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地理复习:中国地理重要知识点提纲_第1页
2025年高考地理复习:中国地理重要知识点提纲_第2页
2025年高考地理复习:中国地理重要知识点提纲_第3页
2025年高考地理复习:中国地理重要知识点提纲_第4页
2025年高考地理复习:中国地理重要知识点提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2025年高考地理复习:中国地理重要知识点提纲一、中国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北半球、东半球。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经纬度位置: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附近);最南端在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附近);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E多);最西端在新疆帕米尔高原(73°E附近)。二、中国的地形地势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第二级阶梯:以高原和盆地为主,海拔在1000-2000米。第三级阶梯: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海拔多在500米以下。主要地形区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世界屋脊)、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最大的内陆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地势最高的盆地,矿产资源丰富)、四川盆地(紫色盆地)。三大平原:东北平原(最大的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三大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三、中国的气候气候类型多样: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季风气候显著夏季风: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偏南风,温暖湿润,带来丰沛的降水。冬季风:来自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的偏北风,寒冷干燥。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大,越往北气温越低。夏季:除青藏高原等少数地区外,全国普遍高温。降水分布特点空间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时间分布: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四、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外流河和外流区注入太平洋的河流: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等。注入印度洋的河流:怒江、雅鲁藏布江。注入北冰洋的河流:额尔齐斯河。内流河和内流区主要内流河:塔里木河。主要湖泊淡水湖:鄱阳湖(最大)、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咸水湖:青海湖(最大)、纳木错。五、中国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源特点:类型多样,耕地比重小,地区分布不均,后备土地资源不足。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山区。草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内陆地区。水资源特点: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时空分布不均。空间分布: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时间分布:夏秋多,冬春少。矿产资源特点:种类多,储量大,分布不均。能源矿产:煤、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产:铁、锰、铜、铝等。六、中国的农业农业的地区分布东部地区:种植业、林业、渔业。西部地区:畜牧业。主要农作物的分布粮食作物:南稻北麦。经济作物:南甘北甜(糖料作物);南油北花(油料作物)。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问题:耕地减少、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对策:保护耕地、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生态农业等。七、中国的工业工业的分布东部沿海地区:工业最发达,形成了辽中南、京津唐、沪宁杭、珠江三角洲等工业基地。中部地区:工业发展迅速。西部地区:工业相对落后,但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大。高新技术产业分布:多依附于大城市,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主要产业: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八、中国的交通运输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主要铁路干线:“五纵三横”。公路运输:机动灵活。水路运输:包括内河航运和海洋运输。航空运输:速度快。管道运输:主要运输石油、天然气等。九、中国的人口和民族人口特点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放缓。人口分布不均,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多西少。民族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中壮族人口最多。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十、中国的区域差异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划分依据:地理位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点。区域差异北方地区:温带季风气候,旱地农业为主。南方地区: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水田农业为主。西北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畜牧业和灌溉农业。青藏地区:高原山地气候,高寒畜牧业和河谷农业。十一、北方地区位置和范围: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等。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农业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大豆、高粱、甜菜等。水果:苹果、梨、桃、杏等。工业重要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和京津唐工业基地。工业部门:以重工业为主,如钢铁、机械、化工等。十二、南方地区位置和范围: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临东海和南海。地形:平原、盆地、高原、丘陵交错分布,有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东南丘陵等。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农业耕地类型:水田为主。主要农作物:水稻、油菜、甘蔗、茶叶等。水果:柑橘、香蕉、菠萝等。工业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和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工业部门:以轻工业和综合性工业为主。十三、西北地区位置和范围: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如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等。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农业畜牧业为主,在有水源灌溉的地区发展灌溉农业,如河套平原、宁夏平原的灌溉农业,新疆的绿洲农业。资源:矿产资源丰富,如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十四、青藏地区位置和范围:横断山脉以西,昆仑山—祁连山以南,南至国界。地形:以高原为主,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气候:高原山地气候,“高寒”是其显著特点。农业畜牧业为主,主要牲畜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在河谷地区发展河谷农业,如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资源:太阳能、地热能、水能等清洁能源丰富。十五、中国的自然灾害气象灾害洪涝:多发生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河谷地区,夏季风的不稳定是主要原因。干旱:影响范围广,华北地区春旱较为严重。台风:主要发生在东南沿海地区,带来狂风、暴雨和风暴潮。寒潮:多发生在冬半年,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地质灾害地震:分布广泛,台湾省、西南地区地震多发。滑坡、泥石流:多发生在山区,西南地区较为集中。十六、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等地。土地荒漠化: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森林资源减少。草原退化。十七、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产业结构,推进技术创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发挥资源优势,承接产业转移。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推动产业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十八、中国的城市化特点: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问题:环境污染、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等。十九、中国的地理信息技术遥感(RS):用于资源普查、环境监测等。全球定位系统(GPS):提供精确的位置和导航服务。地理信息系统(GIS):对地理数据进行管理、分析和表达。二十、中国的海洋地理海域范围: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海洋资源生物资源:种类繁多,如鱼类、虾类、贝类等。矿产资源:石油、天然气、滨海砂矿等。化学资源:海盐产量居世界首位。能源资源:潮汐能、波浪能等。海洋经济:包括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盐业、海洋油气业等。海洋环境问题海洋污染:如石油污染、工业废水排放等。生态破坏:过度捕捞、填海造陆等导致海洋生态系统受损。二十一、中国的旅游地理自然旅游资源山岳景观:如泰山、华山、衡山等。水域风光:长江三峡、桂林山水、杭州西湖等。气象气候景观:吉林雾凇、黄山云海等。生物景观: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四川卧龙大熊猫栖息地等。人文旅游资源古代文化艺术宝藏:如故宫、长城、秦始皇陵兵马俑等。革命纪念地:井冈山、延安等。民族风情: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等。二十二、中国的文化地理地域文化的差异南北方文化差异:在饮食、语言、建筑、风俗等方面存在显著不同。东西部文化差异:受经济发展水平和历史传承的影响,在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有所不同。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古镇、古村落的保护。推动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使其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二十三、中国的城市地理城市分布特点东部密集,西部稀疏。沿交通线分布。在平原地区集中。城市功能分区商业区:位于市中心或交通干线交汇处。住宅区: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工业区:多分布在城市边缘,沿交通干线布局。二十四、中国的乡村地理乡村类型农业型乡村:以农业生产为主。牧业型乡村:以畜牧业为主。渔业型乡村:依靠渔业发展。乡村发展问题与对策问题:人口外流、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单一等。对策: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二十五、中国的人口迁移历史上的人口迁移古代:受战乱、自然灾害等影响,人口由北方迁往南方。近现代:闯关东、走西口等。当代人口迁移主要方向:由农村迁往城市,由中西部地区迁往东部沿海地区。影响因素:经济因素(就业机会、收入水平等)、政策因素等。二十六、中国的交通地理公路交通国道:以“G”开头,具有全国性的政治、经济意义。省道:以“S”开头,连接省内重要城市和地区。高速公路:具有车速快、运输效率高的特点。铁路交通主要铁路枢纽:北京、上海、广州、郑州、武汉、徐州、兰州等。重要铁路干线的意义:如京沪线连接了我国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京广线沟通了华北、华中与华南地区。内河航运长江:我国内河航运最发达的河流,有“黄金水道”之称。珠江:航运价值也较高。航空运输主要航空港: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等。二十七、中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耕地减少、质量下降。水资源短缺。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发展策略加强耕地保护,提高耕地质量。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推广生态农业,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二十八、中国的工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产业结构不合理,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创新能力不足,核心技术依赖进口。资源环境压力大。发展方向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兴产业。加强技术创新,提高自主研发能力。推进绿色制造,实现节能减排。二十九、中国的能源地理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石油、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所占比重逐渐增加。能源分布煤炭: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如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石油: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水能: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能源调配工程西气东输:将新疆等地的天然气输送到东部地区。西电东送:将西部的电力输送到东部。三十、中国的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表现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基础设施等方面存在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措施加强区域合作,推动产业转移和承接。加大对落后地区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三十一、中国的国土整治水土流失的治理工程措施:修建梯田、打坝淤地等。生物措施:植树种草。农业技术措施:改良土壤、培育良种等。荒漠化的防治合理利用水资源。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河流的综合治理黄河:中游水土保持,下游加固大堤。长江:防洪是首要任务,同时要注意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三十二、中国的经济地理分区东部经济地带优势: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科技水平高。发展方向:产业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中部经济地带优势:资源丰富,工业基础较好。发展方向:发挥资源优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西部经济地带优势:资源丰富,具有发展特色产业的潜力。发展方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三十三、中国的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特点:经济发达,城市密集,交通便捷。核心城市:上海。珠三角城市群特点:外向型经济发达,轻工业为主。核心城市:广州、深圳。京津冀城市群特点:政治文化中心,科技力量雄厚。核心城市:北京、天津。三十四、中国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公司+农户”。农业合作社。意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三十五、中国的生态建设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作用:防风固沙,保护农田。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目的:恢复生态,改善环境。天然林保护工程重点:保护现有天然林资源。三十六、中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影响对调出区有利影响: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不利影响:可能造成当地生态环境破坏。对调入区有利影响:缓解资源短缺,促进经济发展。不利影响:可能带来环境污染等问题。三十七、中国的新型城镇化特点以人为核心。注重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发展策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