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涞水波峰中学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导学案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_第1页
河北省涞水波峰中学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导学案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_第2页
河北省涞水波峰中学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导学案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_第3页
河北省涞水波峰中学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导学案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_第4页
河北省涞水波峰中学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导学案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波峰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二导学案姓名_____班级______编制肖蒙时间编号03审核程志丽课题: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学案一、课前预习单【学习目标】了解互联网逐渐普及的基本史实,了解报刊、影视业发展的基本史实;了解近代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了解影视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感受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法式带来的巨大影响,认识大众传媒的力量。【预习指导】一、大众报业的发展1.背景:(1)内因,19世纪,社会呼唤着适合阅读需求的大众报纸的产生。(2)外因,西方人办报热潮的推动。2.概况(1)西人办报:从19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在华兴起办报热潮,拉开中国近代的序幕。(2)国人办报①开始:1873年,在汉口出版的《昭文新报》,开创了的先例。②高潮:维新运动期间形成,影响较大的有《》、《强学报》、《》等。③发展:民国成立后,报刊更加活跃,并按戏曲、电影等类别实现了。二、广播影视的普及1、广播事业(1)产生时间:(2)西人开办:1923年1月,由在上海创办“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台”。(3)国人自办①第一座广播电台:1926年6月,正式开播。②第一座广播电台:1927年3月,新新公司开办。③第一座广播电台:1928年8月,中央广播电台在开播。(2)普及:①新中国成立后②改革开放后2、电影事业(1)历程: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到,从进口片到的发展历程。(2)出现:1896年8月,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了“”,这是新中国第一次进行电影放映。(3)创作:1905年,任景丰拍摄了京剧《》片段,是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4)民国时期:电影名作(5)新中国成立电影代表作:3、电视事业(1)起步:1958年5月1日,开始试播,这是中国第一家电视台。(2)发展①197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更名为。②此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纷纷宣告成立。③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天上转发,地上传播”的广电覆盖新格局逐渐形成。④2008年6月,“中星9号”通信卫星发射成功,解决了和收看电视难的问题。⑤目前已建成从中央到地方,的多系列、多层次、多语种、多形态的广播电视传播网络。三、互联网与民众生活的渐变1.历程:(1)1993年,中国第一条正式开通。(2)截至2008年底,中国互联网普及率全球平均水平。2.应用:(1)政治生活:政府职能部门的网络化,为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服务。(2)经济生活①构筑新型的生活。②成为其兴起后出现的一种全新的商品交易形式。(3)其他:电子邮件、、博客、论坛、等,都成为民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3.评价(1)性质:是一种互动媒体、和生活平台。(2)消极:存在着与较低、网络沉迷情况等负面影响。(3)积极:①正在改变人们的、学习、与交往方式。②催生着当代中国的新观念和新模式。二、课中探究单材料一:1894年7月卷3发表了《朝鲜纪乱》,初次报道了中日军队在朝鲜对峙的严重事态。其指出:“中国出师为藩邦戡乱,实属名正言顺”,而日本以《天津条约》为借口,拒绝各国调停,“财是日本自知其曲而思图逞志于戒行,中国于此岂尚甘于退让哉”!与此相应,《万国公报》不但相信中国必胜,而且积极为之出谋划策,主张狠狠教训日本。直到1894年10月,《万国公报》卷69还发表了《英将谭兵》,即对曾在北洋水师任职的英水师副提督琅威理的访谈录。这位英国将军断言,中国海军的实力不容低估,不仅足以战胜日本,即与西方大国战亦觉绰绰有余。自1894年11月卷70起,林乐知写道:“中国昔日自夸之处,至此而扫地殆尽……总而言乏,中国至夸日,实已一败涂地,不可收拾。”1895年1月,林乐知在《以宽恕释仇怨说》一文中说:“量论中日两国之是非曲直’则中国任朝鲜之败坏'而不加整顿,固亦有不是处,亦有曲处,然日本之甘为戎首,而以强词夺理,则其但有曲处,而无是处可知……所惜天下事,往往不论理而论势。今中国亦既败矣,遂有偏于日本者。”5月《万国公报》刊载《追译中东失和之先往来公牍》,其中包括由西文译出的战前中日双方交涉公牍9件。林乐知在按语中说,从这些文件看,双方互相咨照,词意和平,惟中国始终坚持朝鲜是其属国,“轻蔑日本之意,实于言外见得。从此衅隙渐开”。——据郑师渠《<万国公报>与中日甲午战争》材料二:1868年,美籍传教士林乐知、丁韪良在上海创办《中国教会新报》周刊,以刊登教艾、教务等内容为主。六年后易名为《万国公报》,共延续33年,出了七百多期。这份传教士办的中文报纸对于中国有识之士的思想熏陶作用无可比拟。光绪皇帝每期必读;洋务派大臣都是这份报纸的忠实读者;孙中山不但是其忠实读者,它还刊登了孙中山致李鸿章书两封;康有为、粱启超以其为精神支柱和理论依据;那个时代几乎每一个中国文化人,都如饥似渴地寻求每一期《万国公报》。林语堂称:透过《万国套报》,林乐知成为他生命中影响最大、决定命运的人物;甚至日本天皇都长期订阅这份刊物——黄显功《万国公报》出版前言据材料一,简要概括《万国公报》对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后立场与态度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万国公报》对甲午战争立场与态度的变化及对中国近代社会的作用。【课堂训练】1.下图是“1895年至1919年中国报刊数量的增长”统计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1898年中国报刊事业空前繁荣B.1913年中国报刊数量增长是因为维新变法C.1919年报刊数量猛增缘于思想文化运动的促进D.中国报刊数量增长反映了国人办报日益成为主体2.晚清时期某一画报刊记载说:“男女有别,中国为重,而其等级之所判,直将霄壤,泰西各国不然……美妇有名玛丽,现赴某轮船经理一切,而其夫亦在该船为大管,夫妇共事一船,而又女先乎男,《易·系辞上》传曰:‘一阴一阳之谓道。’于此事可谓铁板注解。”从中可以看出()A.西方文明冲击了国人传统观念B.女性优于男子符合中国传统的阴阳之道C.国人消除了男尊女卑旧观念D.该画报是中国近代第一份中文报刊3.3.下列关于影视事业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A.《风云儿女》的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B.《歌女红牡丹》是有声电影,它的成功拍摄标志着中国无声电影时代的结束()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电影事业走向辉煌D.1958年,上海电视台开始试验播出,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4.1909年初,《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得多么?”材料中使人们“开眼界”的是()A.电影B.电视C.报纸D.广播5.《申报》是中国近代史上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它从1872年4月30日创刊,至1949年5月27日停刊,前后历时78年,记录了从清末到新中国成立前近八十年间社会各方面的情况,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被称为“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1905年《申报》可能报道的新闻有()A.市民互用“先生”“同志”的称谓B.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的消息C.电影《渔光曲》在国外获奖的消息D.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的消息【课堂总结】:1、本节学到了哪些知识?2、本节学会了哪些方法和技能?三、达标检测单1.近代中国曾出现许多期刊,其中部分期刊存在的时间较短,影响也不大,但期刊的名字却反映出时代气息,例如:曙光、新社会、新中国、进步青年、新生、新气象、救国、自由、新妇女等,这些期刊表达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的主旋律是()A.平等进步B.民主科学C.追求真理D.爱国主义2.有一个时期,中国出现许多期刊,其中部分存在的时间很短,影响也不大,但期刊的名字却反映出时代气氛,例如:曙光、新社会、新中国、进步青年、新生、新气象、救国、自由、新文化、平民教育、新妇女等。这些期刊集中出现的时期应是()A.洋务运动B.清末新政C.五四运动D.抗日战争3.英文中电视television是由希腊文tele(从远处、远的)和拉丁文visio(看)组成的,它的意思是远距离传送可视画面。电视节目最终打破国家间界限,实现全球性的传播的条件是()A.第一次科技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B.第二次科技革命,无线电技术C.第三次科技革命,人工智能技术D.20世纪70年代,多路、卫星传播技术4.1915年离开中国的俄国人克伦斯基回国后,把在中国生活15年期间的所见所闻写了篇文章。他的回顾性材料中不可能包括()A.听见别人喊他的一位华人为“先生”B.乘坐了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C.在北京观看电影《定军山》的首映演出D.在报纸上看到关于同盟会成立的新闻5.德国思想家哈贝马斯认为,资产阶级公共领域是一种特殊的历史形态,其最突出的特征,是在阅读日报或周刊、月刊评论的私人当中,形成一个松散但开放和弹性的交往网络。通过私人社团和常常是学术协会、阅读小组、共济会、宗教社团这种机构的核心,他们自发聚集在一起。这些早期的公共领域逐渐沿着社会的维度延伸,并且在话题方面也越来越转到了政治领域。据此分析,近代中国“资产阶级公共领域”应始于()A.维新变法时期B.清末“预备立宪”C.辛亥革命前后D.新文化运动期间6.19世纪末,国人办报的热潮兴起。其中一份报纸出版后,“通者大邑,下至僻壤穷瞰,无不知有新会梁氏者”,该报还曾发表过这样的言论:“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下列对材料内容解读最为全面的是()A.该报是宣传维新思想的主阵地之一B.该报是国人办报的开端C.通过该报“梁氏”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D.该报为维新派的机关报7.1912年9月8日《申报》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对此理解较为准确的是()A.20世纪初中国服饰种类繁多,应有尽有B.辛亥革命导致中国人着装混乱,没有统一的标准C.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转型加剧,从穿着打扮可见一斑D.中国服饰最流行的是西装和中山装,其他服饰不受欢迎8.1909年,《京华百二竹枝词》曰:“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央’有‘大同’(‘中央’、‘大同’均为当时报纸名称)。”这一描述表明()A.报纸宣传成为变革根本动力B.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控制C.描述者肯定报纸的教化功能D.描述者倡导报纸产业多元化9.梁启超说:“报馆者,国家之耳目也,喉舌也,人群之镜也,文坛之主也,将来之灯也,现在之粮也。伟哉报馆之势力,重哉报馆之责任。”梁启超认为“报馆之责任”在于()①传播信息②开启民智③引导舆论④控制政府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0.2008年3月14日,总部设在北京的BDA咨询公司公布一项研究报告称,中国互联网用户的数量已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次。互联网迅速发展产生的影响有()①使信息、知识更迅速、更便利地传递和共享②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娱乐方式③现代生活方式彻底取代了传统生活方式④人们的价值观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发生变化⑤削弱和取代了其他媒介的地位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④⑤11.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观点。依据这一媒体特性与影响,下列正确的一项是A.网络作为信息载体能无限拓展青少年的知识B.使人们了解无限宽阔的世界发展和未来变化C.给青少年学生的健康精神带来危害,弊大于利D.可以上网获取知识,但要警惕网上的不良信息12.“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以上是周杰伦的歌曲《上海1943》中的一段歌词,下列情况在1943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现的是()A.青年男女身着西服、婚纱在西式教堂中举办婚礼B.恋爱中的青年男女把约会地点放在咖啡馆、西餐厅、电影院C.工人上班有的坐公共汽车,有的骑自行车。如果去北平出差也可以选择乘坐飞机D.徐小姐爱好很多,读书、阅读《申报》,看上海当地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节目13.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使信息、知识更迅速、便利地传递和共享B.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娱乐方式C.现代生活方式彻底取代了传统社会生活D.人们的价值观及认识世界、思考问题的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