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红色重点绿色次重点黑色了解
第一章
1,城市是如何产生的?
答: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产生了固定居民点,然后,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产生了商人,当手工业者
和商人,从对土地的依赖当中解放出来,开始选择交通便利的地方聚居时,就出现了最早的城市
的雏形。
2,古埃及的城市建设成就。
答:1.在城市选址上,注意因地制宜。考虑因素:良好水源、交通便利、无水涝之患。
2.最早运用功能分区的原则。
3.最早采用棋盘式路网,对以后古希腊城市规划理论形成有一定影响。
4.出色地进行了建筑群与城市景观设计。
3,卡洪城与阿玛纳城的城市布局情况
答:1,卡洪城:平面方形,有完整的砖砌城墙、互相垂直的街道,城中有厚墙将城划分为东
西两部分,奴隶区、贵族和自由民区。
2,阿玛纳城:位于尼罗河东岸,呈弯曲的带形。棋盘式格局,三条纵向道路顺应河流走
势、贯穿全城。分北、中、南三区,北部为劳动人民居住地,南部为官吏居住地,中部为皇帝统
中心、。
4,卡洪城与阿玛纳城在城市布局上反映了古埃及怎样的城市布局思想。
答:正交轴网式的街道布局;明确的城市分区;各区功能对比鲜明;充分反映了奴隶制社会阶
级分化的情况。
5,两河流域的建筑成就。
答:1,发明了以土作为基本原料的结构体系和装饰方法。
2,发明了用沥青为粘结材料的拱券、穹隆结构和保护墙面的面砖和琉璃砖等。
6,新巴比伦城、科萨巴德城的城市建设概况。
答:1,新巴比伦城:平面大体呈矩形,城外围筑有两重围墙,外围有宽阔的城壕,有九个城
门。,城内道路互相垂直,城中主轴为南北走向大道,沿大道和河岸布置宫殿、山岳台和马尔都克
神庙以及郊外花园,神庙和山岳台位于城市几何中心,宫殿在城北侧。
2,科萨巴德城:城市近似方形,宫殿建在西北城墙中段高台上,台上有高大的宫城城墙
和宫门;宫城外有皇城;宫殿一半凸出到城墙外,一半在城内,既防外敌,又防内患。
7,地方宗教信仰对两河流域城市中心布局的影响。
答:两河流域主要信奉多神教,崇拜天体和国王,最有代表性的建筑就是三月太和神庙等。
所以,在两河流域的城市布局中,通常会沿着城市的中轴布置国王的宫殿以及神庙、山岳
鱼,而神庙和山岳台往往布置在整个城市的几何中心。从而体现国王和神明的权威性。
第二章
1,古希腊城市建设概况;
答:1,城市公共活动以广场为中心,形成城市基本格局,古典时期及以前城市布局无定型,
晚期新建城市布局规整、统一;
2,广场汇集敞廊、市场、庙宇、议事厅和娱乐场所等公共建筑,是市民日常生活的重要
场所和生活中心,晚期广场型制规则,形式完整;
3,卫城在共和制城邦中是城市守护神的圣地,是城市的象征与标志,是古希腊城市精神
生活的中心。
4,贫富混居,道路由窄渐宽,市政建设总体水平低。
2,结合普南城了解希腊化时期的城市建设状况。
答:1,普南城:背山面水,位于向阳的坡地上,顺应山势,城市建于四个宽阔台地上,最高
一层为底米特神庙,第二层为雅典娜神庙E,第三层为市场和会堂,第四层为竞技场F、运动场。
道路采用棋盘式路网,顺应等高线的东西向道路为车行路,南北向道路为台阶式步行街。中心广
场居于城市显要位置。城市约80个街坊,街坊面积较小,建筑多为二层。
2,希腊化时期城市建设特点:(1)城市大多按希波丹姆规划系统进行建设,布局规整、
统一。
(2)城市布局、道路系统、功能分区等严格按照几何和数的规律进行建设;
(3)城市中心是广场,广场规整,往往处于两条道路的焦点上,周围普遍设置敞廊,
形式完整,主要用于商店、议事和娱乐场所等;
(4)希腊化时期道路宽;
(5)城市利用山顶蓄水供应,城市有原始的下水道,城市开始种植绿化,环境卫生条
件较好。
3,圣地建筑群和卫城;
答:1,圣地:是古希腊人崇拜守护神和民间自由神的地方。在共和制城邦中圣地很重要,在
节庆时期这里是举行各种活动的场所,周围也自然建起了一些公共建筑,是城市公共活动的中
心。德尔斐(DELPHI)的阿波罗(APOLLO)圣地就是这类圣地的代表。
2,卫城:早期氏族专政制时代古希腊的政治、军事和宗教的统治中心,含贵族宫殿,设
置祭祀火塘,建筑对环境条件疏于考虑,与环境不协调,机械、生硬。共和制城邦中卫城成为守
护神的圣地,民间自由神的圣地逐渐结合发展起来,成为城市中心;卫城的建设学习圣地建筑
群,与环境结合,与周围建筑群结合。
最有名的卫城一一雅典卫城。卫城位于雅典的中心。主要建筑有帕特隆神庙、伊瑞克仙神
庙、山门、胜利神庙、雅典娜神像等。
4,雅典卫城的基本布局?
答:雅典卫城在城内一个陡峭的高于平地70~80米的山项上,用乱石在四周堆砌了挡土墙形成
大平台。由卫城大门开始,进入大门后,先是雅典娜青铜雕像,周边分散着各个神庙。绕过雕
像,地势越走越高,右边是端庄宏伟的帕特农神庙,左边是秀丽的伊瑞克仙神庙。卫城南坡有壬
民活动中心、露天剧场和竞技场等。
5,古希腊的城市规划理论及其实践;
答:古希腊最主要的城市规划理论就是希波丹姆式规划。
1,希波丹姆规划型式:采取了一种几何形状的、以棋盘式路网为城市骨架的规划结构型
式,城市外部空间也吸取传统,采用一系列“L”形空间叠合而成。城市典型平面为两条垂直大街
从城市中心通过,中心大街一侧有中心广场;根据古希腊社会体制、宗教和城市生活要求,城市
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圣地、主要公共建筑区、私宅地段。
2,实践:(1)米列都城,城市三面临海,四周均筑有围墙,城市采用棋盘式路网,两条
大街从城市中心穿过。城市中心位于三个港湾附近,空间呈“L”形,有多个广场,成为城市的中
心。中心将城市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街坊面积小,南部街坊面积大。城市中心集中大量的公共
建筑,成为市民生活的真正焦点。
(2)普南城,道路采用棋盘式路网,顺应等高线的东西向道路为车行路,南北
向道路为台阶式步行街。中心广场居于城市显要位置。城市约80个街坊,街坊面积较小,建筑多
为二层。
第三章
1,《建筑十书》的城市规划思想;
答:城市选址必须占用高处干爽的地段,防止瘟疫滋生,必须有利于避浓雾、强风和酷热,
应有良好的水源地,有丰富的农产资源和便捷的公路、水路交通。
街道谴上主张街道应保持与城市常年主导风向的关系,以及与公共建筑位置的关系。
2,古罗马城市建设的主要成就;
答:1,伊特鲁里亚时期:石工、陶瓷构件和拱券结构方面有突出成就。
2,罗马共和国时期,在公路、桥梁、城市街道与输水道等市政方面进行大规模建设,公
建类型丰富,神庙、剧场、竞技场、浴场、巴西利卡和罗马角斗场等;
3,罗马帝国时期建设重点是歌颂权利、炫耀财富和表彰功绩,建造了许多豪华雄伟的凯
旋门、纪功柱、皇帝纪念广场以及世俗建筑。
4,古罗马创造了梁柱与拱券结合的结构体系,发明了由火山灰制成的天然混凝土,发展
了五种古典柱式;多立克、爱奥尼、科林斯、塔斯干、组合柱式。
5,有卓越的工程技术和建筑理论——《建筑十书》。
3,罗马营寨城和列柱街;
答:1,罗马营寨城:(1)罗马人征战时期建立的以军事堡垒性质为主的居留地。
(2)多为正方形,有方形城墙,主要道路呈十字交叉形,并通向方城的东南西北四
个城门,交叉口处建神庙。
(3)“丁”字形主干道,街坊布置整齐。
(4)城市中心广场开向宽阔、便于操练“T”形干道,用台阶联结,四周有柱廊环
绕。
(5)城中还有剧场、浴场、巴西利卡等公共建筑。
2,列柱街:在人行道和车行道之间设列柱若干,形成空间序列,在炎热的地方柱上还设
顶,形成长长的柱廊,以避烈日;列柱街营造了特殊的空间氛围,有着壮阔的街道景象。
4,罗马城的城市建设;
答:1,城市沿台伯河并围绕七个山头布置,总体布局凌乱,缺乏整体协调。
2,宫殿混杂在居住区中;建有城市输水系统,城市交通繁忙。
3,共和国广场建于帕拉丢姆山丘以北,是市民集会和交易的场所,也是城市的政治活动
中心;布局比较自由,市民欢聚的活动性质较强烈,内还有庙宇。
5,罗马帝国时期和共和国时期城市建设的特点;
答:1,共和国时期:(1)发明了营寨城的模式,城市平面为正方形。
(2)不再选高地为城址。
(3)罗马城市没有一个统一合理的规划,仍是自然发展,布局比较紊乱。
(4)市中心形成了广场群等光辉的建设。
(5)广场为市民欢聚的公共活动性质比较强烈。
(6)每一建筑群都比以前的规模更大。
(7)城市广场有很丰富的雕像装饰。
2,帝国时期:(1)罗马城发展突破了城墙范围,向外自由扩展;
(2)为了运输方便,在罗马西南台伯河的入海口建设城市港湾;
(3)修建了几十公里长的输水道,以解决水源;
(4)修建公路和桥梁;
(5)规模巨大的斗兽场、浴场、跑马场等各类建筑;
(6)制定了一些城市建设法令,对建筑的高度、层数、街道宽度等作了要求;
(7)城内供统治者享乐和消遣的建筑多,规模大;
(8)城市中心广场也逐渐扩大,修建凯撒广场、奥古斯都广场、图拉真广场。
6,古希腊文明对古罗马文明的影响;
答:古罗马文明更多的继承了古希腊文明。虽然古罗马在武力上征服了古希腊,但是古罗马在
思想上被古希腊所征服。比如,维特鲁威继承了古希腊希波克拉底、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的哲学
思想和有关城市规划的理论,提出了理想城市的模式。
第四章
1,欧洲中世纪初期和盛期城市建设概况;
答:1,初期:(1)城市衰败,手工业、商业极端萧条,城市人口锐减,整个社会文化处于极
端破落状态。(2)这一时期建筑活动很少,多是教堂或城堡建筑。(3)以教堂建筑为代表,建
设规模不大,主要采用砖石等材料建造。(4)在技术上继承了古罗马的拱券结构,形式上略有古
罗马建筑特征,被称为罗马风建筑。(5)教堂采用扶壁、肋骨拱、束柱等结构形式,对以后哥特
建筑有很大影响。
2,盛期:(1)中世纪欧洲城市中的商人和手工业者以各种斗争方式争取自治权,并取得
胜利,使城市有新的机构和规则对新的经济进行调节。(2)于是城市逐渐繁荣,人口也逐渐多起
来。(3)哥特建筑出现,同时出现新的建筑类型,如市政厅、关税局、手工业行会会所、教会学
校、医院等。(4)城市建设也因经济的发展、商业贸易的活跃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2,中世纪城市类型与特点;
答:1,要塞型——在军事防御点的基础山上发展起来的城市,如佛罗伦萨,巴黎;
2,城堡型一一在封建主城堡的周围发展起来的城市,城堡周围有教堂、修道院,在教
堂、修道院附近形成的广场成为城市社会生活的中心,如华沙;
3,商业交通型一一地理位置优越,在商业、交通活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如威尼斯。
4,城市特点:(1)选址:城市多选址于水源粮食丰足、地形高爽、易守难攻的地区。
(2)道路:早期城市道路弯曲,基本以蛛网状道路为多,无史迹的新城常采用方格网状的道路布
局;
(3)城市中心:中世纪城市教堂或封建领主城堡占据城市的中心位置,教堂或城堡体量庞大,
控制着城市的整体布局;
(4)城市广场:广场是市民集会、从事各种活动的中心场所,广场多采用封闭式格局,平面不规
则;
(5)中世纪城市充分利用自然景色营造美好的城市环境景观。
3,中世纪的意大利、法国、德国城市兴起的概况;
答:1,意大利:封建化开始早、进程快,城市的兴起也比其他的国家早。它把许多从罗马时
代保存下来的城市仍作为设防的据点,这些城市在9~10世纪已变成手工业和商人的居住地。意大
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热那亚、比萨等城市是当时欧洲最先进的城市,是最早战胜封建主而建
立的城市共和国。在这些城市里教堂、市政厅、商场、府邸占据主导地位。城市中建立的高塔,
有的附属于教堂,有的是独立的,这些实际上是城市独立的纪念碑。
2,法国:法国中世纪城市兴起于10世纪,开始是北部城市摆脱封建领主统治进行斗争,
后来法兰西国王为了打击封建领主、强化王权统治,发给城市自治特许证,利用城市展开对封建
主斗争。
3,穗国:法兰克王国分裂后的东法兰克为近代德国的前身。德国经济较法、意落后,经
济中心在农村,再加上战争频发,城市很不发达,12世纪封建制度才基本建立。13世纪封建割据
后出现了许多城邦国家,如科隆、纽伦堡等。这些城市靠近边境,主要依靠对外贸易,与王权无紧
密联系,发展更加不受限制。
4,中世纪城市佛罗伦萨、巴黎、卡卡松、诺林根城发展概况;
答:1,佛罗伦萨:佛罗伦萨是当时意大利纺织业和银行业比较发达的经济中心。城市是在军
事防御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最早战胜封建领主建立的城市共和国。最初在阿诺河一侧,平
面为不规则长方形,路网规则;后经多次扩张城市跨越阿诺河两岸,成为自由式布局。市中心有
著名的西格诺利亚广场。
2,E>:巴黎是法兰西封建国家的首都。在军事营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军事营寨建在
塞纳河中的小岛,以后城市向塞纳河两岸扩展。中世纪的巴黎街道拥挤、狭窄、曲折,房屋以木
构为多,沿街建造;修建著名的巴黎圣母院主体以及罗浮尔城堡。
3,卡卡松:城堡型城市,是法国最早摆脱封建领主的统治而自治的城市。平面近似椭圆
型,道路系统自发形成为蜘蛛网状的放射环形系统;城市有双重城墙,上有稚堞,城市入口处有
塔楼、垛墙、吊桥等防御设施。
4,诺林根:德国中世纪最典型的城市。1217年成为独立的城市共和国。平面为椭圆形,
城墙完整,四面有城门;城市以教堂和广场为核心,道路为蛛网状不规则形,转折较多,街道狭
窄。城中教堂巍然屹立,以其巨大的体量与尺度突出了市中心的地位。教堂广场是集市贸易的中
心和举行集会的地方。古城景色优美,城市机体和环境景观协调统一。城市空间主要采用封闭形
式,多狭隘和向上的空间。
5,欧洲中世纪初期城市大规模萧条的原因;
答: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下。
2,连续数世纪的蛮族征服战争对古典文化的破坏;
3,新建蛮族国家文化落后,生活的中心在农村,而非城市,大部分日耳曼贵族和一般民
众多是文盲。
4,教会才是社会上唯一的知识分子,教会垄断着思想文化。
5,教会保守,排斥世俗文化,对世俗文化采取扼杀政策,加速了世俗文化的衰落。
6,日耳曼人以农业为主,不需要城市。战争使得商路断绝。落后的自然经济,使得城市
手工业和商业极端萧条。
6,何谓加洛林文艺复兴?
答:1,公元8世纪晚期至9世纪;由查理曼大帝及其后继者在欧洲推行的文艺与科学的复兴
运动被称为“欧洲的第一次觉醒”。这次文艺复兴使得西欧世界的古罗马文化得到了恢复,使欧
洲的文化积淀深厚起来,为以后的文艺复兴奠定了基础。
查理曼大帝统治时期,推崇古罗马巴西利卡式建筑,并受当时的拜占庭风格影响,开创
了建筑史上罗马式建筑风格的时代。位于当时首都亚琛的亚琛大教堂为其代表作。
2,作用:它是西欧封建制度和查理王朝需要巩固的产物,是与其经济和政治的要求相适
应的意识形态建设。加洛林文艺复兴奠定了中世纪欧洲各种文化融合的基础,并为12世纪欧洲
的文艺复兴做了古典文化典籍收集、宗教文化典籍的初步整理、宗教文化学术人才的初步培养以
及拉丁文字定型方面的各种准备。在加洛林文艺复兴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中世纪学术研究的传
统。
第五章
b拜占廷的主要建设成就:
答:1,建筑繁荣,继承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传统,吸取了波斯、两河流域等地的文化成
就,并结合本地特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建筑体系。
2,高度重视图书馆和教堂的建设。
3,继承了古西亚的砖石拱券,古希腊的古典柱式,古罗马建筑宏伟的规模以及宣项的技术。
4,创造了把穹顶支承在4个或者更多的独立支柱上的结构方法和相应的集中式建筑形制。
5,创造了建筑帆拱技术以及拱券结构平衡体系。
6,创造了希腊十字式教堂形制。
7,装饰技术发达,如玻璃马赛克、粉画和石雕等。
2,俄罗斯中世纪传统城市建设特点;
答:1,城市一般由要塞、内城和城厢地带组成;
2,封建割据的城市重视广场、克里姆林宫和教堂建设,克里姆林宫是城市政治、行政、
宗教和防御中心;
3,城市布局多围绕中心的克里姆林宫,形成放射环形系统;
3,文艺复兴运动产生的背景和宗旨;
答:1,14世纪末资本主义萌芽,城市新兴阶级为了动摇封建统治和确立自己的地位,
在上层建筑领域掀起“文艺复兴”运动。
2,宝宣:借助“人文主义”思想来反对教会精神统治。主张个性解放,反对中世纪的禁
欲主义和宗教观。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补充: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建筑及规划理论
4,试辨析文艺复兴的理想城市与《建筑十书》理想城市主张;
答:1,《建筑十书》理想城市模型:平面为八角形,城墙塔楼间距不大于箭射距离,使防守
者易于从各个方面阻击攻城者。城市路网为放射环形系统。市中心广场有神庙居中。为避强风,
放射形道路可不直接对向城门。
2,文艺复兴理想城市模型(以斯卡莫齐的理想城市为例):星形平面,多边形城墙,城
墙转折处设有城楼。中心建有宫殿和市民集会广场,四处为商业广场、交易所和市场广场。方格
网状的道路。
3,两者关系:文艺复兴继承了古典文化精华,发扬当时科技成就,重新重视《建筑十
书》的价值,发展了理想城市理论。城市平面由八角形发展到了更有利于防守的星形平面。市中
心也由神庙改成了教堂。文艺复兴时期在城市中心点的建筑物亦设置棱堡状的防御构筑物。由于
星形城市内放射道形的锐角很难设计房屋,于是发展出了有格栅型街道的矩形理想城市。
5,巴洛克时期的广场建设;
答:1,罗马圣彼德大教堂广场:巴洛克时期最重要的广场。罗马圣彼德大教堂前,由椭圆形
广场和梯形广场组合而成。椭圆形广场中央设方尖碑,并对称设置一对喷泉;椭圆形广场之后是
梯形广场,前大后小,且地面逐渐向教堂升高,在视觉上使教堂有向前推进的感觉。
2,罗马纳伏那广场:巴洛克封闭式广场的代表。平面呈长圆形。一个长边上立着圣阿格
列斯教堂。广场上有两座喷泉。广场中雕刻、喷泉和波折的教堂正立面,构成富于幻想的、欢快
的境界。
3,罗马西班牙广场:位于意大利罗马三一教堂所在的山丘下,以登上教堂的西班牙阶梯
而闻名。波折形的阶梯联系了上下两个不同地形标高.台阶前有一个“小舟的喷泉广场古罗马
式的回廊、拱门、柱头,以及阿拉伯和西班牙建筑风格浑然一体的塞维利亚风格,被誉为西班
牙最美丽的广场。
6,文艺复兴时期初期与盛期的广场建设特点;
答:1,初期:文艺复兴早期的广场继承中世纪传统,广场周围建筑布置比较自由,空间多封
团,雕像多在广场的一侧,如佛罗伦萨的西格罗利亚广场,在文艺复兴时期增添了若干的建筑物
与雕塑,完成了广场与市中心的全貌。
2,盛期:文艺复兴盛期与后期的广场比较严整,平面规则,几何性较强,并常采用柱廊
形式,空间较开敞,雕像往往放在广场中央。
7,罗马改建体现了怎样的城市设计思想;
答:1,建筑规模宏大,造型豪华,装饰丰富,为罗马增添了景色。
2,教堂前广场由梯形和椭圆型平面组合而成,梯形广场利用了透视原理,使广场后方的
主体建筑更显宏伟。
3,在街道交叉处修建广场和喷泉。波波罗广场一一椭圆型平面,有三条笔直道路通向波
波罗城门,道路交会处设方尖碑,作为对景。
4,这个时期轴线构图被被广泛运用。
5,一个地区的中心往往是属于教皇或者权贵的重要建筑物。
6,建筑物的体积构图收到了强调,多数教堂采用的单一空间的集中式构图,使其具有了
更强的纪念碑性格。
7,修直街道,运用轴线道路将全城主要的宗教和世俗建筑、凯旋门等串联起来,构成整
体城市景观系统。
第八章
1,法国绝对君权时期的城市建设概况;
答:1,城市进行了大量的改建和扩建。
2,市政基础设施。为了促进工业、商业的发展,进行了一些道路、桥梁、供水系统等基
础设施建设,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物质基础。
3,广场与街景改造。建造了法兰西广场和皇家广场、旺道姆广场、胜利广场、协和广场
等。广场改造形式多样,有封闭的也有开放的,形式上均具有几何特征。街景改造:将广场和大
街旁的破烂房屋改建成整齐一色的砖石联排建筑。
4,古典主义建筑的建设。进行一些古典主义大型建筑的建设和改造,建立了正对卢浮宫
的深远轴线。如巴黎的卢浮宫。
5,园林建设。进行了枫丹白露宫园、凡尔赛花园、维康宫等园林建设。
2,唯理主义思想在城市建设及建筑如何体现?
答:1,讲求秩序和组织,在一切艺术中建立体现高贵风范的必须准则;
2,建筑提倡富于稳定感和统一性的纵横三段式构图手法,排斥民族传统和地方特色,崇
尚古典柱式;
3,构图上追求对称和协调,强调轴线和主从关系;
3,凡尔赛的规划布局及其主要特点;
答:凡尔赛城包括三部分一一宫殿、花园、放射形大道。
1,直殿:中部为国王和王后起居与工作之地,南翼为子女、亲王、王妃使用,北翼为王
权办公地点并有教堂、剧院等;立面纵横三段式,上面点缀了许多装饰与雕像,内部装饰奢侈,
正投影立面长400米,可容纳两万人。
2,凡尔赛花园:有一个纵轴线,规划采用轴线+放射或鹅掌式道路的方法形成地毯式的大
花园,由主轴、次轴、对景等联系成为一个整体的视觉网络;其间穿插花园、草地、密林、亭
台、喷泉、水渠、雕像、列树装饰的道路及园林小品;不设围墙;
3,放射形大道:三条放射式道路使凡尔赛宫在感官上有如是巴黎乃至法国的集中点,国
王欲此象征中央集权与绝对君权。
4,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主要特点;
答:1,面积广阔,有森林、湖泊等,自然环境条件优越,园林不设围墙,与环境结合为一
体,取得景观上的无限感;
2,采用轴线+放射形道路为骨架,其间点缀雕塑、喷泉、小广场、几何形的人工绿地;
3,植被多被修剪为规则形状;
5,俄罗斯圣彼得堡城市中心规划布局;
答:1,新建俄罗斯国家首都彼德堡,城市市中心建于华西里岛前、涅瓦河分叉处。河岸边建
造了大教堂和尖塔,与对岸的海军部、华西里岛上的美术馆形成三足鼎立格局,成为城市门户。
其中斜对海军部塔楼的是城市主要干道涅瓦大道。这样严整而富于创造力的城市格局被确定了下
来。
2,城市的总体布局明显受到法国古典主义影响。有放射道路、纪念性广场和中心主体建筑。
3,彼得大帝修了法国式宫殿彼得各夫。它在海岸的陡坡上,在宫殿和海岸之间,渠水层层跌
落,宫殿后面是一片几何形的花园。于18世纪中叶又建造了冬宫。冬宫位于涅瓦河畔,海军部东
侧,是一座巴洛克式宏伟壮丽的建筑,其前设广场。
6,巴洛克建筑与古典主义建筑同发生于17世纪,二者产生的背景有何差异?
答:1,巴洛克建筑背景:
(1)巴洛克建筑在教廷罗马诞生,流向封建势力强大的天主教的西班牙和德国.
(2)当时的社会背景大致为,第一,在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之后,教会已无法
恢复中世纪的信仰,连教士和教皇本人也被世俗的世界观和文化渗透了;第二,为了装饰教廷的
统治,17世纪的教皇仿效他们15、16世纪的前辈和当时世俗的君主,以文艺保护者自居,罗致全
意大利的文学、艺术和建筑人才。第三,尽管天主教的神秘主义甚嚣尘上,但信仰毕竟已经动
摇。第四,早期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力量依旧还是很微弱。第五,新的世界观产生,
人们更多的是对现实生活的爱好,世俗美的追求,崇尚自然以及敢于独辟蹊径创造新生事物的精
神。因此,巴洛克建筑充满了相互矛盾着的倾向。
(3)由于当时欧洲社会的环境不可能建设通体全新的城市,故致力于城市的某一细小
部分。设计思路不再由整体到细节,而是细节逐步扩大到环境,以建筑物去丰富周围环境。巴洛
克建筑的极重浮华雕饰的建筑风格以及各种建筑物的轴线构图,极大地丰富了城市的景观。
2,古典主义建筑背景:
(1)新兴资产阶或唯理主义影响下的古典主义建筑,在意大利孕育,在法国诞生,流
向尼德兰和英国这些先进的新教国家。
(2)当时的社会背景大致为,第一,王权在各方面得到了加强,建立了绝对君权的中
央集权的民族国家。第二,资产阶级建立新的思想文化上层建筑的运动被利用来建立宫廷文化,
宫廷文化占了主导地位。第三,当时巴洛克主义建筑已得到了一定的传播和发展。第四,君王们
喜好奢华、喜好炫耀。第五,宫廷文化很快减弱了对宗教精神的评判性。
(3)古典主义是君权专制制度的产物,也是资产阶级唯理主义在美学上的反映。它体
现了有秩序的、有组织的、永恒的王权之上的要求。它认为不依赖感性经验的理性是万能的。
3,二者比较:
(1)两者都是在文艺复兴之后产生的,都在不同程度上反对宗教、批判宗教精神,都
更重视人,以人为本。
(2)但是,巴洛克主义主要是由资产阶级、普通市民推动,更多的是依靠世俗文化来
对抗宗教文化,是一种自下而上的风格。而古典主义则是主要由君王来推动,更多的是依靠宫廷
文化来和宗教文化抗衡,是一种自上而下的风格。
第七章
1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
答:(1)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引起城市的畸形发展;
(2)大工业生产方式使城市结构发生变化,城市空间随之扩大;
(3)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各种商业金融机构会聚于市中心,形成资本主义城市市中心;
(4)城市中阶级对立,阶级分化严重;城市盲目扩大,布局混乱,交通阻塞事件频发;
(5)工业盲目发展,大量的污水、废气、垃圾污染了城市环境;
(6)缺乏整体环境考虑,城市建筑紊乱,建筑的艺术性衰退。
2英国自然式风景园林的特征与成因;
答:1,特征:(1)以开阔的草地、自然式种植的树丛和蜿蜒的小径为特色,形成田园牧歌式
的自然景色;园林中树木应枝繁叶茂而舒展生长,不修剪成几何形;
(2)主张在建筑物周围运用花架、棚架、栅台、台阶等装饰性布置,作为建筑物向自然
环境过渡。
2,成因:(1)英国本土丘陵起伏,有众多的牧场、河流、湖泊和自然生长的草地、树
林,园林师从自然中吸取营养,把园外自然风景引入园内。
(2)不列颠群岛潮湿多云的气候条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成的庞大城市,促使人们追
求开朗、明快的自然风景:
(3)法国园林更多地体现唯理主义审美倾向,而英国园林追求浪漫主义风格。
3拿破仑帝国时期的巴黎改造的主要内容;
答:(1)1811年改建里沃利大街,沿街建一色房屋,连同阁楼共五层,底层是商店,前面有连
续的券廊,形成人行道;
(2)在巴黎西部改建贵族区;
(3)在市中心的街道和广场上建纪念碑、纪念柱和纪念性建筑,以此控制巴黎中心地区的
帝都风貌。
(4)丢勒里宫被烧毁之后,建了练兵场凯旋门和雄师凯旋门,这两个凯旋门东西相距3公
里遥遥相对,奠定了巴黎市中心的轴线;
(5)开拓出了明星广场,使之成为了一个地区的中心;
(6)建造了汪道姆纪念柱,为此搬走了原来的路易十四骑像;
4奥斯曼巴黎改建的目的、内容;
答:1,目的:(1)拓宽城市道路,一方面解决城市交通阻塞问题,另一方面能使军队顺利、
安全抵达城市各个角落;
(2)在原有基础上改善城市景观,进行市中心改建和城市绿化建设,以体现帝都风范;
(3)迫使贫民从市中心迁出,改善巴黎贵族与上层阶级居住环境;
2,内容:(1)完成巴黎大十字干道和两个环路;
(2)外环解决外部交通,起到城市过境线的作用,内环解决城市内部交通;
(3)市中心开辟新路95公里,外围70公里;
(4)市中心改建,将道路、绿地、水面、林荫带、广场和大型纪念性建筑物组成一个完
整的统一体,以卢浮宫及前广场、协和广场、雄师凯旋门、军功庙一带最突出;
(5)全市各区都修筑了大面积公园,建设了滨河绿地和花园式林荫大道;
(6)香榭丽舍大街东半部分是700米长的林荫大道,西段长1100米,原是贵族住宅
区,后资产阶级兴起,逐渐发展成为开放的商业区。
(7)建造了技术相当完善的地下排水管道系统;
(8)增加自来水供应;
(9)开办了出租马车,街道上增加了照明气灯,发展了城市公共交通事业。
5奥斯曼巴黎改建的意义和局限性;
答:1,意义:(1)将城市景观建设从以往的局部改造转变为从更宏观的区域考虑:
(2)首次采用市中心分区方案来适应城市结构变化所产生的新要求:
(3)在市政建设上有重大成就,促进了城市的近代化;
(4)巴黎的城市改建改善了城市面貌,对以后的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2,局限:(1)未能解决由城市工业化所带来的城市贫民窟问题;
(2)未解决由国内、国际铁路网的形成而造成的城市交通障碍。
6如何理解城市中心的内容体现了社会政治经济主导状况?
答:以巴黎改建为例:
1,在1793年雅各宾党专政时期,城市中心主要的建设活动,只是开辟了几条新干道,体
现了城市建设的重点是第三等级和贫苦的手工业者工人的聚居区。
2,当拿破仑建立军事独裁政权并称帝之后,整个城市开始进行住宅的改建,而在市中心区
则是建造以纪念碑、纪念柱和纪念性建筑群点缀广场与街道,使之呼应•而重点是强调帝都风貌
的营造。
3,1853-1870年间,拿破仑第三执政时期,在市中心区开辟了宽阔的道路,摧毁了旧路,将
市中心的纪念性建筑物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这时期的城市改建既有功能的要求,又有改造市
容、装点帝都的艺术要求,此外的政治目的是从市中心迫迁无产阶级,改善巴黎贵族与上层阶级
的居住环境等等。
4,总结:从各个时期的城市中心的建设中,我们可以充分的看到政府、领袖对于整个国家
管理的理念方针等等,比如从雅各宾的关注贫苦人,而很少建设;到拿破仑第三时期关注权贵阶
级以及帝王气质的营造,而对市中心采取的是建设大量纪念性建筑。所以,城市中心的建设,在
近代欧洲社会中,充分体现了社会政治经济的主导情况。
7美国方格网城市是如何产生的?
答:18、19世纪欧洲殖民者在北美洲印第安人富饶的土地上建立了各种工业和城市。城市的开
发和建设由地产投机商和律师委托测量工程师对全国不同性质、不同地形的城市作机械的方格网
道路划分;采取增加道路长度、缩小街坊面积的方式,以获得更多的临街地段。首都华盛顿是少
数几个经过规划的城市之一,采用了放射加方格的道路系统。
8华盛顿朗方规划的主要内容;
答:(1)选择两河交汇处的北岸高地作为城市建设用地。
(2)主轴线:以国会大厦为中心通向波托马克河滨的主轴线,其上布置国会大厦、林荫大
道、华盛顿纪念碑、林肯纪念堂等;
(3)次轴线:华盛顿纪念碑处、与主轴垂直;
(4)道路:从国会大厦和白宫向四周放射出若干道路通往广场、纪念碑、纪念馆等重要建
筑;
(5)人口预测80万;
第八章
1.空相科会主义的主要即点及其青”.
答;1,主要观点:(1广托马妍-乌'尔的“乌托邦”中有54个城市,每个城市不大,彼此相距
不远,以免与农村脱离。城市居民每户有一半人在农村工作,两年轮换一次。城内有宽阔的街
道建省公珏含者八#庆除公共令庞笺
'(2)罗:特。文的9想总会主义套新协和村。又称“合作新村”以“劳动交换银行”
及“农业合作社”来控制生产的私有化和消费的社会性之间的矛盾;未来社会将按公社组成,土
地国有,实行共产主义,最后公社遍布于全世界,形成公社总联盟,国家消亡。罗伯特欧文。
(3)傅立叶的理想社会是和谐制度。整个社会都成为协作社或自愿的组合——法郎
吉。实行社会化的大生产一一义务劳动普遍化、家务劳动社会化,自由选择工种,工种经常调
换,提倡“短时工作”,热情劳动代替雇佣劳动。和谐制度下,城市和乡村相结合,农业劳动和
工业劳动相结合,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社会成员得到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发展。
2,意义:(1)从更广阔的角度,联系整个社会经济制度来看待城市,把城市建设和社会
改造联系起来;
(2)主张城市尽可能接近农村,以促进城市与农村的结合,消除原有城市的各种矛盾
和弊端;
(3)重视城市居民的公共生活、集体生活,提出多种公共建筑和设施等等。
(4)对以后城市规划思想颇有影响,如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英国早期的“卫
星城镇”理论等。
2,田园城市概念、具体设想、基本布局及其影响;
答:1,概念:(1)在《明日田园城市》中,霍华德认为应该建设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
理想城市,称之为“田园城市”。
(2)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
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
(3)四周有永久性的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一委员会受托掌管。
(4)是城和乡的结合体,即“城乡磁体”,它应具有城市和乡村的优点,既有高效能
和高度活跃的城市生活,又有环境清洁、美丽如画的乡村景色。
2,具体设想:(1)田园城市包括城市和乡村两部分,居民生活于此,工作于此;
(2)城市四周有农业用地围绕,为城市居民提供新鲜的农产品,农产品有最近的市场;
(3)所有的土地归全体居民集体所有,使用土地必须交付租金;
(4)城市的收入全部来自租金,在土地上进行建设、聚居而获得的增值也归集体所有;
(5)城市规模必须加以限制,以使居民更方便地接近乡村自然空间。
3,基本布局:(1)扇形平面,32000人规模;
(2)城市居中,四周为农业用地,其中除耕地、牧场、果园、森林外,还有农业学院、
疗养院等,农业用地为永久性绿地使用。
(3)城市部分:由一系列同心圆组成,6条放射性道路将城市划分为6个等分区。城市
中心为花园,四周有市政厅、音乐厅、剧院、图书馆、博物馆、医院、画廊等公共建筑;再外是
公园和水晶宫,作为商业、展览和冬季花园;再外几圈是居住用地,其中有绿化带,内设教堂、
学校;最外圈是各类工厂、仓库、市场、煤场、奶场等,一侧有环形道路,另一侧有环状的铁路
支线。
(4)若干田园城市围绕中心城市,构成城市组群,中心城市可略大,人口58000人,周
围的城市32000人,由铁路和市际运河等交通将田园城市连为一体。
4,影响:(1)有先驱性的规划思想,摆脱了传统规划显示或张扬统治者威势和审美趣味
的旧模式,提出关心人民利益的宗旨,是规划立足点的根本变化;
(2)比较完整的城市规划思想体系:
(3)对城市规模、布局结构、公共设施、人口密度、绿地等规划问题提出了完整的、独
创性见解;
(4)针对工业社会城市出现的复杂的社会和环境问题,从城乡结合的角度将其视为一个
体系来解决;
(5)以改良社会为目标,将物质规划和社会规划紧密结合在一起;
(6)田园城市理论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起到了重要的启蒙作用;
3,工业城市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答:1,主要内容:工业城市人口为35000人;城市各要素应进行明确的功能划分:市中
心、生活区,区内部设有小学、服务设施、疗养院及医疗机构、工业区、火车站;各区之间有绿
带分隔。各功能区之间留有空地,为城市各功能区的发展预留了空间。主张应用先进的工程技术
完成市政和交通工程。
2,影响:对集中主义城市、《雅典宪章》的城市功能分区思想等有着重要影响。
4,带形城市理论的主要内容、规划原则及其影响;
答:1,主要内容:有轨运输系统最经济、便利和迅速,城市应沿着交通线路绵延建设;带形
城市可将原有的城镇联结起来,组成城市网络,不仅使城市居民便于接触自然,也能将文明设施
带到乡村。带形城市可以无限延伸,甚至跨越洲际。
2,规划原则:以交通干线作为城市布局的主脊骨骼;城市生活用地、工业用地平行地沿
着交通干线布置,大部分居民日常上下班都横向来往于相应的居住区和工业区之间;交通干线一
般为汽车道路或铁路,也可以辅以河道;城市继续发展可以沿交通干线纵向不断延伸;带形城市
宽度有一定限制500米,以保持居民同乡村自然的接近,纵向发展有利于市政设施建设。
3,影响:带形城市有利于防止城市规模扩大而过分集中,导致城市环境恶化;对以后的
城市分散主义思想有一定影响;一些重要城市的规划,如斯大林格勒、伦敦、哥本哈根、华盛
顿、巴黎、斯德哥尔摩的规划都或多或少地受其影响。
5,美国的城市公园运动早期实践;
答:在实践中做出重要贡献的是奥姆斯特德。他于1859年设计并实施了纽约中央公园的方
案,并影响了美国的许多城市的城市公共绿地建设。纽约中央公园的建设和实施有效地改善了城
市机能,开创了城市中人与自然融合的新纪元。
第九章
1,20世纪初期城市规划立法的发展概况;
答:(1)20世纪初,欧美一些国家已认识到城市规划是政府管理城市物质环境的一项经常的
和重要的职能。
(2)在1909年,英国第一次通过了城市规划法,制定了《住宅与城市规划法》。同年,
美国举行了第一次全国城市规划会议,发表了丹尼尔-伯赫姆的芝加哥规划和芝加哥城市规划委员
会成立。
(3)同时期的德国、瑞典以及其他欧洲国家相继建立了规划行政机构并制定了立法。
(4)1916年纽约制定了第一次区划法规,这是公认的区划法的开端。其后又制定了基地
管理法。
2,田园式城郊居住区建设的意义;
答:(1)成功地创造了“社会性综合社区”,(2)为现代居住区规划开创先河;(3)并对
疏散中心城市人口起到了一定作用;(4)对欧洲其他国家的住区规划起到了很大的启迪作用。
3,盖迪斯的区域规划理论基本观点;
答:(1)主张把城市规划建立在研究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即城市的地域环境,地域环境的潜
力和限度对城市布局和城市经济有影响;
(2)城市必须着眼于城市的地域环境,强调把自然地区作为规划的基本构架,即城市规
划应包括城市周围的若干城镇和它们四周的影响范围。
(3)提出以人文地理学提供规划的基础。
(4)工业的集聚和经济规模的扩大,以及城郊的发展造成了城市集聚区或者组合城市的
出现。城市规划是城市地区的规划,应把城市和乡村的规划都纳入进来,即包括若干城镇和它们
四周的影响范围。
4,有机疏散理论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意义;
答:1,主要内容:
工7^^退的城市需要以一个合理的城市规划原则为基础的革命性演变,以拥有良
好的结构,以利于城市的健康发展;
(2)强调城市结构要符合人类聚居的天性,便于共同的社会生活,不脱离自然。
(3)城市就象有生命的机体,不能任凭自然聚结;
(4)把衰败地区中的各种活动按预定方案转移到合宜的地方中;
(5)把腾空的地区按预定方案整顿,改作其他合宜的用途;
(6)保护一切老的和新的使用价值。
①日常性活动进行功能性相对集中;②对这些集中点进行有机疏散。
3,意义:有机疏散理论对二战后欧美各国城市建设有重要影响:如建设新城、改建旧
城,大城市向城郊疏散扩展等,采取疏散途径解决大城市日益沉重的人口和产业压力。
5,格里芬的堪培拉规划概况;
答:城市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以首都山为中心,以政府机构为主,北部以城市广场为轴心,
以生活居住为主;规划结合地形,构成多条城市轴线,多角的几何形和放射线路网把城市组成相
互协调的有机整体。
城市布局合理,能适应其后的发展与规划调整。今日仍享有“田园城市”的盛誉。
6,柯布西耶明日的城市基本观点及影响;
答:1,基本观点:(1)城市集中主义。
(2)现代城市的中心区对于各种事业又有巨大的聚合作用,而传统城市由于规模增长
和市中心越来越拥挤,功能已腐朽,这就需要通过技术改造来完善它的集聚功能。
(3)可以用建造大量的高层建筑、提高面积密度来解决城市人口拥挤问题,而且高层
建筑周围又将腾出很高比例空地作为绿地或活动场地,可以有更好的居住环境。
(4)调整城市内部的密度分布,降低中心区的建筑密度和就业密度,以减弱中心商业
区的压力和使人流合理地分布于整个城市。
(5)城市中建立一个新型、高效的城市交通系统。
2,影响:(1)明日城市设想体现柯布西耶对现代城市规划基本问题的思考,是一种具有
理性出发点的功能主义规划思想,注重利用现代技术解决城市功能退化、人口众多、城市拥挤和
交通阻塞等问题;
(2)手段上,主张集中、提高中心区密度,改善交通、改造旧区和居住环境,提供充
足的空气绿地和阳光。
(3)其思想直接影响了《雅典宪章》的核心要义。
7,田园城市理论和柯布西耶的明日的城市理论在城市规划思想上有何不同。
答:1,田园城市强调城市和乡村共同承担城市居民的生活、工作等问题。明日城市强调更多
的依靠城市中心区来承担人们的生产生活。
2,田园城市期望通过“城乡磁体”来解决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和市中心越来越拥挤的问
题。而明日城市则希望通过技术手段来改善市中心的集聚能力。
3,田园城市注重自然田园式的风景,而明日城市更多的是提供高层建筑周围空出的人造
绿地。
第十章
1,带形城市的影响;
答:1,促进了交通干线对于功能布置的研究。
2,促使了指状城市的产生。
3,对以后的城市分散主义也有一定影响。
4,但是,从华盛顿与巴黎的规划实践中都证明了,在面临私有企业者企图在指状或轴线
式分布的中间空隙地带进行建设的情况先,带形城市很难保持住。
2,雅典宪章的基本内容与影响;
答:1,基本内容:(1)现代城市必须在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四大功能方面协调发展,并
保持各方面之间的平衡;
(2)居住是城市的首要功能,应把城市最好的用地作为居住区;
(3)工作地与居住地之间的距离应尽量减少,同时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设绿带和缓冲地带隔离;
(4)增加城市绿地和空地,建造公园、运动场、儿童游戏场,保留优美的自然风景地带,供居民
游憩;
(5)街道系统应根据不同的功能来区分和设计;
(6)应保存好有价值的古建筑。
2,影响:(1)面对当时城市无计划、无秩序发展中出现的严重卫生、交通和居住环境等
问题,功能分区的方法确实可以起到缓解和改善的作用;
(2)根据城市活动进行用地划分,重视现代城市功能,批判''追求纪念性排场与图形效果”的规
划思想,把城市规划从单纯的艺术构图中解脱出来,置于科学的基础上。
(3)在一定时期,对工业社会时代城市功能结构日趋复杂、规模日趋扩大的背景下,引导城市规
划合理发展,宪章所阐明的思想及其对现代城市规划所提出的许多具体原则在以后的几十年世界
各国的规划和建筑实践中起着重要作用。
3,如何理解广亩城市理论的城市分散主义思想本质;
答:1,广亩城市主要内容:(1)未来城市规划应分散包括住所和就业岗位。
(2)广亩城市中每个家庭有一英亩土地,生产自己消费的食物;
(3)以汽车作交通工具,居住区之间有超级公路连结;
(4)公共设施、加油站沿着公路布置,与为整个地区服务的商业中心结合设置。
2,思想本质:随着汽车和电力工业的发展,已经没有把一切活动集中于城市的必要;分
散(包括住所和就业岗位)将成为未来城市规划的原则。广亩城市是没有城市的城市,随着电话
和小汽车的普及,大都市将死亡,城市人将走向乡村,家庭和家庭之间要有足够的距离以减少接
触来保持家庭内部的稳定。广亩城市理论是一种新的、半田园式的社团。与柯布西耶的“城市集
中主义”设想相对立的。是一种人文色彩很浓的思想理论。
4,中心地理论的基本观点;
答:克里斯塔勒创建中心地理论深受杜能和韦伯区位论的影响,故他的理论也建立在“理想地
表”之上,其基本特征是每一点均有接受一个中心地的同等机会,一点与其它任一点的相对通达性
只与距离成正比,而不管方向如何,均有一个统一的交通面。后来,克氏又引入新古典经济学的
假设条件,即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属于经济行为合理的人的概念。这一概念表示生产者为谋取最大
利润,寻求掌握尽可能大的市场区,致使生产者之间的间隔距离尽可能地大;消费者为尽可能减
少旅行费用,都自觉地到最近的中心地购买货物或取得服务。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具备完成上述行
为的完整知识。经济人假设条件的补充对中心地六边形网络图形的形成是十分重要的。并以一定
区域内城市和城镇的职能、大小、与空间结构布局之间存在的关系为研究对象,主要从行政管
理、交通运输、市场经济等三方面对城市的规模、等级、分布进行研究。
5,邻里单位思想产生的背景及主要规划原则;
答:1,背景:20世纪20年代欧美各国,大城市的人口密集、房屋拥挤、居住环境恶劣和城
市道路上机动交通日益增长,车祸经常发生,严重威胁老弱及儿童穿越街道,以及交叉口过多和
住宅朝向不好等等问题日益凸显。
2,主要规划原则:(1)以小学的合理规模来计算控制人口规模和用地面积;
(2)邻里单位内配置公共服务设施;
(3)道路系统应保证邻里单位内交通畅通和便捷,限制外部车辆穿越;
(4)保持原有的地形地貌和自然景色,建筑自由布置,并保证各类住宅都有充分的日
照通风和庭院。
6,雷德伯恩体系的主要特点及其意义;
答:1,主要特点:(1)道路分级设置,布置成曲线形,人行车行分离,绿地、住宅与步行道
有机结合;
(2)建筑密度低,住宅成组配置,形成“几”字形;
(3)步行道从地下穿越机动车道,布置在“儿”字周围,相互连结形成系统,同公建
相连;
(4)“几”字的口开向机动车道,由机动车道引出通往住宅的近端路。
2,意义:(1)对超级街区的整合具有创新意义。
(2)对交通方式的专门化和分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时美国城市交通混乱的问题。
(3)以保护居住者的利益为第一位,在当时是先进的。
(4)对于邻里单位理论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7,卫星城市的起源、定义、特点与作用;
答:1,起源:翁温完成了田园城市实践,在1922年《卫星城市的建设》书中首次提出了卫星
城市概念。1926年阿姆斯特丹的国际城市会议上提出,“卫星城市是防止大城市规模过大和不断
蔓延的重要方法”,由此成为通用概念。
2,定义:在大城市外围建立的既有岗位,又有较完善的住宅和公共设施的城镇。它往往
是城市集聚区或城市群的外围组成部分。旨在控制大城市的过渡扩展,疏散过分集中的人口和工
业。
3,特点:(1)功能上,卫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在行政管理、经济、文化以及生活上
同它所依托的大城市(又称母城)有较密切的联系:
(2)空间上,与母城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一般以农田或绿带隔离,但有便捷的交通联系。
4,作用:(1)各国卫星城镇建设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为了疏散大城市人口、工业或科研
机构等而建设;另一类是为了在大城市外围发展新的工业或第三产业而建设的。
(2)西方的实践表明:一般卫星城市对于自由涌入大城市的人口有一定的截流作用,而疏散
大城市人口的效果相对较弱。
(3)世界各国的实践表明建设城市职能比较单一的卫星城镇较难取得理想的效果。
第十一章
1.大伦敦规划的基本特点、实践效果及其影响;
答:1,基本特点:(1)四个圈层。
(2)内圈控制工业、改造街坊、降低人口密度,恢复功能;
(3)近郊圈建设良好的居住区和健全地方自制团体的地区,限制居住人口密度;
(4)绿带圈以农山和游憩地带为主,严格控制建设;
(5)外圈计划建设8个具有工作场所和居住区的新城。
2,实践效果:(1)对控制市区不断扩张和改善环境有一定作用,也存在问题。
(2)新城建设并未能有效吸引市中心人口,人口大都来自于外地,在某些方面反而增加了
对伦敦的压力;
(3)对60年代第三产业的发展估计不足;
(4)工业迁出后没有进行有效改造,IH区矛盾依然严重;
(5)核心地区内环和放射形道路上汇集了大量的交通负荷;
(6)铁路和快速干道延伸至郊区后,交通沿线没有有效控制,使城市无计划扩张。
3,影响:(1)体现了20世纪以来西方国家城市规划理论的主要观点;
(2)规划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具有清晰的条理性;
(3)其规划的指导思想、布局模式和规划方法对其他国家大城市规划有深刻影响,在协调
解决中心城市各种矛盾的同时,通过在更大区域范围内发展卫星城方式解决大城市过度集中的人
口和工业问题,探索了工业社会成熟时期城市空间发展的出路,对20世纪40-50年代各国大城
市发展具有示范作用。
2,英国新城建设的基本历程;
答:(1)1946年《新城法》确定建设的新城称为第一代新城,贯彻了1944年大伦敦规划疏散
人口的意图;
(2)1955—1966年间确定建设的称为第二代新城,通过在一些地区的战略地点建设新
城,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
(3)60年代后期以来建设的新城称为第三代新城,更明确地把新城既作为大城市过剩人
口的疏散点,又作为区域的经济发展中心。
3,哈罗新城规划布局;
答:(1)距离伦敦37公里,占地2560公顷,规划人口最初为6万人。
(2)城市结构简洁、清晰,分区明确。
(3)主要道路呈“Y”字型。
(4)铁路在北边,火车站居中,它的东面和西面是两片工业用地。
(5)四个居住区及13邻里单位,邻里间有空地或绿地分隔。
(6)中心位于城市几何中心附近。
(7)哈罗城市中心由内部街道与广场组织商业、文娱、市政等功能;内部采用步行街
区,外围设置车行道、停车场、公共汽车站点。
4,第一代新城的特点以及实践意义;
答:1,特点:(1)比较接近“田园城市”概念。
(2)重视绿化建设和环境质量;
(3)新城规模较小,建筑密度较低,人口密度较低;
(4)按邻里单位原则组织居住区,邻里单位之间既保持绿化隔离又彼此有联系;
(5)功能分区明显,工业集中布置,与居住区隔离;
(6)重视公共中心设计,以体现新城特色;
2,实践意义:(1)英国的第一代新城建设在不同程度上缓解了二战结束后伦敦和其他城
市住房短缺的压力;
(2)提供了较好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实现了一定的社会、经济目标;创造了由具有充
分自主权的开发公司对新城进行统一进行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的经验;
(3)但新城建设的根本目的一一欲减轻伦敦和其他大城市人口膨胀的压力,它的贡献是有
限的。
5,英国战后步行街区建设特点:
答:1,考文垂:(1)市中心的商业步行街于1951年开始建造,采用交通上的“平面分隔”
法,步行街周围设有大规模的停车场;
(2)步行街平面呈“十”字型,设中心广场;
(3)广场及步行街建筑群形式统一,有宽阔的挑檐。
2,斯蒂文乃奇:(1)整个市中心集中商业、政府办公、图书馆、医疗和警察署等公共设
施。
(2)步行区中央是一条南北向步行街道,由此分出步行街支路。
(3)一条支路通向中央的市政广场,广场外围设有公共汽车站、大量停车场。建筑沿街道
展开,连续的挑檐形式,以保持商店立面的连续性和建筑群体艺术上的协调。
3,考文垂和斯蒂文乃奇市中心步行街特点:(1)商业步行区交通采用平面分隔,把汽车
交通设置在街区外围,内部采用步行交通,并在步行街周围设充足停车场及公共交通站点,以保
证内部舒适的环境;
(2)在街中部提供了可以进行社会交往和休息的场所,使传统单一的街道功能复合化,增
加了公共交往空间新的职能。
第十二章
1,法国勒*哈佛重建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答:1,主要问题:(1)需要在短期限内重建城市的住宅;
(2)采用现代要求的I」照和通风标准,在原有用地上重建建筑物只能容纳战前的2/3人
口,其余人怎么安排居住的问题;
(3)应该调整在中心区不适应现代运输要求的城市街道系统;
(4)该城市是从大西洋进入法国的主要大门,建筑师还面临着创造城市形象的艰巨任务。
2,解决办法:(1)采用统一的正方形模数网,城市的道路、街坊以及房屋都纳入模数系
统。
(2)采用提高建筑层数的方法解决现代日照和通风要求使城市不可能容纳下原有人口问题;
(3)在保留原有道路系统上基本体系的同时,赋予不同的功能改造,使街道系统适应现代的
运输要求;
2,什么是居住单位,结合实例给予说明。
答:1,概念:将带有服务设施的居住大楼当作组成现代城市的一种基本单位而称做“居住单
位一个“居住单位”几乎可以包含一个居住小区的内容,设有各种生活福利设施,一栋建筑就
成为一个城市的基本单位。
2,实例:马赛公寓。(1)柯布西耶在马赛设计并于马赛市郊建成的这座17层的“居住单
位''式公寓住宅大楼,可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COPD实验室检查》课件
- 2024年中国热镀锌瓦楞钉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护理
- 寰枢关节不稳定的临床护理
- 脂肪栓塞综合征的临床护理
- 【MOOC】职熵-大学生职业素养与能力提升-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饭店服务礼仪课程设计
- 飞行学员整体课程设计思路
- 飞行动物主题课程设计
- 飞机起落架课程设计
- 《中外园林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 2023年小学首届小学生中国象棋比赛细则
- 重大电力安全隐患判定标准试行
- 新模式英语Unit1Test(新能源)附有答案
- 你也走了很远的路吧(全新增订本)
- 工程管理英文论文(汉译英)
- 医学心理学(广东药科大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
- 陕西省建筑防火设计、审查、验收疑难问题技术指南-ppt
- 手机号码段归属地数据库(2016年3月)
- 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教案
- 带式运输机两级闭式齿轮传动装置设计(毕业论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