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基础知识测验(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文言文基础知识测验(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
文言文基础知识测验(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
文言文基础知识测验(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4页
文言文基础知识测验(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基础知识测验(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文言文基础知识测试

一、选择题(1分/题)

1.下列文言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未之有也

②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③构怨于诸侯

④牛何之

⑤戍卒叫,函谷举

⑥东得百里奚于宛

⑦虽董之以严刑

⑧终必不蒙见察

⑨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⑩大王来何操

A.①②④⑩/③⑥⑦/⑤⑧⑨B.①⑩/②③⑥/④⑤⑧/⑦/⑨

C.①④⑩/②/③⑥⑦/⑤⑧/⑨D.①④⑩/②③⑥/⑤⑦⑧/⑨

2.下列各项中划线的词语有相同释义的一项是()

A.①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②是以太山不让土壤

③大礼不辞小让

B.①百姓之不见保

②冀君实或见恕也

③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C.①抑王兴甲兵,危士臣

②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

③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

D.①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

②吾力足以举百钧

③杀人如不能举

3.对下列句子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如果说现在应当不做任何事,遵守祖宗的陈规旧法就行了,那么这就不是我敢领教的了。

B.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慎重办理学校教育,告诫他们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头发花白的老人便不会在路上背着东西。

C.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秦人喜欢繁华奢侈,人民也想他们自己的家。为什么掠取珍宝时连一锱一铢都搜刮干净,耗费起珍宝来竟像对待泥沙一样。

D.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虽免于刑罚但并不会怀念皇上的仁德,表面上恭顺但内心并不服气。

4.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黔首,战国时期和秦代对百姓的称谓。当时平民用黑巾裹头,称为“黔首",后来成了平民的代称。

B.陛下,原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后来演变为与帝王面对面时的敬称。“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

C.三王,指三代开国之王夏禹、商汤和周武王;五帝,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D.合纵,指战国时苏秦等游说六国诸侯联合拒秦。秦在西方,六国地处东西,故称合纵。

5.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约为婚姻

C.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何必劳神苦思

D.必固其根本沛公居山东时

二、填空题(1分/空)

1.词类活用

(1)如会同,端章甫____

(2)邻之厚,君之薄也________

(3)强公室

(4)故能明其德

(5)却宾客以业诸侯;

(6)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___________;

(7)择善而从之___

(8)辇来于秦___

(9)鼎铛玉石,金块珠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可怜焦土__________

2.重点字词翻译

(1)谏()逐客书(_________)

(2)东据()成皋之险

(3)功施()到今

(4)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

(5)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6)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7)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8)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9)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10)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

3.情境默写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四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冉有比较谦虚,从他述志时说“__________,__________”中可以看出。

(3)《谏逐客书》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句话列举秦穆公求贤若渴的事实。

(4)《谏逐客书》中作者罗列出秦王喜爱异国奇珍异宝与音乐后,点出了秦王喜爱的理由,并提出批评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谏逐客书》一文最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说明逐客的危害是想求得国家没有危难是不可能的。

(6)《谏逐客书》中用秦王取物的态度为喻,说明秦王取人方面应有的态度和不可取的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秦王在任人方面也应摒弃秦国的平庸之辈,而任用异国的贤能之人。

(7)《登岳阳楼》中逼真描画出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景象,可以和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相媲美的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8)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以“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慨叹繁华远去,秋色萧然,引出深沉的忧思。

(9)《念奴娇·过洞庭》中,写天人合的美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10)古典散文闪耀着思想的光辉,包含着浓郁的人文精神。李斯在《谏逐客书》中先以太(泰)山与河海为喻,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领导者只有广纳贤才,才能彰明美好的德行。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总结了秦朝灭亡的教训,指出秦人来不及为自己悲哀,后人为他们悲哀,但是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说,如果帝王“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德行就不能保持深厚,性情就不能控制欲望,如同砍断树根来求树木长得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水流得远。

三、句子翻译(5分/题)

(1)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2)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3)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4)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①宾语前置,正常句式为:未有之也。句意:是从来不曾有过的事。

②主谓倒装,正常句式为:百姓之谓我爱也宜乎。句意:百姓认为我很吝啬是应该啊。

③状语后置,正常句式为:于诸侯构怨。句意:与各诸侯国结怨。

④宾语前置,正常句式为:牛之何。句意:牛要到哪里去。

⑤被动句,“举”,动词本身直接表示被动。句意:(结果)戍边的陈涉、吴广一声呼喊,函谷关被攻下。

⑥状语后置,正常句式为:东于宛得百里奚。句意:在东面的宛地(状语)得到了百里奚。

⑦状语后置,正常句式为:虽以严刑董之。句意: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他们。

⑧被动句,“见"表被动。句意:最终也必定不被您所谅解。

⑨判断句,“者也”表判断。句意:这也(如同)是砍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住源泉而想要泉水流远啊。

⑩宾语前置,正常句式为:大王来操何。句意:大王您来的时候拿着什么东西。

①④⑩宾语前置/②主谓倒装/③⑥⑦状语后置/⑤⑧被动句/⑨判断句。

故选C。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实词含义的能力。

A.①“让",谦让;句意:治理国家要以社会行为规范,他说话不谦让。

②“让”,丢弃;句意:因此,泰山不丢弃泥土。

③“让",过错;句意:有大礼节的人不责备小的过错。

B.①“见”,表被动;句意:老百姓不被爱护。

②“见",代自己,我;句意:希望您或许能够宽恕我吧。

③“见”,看出;认定做得对就看不出有什么可后悔的缘故。

C.①“抑",难道;句意:难道大王发动起武装的军队,使贵族和朝廷大臣人人自危,与诸侯结怨,这样以后内心就会感到快乐吗?

②“抑”,表选择,或者,还是;句意:还是艳丽的色彩不够眼睛观赏吗?

③“抑",表选择,还是;句意:我受得了吗?还是你受得了吗?

D.①“举”,攻克,占领;句意:大败楚、魏两国的军队,攻取了千里土地。

②“举",举起;句意: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

③“举”,尽;句意:杀人惟恐不能杀尽。

故选C。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

B.“告诫他们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错误,应为“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告诫他们”;“背着东西"错误,应为“背着、顶着东西”。

C.“秦人喜欢繁华奢侈,人民也想他们自己的家"错误。应为“秦皇喜欢繁华奢侈,人民也顾念他们自己的家”。

D.“虽免于刑罚但并不会怀念皇上的仁德"错误。应为“虽然最终只是苟且免于刑罚,却不感念(皇上的)仁德”。“怀仁",感念(皇上的)仁德。

故选A。

4.【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D.“六国地处东西”错,应为六国地连南北,古代南北为“纵",东西为“横”。

故选D。

5.C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纵情",古义,任凭自己的感情;今义,尽情。“行路”,古义,路人,陌生人;今义,走路。B.“非常",古义,不同一般的事;今义,副词,很、非常。“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C.“懈怠",松懈懒惰;“劳神苦思”,劳神费思。二词古今意义相同。D.“根本",古义,树木的根;今义,指事物的本质。“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

二、

1.(1)端,穿着礼服;章甫,戴着礼帽。

(2)变雄厚;变薄弱

(3)使动用法,使……强大

(4)使动用法,使……显明

(5)使动用法,使……退却;使……成就霸业

(6)名词作状语,对内;名词作状语,对外

(7)形容词用作名词,好的意见

(8)名词作状语,乘辇车

(9)把……看作铁锅把……看作石头把……看作土块把……看作石子

(10)成为焦土

2.重点字词翻译

(1)谏(下对上进行劝谏的用语)逐客书(古代臣向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

(2)东据(占据)成皋之险

(3)功施(延续)到今

(4)今陛下致(得到)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悬挂)明月之珠,服(佩带)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树立)翠凤之旗,树(陈设,架起)灵鼍之鼓。

(5)此非所以(用来……的东西)跨海内、制诸侯之术(方法)也。

(6)人君当(主持、掌握)神器(指帝位)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喜庆,福禄)。

(7)凡百元首,承天景(大)命,莫不殷(深)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能够)终(坚持到底)者盖(表示推断)寡。

(8)举(施行)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批驳)邪说,难(排斥)壬(巧言献媚)人,不为拒谏。

(9)骊山北构(建造)而(表顺承)西折(转折),直走(通达)咸阳。

(10)钉头磷磷(形容钉头突出),多于在庾(谷仓)之粟粒;瓦缝参差(长短不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