不进行裁剪,形状如合体的两个多爪型贴布,贴布两端均有固定作用,能产生良好的稳定效果,贴布中段的散状型裁剪方式,能促进淋巴引流,适用于骨折或软组织拉伤并伴有局部水肿或血肿,具有良好的稳定效果,促进淋巴引流,有效改善局部水肿或淤血。相关治疗操作图片如下图:本标准技术内容共发表课题研究学术论文8篇,其中核心期刊5篇。研究成果如下:肌内效贴贴扎治疗模式对肩手综合征的影响研究方法:将5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则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肌内效贴贴扎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Rowe法对患者患侧上肢肘后正中静脉血管内径、血管壁厚度、血流速度、肩关节的疼痛和肩关节运动进行评价。结果:试验组患侧上肢肘后正中静脉血管内径显著缩小,血液回流速度显著提升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血管厚度则无显著改变(P>0.05);两组肩关节疼痛和活动范围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且试验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肌内效贴贴扎治疗模式对肩手综合征患者具有较好的康复效果,能更好地减轻患侧上肢疼痛和水肿,改善上肢运动功能及手功能。肌内效贴治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静脉的影响(发表于《广西医学》2017年6月第39卷第6期,779-790)方法:选择脑卒中后并发SHS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肌内效贴治疗。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后肘正中静脉的血管内径、血管壁厚度及最大血流速度,并观察患肢静脉频谱图和血管二维声像图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可见患者血管走行恢复平直,静脉瓣活动柔软,随心动周期、呼吸周期变化可见不同程度的起伏。观察组静脉血管内径均较治疗前缩小,静脉回流速度提升(P<0.05),但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静脉血管内径较小,静脉回流速度较快(P<0.05)。结论:肌内效贴能明显增加上肢静脉血流量,加快局部血流的速度,促进静脉回流,从而缓解疼痛消除水肿,有利于患肢的神经营养和功能改善。肌内效贴配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治疗卒中后偏瘫性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卒中后HSP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肌内效贴联合PNF技术治疗,对照组仅采用PNF技术治疗。两组疗程均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和日常生活能力(BI)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下降,FMA评分、BI评分均提高,并且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评分、BI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肌内效贴联合PNF技术可改善卒中后HSP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肩手综合征Ⅰ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5例脑卒中后合并肩手综合征I期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取12例脑卒中后未出现并发症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彩超观察双侧上肢静脉管腔形态、管壁回声、管腔内血流速度及频谱多普勒情况。结果:脑卒中后合并肩手综合征I期患者上肢血管的声像图清晰、典型,彩超能检测出患肢静脉管腔增宽者92%(23/25)、血流速度减低者96%(24/25)、管壁增厚者92%(23/25)、血流频谱平直者84%(21/25),同时发现静脉内出现烟雾影者12%(3/25)、淋巴结单侧性增大者24%(6/25)。结论:超声检查是肩手综合征诊断的重要方法,对肩手综合征早期诊断和采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肌内效贴扎技术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中的应用效果(发表于《广西医学》2018年4月第40卷第8期,880-881)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SHSⅠ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口服西药联合肌内效贴扎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口服西药进行治疗。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上肢Fugl-Meyer评估(FMA)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指数(BI)。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MA评分及BI均提高(P<0.05),并且观察组FMA评分及BI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医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肌内效贴扎技术治疗可以改善脑卒中后SHSⅠ期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肌内效贴结合针灸推拿康复治疗脑梗死并发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发表于《临床合理用药》2018年2月第11卷第2C期,12--13)方法: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职业病防治研究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脑梗死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4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4)和观察组(n=21)。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方式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针灸推拿和肌内效贴结合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上肢运动功能评分表(F-M)、脑卒中专门化生活质量表(SS-QOL)及数字评分法(NR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F-M评分、SS-QOL评分及N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M评分、S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肌内效贴结合针灸推拿康复治疗脑梗死并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缓解患肢疼痛程度,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综上所诉,研究结果显示:肌内效贴贴扎治疗模式对肩手综合征患者具有较好的康复效果,能明显增加上肢静脉血流量,加快局部血流的速度,促进静脉回流,从而缓解疼痛消除水肿,有利于患肢的神经营养和功能改善,改善上肢运动功能及手功能。PNF技术联合肌内效贴可改善卒中后SHS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超声检查是肩手综合征诊断的重要方法,对肩手综合征早期诊断和采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在西医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对神经-骨骼-肌肉具有弹力和张力的肌内效贴扎技术,可以改善脑卒中后SHSⅠ期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合针灸推拿康复治疗脑梗死并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缓解患肢疼痛程度,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过程将80例脑卒中后SHSⅠ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口服西药联合肌内效贴扎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口服西药进行治疗。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上肢Fugl-Meyer评估(FMA)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指数(BI)。(一)选择研究对象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神经康复科、老年康复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后SHSⅠ期患者,按照以下标准进行选定,最后满足要求的患者有80例。纳入标准:(1)脑卒中诊断符合中华神经科学会及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制定的相关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病程在3个月内,并为首次发病;(2)符合SHSⅠ期的诊断标准;(3)年龄45~70岁;(4)神志清楚,听理解能力正常,能配合完成评估和治疗;(5)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患有肩周炎、关节肌肉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者;(2)合并严重心、肺功能障碍患者;(3)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4)患侧前臂或手部存在严重皮肤破损不能进行肌内效贴扎者;(5)肌内效贴过敏者。(二)实验过程两组患者均给予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三环抗抑郁药治疗,观察组同时接受肌内效贴扎技术治疗:(1)采用四爪散型贴布以促进手腕伸直,预防及消除水肿。手臂平放于床面,手腕垂出床面自然下垂,贴布基部固定于肱骨外上髁上方,以自然拉力沿前臂背侧贴至腕伸直肌群肌肉肌腱交接处,尾端贴布以自然拉力沿手部背侧贴至指尖处,手腕伸直,贴布尾端绕过指尖贴于手掌处;(2)采用Ⅰ型贴布防止腕关节过度屈曲。贴布中点固定于手腕腹侧,其余贴布以自然拉力沿腕关节位置贴上。单次贴扎维持3d,两次贴扎之间间隔1d,共治疗4周,共进行7次贴扎。(三)效果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东省淄博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地理
- 工程索赔的计算
- 语文一轮复习高考三帮全国版试题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考题帮语文)
- 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生物
-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奥数知识点讲解第6课《七座桥问题》试题附答案
- 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常考题汇编(首字母填空)学生版
- 五年级上册体育教案(人教版)
- 住宅装修绿化工程协议
- 婚庆策划居间合同样本
- 4S店装修项目封面样板
- 白酒营销策划方案参考范文二
- 2024-2025学年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学期期中英语试题及解答参考
-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2024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题【附参考答案】
- 供水工程水源部分竣工环保验收监测调查报告
- 道法友谊的真谛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 小红书2024年家装行业月报(9月)
- 生猪屠宰兽医卫生检验人员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 部编版(2024)一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四》精美课件
- 2024年银行考试-兴业银行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
- 小学各年级“红领巾奖章”获章标准
- 小学智力七巧板低中高各年级比赛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