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佳木斯市第一中学高三考前热身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佳木斯市第一中学高三考前热身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佳木斯市第一中学高三考前热身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佳木斯市第一中学高三考前热身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佳木斯市第一中学高三考前热身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佳木斯市第一中学高三考前热身生物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下列哪一类细胞不参与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A.巨噬细胞 B.淋巴细胞C.中性粒细胞 D.皮肤表层死细胞2.B淋巴细胞合成抗体移到质膜上作抗原受体。下列关于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氨基酸在游离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链B.完整的肽链被膜泡包裹后进入内质网囊腔加工C.内质网向外与质膜相连直接将抗体移到质膜上D.将抗体移到质膜上的过程需要ATP提供能量3.已知新型冠状病毒在人群中可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等方式进行传播,人感染该病毒后,机体的免疫系统会发挥免疫功能来消灭该病毒。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能产生抗体或淋巴因子的细胞都能对该病毒进行识别B.人体内的吞噬细胞能特异性吞噬新型冠状病毒,依赖于其细胞膜上的糖蛋白C.人体内的新型冠状病毒无论是否侵入细胞,都可以与抗体结合并被清除D.人体免疫系统能够消灭机体内的新型冠状病毒,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4.下列关于免疫细胞或免疫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牛痘病毒进入人体能诱发出抵抗天花病毒的免疫力B.巨噬细胞呈递抗原时需要将抗原降解成抗原-MHC复合体C.B淋巴细胞的致敏需要来自辅助性T细胞的白细胞介素-2刺激D.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发挥免疫作用后脱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5.我国养殖蜜蜂的历史有数千年之久,人们通过人工饲养蜜蜂而取蜂蜜、蜂王浆等产品。养蜂业不但能够向社会提供丰富的蜜蜂产品,而且还可以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尤其重要的是蜜蜂为农作物授粉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我国目前约有30万左右职业养蜂人,他们需要根据花期在各地进行转场,同时也要注意防治蜂螨、老鼠等害虫害兽。近期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养蜂人因遭遇不能及时转场的困难而受到关注。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老鼠偷食蜂蜜,蜜蜂中的能量流入老鼠体内B.蜜蜂与其授粉采蜜的植物间存在互利共生的关系C.油菜花农田里喷洒农药将诱导蜜蜂产生抗药变异D.养蜂人不能及时转场将使今年豌豆等农作物产量下降6.有关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密码子的简并性可提高转录的速率B.肽链的合成一定以RNA为模板,但不一定发生在核糖体C.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的转录发生在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D.多个核糖体能依次在相同位点上和mRNA结合,完成多条肽链的合成7.健康人原尿中葡萄糖的浓度与血浆中的基本相同,而终尿中几乎不含葡萄糖。原尿中的葡萄糖是被肾小管上皮细胞主动重吸收的,而葡萄糖由肾小管上皮细胞进入血液不消耗ATP。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原尿中的葡萄糖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需要消耗ATPB.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葡萄糖受细胞膜上葡萄糖载体数量的限制C.葡萄糖由肾小管上皮细胞进入血液的动力来自葡萄糖的浓度差D.糖尿病患者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8.(10分)肺炎双球菌有许多类型,其中有荚膜的S型菌有毒性,能引起人患肺炎或使小鼠患败血症而死亡;无荚膜的R型菌无毒性。下图为研究人员所做的细菌转化实验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C组为对照组,实验结果为小鼠死亡B.能导致小鼠患败血症死亡的有A、B、D三组C.E组实验表明,加入S型菌的蛋白质后试管中长出的还是无毒性的R型菌D.D组产生的有毒性的肺炎双球菌不能将有毒性性状遗传给后代二、非选择题9.(10分)大豆花叶病毒会严重降低大豆的产量和品质。为预防抗病大豆品种乙的抗病能力减弱,科研人员用EMS诱变感病大豆,获得新的抗病品种甲。科研人员利用甲、乙两个品种对抗性遗传进行研究。(1)因为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__性,EMS诱变后,非入选大豆植株可能含有________的基因,需要及时处理掉这些植株。(2)利用甲、乙两品种大豆进行杂交试验,结果如下表组别亲本组合F1F2抗病易感抗病易感实验一甲×易感018111348实验二乙×易感15027681据表分析,甲、乙两品种抗病性状依次为______________性性状。(3)已知品种乙的抗性基因位于14号染色体上,为探究品种甲抗性基因的位置,科研人员设计如下杂交实验:甲乙杂交,F1自交,统计F2性状分离比。①预期一:若F1均抗病,F2抗病∶易感为13∶3,说明两品种抗病性状的遗传是由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且位于______________染色体上。②预期二:若F1、F2均抗病,说明甲、乙两品种抗性基因可能是___________或同一对染色体上不发生交叉互换的两个突变基因。(4)SSR是DNA中的简单重复序列,非同源染色体上的SSR不同,不同品种的同源染色体上的SSR也不同,常用于染色体特异性标记。科研人员扩增出实验一若干个体中的SSR序列,用于确定甲品系抗性基因的位置,电泳结果如图所示:图中结果说明甲品系抗性基因在_______号染色体上,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10.(14分)下图示中国科学家率先分离并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照片,相关研究已发表在顶级医学杂志《柳叶刀》上。研究表明,COVID-19是典型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其RNA可直接用作翻译的模板,引起的疫情地球人皆知。请思考回答相关问题:(1)当有人对病毒和细菌混淆不清时,你可以告诉他,与细菌相比,病毒的显著结构特征是___________。(2)冠状病毒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类病毒,因其形态像王冠而得名,SARS、COVID-19都是其“家族”成员,只不过COVID-19是其“家族”中的新成员。冠状病毒都是RNA病毒,其变异速率比DNA病毒快,给研究带来一定困难,从遗传物质的结构上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3)在我国中西医药物联合治疗新冠肺炎过程中,关键还是靠自身的特异性免疫功能才能康复,消灭病毒、恢复健康是人体免疫系统________功能的体现,人体内能特异性识别被COVID-19感染细胞的免疫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4)新冠肺炎的诊断依靠病症、抗体检测、CT和核酸检测。核酸试剂盒用于快速检测时,要用到(荧光)PCR技术和分子杂交技术,“分子杂交”的依据是核酸分子的__________性。从疫区归国的某人,免疫功能正常,其多次COVID-19血清抗体检测都呈阴性,严格封闭隔离八天后却发病并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对于这一事实,最可能的解释是___________。11.(14分)异丙草胺是一种除草剂,可被杂草幼芽吸收。为研究适合玉米田除草所需的异丙草胺最适浓度,取生理状况相同的玉米幼苗的种植地,随机分组,在适宜的条件下,分别喷施不同浓度的异丙草胺。一段时间后,测得玉米叶片中叶绿素a、b含量及去除杂草百分率,如表所示。曲线图是在适宜条件下,使用不同浓度的异丙草胺培养24h后,测定的玉米氧气生成速率和氧气消耗速率。请分析回答问题:异丙草胺浓度/(mg•L-1)叶绿素b/(mg•L-1)叶绿素a/(mg•L-1)去除杂草百分率(%)01.567.55051.637.5030151.667.4590250.351.7892350.341.7595(1)玉米叶绿素主要存在于叶肉细胞内的_____上;若要提取叶绿素,常用_____作为提取液。(2)据表格数据分析可知,玉米田中适宜的异丙草胺使用浓度为_____mg•L-1。虽然过高浓度的异丙草胺具有更好的除草效果,但它会影响玉米光合作用的_________阶段而使其光合速率显著下降。(3)曲线图中,氧气生成速率和氧气消耗速率这两个指标可直接通过实验测出的是_____。(4)曲线图中,异丙草胺浓度为50mg•L-1时,玉米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细胞器是_____。12.玉米的紫冠(A)对白冠(a)为显性,非糯(B)对糯(b)为显性,非甜(D)对甜(d)为显性。回答下列问题。(1)纯合的紫冠非糯非甜玉米与纯合的白冠非糯甜玉米杂交,所得F1的表现型为______;F1自交,所得F2中紫冠非糯非甜玉米占_______,说明A/a和D/d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2)纯合的白冠非糯非甜玉米与纯合的白冠糯非甜玉米杂交,所得F1的表现型为白冠非糯非甜,F1自交,所得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白冠非糯非甜:白冠非糯甜:白冠糯非甜=9:3:4。①亲本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②随机从F2中选取一株白冠糯非甜,不能通过自交或测交的方法检测该植物的基因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调查发现,紫冠糯非甜玉米备受消费者青睐,现有一批基因型为AaBbDd玉米和一批基因型为aaBbdd的玉米,不选择单倍体育种。如何能简单快捷的培育出不发生性状分离的紫冠糯非甜的玉米?简要写出育种流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B【解析】

人体免疫系统的三大防线:(1)第一道:皮肤、粘膜的屏障作用及皮肤、黏膜的分泌物(泪液、唾液)的杀灭作用;(2)第二道: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及体液中杀菌物质的杀灭作用;(3)第三道: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物质共同组成的免疫系统。【详解】A、巨噬细胞参与第二道防线的非特异性免疫,A错误;B、淋巴细胞参与的是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B错误;C、中性粒细胞参与细菌病毒的直接吞噬,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错误;D、皮肤是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防卫功能,掌握人体的三道防线的组成,识记并区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2、D【解析】

成熟的B淋巴细胞的受体分子在合成后便移到细胞膜上。成熟的B淋巴细胞在血液中循环流动。当它的受体分子两臂遇到相应的抗原并将它锁定在结合位点后,这个B淋巴细胞便被致敏了,并准备开始分裂。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详解】A、核糖体无膜结构,故氨基酸在游离核糖体上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链,A错误;B、完整的肽链在核糖体上合成后直接进入内质网囊腔加工,B错误;C、内质网向外与质膜相连,向内与核外膜相连,抗体的合成和分泌过程经过了核糖体的合成,内质网的初加工和高尔基体的再加工,然后以囊泡的形式将抗体运输到质膜上,C错误;D、将抗体移到质膜上的过程需要消耗ATP提供的能量,D正确。故选D。3、D【解析】

新冠病毒侵入人体后,可以引起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其具体过程如下:免疫系统除防卫功能外,还有监控和清除功能,可识别和清除体内发生突变的肿瘤细胞、衰老细胞、死亡细胞或其他有害的成分。【详解】A、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能产生抗体或淋巴因子的细胞为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其中浆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病毒,A错误;B、吞噬细胞可以识别并吞噬病原体,但是不能特异性识别,B错误;C、抗体只能结合细胞外的病毒,不能进入到细胞内,C错误;D、人体免疫系统能够消灭机体内的新型冠状病毒,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结合新型冠状病毒的时事热点,主要考查了特异性免疫的相关过程和免疫系统的功能等相关知识。学生需要熟练掌握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的具体内容,结合所学知识作答。4、A【解析】

免疫接种或预防接种是以诱发机体免疫应答为目的,预防某种传染性疾病的方法。18世纪,詹纳用接种牛痘来预防天花。牛痘病毒能在人体内诱发出抵抗天花病毒的免疫力。现有的疫苗有三种类型:①灭活的微生物;②分离的微生物成分或其产物;③减毒的微生物。这三类疫苗通过注射或口服进入体内,使体内产生初次免疫应答,再次接种则引发二次免疫应答。两次或更多次数的接种可以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提供对相关疾病的长期保护。这种免疫方式称为主动免疫。另一种免疫方式是被动免疫,就是通过接种针对某种病原体的抗体(抗血清)而获得免疫力。【详解】A、由分析可知,牛痘病毒进入人体能诱发出抵抗天花病毒的免疫力,A正确;B、巨噬细胞吞噬入侵的病原体并将它们消化,病原体上的抗原分子被降解成肽,然后与巨噬细胞的MHC蛋白结合,形成抗原—MHC复合体,然后这种复合体移动到细胞的表面呈递出来,B错误;C、当B淋巴细胞的受体分子两臂遇到相应的抗原并将它锁定在结合位点后,这个B淋巴细胞便被致敏了,同时还需要来自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的白细胞介素-2刺激,以促进致敏B淋巴细胞分裂,C错误;D、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发挥免疫作用后不会脱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D错误。故选A。5、B【解析】

能量流动中同化量是指该营养级生物消化吸收的能量,没被消化吸收的依然属于上一营养级的能量。互利共生是指两者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分开后对双方都不利,“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的种间关系。【详解】A、蜂蜜是蜜蜂采集的,但并没有被蜜蜂吃掉同化,所以老鼠偷吃蜂蜜,并不是蜜蜂中的能量流入老鼠体内,应该还是植物中的能量流入老鼠体内,A错误;B、互利共生不仅仅局限于地衣和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等这种紧密的互利共生关系,蜜蜂为植物传粉,植物给蜜蜂提供花蜜,这也是互利共生的关系,B正确;C、不是农药诱导产生突变,而是农药将抗药性个体筛选出来,C错误;D、豌豆为自花传粉植物,不需要蜜蜂帮助传粉,所以养蜂人不能及时转场不会使今年豌豆等农作物产量下降,D错误。故选B。【点睛】自然选择是筛选出适应环境的个体,人工选择是选择出符合生产需要的个体。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自然状态下为纯种。6、D【解析】

有关密码子,考生可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概念:密码子是mRNA上相邻的3个碱基;

(2)种类:64种,其中有3种是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

(3)特点:一种密码子只能编码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能由一种或多种密码子编码;密码子具有通用性,即自然界所有的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详解】A、密码子的简并性有利于维持生物性状的相对稳定和提高翻译的速率,而不能提高转录的速率,A错误;

B、mRNA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无论真原核生物,肽链的合成一定以mRNA为模板,在核糖体完成氨基酸的脱水缩合,B错误;

C、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不含叶绿体,其转录发生在细胞核、线粒体中,C错误;

D、多个核糖体能依次在相同位点(起始密码)上和mRNA结合,完成多条肽链的合成,提高了翻译的速度,D正确。

故选D。7、D【解析】原尿中的葡萄糖是被肾小管上皮细胞主动重吸收的,据此可知:原尿中的葡萄糖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需要消耗ATP,A正确;肾小管上皮细胞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是主动运输,受细胞膜上葡萄糖载体数量的限制,B正确;由题意“葡萄糖由肾小管上皮细胞进入血液不消耗ATP”可知,葡萄糖由肾小管上皮细胞进入血液是被动运输,动力来自葡萄糖的浓度差,C正确;糖尿病患者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是主动运输,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D错误。8、C【解析】

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的区别是前者没有荚膜(菌落表现粗糙),后者有荚膜(菌落表现光滑)。R型实际上是S型肺炎双球菌的突变类型,二者属于同一个物种。荚膜具有保护作用,除了具有抗干燥等功能外,还使细菌能抵抗吞噬作用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B组煮沸后细菌死亡,故B组小鼠能生存;无荚膜的菌无毒,故C组小鼠能生存;DNA放入D后促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故D组小鼠不能生存(死亡);蛋白质不能促使R型菌转化,故E组小鼠能生存。【详解】A、C组没有处理,肺炎双球菌无荚膜,为空白对照,实验结果为小鼠不死亡,A错误;B、由于A组没有处理,肺炎双球菌有英膜;D组加入的是S型肺炎双球菌的DNA,能使无荚膜的肺炎双球菌转化为有荚膜的肺炎双球菌,所以能导致小鼠死亡的有A、D两组,B错误;C、E组中是R型细菌+S型细菌的蛋白质,而S型细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不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小鼠仍存活,所以加S菌的蛋白质后试管中长出的还是无毒性的R菌,C正确;D、D组产生的有毒性的肺炎双球菌,其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所以能将该性状遗传给后代,D错误。故选C。二、非选择题9、不定向性或多害少利不利隐、显2非同源同一位点上的两个突变基因2F2抗病个体的SSR与亲本甲2号染色体相同,与14号染色体上的SSR无关联【解析】

1.基因突变的特征:基因突变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变异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多数是有害的,但不是绝对的,有利还是有害取决于生物变异的性状是否适应环境。2.据表中结果分析可知,甲×易感→子一代全是易感→子二代:易感:抗病=3:1,判断易感是显性,甲的抗病性状是隐性;乙×易感→子一代全是抗病→子二代抗病:易感=3:1,故判断易感是隐性,乙的抗病性状是显性性状。3.甲乙杂交,F1自交,F2抗病∶易感为13∶3,属于9:3:3:1变形,说明两品种抗病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由2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且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否则可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详解】(1)因为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或多害少利性等特性,故EMS诱变后,非入选大豆植株可能含有不利的基因,需要及时处理掉这些植株。(2)利用甲、乙两品种大豆进行杂交试验,据表中结果分析可知,甲×易感→子一代全是易感→子二代:易感:抗病=3:1,判断易感是显性,甲的抗病性状是隐性;乙×易感→子一代全是抗病→子二代抗病:易感=3:1,故判断易感是隐性,乙的抗病性状是显性性状。(3)已知品种乙的抗性基因位于14号染色体上,为探究品种甲抗性基因的位置,科研人员设计如下杂交实验:甲乙杂交,F1自交,统计F2性状分离比。①预期一:若F1均抗病,F2抗病∶易感为13∶3,属于9:3:3:1变形,说明两品种抗病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由2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且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②预期二:若F1、F2均抗病,说明甲、乙两品种抗性基因不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可能是同一位点上的两个突变基因或同一对染色体上不发生交叉互换的两个突变基因。(4)SSR是DNA中的简单重复序列,非同源染色体上的SSR不同,不同品种的同源染色体上的SSR也不同,常用于染色体特异性标记。科研人员扩增出实验一若干个体中的SSR序列,用于确定甲品系抗性基因的位置,分析图示电泳结果可知:F2的1、4、7与甲均表现抗病,F2抗病个体的SSR与亲本甲的2号染色体相同,与14号染色体上的SSR无关联,说明甲品系抗性基因在2号染色体上。【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基因突变的特点等,解题关键是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综合解答问题。10、不具有细胞结构RNA一般是单链结构,结构不稳定,容易发生变异防卫效应T细胞特异感染初期还没有产生抗体或产生COVID-19抗体浓度太低【解析】

1、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2、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详解】(1)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有细胞结构,与细菌相比,病毒的显著结构特征是不具有细胞结构。(2)冠状病毒都是RNA病毒,其变异速率比DNA病毒快,主要原因是RNA一般是单链结构,结构不稳定,容易发生变异。(3)人体免疫系统有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消灭病毒等外来抗原体现的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人体内能特异性识别被COVID-19感染细胞的免疫细胞是效应T细胞。(4)“分子杂交”的依据是核酸分子的特异性。初期COVID-19血清抗体检测都呈阴性,严格封闭隔离八天后却发病并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最可能的原因是感染初期还没有产生抗体或产生COVID-19抗体浓度太低,COVID-19血清抗体检测不出来。【点睛】本题结合新冠病毒考查免疫调节及相关知识,掌握相关知识结合题意答题。11、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无水乙醇(或丙酮或95%酒精加无水碳酸钠)15光反应氧气消耗速率线粒体和叶绿体【解析】

据图分析:随着异丙草胺浓度的增加,整体上看玉米中叶绿素的含量会下降,去除杂草百分率上升;分析曲线图可知,异丙草胺浓度为0时,氧气消耗速率大于氧气生成速率,随着异丙草胺浓度的增加,氧气消耗速率先略有升高再略有下降最后保持稳定,氧气生成速率先略有升高再逐渐下降。【详解】(1)玉米叶绿素主要存在于叶肉细胞内的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光合色素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实验室常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绿素。(2)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去除杂草百分率较高时对应的较低浓度的异丙草胺适合玉米田除草,故适合玉米田除草所需的异丙草胺浓度为15mg•L-1。过高浓度的异丙草胺具有更好的除草效果,但会导致叶绿素含量过低而影响玉米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而使光合速率下降。(3)曲线图中,氧气生成速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