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刑法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3/13/20/wKhkFmaspC6AeZ65AAKIsaBWkh4646.jpg)
![2018《刑法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3/13/20/wKhkFmaspC6AeZ65AAKIsaBWkh46462.jpg)
![2018《刑法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3/13/20/wKhkFmaspC6AeZ65AAKIsaBWkh46463.jpg)
![2018《刑法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3/13/20/wKhkFmaspC6AeZ65AAKIsaBWkh46464.jpg)
![2018《刑法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3/13/20/wKhkFmaspC6AeZ65AAKIsaBWkh4646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刑法学》期末考试试卷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价格法》第46条规定:价格工作人员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滥用职权、徇
私舞弊、玩忽职守、索贿受贿,构成犯罪的,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价格法》
属于行政法,但由于第46条涉及到追究刑事责任的条款,属于单行刑事法规,
因此,属于广义刑法的范畴。()
2.类推解释是指对于法律无明文规定的事项,仅仅根据该事项与刑法中相关规定的相
似性来定罪量刑的解释方法。这种解释方法为罪刑法定原则所禁止。但罪刑法定
原则并不禁止有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
3.李某于1995年至1997年之间,盗窃机动车共58辆,价值1000万元,1997年9月
28日被某法院一审判处死刑,李某于1997年10月4日提起上诉,则本案根据刑法
不溯及既往的规定适用旧刑法的规定。()
4.丙诱骗5岁的孤儿离开福利院,将其作为养子,使之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丙
的行为没有造成危害后果。丙的行为不是犯罪。()
5.犯罪对象是指犯罪行为所直接作用的具体人或者物,一切犯罪行为都会侵害到具
体的人或者物,所以一切犯罪都有犯罪对象。()
6.甲雇请乙看守山林,长期没有给乙发工资,乙不断催讨。甲产生杀乙之念。夏天
某日暴风雨时,甲令乙上山看护林木,期待乙遭雷电死亡。乙果真遭雷击死亡。
甲的行为属于故意杀人行为。()
7.身体受到暴力强制时的行为,因欠缺有意性,因此不是危害行为。()
8.抢劫银行的犯罪分子用枪指着银行收银员,银行收银员将巨款交出的行为是符合
紧急避险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9.刘某因为对社会很不满,伺机报复社会,一天晚上来到一居民楼放火,被保安发
现,没有成功。本案中没有危害结果,行为人不构成放火罪。()
10.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必然因果关系,即行为与结果之间有着必然的、合乎规律的
引起与被引起的联系。只有必然因果关系才是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11.犯罪一旦形成预备状态,就不可能发展到未遂状态;一旦形成未遂状态,也不可
能发展为既遂状态;犯罪已经既遂,就不可能逆转到未遂抑或预备状态。()
12.甲乙二人相约实施入室强奸,并约定:如果女主人不漂亮则不实施强奸行为。当
甲乙敲开一家的门,发现开门的女主人相貌丑陋,甲乙即谎称自己敲错门而离开
现场。甲乙二人的行为是犯罪未遂。()
13.甲、乙、丙决定去教训丁。甲偷藏了一把尖刀,当三人将丁打翻在地时,甲突然
拔出尖刀将丁刺死。乙、丙在杀人的范畴中没有共同的故意,甲属于实行过限,
单独构成故意杀人罪。()
14.甲乙共谋杀死丙,但次日甲因腹泻未能前往犯罪地点,乙独自一人杀死丙。甲乙
构成故意杀人的共犯,均承担故意杀人既遂的刑事责任。()
15.沈某1993年因故意伤害案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0年,附加剥夺政治权利3
年。沈某如果没有获得减刑、假释,则实际被剥夺政治权利13年。()
16.甲系某村民小组的组长,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村民小组集体财产非法据为己有,
数额达到5万元。甲构成贪污罪。()
17.公共安全是指不特定的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不特定性表
明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对象具有广泛性和不确定性。危害公共安全罪的主观方面
只能是故意。()
18.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
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获利5万元以上的行为。()
19.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是数额犯,走私货物、物品偷逃应缴税额在5万元以上的
构成本罪,走私特定物品罪则为行为犯,原则上没有数额的限制。()
20.滥用职权罪就形式上属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一般职务权限的事项,表现为国家机
关工作人员以不当目的或者以不法方法,实施违反职务行为宗旨的活动。()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21.某甲是某国驻我国使馆的一等秘书,其在听到有关邮寄炭疽病毒的报道后,就在信
封里装上白色粉末寄往某市国家机关,在社会上造成很大的社会恐慌.某甲的行
为属于()。
A.如果适用我国刑法,则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
B.如果适用我国刑法,则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C.对某甲适用我国的刑法
D.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22.张某(男,1998年12月6日出生)与李某(女,1999年10月5日出生)系同
学,二人从2011年7月开始谈恋爱。2013年7至8月间,张某与李某在李某家
先后3次发生性关系。对张某的行为,处理正确的是()。
A构成强奸幼女罪
B构成强奸罪
C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犯罪
D张某的行为构成犯罪,但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免予刑事处罚
23.建立我国刑法分则体系的重要依据是()»
A.犯罪对象B.犯罪的同类客体
C.犯罪的一般客体D.犯罪的直接客体
24.王某盗窃正在使用中的汽车零部件,数额不大,可能构成破坏交通工具罪。刘某
盗窃汽车零部件制造厂准备出厂的汽车零部件,数额较大,构成盗窃罪。王某、
刘某侵犯的对象相同,但罪名不同,原因是()。
A.犯罪对象数额大小不同B.犯罪行为所侵害的客体不同
C.犯罪对象可能造成的危害不同D.犯罪对象本身性质不同
25.下列情形不构成犯罪的是()
A.甲打电话邀约其朋友李某一起去实施抢劫。
B.乙向其朋友赵某表示要杀掉仇人陈某。
C.丙为了盗窃张某家财产,毒死了张某家的看家犬。
D.丁为方便对刘某实施抢劫,对刘某的活动规律进行跟踪调查。
26.甲、乙共谋杀丙,甲负责提供毒药,乙实施投毒。但乙在投毒后终不忍杀死丙,
遂将毒物倒掉。此案应为()。
A.甲、乙同为犯罪中止B.甲、乙同为犯罪预备
C.甲为犯罪预备,乙为犯罪中止D.甲为犯罪未遂,乙为犯罪中止
27.甲与乙共谋盗窃汽车,甲将盗车所需的钥匙交给乙。但甲后来向乙表明放弃犯罪
之意,让乙还回钥匙。乙对甲说,你等几分钟,我用你的钥匙配制一把钥匙后再
还给你,甲要回了自己原来提供的钥匙。后乙利用自己配制的钥匙盗窃了汽车(价
值30万元)。关于本案正确的是()。
A.甲的行为属于盗窃中止B.甲的行为属于盗窃预备
C.甲的行为属于盗窃未遂D.甲与乙构成盗窃罪(既遂)的共犯
28.下列选项不构成累犯的是()。
A.某甲犯盗窃罪被判有期徒刑,刑罚执行完毕后第4年又犯强奸罪
B.某乙犯间谍罪被判有期徒刑,刑罚执行完毕后第2年又犯抢动罪
C.某丙犯传染病菌种、毒种扩散罪被判有期徒刑,刑罚执行完毕后第3年又犯
故意杀人罪
D.某丁犯故意伤害罪被判有期徒刑10年,执行6年后获得假释,假释后的第7
年又犯诈骗罪
29.关于假释,下列选项说法正确的是()。
A.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如果符合假释条件的,
可以假释;特殊情况,经高级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
B.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内,遵守了各种相关规定,没有再犯新罪,
也没有发现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假释考验期满,剩余刑罚就不再执行
C.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犯新罪的,应当撤销假释,按照先并后
减的方法实行数罪并罚
D.对于因杀人、绑架等暴力性犯罪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
释;即使他们被减刑后,剩余刑期低于10年有期徒刑,也不得假释。
30.下列选项符合交通肇事罪中的“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是()«
A.交通肇事后因害怕被现场群众殴打,逃往公安机关自首,被害人因得不到救
助而死亡
B.交通肇事致使被害人当场死亡,但肇事者误认为被害人没有死亡,为逃避法
律责任而逃逸
C.交通肇事致人重伤后误认为被害人已经死亡,为逃避法律责任而逃逸,导致
被害人得不到及时救助而死亡
D.交通肇事后,将被害人转移至隐蔽处,导致其得不到救助而死亡
31.甲盗割正在使用中的铁路专用电话线,甲构成()。
A.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
B.破坏交通设施罪
C.盗窃罪与破坏交通设施罪中处罚较重的犯罪
D.盗窃罪与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中处罚较重的犯罪
32.杨某生产假冒避孕药品,其成份为面粉和白糖的混合物,货值金额达15万多元,
尚未销售即被查获。关于杨某的行为()。
A.不构成犯罪
B.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定罪处罚
C.以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定罪处罚
D.触犯生产假药罪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33.某甲住10楼,一日打扫房间时随手将一空瓶扔出,不料正砸到路人乙,造成乙
当场死亡,甲的行为构成()。
A.故意伤害罪B.故意杀人罪
C.过失致人死亡罪D.过失致人重伤罪
34.甲在一豪宅院外将一个正在玩耍的男孩(3岁)骗走,意图勒索钱财,但孩子说不
清自己家里的联系方式,无法进行勒索。甲怕时间长了被发现,于是将孩子带到
异地以4000元卖掉。对甲应当()o
A.以绑架罪与拐卖儿童罪的牵连犯从一重处断B.以绑架罪一罪处罚
C.以拐卖儿童罪一罪处罚1).以绑架罪与拐卖儿童罪并罚
35.下列选项构成转化型抢劫罪的()。
A.甲入室盗窃,被主人李某发现并追赶,甲进入李某厨房,拿出菜刀护在自己
胸前,对李某说:“你千万别过来,我胆子很小。”然后,翻窗逃跑
B.乙抢夺王某的财物,王某让狼狗追赶乙。乙为脱身,打死了狼狗
C.丙骗取他人财物后,刚准备离开现场,骗局就被识破。被害人追赶丙。走投
无路的丙从身上摸出短刀,扎在自己手臂上,并对被害人说:"你们再追,我就
死在你们面前。''被害人见丙鲜血直流,一下愣住了。丙迅速逃离现场
D.丁在一网吧里盗窃财物并往外逃跑时,被管理人员顾某发现。丁为阻止顾某
的追赶,提起网吧门边的开水壶,将开水泼在顾某身上,然后逃离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36.犯罪构成
37.意外事件
38.犯罪中止
39.想象竞合犯
40.自首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41.简述不作为的概念及特定义务的来源。
42.简述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区别。
43.简述正当防卫成立的条件。
44.简述犯罪预备形态的特征。
45.简述普通累犯的成立条件。
五、案例分析题(第46、47题每题10分,第48题5分,共25分)
46.案情:距彭某菜地14米处的一芦苇丛中有窝田鼠,经常啃吃其菜地豆苗,彭某欲
将该芦苇丛烧掉。该芦苇丛距其村山场集体林200余米,中间各有一条宽约7米
的公路和铁路与山场集体林阻隔,但路边两侧有芦苇、板栗树、灌木等植物茂密
丛生。彭某认为距山场集体林较远,又有公路和铁路阻隔,不致引起森林火灾,
即先清理出2米左右的隔离带,点燃了芦苇,让其燃烧,自己则回到菜地锄草。
半小时后,火蔓延烧越公路。彭某为逃避责任,不扑火也没报警,悄悄离开现场
回家,结果酿成森林火灾。造成有8名村民在扑火中遇难。火灾造成有林地过火
面积413亩。
问题:对彭某的行为认定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彭某的行为应认定为放火罪;
另一种意见认为彭某的行为应认定为失火罪。请用所学理论从不同角度分析这两种意
见的各自理由。
47.案情:甲,男,30岁,2008年4月因侮辱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
2009年12月,甲教唆乙(1994年10月生)与一名痴呆女性强行发生性关系,
甲在一旁观看取乐,但其本身并未与该痴呆女子发生性关系。乙回家后,被其父
发现异常,随后追问出真情,将乙捆绑后送至当地公安机关。乙到案后说出行为
的前因后果,公安机关遂将甲抓获归案。
问题:请分析于对甲、乙行为的行为应如何定性和处罚,并简述理由。
48.案情:甲欲杀害其女友,故意破坏其汽车的刹车装置。女友如驾车外出,15分钟
后遇一陡坡,必定会坠下山崖死亡。但是,女友将汽车开出5分钟后,即遇山洪
爆发,将其冲下山摔死。
问题:甲的行为与其女友死亡的后果之间是否有因果关系?理由是什么?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刑法学》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X2.V3.X4.X5.X
6.X7.V8.V9.X10.、
11.V12.X13.V14.V15.,
16.X17.X18.X19.V20.•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21.D22.B23.B24.B25.B
26.D27.D28.C29.D30.C
31.C32.D33.C34.D35.D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36.犯罪构成,是指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
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客观和主观要件的有机统一。(3分)
37.意外事件是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
是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3分)
38.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
果发生,而未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3分)
39.想象竞合犯是一个行为触犯数个异种罪名的犯罪形态。(3分)
40.自首是指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
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
以自首论。(3分)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41.答:
不作为是指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行为的特定法律义务,能够履行而不履行的危害社会
行为。不作为特定义务来源:(1)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2)职务或业务上要求的
义务(3)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4)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5分)
42.答:
认识因素上有所不同(1)都已经预见到可能性,但预见的可能性程度不同,一般说
来:间接故意>过于自信的过失(2)后者无任何凭借,前者有自己的凭借
意志因素上重要区别:过于自信的过失表现为“不希望”,做了一定的意志努力,并
采取防范措施或应急措施,故结果违背其本意,后者不作出任何意志努力,表现为“无
所谓”,结果不违背其意愿。(5分)
43.答:
(1)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是指存在着具有社会危害和侵害紧迫性的不法侵害行为。
(2)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是指正当防卫只能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之时实行,不能
实行事前防卫和事后防卫。(3)正当防卫的对象条件,是指正当防卫只能针对不法侵
害者本人实行,不能及于第三者。(4)正当防卫的主观条件,是指防卫人主观上必须
出于正当防卫的目的。(5)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是指正当防卫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
度且造成重大损害。(5分)
44.答:
(1)客观上,行为人已经实施犯罪预备行为(2)从主观方面看,行为人的预备活动
是“为了犯罪”(3)犯罪预备行为发生了停顿,因而未能着手实行犯罪(4)犯罪预
备行为发生停顿是由于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引起的。(5分)
45.答:
(1)前罪与后罪都必须是故意犯罪。(2)犯前罪时必须年满18周岁。(3)前罪被
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后罪也应当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 2024年六年级品社下册《可怕的物种入侵》说课稿2 苏教版
- Unit7 Protect the Earth 第一课时(说课稿)2024-2025学年译林版(三起)英语六年级上册
- 2023二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语文园地七配套说课稿 新人教版
- 2024年四年级英语下册 Unit 3 All about Me Lesson 1 How Are You5说课稿 冀教版(三起)
- 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第一课时(说课稿)-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 Unit 3 Taste and Smell(说课稿)-2023-2024学年牛津上海版(试用本)英语一年级下册
- Unit 2 My week (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版PEP英语五年级上册
- 多用户双向混合量子安全通信协议的研究
- 劳动合同范本字
- 2025年合资经营印刷烟包盒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天津市五区县重点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联考试题 化学 含答案
- 吉林省吉林市普通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二模试题 生物 含答案
- 人教版高一数学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 安全学原理第2版-ppt课件(完整版)
- 项目部组织机构框图(共2页)
- 机动车登记证书
- 弹性力学第十一章弹性力学的变分原理
- 钽铌矿开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范文
- 小升初数学衔接班优秀课件
- 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自我评估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