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建设项目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评估技术规范_第1页
生态建设项目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评估技术规范_第2页
生态建设项目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评估技术规范_第3页
生态建设项目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评估技术规范_第4页
生态建设项目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评估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JG330521/TXXXX—2023iiIIICS01.040.13CCSZ06DJGFORMTEXT330521德清县地方技术性规范DJG330521/TFORMTEXTXXXX—2023FORMTEXT生态建设项目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评估技术规范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effectivnessassessmentofbiodiversityconservationforecologicalprojects(报批稿)FORMTEXTXXXX-FORMTEXTXX-FORMTEXTXX发布FORMTEXTXXXX-FORMTEXTXX-FORMTEXTXX实施德清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目次TOC\o"1-1"\h\z\u前言 Ⅱ1范围 生态建设项目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评估技术规范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生态建设项目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评估的基本原则、评估周期、评估指标、评估实施以及评估结果应用等相关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森林保护修复、湿地保护修复、矿山生态修复、流域综合治理等生态修复以及动植物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建设或改造等生态建设类项目。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HJ710.1—2014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陆生维管植物HJ710.3—2014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陆生哺乳动物HJ710.4—2014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鸟类HJ710.5—2014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爬行动物HJ710.6—2014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两栖动物HJ710.7—2014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内陆水域鱼类HJ710.8—2014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淡水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HJ710.9—2014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蝴蝶HJ710.10—2014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大中型土壤动物HJ710.12—2014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水生维管植物HJ710.13—2014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蜜蜂类HJ1143—2020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技术规范保护成效评估(试行)HJ1167—2021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森林生态系统野外观测HJ1168—2021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草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HJ1169—2021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湿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HJ1171—2021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生态系统格局评估HJ1172—2021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生态系统质量评估HJ1173—2021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HJ1272—2022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技术指南(试行)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科学性以保护和提升区域生物多样性为目标,以生态学、保护生物学等相关学科基础理论为依据,科学确定评估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的主要内容和关键指标,尽量克服因人而异的主观因素带来的影响,确保评估结果客观、真实、准确。实用性鉴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际情况和分析评估工作的时间限制,基于可监测易于获取的数据,选取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评估指标及参数。应避免获取时间长、技术繁杂、难以准确测定的数据指标,以提高分析评估工作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规范性明确评估流程,严格依据评估的内容、方法、数据来源、评估结果等标准,科学获取各类数据,开展基期评估和后评估,围绕项目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和管理能力两个方面进行评估,确保评估的规范性。协调性评估采用定量和定性评估结合协调的方式开展。定量指标采用遥感数据、野外调查数据、统计资料数据进行计算,评估区域生物多样性在基期评估和后评估的变化情况。定性评估主要针对项目后期保护成效维护的管理能力。评估周期项目启动前1年开展基期评估,建立基期评估数据集。项目完成后2年可进行后评估,建立后评估数据集。此后每2年为一个周期进行评估。可根据不同项目类型适当调整评估周期。评估指标生态建设项目生物多样性评估的具体指标及赋分情况见表1。表1生态建设项目生物多样性评估指标体系评估科目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指标说明指标使用分值保护成效生态系统重要生态系统面积评估区内森林、灌丛、草地、湿地、农田(非生态用地转化)等重要生态系统面积变化情况基期评估和后评估10生态连通度评估区内生态系统整体连通程度情况10生境质量评估区内生物栖息地质量变化情况10植被覆盖度评估区内有植被覆盖的区域生长季平均植被覆盖情况10物种物种丰富度评估区内物种的数量变化情况15重要物种种群数量评估区内重要物种的种群数量变化情况15重要物种指数评估区内重要物种种数变化情况10管理能力成效维护方案落实实施方案中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后评估5设施维护生物多样性相关基础设施配备、管理以及维护等情况5动态监管对重要生态系统、重要物种进行长期跟踪、动态监测等情况5群众反馈群众对项目的参与度、满意度或需要改进的意见等反馈情况5评估实施评估流程评估流程包括:明确评估对象及范围、建立评估指标体系、数据准备与获取、开展评估、成效对比以及编写评估报告等环节(见图1)。明确评估对象及范围建立评估指标体系数据准备与获取生态系统物种成效维护保护成效管理能力遥感解译野外调查统计资料后评估指标生态系统物种成效对比评估编写评估报告基期评估指标生态系统物种成效维护开展评估图1生态建设项目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评估流程图明确评估对象及范围明确评估对象为生态建设类项目,根据项目建设相关要求,确定评估区域边界范围。建立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结合的方式,从保护成效和管理能力两个方面建立生态建设项目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评估指标体系。数据准备与获取通过资料收集、遥感解译、野外调查等方式,收集评估所需的基础资料与数据,各指标评估依据和数据资料来源见附录A。开展评估评估分两个阶段。基期评估,指项目启动前1年,对评估区域原来的生物多样性状况进行评估,评估指标包括生态系统和物种两类二级指标。后评估,指项目实施完成后2年,对评估区域现在的生物多样性状况进行评估,评估指标包括生态系统、物种和成效维护三类二级指标。成效对比评估通过对比基期评估和后评估两个阶段的指标值,得到成效评估结果。根据结果进行分级,形成评估结论。各项指标赋分细则及评估分级方法见附录A、B。编写评估报告基于评估结果,编制《生态建设项目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评估报告》,报告格式和内容参见附录C。评估结果应用评估结果能及时反映项目生物多样性状况,可为项目自身升级改造、申请绿色金融服务、区域生境优化等相关领域的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附录A(规范性)赋分细则A.1重要生态系统类型面积A.1.1指标含义评估区范围内,计算森林、灌丛、草地、湿地、农田(非生态用地转化)等重要生态系统在后评估和基期评估的面积差异,反映项目改变区域生态系统面积的情况。A.1.2赋分说明该指标总分10分,根据评估区内重要生态系统面积变化率进行赋分。A.1.3评分方法重要生态系统面积评分方法按照表A.1相关要求执行。表A.1重要生态系统面积评分表指标分级重要生态系统面积变化率(SCr)赋分显著增加SCr≥0.1%10略有增加0<SCr<0.1%6+4×SCr/0.1%无明显变化SCr=06略有减少-0.05%≤SCr<05显著减少SCr<-0.05%0A.1.4计算方法重要生态系统面积变化率根据公式(A.1)计算。SCr=i=1nSC式中,SCr——SCi——森林、灌丛、草地、湿地、农田等生态系统后SCi'——森林、灌丛、草地、湿地、农田等生态系统i——指标序号,表示森林、灌丛、草地、湿地、农田等生态系统类型;n——指标数量,表示生态系统类型数量。各类型生态系统实地观测方法按照HJ1167、HJ1168、HJ1169执行。A.1.5数据来源评估区分辨率不低于10m卫星遥感解译数据、野外实地核查数据。A.2生态连通度A.2.1指标含义评估区范围内,各生态系统斑块之间的整体连通程度,可反映生物或生态过程在各生态斑块间的运动受到促进或阻碍的程度。A.2.2赋分说明该指标10分,根据评估区内生态连通度变化率赋分。A.2.3评分方法生态连通度评分方法按照表A.2相关要求执行。表A.2生态连通度评分表指标分级生态连通度变化率(ECr)赋分显著提升ECr≥0.1%10略有提升0<ECr<0.1%6+4×ECr/0.1%无明显变化ECr=06略有下降-0.05%≤ECr<05显著下降ECr<-0.05%0A.2.4计算方法EC=AEC×i=1nEij=e-k×式中,EC——生态连通度指数;AEC——生态连通度指数的归一化系数,参考值为n——生态空间斑块的总数量,个;ai——斑块i的面积,kmaj——斑块j的面积,kmLA——评估区的面积,km2;Eij*——斑块i和斑块j之间所有路径最终连通性的最大值,即斑块i和j之间所有可能路径Eij——斑块i与dij——斑块i与j之间的最低成本距离,在此指最短距离,k——常数项,通过物种平均扩散距离和设置的概率值确定,推荐平均距离为5km,概率设置为0.5。生态连通度变化率根据公式(A.4)计算。ECr=ECI2-式中,ECr——ECI2——后ECI1——基期A.2.5数据来源评估区分辨率不低于10m卫星遥感解译数据、野外实地核查数据。A.3生境质量A.3.1指标含义评估区内由于生态系统类型不同而体现的生物栖息地质量差异。A.3.2赋分说明该指标10分,根据评估区内生境质量指数变化率进行赋分。A.3.3评分方法生境质量评分方法根据表A.3相关要求执行。表A.3生境质量评分表指标分级生境质量指数变化率(HQIr)赋分显著提升HQIr≥0.1%10略有提升0<HQIr<0.1%6+4×HQIr/0.1%无明显变化HQIr=06略有下降-0.05%≤HQIr<05显著下降HQIr<-0.05%0A.3.4计算方法按照《区域生态质量评价方法(试行)》(环监测〔2021〕99号)中生境质量指数方法计算。HQI=Abio×0.35×式中,HQI——生境质量指数;Abio——生境质量指数的归一化系数,参考值494.8122SF——森林面积(包括灌丛),权重为0.35;SG——草地面积,权重为0.21;SW——湿地面积,权重为0.28;SC——农田面积,权重为0.11;SB——城镇面积,权重为0.04;SU——裸地面积,权重为0.01;LA——评估区面积,km2。生境质量指数变化率根据公式(A.6)计算。HQIr=HQI2-式中,HQIr——HQI2——后HQI1——A.3.5数据来源评估区分辨率不低于10m卫星遥感解译数据、野外实地核查数据。A.4植被覆盖度A.4.1指标含义评价区内,森林、草地、湿地等有植被覆盖区域的生长季平均植被覆盖度(不含农田),通常使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计算。A.4.2赋分说明该指标10分,根据评估区内森植被覆盖度变化率进行赋分。A.4.3评分方法植被覆盖度评分方法按照表A.4相关要求执行。表A.4植被覆盖度评分表指标分级植被覆盖度变化率(VCr)赋分显著提升VCr≥1%10略有提升0<VCr<1%6+4×VCr/1%无明显变化VCr=06略有下降-0.05%≤VCr<05显著下降VCr<-0.05%0A.4.4计算方法按照HJ1172或《区域生态质量评价方法(试行)》(环监测〔2021〕99号)中植被覆盖指数方法计算。VC=Aveg×i=1n式中,VC——植被覆盖指数;Aveg——植被覆盖指数的归一化系数,参考值为121.1651Pj——评价年5-9月像元NDVIn——区域像元数,个。植被覆盖度变化率根据公式(A.8)计算。VCr=VC2-式中,VCr——VC2——后评估VC1——基期评估A.4.5数据来源评估区分辨率不低于30m的NDVI遥感数据。A.5物种丰富度A.5.1指标含义评估区内,物种数目的多少。其中,高等植物、鸟类、两栖爬行动物、昆虫为陆生生境必须评估类群,鱼类、底栖生物为水生生境必须评估类群,其他为选择评估类群。A.5.2赋分说明该指标15分,根据评估区内物种丰富度变化率进行赋分。A.5.3评分方法物种丰富度评分方法按照表A.5相关要求执行。表A.5物种丰富度评分表指标分级物种丰富度变化率(SRr)赋分显著提高SRr≥10%15略有提高0<SRr<10%7+8×SRr/10%无明显变化SRr=07略有降低-0.1%≤SRr<05显著下降SRr<-0.1%0A.5.4计算方法后评估和基期评估的物种丰富度通过野外调查进行统计,调查方法按照HJ710.1、HJ710.3、HJ710.4、HJ710.5、HJ710.6、HJ710.7、HJ710.8、HJ710.9、HJ710.10、HJ710.12、HJ710.13执行。物种丰富度变化率根据公式(A.9)计算。SRr=SR2-式中,SRr——SR2——后评估SR1——A.5.5数据来源野外实地调查观测的动植物数据以及相关部门提供的历史资料、统计数据等。A.6重要物种种群数量A.6.1指标含义评估区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数目的多少。重要物种包括: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的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中受威胁(极危、濒危、易危)物种,区域特有野生动植物,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物种,有重要科学研究价值和文化价值的物种(如建群种、乡土种)。A.6.2赋分说明该指标15分,根据评估区内重要物种种群数量变化率进行赋分。A.6.3评分方法重要物种种群数量评分方法按照表A.6相关要求执行。表A.6重要物种种群数量评分表指标分级重要物种种群数量变化率赋分显著增加ISNr≥15略有提高0<ISNr<7+8×ISNr无明显变化ISNr=7略有降低-0.1%≤ISNr<6显著下降ISNr<0A.6.4计算方法种群数量通过野外调查进行统计,调查方法按照HJ710.1、HJ710.3、HJ710.4、HJ710.5、HJ710.6、HJ710.7、HJ710.8、HJ710.9、HJ710.10、HJ710.12、HJ710.13执行。重要物种种群数量变化率根据公式(A.10)计算。ISNr=ISN2-式中,ISNr——ISN2——后评估ISN1——基期评估A.6.5数据来源野外实地调查观测的动植物数据以及相关部门提供的历史资料、统计数据等。A.7重要物种指数A.7.1指标含义评价区内重要物种种数的多少。A.7.2赋分说明该指标10分,根据评估区内重要物种指数变化率进行赋分。A.7.3评分方法重要物种指数评分方法根据表A.7相关要求执行。表A.7重要物种指数评分表指标分级重要物种指数变化率(ISr)赋分显著提高ISr≥5%10略有提高0<ISr<5%6+4×ISr/5%无明显变化ISr=06略有降低-0.05%≤ISr<05显著下降ISr<-0.05%0A.7.4计算方法按照《区域生态质量评价方法(试行)》(环监测〔2021〕99号)中重点保护生物指数方法计算。IS=AIS×AIS+13.2142式中,IS——重要物种指数;AIS——重要物种指数的归一化系数,参考值为AIS——评价区内属于重要物种的高等植物、哺乳类、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等各类群的物种总数,种。重要物种的种数通过野外调查进行统计,调查具体方法参照可参照HJ710.1、HJ710.3、HJ710.4、HJ710.5、HJ710.6、HJ710.7、HJ710.8、HJ710.9、HJ710.10、HJ710.12、HJ710.13执行。重要物种指数变化率根据公式(A.12)计算。ISr=IS2-式中,ISrIS2——后评估IS1——A.7.5数据来源野外实地调查观测的动植物数据以及相关历史资料数据。A.8方案落实A.8.1赋分说明该指标5分,根据项目对实施方案中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赋分。A.8.2评分方法设施维护评分方法根据表A.8相关要求执行。表A.8方案落实评分表评分要点评分要点赋分保护措施落实实施方案中超80%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措施落实且有效实施,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完善措施4-5实施方案中有一半以上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措施落实开展2-3实施方案中不足一半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措施得到落实0-1A.8.3评分依据项目实施单位提供的项目实施方案、项目进展报告、技术成果资料等。A.9设施维护A.9.1赋分说明该指标5分,根据项目基础设施运行维护情况进行赋分。A.9.2评分方法设施维护评分方法根据表A.9相关要求执行。表A.9设施维护维护评分表评分要点评分要点赋分基础设施运行维护基础设施配备齐全,运行状况良好,定期维护4-5基础设施配备齐全,运行状况较好,偶尔维护2-3基础设施配备不完整,运行状况较差,未维护0-1A.9.3评分依据项目实施单位提供的基础设施运行维护相关资料等。A.10动态监管A.10.1赋分说明该指标5分,根据项目对重要生态系统、重要物种的动态监管情况进行赋分。A.10.2评分方法动态监管评分方法根据表A.10相关要求执行。表A.10动态监管评分表评分要点监管情况赋分生态系统和重要物种监管长期跟踪生态修复、生态建设改造等生态过程;长期监测重要物种,建立管理台账,及时反映问题并改进4-5生态过程、重要物种偶尔监测,台账记录不完整,未及时反映问题2-3生态过程、重要物种长期不关注、不监测,无监测、管理台账0-1A.10.3评分依据项目实施单位提供的跟踪管护资料、物种监测资料、管理台账或其他相关资料等。A.11群众反馈A.11.1赋分说明该指标5分,根据群众对项目的参与度、满意度等反馈情况赋分。A.11.2评分方法群众反馈评分方法根据表A.11相关要求执行。表A.11群众反馈评分表评分要点反馈情况赋分参与度通过线上或线下等多种方式和媒介,举办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的社区、群众互动活动不低于3次,群众参与积极性高2宣传方式较少,举办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的社区、群众互动活动少于3次,周围社区、群众对项目不了解,参与较少0-1满意度群众了解项目成效等相关情况,促进了生物多样性以及周边地区环境质量,满意度达80%以上2-3群众对项目成效、生物多样性改善情况了解较少,对周边地区环境造成影响,满意度低于80%0-1A.11.3评分依据项目实施单位提供的生物多样性相关活动资料、群众满意度问卷调查、采访等资料。生物多样性相关活动资料应包括活动方案、活动成果、媒体报道等。问卷调查样本量应不少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