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黄山市初中历史八年级期末上册高分测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1页
安徽省黄山市初中历史八年级期末上册高分测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2页
安徽省黄山市初中历史八年级期末上册高分测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3页
安徽省黄山市初中历史八年级期末上册高分测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4页
安徽省黄山市初中历史八年级期末上册高分测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初中历史八年级期末上册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

1、“在英国人看来,这场战争是一场报复性的战争,是一个捍卫他们的通商权利、维护其国家荣誉、纠正在华英国官员和臣民所受不公正待遇,以及确保未来开放的必要行动。在中国人看来,这场战争主要是一场对鸦片的清剿。”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肯定英国人发动战争的正义性B.虎门销烟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C.国家立场决定战争的性质D.都抹杀了鸦片战争发生的实质

2、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见证了中国近代历史的风云变化。下面年代尺中,对发生在北京地区的重大事件描述不准确的是(

A.①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摧残文明B.②洋务运动创办京师大学堂,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C.③慈禧太后囚禁光绪帝,下令逮捕维新人士,戊戌变法失败D.④八国联军占领北京,义和团在中外反动势力绞杀下被镇压

3、有一座城市,它见证了近代中国的沧桑历史,有人形象地说它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请你根据时间轴提示进行判断,这座城市是(

A.上海B.天津C.武汉D.南京

4、自鸦片战争战败后,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被迫开放了许多通商口岸。如下图所示,这旨在说明(

A.近代中国经济发展水平提高B.列强对中国的贸易逐渐减少C.近代中国农业发展规模扩大D.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不断加深

5、义和团运动主要体现了近代中国人民的哪种精神(

)A.勇于创新倡导科学B.英勇斗争反抗侵略C.自强不息建立新式军队D.善于向西方学习

6、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奋进史。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下列口号或主张的先后顺序是(

①自强求富②变法维新③民主共和④民主科学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③④①②D.④①②③

7、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是(

)A.《明定国是诏书》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资政新篇》D.《宪法》

8、为了实现自己的皇帝梦,袁世凯不惜牺牲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接受了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由此引发了(

)A.二次革命B.护法运动C.军阀割据D.护国战争

9、“他有助于使文字的表达能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并且明白易懂,能够为更多的平民所理解和接受”。新文化运动中与之对应的内容是(

)A.提倡民主与科学B.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C.倡导推广白话文D.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

10、近代中国革命分为新旧两个民主革命阶段,其根本区别在于(

)A.革命任务不同B.革命结果不同C.革命性质不同D.领导阶级不同

11、民国时期清华大学研究生李鸿樾的毕业证书走红网络,毕业证颁发时间为民国十五年,毕业证书的导师栏里赫然写着王国维、梁启超、梅贻琦、赵元任等历史名人,被网友惊呼为“史上最牛的毕业证”。与毕业证书颁发同年发生的大事有(

)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B.黄埔军校正式创建C.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D.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12、贺龙在《回忆八一南昌起义》中说:“记得八一南昌起义的前夜,内外情况是异常紧急的,蒋介石在四月十二日就在上海举行了反革命的政变与屠杀;……当时我们面前只有三条路,一条路是被敌人杀死;一条路是跑;另一条路是拿起枪来斗争。”中共选择了第三条路。关于这段材料,以下选项表述正确的是(

)A.共产党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B.国共两党关系从合作到对抗C.起义准备不足D.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开始创建

13、如果给这一组图拟一个主题,最合适的是(

A.近代化的探索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C.解放战争的胜利D.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14、下表为某一历史事件发生后各方面态度的部分史料记载。该历史事件是(

)时间各方面态度12月13日南京各大学校长、教授罗家伦等347人联名致电指责扣蒋行为12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在我们的观点,把蒋除掉,无论在哪方面都有好处”12月24日中共中央致电周恩来,陈述了关于放蒋条件的指示A.九一八事变B.华北事变C.西安事变D.七七事变

15、下图内容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B.七七事变C.淞沪会战D.南京大屠杀

16、1939年9月、1941年9月、1941年12月,日军先后三次对湖南某地发动进攻,中国军队组织了相应的会战,击退了日军进攻。这些会战是A.三次长沙会战B.常德会战C.长衡会战D.湘西会战

17、《黄水谣》歌词中写道:“开河渠,筑堤防,河东千里成平壤,麦苗儿肥啊,豆花儿香,男女老少喜洋洋。自从鬼子来,百姓遭了殃,奸淫烧杀,一片凄凉,凄凉,扶老携幼四处逃亡,逃亡,丢掉了爹娘,回不了家乡。”根据歌词判断,该作品创作于(

)A.国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18、某历史学习小组开展主题探究活动,搜集了如下学习资源。由此判断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A.西方列强殖民扩张B.领土主权遭到破坏C.社会性质发生变化D.中华民族反抗侵略

19、1945年8月,《新华日报》发表群众来信说:“毛先生来渝,证明了中共为和平、团结与民主而奋斗的诚意和决心,这的确反映和代表了我们老百姓的要求。”材料中的“毛先生来渝”取得的成果是(

)A.避免了内战的全面爆发B.国共再次合作建立革命战线C.国共签署了“双十协定”D.实现了民主统一、和平建国

20、关于能不能打垮国民党政权,毛泽东曾说,当农民在大牌子上写着“张二狗二垧地”的时候,共产党扎根了。这反映了土地改革A.是北伐能胜利进军的保证B.彻底铲除了土地私有制度C.使共产党赢得了人民支持D.为国家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21、下图所示1895-1900年中国民族资本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外国商品的涌入B.洋务运动的兴起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政府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22、下面是1909年《京华百二竹枝词》节选。通过这些诗句,我们可以了解(

)或坐洋车或步行,不施脂粉最文明。衣裳朴素容幽静,程度绝高女学生。莱罗中外酒随心,洋式高楼近百寻。门外电灯明似昼,陕西巷深醉琼林。新式衣裳夸有根,极长极窄太难论。洋人着服图灵使,几见缠躬不可蹲。A.洋务派创办的近代民用企业B.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C.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D.发展实业的热潮兴起二、综合题

23、在中国近代史上,国民党和共产党是政治舞台上的两个重要角色,两党关系的演变呈现出了“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曲折发展历程,深刻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和革命的前途命运。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欢唱,齐欢唱!——《国民革命军军歌》材料二: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了全面内战,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三大战役,与国民党军队展开战略大决战。

问题一:根据材料一,为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国共两党采取了哪些行动?取得了什么成果?请问材料二中这三大战役有何意义?在解放战争时期,标志着国民党政权垮台的事件是什么?

问题二:依据两则材料,提取一条信息,形成自己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材料二:

材料三:吾今为一言以蔽之曰: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

(1)材料一反映了李鸿章的什么主张?

(2)根据材料二中的图片,归纳洋务运动的内容。

(3)根据材料三指出梁启超的主张是什么?为了实现这一主张,他与康有为领导了哪一场政治运动?

(4)从李鸿章到梁启超,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对此你有何感想?

25、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并加以理解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素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三个历史场景

(1)请为上述“场景”拟定一个标题,并选择其中一图简要说明。材料二

两则历史民谣贼做官,官做贼,清廷一片黑漆漆;骨包皮,皮包骨,金田快有新君出。——太平天国初期的民谣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天无雨,地焦旱,全是教堂止住天。……

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义和团运动时期的揭贴

(2)对比分析两则民谣,比较两场运动的目的有何不同?材料三

一种时代风潮1896年,清王朝派13名留学生赴日留学,揭开了留日的序幕。1898年,戊戌新政中又有11人东渡扶桑。1901年,清廷决定给学成回国的留学生奖以进士或者举人出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