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川汇区周口恒大中学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周口恒大中学2023-2024年度髙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3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1926年,于敏出生于天津,青少年时代历经军阀混战和抗日战争。在“亡国奴"的屈辱年代里,他看到的是岳飞《满江红》里“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的国殇。1949年,他以物理系第一名的成绩成为新中国成立时北大第一届毕业生。导师张宗遂说:没见过物理像于敏这么好的。
在五个核大国中,我国是从原子弹到氢弹突破速度最快的,仅用了2年8个月,于敏对此功不可没。曾有一位日本专家赞叹于敏是“中国国产专家一号"。
新中国成立后,于敏在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任所长的近代物理所开始了科研生涯。1961年,钱三强把他叫到办公室,非常严肃地说:“经所里研究,并报请上级批准,决定让你作为副组长参加‘轻核理论组’氢弹理论的预先研究工作。”
于敏毫不犹豫地表示服从分配,转行,年仅35岁。从那时起,他开始了长达28年隐姓埋名的生涯,直到1988年解密。
1965年,39岁的于敏带领科研团队开始攻关。从9月到11月的一百多个日夜里,于敏经常半跪在地上分析堆积如山的计算纸带,终于实现了氢弹原理突破,形成了一套从原理、材料到构型基本完整的物理方案——这就是核武器研究史上著名的“百日会战"。
1967年6月17日,我国成功地空投爆炸了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的一刻,于敏在北京守候在电话旁,“我这个人不大流泪,也没有彻夜不眠,回去就睡觉了,睡得很踏实。”
1984年12月,于敏和同事在新疆核试验基地进行实验。一次讨论会上,一位同事吟诵起诸葛亮的《出师表》:“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于敏也来了兴致,一人一句地接下去。到后来,只听于敏一个人在吟诵,“夫难平者事也!……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那一刻,在座所有人无不以泪洗面。
最终,那次原理实验获得圆满成功,为我国中子弹技术奠定了坚实基础。
(节选自“新浪新闻综合”,2019年1月16日)
材料二:
忆昔峥嵘岁月稠,朋辈同心方案求,亲历新旧两时代,愿将一生献宏谋;身为一叶无轻重,众志咸城镇贼首,喜看中华振兴日,百家争鸣竞风流。”73岁那年,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元勋于敏以“抒怀”为题写下这首诗。
从1961年到1964年,于敏和黄祖洽、何祚麻一起,做了关于氢弹作用原理和可能结构等方面的探索。
在此期间,于敏“善于抓主要矛盾"去解决问题的特点得到充分发挥,在一些复杂纷乱的现象中,总能理出头绪,找出物理上的原因,使认识有所前进。通过于敏的办法,氢弹机理研究略去了求解辐射流体力学方程带来的巨大麻烦,大大减少了计算工作量。
谈到于敏在氢弹研制中的贡献,何祚麻院士以“足球队”作比喻。他说:“球队在场上踢球,起关键作用的人员往往是场外教练和举足射门的前锋,于敏正是这支足球队的教练兼前锋。关键时刻,临门一脚、应声入网的总是他。"
(摘编自人民网《于敏:愿将一生献宏谋》)
材料三:
于敏曾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防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等十几项重大奖项。诺贝尔奖得主、核物理学家玻尔称于敏是“中国的氢弹之父"。
对于别人说他是氢弹之父,他总是婉拒。他说:“核武器的研制是集科学、技术、工程于一体的大科学系统,需要多种学科、多方面的力量才能取得现在的成绩,我只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氢弹又不能有好几个父亲。”
因为保密,几十年来,于敏经常“失踪"很久,家事全靠夫人孙玉芹打理。晚年,他居住的卧室里依旧是80年代的简易铁床,客厅依旧悬挂着诸葛亮《诚子书》中的“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他仍然保持着从小的两项爱好:听京剧和看古典文学。
60年代,九院理论部主任邓稼先到新疆做一次靶场试验取得成功,回到北京后,九院所有人都出去迎接,唯独不见副主任于敏——他正躲在宿舍读《红楼梦》。
(节选自《中国新闻周刊》)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敏在青少年时代历经国难,目睹了积贫积弱的国家遭受到的深重屈辱,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他日后投身科学研究奠定了思想基础。
B.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于敏没有流泪,睡得踏实;在新疆核试验基地,吟诵《出师表》却泪流满面,原因在于前次成竹在胸,这次结果难料。
C.于敏在物理方面的才华从他以北大物理系第一名毕业时就初步显露了出来,在后来的氢弹研究道路上,他不仅获得了诸多大的奖项,还赢得了世界声誉。
D.三则材料虽然出自于不同的新闻媒体,但从中都可见科学家于敏的形象,其中对人物语言的直接引用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现场感。
2.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敏在73岁时所作的《抒怀》诗,将国家命运、时代风云、个人经历融为一体,高度概括了这位科学界泰斗沉默而又轰麦烈烈的一生。
B.作为我国自主培养的杰出核物理学家,于敏带领他的团队用三个多月克服重重困难,实现氢弹原理突破,上演了核武器研究界著名的“百日会战"。
C.在有关氢弹作用原理和可能结构等的研究中,于敏将其独特的研究方法发挥到极致,能从纷繁复杂的表象中快速抓住本质,得到了何祚麻的高度评价。
D.除了挚爱的核武器研究事业外,于敏到老也不改自己对京剧和古典文学的喜爱,曾经在整个九院都去迎接试验成功的邓稼先归来时,他却在读《红楼梦》。
3.作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和“中国的氢弹之父”,于敏是一个极具人格魅力的人,请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春蚕(节选)
茅盾
“宝宝”都上山了(指蚕爬上稻草秆子,准备吐丝结茧),老通宝他们还是捏着一把汗。他们钱都花光了,精力也绞尽了,可是有没有报酬呢,到此时还没有把握。虽则如此,他们还是硬着头皮去干。“山棚"下点了火,老通宝和阿四他们伛着腰慢慢地从这边蹲到那边,又从那边蹲到这边。他们听得山棚上有些屑屑索索的细声音,他们就忍不住想笑,过一会儿又不听得了,他们的心就重甸甸地往下沉了。这样地,心是焦灼着,却不敢向山棚上望。偶或他们仰着的脸上淋到了一滴蚕尿了,虽然觉得有点难过,他们心里却快活;他们巴不得多淋一些。
“上山”后三天,息火了。四大娘再也忍不住,偷偷地挑开芦帘角看了一眼,她的心立刻卜卜地跳了。那是一片雪白,几乎连“缀头"都瞧不见;那是四大娘有生以来从没有见过的“好蚕花”呀!老通宝全家立刻充满了欢笑。
同样的欢笑声在村里到处都起来了。二三十人家都可以采到七八分,老通宝家更是比众不同,估量来总可以采一个十二三分。
接着是家家都“浪山头"了,各家的至亲好友都来“望山头”。老通宝的亲家张财发带了小儿子阿九特地从镇上来到村里。
“通宝,你是卖茧子呢,还是自家做丝?"
老通宝随口回答道:“自然卖茧子。”
张老头子却拍着大腿叹一口气。忽然他站了起来,用手指着村外那一片秃头桑林后面耸露出来的茧厂的风火墙说道:“通宝!茧子是采了,那些茧厂的大门还关得紧洞洞呢!今年茧厂不开秤!"
老通宝忍不住笑了,他不肯相信。他怎么能够相信呢?难道那“五步一岗”似的比露天茅坑还要多的茧厂会一齐关了门不做生意?
张老头子也换了话,东拉西扯讲镇里的“新闻"。最后,他代他的东家催那三十块钱的债,为的他是“中人”。
然而老通宝到底有点不放心。他赶快跑出村去,看看最近的两个茧厂,果然大门紧闭,不见半个人;照往年说,此时应该早已摆开了柜台,挂起了一排乌亮亮的大秤。
老通宝心里也着慌了,但是回家去看见了那些雪白发光很厚实硬古古的茧子,他又忍不住嘻开了嘴。上好的茧子!会没有人要,他不相信。
可是村里的空气一天一天不同了。才得笑了几声的人们现在又都是满脸的愁云。往年这时候,“收茧人"像走马灯似的在村里巡回,今年没见半个“收茧人”,却换替着来了债主和催粮的差役。请债主们就收了茧子罢,债主们板起面孔不理。
全村子都是嚷骂、诅咒和失望的叹息!“真正世界变了!"老通宝捶胸跺脚地没有办法。然而茧子是不能搁久了的,总得赶快想法:不是卖出去,就是自家做丝。村里有几家已经把多年不用的丝车拿出来修理,打算自家把茧做成了丝再说。老通宝便也和儿子媳妇商量道:“不卖茧子了,自家做丝!什么卖茧子,本来是洋鬼子行出来的!”
“我们有四百多斤茧子呢,你打算摆几部丝车呀!"
四大娘首先反对了。她这话是不错的。茧子可不算少,自家做丝万万干不了。请帮手么?那又得花钱。阿四是和他老婆一条心。小儿子阿多抱怨老头子打错了主意,他说:“早依了我的话,扣住自己的十五担叶,只看一张洋种,多么好!”
老通宝气得说不出话来。
终于一线希望忽又来了。同村的黄道士不知从哪里得的消息,说是无锡脚下的茧厂还是照常收茧。于是老通宝去找那黄道士详细问过了以后,便又和儿子阿四商量把茧子弄到无锡去卖。阿四也同意了。他们去借了一条赤膊船,买了几张芦席,赶那几天正是好晴,又带了阿多。他们这卖茧子的“远征军"就此出发。
五天以后,他们果然回来了;但不是空船,船里还有一筐茧子没有卖出。原来那茧厂挑剔得非常苛刻。老通宝他们实卖得一百十一块钱,除去路上盘川,就剩下了整整的一百元,不够偿还买青叶所借的债!老通宝路上气得生病了,两个儿子扶他到家。
打回来的八九十斤茧子,四大娘只好自家做丝了。她借了丝车,又忙了五六天,家里米又吃完了。叫阿四拿那丝上镇里去卖,没有人要;上当铺,当铺也不收。说了多少好话,总算把清明前当在那里的一石米换了出来。
就是这么着,因为春蚕熟,老通宝一村的人都增加了债!老通宝家为的养了五张布子的蚕,又采了十多分的好茧子,就此白赔上十五担叶的桑地和三十块钱的债!一个月光景的忍饥熬夜还都不算!
1932年11月1日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大娘再也忍不住,偷偷地挑开芦帘角看了一眼,她的心立刻卜卜地跳了”,表现出她急切、紧张而又兴奋的心情。
B.亲家张财发来“望山头”,给老通宝带来了“今年茧厂不开秤”的消息,另外,他还有一个重要任务——代东家来向老通宝催债。
C.小儿子阿多抱怨老通宝打错了主意,如果“扣住自己的十五担叶,只看一张洋种"就不会造成如此大的损失,表现了他的远见和智慧。
D.春蚕成熟,茧子丰收,一村的人却都受到了损失,老通宝家“采了十多分的好茧子”,反而增加了债务,这反映了当时不合理的社会现状。
5.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年没见半个‘收茧人’,却换替着来了债主和催粮的差役”,为下文写老通宝不得不去无锡卖茧子做了铺垫,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B.文中有意使用“宝宝”“山棚"上山”“缀头"浪山头”等方言及蚕事用语,突出了小说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地域色彩。
C.“他们这卖茧子的‘远征军’就此出发”,运用双关手法,既表现了老通宝卖茧子的决心,也暗示了他们此行的艰难。
D.在无锡茧厂卖茧子的过程,作者只作了简单的交代——“原来那茧厂挑剔得非常苛刻”,并未详写,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6.请简要分析文中老通宝的心理变化过程。
7.茅盾认为现实主义文学必须是时代的反映,请结合这一观点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一)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孟子·公孙丑上》第六章)
(二)
公孙丑:“敢问夫子恶乎长?”
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公孙丑:“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孟子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矣。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公孙丑:“何谓知言?"
曰:“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
(《孟子公孙丑上》第二章)
8.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凡有四端A于我者B知C皆扩D而充之矣E若火之始F然G泉之始达。
9.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孟子以人性为前提,以政治为中心,由仁心推出仁政。不忍人之心是人固有的仁心,因而仁政也应是天经地义的。
B.材料一中,孟子以“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一事为例,对“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原因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C.材料二中,孟子认为“浩然正气"指的是人的仁义道德修养达到极高的水平时具有的一种正气凛然的精神状态和人格力量。
D.材料二公孙丑与孟子的问答,是围绕着“什么是浩然之气”展开的讨论。这种问答体的形式,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常常出现。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2)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
11.在材料二中,孟子认为怎样才能“养吾浩然之气"?请逐条陈述。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小题。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1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思量,自难忘”并举,利用两组看似矛盾心态之间的张力,倾诉往事蓦然来到心间难以遏止的久蓄情感,真实而深刻地揭示了苏轼的内心世界。
B.“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说得极为沉痛,这是抹煞了生死界线的痴语、情语,极大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凄凉无助而又急于向人诉说的情感,格外感人。
C.“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推人及己,以寓自己的悼念之情,这种表现手法,使得诗词意味更加蕴蓄、意深、痛巨,余音袅袅,让人回味无穷。
D.词中读不到令人感觉“矫情"之语,用词简练凝重,每一个音节的连接都有冷涩凝绝之感,犹如声声咽泣,压抑沉重的气氛就在这“幽咽泉流”中弥散开来。
13.苏轼写悼亡别具特色,请结合本词内容和表现手法,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两句,使用比喻的修辞,强调阿房宫楼阁盘结交错,曲折回旋,数量极多。
(2)郦道元在《三峡》中“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两种色彩,两种情态,动静交织,写出三峡冬春时节水之秀美。
(3)汉代王逸《离骚序》:“《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其中“美人”的意象苏轼曾在《赤壁赋》中使用过“美人"的意象,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久坐以后很难保持正确的坐姿,常会出现弯腰弓背坐或蜷缩在沙发上的情况,此时腰椎局部受到的剪切力增大,久而久之就可能造成腰背部肌肉韧带等软组织损伤,引起腰疼。
久坐还会增加患心血管病的概率,从而导致死亡风险的增加。①经常听说打麻将时突然死亡,这与他们长时间坐着不动是重要因素。久坐还会带来身体肥胖、机能退化等问题。
②远离这些危害最有效的方法当然是避免不要久坐,建议坐30~40分钟左右就要站立活动一会儿。可以伸伸懒腰或者轻微旋转腰部,最好能出去转上一圈。另外,要选择合适的座具,尤其不要坐过低的座椅;必要时可在腰部增加腰垫,保持腰部的正直。
14.文中画横线的两个语句各有两处语病,请修改。
15.请分别用一个疑问句给上面的三段文字各加一个小标题。每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朱唇、远山眉、山峰发髻、青绿长裙……央视虎年春晚节目《只此青绿》,以传统舞蹈展现中国山水绘画的写意美,再次将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带入公众视野。舞动起来的青绿们仿佛化作《千里江山图》中料峭的山、层叠的峦,舞出层峦叠嶂的景致,舞出山水相依的美妙,舞出雄阔恢宏的境界。
《千里江山图》是迄今我们能见到的最长的早期青绿山水卷轴画。从题材看,画卷由隋唐时期描绘宫阙楼台或神仙境界,转为表现雄伟壮丽的锦绣江山:卷首高山直入云霄,其后丘陵连绵,群峰秀起,幽岩深谷,流溪飞泉……万千自然景象随着画卷的铺开缓缓呈现,繁而不乱,大而有致。从章法看,《千里江山图》交织运用“高远"深远”“平远"等视角,全景式地展现了①_______的北宋江山。“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令人②_______。此外,《千里江山图》以赭石红、石绿、石青等为颜料,通过四次叠加着色,使画面层次分明,色如宝石,③_______。
16.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分析其表达效果。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几个短句可以改写成长句:“繁而不乱、大而有致的画面随着万千自然景象的呈现缓缓铺开。"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四、写作(6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东坡先生有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可见,一个人在生活中为了有所“取”,就必然会有所“弃”。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B2.C3.①淡泊名利,谦逊。为了氢弹研究事业,隐姓埋名几十载;婉拒“中国的氢弹之父"的称呼;晚年生活依旧简朴。②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了国家需要毫不犹豫地服从上级分配,转行研究氢弹。③意志坚定。于敏热爱自己从事的科学研究事业,坚持几十年。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B项,“原因在于前次成竹在胸,这次结果难料”主观臆断,原因是《出师表》表达出了于敏他们这群科技工作者甘于奉献、勇担重任的心声;且“结果难料"与材料要表现的主旨不符。故选B。
2.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C项,“能从纷繁复杂的表象中快速抓住本质,得到了何祚麻的高度评价”分析有误,原文“总能理出头绪,找出物理上的原因”,不等同于“快速抓住本质”;且何祚麻高度评价的是“于敏在氢弹研制中的贡献"。故选C。
3.此题考查学生分析传记人物形象的基本能力。解答此题,要找出相关的事件,从事件中分析传主的特点。具体作答时,可先概述传主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作为一名“不为人知的氢弹功臣”,于敏极具人格魅力,具体表现为:①“从那时起,他开始了长达28年隐姓埋名的生涯,直到1988年解密。"别人说他是氢弹之父,他总是婉拒。”“晚年,他居住的卧室里依旧是80年代的简易铁床"。以上内容,表现了于敏淡泊名利,谦逊的性格特点。②于敏毫不犹豫地答应了钱三强的要求。他无悔于自己的选择,“于敏带领部分科研人员在上海突破了氢弹的设计原理,提出了一套从原理、材料到构型基本完整的氢弹理论设计方案”。以上材料表现了于敏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③于敏以毕生的精力拖入了核物理的研究,一干就是几十年,从无怨言,从无退缩,可见其意识坚定。
【点睛】人物传记阅读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知人:就是要掌握文中所写之人.具体地说,文章写了几个人,主要人物是谁,次要人物有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如何,作者对他们的评价是什么,对这些都要一一搞清楚。
2.明事:事件是史传文的主体。明事,就是要弄清楚作者围绕主要人物写了几件事。如果只写一件事,就要分析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如果是写几件事,就要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事件之间是什么关系。弄清这些问题,就是把握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3.辨理:就是要分析作者借助所叙之事,对人物作出怎样的评价,说明了什么道理。这其实就是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所谓“理"有的是作者明说的,即作者通过议论表现自己的观点态度;有的借人物之口表达作者的看法,更多的却是在叙事之中透露的,这就需要“辨理”。
4.C5.C6.①在“山棚"下点了火以后,一方面紧张而焦灼,另一方面又因淋到蚕尿而快活;②看到雪白的好蚕花后,全家立刻充满了欢笑,老通宝内心欢喜兴奋;③今年没见半个“收茧人”,老通宝忧愁失望起来;④不得已将茧子贱卖到无锡茧厂后,老通宝又气得生病了,心中气愤。7.①小说通过大量真实的细节描绘了江南农村的蚕事活动和蚕农生活,真实地反映了蚕农的勤劳和艰难生活;(写实角度)②通过典型人物老通宝一家春蚕丰收反而负债的遭遇,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初期农村经济凋敝,农民“丰收成灾"的残酷社会现实;(典型化角度)③交代了老通宝家破产的原因,一方面是“洋鬼子”的掠夺,另一方面是地主的剥削,深刻揭示了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和地主阶级的剥削导致农民破产的现实;(揭示生活本质角度)④作者的思想倾向和感情隐藏在冷静的描写和叙述之中。(情感表达角度)
【分析】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与概括的能力。
C.“这样就不会造成如此大的损失,表现了他的远见和智慧"的说法有误。这只是小儿子事后的抱怨,不能得出他“有远见”和“智慧"的结论。
故选C。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C.“运用双关手法”分析有误。“远征军"是指“老通宝”和儿子要跑到无锡去卖蚕茧,并没有双层含义。
故选C。
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心理变化的能力。
解答时首先按照文章写作层次逐层筛选,找出表现人物心情的句子,注意有时候文本很含蓄,只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来表现人物心理;然后用表现心情的词语加以概括。
由“‘山棚’下爇了火,老通宝和儿子阿四他们伛着腰慢慢地从这边蹲到那边,又从那边蹲到这边。他们听得山棚上有些屑屑索索的细声音,他们就忍不住想笑,过一会儿又不听得了,他们的心就重甸甸地往下沉了。这样地,心是焦灼着,却不敢向山棚上望"偶或他们仰着的脸上淋到了一滴蚕尿了,虽然觉得有难过,他们心里却快活:他们巴不得多淋一些”,可概括出“紧张焦灼"快活”“期待"等;由“那是一片雪白,几乎连‘缀头’都瞧不见;那是四大娘有生以来从没见过的‘好大蚕花’呀!老通宝全家立刻充满了欢笑”可概括出“欢笑兴奋";由“然而老通宝到底有点不放心。他赶快跑出村去,看看最近的两个茧厂,果然大门紧闭,不见半个人;照往年说,此时应早已摆开了柜台,挂起了一排乌亮亮的大秤。老通宝心里也着慌了”“老通宝捶胸跺脚地没有办法"老通宝气得说不出话来”,可概括出“忧愁失望";由“原来那茧厂挑剔得非常苛刻。老通宝他们实卖得一百十一块钱,除去路上盘川,就剩了整整的一百元,不够偿还买青叶所借的债!老通宝路上气得生病了,两个儿子扶他到家”可概括出“生气"。
7.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写作特征一般包括内容的特点,写作手法的特点,语言表达的特点等;探讨创作意图就是要分析文本的主题以及现实意义。题干说“现实主义文学必须是时代的反映”,这就规定了思考方向,即分析文本的写作内容是否能够反映现实,是否有代表性,反映了怎么样的社会现实等。
这篇小说的创作灵感来自报上的一则“浙东今年春蚕丰收,蚕农相继破产"的消息。作品以江南水乡为背景,以养蚕为主线,描写蚕农老通宝一家紧张、艰辛的劳作,赢得了春蚕的空前丰收,却反而负债、卖地,落得个“白赔上十五担叶的桑地”的结局。文中通过大量真实的细节描绘了江南农村的蚕事活动和蚕农生活,真实地表现了蚕农的勤劳和艰难生活,比如“‘宝宝’都上山了(指蚕爬上稻草杆子,准备吐丝结茧),老通宝他们还是捏着一把汗。他们钱都花光了,精力也绞尽了,可是有没有报酬呢,到此时还没有把握"可是村里的空气一天一天不同了。才得笑了几声的人们现在都是满脸的愁云”“全村子都是嚷骂、诅咒和失望的叹息”,这样的内容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蚕农的生活状态,体现出现实主义的特点。
文章选取了老通宝一家作典型代表,通过描写一家人“一个月光景的忍饥熬夜”,借了三十块钱,布了五张蚕种,好容易熬得蚕宝宝上了山,并且蚕茧非常好,“那是四大娘有生以来从没见过的‘好大蚕花’”,结果却没有茧厂收茧子;大老远弄到无锡去卖,“茧厂挑剔得非常苛刻。老通宝他们实卖得一百十一块钱,除去路上盘川,就剩了整整的一百元,不够偿还买青叶所借的债”,老通宝也给气病了。小说通过典型人物老通宝一家春蚕丰收却反而负债的遭遇,反映了30年代初期农村经济凋敝,农民丰收成灾的残酷社会现实。老通宝一家的遭遇是当时千千万万蚕农的真实写照,很有代表性。
《春蚕》通过描写老通宝一家人的悲剧命运,来展现社会中存在的各种冲突和矛盾。小说以帝国主义侵略的侵略下,国内江南地区落后蚕丝制造业为大背景,讲述了江南水乡的朴素农村蚕农们养蚕的故事。可想而知,中国清政府败落后,国内改朝换代并没有营造和谐、平静的社会氛围,反之,帝国主义的侵略深入,这严重影响到了江南地区的蚕丝买卖生意,也使得辛苦劳作的蚕农们得不到回报,从而陷入窘境。老通宝家破产的原因:一方面是“洋鬼子"闹的,另一方面是地主的剥削,深刻揭示了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和地主阶段的剥削导致农民破产的现实。这是作品对时代的反映。
作者没有在作品中直抒情感,作品的思想倾向都隐藏在冷静的叙述中,情感较为隐蔽。比如“可是村里的空气一天一天不同了。才得笑了几声的人们现在都是满脸的愁云”“老通宝气得说不出话来"老通宝路上气得生病了,两个儿子扶他到家”等。
8.BEG9.D10.(1)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
(2)偏颇的言语知道它片面在哪里,夸张的言语知道它过分在哪里,怪僻的言语知道它离奇在哪里,躲闪的言语知道它理穷在哪里。11.①要通过不断地积累正义来促其产生;②靠正直去培养;③要时时刻刻使之合乎正义与道德;④不要置之不管,也不要妄自助长;⑤行为要无愧于心。
【解析】8.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凡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流淌。
“凡有四端于我者"作句子主语,其中“者”有停顿作用,其后断开,即B处;
“矣”,句末语气助词,其后停顿,即E处;
“若火之始然”与“泉之始达"结构一致,单独成句,“泉”前断开,即G处。
故在BEG三处断句。
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鉴赏艺术手法的能力。
D.“是围绕着‘什么是浩然之气’展开的讨论"错。材料二先总后分,分别讨论了“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两个问题,选项分析不全面。
故选D。
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所以”,“……的原因";“要”,通“邀”,邀取、博取;“乡党”,同乡;“要誉于乡党朋友”,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于乡党朋友要誉”。
(2)“诐”,偏颇,不全面;“淫”,夸张;“所离”,离奇在哪里;“遁”,躲闪。
1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根据“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可知,用正直去培养它而不加以伤害,就会充满天地之间,启发我们靠正直去培养。
根据“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可知,不过,这种气必须与仁义道德相配,否则就会缺乏力量。而且,必须要有经常性的仁义道德蓄养才能生成,而不是靠偶尔的正义行为就能获取的。所以提示我们要通过不断地积累正义来促其产生,要时时刻刻使之合乎正义与道德。
根据“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可知,(对浩然之气)一定要培养它,不能停止下来;心里不能忘记它,也不妄自助长它,启发我们不要置之不管,也不要妄自助长。
根据“行有不谦于心,则馁矣”可知,一旦你的行为问心有愧,这种气就会缺乏力量了,提示我们行为要无愧于心。
参考译文:
(一)
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古代圣王由于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是因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必然会产生惊惧同情的心理;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惊惧同情心理的。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简直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简直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简直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简直不是人。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样。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是自暴自弃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暴弃君主的人。凡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流淌。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题。"
(二)
公孙丑说:“请问老师您长于哪一方面呢?”
孟子说:“我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语,我善于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
公孙丑说:“请问什么叫浩然之气呢?”
孟子说:“这很难用一两句话说清楚。它作为一种气,极宏大极刚强,用正义去培养它而不加损害,就会充满于天地之间。不过,这种气必须与仁义道德相配;否则就会缺乏力量。而且,必须要有经常性的仁义道德蓄养才能生成,而不是靠偶尔的正义行为就能获取的。一旦你的行为问心有愧,这种气就会缺乏力量了。所以我说,告子不懂得义,因为他把义看成心外的东西。我们一定要不断地培养义,心中不要忘记,但也不要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它生长。不要像宋人一样:宋国有个人嫌他种的禾苗老是长不高,于是到地里去用手把它们一株一株地拔高,累得气喘吁吁地回家,对他家里人说:‘今天可真把我累坏啦!不过,我总算让禾苗一下子就长高了!’他的儿子跑到地里一看,禾苗已全部死了。天下人不犯这种拔苗助长错误的是很少的。认为(养护庄稼)没有用处而不去管它们的,是只种庄稼不除草的懒汉;(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庄稼生长的,就是这种拔苗助长的人,不仅没有益处,反而害死了庄稼。"
公孙丑问:“怎样才算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语呢?”
孟子回答说:“偏颇的言语知道它片面在哪里,夸张的言语知道它过分在哪里,怪僻的言语知道它离奇在哪里,躲闪的言语知道它理穷在哪里。——从心里产生,必然会对政治造成危害;用于政治,必然会对国家大事造成危害。如果圣人再世,也一定会同意我的话。"
12.C13.①此词题为“记梦”,但只有下片五句是记梦境,其他都是直抒胸臆。②此词既悼念亡妻,又抒发对自己身世的感慨,情感深婉诚挚。③此词运用虚实结合、白描、对写等多种艺术手法,来表达对亡妻的思念。
【解析】1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C.“推人及己"错,应为“推己及人”。作者设想此时亡妻一个人在凄冷幽独的“明月"之夜的心境,可谓用心良苦。
故选C。
13.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及表现手法的能力。
从思想内容来看,此词写词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在对亡妻的哀思中又糅进自己的身世感慨,因而将夫妻之间的情感表达得深婉而真挚,使人读后无不为之动情而感叹哀惋。王弗逝世转瞬十年了,想当初年方二八的王弗嫁给了十九岁的苏东坡,少年夫妻情深意重自不必说,更难得她蕙质兰心,明事理。这十年间,东坡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颇受压制,心境悲愤;到密州后,又逢凶年,忙于处理政务,生活困苦到食杞菊以维持的地步。“尘满面,鬓如霜”“泪千行"都融进了作者的身世之慨。因而内容更丰富,情感更深邃。
从手法来看,这首“记梦”词,实际上除了下片五句记叙梦境,其他都是抒情文字。“不思量,自难忘"料得年年肠断处”等都是直抒胸臆,直接表达了对亡妻的深沉思念。十年忌辰,触动人心的日子里,他不能“不思量"那聪慧明理的贤内助。往事蓦然来到心间,久蓄的情感潜流,忽如闸门大开,奔腾澎湃难以遏止。
此词上阕记实,下阕记梦,虚实结合,衬托出对亡妻的思念。上阕开头三句排空而下,真情直语,感人至深。“十年生死两茫茫”,生死相隔,死者对人世是茫然无知了,而活着的人对逝者,也是同样的。恩爱夫妻,撒手永诀,时间倏忽,转瞬十年。“不思量,自难忘”,人虽云亡,而过去美好的情景“自难忘”怀。“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想到爱妻华年早逝,感慨万千,远隔千里,无处可以话凄凉,话说得极为沉痛。总之,上阕实写在亡妻忌辰作者对她的无比思念,感情真挚感人。而下阕开始“记梦”,是虚写。“小轩窗,正梳妆”,那小室,亲切而又熟悉,她情态容貌,依稀当年,正在梳妆打扮。“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别后种种从何说起,只有任凭泪水倾盈。一个梦,把过去拉了回来,但当年的美好情景,并不存在。这是把现实的感受溶入了梦中,使这个梦也令人感到无限凄凉。
词中对亡妻的描写,“小轩窗,正梳妆”,以及两人梦中相见“惟有泪千行”的描写都是白描手法,不加雕饰,却质朴感人。
还有对写法,“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料想长眠地下的爱侣,在年年伤逝的这个日子,为了眷恋人世、难舍亲人,而柔肠寸断。此句推己至人,作者设想此时亡妻一个人在凄冷幽独的“明月”之夜的心境,可谓用心良苦。在这里作者设想死者的痛苦,以寓自己的悼念之情。这种表现手法就是“对写法”,不说自己如何,反说对方如何,使得诗词意味,更加蕴蓄。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渺渺兮予怀望望美人兮天一方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的字有:蜂,涡,矗,湍,潭,渺。
14.语句①在“打麻将时”前加“有人";删掉“这与”,或把“是重要因素"改为“有重要关系”。
语句②删掉“避免"或“不要”;删掉“左右"。15.①久坐为什么会引起腰疼?
②久坐还有哪些危害?
③如何避免久坐的危害?
【分析】14.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语句①,成分残缺,“打麻将时突然死亡”缺主语,前面加“有人";结构混乱,改为“这与他们长时间坐着不动有关”或去掉“这与"。
语句②,否定不当导致不合逻辑,删掉“避免”或“不要";“30~40”就为约数,不能再用“左右”,删掉“左右”。
15.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及拟写标题的能力。
第一段,由“此时腰椎局部受到的剪切力增大,久而久之就可能造成腰背部肌肉韧带等软组织损伤,引起腰疼"等句子可知,主要内容为“久坐引起腰疼的原因”,题干要求用疑问句,可以表述为“久坐为什么会引起腰疼"。
第二段,由“导致死亡风险的增加”“久坐还会带来身体肥胖、机能退化等问题"等句子可知主要内容为“久坐的危害”,可以表述为“久坐还有哪些危害"。
第三段,由“远离这些危害最有效的方法当然是避免久坐”“可以伸伸懒腰或者轻微旋转腰部,最好能出去转上一圈"要选择合适的坐具”“可在腰部增加腰垫"等分析,主要内容为“避免久坐危害的方法”,可以表述为“如何避免久坐的危害"。
把以上分析变为疑问句即可,注意字数的限制。
16.①气势磅礴②叹为观止③光彩夺目17.①将舞蹈演员比作“料峭的山、层叠的峦”,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舞姿和画中山水的优美。
②连用三个结构相同的句子,凝练地概括了舞蹈所体现出的丰富内涵,增强了表达的张力和感染力。18.①强调的重心不同:改句重点落在动词“铺开"上,强调画面的铺开;原句重点落在修饰语“繁而不乱,大而有致”上,强调画面布局巧妙,景象丰富,意境深远,更符合原文逻辑。
②语言节奏不同:改句形式偏长,原句由三个分句构成,长短交错,节奏舒缓,韵律感强,更适合表现《千里江山图》。
③句式一致角度:原文多用短句。改句用长句,不谐调;原句用短句,和整个文段和谐一致。
【解析】16.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此处是形容“北宋江山”,再根据前文罗列的“高远”“深远"平远”等视角,可知此处要填入形容气势大的成语,可以填“气势磅礴"。气势磅礴:形容气势雄伟壮大。
第二空,从前文“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令人……"可知,此处要填一个能表现人的感受的成语来做谓语,且填入词语应是形容画作好到极点。可以填入“叹为观止”。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第三空,从前文“通过四次叠加着色,使画面层次分明,色如宝石"可知,此处强调画作的吸引力,所填成语既与色彩有关,又能体现“宝石”的特点,可以填入“光彩夺目"。光彩夺目:形容光泽和颜色鲜艳耀眼。
17.本题考查学生把握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的能力。
画横线的句子“舞动起来的青绿们仿佛化作《千里江山图》中料峭的山、层叠的峦”中,“青绿们"使用了借代的手法,指舞蹈演员,所以这里将舞蹈演员比作“料峭的山、层叠的峦”,其中舞蹈演员(青绿们)是本体,“料峭的山、层叠的峦"是喻体,“仿佛”是喻词,构成了明喻的手法。通过将舞蹈演员比作山和峦,既写出了为他们间外形的相似性,又赞美了舞蹈演员舞姿的优美,同时也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画中山水的优美。增强了语句的表现力。
“舞出层峦叠嶂的景致,舞出山水相依的美妙,舞出雄阔恢宏的境界"中两用三个“舞出……”的句式,构成了排比句式。排比句式的主要作用是增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在本题中,作者运用排比句式凝练地概括了舞蹈所体现出的丰富内涵,增强了语势,强调了舞姿的美感和气势,展示了具体形象,又体现了抽象内涵,同时增强了句子表达的张力和感染力。
1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
从强调侧重点来看,原句以分句形式在强调突出画面的修饰语——繁而不乱、大而有致,这是一种审美感受;相比而言,改句只是在正常突出万千景象是缓缓铺开的。前文在描述画面:丘陵、群峰、幽谷和溪流。所以原句先描述画卷“铺开”,再描述画面审美感受,逻辑感更佳(从直觉感受到深层审美体验),语言逻辑清晰,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19-2025年一级注册建筑师之设计前期与场地设计能力测试试卷B卷附答案
- 2025年建筑工程合同风险评估与控制策略研究
- 西宁eps线条施工方案
- 成就分享的年度绩效评估计划
- 高科技行业年度工作目标设定计划
- emba培训课程合同样本
- 教师课堂评价体系计划
- epc项目监理合同样本
- 农机撒粪机租赁合同样本
- 2025工程咨询合同 标准版 模板
- 2024年大学生电子版三方协议书模板
- 中小学生航天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215题)
- 浙江省杭州市2024年中考英语真题(含答案)
- 2024年高等教育法学类自考-00249国际私法考试近5年真题附答案
- 外研版(2021)中职英语基础模块1 Unit 8 Enjoy the Festivals Listening&Speaking 教案
- 2024年汽车驾驶员(技师)职业鉴定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4年青岛市中考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2023年试卷及答案详解
- GB/T 15568-2024通用型片状模塑料(SMC)
- 冷库建设日常运营与维护保养方案
- 【真题】2024年镇江市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解析)
- 生猪屠宰兽医卫生检验人员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