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节约用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道德与法治-《节约用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道德与法治-《节约用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道德与法治-《节约用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小学道德与法治-《节约用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品德与社会《节约用水》教学设计

1、初步了解淡水资源严重匮乏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话题,了解我国是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树立节约用水的环保观念,并乐意宣传。2、激发学生节约用水的道德情感,明确节约用水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3、学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节约用水的生活小事。

教学重点:感受水的重要和水资源匮乏。教学难点:节水意识(环保意识)和节水习惯的养成。

同学们,你们好!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则谜语,我们动脑想一下,看谁是最聪明的孩子!(出示课件)

同学们真聪明,都猜对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是节约用水(板书课题),认知学习目标。(出示课件)水对我们的生活很重要,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水?(出示课件)生:交流汇报

师结:水的用处可真大呀!不仅人的生活离不开水,很多动植物也离不开水。水真是生命之源啊!(板书:生命之源)

2

师过渡:同学们,那么地球上的水够不够用呢?(出示课件)指名读资料。(出示课件)(板书:珍惜)3、观看干旱地区图片谈感受。4、面对如此严峻的现状,我们又能做些什么?该怎样去做呢?5、节约用水,从我做起,从身边的细节做起,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有哪些节约用水的好办法呢?(出示课件)

讨论、交流、小组整理,派代表发言、汇报。(出示课件)(板书:节约用水,从我做起。)6、师介绍世界节水日和我国节水标志。(出示课件)

师结:让我们像爱惜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惜每一滴水。7、我会做出示测评题检测学生对本堂课的掌握程度。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如:画节水宣传画、设计节水宣传广告、设计节水标志、节水手抄报等)呼吁更多的人们行动起来,节约用水。2、当好节水小卫士,监督家人节水。《节约用水》学情分析年级学生能够了解水的用途,但是我们学校的学生,每次打开水龙头就有自来水源源不断地流出来,所以很少能感受到水资源的缺乏,学生因为没有经历过旱灾,更没有感受过缺水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不便,所以很难理解水的宝贵。在他的生活经验中对水资源的缺乏与保护也有简单的了解但对于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水,每天需要多少水,目前水的匮乏已经到了什么程度,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学生并没有比较系统地了解和理性的认识,因而本节课在创设的过程中,以课程内容为依托,教师应该结合相关的音像图片资料,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和发展。《节约用水》效果分析经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反应较好,通过课前小调查能够清楚的知道水的重要性和作用,深刻认识水资源的严重不足,体会缺水的严重不方便。这时通过教师出示的图片了解了水缺乏的原因是水的污染,学生通过一些图片和影像的刺激能够认识水污染的严重危害,从而认识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增强节水意识。品德与社会《节约用水》教材分析《节约用水》是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中的第三单元的第三课,本单元共3课,均以爱护生活环境为主题。《节约用水》是这一系列活动中的第二部分,它前承《垃圾带来的烦恼》,后续《环境好我快乐》,可以说它是深化“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做有责任感公民”这一主题的重要连接环节。其次,分析教材:本课教材遵循《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学生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水资源是发展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自然资源。在世界许多地方,对水的需求已经超过水资源所能负荷的程度,同时有许多地区也濒临水资源利用之不平衡。但在我国就存在着严重的浪费水电的现象。因此,教材以图文配合,方法提示、资料库展示等方式由点到面,从生活实际出发,使学生的实践活动逐步拓展到生活领域,再现了“生活中的水”、“水被污染了”、“科学用水”这三个主题活动,情感体验也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趋势,最终达到强化学生珍惜水的情感意识,并落实到科学用水的行动之中。本课的重难点:教学重点:感受水的重要和水资源匮乏。教学难点:节水意识(环保意识)和节水习惯的养成。教学时间:两课时。《节约用水》评测练习判断题1.让缺水的地方节约用水就行了,我们这里不缺水我们不用节约用水。()2.我国的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的四分之一,属于贫水国家()3.清洁的河流中很少有鱼。()4.重复利用的水太脏了,会造成污染,是不能利用的。()填空题1.()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2.1993年1月18日联合国确定每年的()月()日为世界水日3.()是造成水资源紧缺的重要原因 品德与社会节约用水教学反思《节约用水》一课,老师从以下几个环节逐步入手:第一环节,结合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浪费用水、污染水源和遭遇停止供水的生活经历等事例,布置学生做课前调查,同时结合调查情况,制定出各种适合家庭生活实际的节约用水措施,这样做,不仅拉近了学生与教育内容之间的距离,而且使学生扩大了知识视野,将最新最真的信息带进了课堂,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由于调查的内容都来源于他们的真实生活,具有震撼性的说服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课前调查,学生深入触摸生活,真切感受到人类环境正遭到各种污染,缺水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活。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产生直接的情感体验,得到各种能力的锻炼。可以说,自我教育已伴随着实践活动先于课堂教学产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使学生在动情的基础上,认识得到了一个飞跃。这对学生德育教育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在课前调查实践中,有许多学生已意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如果说在调查实践中,学生只局限于对自己的调查项目感到难以置信外,那么课堂上学生共享了这次的所有资料后,对学生的心灵是一次极大的震撼,从而激发了学生节约用水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第二个环节,重点在课堂上注重宣传教育,组织学生观看一段公益性广告片等,而后,让学生设计一段“宣传节约用水的广告语”,以此深化教学效果,并在知行之间搭起一座可行的桥梁,通过良好的课中实践,使之成为学生养成良好道德行为的催化剂,也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气氛。二是养成性的实践践行。养成性实践活动就是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宗旨的实践活动。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深化。《节约用水》这一课的教学目标落实到课后的行动,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最后提出要求,要求学生在家庭生活中不断加强实践,以不断强化后续教学目标。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的、融洽的。我认为,品德课上教师不应是与学生对立的道德权威者和道德完善者的形象,学生也不再是道德无知的代表。课堂教学中,应该更多地表现为一群平等的个性在平等地探讨有关道德话题,每个人都有说话的权利。在具体的实践情景中相互影响,以实现师生角色的相互转化。只有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自我之间的心灵对话、真诚沟通,才能促进学生的成长。再以《节约用水》一课,其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交往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能真正称之为教学。真正的师生交往应该是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并在课堂上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人道的师生关系。从教育内容来说,不是老师强加给学生的,而是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学过程是开放的,在此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不断创设教育的情境,发现教育的内容。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作为一个具有道德主体性的个体不断探索解决道德问题。他们从生活中的用水经验谈起,到逐步认识到淡水的严重缺乏,再到制订节约用水的措施。这里没有老师的说教,没有规范的灌输,有的只是师生共同解决问题的良好氛围。学生要节约用水则是发自对水资源缺乏的深层认识,节约用水也不再是一条抽象的规范,它在学生的生活中得到了具体化,成为切实引导他们道德践行的心中的道德律《品德与社会》课标分析

《品德与社会》课程设计的思路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一)、关注教学观念的改变

1.整合教学与学科课程。

学科课程(课程标准、教学计划、教科科书等文件)是一种"体验课程",即:课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并作为相互作用的主体,教学不只是忠实地实施课程计划(教学设计),而更是课程的创生与开发。

2.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有机整合

3..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

交往:对学生而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意味着共同分享理解,上课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为"平等中的首席"。

4.学生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生活。

(二)、关注教学资源的变革

观点:教材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给教学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使教学面临严峻的挑战。把教材当作圣经一样来解读是愚蠢的!

从当前课程改革的趋势来看,凡是有利于创造出学生主动学和谐发展的教学资源都应该加以开发和利用。

途径:第一,社会调查。跟踪和预测社会要求应具备的认知、技能与素质。第二,反思学生能获益的各种资源状态,包括教与学的方式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各种能力的发展;第三,拓宽校内外教学资源渠道和分享渠道。

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发展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主要途径:

(1)调查研究学生的兴趣类型、活动方式和手段

(2)确定学生的现有发展基础和差异。

(3)为学生提供反馈资料。

(4)安排学生从事课外实践活动。

(5)制定参考性的践行计划。

(6)总结和反思教学活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