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重点中学中考化学四模试卷含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1/1C/07/wKhkGWatfI6AT_zRAAJI38nYgF4049.jpg)
![2022届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重点中学中考化学四模试卷含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1/1C/07/wKhkGWatfI6AT_zRAAJI38nYgF40492.jpg)
![2022届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重点中学中考化学四模试卷含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1/1C/07/wKhkGWatfI6AT_zRAAJI38nYgF40493.jpg)
![2022届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重点中学中考化学四模试卷含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1/1C/07/wKhkGWatfI6AT_zRAAJI38nYgF40494.jpg)
![2022届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重点中学中考化学四模试卷含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1/1C/07/wKhkGWatfI6AT_zRAAJI38nYgF4049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在常温下,向pH=3的苹果汁中不断地加水,则该苹果汁的pH变化情况正确的是()A.不断变小 B.一直变大 C.可能等于6 D.可能等于82.某纯净物3g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A.该纯净物中含有C、H元素,不含O元素B.该反应中O2和COC.该反应中O2和H2D.该纯净物中C、H原子的个数比为1:43.下列化学方程式中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A.正常雨水偏弱酸性原因:SO2+H2O═H2SO4B.生活中用天然气作燃料:C2H3OH+3O22CO2+3H2OC.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症:NaHCO3+HCl═NaCl+CO2↑+H2OD.工业上用熟石灰制取烧碱:Ca(OH)2+2NaNO3═Ca(NO3)2+2NaOH4.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粉笔折断 B.棉纱织布 C.木材燃烧 D.汽油挥发5.“关爱生命,注意安全,拥抱健康”是永恒的主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食用加碘盐,其目的是防止缺碘引起的贫血B.小苏打可作为治疗胃酸过多症的药剂C.室内起火,应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D.氢氧化钠沾到皮肤上,要立即涂上硼酸溶液6.属于混合物的是A.蒸馏水 B.氧气 C.石灰水 D.氯酸钾7.下列实验操作中(括号内为待检验物质或杂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选项物质目的主要实验操作ACO、CH4气体鉴别点燃,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观察现象BNa2CO3(NaOH)溶液检验滴加酚酞试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CNa2CO3(NaHCO3)固体除杂充分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变DMnO2、KCl固体分离溶解、过滤、洗涤、烘干、蒸发A.A B.B C.C D.D8.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A.加热液体 B.稀释浓硫酸C.取固体粉末 D.检查气密性9.我国科学家研究出碳化钼(Mo2C)负载金原子组成的高效催化体系,使水煤气中的CO和H2O在120°C下发生反应,反应微观模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构成催化剂的各原子发生变化C.金原子对CO起吸附催化作用D.反应微观模型中,除钼外还有3种元素10.化学已经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在①环境保护;②能源开发利用;③新材料研制;④生命过程探索等领域中,与化学科学发展密切相关的是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②③④C.只有①②④D.①②③④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如图是某化肥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碳酸氢铵属化学肥料中的______(填字母)A.钾肥B.氮肥C.磷肥D.复合肥碳酸氢铵应具有的性质是______(填字母)A.易溶于水B.有挥发性C.受热易分解碳酸氢铵与熟石灰反应的方程式为NH4HCO3+Ca(OH)2═CaCO3+2X+NH3↑,则X的化学式是__;施用该类肥料时,要避免与___(填“酸”或“碱”)性物质混用,否则会减低肥效。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为了分析生铁中铁的含量,某学习小组进行了实验研究,即取6g生铁与10%的盐酸反应,并绘制了加入盐酸质量与放出气体质量的关系图(见图).说明:生铁中杂质不溶于水,不与盐酸反应.铁完全反应用去盐酸的质量为_____g。生铁中铁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_____。某同学列出了如下计算式:生铁与盐酸刚好反应完全时所得溶液质量=(73+6﹣a)g小明对该计算式提出了质疑,请指出其中的错误_____。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向一定质量的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铜和锌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呈蓝色。(1)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有___________(写化学式)。(2)滤液质量一定比反应前AgNO3溶液质量小,其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14.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下列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A米饭和馒头B花生油和牛奶C鸡蛋和牛肉D水果和蔬菜现在厨房常用的燃料是天然气。与煤和石油制品相比天然气是一种“清洁能源”,因为其主要成分的含碳量相对较小,燃烧时产生的污染小。天然气主要成分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向乳饮料中加入蔗糖(C12H22O11)可改变口感。其原因是蔗糖水解生成葡萄糖(C6H12O6),葡萄糖在酒曲催化下发酵转变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如图1所示的模拟实验中,可以说明该反应已经发生的现象是_____,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为探究泡沫灭火器原理小刚利用家中废旧物品和厨房中常用到的小苏打和白醋的组装了一套简易灭火器(图I),将瓶子倒转使两种物质混合即可灭火(图2)。利用该装置灭火的原理是:小苏打和白醋生成大量二氧化碳气体,使瓶内气体增多,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在压强差作用下,瓶内泡沫喷出附着在燃烧物表面,使燃烧物_____达到灭火的目的。无人驾驶汽车处理系统的核心材料是高纯度硅。工业上制高纯硅的反应之一是2X+SiCl4=Si+4HCl,该反应中X的化学式为_____。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类比法是化学研究物质的重要方法之一。草酸的化学性质与碳酸相似。已知碳酸易分解,草酸在受热条件下也分解,仅生成三种氧化物。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此展开探究:小明首先根据草酸中含有_______________元素,可推测生成物中含有水。小明对分解生成的其他产物进行猜测、验证: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碳实验一: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小明据此判断生成物中含有二氧化碳。生成物中有一氧化碳实验二:小明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从而证明生成物中含有一氧化碳。请回答:A装置中黑色固体粉末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A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讨论交流:小芳认为,小明的“实验二”不需要B装置也能够推断出生成物中含有一氧化碳,你是否支持小芳的观点:_________(填“支持”或“不支持”),请说出你的理由:_______。小芳认为,从环保的角度看,“实验二”装置有一个缺陷,请你指出该缺陷以及处理的方法:_______________。16.在一定条件下,氨气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红色固体、水及一种气体单质。某兴趣小组用如下装置探究该反应。已知氧化亚铜(Cu2O)为红色固体,能与稀硫酸反应:Cu2O+H2SO4=CuSO4+Cu+H2O。A处可用加热浓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铵的混合物制取氨气,反应方程式为,A处发生装置是(选填右图装置编号),下图发生装置乙中仪器X的名称是。装置D和装置组合证明有水生成,装置E中应盛有的试剂是。装置F为排水法收集气体,这是利用了气体的,实验时应等时开始收集气体,进一步实验检验出该气体。充分反应后,取装置C中红色固体少许,加入适量稀硫酸,观察到现象,说明固体物质为单质铜,装置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C【解析】
向pH=3的苹果汁中不断地加水,氢离子的浓度不断减小,pH不断增大,但是苹果汁还是酸性的,不可能超过7成为碱性,故pH可能等于6。故选C。2、D【解析】
某纯净物3g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水中氢元素一定来源于有机物,碳元素的质量为2.4g,氢元素的质量为0.6g,所以该纯净物中只含有碳氢元素不含有氧元素,是正确的叙述;B.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8.8g+5.4g-3g=11.2g;该反应中O2和CO2的质量比为14:11是正确的叙述;C.有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和生成的水的质量可知反应中O2和H2O的分子数之比(11.2g/32):(5.4g/18)=7:6,是正确的叙述;D.该纯净物中C、H原子的个数比为(2.4g/12):(0.6g/1)=1:3,故是错误的叙述,故选D。3、C【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应该为二氧化碳溶于水造成的;B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C选项是正确的叙述;D选项是错误的叙述,烧碱的成分为氢氧化钠,应该用熟石灰与碳酸钠反应来制备;故答案选择C。考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4、C【解析】
A.粉笔折断,B.棉纱织布,D.汽油挥发,均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木材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5、B【解析】
A.食用加碘盐,其目的是防止缺碘引起的甲状腺肿大,叙述错误;故不符合题意;B.小苏打可作为治疗胃酸过多症的药剂,因其能与胃液反应,叙述正确;故符合题意;C.室内起火,不应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因进入的氧气会与导致可燃物燃烧更剧烈,叙述错误;故不符合题意;D.氢氧化钠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叙述错误;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6、C【解析】A、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B、氧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C、石灰水中含有水和氢氧化钙,属于混合物;D、氯酸钾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选C.【点评】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物质,根据组成物质的种类就可以判断该物质属于混合物,还是属于纯净物.7、B【解析】选项物质目的主要实验操作ACO、CH4气体鉴别点燃,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观察现象,前者无水生成,后者有。故A正确。BNa2CO3(NaOH)溶液检验滴加酚酞试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溶液均变红。故B错误。CNa2CO3(NaHCO3)固体除杂充分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变,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碳酸钠。故C正确。DMnO2、KCl固体分离溶解、过滤、洗涤、烘干、蒸发,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故D正确。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与除杂相关的知识。8、B【解析】
A、加热液体时,用酒精灯外焰加热,试管夹夹在试管中上部,试管中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操作正确,故不符合题意;B、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操作错误,故符合题意;C、取固体粉末时,将试管平拿,用药匙或纸槽,把固体粉末送到试管底部,慢慢竖起,操作正确,故不符合题意;D、检查气密性时,用双手捂住试管,将导管伸入水中,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产生,操作正确,故不符合题意。9、C【解析】
A、由微观示意图可知,水分子和一氧化碳分子在120°C和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二氧化碳分子和氢分子,化合反应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反应物,生成一种生成物的化学反应,该反应的反应物有两种,生成物有两种,不符合化合反应“多变一”的原则,不属于化合反应,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B、根据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原则可知,构成催化剂的各原子没有发生变化,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C、由微观示意图可知,金原子对一氧化碳分子有吸附作用,碳化钼(Mo2C)负载金原子有催化作用,可以对吸附的CO起催化作用,选项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D、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元素有钼元素、碳元素、氧元素、氢元素、金元素,因此,反应微观模型中,除钼外还有4种元素,故不符合题意。10、D【解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也就是说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一门科学,研究物质的性质,如何制取该物质,怎样使其服务于社会,如何做才能不污染环境,保护好我们的环境,由于我们现在使用的化石燃料污染环境很严重,所以化学在研究开发一些新能源,制取一些新材料。生命过程探索也是离不开我们化学研制出的物质。故选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B;AC;H2O;碱性;【解析】(1)碳酸氢铵中含有氮元素,属化学肥料中的氮肥;(2)根据注意事项:防潮防晒,可知碳酸氢铵应具有的化学性质是热稳定性差,物理性质是易溶于水;(3)由NH4HCO3+2NaOH=Na2CO3+2X+NH3↑可知,每个X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则X的化学式是H2O;据此判断施用该类肥料时,要避免与碱性物质混用,否则会降低肥效。点睛: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7393.3%溶液质量不包括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和生铁中杂质的质量,该同学没有减去生铁中杂质的质量,所以还要减去生铁中杂质的质量【解析】
(1)图中可知,当盐酸的质量达到73g后,生成氢气的质量不再增加,说明铁已完全反应,因此铁完全反应用去盐酸的质量是73g。(2)铁完全反应用去的盐酸质量为73g,根据盐酸质量可以计算出生铁中铁的质量,从而计算出生铁中铁的质量分数。解:设与盐酸反应的铁的质量为x。解得x=5.6g生铁中铁的质量分数为=答:生铁中铁的质量分数为93.3%.(3)因为生铁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跟盐酸反应,所以生铁与盐酸刚好反应完全时,所得溶液质量=生铁的质量+盐酸的质量-生铁中杂质的质量-生成的氢气的质量。溶液质量不包括反应中生成的氢气质量和生铁中杂质的质量,该同学没有减去生铁中杂质的质量,因此还要减去生铁中杂质的质量。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Zn(NO3)2、Cu(NO3)2锌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溶液质量变小;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溶液质量变小。【解析】
向一定质量的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铜和锌的混合粉末,由于锌的活动性比铜的强,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锌完全反应后,铜再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呈蓝色,说明铜发生了反应、锌完全反应,不能确定铜、硝酸银是否完全反应。(1)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有Zn(NO3)2、Cu(NO3)2;(2)Zn+2AgNO3==2Ag+Zn(NO3)2中锌和银的质量比为65:216,Cu+2AgNO3==2Ag+Cu(NO3)2中铜和银的质量比为64:216,参加反应的金属质量都比析出的金属质量小,所以滤液质量一定比反应前AgNO3溶液质量小。【点睛】金属活动顺序表: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前边的金属能和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越强。位置靠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14、CCH4+2O2CO2+2H2OA中产生气泡,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a(OH)2+CO2═CaCO3↓+H2O隔绝氧气H2【解析】
解:(1)A、米饭和馒头富含糖类;B、花生油富含油脂、牛奶富含蛋白质;C、鸡蛋和牛肉富含蛋白质;D、水果和蔬菜富含维生素;故填:C;(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填:CH4+2O2CO2+2H2O;(3)蔗糖(C12H22O11),在酒曲的催化下,经过发酵过程可以转变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所以可通过观察A中是否产生气泡、B中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判断反应是否发生,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故填:A中产生气泡,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a(OH)2+CO2═CaCO3↓+H2O;(4)利用该装置灭火的原理是:小苏打和米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使瓶内气体增多,使瓶内压强增大,大于外界大气压,在压强差作用下,瓶内泡沫喷出附着在燃烧物表面,使燃烧物隔绝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故填:隔绝氧气;(5)反应前:1个硅原子,4个氯原子,反应后:1个硅原子、4个氯原子和4个氢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2X中含有4个氢原子,故X的化学式为H2;故填:H2。【点睛】本题考查了知识点比较多,食物中的营养素、物质的鉴别、有机物的判断、分子的特征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难度不大。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氢(或氢和氧)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uO黑色粉末变成红色粉末支持只要根据氧化铜由黑色变为红色,就可判断三种氧化物中一定含有一氧化碳缺少尾气处理装置;将尾气通到酒精灯的火焰上(或利用塑料袋收集尾气)【解析】
由题目的信息可知:小明首先根据草酸中含有氢(或氢和氧)元素,可推测生成物中含有水;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就证明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一般用灼热的氧化铜来检验,现象是黑色变红色,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我支持小芳的观点,因为只要根据氧化铜由黑色变为红色,就可判断三种氧化物中一定有一氧化碳;“实验二”装置有一个缺陷,缺陷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NB/T 11533-2024煤矿水中氯离子、氟离子、溴离子、硫酸根、硝酸根、亚硝酸根和磷酸根含量的测定离子色谱法
- 中图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4课《两汉科技与文化》听课评课记录
- 八年级政治下册第五单元我是中国公民5.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活动探究型听课评课记录(粤教版)
-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3章实数3.1平方根听评课记录(新版浙教版)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3.1《公民基本权利》听课评课记录
-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5《日本》听课评课记录2
-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十课《走向小康》听课评课记录
- 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6.4《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听评课记录
-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9.3.1《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听评课记录
-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3《垂径定理》听评课记录
- 皮肤感染的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
- 中考语文真题双向细目表
- 2024年江苏省对口单招英语试卷及答案
- 药品集采培训课件
- 高中物理考试成绩分析报告
- 动静脉内瘘血栓
-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同步练习试题含答案(全册)
- 朗诵《诗颂风华》
- 血性胸水的护理课件
- 医共体人财物管理系统需求说明
- 临时占用城市道路申请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