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5151页,共=sectionpages5858页试卷第=page5252页,共=sectionpages5858页专题16文言文阅读(一)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选择题1.(2021·福建寿宁·小升初真题)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注释不正确的是哪一项?()A.孰(谁)为汝(你)多知乎?B.通国(全国)之善弈(弈秋)者也。C.思(想)援弓缴而射之(它,指鸿鹄)。D.见两小儿辩斗(辩论),问其故(原因)。【答案】B【解析】考查字词解释。B项错误,“善弈”的意思是擅长下棋,“弈”的意思是“下棋”。2.(2021·广东普宁·小升初真题)下列文言文句子朗读停顿及加点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使/弈秋/诲(后诲)/二人弈。B.孔子/不能决(决定)也。C.我以(认为)日始出时/去(距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课内文言文的掌握情况,其中包括朗读停顿及字词解释的综合运用。A.有误,出自《弈秋诲棋》,使弈秋诲二人弈:意思是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诲:教导。全部正确;B.有误,出自《两小儿辩日》,孔子不能决也。决:判断。孔子也不能判断(谁对谁错)了。C.正确。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句意: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故断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3.(2021·江苏海州·小升初真题)“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中“冠者”指的是()A.有学问的冠冕者。 B.戴着高帽子的人。C.行过冠礼的成年人。 D.二十个戴着帽子的年轻男子。【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字词解释。“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翻译:在暮春三月,穿上春天的衣服,约上五六个成年人。冠:古时男子二十岁为成年,束发加冠;4.(2021·广东城区·小升初真题)下面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句是()A.思援/弓缴/而射之。 B.思援/弓缴而射/之。C.思/援弓缴/而射之。 D.思援/弓缴而/射之。【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是文言断句的能力。完成本题要在理解文言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朗读,然后结合句子的结构、用词及所表达的感情进行断句。句子“思援弓缴而射之”出自课文《学弈》,意思是:心里却在想拉弓箭射鸿鹄(天鹅)。“援弓缴”是一个短语中间不停顿,正确断句为:思/援弓缴/而射之。故选:C。5.(2021·江苏海州·小升初真题)“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的两人指的是________A.苏轼和张怀民 B.苏轼和辛弃疾 C.张怀民和苏辙 D.苏轼和自己的影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理解。“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出自苏轼的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全文为: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刚脱下衣服准备睡觉,这时月光从门射入,(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可以共同取乐的人,(我)于是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水一样清澈透明。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的两人指的是苏轼和张怀民。6.(2021·江苏泗洪·小升初真题)以下表述不正确的句子是:()A.“普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中加点字读音为shāngshāng。B.《学弈》选自《列子·汤问》,告诉我们学习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的道理。C.“思援弓缴而射之”正确的朗读停顿应该是“思/援弓缴/而射之”。D.“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中的“以”是“认为”的意思。【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字音、字词解释、朗读句子。B项:《学弈》是选自《孟子·告子》上中的一个故事,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7.(2021·贵州黔南·小升初真题)下列句子停顿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A.为是/其智弗若与? B.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鹊将至。C.思援/弓缴/而射之。 D.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朗读节奏有两种方法:一是按音节划分,划分诗词的朗读节奏一般采用这种方法;二是按意义单位(相当于句子成分),划分文言文的朗读节奏一般采用这种方法。A、B、D选项正确;C.有误,做此题,应结合句子的意思来思考,这句话的意思是心里却在想拉弓箭射鸿鹄(天鹅),首先是“思”即想。然后是“援弓缴”即拉开弓箭,最后是“而射之”。即思/援弓缴/而射之。8.(2021·安徽弋江·小升初真题)下列词句中加点字的意思与“及其日中如探汤”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四菜一汤 B.柴胡汤C.赴汤蹈火 D.汤显祖的代表作是《牡丹亭》【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字词解释。及其日中如探汤。翻译: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汤:汤,热水,开水。四菜一汤:即一餐四样菜一碗汤,相传为明太祖朱元璋为整治达官贵人穷奢极欲而首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周恩来总理敲定成为公务接待特别是国宴的标准。后来随着与各国交流增多,四菜一汤的菜式逐渐吸收了西方菜肴的特点和餐饮习惯,出现了很多新式的菜式。柴胡汤:柴胡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史载之方》卷上。具有疏风解表,滋液润肠之功效。主治表邪未解,津液内虚,恶风发热,头痛目眩,咽干口渴,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脉浮洪数。赴汤蹈火: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意思是为某事付出全部的勇气,不留余力地前进。汤:热水。汤显祖:江西临川人,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汤:姓氏。9.(2021·云南沾益·小升初真题)请选择和“孰为汝多知乎?”意思相同的一句话()A.“你(孔子)的知识很渊博”。B.“谁说你(孔子)的知识不渊博呢?”C.“你(孔子)的知识不是很渊博吗?”D.“谁说你(孔子)的知识渊博呢?”【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学生平时要注意积累。孰:谁。为:同“谓”,说,认为。汝:你,这里指孔子。知:通假字,通“智”聪明、智慧。故“孰为汝多知乎?”的意思是谁说你(孔子)的知识渊博呢?选D。
10.(2021·安徽铜官·小升初真题)下列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思援/弓缴/而射之 B.使弈/秋诲二人弈C.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D.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节奏划分。我们一般从以下方面来划分:根据文言句子的语法结构确定朗读节奏;根据句首的语气词来确定朗读节奏;根据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字来确定朗读节奏;根据句首的连词或总结性的词语确定朗读节奏;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朗读节奏。A.“思援/弓缴/而射之”应为思援弓缴/而射之。B.“使弈/秋诲二人弈”应为使/弈秋/诲/二人弈。C.“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应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11.(2021·河南永城·小升初真题)下列文言文句子中带点字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喜好) B.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坚固)C.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重复) D.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善于)【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字词解释。C项: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翻译: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复:指再。12.(2021·河北昌黎·小升初真题)《学弈》一文中,对于“之”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弗若之矣(他,指前一个人) B.虽与之俱学(弈秋)C.一人虽听之(弈秋的教诲) D.思援弓缴而射之(鸿鹄)【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字词解释,结合整句话的语境进行辨析即可。本题中解释有误的是B项。“虽与之俱学”意思是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棋。之:代词,指前一个人。13.(2021·安徽包河·小升初真题)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耕当/问奴,织当/问碑。 B.思/援弓缴/而射之。C.方/鼓琴/而/志在大山。 D.熟/为汝/多智乎?【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A.错误。“耕当问奴,织当问碑。”句意:种田要问耕种的奴仆,织布要问织绢的婢女。根据意义划分为:“耕/当问奴,织/当问婢”。B.正确。思援弓缴而射之:意思是心里却在想拉弓箭射鸿鹄(天鹅)。故停顿是:思/援弓缴/而射之。C.正确。方鼓琴而志在太山: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根据意义划分为:方/鼓琴/而/志在太山。D.正确。孰为汝多知乎:意思:谁说您有智慧呢?根据意义划分为:熟/为汝/多智乎?14.(2021·山东兖州·小升初真题)下面句子朗读停顿恰当的一项是()A.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B.处士/笑而然/之。C.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朗读停顿。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1)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2)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时要分开;(3)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A应改为: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译文: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天鹅要飞来。B“处士”、“笑”、“而然之”,是主谓宾关系,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应改为:处士/笑/而然之。译文:杜处士笑笑,感到他说得很有道理。C理解现在的“家禽”:家里养的鸡、鸭、鹅等。结合语境,文中的“家禽”需分别释义:“家”指夫子家。“禽”:鸟类。译文:我从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15.(2021·云南官渡·小升初真题)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中“善”字意思相同的句子是()A.人之初,性本善。 B.伯牙善鼓琴。C.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D.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答案】B【解析】考查对文言文字词的理解。“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中“善”意思是擅长,善于。A项,出自《三字经》。意思:人出生之初,禀性本身都是善良的。善:善良。B项,出自《伯牙绝弦》。意思:俞伯牙擅长弹琴。善:擅长,善于。C项,出自《伯牙绝弦》。意思:太好了,就像泰山一样泰山一样高大。善:赞美、好。D项,出自《论语》。意思:选择别人的优点去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我有)就去改正它。善:优点。16.(2021·山西·左云县小升初真题)下面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何时将要)B.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文章)C.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同“谓”,说)【答案】B【解析】考查了诗词的翻译,做此题要注意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靠细细揣摩,慢慢体会。通过朗读、感悟,才能体会到。A.“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出自唐代李贺《马诗》意思: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何当:何时将要。B.“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出自《迢迢牵牛星》意思: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哭泣的眼泪如同下雨般零落。“章”的意思是指整幅的布帛。C.“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意思是: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智慧多呢?”为:同“谓”,说。17.(2020·福建泉州·小升初真题)下列句子中,“为”字的意思是“因为”的一项是()A.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B.孰为汝多知乎?C.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D.为是其智弗若与?【答案】D【解析】考查字词解释,结合句子进行分析。
选项A出自《学弈》。翻译为: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为:结构助词。
选项B出自《两小儿辩日》。翻译为:谁说您的知识渊博呢?为:同“谓”,说,认为。
选项C出自《学弈》。翻译为: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天鹅要飞来。为:认为。
选项D出自《学弈》。翻译为: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为:因为。18.(2020·湖北·武汉碧桂园学校小升初真题)对句子“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为是其智弗若与”要读出反问的语气,“曰:非然也”要读出肯定的语气。B.这是一个设问句。C.学习结果不同,不是因为两人在智力上有多大的差别。D.学习结果不同,主要是两人在智力上有差别。【答案】D二、文言文阅读(2020·江西靖安·小升初真题)阅读理解。清平乐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19.词,又称长短句,极盛于__________(朝代),“清平乐”是__________名。20.根据这首词的内容,作者写的应是________(初春/春末夏初)时节。整首词以“_________”这一句为总起,写出了作者对春天的寻觅。词中所写的“___________”一句能让我们体会到作者寻春不见的内心感受。(后两空用原文回答)21.这首词写春,运用的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试分析这种手法使用的妙处。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9.宋代词牌20.春末夏初春归何处?百啭无人能解21.拟人。将春天“人格化”,幻想其去处,唤其归来同住,最终难见其踪影,将自然季节描写得生动活泼,寄托了词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无法与春住”的无奈,妙趣横生。【解析】19.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理解。词:是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词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20.本题考查这首词的理解。这是一首惜春词,表现作者惜春的心情。可知是春末夏初的的时节。上片惜春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下片惜春之无踪影可以追寻。“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意思是:春天回到了哪里?寻不见它的踪迹只感苦闷寂寞。可知这句“春归何处?”写出了对春天的寻觅。末两句写黄鹂不住地啼叫着。它宛转的啼声,打破了周围的寂静。但词人从中仍得不到解答,心头的寂寞感更加重了。21.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词曲及修辞手法的作用。分析此词可知,上片开首两句“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以疑问句,对春的归去提出责疑,春天回到哪里去了,为什么连个踪影也没有,一个“归”字,一个“无行路”,就把春天拟人化了。因此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两句,转而询问有谁知道春天的去处,要让他把“春天”给叫喊回来。这是一种设想,是有意用曲笔来渲染惜春的程度。使词情跌宕起伏,变化多端。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像失去了亲人似的。这样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爱和春去的可惜,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22.(2021·辽宁立山·小升初真题)解释(1)(2)句中带点字的意思,并用现代汉语翻译(3)(4)的句子。(1)惟弈秋之为听:____________(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____________(3)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_____________(4)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_______________【答案】只认为虽然他们二人一起学习下棋,但后者的棋艺不如前者好。太阳刚出来时凉爽,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词释义及翻译句子的能力。完成此类题目需要看清题目要求。字词解释时需要结合相关文章语境判断字词释义;翻译句子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1)惟弈秋之为听:出自课文《学弈》,意思是只听弈秋的教导。“惟”是“只”的意思。(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出自课文《两小儿辩日》,意思是我认为太阳刚初升的时候距离人近。“以”是“认为”的意思。(3)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出自课文《学弈》,意思是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棋,但棋艺不如前一个人好。(4)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出自课文《两小儿辩日》,意思是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是清清凉凉的,到了中午,热得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23.(2021·江苏海州·小升初真题)找出每小题中加点字词解释错误的一个,把序号填在括号里。(1)A.百啭(婉转地鸣叫)B.援弓(引)C.焉知非福(于是)(______)(2)A.辩斗(打斗)B.学弈(下棋)C.快走踏清秋(跑)(______)【答案】CA【解析】本题考查字词解释。焉知非福: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反之亦然。形容人的心态,一定要乐观向上,任何事情都有二面性,不好的一面,有可能向好的一面转化。焉:疑问代词,表示怎么(反问)。辩斗:辩论,争论。24.(2021·内蒙古赛罕·小升初真题)给“为”选择合适的读音与意思,并把相应的选项填在()里。A.wéiB.wèiC.因为D.同“谓”。说E.认为F.是(1)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______)(______)(2)为是其智弗若与?(______)(______)(3)此不为远者小面近者大手?(______)(______)(4)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手?”(______)(______)【答案】AEBCAFBD【解析】本题考查多音多义字。(1)句意: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来。为:认为,读:wéi。(2)句意: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为:因为,读:wèi。(3)该句出自先秦列子的《两小儿辩日》,句意: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为:是,读:wéi。(4)该句出自先秦列子的《两小儿辩日》,句意:是谁说你智慧多呢?为:同“谓”,说,认为读:wèi。25.(2020·江苏惠山·小升初真题)阅读理解。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选自《世说新语·雅量》注释:①王戎:晋朝人,从小聪明过人,为“竹林七贤”之一。②尝:曾经。③折枝:压弯树枝。④竞:争逐。⑤走:跑。⑥唯:只有。⑦信然:确实这样。1.李树在路旁,如果____________,而现在树上___________,那李子一定是苦的。王戎作出这一正确判断依赖于他出色的___________力、___________力。(请填写现代汉语)【答案】李子甜则树上少果有许多李子观察推断【解析】参考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嬉戏玩耍。他们看见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把树枝都压弯了。许多孩子都争相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的确如此。【小题1】考查对文章的理解。从“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一句可以看出正是因为道边李子多,如果较甜会被采摘光,所以判断出这李子为苦李。从而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乐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孩子。(2021·全国·小升初真题)阅读理解。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26.解释“度”字。(1)先自度其足:____________(2)吾忘持度:____________27.翻译下列句子。(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_______________(2)何不试之以足?_______________28.探究:文中“之”共出现五次,请说说加点字“之”在句子中是什么意思。而置之其坐____________至之市____________而忘操之____________反归取之____________29.《郑人买履》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答案】26.量。量好的尺码/量好的尺寸。27.等到他返回后,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为什么不用脚去试呢?28.脚的尺寸到,往脚的尺寸脚的尺寸29.遇事要随机应变,不要死守教条。如果不思变通,终将一事无成【解析】译文: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了集市,他忘了带量好的尺码。他已经挑好了鞋子,才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于是返回家去取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有人问:“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的大小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26.这道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加点词的意思,需要学生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教师可引导学生先说出整篇文章的大概意思,然后再分析单个字的意思。(1)“先自度其足”的意思是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所以“度”的意思是量、测量。(2)“吾忘持度”的意思是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所以“度”的意思是尺子、尺码。27.本题需要解释整句话的意思,需要着重注意的点还是比较多的。(1)及:等到。反:通“返”,返回。所以句子意思为: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2)这个句子为倒装句,正常的语序为:何不以足试之?何:为什么。足:脚。所以句子意思为: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的大小呢?28.这道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而置之其坐”的“之”表示代词,指代“脚的尺寸”。“至之市”的“之”为动词,意思是“到,往”。“而忘操之”的“之”表示代词,指代“脚的尺寸”。“反归取之”的“之”表示代词,指代“脚的尺寸”。29.本题考查了对文言文寓意的理解。文中这个郑国人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大笑话,而且连鞋子也买不到,成为了笑柄。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墨守成规的教条主义者,说明因循守旧,不思变通,终将一事无成,做事要应该机智灵活的处理问题,懂得变通。(2021·湖北·小升初真题)阅读下列文言文语段,完成各题。张乖崖为崇阳令,一吏自库中出,视其鬓旁巾下有一钱,诘之,乃库中钱也。乖崖命杖之,吏勃然曰:“一钱何足道,乃杖我耶?尔能杖我,不能斩我也!”乖崖援笔判曰:“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据木断,水滴石穿!”自仗剑下阶斩其首。(选自《鹤林玉露》)3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张乖崖为崇阳令(______)(2)乖崖命杖之(______)(3)尔能杖我(______)31.解释句中的“自”字。(1)一吏自库中出(____)(2)自仗剑下阶斩其首(____)32.根据文段意思,翻译下面的句子。诘之,乃库中钱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3.请你就文段中“绳据木断,水滴石穿”谈谈你的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30.做用木棒责打你31.从自己32.责问他,查出钱是库房中拿出来的。33.积少成多,注意节约方面;防微杜渐非常重要。【解析】译文:张乖崖在崇阳当地方官。有一个库工从库房出来,张乖崖看见他的鬓傍巾下藏有一钱,就责问他,查出钱是库房中拿出来的,张乖崖就命令下属棍棒惩罚。那个库工狡辩,说:“一文钱,小事情,你怎么能棒打我呢?你就算能棒打我,也不能杀我。”张乖崖提笔评判道:“一日偷一钱,千日偷千钱,时间长了,绳子能锯断木头,水能滴穿石头。”他就自己走下台阶,用剑就将那个库工斩了。然后到府中详细说明经过揭发自己的罪行。30.本题考查的是解释加点字词的意思,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进行分析。写出字词的解释即可。(1)本句话中“张乖崖为崇阳令”意思是张乖崖在崇阳当县令,所以“为”的意思是做。(2)本句话中“乖崖命杖之”意思是张乖崖就命令下属棍棒惩罚,所以“杖”的意思是用木棒责打。(3)本句话中“尔能杖我”意思是你就算能棒打我,所以“尔”的意思是你。31.本题考查的是字词的解释,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进行分析。(1)本句话中“一吏自库中出”意思是有一个库工从库房出来,所以“自”的意思是从。(2)本句话中“自仗剑下阶斩其首”意思是然后到府中详细说明经过揭发自己的罪行。所以“自己”32.本题考查的是翻译句子,结合原句内容进行分析,注意写出句子中的关键词语,翻译句子时注意语句流畅,不要写错别字即可。本句话中“诘之,乃库中钱也。”意思是责问他,查出钱是库房中拿出来的。33.本题考查的是对语句的理解和分析,注意平时对原文的理解。根据语句的内容,“绳据木断,水滴石穿”意思是积少成多,注意节约方面;防微杜渐非常重要。(2021·江苏·无锡市锡山区小升初真题)阅读理解多言何益子禽①问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虾(há)蟆②蛙黾(měnɡ)③,日夜恒④鸣,口干舌敝⑤,然而不听。今观晨鸡,以时⑥而鸣,天下振动。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选自《墨子·墨子后语》(注释)①子禽:人名,墨子的学生。②虾蟆:蛤蟆。③蛙黾:青蛙。④恒:常常。⑤敝:疲惫、困乏。⑥以时:按时。34.墨子为了解答子禽的疑惑,把蛤蟆、青蛙与______的叫声进行对比:前者_________,叫得口干舌疲,结果___________;后者__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__;人们早早起身。35.“多言有益乎?”和“多言何益?”这两句问句分别是()A.反问句疑问句 B.疑问句反问句 C.疑问句疑问句36.文中墨子要说明的观点是()A.多说话有好处。 B.多说话没有好处。C.说话要看准时机,把话说到点子上。 D.多说鼓励别人的话才有用。【答案】34.雄鸡白天黑夜叫个不停没有人听按时鸣叫天下震动35.B36.C【解析】译文:子禽向老师请教道:“多说话有好处吗?”墨子答道:“虾蟆、青蛙,白天黑夜叫个不停,叫得口干舌疲,然而没有人去听它的。你看那雄鸡,在黎明按时啼叫,天下震动,人们早早起身。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重要的是话要说得切合时机。”34.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信息的理解筛选能力。文中““虾蟆蛙黾,日夜恒鸣,口干舌敝,然而不听。今观晨鸡”墨子将“虾蟆蛙黾”与“雄鸡”相互对比,“虾蟆蛙黾”叫的口干舌燥,“然而不听”;“今观晨鸡,以时⑥而鸣”则“天下振动”。35.此题考查学生对反问句的掌握。“多言有益乎?”意思是:多说有好处吗?是疑问句。“多言何益?”意思是:多说有什么好处吗?是反问句。36.此题考查学生文本的理解能力。作者在文中要说明的观点是:多说话并没有好处,说话要看准时机。(2021·全国·小升初真题)阅读理解。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①狙之欲。俄而匮②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③之日:“与若芋④,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日:“与若芋,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注)①充:满足。②匮:缺乏,不足。③诳(kuáng):欺骗,迷惑。④茅(xù):栎实。37.在《古汉语常用字典》中,“损”字的义项如下:①减少②损害③丧失。“损其家口”中损”,应选的一项是(填序号)(____)。3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宋有狙公者者:______(2)狙亦得公之心得:______(3)俄而匮焉而:______(4)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之:______3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与若芋,朝四而暮三,足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40.出自选段的一个成语是什么?有什么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37.①38.…的人了解,懂得不久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39.给你们橡子,早上四个,晚上三个,这该够吃了吧?40.朝三暮四。原比喻聪明人善于使用手段,愚笨的人不善于辨别事情。后来形容反复无常【解析】译文:宋国有一个养猕猴的人,他很喜欢猕猴,他家养了一大群猕猴,养猕猴的人能理解猴子们的意思,猕猴们也能够懂得狙公的心意。他宁可减少全家的口粮,也要满足猕猴的欲望。然而过了不久,家里缺乏食物了,他将要限制猕猴们吃橡实的数量,但又怕猕猴不顺从自己,就先欺骗猕猴说:“给你们的橡实,早上三个,晚上四个,足够吗?”猴子们一听,都站了起来,十分恼怒。过了一会儿,他又说:“给你们橡实,早上四个,晚上三个,足够吗?”猴子们听了都顺从了,感到很高兴。37.本题考查的是加点字词的理解,结合上下文的语境进行分析,“损其家口”的意思是他宁可减少全家的口粮,所以“损”的意思是减少。38.本题考查的是字词解释,结合语境的特点及含义进行分析。(1)“宋有狙公者”意思是宋国有一个养猕猴的人,所以“者”的意思是什么样的人。(2)“狙亦得公之心”意思是猕猴们也能够懂得狙公的心意,所以“得”的意思是了解,懂得。(3)“俄而匮焉”意思是然而过了不久,家里缺乏食物了。所以“而”的意思是不久。(4)“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意思是但又怕猕猴不顺从自己,所以“之”的意思是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39.本题考查的是翻译句子,仔细分析语句中的重点字词,翻译的时候注意语句的完整流畅,不要有错别字,翻译出重点语句的内容即可。40.本题考查的是短文中成语的含义及全文的主旨分析,仔细分析短文内容,可以得出的成语是“朝三暮四”原指玩弄手法欺骗人。后用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2021·河北·赞皇县小升初真题)读下面文段,完成练习。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41.这篇短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42.请将短文中括号内的内容补充完整。43.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在音节下面标出)思援弓缴(jiǎozhuó)而射之。为是其智弗若与(yúyǔ)?4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使弈秋诲二人弈(______)②非然也(______)45.根据下面的意思,在原文中找出相对应的语句抄写在横线上。只听弈秋讲课。______________________46.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的意图是想说明一个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41.孟子•告子上孟子42.专心致志43.zhuóyú44.下棋这样45.惟弈秋之为听46.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或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解析】弈秋是全国的围棋高手。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围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地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来。虽然后一个人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但后一个人的学习效率不如前一个人。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41.本题考查课文相关文学常识,学生平时要注意积累。《学弈》出自《孟子·告子上》,通过弈秋教两人下棋的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应当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42.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识记,学生平时要注意积累。按照课文原文填空即可,书写时一定注意不要写错别字。《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43.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学生平时要注意识记。这里要注意多音字“缴”在这里读“zhuó”,指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与”这里读“yú”。44.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注意积累初中要求掌握的150个实词,并能够根据上下文语境,分析实词的具体含义。①句意: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围棋。故“弈”的意思是下围棋。句意为:不是这样的。然:这样。45.本题考查对句意得掌握,认真结合文章分析即可。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讲课。46.本题考查文言主旨的理解。在梳理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思考文章的中心思想。这篇文章通过两人学习下棋,一人学习的态度是专心致志,而另一人是三心二意的这件小事,意图说明学习应该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围绕此作答即可。(2021·河北·巨鹿县小升初真题)阅读《乘船》,回答下列问题。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歆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47.下面句中的“之”与“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中“之”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歆辄难之 B.默而识之 C.不能称前时之闻 D.友人惭,下车引之4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俱乘船避难(______)(2)幸尚宽(______)(3)纳其自托(______)(4)遂携拯如初(______)49.翻译句子。(1)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所以疑,正为此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0.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1)王朗让那人搭船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华歆认为不应该抛弃那人的理由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1.你从本文中得到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2.请你从学过的知识中,选一句有关“诚信”的名言警句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47.C48.都,一起幸而,恰巧接纳,接受救助49.有一个人想搭他们的船,华歆很为难。刚才我之所以犹豫,正是这个原因。50.幸尚宽,何为不可?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51.一个人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任,答应别人的请求就要负责到底,不能失信于人。我们应该向华歆学习,守信用、讲道义。52.言必信,行必果。【解析】译文:华歆和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表示为难。王朗却说:“好在船还比较宽敞,为什么不可以呢?”后来强盗来了,王朗就想丢下那人不管了。华歆说:“开始我之所以犹豫不决,正是为了这一点。既然允许他搭我们的船,怎么可以因为情况危急便把他扔下呢?”于是仍像当初那样携带关照那个人,世人凭这件事来判定华歆、王朗的优劣。47.考查多义字。“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中“之”的意思“的”。A项“之”是代词,代替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这件事。B项“之”是代词,指所要记的对象。C项“之”结构助词,相当于“的”。D项“之”是代词,他(指元方)。48.考查词语的解释。先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楚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文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要注意辨析词义用法的变化。49.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50.考查文章信息的提取能力。(1)结合原文“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可知王朗让那人搭船的原因是船还比较宽敞。(2)结合原文“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可知。既然允许他搭我们的船,不可以因为情况危急便把他扔下。51.考查体会文章的主旨。从文中可以看出华歆处事谨慎,考虑事情全面,做事有始有终,信守承诺;王朗在认为对自己无害时,能助人时则助人,一旦事情有变,危及自身利益时,就只考虑自己。52.考查有关“诚信”的名言警句,比如民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2021·河北唐县·小升初真题)阅读_____________________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注释)祠(cí)者:祭祀的官员。舍(shè)人:手下办事的人。卮(zhī):古代饮酒用器具。相谓:互相商议。且:将要。遂:于是;就。亡:丢失,失去。5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引酒且饮之(______)终亡其酒(______)54.“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译成现代汉语。__________55.请为古文拟一个题目写在文前“______”上。【答案】53.拿起最终54.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55.画蛇添足【解析】译文:楚国有个主管祭祀的官员,把一壶酒赏给来帮忙祭祀的门客。门客们互相商量说:“几个人喝这壶酒不够,一个人喝这壶酒还有剩余。请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好的人就喝这壶酒。”一个人先把蛇画好了,他拿起酒壶准备饮酒,然后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我能够给蛇添上脚!”没等他画完,另一个人的蛇画好了,夺过他的酒说:“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添上脚呢?”于是就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掉了那壶酒。53.本题考查文言文字词翻译。联系前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可以知道这人可以饮酒了,所以“引酒”应该是拿起酒壶的意思。“引”则是拿,举的意思。“终亡其酒”表示最后失掉了那壶酒。“终”是最终、最后的意思。54.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文言文的句子翻译尽可能做到字字翻译,如果翻译后句子的意思表达不完整或者不通顺,要注意补充省略的句子成分,调整语序,做到“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固:本来,原来。子:对人的尊称,意思是您或你。安能:怎能,哪能。为之足:给它画上脚。足:这里作动词,表示画脚。增补字眼,修改通顺,则为: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添上脚呢?55.本题考查给短文起标题。读懂小古文所讲的内容则不难知道,这是寓言故事“画蛇添足”,可以用这个词语作为题目,也可以根据故事的主要内容、主要人物、中心思想等来起,合情合理,即可得分。(2021·全国·小升初真题)阅读理解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56.解释划线字义。①邻居有烛而不逮__________________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__________________57.翻译下面的句子。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__________________58.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_________________。59.你认为,应该在哪些方面向匡衡学习?试结合文章内容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56.到,此指照射过来报酬57.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一个洞,让邻居家的光亮照过来,拿着书映着灯光来读书。58.凿壁借光凿开墙壁,借邻居的灯光来读书现在这个成语形容勤学苦练59.①学习要主动——匡衡凿壁借光,主动创造条件来学习,其好学的精神值得学习。
②学习要刻苦——虽然家庭贫穷,可是,他不畏艰苦的环境,并且能以“与其佣作而不求偿”的方式“得主人书遍读之”,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解析】译文: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居家有蜡烛,光线却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上打洞)凿穿墙壁引来邻居家的烛光,把书映照着光来读。同乡有个大户叫文不识,家中有很多书。(于是)匡衡就到他家去做他的佣人却不求得到报酬。文不识对匡衡的举动感到奇怪,问他,他说:“我希望能够读遍主人家的书。”文不识感到惊叹,就把书借给他。最终(匡衡)成为了大学问家。56.考查字词解释。先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楚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文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①“邻居家有蜡烛,光线却照不到他家”意思是邻居家有蜡烛,光线却照不到他家。逮:到,此指照射过来。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意思是匡衡就到他家去做他的佣人却不求得到报酬。偿:报酬。57.考查翻译句子。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58.考查理解成语。凿壁借光: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学习的事情。59.考查理解文章的主旨。通过文章可知匡衡家贫却借光学习,说明条件再艰苦并不能成为学习的障碍,缺乏条件可以创造条件,学习关键在于愿意学习以及拥有顽强的意志。学习匡衡不畏艰辛,热爱学习和顽强意志。(2021·天津·小升初真题)阅读理解。园中有树,其①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②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③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④下也。此三者务欲得其⑤前利,而不顾其⑥后之有患也。60.这则寓言用一个多字成语概括是:________。61.文中的“其”分别指什么?其: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④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62.这则寓言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答案】60.螳螂捕蝉,黄雀在后61.树蝉螳螂黄雀它们它们62.不要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应多加思考【解析】花园中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在高处悲伤地鸣叫,喝着露水,却不知道螳螂在它的身后;螳螂弯曲着身子向前倾,想要捕蝉,但是它不知道黄雀在它的旁边;黄雀伸长着脖子,想要啄食螳螂,但是它不知道有人举着弹弓在树下。60.此题考查的是寓言故事,由文章的内容我们可知,文中故事的内容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讲的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出自《说苑·正谏》。讽刺了那些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祸患的人:对鼠目寸光、利令智昏、不顾后患的这类人提出警告。含义告诉我们在考虑问题、处理事情时,要深思熟虑,考虑后果,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61.此题考查的是代词的用法,“其”字在古文中常见的是表示代词的用法,由故事的内容:花园中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在高处悲伤地鸣叫,喝着露水,却不知道螳螂在它的身后;螳螂弯曲着身子向前倾,想要捕蝉,但是它不知道黄雀在它的旁边;黄雀伸长着脖子,想要啄食螳螂,但是它不知道有人举着弹弓在树下。这三者都想要获得眼前的利益,却不顾及它们身后的隐患。我们可知,“其”分别指的是树、蝉、螳螂、黄雀、它们、它们。62.此题考查的是对故事内容主旨的理解。这个成语讽刺了那些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祸患的人。对鼠目寸光、利令智昏、不顾后患这类人提出警告。也比喻有人一心想暗算别人,却没想到有人也想暗算他。告诉我们在考虑问题、处理事情时,要深思熟虑,考虑后果,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2021·江苏·淮安市淮安区小升初真题)小古文阅读螳螂捕蝉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①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②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③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④欲得其前利,而不顾⑤其后之有患也。(注释)①悲:大声。②委身曲附:缩着身子,弯起了前肢。委,缩着。曲,弯曲。附,脚背,这里代脚。③延:伸长。④务:一定,必须。⑤顾:考虑。63.朗读下面的句子,用“/”在句中标出两处朗读停顿。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64.“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65.根据小古文的内容,在思维导图的方框中填写相应的事物名称,再按要求写一个成语。根据思维导图,写一个八字成语:_________【答案】63.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64.而当黄雀伸着脖子想要啄螳螂时。65.蝉螳螂黄雀弹丸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解析】译文:园子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它在高处鸣叫,吸饮露水,却不知一只螳螂在它身后;螳螂弯曲着身子,紧紧贴附在树枝上,想捕捉这只蝉,但不知黄雀在它旁边;而当黄雀伸着脖子想要啄螳螂时,却不知道我的弹丸在它下面呢。这三个都只考虑到眼前利益,却不考虑身后的祸患。6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这句话的意思为:螳螂弯曲着身子,紧紧贴附在树枝上,想捕捉这只蝉,可断句为: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64.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这句意思为:而当黄雀伸着脖子想要啄螳螂时。65.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根据文言文内容可知,这是一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成语故事。(2021·云南盘龙·小升初真题)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君子之学①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②乎心,布③乎四体④,形⑤乎动静⑥;端而言⑦,蠕而动⑧,一可以为法则⑨。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hé)足以美七尺之躯哉?注释:①选自《荀子•劝学》。②箸:同“著”,牢记。③布:分布。引中为表现。④四体:四肢。⑤形:体现。⑥动静:举止。⑦端而言:说话语意精微。端,同“喘”⑧蠕而动:比喻举止文雅。蠕,虫子的活动。⑨法则:榜样。曷:同“何”,怎么。66.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入乎耳,箸乎心。___________________67.“曷足以美七尺之驱哉?”正确的朗读节奏是()A.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B.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68.“动静”的古今文有什么不同?古文: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69.本文拿_________和_________进行了对比论证,观点鲜明,论证严密。短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_)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B.求学将以致用,读书先在虚心。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答案】66.“箸”通“著”,意思是牢记。67.B68.文雅;消息情况69.君子之学小人之学B【解析】译文:君子的学习,是听到耳朵里,牢记在心里,表现在形体举止上。(他的)语言是精深的,举止是文雅的,全都可以作为榜样。小人的学习,是从耳朵听进去,却又从口中说了出去。口耳之间仅仅四寸而已,(不牢记,不实践)怎么能美化七尺的身躯(提高自己的品德)呢?66.本题考查通假字辨析。结合注释分析。入乎耳,箸乎心:是听到耳朵里,牢记在心里。“箸”在这里的意思是牢记,通“著”。67.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结合诗句意思作答。“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的意思怎么能美化七尺的身躯(提高自己的品德)呢?结合句意,可知朗读节奏可划分为: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故选B。68.本题考查文言文古今异义词,学生注意平时要多积累。形乎动静:举止是文雅的。故“动静”的古义为文雅。今义是动作或说话的声音;情况。6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和主旨的理解。仔细阅读全文,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结合译文可知,本文拿君子之学和小人之学进行了对比论证,观点鲜明,论证严密。告诉我们“求学将以致用,读书先在虚心。”的道理。故选B。“求学将以致用,读书先在虚心。”意思是求学为的是将来能将学到的东西付诸实用,读书首先就要虚心。“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意思是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2021·山东临沭·小升初真题)文言文阅读。七步诗文帝①尝令东阿王②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其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注释)①文帝:曹操之子曹丕。②东阿王:曹操第三子,曹丕之弟曹植,大诗人。70.解释加点的字词。(1)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__________)(2)不成者行大法(___________)(3)漉菽以为汁(__________)(4)萁在釜下然(__________)71.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72.在文中给画线句子断句,只断两处。________________【答案】70.曾经死刑过滤同“燃”,燃烧71.相煎何急72.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解析】译文:魏文帝曹丕曾经命令东阿王曹植在七步之内作成一首诗,作不出的话,就要动用死刑。曹植应声便作成一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魏文帝听了深感惭愧。7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重点字词解释。注意理解与区分古今义。(1)“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翻译为:魏文帝曹丕曾经命令东阿王曹植在七步之内作成一首诗。“尝”是“曾经”的意思。(2)“不成者行大法”翻译为:作不出诗的话,就要动用死刑。“大法”是“死刑”的意思。(3)“漉菽以为汁”翻译为: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漉”是“过滤”的意思。(4)“萁在釜下然”翻译为:豆秸在锅底下燃烧。“然”同“燃”,“燃烧”的意思。71.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识记能力。完成此类题目不难,需要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本题根据短文内容可知这是讲述了曹植七步成诗的故事,其中“相煎何急”成语出自“相煎何太急”,意思是煎煮得为什么那样急,比喻兄弟间自相残害。72.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句子“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意思是: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魏文帝听了深感惭愧。故按照题干要求把句子断两处,正确断句是: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2021·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小升初真题)陶母责子退鲊陶公少时,作鱼梁吏。尝以坩鲊饷母。母封鮓付吏,反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73.根据语境解释下面加点的字(1)尝以坩鲊饷(______)(2)汝为吏(______)74.翻译: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5.陶母希望儿子是个怎样的鱼梁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73.曾经你74.不仅没有好处,反而增加我的忧虑啊。75.陶母希望儿子做一个清正廉洁、不因做官而为自己谋求私利的鱼梁吏。【解析】参考译文:晋代陶侃年青时,曾经担任监管鱼池官员,他将一些腌鱼送给母亲。母亲封好鱼干交给送来的人,反而写信责备陶侃说:“你当官,把官府的东西送给我,不仅没有好处,反而增加我的忧虑啊。”73.本题考查了根据语境解释加点字意思的能力。(1)“尝以坩鲊饷母”这句话的意思是:曾经派人将一罐干鱼送给母亲品尝。“尝”是“曾经”的意思。(2)“汝为吏”这句话的意思是:你当官。“汝”是“你”的意思。74.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这句话中“非唯”的意思是“不仅”,“益”的意思是“好处”。“乃”是“反而”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不仅没有好处,反而增加我的忧虑啊。75.本题考查了对短文中心内容的理解。这篇短文主要写了东晋陶侃年轻时当过浔阳县的小吏,专门监管鱼坝。一次,他派人将一罐干鱼送给母亲品尝,没料到陶母不但令差役送回干鱼,而且写信责备他的事。从陶母给儿子的信中的内容可以看出,陶母希望儿子做一个清正廉洁、不因做官而为自己谋求私利的鱼梁吏。(2021·云南西山·小升初真题)看图,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已死的母熊猎人入山,以枪击母熊,中要害,端坐不倒。近视之,熊死,足抱巨石,石下溪中有小熊三,戏于水。所以死而不倒者,正恐①石落伤其子也。猎人感动,遂②终身不复③猎。注释:①[恐]担心。②[遂](suì)于是。③[复]再。76.联系上下文,选出加点字的读音和意思都正确的一项。(1)中要害(________)A.zhòng击中B.zhōng中间C.zhōng击中(2)端坐不倒(________)A.dǎo后退B.dào后退C.dǎo倒下77.选出下列关于文言文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因戏于水:在水中看戏。B.遂终身不复猎:于是此生不再打猎。C.石下溪中有小熊三:石头下面的小溪里有三只小熊。78.选出“近视之”中“之”所指的对象正确的一项。()A.猎人 B.小熊 C.母熊 D.作者79.选出对母熊“死而不倒”的原因描述正确的一项()A.死而不倒,是因为担心石头落下伤害到猎人的孩子。B.死而不倒,是因为担心石头落下伤害到自己的孩子。C.死而不倒,是因为自己的孩子很害怕石头。D.死而不倒,是因为自己很害怕石头。【答案】76.AC77.A78.C79.B【解析】译文:猎人进山打猎,用枪射中了一只母熊,正中要害,母熊却坐着不倒下。猎人走近一看,发现熊已经死了,却还用脚抱着一块大石头,石头下面的小溪中有三只小熊在水中嬉戏。母熊死了还不倒下的原因,正是害怕石头落下伤到它的孩子。猎人非常感动,于是终身不再打猎。76.本题考查辨析字音以及字词解释的能力。(1)中要害:指打中致命的部位。中:击中。可以先排除B,中:作动词,读四声:zhòng,故答案为A。(2)端坐不倒:坐着不倒下。倒:倒下。故答案为C。77.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A因戏于水:在水中嬉戏。参考译文和注释,BC翻译正确,故答案为A。78.本题考查分析字词的含义以及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先找到“近视之”所在位置,仔细对比译文,联系上下文可知是猎人走近一看,原因是“正中要害,母熊却坐着不倒下”,故“之”指代的是母熊。7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原文可找到答案,“所以死而不倒者,正恐石落伤其子也”意思是母熊死了还不倒下的原因,正是害怕石头落下伤到它的孩子。故答案选择B。(2021·山东牡丹·小升初真题)阅读短文,按要求做题。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80.解释加点的词。(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以:______(2)及日中则如盘盂及:______81.联系课文,翻译句子。(1)孔子不能决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孰为汝多知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82.两小孩辩斗的原因是:一儿认为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一儿认为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用原文作答)83.从两小儿辩论的角度我明白(______),从“孔子不能决也”的角度我明白(______)A.学无止境,再博学的人也会有不知道的东西,我们应该实事求是。B.知识是不分年龄的,只有多听取小孩子的意见,才能有所进步。C.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得到的结果就不一样。【答案】80.认为。到,到了。81.孔子也不能判断谁对谁错。谁说你知识渊博呢?82.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83.CA【解析】孔子到东方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便问是什么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而到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到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近。”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等到正午就小得像一个盘子,这不是远处的看着小而近处的看着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等到中午的时候像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吗?”孔子不能判决(谁对谁错)。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您的知识渊博呢?”80.考查字词解释。(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以:认为。(2)及日中则如盘盂:等到正午就小得像一个盘子。及:到,到了。81.考查句子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1)孔子不能决也:决:决断、判断。孔子不能判断(谁对谁错)。(2)孰为汝多知乎:孰:谁;为:认为;汝:你;多知:知识渊博。谁说您的知识渊博呢?82.考查对文段的理解。阅读句子“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可知,这是第一个小孩的观点。理由是:“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阅读句子“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可知,这是第二个小孩的观点。理由是:“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83.考查了对短文所蕴含的道理的掌握情况。《两小儿辩日》通过讲述两小儿辩论太阳距人远近的问题连孔子也答不上来的故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渊博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从两小儿辩论的角度我明白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得到的结果就不一样,故选C;从“孔子不能决也”的角度我明白学无止境,再博学的人也有不知道的东西,我们应该实事求是,故选A。(2021·河北开平·小升初真题)阅读熟读精思(节选)凡读书,须整顿几案①,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②,正身体,对书册,详缓③看字,仔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④,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⑤,“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注释)①几案:书桌。②顿放:安放。顿安置。③详缓:仔细从容。④牵强暗记:勉强硬记,指没有读熟文章,就一句一句在心里硬记。⑤云:说。84.文中第2自然段加点字“见”的读音应该是(________)85.完成第3自然段的填空。86.第3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中“急”的意思是______。这句话是提醒我们______________87.请你试着从文中提炼出一条学习方法,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84.xiàn85.心到眼到口到86.重要,要紧读书三到中,心到最重要,要用心去读书。87.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解析】参考译文:凡是读书,必须要读的每个字都很响亮,不可以读错一个字,不可以少读一个字,不可以多读一个字,不可以读颠倒一个字,不可以勒强硬记,只要多读几遍,就自然而然顺口而出,即使时间久了也不会忘记。古人说:“书读的遍数多了,它的意思自然会显现出来。”就是说书读得熟了,那么不依靠别人解释说明,自然就会明白它的意思了。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思想不集中,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思想集中了,眼会看不仔细,嘴会读不正确吗?84.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辨析能力。完成本题,需要结合文中语句,根据知识积累作答。结合语境“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这句话是说书读的遍数多了,它的意思自然会显现出来。其中的“见”是个通假字,同“现”,是显现出来的意思,故读音要读“xiàn”。85.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名人名言的默写能力,完成此类题目不难,结合学过的课文知识与课外积累,根据题目中的提示将句子补充完整即可。注意不加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结合学过的知识填空即可,即:读书有三到,谓心到,口到,眼到。8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字词释义与内容理解能力。完成本题,需结合语境分析作答。结合句文中内容“三到之中,心到最急”,这句话是说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急”是重要,要紧的意思。从中可知读书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提醒我们要用心读书。87.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干中给出的学习方法提示,找到相关的内容作答即可。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读书要熟读精思,其中从“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可提炼出“读书千遍,其义自见”的学习方法;从“读书有三到,谓心到,口到,眼到”可提炼出“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的学习方法,据等等据此提炼作答即可。(2021·安徽·上东小学小升初真题)阅读直通车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88.破琴绝弦的“绝”和下面()中的“绝”意思相近(填序号)A.绝句 B.绝妙 C.绝技 D.断绝89.伯牙“终身不复鼓”,是因为()(填序号)A.他觉得世界上没有配得上听他弹琴的人了。B.他太伤心了,每次弹琴都控制不住自己。C.他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真正的知音了。D.他已经把琴摔了,无琴可弹。90.这篇文言文,就是我们熟悉的成语“________”的来历,这个故事让我们知道了_______。【答案】88.D89.C90.高山流水挚友、至交的弥足珍贵【解析】译文: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锺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泰山。”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锺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88.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意思。“破琴绝弦”毁琴断弦,表示世无知音,不再鼓琴。“绝”意思是“断绝”,故D项正确。8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作答时,学生要认真阅读原文,体会文中人物之间的感情,平时要多做题。子期死了,伯牙又要回到过去的生活中了,没有知音,无人理解的日子,他已经不堪承受这种无人能够倾诉的痛苦,最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他认为至此后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真正的知音了。故C项最符合。90.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的理解。作答时,学生要结合所学知识回忆出成语,体会人物之间的感情,谈谈自己的感受。“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伯牙绝弦”是交结朋友的千古楷模,它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让我们知道了挚友、至交的弥足珍贵。(2021·湖北阳新·小升初真题)小古文阅读。凿壁偷光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①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②人大姓文不识③,家富多书,衡乃与④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⑤给以书,遂成大学⑥。(注释)①引:引来,使出现。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节能环保设施运营管理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汽车租赁公司兼职司机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家居用品寄售代理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版草原生态补偿机制承包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插画师合作合同范本-漫画创作合作与版权归属协议3篇
- 二零二五版建筑工程施工企业施工许可证注销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安徽农民工就业跟踪服务合同范本3篇
- 2025版块石石材矿山投资合作合同3篇
- 基于2025年度行业标准的招投标实习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金融创新抵押借款合同范本分享3篇
- 蒋诗萌小品《谁杀死了周日》台词完整版
- TB 10010-2008 铁路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 黑色素的合成与美白产品的研究进展
- 建筑史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金蓉颗粒-临床用药解读
- 社区健康服务与管理教案
- 2023-2024年家政服务员职业技能培训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3年(中级)电工职业技能鉴定考试题库(必刷500题)
- 藏历新年文化活动的工作方案
- 果酒酿造完整
- 第4章-理想气体的热力过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