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1-5单元教案_第1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1-5单元教案_第2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1-5单元教案_第3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1-5单元教案_第4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1-5单元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与估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两位数乘整十数(不进位)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的

口算过程,初步掌握口算方法。

2.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方法的过程,体验估算策略的

多样性,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3.在具体的情境中,应用口算估算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

生活的联系。

4.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自主探索意识和合作合作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自主探索出整十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体验估算策略的多样性,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主质疑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一位朋友一一智慧小博士。智慧小博士要带我

们去数学王国探索一些数学问题。要到达数学王国,必须解答智慧博

士提出的问题,敢不敢接受智慧小博士的提问?

首先我们要经过“智慧桥”,解答了问题才可以过桥。

(出示题目:想一想,算一算。6义10、3X32、5X11、20X5、4X

21、30X3)

适时提问一些题目,你是怎么算的?(为今天的学习做好铺垫。)

这些题目对于我们班同学来说太简单啦!别急,还没结束呢!智慧博

士又来问题了:智慧博士要给敬老院送他心培育出来的菜椒。

二、自主探索

1.看课本例题1,从画面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指名学生回答)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昨天我们已经预习过了,我请一位同学来说

说,你是怎么列式的?(是不是等于120个呢,口说无凭,拿出

理由和算法啊?)

拿出学案,在小组里交流,你想到了哪些方法。开始。

2.探究学习12X10的口算方法。

先来看看智慧小博士有什么要说的:恭喜小朋友顺利通过“智慧

桥”,欢迎你们来到“探索屋”,我们一起来探索12X10=怎样

算?看谁的想法多。

师:谁来说说,这种(特指新的方法)方法是怎样思考的?

(12X10,可以写成12X1=12、12X10=120。12乘1个十是12

个十,12个十是120o)

师:这么多的计算方法,你最喜欢那种?

刚才的题目我们解决好了,(这个问号就可以消去了)但是做题目

还没完整,还要怎么样?(学生口答)

3.探索尝试,类推算法

谈话引出问题:如果搬来30箱,送给敬老院多少个菜椒?你是怎

样算的?列出算式:12X30=

师:用你喜欢的方法试着口算,再和小组的同学交流。(全班交流,

得出最佳方案)

12X3=36,12X30=360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12X10和12X30,这两个算式都是几位

数乘什么数?

(结合回答板书课题: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师: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你会了么?说说看!(学生说后教师

小结)

师:两位数乘整十数,可以先乘十位上的数,再在得到的数后面

添写1个0o

4.师:王大伯把去年收获的蒜头装在同样大的袋子里,一共装了

60袋。为了估算总产量,他从中任意抽出5袋称一称,结果如

下:

第一袋第二袋第三袋第四袋第五袋

28千克31千克31千克29千克33千克

师:根据称出的结果,你能想到什么?

师:你会估算王大伯去年大约一共收获蒜头多少千克吗?

(1)师:请你们估一估它的结果大约是多少?同桌位先交流一下。

(2)验证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么多的估算方法,到底谁的估算

结果更准确一些呢,咱们用笔算来验证一下吧。(指名板演)

其余同学做在随堂练习本上。

师:他计算的正确吗?

5.比较分析

师:通过笔算,你们觉得哪个估算结果更准确些?

师:那也就是说笔算结果一定在1800左右。(板书:左右)

师:那其它的估算结果和笔算结果比,怎么样?【估多了还是估

少了】

师板书:少多

6.小结: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同学们

发现了这么多估算方法。这些估算方法有什么共同点呢?

生:它们都是把乘数看做整十数。

师:同样是把乘数看做整十数,为什么有的估多了有的又估少了?

生:把两个乘数都看小了,所以估少了。。。

师:想一想这道题怎样估算更准确一些呢?

生:引导学生说出:也就是说估算时我们一般把两个乘数都看做

和它接近的整十数,估算结果会准确一些。

三、自主应用

1.谈话:同学们真聪明,经过自己动脑思考,探索出两位数乘整十数

的口算方法,智慧小博士可高兴了,要邀请小朋友到智慧乐园去。我

们一起来看看,在智慧乐园里,小博士准备了哪些题目。

先来试一试。

2.想想做做第1题两道题目有什么联系,做这一组题目有什么心得

要告诉大家。

3.想想做做第2题一个乘数的末尾有1个0,另一个乘数的末尾也有

1个0,积的末尾至少有2个0。

4.想想做做第3题说完整题目再计算。

5.想想做做第4题读题独立完成解题过程。

6.想想做做第5题看懂表格,理清关系式,再计算

7.想想做做第6题用今天学的估算方法解决,说一说解决过程。

四、反思总结

这节课我们在数学王国探索数学问题,主要探究了什么内容?你有什

么收获?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

数,会用交换乘数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

2.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

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

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掌握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会用交换乘数位置的方法验算

乘法。

教学难点:应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主质疑

1.口算

21x30=20x24=12x40=

20x40=90x50=40x50=

这些题目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计算的?

2.想想填填

(1)2个十是(),20个十是(),240是()个十。

(2)12乘20就是12乘2个十,是()个十,是()。

3.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用数学方法去思考、解决,例如这小

小的“购买迷你南瓜”问题也不例外。(课件出示主题图及题目)

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要解决幼儿园的问题,怎样列算式?

4.你能估算一下这么多南瓜大约偶多少个吗?你是怎样估算的?

二、自主探索

1.你有什么办法来检测一下自己估算正不正确呢?怎样算呢?你

能自己动动脑筋解决这个问题吗?

2.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拿出学案,跟小组的同学交流交流

自己的方法。

全班交流。

①将12分成2个数的积,再连乘。

②将12分成10+2:24X10=240,24X2=48,240+48=288。

③竖式计算。

3.研究笔算方法。(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①第一步算的是什么?怎样算的?

用乘数个位上的2乘24,得48(个一),8和2对齐。

②第二步算的是什么?怎样算的?为什么十位上的1义24得

240?“4”应写在什么位上?“2”呢?

用乘数十位上的1(个十)乘24,得24个十,也就是240。写

24乘1(个十)的结果240时-,通常写成24(个十),4和1对齐。

③第三步算的是什么?怎样算的?在书写上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

呢?为什么?

指出:在把两个乘积加起来的时候,个位上是计算8加0,。只起

占位的作用,为了简便,这个。可以省略不写。(在板书上擦去

“0”。)

4.你能用自己的话再说说计算以上这题的方法吗?第二部分的积

为什么这样写?教师适时引导归纳笔算乘法的方法,并板书课题。

5.教学“试一试二

有没有办法知道自己算得对不对?试着调换24和12的位置相乘,

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可以用这种方法进行验算,平时要养成计算后验算的习惯。

三、自主应用

1.“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独立计算,然后交流汇报,说一说是怎样算的,第一步算

什么,第二步算什么。

展示一些典型的错例,讨论,纠正错误。

(2)通过计算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

小结:注意第二步乘得的积的书写位置,计算要正确。

2.“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3)寻找典型错误并查找原因再纠正。

3.“想想做做”第3题。

(1)独立完成,找到错误原因,在组内交流。

(2)汇报:哪错了?说一说你是怎样改正的?怎样避免这些错误?

(3)在计算时,你有哪些要点需要提醒大家的?

4.“想想做做”第5题。

(1)独立练习,指名回答。

(2)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5.“想想做做”第6题。

(1)指名读题,独立思考。

(2)交流: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要注意什么

四、反思总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进位)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

数,会用交换乘数的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

2.在具体的情境中,应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

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

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

信心。

教学重点: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教学难点:理解算理,正确列竖式。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主质疑

1.出示例题情境图,关于昨天的南瓜问题,今天有了新进展。

2.提出问题: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们能提出哪

些数学问题呢?(学生自由发言)

简单的问题要求口头列式回答。

出示问题:53箱南瓜一共有多少个?

列出算式:24X53=()

4、估算。

谁能估算一下南瓜一共有多少个?(1000多元)

你是怎样估算的?

二、自主探索

1.你有什么办法来检测一下自己估算正不正确呢?怎样算呢?你

能自己动动脑筋解决这个问题吗?

2.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拿出学案,跟小组的同学交流交流

自己的方法。

全班交流。

①将53分成2个数的积,再连乘。

②将53分成50+3:50X24=1200,3X24=72,1200+72=1272。

③竖式计算。

3.研究笔算方法。(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①第一步算的是什么?怎样算的?

用乘数个位上的3乘24,得72(个一),2和3对齐。

②第二步算的是什么?怎样算的?为什么十位上的5义24得

1200?«0”应写在什么位上?“2”呢?

用乘数十位上的5(个十)乘24,得120个十,也就是1200。

写24乘5(个十)的结果1200时,通常写成120(个十),0和5

对齐。

③第三步算的是什么?怎样算的?在书写上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

呢?为什么?

指出:在把两个乘积加起来的时候,个位上是计算2加0,。只起

占位的作用,为了简便,这个0可以省略不写。(在板书上擦去

“0”。)

4.你能用自己的话再说说计算以上这题的方法吗?第二部分的积

为什么这样写?教师适时引导归纳笔算乘法的方法,并板书课题。

5.教学“试一试二

有没有办法知道自己算得对不对?试着调换24和12的位置相乘,

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可以用这种方法进行验算,平时要养成计算后验算的习惯。

三、自主应用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学生相互检查、纠正错误。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用验算的方法自查。

3.做“想想做做”第3、4题

①理解题意②小组提问③交流问题④独立做题,共同订正。

四、反思总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2.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

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

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掌握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数位对齐。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主质疑

1.口算下面各题:

11x50=50x80=30x40=60x70=

提问:当乘数末尾有0时一,你是怎样口算的?

2.列竖式计算:

250x3=

(请两位学生扮演,并让学生做小老师讲解在计算时有没有提醒其他

同学注意的地方。)

提问:为了使计算简便,列竖式时,乘数“3”应该与()对齐。

二、自主探索

1.出示情境图。

读题:足球每个32元,买30个这样的足球要用多少元?

提问:你会怎样列算式?(指名回答)一齐尝试解决一下。

挑选了几位同学的方法,大家来看看,可不可行?

(指名三位同学上黑板,展示自己的方法。教师适时板书后两种

竖式的计算方法。)

请大家来看这两种竖式的计算方法。都可以,但是,你觉得哪种

更加简便呢?如果以后遇到同样的计算题,那我们就要选择后一

种简便的方法。

2.再请同学来说一说,如果列竖式计算,你觉得数位应该怎样对齐?

(指名回答)

试一试,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题目:53X40=)你们是怎样对齐的?请同学来说。

最后出示正确的笔算过程。

大家订正自己的答案。

三、自主应用

1.“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独立计算,然后交流汇报。)

2.“想想做做”第2题。(出示一组题目)

(1)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3.“想想做做”第3题。(出示一组题目)

(1)独立完成。

(2)想一想在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与乘数末尾有。的笔算有什

么不同之处呢?

4.“想想做做”第4题。

(1)读题,让学生找出关键词一一估计。

(2)提问:估计一下,需不需要具体计算呢?

5.“想想做做”第5题。

(1)指名读题,独立思考。

(2)怎样列式计算。

6.“想想做做”第6,7题。

四、反思总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用连乘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用连乘解决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用连乘

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

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有条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感受、体验、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探

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能对获取的信息作出正确分析,用连乘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数量关系,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有条理地分

析和解决问题。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主质疑

今天让我们走进乒乓球,研究与乒乓有关的数学问题,你们愿意吗?

课件:出示一袋乒乓球。

师:如果要你去买这些乒乓球,你首先要了解什么?

学生讨论(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

师:出示(每个乒乓球2元)

学生求5个乒乓球多少元。

课件:再出示5袋这样的乒乓球。

问:现在根据上面的图,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二、自主探索

1.学生先自己思考,写一写,再进行交流。

一共有多少个乒乓球?

这些乒乓球一共多少元?

学生自主解决问题1并说说数量之间的关系。

师抓住问题2,组织学生交流:

(学生先在组内进行交流,再开展讨论)

方法一:先算一袋要多少元。(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5X2=10(元)

10X6=60(元)

师:“5”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10”又表示什么?

学生说出算式中各个部分的意义。并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方法一的解

题思路。

方法二:先算一共有多少个。(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5X6=30(个)

30X2=60(元)

师:“5”表示什么?“6”表示什么?“30”又表示什么?

学生说出算式中各个部分的意义。并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方法二的解

题思路。

(预计情况)

如果学生有如下的方法:

6X2=12(元)

12X5=60(元)

可以先让学生说明理由。(显然学生很难说出理由,而且即使说出来

也很难理解。)然后可以解释让学生课后再研究,暂时我们可以不用

这种方法。

教师小结:上面的题目中要求6袋乒乓球的总价,可以先算一袋多少

钱,也可以先算一共有多少个。看来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就可以找到

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自主应用

1.做“想想做做”的第1题。

根据给出信息。现提出问题再解答。

学生独立解答,然后请同学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2.做“想想做做”的第2题。

(1)收集信息:指名学生回答:从画面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提问:哪些信息之间是有直接联系的?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

先求什么?

(3)学生独立分析并解决。指名学生板演。并根据板演,让学生说

说你是怎样想的?

3.做“想想做做”的第3题。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理解“一共放了多少盆花?二

学生独立解答,然后请同学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追问:每一种方法你是先算的什么?

4.做“想想做做”的第4题。

先让学生组合条件,说出完整的题目。你能画出线段图来吗?

学生画图解答,然后集体交流。

5.做“想想做做”的第6、7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

四、反思总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有趣的乘法计算

教学目标:

1.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中特殊数相乘所得得数的规律,并能初步运用

这一规律进行一些计算。

2.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通过比较,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观察并发现数学的秘密,找出事物的简单规律的方法,并

学会运用规律。

教学难点:能利用所得的规律进行计算。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谈话:同学们,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中,有很多有趣的规律。这

节课,我们一起去发现这些有意思的规律。

二、交流共享

1.探究乘数是11的乘法计算。

(1)出示题目:24X1153X11

谈话:一个两位数和11相乘的得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我们先列

式计算。

学生用竖式计算,指名板演。

提问:把积的每一位上的数和原来的两位数相比,你有什么发现?

和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学生交流汇报:

①24X11=264,所得的积的个位上的数,与原来两位数个位上的

数一样,是4;积百位上的数,与原来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一样,

是2;积十位上的数,等于原来两位数个位与十位上数的和,是

2+4=6o

②53X11=583,所得的积个位上的数,和原来两位数个位上的数

一样,是3;积百位上的数,与原来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一样,是5;

积十位上的数,等于原来两位数个位与十位上数的和,是5+3=8。

(2)引导学生根据发现的规律,猜测62X11的积。

提问:猜一猜62X11等于几?

追问: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请用竖式验证一下。

师小结:两位数与11相乘,积的规律可以概括为“两头一拉,中

间相加”。

(3)出示题目:比一比,看谁算得快。

23x1116x1143x11

让学生根据发现的规律快速地说出答案。

(4)出示题目:64X11

提问:试着算一算,有什么发现?

学生用竖式计算,指名板演。

追问: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再问:为什么百位上的数“6”变成“7”,多了1是从哪里来的?

(5)试一试:59X1167X11

2.小结:一个两位数与11相乘时,可以把这个两位数的十位上的

数字写在积的百位上,个位上的数字写在积的个位上,再把两个

数字之和写在积的十位上,十位上的数如果满10,要向百位进1。

3.提问:你能出一些像这样的算式考考大家吗?

学生出题,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三、反馈完善

1.探究两个乘数十位相同,个位相加是10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

(1)出示题目:22X2835X3556X54

让学生观察这些算式,在小组交流说说算式里的两个两位数的特点。

引导:像这样的算式,老师能直接算出得数,即22X28=616、35X

35=1225、56X54=3024,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验证老师的计算是否

正确。

学生列竖式计算,教师板书相应过程。

(3)你随便出这样的算式老师还能一下子说出得数。

让学生试着出题。

(4)追问:究竟这里面藏着什么秘密呢?观察这些得数,它们有什

么特点?把你们的发现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小结:当两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相同,个位

上的数之和为10时一,它们的乘积的末两位等于两个乘数个位上的数

相乘,积的末两位前面的数等于十位上的数同其本身加1之和的积。

2.试一试。

(1)先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再用竖式计算验证。

15x1543x4769x61

(2)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并比较每组的两道题,说说有什么

发现,和同学交流。

24x26=44x46=74x76=

25x25=45x45=75x75=

3.让学生同桌互相出题,写两道这样的算式互相考一考,说出得数。

四、反思总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认识千米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景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在丰富的操作活动

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解决一些有

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2.在课前课后的实践活动中,学会积累和查找资料,继续体会数学

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获

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体验、感悟千米的实际长度。建立1千米的概念。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互动对话一一生成“千米”的概念

1、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常用的长度单位?用你喜欢的方式表

示1厘米、1米。(学生用手势,米尺或身边物体的长度表示1厘米,

1米)。

2、填空:给下面物体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橡皮长4()学校跑道一圈长250()安镇到无锡的公

路大约长14()

师:我们安镇到无锡的公路长度,为什么眼用千米做单位?

学生讨论,全班交流。

3、讲述:计算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

做单位。介绍千米的符号。(板书:千米Km)学习千米的读法。

4、举例: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说过千米?(相机出示图片:铁路、

公路的里程碑,公路上的限速标记,香港行政区地图上的线段比例尺

等)你知道每副图片的含义吗?

二、师生探究一一建构“1千米”的概念

1、动态演示过程一一初步体验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1)猜测:千米在生活中应用较广泛,那么1千米究竟有多长呢?

猜猜看!

(2)观察: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请大家仔细观测公路长度的过

程,把你看到的记下来。

多媒体可见演示:每测量出100米,就放大分别显示出“100米”

“200米”“300米”……“900米”,最后随着音乐声响起,“1000

米”变为“1千米二

(3)提问:你知道了什么?

(1千米=1000米,1000米里面有10个100米。)

(4)小结:1000米=1千米指导学生读这个式子是要注意前面的

数和后面的单位之间需停顿一下。

2、回忆课前活动一一进一步体验“1千米”的概念。

(1)算一算:课前已经量出我们的学校跑道一圈有多长,(250

米)几圈是1千米,明确250米一圈的跑道,4圈是1千米。

(2)估一估:课前已经请大家去操场走了走,一圈大约走了多少

步,大约用了多少分钟?你能估计出大约走多少步是1千米吗?

走1千米大约要多少分钟呢?

(3)说一说:你感觉1千米长吗?自由交流。

(4)找一找:从学校到附近大约什么地方是1千米?你还能从生

活中找出1千米吗?

三、生活应用一一活化“千米”的知识

1、进一步认识“1千米”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独立描出1千米的长度

交流从哪里到哪里是1千米,请其余学生参与评价。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引导学生说出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求什么。

独立练习,组织交流。强调米与千米的换算方法。

2、进一步理解“1千米=1000米”

做“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

3、进一步明确各种长度单位。

做“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讨论用什么长度单位比较合适。

四、小结延伸一一拓展“千米”的知识

1、提问:今天你又学到了什么新知识,和以前学到的哪些知识有关?

学了有什么用?

2、实践作业:

课后调查各种交通工具的一般时速,各路段的距离,记录下调查结果。

认识吨

教学目标:

1、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象和推理

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观念,培养用吨这个单位估计物体质量的

能力。

2、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

3、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

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吨的质量规定。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课件展示场景)

水果贸易市场中有一箱箱、一筐筐的水果,然后从一筐中挑出一个苹

果重200(),一箱苹果重15()

2、接着有一辆装满苹果的大卡车开进水果贸易市场,请学生估计这

一车苹果重3()

3、根据学生对这一车苹果重量的估计,揭示课题:吨的认识。(板书

课题)

二、参与实践,充分体验

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吨。

(1)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体重,请出4个体重大约是25千克的同

学站在一起。

①算一算4个学生的体重大约是多少千克。

(100千克)

②再推算一下40个这样的学生大约重多少千克?

(1000千克)

③40个同学站起来排成8人一队,前后看看,再想一想1吨有多重。

(2)讲述;为了简便计量1000千克,我们把1000千克规定为1吨。

(板书:1吨=1000千克)吨也可以用英文字母“t”来表示。

(3)谈话:请同学们在看看40个同学排成队,看一看,想一想

1吨有多重。

2、结合实际,进一步认识吨。

⑴谈话:我们教室里的桌、椅、书本等,你认为用吨做单位合适

吗?你认为多少张桌子或者椅子合在一起,大约重1吨?

①学生独立思考。

②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

③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⑵提问: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是用吨做单位的呢?

学生进行举例。

⑶看一看,算一算。(多媒体结合进行演示)

①1棵白菜中1千克,多少棵白菜重1吨?

②1袋大米重100千克,多少袋大米的重量是1吨?

③1头奶牛的重量是500千克,多少头奶牛的重量是1吨?

④1带水泥重50千克,多少袋水泥的重量是1吨?

⑤1桶油重200千克,多少桶油的重量是1吨?

⑷照样子填一填。(小组合作)

1头猪重100千克,那么10头猪重1吨。

一箱苹果重10千克,一副哑铃重5千克,一袋面粉重25千克,

那么()重1吨。

⑸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①卡车载重4()o

②小明体重35()o

③一块橡皮的重量是()。

④浙江举重运动员占旭刚,在第二十七届奥运会上以挺举207.5

()的成绩再一次获得冠军,为国争光。

⑤一座桥的限量是10()。(填后提问:什么是一座桥的限载量?)

三、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1、填一填。

5吨=()千克9吨=()千克

3000千克=()吨7000千克=()吨

填好后分别请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2、算一算。

(1)起重机一次能吊起2吨货物,照这样吊15次,一共吊起货物多

少吨?

(2)一袋水泥重50千克,80袋水泥重多少千克?合多少吨?

3、想一想。

大象重6吨,鲨鱼重3吨,鲸鱼重72吨。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提出

哪些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4、试一试。

出示一副电梯照片,上面标注:限重量It,13个成人。出示问题:

(1)如果是孩子,每次可以乘坐几个?

(2)如果全班同学(56人)都要乘电梯,至少要乘几次?

四、小结评价,回归生活

1、说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自己哪些方面表现比较好。

2、实践作业:课后到商店做了一次调查,问一问营业员商店里最重

的货物是以吨做单位的还是以千克做单位的,如果以千克作单位,估

计一下多少件这样的货物的重量大约是1吨。。

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目标:

1、经历用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不遗漏、

不重复的列举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2、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一一列举”的特

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严密性和条理性。

教学重、难点:经历用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

过不遗漏、不重复的列举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教学过程:

一、学习例1。

⑴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⑵你怎样理解最多剩下几元。

⑶你能根据问题说出数量之间的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吗?

⑷先想想每一步怎样算,在列式解答。

(5)学生独立思考,教师精讲。

二、课堂练习

1、学生完成想一想第一题。

2、教师集体订正。

三、总结

⑴今天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的?(一一列举)

⑵在列举时要注意什么?(不遗漏、不重复)

⑶怎样才能做到?今天这几个问题我们分别是怎么想的?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

算的顺序。

2.通过适当的练习,使学生及时巩固新学的运算顺序,并让学生列综

合算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以进一步理解相应的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相应的运算顺序。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列式:

⑴28与32的和是多少?⑵60减去17的差是多少?

(3)16乘5的积是多少?⑷6和8相乘得多少?

2.列式解答:

出示:每本笔记本5元,买3本这样的笔记本要多少钱?

学生在本子上列式。集体订下,说一说这题要求什么?需要知道什么?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题。

⑴出示例题图:提问:这家文具店出售哪些商品?每件商品的单

价分别是多少?

⑵出示问题:小军买了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了多少

钱?请同学们试着自己解答。

⑶分析:

提问:你们是怎样解答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

提问:15+20中的15表示什么?是怎样得出来的?20呢?

提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必须要知道什么?

⑷请同学们试着将两道算式合在一起,列出一道综合算式。

板书:5X3+20

学生试算提问:你是怎么算的?

2.总结运算顺序。

⑴比较算式。提问: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解答时,这

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⑵提问:如果题目中同时出现了乘法和加、减法,你应先算什么?

⑶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通过解决问题,发现了一个什么规律?

三、组织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⑴比较:每组中两题有什么是不同的?想一想,为什么计算结果会不同?

⑵提醒:在计算时,要看清运算符号,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四、反思总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2)

教学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并理解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

并引导学生归纳出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运用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规则。

教学难点:自主探索并理解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列式。

①32与18的和是多少?②32减去18的差是多少?

③42除以8,商是多少?④60除120,商是多少?

2.说出下面每道算式计算的第一步。

6X3+370-20X346-28+4

提问: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什么?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在上节课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混合运算。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题:

①出示例图:提问,文具让里卖了哪几种文具用品?这些商品的

标价分别是多少?

②通过看图,你还知道了什么?从营业员的话中你能知道什么?

③你能帮小红算一算她所要花的钱吗?

④指名说说怎样列式。提问:说说你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

⑤提问:在这题算式中含有哪几种运算?我们是先算什么的?

2.教学“试一试”:

①出示:列综合算式计算一盒水彩笔比一枝钢笔贵多少元?

②请同学们列出综合算式,并算一算。

提问:算式中的40、5、12分别表示什么?这道算式你是先算什

么的?为什么?

③提问:在这道算式中含有哪几种运算?你们是先算什么的?

3.总结、归纳运算顺序。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发现?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同学们进行计算。提问:这组算式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⑴同学们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⑵分别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⑴同学们分组进行计算。

⑵比一比:每组中的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四、反思总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充分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2、让学生初步理解、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在教学中适时渗透法制,德育教育。

教学重点: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掌握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下列算式先算什么,再口算出结果。(小黑板出示)

60+30X342X2-2063X7X4

20+30-40160X80X3052+420X70

提问:以上几题综合算式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

2.出示例题图

请同学们列综合算式并解解答。指名说说解题思路。

3.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将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混合运算。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题:

①引导学生看图。出示问题:用50元钱买1个书包后,还可以买

几本练习本?

②请同学们先分步算一算,再试着列出综合算式。

板书:50—20=30(元)30+5=6(本)

③指名说说解题思路,并分别说说每道算式求出的是什么?

你如果要列综合算式必须要先求出什么才行?能不能这样列式50

-20X5

为什么?应该怎么办?板书:(50—20)X5

④请同学们算出结果

提问:在这道算式中有哪几种运算?我们是先算什么的?在这样

的算式中为了要先算减法,我们是怎样做的?追问:加小括号的

作用是什么?

2.教学“试一试”:

①出示题目,18X(36+24)95-(74-50)请同学们独立

算一算,指名板演。

②提问:两题在计算时有什么共同之处?

③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算式中有小括号时,应先算什么?(板书)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同学们算一算,指名板演。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每组中的两题有什么相同之处?有有什么不同?

请同学们计算。说说为什么计算结果会不同?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指名读题,说说题中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说说解题思路及算式。提问:为什么在综合算式中添上小括号?

四、反思总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算“24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算“24点”的基本方法,并在游戏中巩固混合运算的运

算顺序。

2.激励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

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算“24点”的规则和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会用4张牌算“24点”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教师手持扑克牌,谈话:认识它吗?它有几种花色?几个数字?是的,

这是一副小小的扑克牌,用它能玩几十种游戏,同学们,你会用扑克

牌玩哪些游戏?

学生自由发言。

揭题:这节课我们来玩一种和数学有关的扑克游戏一一算“24点二

提问:你会玩算“24点”吗?能否说说怎么玩?结合学生的介绍,

教师出示游戏规则:(1)每人准备扑克牌A〜10各一张(人表示1);

(2)在我们准备的扑克牌中拿出几张牌,利用学过的加、减、乘、

除进行计算,使最后的结果是24。但要注意:每张牌只能用一次。

二、交流共享

1.新手教程。

(1)课件出示扑克牌3。

谈话:加入不限定你出几张牌,我的手上有一张“3”的扑克牌,你

手上的牌出几,就能和我的这张牌计算得出24。

方法一:出8,三八二十四。

方法二:出3和7,三七二H-一,加3就是24。

方法三:出3和9,三九二十七,27减3就是24。

(2)课件依次出示扑克牌2、4、6、8、10、12,让学生说出如何算

出24。

归纳并提问:刚才同学们除了用上三八二十四、四六二十四,还想到

了其他的一些方法,看来凑成24的方法还是很多的。你知道哪些数

比较容易算出24吗?

2.闯关。

第一关:基础闯关。

(1)课件出示3张牌:7、6、3o

谈话:联系这3个数,哪些数能让你直接想到24。

(6,因为四六二十四;3,因为三八二十四)

引导:根据6去找4,能通过另外两张牌找到4吗?怎么找?根据3

去找8,能通过另外两张牌找到8吗?(不能)那么,这3张牌应该

怎样才能得到24?

学生思考后得出:7—3=4,4X6=24。

(2)课件出示3张牌:7、8、9o

学生互相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

引导:这里有8,如果去找3,行吗?(不行)那该怎么办?

提示:如果乘不行,就用加法试一试。

学生试算出汇报,教师板书:

7+8=1515+9=24

小结:我们在算“24点”时一,当一种方法行不通时,可以换其他方

法再进行试算。

(3)组织活动:分小组,用下面各组牌上的3个数算出24。

课件出示以下三组牌:

第一组:2、3、4

第二组:3、8、9

第三组:3、5、9

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把各自的想法写出来,最后汇报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2、3、4:2X3X4

3、8、9:94-3X8

3、5、9:3X5+9

(4)教师任意摸3张扑克牌,让学生比赛算“24点”,对算得又快

又准的学生予以表扬,并明确:有些是算不出“24点”的。

第二关:挑战自我。

谈话:下面加大游戏难度,刚才我们用的是3张牌,现在我们用4张

牌,游戏规则还是一样,注意:每张牌只能计算一次。

课件出示4张牌:A、2、5、8

提示:这里的A代表数字1。先和同桌交流想法,然后写在本子上。

指名汇报,教师板书:

①5+1=684-2=46X4=24

(2)5-2=38+1=83X8=24

③1+5=66+2=33X8=24

学生还可能得出不同的算式,如:(5-1)X(8—2)、2X(5+8—1)、

(5-2)X8X1等,教师应给予鼓励。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试一试":

你能用下面每组4张扑克牌上的数算得24吗?

让学生说方法,教师适时指导。

第一组:8-7=11+5=66X4=24

第二组:9-7=22X4=83义8=24或9一7=23X4=122X12=24

或3义9=2727—7=2020+4=24

第三组:6+2=33+1=44义6=24或6+6=1212X1X2=24

2.比一比。

教师讲解比赛规则:四人一组,各人从自己的扑克牌中任意拿出一张,

谁先算得24,谁就获胜。如果计算的结果得不到24,就换牌再算。

学生进行游戏,教师巡视。收集学生算不出的加以展示,并让其他学

生进行计算。

四、反思总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归纳:本节课我们主要探索了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

方法,通过计算练习巩固了知识。用竖式计算加法应注意数位对齐。

认识平年和闰年

教学目标:

1、经历比较、归纳的过程,知道平年、闰年以及季度;记住平年、

闰年的天数;掌握判断平年与闰年的方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日常生活与数学知识是密切相关的,

培养数学应用的意识和能力。

3、了解一些宇宙天体运动规律与年、月、日关系的常识,了解气象

部门对春、夏、秋、冬的科学划分,引发对自然科学产生好奇心,

激发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掌握判断某一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2004年二月和2005年二月的年历卡,让学生观察2004年2

月和2005年2月的天数相同吗?

2、指出:2004年2月有29天,而2005年2月只有28天。

3、教师:可见2月份是非常特殊的月份。我们把2月只有28天的这

一年叫做平年,有29天的这一年叫闰年。(板书)

二、师生探究

1、出示2005〜2016年2月天数的年历卡,让学生说说哪些年份是

闰年,哪些年份是平年。

2、如果不知道2月份的天数,怎样判断这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呢?找到了规律就知道了。

3、再仔细观察刚才的年历卡,你发现闰年和平年在排列上有什么

规律吗?

揭示: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板书)

4、介绍: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

方法:用该年的年份除以4没有余数的即为闰年,有余数的即为

平年。

如:19944-4=498……2(平年)

1996+4=499(闰年)

指出: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例如

2000年是闰年,而2100年是平年。

5、做“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并说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三、计算全年天数

1、我们已经知道了平年2月有28天,闰年2月有29天,因此平年

全年的天数与闰年全年的天数相同吗?

2、你会算一算平年一年有多少天?闰年一年有多少天吗?

3、组织交流,师板书:平年365天,闰年366天

四、了解季度方面的有关知识

1、引导学生读第20页第3题的要求,谈谈自己对“季度”的了解。

2、师介绍有关知识。

3、指导学生计算第一季度的天数,学生独立计算后三个季度的天数。

4、反馈交流。

五、巩固反思

1、做“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方法。

2、做“想想做做”第3题。

结合本题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3、做“想想做做”第5题。

先同桌交流后全班交流。

六、全课小结

说说本课自己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

24时计时法

教学目标:

1.认识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生活中的时间。

2.能进行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相互转换。

教学重点: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教学难点:理解和发现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并能正确进行互换。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谈话:羊村要召开羊羊运动会,这一天,懒羊羊通知喜羊羊:“明

天5时到羊村体育场参加跑步比赛。”第二天,喜羊羊天没亮就出发

了,早上5时赶到体育场却发现一个小伙伴也没有,一直等到傍晚5

时才开始比赛,这是怎么回事?(学生自由发表各自意见)

师:原来,一天有2个5时、懒羊羊在通知的时候没有说明是早上的

5时,懒羊羊在通知的时候没有说明是早上的5时一,还是傍晚的5时,

导致喜羊羊在早上5时就到了达了。生活中经常因为这样的描述出现

错误,为了简易、不出错,广播、电视等部门都用24时计时法。

2.揭题:本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下24时计时法的相关知识。

二、交流共享

1.出示例3的节目预告表。

提问:这是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的节目预告表,你从中知道了什

么?(学生自由发言)

追问:怎么会有14:00呢?

引导学生明确:这里用的是24时计时法,14:00是下午2时。

2.课件演示钟表。

(1)出示倒计时的场面,提问:见过这个场面吗?新年的钟声即

将敲响,一起倒计•时,当我们倒数到1的那一瞬间,钟面上的时

针、分针、秒针都指到了几?(12)这个时刻意味着什么?

(2)课件演示(时间)

结合演示,教师介绍:新的一天开始了,此时是儿时?(夜里12

时),月亮高高挂,我们正在睡觉,时间继续走,早上8时一,我们

在哪里?(学校)时间继续走,中午12时一,我们回到家,在家里

吃饭。到这时,时间已经悄悄走过了钟面的一圈,回到了12时,

时间继续走,开始第二圈的旅程,到了晚上8时一,我们要上床睡

觉了。当时间走到晚上12时时一,这一天就过去了,它又将开始新

的一天。

提问:现在时针一共走了几圈?(结合彩条,让学生看清走了2

个12,是2圈)一共走了多少个小时?(24小时)

小结。

3.介绍24时计时法。

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针走一圈的时刻时,钟面上的时针指几就是

几时,表示时针走第二圈的时刻时,钟面上时针所指的数加上12

就是24时计时法的时刻。

4.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的关系。

提问: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引导学生明确:(1)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时,这个时刻从0时起过

了几小时一,就直接说几时;而普通计时法为了区别两个不同的时段,

要在时间前面加上凌晨、早上、下午、晚上等词。(2)中午12时之

前表示的时刻相同,1时之后,表示的时刻相差12小时。

追问:16:00是下午几时?18:30呢?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16:00

是下午4时,18:30是下午6时30分。

三、反馈完善

1.说一说:羊村运动会上喜羊羊早到是谁的错?如果你是懒羊羊你会

怎样通知喜羊羊?

让学生用两种计时法分别描述:明天下午5时或明天17时一。

2.完成教材第52页“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钟面上的时间用24时计时法表示,各是几时?

让学生小组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并指明汇报。

3.完成教材第52页“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图标,提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