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33_第1页
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33_第2页
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33_第3页
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33_第4页
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3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河南省许昌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贾宝玉究竟是何等人物?从清代以来,论者纷纭。周汝昌先生在前人基础上,概括出了“正邪两赋"一路人的共同特点:薄利名、鄙流俗、重性情、爱艺术、不务正业、落拓不羁等,他们是“诗人型”或“艺术家型"的人。他又概括了宝玉的五大特点,如对别人一视同仁、推心置腹等等。他进而指出:宝玉一方面是在继承古哲先贤的优长,一方面却好像是已孕育着近乎近现代的新的社会思想,因此在他的时代里,一般人要想理解他是何人,自然十分困难。刘再复先生则从释、道、儒的角度深入分析了贾宝玉这一人物的思想文化内涵,指出他是一个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是一个带有佛之慈悲、道之逍遥、儒之仁厚的好人、精彩人,是曹雪芹所塑造的一个理想人格。这样一个理想型人物,其思想也惊世骇俗,难以为常人理解、为世俗所接纳,故必定是一个孤独者。

如果我们把贾宝玉视为一个提前出现的“新人”,那他应该属于未来的世纪。如果把他视为一个艺术世界中的理想人物,那么他不属于任何一个世纪。因此,他注定要为周围的人们所不解。

王蒙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宝玉心灵的强烈震动和痛苦的根源在于:在他本不必为生存和生计操劳的优渥处境中,他的悟性偏偏又使他过早地去思考生命与人生的种种难题。生老病死、聚散祸福、荣辱浮沉,使他常常感到人生的无常与心灵的痛苦。

王昆仑先生也曾说宝玉是热闹场中的寂寞人,他虽未详论,但我们自然会想到元妃晋封、荣宁鼎沸之际,唯独宝玉视有如无,毫不介意,只担忧秦钟病重;而当贾母等人兴高采烈为凤姐过生日时,他却独自悄然出城祭奠金钏儿去了;当贾府上下一起欢度元宵正热闹时,他却离席回到冷清的大观园中探看丧母的袭人。他总能透过热闹喧嚣的表象注目于生活那悲凉虚无的底色,这就跟一般沉湎满足于这种表象的人格格不入,产生了隔阂,成了一个人生感受上的孤独者。

(摘编自李鹏飞《<红楼梦>中的孤独感》)

材料二:

人物视角叙事是古代小说常用的叙事观点,《红楼梦》可以从每个章节的不同人物视角来读,对同一件事也可以从不同人眼中写出。黛玉进府,是贵族少女兼伶仃孤女角度;刘姥姥进大观园是穷人兼世故老妪角度;查抄大观园是从权力顶峰跌落的王熙凤角度。这是作者熟谙人物视角叙事的结果。曹雪芹善于使用人物视角叙事,喜欢变换视角,但目标却始终围绕着贾宝玉和贾府盛衰。《红楼梦》人物视角叙事既考究且华丽,站在叙事视角的人物一定有特别深刻的叙事角度,他(或她)和所叙之事或人又肯定有重要联系。

在《红楼梦》前三回中得到详尽外貌描写的依次是熙凤、宝玉、黛玉。熙凤和宝玉都映现在黛玉眼中,黛玉到荣国府,王熙凤说:“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她夸黛玉长得好,主要为逗老祖宗开心,所以还有下边的话:“这通身的气派,倒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至于黛玉标致到什么程度?曹雪芹却故意不写,他要将黛玉的外貌放到最应该观察的人眼中写,绛珠仙草只能在神瑛侍者面前显露绝世风姿。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必须从贾宝玉眼中看出,且要接着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从林黛玉眼中,贾宝玉“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的外貌得到了详尽展示,他的通灵玉却绝对不能从林黛玉眼中叙出,所以当袭人要拿通灵玉给黛玉看时,被婉拒。宝玉的通灵玉只能从最终兑现了“金玉良缘”的薛宝钗眼中叙出。每个情节都有一个主要的人物叙事视角,一丝不苟又一丝不乱。多种叙事视角的综合运用和自如转换,是《红楼梦》取得前所未有叙事成就的主要原因。

(摘编自马瑞芳《红楼故事及文本写作》)

材料三:

《红楼梦》中的戏曲,在《红楼梦》中所起到的作用是多个层面的,或暗伏人物命运以及全书的走向;或增加人物对白的机锋,刻画人物性格,增加文本的内涵和趣味;或烘托荣宁二府的富贵奢华,为贾府日后败落埋下伏笔;或反映了康雍乾盛世贵族戏班的生存和演出的基本状况;或通过小说人物的剧目选择显示作者本人对戏文的审美旨趣;甚至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昆曲衰落的某些历史原因。曹雪芹用戏曲和小说相互交织的方式设置伏笔与隐喻,使得戏剧情境和家族命运的相互照应,造成情境的烘托和渲染,外部演戏的喜庆气氛,与内在家族和个人命运的深层悲剧,相互间形成了戏剧性的张力,推升了《红楼梦》深层的美学意蕴。

(摘编自顾春芳《<红楼梦>里的生活美学》)

1.下列关于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宝玉既继承了古代先哲的优长,又孕育着近现代的新的社会思想,所以一般人想要理解他十分困难。

B.王昆仑先生通过元妃晋封、凤姐生日、贾府欢度元宵等事例,详论宝玉是热闹场中的寂寞人这个观点。

C.曹雪芹善于使用人物视角叙事,喜欢变换视角,多种叙述视角综合运用和自如转换,这是《红楼梦》取得前所未有成就的主要原因。

D.《红楼梦》每个章节都有不同的人物视角,同一件事也会从不同的视角来写,但无论视角如何变化,都始终围绕贾宝玉和贾府盛衰。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宝玉是曹雪芹塑造的一个理想型人物,这是他的思想惊世骇俗,难以为常人理解、被世俗接纳的主要原因。

B.贾宝玉的情感和精神世界跟一般人有着很大的不同,他的思想和价值观跟既定的道德伦理观和价值观也颇为不同。

C.材料二重点关注了《红楼梦》中的叙事特点,通过列举事例、引用原文,对《红楼梦》叙事特点进行阐释,准确到位。

D.《红楼梦》中的戏曲与小说相互交织,其伏笔与隐喻的设置,深化了作品的美学意蕴。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贾宝玉不被世人理解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中宝黛初会时“批宝玉极恰"的两首《西江月》词。

B.小说第三十四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错里错以错劝哥哥》中林黛玉去看望挨打的宝玉,抽噎半日方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

C.第三十五回《白玉钏亲尝莲叶羹,黄金莺巧结梅花络》中傅试家的两个婆子议论宝玉时说道:“怪道有人说他们家宝玉是外像好里头糊涂,中看不中吃的,果然竟有些呆气。"

D.小说第六十六回《情小妹耻情归地府,冷二郎一冷入空门》中兴儿跟尤二姐说起宝玉,说他:“成天疯疯癫癫的,说的话人也不懂,干的事人也不知。”

4.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选项对下面这张表格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书名回目主要人物视角

《红楼梦》第四十一回《贾宝玉品茶栊翠庵,刘姥姥醉卧怡红院》刘姥姥

《水浒传》第九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林冲

A.曹雪芹在《红楼梦》第四十一回通过刘姥姥的视角写大观园,让刘姥姥充当贾府鼎盛时期的见证人,而此回还有贾宝玉视角、袭人视角。

B.《红楼梦》第四十一回刘姥姥因醉酒误闯入宝玉住处,见到了这里的豪华精致,而庭院布局早在第十七回已经通过贾政视角简单交代。

C.和《红楼梦》一样,《水浒传》也善于使用人物视角叙事,喜欢变换视角,如第九回,除了

主要人物林冲的视角外,还有李小二视角、陆虞候视角。

D.《水浒传》第九回,同样是偷听陆虞候等人密谋,但场景不同,李小二夫妇听得不真切,林冲却听得很真切,同为有限视角,效果却迥异,体现了作者高超的叙事技巧。

5.材料三说“《红楼梦》中的戏曲,在《红楼梦》中所起到的作用是多个层面的”,请结合第二十九回《享福人福深还祷福,痴情女情重愈斟情》贾母带领众人到清虚观打醮在神前拈的三本戏的内容作简要分析。(6分)

[附相关片段]

这里贾母与众人上了楼,在正面楼上归坐。凤姐等占了东楼。众丫头等在西楼,轮流伺候。贾珍一时来回:“神前拈了戏①,头一本《白蛇记》②。”贾母问:“《白蛇记》是什么故事?"贾珍道:“是汉高祖斩蛇起首的故事。第二本是《满床笏》③。”贾母笑道:“这倒是第二本上?也罢了。神佛要这样,也只得罢了。"又问第三本,贾珍道:“第三本是《南柯梦》④。”贾母听了便不言语。

注释:

①神前拈了戏:打醮演戏是给“神"看的,不能由人指定戏目,而要用抽签、拈阄一类的方式,由“神”选出要看的戏。

②《白蛇记》:或指明代无名氏弋阳腔剧本。演刘邦斩白蛇起义的故事。

③《满床笏》:清代传奇剧,演唐郭子仪“七子八婿,富贵寿考"的故事。

④《南柯梦》:明代汤显祖传奇剧。演淳于棼梦至大槐安国,拜驸马,当太守,显赫一时,而终于失宠见逐的故事。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苦恼

契诃夫

暮色昏暗。大片的湿雪绕着刚点亮的街灯懒洋洋地飘飞,落在房顶、马背、肩膀、帽子上,积成又软又薄的一层。车夫姚纳·波达波夫周身雪白,像是一个幽灵。他在赶车座位上坐着,一动也不动……他那匹小马也是一身白,也是一动都不动。它那呆呆不动的姿态、它那瘦骨棱棱的身架、它那棍子般直挺挺的腿,使它活像那种花一个戈比就能买到的马形蜜糖饼干。它多半在想心思。

姚纳和他的瘦马已经有很久停在那个地方没动了。他们还在午饭以前就从大车店里出来,至今还没拉到一趟生意。街灯的黯淡的光已经变得明亮生动,街上也变得热闹起来了。

“赶车的,到维堡区去!”姚纳猛地哆嗦一下,从粘着雪花的睫毛里望出去,看见一个军人。姚纳抖动一下缰绳,于是从马背上和他肩膀上就有大片的雪撒下来...那个军人坐上了雪橇。车夫吧哒着嘴唇叫马往前走,那匹瘦马也伸长脖子,弯起它那像棍子一样的腿,迟疑地离开原地走动起来了……

姚纳回过头去瞧着乘客,努动他的嘴唇……“什么?"军人问。姚纳撇着嘴苦笑一下,嗓子眼用一下劲,这才沙哑地说出口:“老爷,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

“赶你的车吧,赶你的车吧……"乘客说。“照这样走下去,明天也到不了。快点走!”

姚纳就又伸长脖子,微微欠起身子,用一种稳重的优雅姿势挥动他的鞭子。后来他有好几次回过头去看他的乘客,可是乘客闭上眼睛,分明不愿意再听了。

他把乘客拉到维堡区以后,就把雪橇赶到一家饭馆旁边停下来……湿雪又把他和他的瘦马涂得满身是白。一个钟头过去,又一个钟头过去了……

人行道上有三个年轻人路过,把套靴踩得很响,互相诟骂,其中两个人又高又瘦,第三个却矮而驼背。“赶车的,到警察桥去!"那个驼子用破锣般的声音说,“一共三个人……二十戈比!”姚纳抖动缓绳,吧哒嘴唇。二十戈比的价钱是不公道的,然而他顾不上讲价了……

“好,走吧!"驼子用破锣般的嗓音说,对着姚纳的后脑勺喷气。“快点跑!嘿,老兄,瞧瞧你的这顶帽子!全彼得堡也找不出比这更糟的了……”姚纳感到他背后驼子的扭动的身子和颤动的声音。驼子骂个不停,诌出一长串稀奇古怪的骂人话。正好他们的谈话短暂地停顿一下,姚纳就回过头去,嘟嘟哝哝说:“我的……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

“大家都要死的……”驼子咳了一阵,擦擦嘴唇,叹口气说。“得了,你赶车吧!诸位先生,照这样的走法我再也受不住了!他什么时候才会把我们拉到呢?"

“那你就稍微鼓励他一下……给他一个脖儿拐!”姚纳与其说是感到,不如说是听到他的后脑勺上啪的一响。

“赶车的,你有老婆吗?"高个子问。

“我?嘻嘻……我的老婆现在成了烂泥地啰……现在我的儿子也死了,可我还活着……”

姚纳回转身,想讲一讲他儿子是怎样死的,可是这时候驼子轻松地呼出一口气,声明说,谢天谢地,他们终于到了。姚纳收下二十戈比以后,久久地看着那几个游荡的人的背影,后来他们走进一个黑暗的大门口,不见了。他又孤身一人,寂寞又向他侵袭过来……他的苦恼刚淡忘了不久,如今重又出现,更有力地撕扯他的胸膛。姚纳的眼睛不安而痛苦地打量街道两旁川流不息的人群:在这成千上万的人当中有没有个人愿意听他倾诉衷曲呢?

“回大车店去!"他想。那匹瘦马仿佛领会了他的想法,就小跑起来。大约过了一个半钟头,姚纳已经在一个肮脏的大火炉旁边坐着了。炉台上,地板上,长凳上,人们鼾声四起。空气又臭又闷。

墙角上有一个年轻的车夫站起来,带着睡意嗽一嗽喉咙。“老弟,我的儿子死了……你听说了吗?这个星期在医院里死掉的……”姚纳看一下他的话产生了什么影响,可是那个青年人已经盖好被子,连头蒙上,睡着了。老人就叹气……他渴望说话。他的儿子去世快满一个星期了,他却至今还没有跟任何人好好地谈一下这件事……

“去看一看马吧。"姚纳想。

他穿上衣服,走到马房里,他的马就站在那儿。他想起燕麦、草料、天气……关于他的儿子,他独自一人的时候是不能想的……跟别人谈一谈倒还可以,至于想他,描摹他的模样,那太可怕,他受不了……

“你在吃草吗?”姚纳问他的马,看见了它的发亮的眼睛。“好,吃吧,吃吧……既然买燕麦的钱没有挣到,那咱们就吃草好了……是啊……我已经太老,不能赶车了……该由我的儿子来赶车才对,我不行了……他才是个地道的马车夫……要是他活着就好了……姚纳沉默了一忽儿,继续说:“就是这样嘛,我的小母马……库兹玛·姚内奇不在了……他下世了……他无缘无故死了……比方说,你现在有个小驹子,你就是这个小驹子的亲娘……忽然,比方说,这个小驹子下世了……你不是要伤心吗?"

那匹瘦马嚼着草料,听着,向它主人的手上呵气。姚纳讲得入了迷,就把他心里的话统统对它讲了……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姚纳丧子后无处倾诉自己的痛苦,无人愿意真心倾听他的无边的苦恼,其遭遇与鲁迅《祝福》中的祥林嫂有相似性。

B.军人对姚纳的遭遇仅是礼节性的敷衍,这跟社会地位不同造成的隔膜有关;而与姚纳同处社会底层的年轻的车夫却一言不发蒙头睡觉,实在发人深省。

C.老婆、儿子这样的字眼对姚纳来说都是苦恼,文中画横线句通过反问句式说明不可能有人愿意听他倾诉衷曲。

D.姚纳多次与人倾诉心中的苦闷都未成功,本文借助几组相同的情景,反映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普遍缺乏基本的人道主义关怀。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姚纳讲述自己遭遇的话语多用不连贯的短句,这既与他卑微的身份有关,也与他内心深藏着无边的痛苦难以措辞有关。

B.文中多次用简洁的笔墨写到雪景。“雪”在本文中有烘托气氛、推动情节发展、暗示主旨等多重作用。

C.小说灵活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多种描写方法来塑造马车夫姚纳这一典型形象。

D.小说结尾写姚纳尽情地向瘦马倾诉自己的丧子之痛,具有留白的效果、含蓄隽永,引发读者对姚纳命运的猜测、思考。

8.小说第一段的描写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分析。(6分)

9.结合本文以及《装在套子里的人》谈一谈契诃夫小说创作的特点。(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节选自《论语》)

文本二:

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及楚,楚子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子玉请杀之。楚子曰:“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其从者肃而宽忠而能力。晋侯无亲,外内恶之。吾闻姬姓唐叔之后,其后衰者也,其将由晋公子乎!天将兴之,谁能废之?违天,必有大咎。"乃送诸秦。

晋师退。军吏曰:“以君辟臣,辱也。且楚师老矣,何故退?”子犯曰:“师直为壮,曲为老。岂在久乎?微楚之惠不及此,退三舍辟之,所以报也。背惠食言,以亢其仇,我曲楚直。其众素饱,不可谓老。我退而楚还,我将何求!若其不还,君退臣犯,曲在彼矣。"

(节选自《左传》)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晋公子广A而俭B文C而有礼D其从者E肃F而宽G忠H而能力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何以伐为”与“何厌之有"(《左丘明·烛之武退秦师》)都是宾语前置的句式。

B.“楚子飨之”与“旦日飨士卒"(司马迁·《鸿门宴》)中的“飨”意思相同。

C.“乃送诸秦"与“不识有诸”(《孟子·齐桓晋文之事》)中的“诸"都有指代作用。

D.“微楚之惠不及此”与“动刀甚微"(《庄子·庖丁解牛》)中的“微”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认为,合格的辅佐者应该在他的职位上施展他的才能,委婉地批评了冉有和季路并没有尽到相应的辅佐职责。

B.孔子认为,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并指出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在鲁国内部。

C.楚子认为,姬姓中唐叔的后代是最后衰落的,这是由于公子重耳违背上天,会有大的罪过,所以把他送到了秦国。

D.子犯认为,如果晋国背弃恩惠而且说话不算数,晋国就会理亏而楚国理直,但假如晋军退走楚军依然进犯,楚国就会理亏。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2)师直为壮,曲为老。岂在久乎?

14.上述两则材料蕴含了哪些人文精神?请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落第,刘拾遗相送东归

钱起

不醉百花酒,伤心千里归。

独收和氏玉①,还采旧山薇②。

出处③离心尽,荣枯会面稀。

预愁芳草色,一径入衡闱④。

注:①和氏玉:即和氏璧,事出《韩非子·和氏》,楚人卞和(和氏)得玉璞于楚山中,献之厉王和武王,皆曰石,被刖去两足。后又献之楚文王,使玉工理之,果得宝玉。②采薇:伯夷、叔齐于商亡后不吃周粟采薇而食。③出处:出仕和隐退。④衡闱:横木为闱,指简陋的房屋,借指贫士之居。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代新科进士赐宴于杏园,首句说不能在此宴席上喝醉,暗指自己未能及第,点明标题。

B.颔联借用“和氏玉"的典故,表达的是诗人心灰意冷、归隐山川之情。

C.本诗描写诗人科考落第,刘拾遗送之东归,既表达了诗人的心志,也传达出惜别之情。

D.诗句“预愁芳草色”与《涉江采芙蓉》中“兰泽多芳草"都是借“芳草”来表达愁思。

16.请结合诗句分析诗人是如何表达内心复杂的情感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子路的回答,孔子的态度是:“___";而对于曾皙给出的答案,孔子则感叹:“___”。

(2)《六国论》中“___,___"两句分别从重用谋臣和礼贤下士两个方面为六国提出了图存之道。

(3)“管弦”是中国传统乐器中管乐器和弦乐器的统称,古诗文中常用“管弦"代指音乐,

例如:“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8~19题。

日本著名建筑史学家伊东忠太在作品中提出,中国古建筑营造的一大特点是“宫室本位"。据他观察,在世界上的大多数地方,都是宗教建筑率先兴起,之后其形制扩展、演变,影响到整个建筑界。然而,在中国建筑史的早期阶段,A_____________,宗教建筑则几乎未见经营。其后,无论是佛寺还是道观,都借鉴了宫室建筑的样式。

那么,①中国最早的宫殿是什么样的呢?②位于洛阳市偃师区的二里头遗址,距今已有超过3500多年的历史,③其宫殿区绝大部分院落内部以“中轴对称”的方式布局,④主殿坐北朝南,形制和今天北京的四合院几无二致。⑤由此可见,早在商代之前,⑥“对称"和“面南”就已经被当时的建筑师们成为修建宫殿的准则。⑦按照伊东忠太的说法,中式建筑的这些基本准则就是从宫殿开始,⑧逐渐传递到了寺观、民居,以及后世几乎所有的建筑格局中。建筑的对称美学实际上在东西方普遍存在,例如古希腊的帕特农神庙、法国的凡尔赛宫等,B__。而中轴对称在中国的应用早已超出单体建筑的范畴,在城市等大建筑群中,C_。正如建筑史学大师梁思成在《中国建筑史》中所说:“世界各国,唯独我国对此最强调,成就也最突出。"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19.文中第二段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20~22题。

小时候喜欢乘车,尤其是火车,占据一个靠窗的位置,趴在窗户旁看窗外的风景。这爱好至今未变。列车飞驰,窗外无物长驻,风景永远新鲜。其实,窗外掠过什么风景,这并不重要。我喜欢的是那种流动的感觉。景物是流动的,思绪也是流动的,两者融为一片,仿佛置身于流畅的梦境。

当我望着窗外掠过的景物出神时,我的心灵的窗户也洞开了。许多似乎早已遗忘的往事,得而复失的感受,无暇顾及的思想,这时都不召自来,如同窗外的景物一样在心灵的窗户前掠过。于是我发现,平时我忙于种种所谓必要的工作,使我的心灵的窗户有太多的时间是关闭着的,我的心灵世界还有太多的风景未被鉴赏。而此刻,这些平时遭到忽略的心灵景观在打开了的窗户前_A_地闪现了。所以,我从来不觉得长途旅行无聊,或者毋宁说,我有点喜欢这一种无聊。在长途车上,我不感到必须有一个伴与我闲聊,或者必须有一种娱乐让我消遣。我甚至舍不得把时间花在读一本好书上,因为书什么时候都能读,白日梦却不是想做就能做的。

就因为贪图车窗前的这一分享受,凡出门旅行,我宁愿坐火车,不愿坐飞机。飞机太快地把我送到目的地,使我来不及寂寞,因而来不及触发那种出神遐想的心境,我会因此感到像是未曾旅行一样。航行江海,我也宁愿搭乘普通轮船,久久站在甲板上,看波涛万古流涌,而不喜欢坐封闭型豪华快艇。有一回,从上海到南通,我不幸误乘这种快艇,当别人B地靠在舒适的软椅上看彩色录象时,我痛苦地盯着舱壁上那一个个窄小的密封窗口,真觉得自己仿佛遭到了囚禁。

2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A.___B.

21.下列句子中的“在”与文章加点的“在”,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同志们有的在抽烟,有的在吃干粮。

B.他已经连续在官30年。

C.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D.他常年漂泊在外,故乡成了心中可望而不可即的地方。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成“许多往事、感受和思想”,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担当"一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春秋时期面对强敌挺身而出的烛之武、唐朝直言进谏的魏征……无数人以自己的方式生动地诠释着“担当”的具体内涵。

回顾历史,立足现实,展望未来,你对“担当"有着怎样的思考呢?请以“担当”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XCS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卷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1.(3分)D(A错误,“所以"前缺状语“在他的那个时代”。B错误,原文“他虽未详论,但我们自然会想到"。C错误,缺修饰词,“是《红楼梦》取得前所未有叙事成就的主要原因”。)

2.(3分)A(强加因果。)

3.(3分)B

4.(3分)C(《水浒传》第九回没有陆虞候视角。)

5.(6分)

①《白蛇记》讲汉高祖斩白蛇起义,开创了汉朝江山的故事,象征贾家先祖艰难创业,福泽子孙。然而贾母却并不知这是何故事,象征连贾母这位老人都已经不记得祖先创业艰难了,后辈子孙自然更是忘得一干二净。

②第二出《满床笏》是郭子仪七子八婿个个为官,都来给自己贺寿的故事,象征贾府鼎盛时期,儿孙满堂,富贵至极。

③第三出《南柯梦》是落魄武官淳于棼荣华富贵终归一梦,梦醒之后万事皆空的故事,象征贾府如今的富贵繁华终将烟消云散,这是不祥之兆,所以贾母听到第三出戏抽到这个时便不言语了。(每点2分,共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6.(3分)D(“借助几组相同的情景"错误,三次倾诉,或受斥骂,或受嘲讽,或根本没被注意,情景并不相同。故选D。)

7.(3分)B(“雪在本文中有烘托气氛、推动情节发展、暗示主旨等多重作用”错误,雪景描写有渲染环境、暗示主旨的作用,但是没有推动情节发展,推动情节发展的是姚纳急于宣泄的丧子之痛。故选B。)

8.(6分)

①从环境作用看:“暮色昏暗"大片的湿雪”营造了一种令人压抑的环境氛围。

②从人物形象塑造看:“幽灵"以及马儿“瘦骨棱棱”“棍子般"塑造了一个令人怜悯的人物形象。

③从主题意蕴看:作者采用冷静而客观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通过漫画式的夸张、出色的细节描写,暗示文章主旨。

(每点2分,若答其他,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5分)

①小说的主人公经常是社会底层的小人物。

②小说的情节一般比较简单,常是对小人物的生活事件进行描写。

③以小见大,通过对小人物的刻画讽刺大的社会现象。

(任答一点2分,两点5分。若答其他,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3分)BDG

11.(3分)D

12.(3分)C

13.(8分)(1)(他们)不担忧东西少却担忧分配不均,不担忧贫困却担忧社会不安定。(“患”“安"各1分,大意2分)

(2)出兵理直就气壮,理曲就气衰,哪里在于时间长短呢?(“直”“曲"各1分,大意2分)

14.(3分)①材料一:反对战争,推行仁爱。

②材料二:信守承诺,讲求武德。

(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3分)B(借用该典故,表现诗人虽遭挫折依然高洁自持的心志。)

16.(6分)

①直抒胸臆:“伤心千里归”直接抒发诗人因落第而归乡的痛苦之情;

②象征、用典:“和氏玉"象征诗人内心美好独立的品性,又借“采薇”典故,表达诗人虽落第但依然坚持操守的性情;

③比喻:用草木的“荣枯"比喻做官的刘拾遗和落第的自己,表达二人的离别之情;

④借景抒情:诗人借用“芳草”的“愁"来抒发自己落第只能东归回乡的失落之情。

(以上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可得满分。第④项如答拟人、移情手法也可给分。其他答案如合理可酌情给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6分)

(1)夫子哂之吾与点也

(2)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3)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每空1分,多字、漏字、错字均不得分)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0分)

18.(6分)

A首先兴起的却是宫室建筑

B都很讲究对称

C中轴对称的布局也随处可见

19.(4分)

②“超过3500多年”改为“超过3500年"(或改为“3500多年”)

⑥“被当时的建筑师们成为修建宫殿的准则"改为“被当时的建筑师们当作修建宫殿的准则”(或改为“成为当时的建筑师们修建宫殿的准则")

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

20.(2分)A源源不断B心满意足(其他答案如合理可酌情给分。)

21.(3分)D(文中的“在”与D项的“在"都是介词,表动作、行为进行的处所、时间、范围或事物存在的位置。A项,副词,正在。B项,动词,参加或属于某团体。C项,动词,存在。)

22.(5分)①原句在“往事”“感受"思想”前分别加有修饰语“早已遗忘"得而复失”“无暇顾及”,更准确具体地表现出作者平时忙于工作,心灵世界的风景被忽略,乘车时的空隙让这些本就存在的心灵景观一一涌现。②原句使用排比,结构相似的成分排列在一起,节奏感强,增强语势。(每点2分,答出两点给5分)

四、写作(60分)

23.参考2024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作文评分标准

一等(20~16分)二等(15~11分)三等(10~6分)四等(5~0分)

基础等级内容20分符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挚符合题意主题明确内容较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实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单薄思想基本健康感情基本真实偏离题意中心不明确内容不当思想不健康感情虚假

表达20分符合文体要求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字迹工整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完整语言通顺字迹清楚基本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字迹基本清楚不符合文体要求结构混乱语言不通顺语病多字迹潦草难辨

发展等级特征20分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意较深刻较丰富较有文采较有创意略显深刻略显丰富略显文采略显创意个别语句有深意个别例子较好个别语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