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东侧道路(中段)道路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细勘察)_第1页
中学东侧道路(中段)道路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细勘察)_第2页
中学东侧道路(中段)道路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细勘察)_第3页
中学东侧道路(中段)道路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细勘察)_第4页
中学东侧道路(中段)道路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细勘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4中学东侧道路(中段)道路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细勘察)PAGE2目录TOC\o"1-5"\h\z\u1前言 51.1工程简介 51.2勘察目的、任务 51.3勘察工作概况 52场地自然地理条件 92.1地理位置及交通 92.2气象水文 93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93.1地形地貌 93.2地质构造 93.3地层岩性 103.4基岩顶面及基岩风化带特征 103.5水文地质条件 103.6水土腐蚀性分析 113.7路基干湿类型评价 113.8不良地质作用 114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114.1岩土物理力学参数来源及可靠性分析 114.2岩土参数的数理统计方法 114.3岩土体基本质量等级 144.4岩土参数的选用及建议 144.5土、石可挖性分类 155工程地质评价 155.1道路工程地质评价 156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 186.1地震效应 186.2地震稳定性评价 196.3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 196.4地表水、地下水对拟建场地的影响评价 196.5拟建工程对周边建(构)筑物的影响 197地基评价 197.1特殊土评价 197.2地基均匀性评价 208成桩可行性、施工条件与其对环境影响论证 208.1成桩可行性分析 208.2桩基施工条件分析 208.3机械成桩对周边环境影响 219地质条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风险分析 2110岩土工程结论及建议 2110.1岩土工程勘察结论 2110.2工程建议与施工建议 21附图1、勘探点平面位置图(1:500)NO.1-12、工程地质剖面图(1:200、1:500)NO.2-1~143、钻孔地质柱状图(1:200)NO.3-1~35附表1、勘探点数据一览表2、测量说明3、稳定性计算表附件1、工程地质勘察任务委托书2、岩土工程勘察纲要3、岩土水物理力学试验报告4、声波报告1前言1.1工程简介受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的委托,我公司承接了中学东侧道路(中段)道路工程详细勘察。中学东侧道路(中段)道路工程为城市次干路,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本次道路勘察里程桩号为K0+220-K0+530,路线呈南北走向,南与蜀都中学一支路相交(X=70236.285,Y=59311.366),北与蜀都中学东侧道路(北段)相交(X=70513.090,Y=59397.863),全长310m,为城市次干路,设计时速50km/h,设计高程282.685-300.37m,道路纵坡3%-8%,双向四车道,路幅宽22m。挖方边坡最高约37.2m,为岩土质边坡,属超限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考虑到道路两侧地块开发需要及沿线地形地势,不具备放坡条件时,采用桩板挡墙进行支挡。当挖方路基外侧地表水往路基汇集时,在坡顶外5m设临时截水沟,并顺地势接入道路排水系统排出路基范围。1.2勘察目的、任务目的:此次勘察工作目的在于查明拟建道路沿线的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工程建设的适宜性,评价边坡稳定性,对场地边坡支挡位置作出工程地质评价,对边坡支挡形式及持力层提出合理建议。根据勘察任务委托书及《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要求,确定此次勘察工作任务如下:1、查明路基段各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征;2、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性质及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及危害程度,并提出整治方案和建议;3、根据边坡地质条件,对边坡支挡位置基础持力层、支挡形式及施工提出合理建议;4、根据边坡地质条件,查明路堤边坡、路堑边坡潜在破坏模式,提出稳定性、变形及设计所需岩土参数,对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提出边坡防治建议措施与方案;5、查明拟建场地埋藏的河道、暗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6、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7、查明场地水、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8、评价场地稳定性、建筑适宜性、路基稳定性;9、按《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相关要求,提供场地类别及设计特征周期;10、对拟建场地范围内,应划分场地土的类别,分析预测可能的地震效应;11、评价场地地基稳定性、均匀性,分析评价地基承载力;12、收集场地地质资料,对拟建场地特殊性岩土进行评价。1.3勘察工作概况1.3.1勘察依据及执行的技术标准主规范:(1)《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2)《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2012);(3)《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4)《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3363-2019);(5)《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6)《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7)《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8)《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9)《建筑工程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10)《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2014);(11)《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15);(12)《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GB18306-2015);(13)《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20);(14)《重庆市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15)合同、委托书、勘察纲要及该工程设计方案。利用资料:(1)重庆川东南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于2019年10月编制的《中凯-魔方城项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细勘察),重庆市都安工程勘察技术咨询有限公司审查通过。本报告的主要结论为场地区未见滑坡、泥石流、断层及其它不良地质作用;地质构造简单,地基岩体完整性较好;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场地现状稳定。边坡施工建议采用分段、分级、跳槽、自上而下、及时支护的逆作法施工,一级边坡工程应采用动态设计,信息施工法,并设置相应的变形观测点进行变形监测。1.3.2勘察阶段的划分根据渝建发[2013]346号文的规定:项目工程地质勘察应分阶段进行,勘察阶段与设计阶段相适应。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根据规定本次勘察阶段为详细勘察。其划分过程如表1.1。表1.1勘察阶段判定表判定款项判定条件对应判定条件的场地及工程指标判定结果场地及项目1在复杂场地上建设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的建设项目。场地为中等复杂,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不需进行初步勘察其他建设场地1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岩溶塌陷等不良地质作用较为发育,且其影响面积占建设场地30%及以上的建设场地。场地无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岩溶塌陷等不良地质作用。不需进行初步勘察2场地地形坡角大于30°的自然土坡或地形坡角大于60°的自然岩坡,且其影响面积占建设场地50%及以上的建设场地。总体地形坡角约5°-35°,场地现状填方土质边坡坡度37°,场地现状岩质边坡坡度80°,其影响面积占建设场地50%以下。不需进行初步勘察3三峡库区175m蓄水位(吴淞高程)岸线外侧水平距离100米范围内的建设场地。不属于三峡库区。不需进行初步勘察4存在矿产采空区或地下洞室,且采空区或地下洞顶距离拟建工程最底面小于2倍洞跨的建设场地。场地不存在采空区或地下洞室。不需进行初步勘察其他建设项目1总建筑规模大于50万m2且高层建筑规模占总建筑规模的比例超过70%的大型住宅小区。/不需进行初步勘察2建筑高度大于200m的超高层建筑。/不需进行初步勘察3总建筑面积超过10000m2的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或长度大于500米/不需进行初步勘察4主跨跨径150m及以上的斜拉桥、悬索桥等缆索承重桥梁以及拱桥,立体交叉线路为3层及3层以上(不计地面道路及地道)的大型互通立交桥梁。/不需进行初步勘察注:1、判定结果为“需进行初步勘察”或“不需进行初步勘察”;2、“需进行初步勘察”的工程将本表纳入该工程初步勘察文件。综上判定,该项目不需进行初步勘察。1.3.3勘察范围的确定本次勘察为详细勘察,其目的是查明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对场地的稳定性、适宜性作出评价,并对勘察区周围环境影响作出评价。经过野外调查,并根据甲方提供的1:500地形图及勘察任务委托书,本次勘察范围由现状边坡、路堑边坡确定。本次勘察范围符合渝建[2013]345号文件要求。其相关判定过程如表1.2。表1.2工程勘察范围判定表判定款项判定条件对应判定条件的场地、边坡判定结果环境边坡及其影响区域1对于无外倾结构面控制的岩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坡顶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倍边坡高度。本场地对于无外倾结构面控制的岩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坡顶线外侧的水平距离大于1倍边坡高度。满足勘察范围2对于有外倾结构面控制的岩土边坡,勘察范围线应根据组成边坡的岩土性质及可能破坏模式确定,且勘察范围不应小于外倾结构面影响范围。本场地对于有外倾结构面控制的岩土边坡,勘察范围线应根据组成边坡的岩土性质及可能破坏模式确定,且勘察范围大于外倾结构面影响范围。满足勘察范围3对于可能出现土体内部滑动破坏的土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坡顶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倍边坡高度。本场地对于可能出现土体内部滑动破坏的土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坡顶线外侧的水平距离大于1.5倍边坡高度。满足勘察范围4对可能出现土体内部滑动的土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应大于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后缘边界,且还应大于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前缘边界(即剪出口位置)本场地对可能出现土体内部滑动的土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大于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后缘边界,且还应大于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前缘边界(即剪出口位置)满足勘察范围基坑边坡及其影响区域1岩质基坑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度的1倍/满足勘察范围2土质基坑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度的2倍/满足勘察范围3当需要采用锚杆(索)支护时,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度的2倍/满足勘察范围1.3.4勘察等级划分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建设场地地质环境复杂程度为中等复杂场地,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分级原则:本次勘察等级为甲级。表1.3工程场地类别划分表判定因素场地特征场地类别场地复杂程度复杂中等复杂简单地形、地貌总体地形坡角约5°-35°,场地现状填方土质边坡坡度37°,场地现状岩质边坡坡度80°。√中等复杂场地岩层倾角(°)12°。√岩土特征岩土种类多,不均匀,性质变化大,有特殊岩土。√岩体完整性岩体较完整,裂隙不发育。√土层厚度(m)最大厚度约12.5m。√地表水、地下水对岩土体影响程度中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程度勘察区周边不存在不良地质现象√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活动强烈程度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活动中等强烈√对相邻建筑影响程度中等√1.3.5勘察工作布置原则及布置情况根据“规范”及委托书要求,结合场地实际情况,本次勘察手段以钻探为主,并辅以原位测试、室内试验及周边地质环境调查,查明场地岩土工程条件。根据甲方提供的“工程地质勘察任务委托书”要求,按《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中规定,本次勘察属详细勘察。沿拟建道路中心线和桩板挡墙中心线布置2条纵剖面线,挖方道路横向勘探线间距20-40m,勘探点间距10-20m,桩板挡墙位置横向勘探线间距20-30m,勘探点间距15-20m,布设11条横剖面。本次勘察共布置钻孔35个,利用钻孔18个,钻孔中控制性钻孔18个,一般性钻孔35个,控制性钻孔占钻孔总数的34%。挖方道路的勘探点深度宜达设计路面高程以下1-4m,挖方边坡勘探点的深度应满足拟定支挡部位的地基承载力、地基处理、稳定性分析评价和拟定支挡结构基础的嵌固要求。若遇岩芯破碎和软弱下卧层,钻孔应穿过其所在位置到达稳定岩层。我院于2021年11月8日组织3台北京100~150型钻机进场施工,于2021年11月17日结束全部野外工作。1.3.6完成工作量及质量评述2021年11月18日结束野外施工转入内业分析、整理。完成的主要工作量见表1.4。表1.4主要实物工作量统计表项目工程地质调绘勘探孔利用钻孔水位观测工程测量室内试验原位测试(利用工作)物探剖面测量岩样动力触探波速勘探点单位km2个/米个/米个条km个组米/孔孔/m工作量0.0535/1010.518/565.5935131.635203.2/14/155.5质量评述:1、勘探孔定位测量、剖面测量依据现场控制点进行定测,采用全站仪施测,工程测量严格执行测量技术规程,其精度能满足本次勘察的需要。钻探施工时,现场地质技术人员还根据相邻位置的地形地貌和地面高程对所有钻孔实际位置和高程进行校核,以确认钻孔位置和高程是否有偏差。通过校核,本次勘察所放测的钻孔孔位和高程误差均在规范容许误差范围之内,平距误差小于0.25m,高程误差小于±0.05m。坐标系统为重庆市独立坐标系,高程为黄海高程。表1.5控制点一览表点名坐标X(米)坐标Y(米)高程H(米)KZ10070598.5758969.85282.896KZ12070541.2859431.63308.9832、工程地质测绘采用1:500精度,采用仪器法结合标志地形地物定点的方法圈定地质界线,从拟建场地微地貌着手,采用RTK采取拟建场地的基岩出露点位置坐标,采用地质罗盘测量各点处岩层产状及裂隙产状,并详细记录于地质调查表中。各地质点在平面图位置误差一般小于2mm。了解岩土层分布范围、规模、特征及对工程的影响程度,实测岩层、节理裂隙产状、分布特征等。成图比例尺为1:500。3、工程钻探严格按钻探操作规程施工,钻孔到位施工。厚度大于3m填土采用跟管并采用小水量钻进,平均采取率不应低于50%,粉质粘土层采用干钻或小水量钻进,平均采取率不应低于90%,基岩采用清水循环回转取芯钻进,强风化或破碎基岩平均采取率大于75%,中等风化基岩平均采取率大于85%;在钻探施工过程中地质人员跟班编录。整个场地在施工完毕之后先采用水泥沙浆灌浆处理,然后采用粘土回填措施对钻孔进行封孔处理。钻进过程中严格按钻探操作规程进行,未发生质量、安全事故,钻探质量符合《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的要求。4、本次勘察利用《中凯-魔方城项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细勘察)1个钻孔(XK99)作超重型动力触探测试。采用自动落锤装置,触探杆偏斜度不应超过2%,锤击灌入连续进行,保持探杆垂直度,锤击速率每分钟15-30击,每贯入1m,探杆转动一圈半。5、本次勘察选取1个钻孔(ZK1、ZK7、ZK13、ZK21)作了孔内声波、剪切波测试,测试单位为重庆市南方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采用单孔法,测试孔应垂直,三分量检波器固定在孔内预定深度处,并紧贴孔壁。6、现场地质人员跟班编录,并根据不同的地质情况及时指导施工。地质资料按要求收集准确、及时、齐全、可靠。各项资料在野外均进行了自检和互检工作。7、本次勘察采取中等风化岩芯样20组,利用《中凯-魔方城项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细勘察)中等风化岩芯样4组,共统计中等风化岩芯24组。对岩样现场进行封装编号并及时送回实验室进行岩土体测试,测试单位为重庆市南方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本次勘察取样钻孔占总钻孔数的40%。8、岩石试样的采取:采用单层岩芯管合金钻头,清水循环回转取芯钻进,在采取的岩芯中选取单节长度大于20cm,总长度为0.89-0.98m的岩芯,用较高强度的塑料薄膜和粘胶带密封。9、本次勘察的外业见证单位为重庆六零七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见证人员叶力豪,外业见证证书号:YKJZ-2310077-0048,跟班见证,见证程序合符规定。10、在工程地质测绘、勘探、测试所得各项原始资料、数据和收集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对工程地质资料进行统计整理、归纳和分析评价,绘制工程地质图件和编写勘察报告。综上所述,本次勘察各项工作自评质量合格,达到详细勘察精度要求。经内业分析、整理后提交的详细勘察报告,基本满足详细勘察要求。综上所述,本次勘察的野外各项作业均严格按照有关规范、规程的要求进行,勘察围绕中心目的进行,各环节严格把关,责任到人,较好地完成了勘察任务,所完成的工作量及其质量能满足详细勘察的精度,达到了预期勘察目的。2场地自然地理条件2.1地理位置及交通拟建场地位于重庆市江北区蜀都中学附近,仅有原街区可到达场地,道路较为狭窄,交通方便程度一般。拟建拟建“蜀都中学东侧道路(中段)道路工程”图2-1交通位置图2.2气象水文勘察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冬暖春早、夏热秋凉,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云雾多,日照较少的气候特点,常年平均气温18.3℃,最热月(8月),极端最高气温44.3℃(2006年8月15日),多年年平均气温27.5℃,最冷月(1月),极端最低气温-1.8℃(1925年12月15日)。年平均相对湿度80%,年平均降雨量1185mm,多年最大年降雨量1990.0mm,多年最小年降雨量783.2mm,降雨主要集中在5~9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70%,且常有雷阵暴雨。多年平均蒸发量1138mm。春冬多雾,雾日最长达148天。因大气污染,时有酸雨、酸雾发生。常年风速较小,年平均风速1.1m/s,最大风速28.4m/s,以偏西北风为主。场区气候全年可施工作业。勘察区地势总体呈现为西高东低,大气降雨由勘察区西侧向东侧汇集,最终汇集在低洼处。另据现场调查,在拟建道路范围内地表未见池塘、河流等地表水体。3场地工程地质条件3.1地形地貌勘察区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场地周边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原始地貌被破坏,已不可辩。总体地形坡角约5°-35°,场地现状填方土质边坡坡度37°,场地现状岩质边坡坡度80°,场地总体地势西高东低,整个场地高程在286.30~331.30m,相对高差45m。受到人类工程建设影响,勘察场地周边因为平场作业,在K0+220-K0+240左幅和K0+275-K0+390左幅存在高约7.0-16.1m的挖方岩质边坡,坡度约80°;在K0+220-K0+420右幅存在高约4.4-19.5m的挖方岩土质边坡,坡度约40°-55°;在K0+440-K0+530右幅存在高约9-22.0m的填方土质边坡,坡度约25°-35°。综上所述,勘察区地形、地貌条件中等复杂。3.2地质构造据区域资料与现场调查,区域地质构造位置属金鳌寺向斜东翼,岩层呈单斜状产出,岩层产状为260°∠12°,岩层层面裂隙平直,微张,局部有钙质薄膜或粘土充填,延伸长度3.0~5.0m,裂隙间距3.0~5.0m,层面结合很差,为软弱结构面。地表出露基岩有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岩、砂岩。勘察区内无断层通过。经工程地质调查及钻探揭露,岩体中主要发育2组构造裂隙,为共轭“X”裂隙:L1(编号③):170°∠80°,间距0.5~3.5m,走向延伸1~4m,倾向延伸1.0~3.5m,闭合,裂面较平直,结合程度差,压扭性裂隙,属硬性结构面。L2(编号④):106°∠76°,间距1.0~3.0m,走向延伸2~5m,倾向延伸1.0~3.0m,闭合,裂面较平直,结合程度差,压扭性裂隙,属硬性结构面。L3(编号⑤):50°∠80°,间距0.6~2.0m,走向延伸1~3m,倾向延伸1.0~3.0m,闭合,裂面较平直,结合程度差,压扭性裂隙,属硬性结构面。场地内未见其他构造迹线,构造作用对拟建场地影响小,地质构造简单。3.3地层岩性经地质调查和钻探揭露,地层由新到老依次为:第四系全新统素填土层(Q4ml)、残坡积层粉质粘土(Q4el+dl),基岩为,现将各层分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1)素填土(Q4ml):杂色,主要以砂岩、泥岩碎块石为主,含粉质粘土和建筑垃圾等。松散-稍密,稍湿,粒径一般40-70cm,含量约30-45%。局部地段钻进中垮孔,回填时未经分选分层碾压夯实,系无序抛填,厚度变化较大,均匀性差,时间大于3年。钻探揭露厚度0.2m~12.5m。普遍分布于场地施工地区。(2)粉质粘土(Q4el+dl):褐红色,主要为粉粒、粘粒组成,夹少量砂岩和泥岩碎石块和碎屑,为残坡积成因,可塑状,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钻探揭露厚度0.5m~1.8m。分布于原始地貌区和地势低洼地带。2、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1)泥岩(J2s-Ms):紫红、暗紫色,主要矿物为粘土矿物,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局部含砂质较重,夹砂质条带、灰绿色团块。强风化层裂隙发育,岩芯呈碎块状;中风化层岩芯较完整,呈短柱状、柱状,锤击声哑。岩体结构类型为层状结构,互层规律为不等厚层,结合程度差。该层广泛分布于整个场地,为本场地主要岩层。(2)砂岩(J2s-Ss):暗灰色、灰白色,主要矿物为长石、石英、云母等,中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局部含泥质较重,钙泥质胶结。强风化层风化裂隙发育,岩芯呈碎块状;中风化层岩芯较完整,呈短柱状、柱状,锤击声不清脆。该层零星分布于整个场地,为本场地次要岩层。3.4基岩顶面及基岩风化带特征场地处于丘陵斜坡地带,基岩面形态与地形基本一致,平台或平坦地势部位土层相对较厚,斜坡部位的基岩面随地形起伏。按《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将场地揭露范围内的基岩划分为强风化带和中等风化带。强风化带:风化裂隙发育,岩芯破碎,多呈碎块状,岩质软。钻孔揭露强风化带厚度为0.4m-2.4m。中等风化带:裂隙部分较发育,岩芯多呈柱状、短柱状,少许块状,岩芯较完整,岩质较硬。各孔均有揭露,未揭穿。各孔风化带厚度及底界标高统计于勘探点数据一览表。3.5水文地质条件勘察区地下水类型按其赋存条件可分为第四系孔隙水和浅部基岩裂隙水。第四系孔隙水赋存于第四系土层中,受大气降水,地表水侧向补给,季节性明显,沿土层孔隙进行径流,并最终向场地东侧低洼处进行排泄。由于勘察区第四系土层厚度较大,分布连续,土体较松散,孔隙发育,有利于地下水的赋存,因此,在连续降雨补给时,将在覆盖层较厚所在地段赋存一定量的地下水。浅部基岩裂隙水赋存于基岩裂隙中,受上部第四系孔隙水的补给,顺坡向在低处排泄。场地的岩性主要为砂岩和泥岩互层,其中,泥岩为相对的隔水层,而砂岩构造裂隙不发育,加之泥岩隔水作用,不利于地下水的富集,地下水赋存条件总体较差。据现场水文地质观测,钻探施工过程中,对每个钻孔终孔水位和终孔后24小时水位进行了水位观测、并在全部钻孔结束后进行了统一的第3次观测,发现全部钻孔基本无水位恢复。综上所述,在连续降雨补给时,将在覆盖层较厚所在地段的土层和基岩强风化带中赋存上层滞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故在雨季施工时,将在第四系土层中可短期赋存上层滞水,在填土底部形成局部潜水面。综上所述,勘察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3.6水土腐蚀性分析根据相邻建筑资料及周边环境判定,场地邻近不存在污染源,根据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修订版)判定,场地环境类型为Ⅲ类,场地内土层、水对建筑混凝土结构、混凝土中的钢筋结构有微腐蚀性。3.7路基干湿类型评价拟建蜀都中学东侧道路(中段)道路工程为城市次干路,根据《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土基应处于干燥、中湿或潮湿状态。根据勘察区内水文地质条件,按路基上部土层处于地下水或地表积水毛细影响区内进行判断,K0+220-K0+530路基干湿类型为干燥-中湿。3.8不良地质作用根据现场调查,场区内及其周边未见滑坡、危岩、泥石流、断层破碎带、岩溶等不良工程地质现象,也未见有油气管道、防空洞等不利埋藏物。K0+220-K0+240左幅和K0+275-K0+390左幅存在高约7.0-16.1m的挖方岩质边坡,由泥岩组成,坡度约80°,未进行护坡,距离拟建道路4m~10m,经现场调查,边坡未发现变形破坏迹象,无危岩单体,无卸荷带,边坡现状基本稳定。道路施工开挖对边坡外倾结构面有施工扰动等不利因素,导致裂隙面抗剪强度参数会明显降低,易发生平面滑动及掉块,建议对该边坡进行混凝土护坡和锚固处理。在K0+220-K0+420右幅存在高约4.4-19.5m的挖方岩土质边坡,坡度约40°-55°,道路修建过程中,该边坡不存在。在K0+440-K0+530右幅存在高约14.6-36.5m的岩土质边坡,坡度约25°-35°,道路修建和万科地块修建过程中,该边坡不存在。4岩土物理力学性质4.1岩土物理力学参数来源及可靠性分析勘察区出露地层有第四系素填土层、粉质粘土层。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岩、砂岩。本次勘察利用《中凯-魔方城项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细勘察)1个钻孔(XK99)作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测试(见表4.1)数据进行统计,经杆长校正后每贯入10cm的平均锤击数,每孔平均击数6.99~7.33击,总体平均击数7.17,密实度不均匀,颗粒大小悬殊,无规律堆填,结构松散~稍密。表4.1素填土(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成果统计表钻孔编号土层名称试验厚度分段平均击数(击)变异系数总体平均击数(击)XK99素填土3.27.330.2407.17为了获取拟建场地岩石物理力学参数的定量评价指标,本次勘察利用详细勘察报告,共统计中等风化岩芯样24组,进行室内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测试,通过对利用资料中基岩数据进行分析,根据试验数据统计后得变异系数均在0.3以下,试验成果符合地区建筑经验,成果资料可信。4.2岩土参数的数理统计方法根据室内岩土测试成果按《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的如下公式进行数理统计: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标准值:式中:——岩土的物理力学指标数据;n——数据的个数;——修正系数。按以上公式对中风化岩石室内岩石实验结果统计见附表。表4.2泥岩抗压室内试验统计一览表编号岩石名称天然抗压强度(MPa)饱和抗压强度(MPa)软化系数ZK1泥岩5.643.270.682.80ZK2泥岩5.13.440.624.772.616.84.55ZK3泥岩8.625.430.636.63ZK5泥岩8.075.160.646.784.348.955.73ZK7泥岩36.404.036.824.19ZK8泥岩7.94.620.635.343.706.804.63ZK9泥岩6.323.980.637.714.868.284.85ZK11泥岩7.104.400.628.065.005.783.59ZK13泥岩7.965.090.635.43.634.102.82ZK15泥岩8.355.260.637.424.676.664.09ZK16泥岩7.985.030.636.374.016.74.03ZK18泥岩8.385.360.647.654.906.333.97ZK20泥岩6.173.780.636.243.937.534.74ZK22泥岩5.953.690.625.303.296.824.23ZK23泥岩7.14.290.63.2ZK26泥岩7.614.790.636.944.379.285.84ZK28泥岩7.154.430.624.943.066.073.76ZK30泥岩3.802.390.634.692.965.233.30XK72泥岩8.725.530.629.326.089.095.91XK99泥岩7.444.340.636.163.636.724.10统计数n6060最大值9.36.1最小值3.82.4平均值(fm)6.814.28标准差σ1.340.86变异系数δ0.1970.201标准值6.524.09表4.3砂岩抗压室内试验统计一览表编号岩石名称天然抗压强度(MPa)饱和抗压强度(MPa)软化系数ZK22砂岩18.713.30.7119.013.523.316.5ZK23砂岩219.714.223.617.0统计数n66最大值28.120.3最小值18.713.3平均值(fm)22.0715.80表4.4泥岩抗剪室内试验统计一览表编号岩石名称抗拉(劈裂)强度(MPa)抗剪强度指标图解法最小二乘法φC(MPa)C1(MPa)φC(MPa)ZK2泥岩0.67437.61.92/37.61.920.4940.562ZK7泥岩0.39537.21.69/37.21.680.5730.476ZK8泥岩0.63737.61.87/37.61.880.5680.465ZK11泥岩0.42936.91.44/36.91.440.3340.524ZK15泥岩0.41537.21.73/37.21.740.6120.502ZK16泥岩0.63437.21.85/37.21.840.5350.452ZK20泥岩0.54336.91.58/36.91.580.3700.436ZK26泥岩0.40036.91.63/36.91.630.4790.558ZK30泥岩0.37536.11.01/36.11.010.3040.253XK12泥岩0.5637.21.57/37.21.570.480.46统计数n3010101010最大值0.67437.601.9237.601.92最小值0.25336.101.0136.101.01平均值(fm)0.48337.081.6337.081.63标准差σ0.100.430.260.430.26变异系数δ0.2070.0120.1600.0120.160标准值0.45236.831.4836.831.48表4.5泥岩变形室内试验统计一览表孔号岩石名称变形模量(MPa)弹性模量(MPa)泊松比ZK1泥岩2367.52601.70.322166.92387.90.321986.12195.60.33ZK5泥岩1888.62101.30.342065.12294.60.332217.62479.30.32ZK9泥岩1814.62010.40.341973.62196.00.332100.92341.90.32ZK13泥岩2254.72480.80.322097.52311.00.331927.12126.30.33ZK18泥岩1990.12207.10.332197.32425.20.322075.42307.30.33ZK22泥岩1597.61789.40.351756.71981.60.341871.62094.50.33ZK28泥岩1673.81870.60.341802.02035.60.341910.12126.70.33样本数212121最大值2367.52601.70.35最小值1597.61789.40.32平均值(fm)1987.42207.80.33注:根据地区经验,平均值可视为标准值。4.3岩土体基本质量等级根据本次勘察实验数据,中等风化泥岩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为6.52MPa,中等风化砂岩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为20.80MPa。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表3.1.1划分岩石坚硬程度等级,泥岩为软岩,砂岩为较软岩。本次勘察选取4个钻孔作了孔内声波测试,根据波速测井报告,统计成果见表4.6。表4.6钻孔声波测试成果表孔号地层名称Vp体Kv完整性(m/s)ZK1强风化泥岩17610.26破碎中风化泥岩26110.57较完整中风化砂岩31830.62较完整中风化泥岩26890.60较完整ZK7强风化泥岩17710.26破碎中风化泥岩26150.57较完整中风化砂岩32360.65较完整中风化泥岩26690.59较完整ZK13强风化泥岩17420.25破碎中风化泥岩26380.58较完整中风化砂岩32710.66较完整中风化泥岩26850.60较完整ZK21中风化泥岩26370.58较完整中风化砂岩33120.68较完整中风化泥岩26530.59较完整根据波速测井报告结合地区经验,强风化泥岩压缩波波速为1758m/s,完整性系数为0.26,属破碎;中风化泥岩压缩波波速为2650m/s,完整性系数为0.59,属较完整。强风化砂岩压缩波波速为2167m/s,完整性系数为0.30,属破碎;中风化砂岩压缩波波速为3251m/s,完整性系数为0.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表3.1.7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中等风化泥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类,强风化泥岩岩体为Ⅴ类;中等风化砂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类,强风化砂岩岩体为Ⅴ类。4.4岩土参数的选用及建议1、素填土(Q4ml):素填土未经处理不能直接作为基础持力层。其承载力特征值以现场实测为准。天然重度取20.0KN/m3,饱和重度取20.50KN/m3,天然状态下粘聚力取4KPa,内摩擦角取26°,饱和状态下粘聚力取2KPa,内摩擦角取23°,压实填土基底摩擦系数取0.30(压实系数取0.94以上)。2、残坡积层粉质粘土(Q4el+dl):结合相邻场地取值经验,综合建议本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50kPa。3、本场地中等风化基岩为泥岩、砂岩,根据现场调查及钻探揭示,场地基岩总体完整性属较完整,按《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14.3.2节,地基条件系数取1.10;按14.3.5节,地基极限承载力分项系数取0.33。本次勘察根据数理统计成果结合野外鉴定及相邻场地建筑经验综合确定本场地地基岩土层物理力学指标如下表4.7。表4.7地基岩层物理力学指标地层天然重度(kN/m3)抗拉强度(Mpa)抗剪强度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MPa)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MPa)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基底摩擦系数岩体水平抗力系数(MN/m3)变形模量(Mpa)弹性模量(Mpa)泊松比μΦ(°)C(Mpa)素填土天然重度取20.0KN/m3,饱和重度取20.50KN/m3,天然状态下粘聚力取4KPa,内摩擦角取26°,饱和状态下粘聚力取2KPa,内摩擦角取23°。现场实测0.30////粉质粘土天然重度取18.9KN/m3,饱和重度取19.2KN/m3,天然状态下粘聚力取25KPa,内摩擦角取12°,饱和状态下粘聚力取20KPa,内摩擦角取9°。//1500.25////强风化泥岩24.0/////3000.35////中风化泥岩24.60.18133.10.4446.524.0923670.4570139115450.33强风化砂岩23.6/////4000.40////中风化砂岩24.20.4433.51.15520.8014.7553540.50300273529630.29注:1、路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3363-2019)第4.3.3条规定取值,中风化泥岩取1000kPa,中风化砂岩取1500kPa,2、参考《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表14.2.12-1,松散填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建议取8MN/m4,粉质粘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建议取18MN/m4。3、岩体抗拉强度折减系数取0.4,内摩擦角折减系数取0.9,粘聚力折减系数取0.3。4、岩体变形模量和弹性模量折减系数取0.7,岩石泊松比可视为岩体泊松比。5、松散人工填土负摩阻力系数取0.3。岩土参数如下:(1)结构面C、φ标准值:L1结构面天然状态下粘聚力取50kPa,内摩擦角取20°,饱和状态下粘聚力取40kPa,内摩擦角取16°。L2结构面天然状态下粘聚力取50kPa,内摩擦角取20°,饱和状态下粘聚力取40kPa,内摩擦角取16°。L3结构面天然状态下粘聚力取50kPa,内摩擦角取20°,饱和状态下粘聚力取40kPa,内摩擦角取16°。层面粘聚力取30kPa,内摩擦角取18°。土与基岩界面抗剪强度c、φ值:天然抗剪强度标准值C=8KPa,φ=18°;饱和抗剪强度标准值C=5KPa,φ=16°。(2)岩石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中风化泥岩取400KPa;中风化砂岩取900KPa。4.5土、石可挖性分类由《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附录A土、石可挖性分类可知,全线土、石工程分级为:松土:场地无此类土分布。普通土:场地的粉质粘土,粉质粘土呈可塑状,分级为Ⅱ级。硬土:素填土(场地素填土块石含量较多)、泥岩、砂岩等基岩强风化带。素填土主要由砂、泥岩块碎石、粘性土等组成,块碎石较多。风化带岩石呈碎块状,风化强烈,质软,部分呈土状或土夹石状,分级为III级。软石:中等风化的泥岩、砂岩,层状-块状结构,裂隙不发育,分级为IV级。5工程地质评价5.1道路工程地质评价1、K0+220-K0+270段(代表剖面:1-1’、14-14’、2-2’)该路段属挖方段,本段横向地形坡角5°~40°,纵向地形坡角5°~14°。按设计标高整平后,道路左侧形成挖方岩土质边坡,道路右侧与在建万科地块顺接。道路左侧挖方岩土质边坡高度30.0-31.0m,坡向66°-90°,边坡由泥岩和素填土组成,岩土界线坡度40°,土层厚度4.2-7.8m,上覆土层发生沿岩土界面的折线形滑动破坏,其稳定性计算见附表。计算结果:剖面编号工况稳定性系数稳定性结果剖面2-2’天然0.516不稳定饱和0.424不稳定该段边坡破坏后果很严重,安全等级为一级,属超限边坡,边坡岩体类型Ⅲ类,岩体等效内摩擦角标准值取52°,破裂角取60°。根据赤平投影分析,边坡坡向为66°,边坡坡向与层面②倾向相反,对边坡影响小。边坡倾向与裂隙③倾向相切,对边坡影响小。边坡倾向与裂隙④倾向大角度相交,对边坡影响小。边坡倾向与裂隙⑤倾向相同,形成外倾临空面,陡倾外倾结构面在施工扰动、地下水等不利因素作用下裂隙面抗剪强度参数会明显降低,易发生平面滑动及掉块,故边坡稳定性受裂隙⑤的影响大。5.1.1边坡赤平投影图根据赤平投影分析,边坡坡向为90°,边坡坡向与层面②倾向相反,对边坡影响小。边坡倾向与裂隙③倾向相切,对边坡影响小。边坡倾向与裂隙④倾向相同,形成外倾临空面,陡倾外倾结构面在施工扰动、地下水等不利因素作用下裂隙面抗剪强度参数会明显降低,易发生平面滑动及掉块,故边坡稳定性受裂隙④的影响大。边坡倾向与裂隙⑤倾向大角度相交,对边坡影响小。5.1.2边坡赤平投影图综上,道路左侧临近蜀都中学,不具备放坡条件,建议采用桩板挡墙进行支挡,挡墙基础置于中风化基岩上。按设计标高整平后路基持力层为强风化及中风化泥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建议:强风化泥岩fak=300KPa;中风化泥岩fak=1000KPa。2、K0+270-K0+415段(代表剖面:3-3’、4-4’、5-5’、6-6’、7-7’)该路段属挖方段,本段横向地形坡角5°~50°,纵向地形坡角5°~10°。按设计标高整平后,道路左侧形成挖方岩土质边坡,道路右侧与在建万科地块顺接。道路左侧挖方岩土质边坡高度19.2-37.2m,坡向106°-135°,边坡由泥岩和素填土组成,岩土界线坡度20°-50°,土层厚度2.6-6.2m,上覆土层发生沿岩土界面的折线形滑动破坏,其稳定性计算见附表。计算结果:剖面编号工况稳定性系数稳定性结果剖面4-4’天然0.589不稳定饱和0.442不稳定计算结果:剖面编号工况稳定性系数稳定性结果剖面5-5’天然0.616不稳定饱和0.470不稳定该段边坡破坏后果很严重,安全等级为一级,属超限边坡,边坡岩体类型Ⅲ类,岩体等效内摩擦角标准值取52°,破裂角取60°。根据赤平投影分析,边坡坡向为106°,边坡坡向与层面②倾向相反,对边坡影响小。边坡倾向与裂隙③倾向相切,对边坡影响小。边坡倾向与裂隙④倾向相同,形成外倾临空面,陡倾外倾结构面在施工扰动、地下水等不利因素作用下裂隙面抗剪强度参数会明显降低,易发生平面滑动及掉块,故边坡稳定性受裂隙④的影响大。边坡倾向与裂隙⑤倾向大角度相交,对边坡影响小。5.1.3边坡赤平投影图综上,道路左侧临近蜀都中学,不具备放坡条件,建议采用桩板挡墙进行支挡,挡墙基础置于中风化基岩上。按设计标高整平后路基持力层为强风化及中风化泥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建议:强风化泥岩fak=300KPa;中风化泥岩fak=1000KPa。3、K0+415-K0+530段(代表剖面:8-8’、9-9’、10-10’、11-11’)该路段属挖方段,本段横向地形坡角5°~43°,纵向地形坡角5°~26°。按设计标高整平后,道路左侧形成挖方岩质边坡,道路右侧形成挖方岩土质边坡。道路左侧挖方岩质边坡高度15.7-30.9m,坡向85°-135°,边坡由泥岩、砂岩和素填土组成,岩土界线坡度2°-22°,土层厚度1.5m,上覆土层不会发生沿岩土界面的折线形滑动破坏。该段边坡破坏后果很严重,安全等级为一级,属超限边坡,边坡岩体类型Ⅲ类,岩体等效内摩擦角标准值取52°,破裂角取60°。根据赤平投影分析,边坡坡向为106°,边坡坡向与层面②倾向相反,对边坡影响小。边坡倾向与裂隙③倾向相切,对边坡影响小。边坡倾向与裂隙④倾向相同,形成外倾临空面,陡倾外倾结构面在施工扰动、地下水等不利因素作用下裂隙面抗剪强度参数会明显降低,易发生平面滑动及掉块,故边坡稳定性受裂隙④的影响大。边坡倾向与裂隙⑤倾向大角度相交,对边坡影响小。5.1.4边坡赤平投影图综上,道路左侧临近蜀都中学,不具备放坡条件,建议采用桩板挡墙进行支挡,挡墙基础置于中风化基岩上。道路右侧挖方岩土质边坡高度8.6-15.1m,坡向265°-302°,边坡由泥岩和素填土组成,岩土界线坡向与边坡坡向相反,土层厚度1.6-2.6m,上覆土层不会发生沿边坡坡向的滑动破坏。该段边坡破坏后果很严重,安全等级为一级,边坡岩体类型Ⅲ类,岩体等效内摩擦角标准值取52°,破裂角取60°。根据赤平投影分析,边坡坡向与层面②倾向相同,层面倾角小,岩体可能发生沿层面的平面滑动破坏,其稳定性计算见附表。边坡倾向与裂隙③倾向相切,对边坡影响小。边坡倾向与裂隙④倾向相反,对边坡影响小。边坡倾向与裂隙⑤倾向相反,对边坡影响小。若道路先于万科地块修建,具备放坡条件,建议强风化层按1:1.0坡率放坡,中风化层按1:0.75坡率放坡,土层按1:1.75坡率放坡,放坡后可采用格构绿化等构造措施护面。若道路晚于万科地块修建,结合万科地块环境标高,采用相应的支护措施。按设计标高整平后路基持力层为强风化及中风化泥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建议:强风化泥岩fak=300KPa;中风化泥岩fak=1000KPa。5.1.5边坡赤平投影图计算结果:剖面编号工况稳定性系数稳定性结果剖面8-8’天然2.455稳定饱和1.967稳定计算结果:剖面编号工况稳定性系数稳定性结果剖面11-11’天然2.629稳定饱和2.082稳定6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6.1地震效应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A1》及《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B1》划分,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场地峰值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反应谱特征周期0.35s,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值I类场地为0.25s,Ⅱ类场地为0.35s,Ⅲ类场地为0.45s。本次勘察选取4个钻孔作了孔内剪切波测试,根据波速测井报告,统计成果见表6.1。表6.1钻孔剪切波测试成果表孔号地层名称Vs土的类型(m/s)ZK1素填土137软弱土强风化泥岩618软质岩石中风化泥岩916岩石中风化砂岩1117岩石中风化泥岩944岩石ZK7素填土134软弱土强风化泥岩621软质岩石中风化泥岩918岩石中风化砂岩1135岩石中风化泥岩936岩石ZK13素填土133软弱土强风化泥岩611软质岩石中风化泥岩926岩石ZK21素填土130软弱土强风化泥岩615软质岩石中风化泥岩925岩石中风化砂岩1162岩石根据波速测井报告结合地区经验,素填土剪切波波速134m/s,属软弱土;强风化泥岩剪切波波速为616m/s,属软质岩石;中风化泥岩剪切波波速为928m/s,属岩石;强风化砂岩剪切波波速为722m/s,属软质岩石;中风化砂岩剪切波波速为1138m/s,属岩石。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场地地震效应的评价如表6.2:表6.2场地地震效应评价表里程桩号场地整平后覆盖层厚度(m)等效剪切波速(m/s)土体类型场地类别设计特征周期抗震地段判别填土粉质粘土K0+220-K0+53000928岩石I0.25有利地段岩石路堑边坡应放缓坡度,边坡岩体石质破碎,上覆层受震易坍塌时,应采取支挡措施。6.2地震稳定性评价勘察区无滑坡、崩塌及液化等抗震不利因素,路堑边坡为岩质边坡,当未支挡时在地震作用下边坡不稳定,建议及时支挡。6.3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根据现场勘察及查阅区域地质资料,勘察区内未发现断层、滑坡、泥石流、地下采空区等不良地质作用。受到人类工程建设影响,勘察场地周边因为平场作业,在K0+220-K0+240左幅和K0+275-K0+390左幅存在高约7.0-16.1m的挖方岩质边坡,由泥岩组成,坡度约80°,未进行护坡,距离拟建道路4m~10m,经现场调查,边坡未发现变形破坏迹象,无危岩单体,无卸荷带,边坡现状基本稳定,对勘察区整体稳定性影响小;在K0+220-K0+420右幅存在高约4.4-19.5m的挖方岩土质边坡,坡度约40°-55°,经现场调查,边坡进行放坡处理,边坡上未发现变形破坏迹象,现状基本稳定,对勘察区整体稳定性影响小;在K0+440-K0+530右幅存在高约9-22.0m的填方土质边坡,坡度约25°-35°,经现场调查,边坡进行放坡处理,边坡上未发现变形破坏迹象,现状基本稳定,对勘察区整体稳定性影响小;K0+220-K0+355右幅存在万科已建桩板挡墙支挡,经现场调查,支挡结构未发现变形破坏迹象。综上所述,拟建场地整体稳定,拟建场地适宜建设。6.4地表水、地下水对拟建场地的影响评价场地周边无地表水体,仅在场地低洼处由于施工回填对场地地貌影响导致排水不畅而存在少量的地表积水。场地内主要的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覆盖层内上层滞水,上层滞水水量小,无稳定的水位。项目在设计施工时应考虑以下事项:1、场地地势相对较低,特别是雨后较利于地表水汇集。项目施工前应先完善道路两侧的临时排水设施,再进行土石方挖填施工,避免雨后场地内雨水淤积,软化地基土,降低地基土的承载力。2、项目内涉及基槽、桩孔等因为开挖位置低于周边环境易在雨后积水汇水,施工时应加强地下水的抽排。3、对边坡工程支护时,坡顶应设置截水沟,坡面设置泄水孔,坡脚设置排水沟形成完整的地表水、地下水排泄系统。6.5拟建工程对周边建(构)筑物的影响拟建项目周边为拆迁区域,场地内部存在地下管线及高架电线,建议在施工图设计前,应进一步查明其位置分布、埋深等,施工前应做好迁移等相关工作,避免对管线造成破坏。K0+220左幅为已有房屋(砖2),建筑距离用地红线较近,约1.1m,建筑基础形式为独立基础,埋置深度浅;建议设计考虑拟建工程与现有建筑的相互影响,避免施工开挖及相关支护结构修建对其建筑的稳定性造成影响,应采取相应保护措施保护已有房屋(砖2),并加强施工期的监测。K0+390-K0+495左幅为蜀都中学,学校内建筑距离用地红线较近,约13.0-36.0m,建筑基础形式为独立基础,埋置深度浅;K0+505-K0+530左幅为已有房屋(砖5)和已建桩板挡墙,建筑距离用地红线较近,约7.0m,建筑基础形式为独立基础,埋置深度浅,已建桩板挡墙埋置较深;建议设计考虑拟建工程与现有建筑的相互影响,避免施工开挖及相关支护结构修建对其建筑的稳定性造成影响。建议加强施工期的监测,必要时业主邀请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鉴定,确定已建桩板挡墙的可靠性。K0+220-K0+415右幅为在建万科地块,与拟建项目红线处形成了最高约20.5m的岩土质边坡,该边坡已做支护处理,据调查现状处于稳定状态,应合理优化该区域的设计,避免对边坡支护结构造成破坏以及影响边坡稳定性。7地基评价7.1特殊土评价本场地中特殊性岩土为素填土,粉质粘土、强风化基岩。素填土(Q4ml),杂色,主要以砂岩、泥岩碎块石为主,含粉质粘土和建筑垃圾等。松散-稍密,稍湿,粒径一般40-70cm,含量约30-45%。局部地段钻进中垮孔,回填时未经分选分层碾压夯实,系无序抛填,厚度变化较大,均匀性差,时间大于3年,普遍分布于场地施工地区。填土土质不均匀,密实度差,承载力不高,力学性质变化大,压缩性高和湿陷性大,且会产生负摩阻力。若没有经过压实处理,可能产生填土不均匀沉降危害。因此,应对场地的人工填土层通过压实处理(碾压、分段夯实),压实填土应达到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对作为路基的填土压实系数应满足规范要求,压实填土的承载力应通过现场载荷试验确定。填土结构松散,尚未完成自身固结。残坡积土经风化后在重力和其他外力作用下顺着山坡堆积的产物,其分布主要受地形的控制,物理力学性质变化大,结构疏松,孔隙度大,压缩性高,土层厚度变化大。强风化基岩主要为母岩(砂岩、泥岩),在地质营力作用下母岩结构的碎裂散体化,宏观表现为风化裂隙的发育,钻探揭露岩芯成破碎、碎块状,强度较低不适宜作为重要建构筑物的基础持力层,可作为低矮的结构物的持力层,强风化层厚度在0.7-2.8m之间。7.2地基均匀性评价根据勘察,拟建场地内的岩土层主要为人工填土、粉质粘土、强风化岩层和中等风化岩层。其中,人工填土主要为素填土,厚度变化大,均匀性差,承载力低,不能直接作为地基;粉质粘土物理力学性质变化大,结构疏松,孔隙度大,压缩性高,有一定承载力,可作为拟建道路路基;下伏强风化基岩厚度一般0.4-2.4m,随地形起伏较大,均匀性较差,有一定承载力,可作为拟建道路路基;中等风化基岩承载力高,性质稳定,均匀性好,是理想的天然地基,可作为拟建道路路基。8成桩可行性、施工条件与其对环境影响论证8.1成桩可行性分析根据钻探揭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