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安置村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标段一)路线设计说明_第1页
移民安置村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标段一)路线设计说明_第2页
移民安置村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标段一)路线设计说明_第3页
移民安置村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标段一)路线设计说明_第4页
移民安置村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标段一)路线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移民安置村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标段一)路线设计说明S2-0页1、概述本次设计项目位于,本项目的实施能有效地改善旧路局部地段狭窄、平纵线形较差的现状,对方便当地群众安全出行、提高道路的运输效率。2、设计依据2.1任务依据(1)公司与业主签订的设计合同。(2)业主的意见和建议,满足地方发展需要的同时,尽量节省投资。(3)交通部颁布的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概预算编制办法”、“预算定额”及有关规定。2.2技术依据(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2)《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3)《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2022);(4)《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规范》(JTG3311-2021)(5)《重庆市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渝交委法[2011]24号)(6)重庆市“四好农村路”(通组公路)设计通用图(重庆市公路局2018)《重庆市通组公路管理办法》(7)《重庆市农村通组管理验收指南》(8)《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D81-2017);(9)《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D81-2017);(10)《路面标线涂料》(JT/T280-2022);(11)《重庆市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指南(试行)》;(12)国家现行的其他有关标准、规范、规程与规定。3、设计标准(1)公路等级:四级公路(II类);(2)设计时速:15km/h;(3)设计洪水频率:路基、涵洞1/25。4、测设简况外业勘测期间,项目组完成了项目沿线测设及调查工作,具体测设内容如下:4.1导线点布设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测量精度控制要求,项目二标合计布设32个控制点,详见控制测量表。4.2导线点测量使用GPS对导线点进行高精度测量。导线点坐标测量采用双频GPS定位接收机进行测量,并按两测回法进行校核,对站点间方向角及距离进行高精度测量。4.3导线点坐标及高程本次测量坐标系采用国家2000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4.4原有道路采点测量及地形图测量导线点坐标及高程测量完成之后,依据导线点的坐标及高程对道路进行采点测量,采集全线的平面线位及纵面高程,弯道、纵坡变化段、平交口路段测点按设计需要对测点进行加密。同时对沿线重要结构物、重要交叉点采用GPS、全站仪配合水准仪等进行了高精度测量采集数据,并对全线的地形、地物等进行详细测量,并最终形成地形图。5、老路现状本项目道路为通组公路,路基宽度4.5米。现状路面结构为泥结碎石路面,路基稳定,沿线通行条件较好,但下雨时,影响正常通行;道路整体宽度不一,实际行车宽度远小于路基宽度。道路目前均无错车道(可在平交口和路基较宽处安全错车)。原公路的排水系统均为土质边沟或无边沟。经现场调查为满足排水需要,需新修边沟和增加部分简易涵洞。原有道路为泥结碎石通组公路,全线无交安设施。本次设计将增加标志标牌设计;对于临崖路段和鱼塘路段采用波形梁护栏进行安全防护。6、路线布设原则及主要技术指标采用情况6.1路线布设原则路线设计应积极贯彻“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的设计理念,结合本项目的特点,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合理确定技术指标,尽量降低工程造价。具体设计原则如下:(1)项目充分利用现状路基,降低工程造价;(2)项目受地形限制,路线纵坡较大,且展线空间有限,结合地形尽量优化路线,尽可能的提高平纵指标。(3)尽量减少公路永久性用地,节约土地资源,降低工程造价;(4)新建路段做好路线平、纵组合设计,充分考虑驾乘人员的视觉及心理舒适度要求,做到安全、舒适和快捷。6.2主要技术指标采用情况主要技术采用情况见表2-2:主要技术标准及采用情况指标名称标准指标值采用指标值备注公路等级四级公路(II类)设计速度(km/h)1515路基宽度(m)4.54.5平极限最小半径(m)1010曲一般最小半径(m)2020线不设超高最小半径(m)9090最大纵坡(%)1412最小坡长mm)4545停车视距(m)1515凸形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m)75150凹形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m)75200汽车荷载等级公路-Ⅱ级公路-Ⅱ级路面轴载标准轴载100KN标准轴载100KN设计洪水频率1/251/257、主要控制点控制点布设在拟建道路的起点或终点处。8、路线设计8.1设计原则本项目的技术标准及指标的选择,基本以公路现状为主,按照现行设计标准,设计速度15公里/小时;对于受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受限的路段,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通过技术和经济论证后。灵活运用路基宽度、纵坡及平纵线形等技术指标,合理选用技术指标。并始终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不过于追求大半径、缓纵坡、宽路基、厚路面,设计上主要以安全为前提,同时力求经济和实用。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技术可行、标准合理、节约土地、保护环境、保证质量、注重安全”的原则,并按照“充分利用旧路资源,安全利用原有桥涵,着重提高路面等级,完善防护排水措施,增强晴雨通车能力”的方针进行设计。8.2路线平面设计本项目原路基宽度3-4米,大多数路段为简易泥结碎石路面结构。平纵线形不顺适,存在很多“断臂曲线”。本次测设原则上平、纵线形不做大调整。积极贯彻合理设计,注重环保的理念,遵循保护耕地、节约用地原则,尽量利用旧路,避免大挖大填,局部困难地段截弯取直,调整纵坡。在公路立体线形设计中,注重平、纵、横的舒顺,合理配合。8.3路线纵断面设计尽量利用旧路,不破坏原有旧路结构层,使改建公路路基与原公路拟合,在满足最短坡长的前提下,尽量缩短坡长,以减小工程量,减少工程投资。对旧路纵坡较大路段,本次改建时虽然适当降低坡度,缩短坡长,尽量采用指标下限。为保障行车安全,在长陡坡、高岩、陡坎等路段两端设置警告标志、安全护柱等安全设施。本项目纵断面指标满足《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和《重庆市通组公路建设管理办法》有关标准要求。8.4路线平、纵面组合设计全线从汽车动力学及力学的观点出发,充分考虑了驾驶人员视觉和心理方面的要求并控制合成坡度,有利于路面排水和行车安全的要求,充分注意了线形与自然景观和环境的配合与协调,尽可能的使平、纵面线形组合协调,以保证视觉上的连续性,避免纵面线形在较短的距离内出现较大的波浪起伏。平纵面线形设计满足视觉连续、协调、行车安全顺适的要求。8.4超高设计根据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和《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规范》(JTG3311-2021),圆曲线对应的超高值应根据设计速度、圆曲线半径、路面类型、自然条件和车辆组成等情况确定。本项目根据项目实际情况,拟建项目最大超高按6%控制,超高绕边线旋转,超高渐变在直线和圆曲线上完成。8.5加宽设计根据《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规范》(JTG3311-2021)中有关规定,本项目交通组成基本无中型载重汽车和中型客车,圆曲线半径小于250m的弯道需加宽,加宽值为四级(II)类(无中型载重汽车和中型客车)值加宽,渐变在直线和圆曲线上完成。8.6交通安全设施设计8.6.1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原则为配合本工程的建设,更充分地发挥公路的使用功能,确保行车安全,根据沿线地形地物以及路线线形指标参数特点设置护栏、交通标志、安全设施(减速振荡标线)等。根据公路技术标准、交通量、功能、服务水平等的要求,结合本项目具体情况进行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力争做到醒目、牢固、实用。8.6.2标志设计交通标志的设置应给道路使用者提供明确、准确、及时和足够的信息,使其通过交通标志的引导,顺利、快捷、安全地抵达目的地。(1)设置原则在公路平交道口等地段设置警告标志;在平曲线和弯道以及连续弯道等地段设置警告标志;在陡坡、陡坡急弯等路段设置警示标志;在需要特别指示的地方设置指示标志。1)急弯路段平曲线半径小于等于20m且停车视距小于20m时的路段,应设置急转弯标志。相邻两个反向曲线的半径均小于或其中一个小于20m且停车视距小于20m,相邻两曲线间距小于40m时,应设置反向弯路标志。连续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反向平曲线,其平曲线半径均小于或有两个半径小于20m且停车视距小于20m时,且各圆曲线的间距均小于40m时设置连续弯路标志。当连续弯路总长度大于500m时,应重复设置。可在连续弯路标志下附加连续弯路长度的辅助标志。急弯标志可以和建议速度标志或限制速度标志联合使用。条件允许时,可考虑采用开挖视距平台等措施改善视距。2)陡坡路段陡坡标志用以提醒车辆驾驶人小心驾驶。当纵坡大于等于7%时,在纵坡坡脚适当位置设置上陡坡标志,在纵坡坡顶适当位置设置下陡坡标志。当连续两个或两个以上纵坡大于等于7%的路段坡顶前适当位置,可设置连续下坡标志。当连续下坡总长大于3Km后,应重复设置。3)交叉路口标志两相交公路间不能保证由停车视距构成通视三角区时,应设置交叉路口标志。4)其他标志其他路段可根据现场条件、管理需要,设置相应的限制通行、限重、限高、限宽、限速、注意落石、道路变窄、注意村庄、注意行人、慢行、注意危险、鸣笛等标志。各种标志适用条件及设置方法详见《道路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相关要求。(2)技术要求1)交通标志应满足现行《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对标志颜色、图案和形状的要求。2)标志前置距离。需要驾驶人根据信息采取相应行动的,例如变换车道、改变行驶方向、减速或停车等情况,在标志设置时,除确保驾驶人在动态条件下能读完标志信息外,还应预留一定的前置距离,给驾驶人采取相应行动提供时间和空间。这类标志主要是警告标志,农村通组公路标志设置前置距离一般可采用30m,可根据现场条件适当调整,但应符合《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的规定。3)结合农村公路实际,交通标志主要结构形式宜采用单住式。结构设计综合考虑其安全性、经济性、合理性、协调性等因素,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选用简单、经济的支撑方式。立柱采用钢管制作,立柱在长度方向不应拼接,立柱端部应设置柱帽。交通标志基础宜采用扩大基础,当基础过大或基础设置处土质不良时,可采用桩基础。标志标牌的基础以重庆市四好农村路的通用图为准。交通标志的钢构件必须进行防绣防腐处理,所有钢构件均应进行热浸镀锌处理,紧固件的镀锌量为350g/m2,其它钢构件的镀锌量为600g/m2。4)警告标志采用边长为70cm的等边三角形,圆形禁令标志直径采用60cm规格,三角形禁令标志边长不应小于60cm,指示标志的直径或短边边长不应小于60cm。5)标志板材料采用铝合金板,板的金属层厚2.0mm,采用铝滑槽加固,标志上的文字、符号及底膜均采用II类及以上反光膜(工程级反光膜),标志版面的颜色、图案、形状均按现行《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重庆市“四好农村路”(通组公路)设计通用图》执行。反光膜逆反射性能指标应符合《道路交通反光膜》(GB/T18833-2012)的要求。(3)验收标准1)标志采用Ⅱ类及以上反光膜,反光膜的逆反射系数应满足《道路交通反光膜》GB/T-2012中的相关规定。2)交通标志在加工、制作应符合《道路交通标志标线》(GB5768)和《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GB/T23827)的规定。3)交通标志在安装后标志面及金属构件图层不能有损伤。4)交通标志实测项目应符合下表的要求项次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频率1标志面反光膜逆反射系数(cd.lx-¹.m-²)满足设计要求逆反射系数测试仪;每块板每种颜色测3点2标志板下缘至路面净空高度(mm)+100,0经纬仪、全站仪或尺量:每块板测2点3柱式标志板、悬臂式和门架式标志立柱内边缘距土路肩边缘线距离(mm)≥250尺量:每处测1点4立柱竖直度(mm/m)3垂线法:每根柱测2点5基础顶面平整度4尺量:对角拉线测量最大间隙,每个基础测2点6标志基础尺寸(mm)+100,-50尺量:每个基础长度、宽度各测2点标线设计(1)布设原则8.6.3标线设计(1)布设原则1)车行道边缘线:本项目交通标线主要为车行道边缘线。车行道边缘线应设置于公路两侧紧靠车行道的外边缘处。线宽10cm,采用白色实线。在出入口、交叉口等允许车辆跨越边缘线的地方,可设置边缘虚线。车行道边缘线采用普通热熔标线,干膜厚度1.8mm,厚度允许偏差按国标执行。行车道边缘线应设置于公路两侧紧靠车行道的硬路肩内,未设置硬路肩的公路车道边缘线应设置于公路两侧紧靠行车道的外边缘处。2)车行道横向减速标线:白色标线,设于村庄、下陡坡、急弯、交叉口及其它需要减速的路段前方,提醒过往车辆减速行驶。标线垂直行车方向,线宽45cm,车行道横向减速标线采用震荡标线,基底厚2.0mm,凸起部分厚5.0mm。(2)材料要求车道边缘线、车道分界线及出、入口标线及路面文字标记等白色标线采用施工快捷、寿命长、反光性好的热熔型反光标线涂料,标线干膜厚度1.8mm,涂料中混合总重量18%的反光玻璃珠以增加标线夜间反光性。施工时反光标线面撒玻璃微珠应分布均匀,含量为0.3~0.34kg/m2。新划标线的初始逆反射亮度系数应符合GB/T21383的规定,白色反光标线的逆反射亮度系数不应低于150mcd/m2/lx,黄色反光标线的逆反射亮度系数不应低于100mcd/m2/lx。施工前应对标线材料及玻璃珠进行检验,符合规范规定的指标后方可大面积施工,施工应尽量避免在气温过高或过低的天气进行。(3)技术要求及施工注意事项1)本工程路面标线采用热熔型。热熔型涂料中的树脂必须是热塑性的,热塑标线材料,必须符合交通标线的技术要求:耐久、耐磨耗、耐腐蚀、与路面粘结强;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具有较好的辩认性;具有防滑性能和一定的粗度,便于施工,与人无害。2)本路标线采用《路面标线涂料》第4条表1规定的反光型热热熔涂料。其品质应符合第52条表3的规定,所用玻璃珠的品质应符合JT/T466的有关规定。3)划标线的路面不得有灰尘、砂土、积水等,彻底清扫干净后才可以进行放样工作,标线的放样一定要与道路的线形相吻合,在横断上分配合理,线形流畅美观。对不符合要求的标线进行修整,去除溢出和垂落的涂膜,检查厚度、尺寸、玻璃珠的散布情况及划线的形状等。要修剔不合规格的标线,收集四处散落的玻璃珠。8.6.4波形护栏(1)设置原则本工程路侧护栏采用C级波形护栏,立柱中心间距为4.0m,加强型为2.0m,立柱埋入土路肩中,埋置深度1.4m;挡墙、涵洞路段立柱设置混凝土基础,基础尺寸为0.5×0.5×0.5m,立柱在基础中的埋置深度为0.4m,对路肩宽度不足的路段可适当加宽路肩,满足护栏安装要求。本项目根据车辆驶出路外有可能造成的交通事故等级,在主路高填方路侧、回头曲线、急转弯路段、道路纵坡较大路段设置C级护栏,行车道外侧3m内有以下情况时,必须设置护栏:1)深度30m以上的悬崖、深谷、深沟等路段;2)江、河、湖、海、沼泽、鱼塘等水深1.5m以上水域;3)小半径曲线外侧或填方边坡坡底有居民房屋的路段;4)跨河大桥两侧,引道高度大于或等于4.0m的路堤,设置路侧护栏;5)填方路段,路堤高度大于或等于4.0m时,设置路侧护栏。此外,行车道外侧3m内有以下情况时,可根据交通组成及交通流量、资金筹措等情况选择设置护栏:1)边坡坡度陡于1:1,且填方大于4m的路段;2)急弯或或连续下坡路段小半径曲线外侧,且填方大于4m的路段。(2)技术要求1)波形梁护栏板均采用2.5mm厚波形梁护栏板,路侧采用Φ114×4.5圆钢管立柱。2)波形梁板(热浸镀锌前厚度为t≥2.5mm)、立柱、托架、端头、连接螺栓等连接件均采用普通碳素结构钢(Q235),其技术条件应符合《碳素结构钢》(GB/T700-2006)的规定。3)护栏防盗应采用设计中的防盗螺栓连接。拼接波形梁的螺栓采用防盗螺栓和防盗压紧螺母,拼接波形梁的螺栓应采用高强螺栓,材料采用45号钢,其技术条件应符合《钢结构用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GB3632-2008)的规定。4)防阻块材料可用型钢制造,其技术条件应符合《冷弯型钢技术条件》(GB6725-2008)的规定。5)托架采用型钢制造,其技术条件应符合《冷弯型钢结构技术条件》的规定。6)波形梁护栏的所有冷弯型钢构件均应采用热浸镀锌处理,热浸镀锌所用的锌应为《锌锭》(GB/T470-2008)中所规定的0号锌或1号锌。所有金属构件均应采用热浸镀锌处理。镀锌量应符合以下规定:波形梁护栏、立柱、波形梁板、端头及连接件镀锌量为600g/m2,镀锌厚度为85μ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