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建筑的特征》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8.《中国建筑的特征》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王澍的建筑设计好在哪里?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对于中国传统与现代建筑的相融方式,王澍在当代中国建筑界里提出了完全基于个人思考的回答。他所运用的思考方式和所设计的建筑作品,展现了令建筑界无法回避的个人风格与逻辑,①你不进入他的逻辑,你无法理解他,无法理解的事物是无法有效批判的;②如果你进入他的逻辑,你也许能理解他,③因其体系的完整和自成一体,你依然无法有效批判他。④,王澍的建筑设计是不能用一般意义上的好和坏来评价的。⑤你喜欢他还是讨厌他,实际上,目前他所占据的位置,⑥无人能敌。
①②③④⑤⑥
A如果可是如果但是因此也
B但是而且假如因此不管就
C如果而但因此无论的确
D但是而假如但是所以仍
A.AB.BC.CD.D
二、语言表达
2.以下是某厂家附在产品包装袋里的“回函卡"中的一段文字,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当,请找出并改正。
亲爱的顾客,谢谢您的光临。本厂产品刚刚面市,为了给顾客一个交代,请您对本厂产品提出宝贵意见,并务必寄回本厂。我们将惠赠薄礼,请海涵。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要清晰地说明事理,就要_________________。梁思成用“文法”作比来说明中国建筑的特征,林庚解说“木叶"背后的“暗示性”,之所以能做到条理分明、清晰易懂,就因为他们对这些事理有深入的研究。一般而言,_____________,仅仅作一般的了解,很难准确把握。要在写作前搜集相关资料,作些研究,深入理解要说明的事理。对事理的理解越到位,_________________。
三、小阅读-课内
4.《中国建筑的特征》是一篇关于我国建筑的自然科技小论文,作者的行文思路是什么?在文章结构上是怎样体现的?
5.作者概括中国建筑的特征是按什么顺序展开的?
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所谓建筑的外部空间,就是建筑外墙以外建筑群之间的空间,如果有包围整个建筑群的围墙,一般就指围墙的范围。如果没有围墙,那就是从视觉而言建筑群的影响范围。
由于中西文化观念的不同,决定了其建筑材料和结构的不同,从而也决定了建筑的形体和内部空间存在巨大的差别。简言之,中国建筑受到木结构梁柱结构的很大限制,外部形体不够多样,内部空间也不够发达,总体风格倾向于温润柔美;西方建筑以砖石结构为本位,挣脱了梁柱体系,发展了拱券穹窿结构,大大拓展了形体和空间的创造可能性,在两千多年的发展中,展现出绰约多姿的风貌,总体风格则倾向于刚健雄强。但是,当我们把眼光转向室外,我们将会惊人地发现,由于中国人特别强势的群体观念,很早以来就发展了群体构图的概念:建筑群以院落的形式横向伸展,占据很大一片面积。这就产生了外部空间的课题,即通过多样化的院落方式,把各个构图因素有机组织起来,包括各单体之间的烘托对比、院庭的流通变化、空间与实体的虚实相映、室内外空间的交融过渡,以形成总体上量的壮丽和形的丰富,渲染出强烈的气氛,给人以深刻感受。总之,中国建筑在外部空间的创造上,占据了世界的高峰,而远远凌驾于西方之上。可以说,“群"是中国建筑的灵魂,甚至为了“群”的统一,不惜部分地牺牲了单体的多样。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欣赏中西建筑要有不同的眼光。欣赏中国建筑,不仅要欣赏某座建筑单体的造型,它的体、面、线的变化,内部空间所造成的气氛以及装饰的运用,而且要以更宏大的目光,着眼于欣赏建筑群的整体处理,包括单座在群中的作用,单座与单座的关系等等,可以说,“美在关系"这句话在中国建筑中体现得最为鲜明。
(摘选自萧默《建筑的意境》)
材料二:
中国园林建筑的艺术处理,是处理空间的艺术。
中国的园林是很兴旺的。北京故宫三大殿的旁边,就有三海,郊外还有圆明园、颐和园等等,这是皇帝的园林。民间的老式房子,也总有天井、院子,这也可以算作一种小小的园林。
宋代郭熙论山水画,说“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可行、可望、可游、可居,这也是园林艺术的根本思想。园林中也有建筑,要能够居人,使人获得休息,但它不只是为了居人,它还必须可游,可行,可望。“望"最重要。一切美术都是“望”,都是欣赏。不但“游"可以发生“望”的作用(颐和园的长廊不但引导我们“游",而且引导我们“望”),就是“住",也同样要“望”。窗子并不单为了透空气,也是为了能够望出去,望到一个新的境界,使我们获得美的感受。
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边都是窗子,周围粉墙列着许多小窗,面向湖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小画。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去,风光都不相同。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增多了。
明代人有一小诗,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窗子的美感作用:“一琴几上闲,数竹窗外碧。帘户寂无人,春风自吹入。"这个小房间和外部是隔离的,但经过窗子和外边联系起来了。没有人出现,突出了这个小房间的空间美。这首诗好比是一幅静物画,可以当作塞尚画的几个苹果的静物画来欣赏。不但走廊、窗子,而且一切楼、台、亭、阁,都是为了“望”,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美的感受。
颐和园有个匾额叫“山色湖光共一楼"。这就是说,这个楼把一个大空间的景致都吸收进来了。苏轼诗“赖有高楼能聚远,一时收与闲人”就是这个意思。颐和园还有个亭子叫“画中游"。“画中游”,并不是说这亭子本身就是画,而是说,这亭子外面的大空间好似一幅大画,你进了这亭子,也就进入到这幅大画之中。所以明人计成在《园冶》中说:“轩高爽,窗户邻虚。纳千顷之汪洋,收四射之烂漫。"
概括说来,中国园林建筑的空间美,当如沈复所说的:“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这也是中国一般艺术的特征。
(摘编自宗白华《此刻,让美好发生》)
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建筑由于受材料和结构的限制,其外部形体的单一性和内部空间的有限性形成了温润柔美的建筑风格和文化观念。
B.由于西方建筑采用砖石结构和拱券穹窿结构,这就大大增强了其形体和空间创造的可能性,形成绰约多姿的风貌也是必然。
C.不论是圆明园、颐和园这样的皇家园林,还是民间老式房子的天井、院子,都比较注重空间与实体虚实相映关系的处理。
D.颐和园“画中游"的亭子,在空间上特别注重了与周围建筑和景观关系的处理,充分体现了中国建筑“美在关系”的特征。
7.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二中所述中国园林建筑是处理空间的艺术与材料一的中心论点是一致的。
B.材料二中明代人的小诗可以证明材料一“室内外空间的交融过渡"的观点。
C.中国建筑空间艺术的处理占据世界高峰的原因是注重了建筑群的整体处理。
D.古人论建筑艺术用“窗户邻虚”“虚中有实"等语,无不体现出高超的审美智慧。
8.下列诗句,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B.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
C.未发岭前鲜嫩草,哪流谷底透明泉。
D.屏嶂铺霞山积锦,龙潭印月水浮珠。
9.《项脊轩志》中曾这样描述:“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请结合材料,简析项脊轩的修葺是如何体现中国建筑艺术特点的。
五、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听赵秀才弹琴
【唐】韦庄
满匣冰泉咽又鸣,玉音闲淡入神清。
巫山夜雨弦中起,湘水清波指下生。
蜂簇野花吟细韵,蝉移高柳迸残声。
不须更奏《幽兰》①曲,卓氏②门前月正明。
【注】①《幽兰》:古琴曲名。②卓氏:指卓文君。西汉时司马相如曾用琴音挑起她的爱慕之情。
10.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满匣冰泉咽又鸣"一句,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幽咽泉流冰下难”有异曲同工之妙。
B.“玉音闲淡入神清"写玉音清脆,让人渐觉气定神闲,写出了琴声清雅的特点。
C.七、八句运用典故,写出不必弹《幽兰》曲也能挑起卓文君的琴心,从侧面表现了音乐的感染力。
D.本诗与《李凭箜篌引》一样,主要运用侧面描写来表现音乐,只是李诗多用神话典故,使得全诗想象更瑰丽。
11.这首诗的颈联是怎样描写琴声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六、选择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你一定很好奇,为什么烟花燃放时会发出五颜六色的光芒?___①___,其中镁和铝在燃烧时会产生强光;至于不同的色彩,则是不同的金属化合物燃烧形成的。___②___,比如大型晚会燃放的高空烟花,放置在地面燃放的烟花喷泉,还有拿在手上燃放的“仙女棒”等。一个高空烟花虽然只有几秒钟的灿烂,其背后却需要耗费无数的心血。首先,要将原材料依照一定比例调配,配出想要的焰色,再将药粉制成颗粒状,完成后的颗粒称为“光珠",是烟花能发光与显色的“大功臣”。烟花底盘的发射药连接导火索,___③___;中间的开爆药则会在烟花升到空中时将包装壳炸开,使光珠被点燃。烟花因为极其容易爆炸,所以人们在使用时尤需注意,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12.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大功臣"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姑娘是个明白人,岂不闻俗语说:“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红楼梦》第五十七回)
B.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
C.他身材高大,头发乌黑,说一口漂亮的北京话。也许因为这点,姑娘们私下里都叫他“北京话”。(铁凝《哦,香雪》)
D.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鲁迅《拿来主义》)
1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14.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建筑学上,如同语言和文学一样,为了同样的需要,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乃至为了表达同样的情感,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是可以各自用自己的“词汇”和“文法"来处理建筑的表达的。①这一类建筑,所要解决的问题基本上是相同的,但许多民族创造了许多形式不同的台基、栏杆和台阶。例如热河普陀拉的一个窗子,就与无数文艺复兴时代窗子的“内容”完全相同,但是②,也就是用自己的形式把这样一句“话"说出来了。又如罗马的凯旋门与北京的琉璃牌楼,巴黎的一些纪念柱与我们的华表,都是同一性质同样处理的市容点缀。这许多例子说明各民族各有自己不同的建筑手法,建筑出来各种各类的建筑物,如同③所写出来的文学作品和通俗文章一样。
我们若想用我们自己建筑上的优良传统来建造适合于今天我们新中国的建筑,就首先必须熟悉建筑上的“文法”和“词汇",我们是不可能写出一篇中国“文章”的。关于这方面深入一步的学习,我介绍同志们参考《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和宋李明仲的《营造法式》。
(节选自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
15.下列选项句子中引号的用法与其他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我们就必须首先熟悉自己建筑上的“文法"和“词汇”。
B.我们在探索时发出的声音,英文explore,其语源拉丁语有“喊出"之意。
C.一个人的生命可以在说一个“一”字的一霎那之间了结。
D.要是我答应一个“不"字呢?
16.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17.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高中阶段,能够清晰地说明事理尤为重要。①,需要在认识事理上和说清关键要素上多下些功夫。
要清晰地说明事理,就要对其有深入的认识。梁思成用“文法”作比来说明中国建筑的特征,林庚解说“木叶"背后的“暗示性”。之所以说得那么清楚,是因为他们对这些内容有深入的认识。一般而言,②,就越容易将其解说清楚。
在说明事理时,要着重说清其中的关键要素。重要概念、因果关系、事物间的联系等,都是说明的重点。把它们阐说清楚,才能纲举目张,整篇文章的“清晰"就有了保证。梁思成分九个方面说明“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从整体布局、建筑结构写到重要构件、装饰风格,重点突出,层次清楚,即使是非专业读者也会觉得条理分明,易于理解。
说明事理,既可在归纳的基础上说明其中的道理,③。例如,《说“木叶"》从对众多诗句的解读中抽绎出创作、欣赏的规律,《中国建筑的特征》在中西建筑的对比中解说建筑语汇的“可译性”。这两种思路都值得我们借鉴。
18.下列句子中的“背后"和文中加点的“背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这人莫不与林教头身上有些干碍?我自在门前理会,你且去阁子背后听说甚么。
B.在阅读散文时,我们应学会品味文字背后的情感,从而准确地理解文章主旨。
C.排在最前面的那位神仙骑在一个金黄色的大葫芦上,背后背着一个大帽子。
D.他这个人台上一套,台下一套;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但是自己心里面有数就是了。
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亭岳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参考答案:
1.C
2.①“您的光临"改为“您使用本产品”。②“给顾客一个交代"改为“更好地服务顾客”。③“务必"改为“敬请”或“麻烦您。④“惠赠"改为“回赠”。⑤“请海涵"改为“以示感谢”。
3.对其有准确、深入的认识事理都有一定的复杂性就越容易将其解说清楚
4.
思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课件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下学期期中练习(一模)政治试题
- 2.2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教学课件人教版高中地理(2019)选择性必修二
- 云南省高三下学期333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二)文综试题-高中地理2
-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专项评价
- Unit4ApproachingClassicsReadingA课例分析讲义-2023-2024学年高中英语上外版(2020)选择性
- 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数学试卷
- 05文学文化常识(重难讲义)-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原卷版)
- 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高一语文第12周限时训练
- 五年级上册《生活生命与安全》全册教案讲解学习
- 无菌手套的戴法PPT课件
- 坐标系对应EPSG代号、经度范围、中央经线
- 农耕文化诗词谚语博物馆
- 斗首奥语精解
- 汽车客运站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实施细则
- 物业公司小区业主满意度调查表(共5页)
- 肩周炎的护理ppt课件
- TBM豆砾石回填灌浆施工方案十八局修改8-275
- PLC课程设计:YA32—200四柱式万能液压机系统课件
- 山东省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基本要求-2021版 附件
- 紧固件国家标准目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