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七上新增课文《往事依依》赏析_第1页
部编初中语文七上新增课文《往事依依》赏析_第2页
部编初中语文七上新增课文《往事依依》赏析_第3页
部编初中语文七上新增课文《往事依依》赏析_第4页
部编初中语文七上新增课文《往事依依》赏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初中语文七上新增课文《往事依依》赏析《往事依依》是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是于漪老师1999年应《中学生阅读》编辑部邀请而写的,写作目的是与中学生谈谈阅读的作用。于漪老师借这篇散文回忆了自己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表达了对往事的留恋之情和对青少年多读好书的殷切希望。课文再现往事依依于漪年华似流水。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开篇使用对比手法,既照应标题,又引起下文。】小时候,我住的小屋里挂着一幅山水画。这只是一幅极普通的画,清晨看到,晚上看到,一天少说看到三四次,竟百看不厌。有时凝视久了,自己也仿佛进入画中,徜徉于山水之间,甚得其乐。入了神,自然乐在其中。【写回忆中的一幅画】家里有一部《评注图像水浒传》,一打开,就被一幅幅插图吸引住了。梁山雄伟险峻,水泊烟波浩淼,水面有无边无际的芦苇,山上有一排排大房子……这一切,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好像就是家乡长江边焦山一带。那时读《水浒传》,会不知不觉把焦山一带风景当做梁山泊背景,我似乎目睹何涛、黄安率领的官军在茫茫荡荡的焦山下,在芦苇水港中走投无路、狼狈逃窜的情景,犹如身历其境,真是津津有味。以后年龄增长,也曾重读《水浒传》,虽然理解比小时候深入,但是形象却不如那时鲜明。【写回忆中的一本书:《评注图像水浒传》】后来才懂得,这就是形象思维的作用,生动的形象可以形成深刻的记忆。【之所以把这两件事放在一起回忆,是因为这都是看“图画”带来的形象思维,这是于漪老师记忆中最早的“阅读”】学生时代的生活乐趣,很大程度来自读书。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而其中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过渡,下文回忆自己读《千家诗》的收获】祖国的大地山川气象万千,家乡的山山水水也美丽非凡。一年之中,风光流转,阴晴雨雪,丽日蓝天,风云变幻,真是美不胜收。《千家诗》中很大部分诗歌歌咏祖国风物,按春夏秋冬时序编排,打开书往下念,四季风光就活生生地展现在眼前: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城无处不飞花;绿树阴浓夏日长,五月榴花照眼明;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吟诵这些诗句,春花秋月,夏云冬雪,一年四季都沉醉在诗的意境之中。诗句中丰富的颜色给生活涂上了绚丽的色彩。红紫芳菲,橙黄橘绿,黄鹂鸣翠柳,白鹭上青天,令人眼花缭乱,心旷神怡。脑海里常常浮现五彩纷呈的世界,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生活情趣浓浓郁郁。【这一段具体描绘童年时读《千家诗》让“我”领悟到的风物之美】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国文教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回忆老师朗诵《南乡子》的情形】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然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回忆老师朗诵《南归》的情形】【以上回忆初中时听老师讲诗的情形。】老师常对我们说:你们光念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课外要有计划地认认真真读点好书;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谆谆教导铭刻在心,使我一生受用不尽。【这位老师的话,也是于漪老师最想告诉中学生的话】往事依依,金色的回忆唤起我的青春激情,催我不断奋进。【结尾照应题目】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能概括“往事”并理解“往事”的意义。2.能找出表达“依依”之情的语句,体会作者对往事十分留恋的感情。3.把握文章主旨,学习围绕主旨选材、组材的方法。【教学重难点】品读重点语句,加深对“依依”之情的理解。【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1.你能说出含有“依依”的词语吗?生:杨柳依依、依依不舍、依依惜别、别情依依……2.你能说出含有“依依”的诗句吗?生: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出自《诗经》)生: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出自王维《渭川田家》)生:尚记梨花村,依依闻暗香。(出自苏轼《湖上夜归》)…………师:一起朗读最有名的这一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3.谁知道这句诗中“依依”的含义?交流明确:“依依”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小雅·采薇》中,诗句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依依”原是形容一种姿态,意思是柳姿轻柔,随风摇摆的样子。后来逐渐引申为形容一种情态,含有不舍、留恋之意。4.那么,课文题目中的“依依”是什么含义?交流明确:题目“往事依依”中“依依”的含义是:萦绕胸怀,十分留恋。5.那么,是什么样的往事让作者“萦绕胸怀,十分留恋”呢?一起来看课文。二、创“依依”情境1.齐读第1节,交流朗读效果与技巧。①年华似流水——用感叹的语气,“水”字延长、加重,表达美好时光一去不返的感叹。②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用平缓的语气,叙述许多事情都忘记了。③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用强调的语气,“但”“历历在目”“记忆犹新”三个词重读,和“模糊”“不得”形成对比,表达往事在作者心中的分量。2.第1节有什么作用?交流明确:①从内容上看,交代下文写的是“历历在目、记忆犹新”的事情;②从结构上看,总领全文;③从情感上看,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依依留恋)。三、读“依依”往事1.自由朗读课文,概括几件事,了解作者当时的感受。2.提问:文章写了哪几件事?交流明确:文章共写了六件事,①看山水画;②看《评注图像水浒传》;③读《千家诗》,④听国文老师朗诵《南乡子》,⑤听代课老师朗诵《南归》中的诗,⑥聆听老师的教诲。如果按时间段归纳,可归纳为:小时看画(山水画+图像水浒传)、童年读诗(《千家诗》)、初中听讲(《南乡子》+《南归》)。3.提问:哪些词语写出了作者当时的感受?交流明确:写出小时看画感受的词语有“看不厌、甚得其乐、入了神、乐在其中、身历其境、津津有味”等;写出童年读诗感受的词语有“沉醉、眼花缭乱、心旷神怡”等;写出初中听讲感受的词语有“油然而生、深深感动”等。4.总结:这些往事给作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作者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对文学产生了兴趣,一步一步接受文学的熏陶,一步一步积累了丰厚的文学积淀。往事就这样为作者后来成为一代名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边总结边完成板书——四、品“依依”深情过渡:有人说,回忆性散文中其实存在着两个我,一个是过去的我,一个是现在的我;存在着两种感情,一种是过去的感情,一种是现在的感情。正因为过去的感情是那样的深刻,所以当作者后来回忆往事时,依依之情自然而然地从笔端流淌出来。1.默读课文,圈点勾画,画出文中表现依依之情的句子,理由写在书旁空白处。2.提问: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依依之情?说明理由。示例:①“年华似流水。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这里用鲜明的对比,突出几件事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忘,反而历久弥新。②“往事依依,金色的回忆唤起我的青春激情,催我不断奋进”这里直抒胸臆,点题,照应,强调往事对我的激励作用之大,表达了十分留恋之情。③“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这里化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诗句,说明诗句在作者心里烙下了深深的烙印。④“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这里“几十年过去”“至今”可以看出时间过去之久,“镌刻”“信口背出”可以看出记忆之深。⑤“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用“只要……就……”突出两位国文老师朗诵时的情状已经定格在了作者的脑海里,难以忘怀。3.老师想用这样一句话小结:“依依之情在哪里?就在那至今还背得滚瓜烂熟的《南乡子》里”,同学们,你能不能也用这样一个句式(“依依之情在哪里?就在那……”),说出自己对“依依”之情的理解。例①:依依之情在哪里?就在那镌刻于心的《南归》里。例②:依依之情在哪里?就在那时时浮现的住满情思的眼睛里。例③:依依之情在哪里?就在那历历在目、记忆犹新的往事里。4.总结:依依之情就这样寄托在一幅山水画里,寄托在一本《千家诗》里,寄托在一堂国文课中,作者就这样用真情、用细节来打动读者、打动人心。五、辨“依依”之材1.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发现作者在小学时候的一件事,这个事例也特别有震撼力,可是作者却没有把这件事写到文章里。我们一起研究。先看一下这件事(指名朗读)。往事: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也踏进了于漪的家乡江苏镇江。于漪就读的小学即将解散,一天下午,音乐老师教大家唱《苏武牧羊》,老师边解释边教大家唱,眼中含着泪水。这一课带给于漪的触动很大,“祖国”“气节”“亡国奴”这样的字眼第一次对一颗幼小的心灵产生震撼。随后,于漪跟着家人四处逃难,亲历日本侵略者的凶残和社会的动荡,童年快乐美好的生活被炮火打得烟消云散。这一段经历在于漪的心中埋下了爱国主义的种子,《苏武牧羊》的旋律总是在不经意间响起。2.提问:作者为什么不写进文章里?交流明确:第一,文中写的都是和读书有关的往事,强调读书对“我”产生的巨大作用,而这件事侧重点在爱国情怀的唤醒,和中心没有关联。第二,这件事的基调和文中不一致,文章的基调是留恋,而这件事的基调是愤怒。因此,这给我们写作带来借鉴:每篇文章必有一个主旨,选材、组材都要围绕主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六、明殷切期望1.一篇文章的作用在于把自己的思想、情感传达给别人。纵观全文,作者最想说的话是什么?能不能齐读出来?学生第一次读错,再用写作背景来引导。2.简介背景:1999年,应《中学生阅读》编辑部的一再邀请,于老师撰写了《往事依依》一文,刊登在第7期“追忆黄金时光”栏目。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70多岁了,她最想对中学生最想说的话是什么?交流明确:你们光念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课外要有计划地认认真真读点好书;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