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福建龙海市第二中学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福建龙海市第二中学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福建龙海市第二中学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福建龙海市第二中学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福建龙海市第二中学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福建龙海市第二中学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人用英国格言“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来形容资产阶级民主宪政的特点,其强调的核心问题是A.魔鬼与圣人的区别 B.民主与宪政的关系C.魔鬼与圣人的数量 D.权力的制约与平衡2.“往者,忧世之士亦鼓吹工业主义,以挽救时艰,而无效也。”民国建立后,他们认为“产业革命,今也其时矣”。民族资产阶级认为其“无效”的原因是A.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 B.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C.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 D.中国民族工业的软弱3.中国古代在都城之外通常还设立有陪都,作为都城职能的有益补充。中国长期以长安、洛阳构筑东西平衡的两京制,直至唐朝;明朝则以南京、北京构筑南北平衡的两京制。这一变化反映了A.对辽阔疆域有效管理的需要B.非首都功能的疏散承载作用C.政治中心东移与经济重心南移D.大运河的修建决定了都城布局4.如图为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裁定的“教皇子午线”,旨在解决因哥伦布和达.伽马的地理大发现提出的关于新发现地区的主权归属问题。由此推知“教皇子午线”A.打上了大国安排世界格局的印记B.缓和了西、葡两国日益尖悦的矛盾C.奠定了世界政治版图的基本格局D.开启近代殖民强权瓜分世界的先河5.下列发生于古希腊历史上“古典时代”的是A.城邦制度形成 B.梭伦改革 C.克利斯提尼改革 D.伯里克利执政6.1921年10月,列宁在党的代表会议上指出:“新经济政策的全部意义……就在于而且仅仅在于:要找到我们用很大力量才能建立起来的那种新经济同农民经济的结合点。”这里,列宁主要强调A.利用市场机制B.建立工农联盟C.生产资料公有D.按劳分配产品7.唐朝中期的啖助、赵匡、陆淳等人一反以往研究《春秋》仅注重“三传”的训诂注疏方法,对“三传”的解读提出质疑,提倡自主做出判断。这种《春秋》新研究的兴起A.体现了对儒家正统地位的反思 B.推动了唐朝政治制度的变革C.有利于催生儒学疑经变古之风 D.妨碍了唐朝中央集权的强化8.1907年海牙第五公约规定:“交战国必须尊重中立国的主权,并避免在中立国领土或领水内,从事任何可能构成违反中立的行为。”观察如图,图中标识的国家属于中立国的是二战时期欧洲和北非战场示意图(局部)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9.唐代选官重视容止有仪,并且鼓励门荫制度,由此官员子孙可以进入太学准备科举考试。这说明唐代A.选官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B.科举成为取士的重要补充C.重视社会道德修养和规范 D.出身仍是选官的唯一标准10.1958年,苏联向非共产党国家出口的石油占石油出口总量的74%,1963年上升到89%;1958年,苏联宣布,凡是向西欧国家出口的石油产品降价22.5%,向东欧国家出口的只降价6%;1962年,苏联再次调整出口价格,分别降价55.7%和8.3%。材料反映A.社会主义阵营已名存实亡B.经济政策摆脱意识形态束缚C.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D.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缺乏资金11.1953年,周恩来总理宣布:“我们相信不同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共处……我们愿意同一切愿意维持和平关系的国家恢复和建立贸易关系,发展和平经济。”周总理发表此番言论的目的是A.提倡求同存异,以解决国际争端B.冲破欧美封锁,改善外贸局面C.实行一边倒,加入社会主义阵营D.寻找盟友,应对中苏关系恶化12.下面为《汉书》对西汉时期社会现象的记述。据此可以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当时情况史料来源西汉建立前后,“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汉书·食货志》卷二四上西汉建立前后,一些大都名郡逃亡人数占总人数百分之七八十,“民前或相聚保山泽,不书各数(各数指户籍)。”《汉书·高帝本纪》卷一上“建文景四五世间,流民既归,户口亦息,列侯大者至三四万户,小国自倍,富厚如之。”《汉书·高惠高后孝文功臣表序》卷一六A.粮食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B.社会经济逐渐恢复发展C.政府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D.中央集权迫切需要加强13.《近代中国工业史料》(第一辑)中对近代中、日、美三国工业作了比较如下表。该表足以印证20世纪初()中国日本(本部)美国人口面积工厂或制造户工人数出品总值调查年439,425,00057,070,936105,253,3004,278,352方哩148,7562,970,1332,384,33320,966275,79111,095,9711,280,96410,658,8811,237,810,613元1,867,000,000日元24,246,475,000金元191619171916A.美、日两国加紧对华经济侵略 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得以加深C.中国工业化水平有了一定提高 D.日本的近代化总量仍不及中国14.“中国有中国制度,今满洲造为妖魔条例,是我中国之人无能脱其网罗……皇天震怒,命我天王肃将天威,创建义旗……特诏四方英俊,速拜上帝……兴复久沦之境土,顶起上帝之纲常……予兴义兵,上为上帝报瞒天之仇,下为中国解下悬之苦。”以上材料意在A.借鉴西方制度实现民主共和 B.学习西方技术发展资本主义C.借用西方宗教宣传反清思想 D.满足农民愿望实现土地均分15.下图是民国84年地区为纪念某一重大事件而发行的一枚50周年纪念币,该币发行后即为各地民众购藏,市面难得一见。依据图中信息判断,民众购藏是为了纪念哪一事件()A.郑成功收复 B.中日甲午战争结束 C.抗日战争胜利 D.开罗宣言发表16.20世纪初,报刊评论运用了大量新的外交词汇:国民外交、外交主体、外交方针、外交政策、世界政策、帝国主义、强权、联盟、协约、领海权、领空权、渔业权等等,成为当时中国外交的主流话语。大量外交新词汇的使用体现了当时A.民族意识开始兴起B.外交策略改变C.国人认清列强本质D.外交的近代化17.唐宋至明清,受对外贸易的推动,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明后期更是达到空前水平。据估计,17世纪的前三十多年中,每年流入中国的白银总量约达25—26.5万公斤。导致17世纪白银大幅流入国内的原因是A.海禁政策已经废除 B.农产品商品化刺激C.世界市场已现雏形 D.重农抑商政策松弛18.“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京师之兵,总于三帅,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上下相维,不得专制。”该政策需要与哪一制度配套执行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内阁制19.下图为英国画报在辛亥革命爆发后的报道,标题为“革命军的敌人,五岁的清朝皇帝。”该报道表明()

A.英媒正确判断了革命的形势B.清政府和革命军实力悬殊C.辛亥革命得到英国政府支持D.英媒同情清帝的坎坷命运20.秦朝到元朝地方管理机构演变情况表年代省数道、路数州数郡(府、国)数县(侯国)数秦始皇二十六年———36不详西汉平帝(1—5年)——131031578东汉顺帝(126—144年)——131051180隋大业五年(609年)———1901255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15道—3281573宋宣和四年(1122年)—26路288—1234元朝12省183路—971425上表是根据历代《地方志》整理而成,反映出从秦朝到元朝A.增设地方行政层级以减轻中央的负担B.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方式不变C.增设地方行政层级以加强对地方控制D.州郡等地方行政区的权力不变21.德国两位经济学家说:“在20世纪最后二三十年里,我们目睹了中国在赶超中给人印象最深的进步要归功于中国人的机敏和勤劳,但也应归功于中国再次向外部世界开放了它的经济。中国经济体制中的这些基本变化将使发展新的可依赖的制度变得必要。”这里“基本变化”不包括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B.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C.现代化股份制企业制度的建立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22.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建立了监察系列监督、参议会监督、人民群众监督、行政机关内部监督.审计监察机关监督五大层次为主的新监察体系.并颁布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等法律对监督权力予以保障。这些举措A.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B.杜绝了根据地贪污腐败的现象C.排除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影响D.开启了中国浴火重生的新征程23.元朝时期,西域之士“仕于中朝,学于南夏,乐江湖而忘乡国者众矣”,中原之士“西游昆仑之圃,北望大荒之野,涉黄河之流,而寻瑶池之津”。这反映出元朝A.民族隔阂的消除B.对外政策的开放C.中央集权的加强D.民族融合的加强24.下列主张,出自王阳明的是A.克己复礼为仁 B.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C.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D.致知之道,在乎即事观理以格夫物25.下图是17世纪末有人根据哥白尼等科学家的认识所描绘的宇宙:包括地球在内的当时人们所知的几颗行星在椭圆的轨道上围绕着太阳旋转;地球被仔细的描绘,重点突出了白天、黑夜和季节随着地球的旋转而变化。这表明当时A.人们的科学理性精神增强 B.天主教会的权力受到冲击C.哥白尼的理论被社会认可 D.地心说理论影响依然巨大26.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说:“普选权在此以前一直被滥用,或者被当作议会批准神圣国家政权的工具,或者被当作统治阶级手中的玩物,只是让人民每隔几年行使一次,来选举议会制下的阶级统治的工具;而现在,普选权已被应用于它的真正目的——由各公社选举他们的行政的和创制法律的公务员。”这里马克思充分肯定了A.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人权宣言》B.巴黎公社的普选制C.1875年法兰西共和国宪法D.巴黎公社的限薪制27.“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这里的“臣”、“陛下”分别指A.贾谊、汉景帝B.晁错、汉文帝C.董仲舒、汉武帝D.魏征、唐太宗28.1979年前,“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到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C.“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29.对下面时间轴呈现的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①上帝是一切事物的根源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均蕴含着通则③科学能够带给人类幸福④科学发展与思想解放相互推动⑤知识是改善人类生活的主要工具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③⑤30.儒家学说在秦朝遭到沉重打击,在汉代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这种变化同它自身的与时俱进有密切关系。同先秦儒学相比经董仲舒改造之后的儒学A.坚决排斥了阴阳五行之说B.从批判时政转为维护现实统治C.提出“为政以德”的观点D.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精华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伴而行,是人类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进入近代以来,中西方都加快了城市化的步伐。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1820~1957年中国城市人口变化表——摘编自李蓓蓓徐峰《中国近代城市化率及分期研究》材料二在西欧,英国的城市化最为成功也最为彻底,对农业的推动作用也最大。18世纪时,英国城市人口约占人口总数的20%。随着工业革命展开,大批新兴的城市在西北部的偏僻地区拔地而起,英国掀起了城市化浪潮。1851年,英国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50.2%,1881年增至70%,1901年则高达80%。英国城市化和工业化为农村的发展提供动力的同时,农业的市场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经营方式得到建立,农村日益融入城市的发展轨道,在客观上为英国持续的城市化提供了坚实基础,从而实现一种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进入18世纪,英国贵族通过圈地运动将土地集中,实行规模化经营,同时积极提高农业技术水平,改良土壤,构筑防洪和排水工程。英国贵族还大力推动农业经营方式转变,鼓吹农业转型。通过这种农业革命,英国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大量剩余劳动力得以释放,土地也得到了有效的集中和整备,这一切都为英国的城市化提供了充分的土壤。——摘编自姬超《西欧近代城市化的路径差异及其对中国的启示》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2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并说明其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英两国城市化的不同之处,并说明英国近代城市化对中国崛起的启示。32.战后世界格局材料一有学者指出:“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为国际力量的对比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扩大起来的其他中心力量的挑战”。材料二法国政府建议在德法两国建立一高级联合机构管辖两国的煤炭、钢铁生产,该机构欢迎其他国家加入。……这将改变本地区的命运,变过去的武器生产地和战争受害区为和平区。联合生产建立起来的两国团结,消除了法德之间战争的物质基础,使战争爆发变得不可想象。——《舒曼计划》问题:(1)你如何理解材料一中两极格局的“稳定性”?(2)结合材料二,指出“逐步扩大起来的其它中心力量”是哪一地区?它是如何“扩大起来”的?33.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治政府1870年12月成立工部省,作为全面负责推行殖产业兴政策的领导机关。工部省创办了官营企业,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1873年11月又成立内务省,与工部省配合,共同推进殖产业兴政策。内务省利用国家资金,创办了千佳呢绒厂等近代化的“模范工厂”。其目的是让它们起示范作用,以推动私人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政府在1880年又发布“官业下放令”,把官营企业转让给与政府有密切联系的、享有特权的大资本家。由于政府的大力扶持和保护,从80年代中期开始,在日本出现了早期工业革命的浪潮。——摘编自刘祚昌、王觉非主编《世界史·近代史(下卷)》材料二(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年~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000人左右。——(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概述日本发展近代工业的主要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发展近代工业的主要原因。(2)据材料二,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本西化后产生的主要影响。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D【解析】

“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意思是让两个魔鬼友好低相处并相互制约,把恶作剧减少到最低的程度。“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来形容资产阶级民主宪政的特点,是因为资产阶级民主宪政强调权力的制约和平衡,故D符合题意;AC没有揭示材料的主旨,故AC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民主与宪政的关系,故B不符合题意。故选D。2、B【解析】

材料“民国建立后,他们认为‘产业革命,今也其时矣’”体现的是民族资产阶级认为民国建立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因此可以推出来民国以前发展工业“无效”的原因主要是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故选B;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客观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A;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和民族工业的软弱都不是民族工业发展“无效”的主要原因,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原因,排除CD。故选B。3、C【解析】A项不符合题干主旨,故排除;依据材料“中国古代在都城之外通常还设立有陪都,作为都城职能的有益补充”可知B说法错误,故排除B;依据材料“中国长期以长安、洛阳构筑东西平衡的两京制,直至唐朝;明朝则以南京、北京构筑南北平衡的两京制”结合中国经济重心的演变情况可知C正确;D说法绝对,不合史实,故排除。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中心和经济重心演变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有:中国长期以长安、洛阳构筑东西平衡的两京制。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材料设置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4、B【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教皇子午线”和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和葡萄牙早期殖民扩张有关。“教皇子午线”“旨在解决因哥伦布和达·伽马的地理大发现提出的关于新发现地区的主权归属问题”,因此,这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西、葡两国日益尖锐的矛盾,故B正确;此时还没有所谓的世界格局,故A错误;此时世界政治版图还未形成,故C错误;列强瓜分世界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故D错误。5、D【解析】

根据所学,古典希腊时期是古希腊的一个历史时期,这一时期正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期,而伯里克利执政时期正处于这一阶段,故D项符合题意;城邦制度形成大约在公元前8世纪,排除A项;梭伦改革是公元前594年,排除B项;克利斯提尼改革是公元前506年,确立了雅典民主政治,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6、A【解析】试题分析:新经济政策的主要特点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的关系来扩大生产,从而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因此选A考点:新经济政策点评: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与教训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故本专题在高考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内容上看,高考命题的热点和重点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等。从命题方式上看,注重把苏联不同时期的改革作纵向比较或与中国的改革开放、罗斯福新政作比较。7、C【解析】

依据材料“对‘三传’的解读提出质疑,提倡自主做出判断”来看,这些新的研究方法可以催生儒学疑经变古之风。C正确;啖助、赵匡、陆淳等人反思的是两汉经学的研究方法,而不是儒家正统地位,A排除;儒家学者的学术研究没有对唐朝的政治变革产生很大的影响,B排除;材料的研究未涉及中央集权的强化与否,D排除。故选C。8、B【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在二战中保持中立的国家是①④⑤,即瑞士、西班牙、土耳其,故选B;②③分别是意大利和保加利亚,二者不是中立国,故排除ACD。9、A【解析】

唐代的选官制度重视容止有仪,并且还让一些官员子孙进入太学准备科举考试,表明唐朝没有做到真正的公平公正选拔官吏,唐朝选官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故选A;唐朝科举成为取士的重要途径,而不是补充,B错误;材料是有关选官内容,不是强调社会道德修养和规范,C错误;D说法不准确,排除。10、D【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社会主义阵营仍然存在,没有名存实亡,故A选项错误;当时苏联经济政策仍然受意识形态影响,故B选项错误;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故C选项错误;苏联多次调整石油出口价格,对西欧更优惠,说明西欧的石油需求更大,有利于补充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资金,故D选项正确。故选D。11、B【解析】“求同存异”是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故排除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新中国采取经济封锁、外交孤立的方式;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状况,周恩来在1953年提出材料中的主张.故B正确.;与我们相信不同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共处不符,故C排除;中苏关系恶化是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故排除D。12、B【解析】

从汉代建立前后经济萧条到文景时期的“富厚如之”和人口增多,可见当时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B项正确;A项表述夸大了史实,排除;据材料不能得出C项结论,排除;王国严重威胁中央集权主要是在汉景帝和汉武帝时期,D项错误。故选B13、C【解析】

由表格数字以及中国工厂数量、工人数、出口总值可知,20世纪初的中国工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工业化水平有所提高,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美日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故A项错误;表格虽呈现美国、日本的工业发展状况,与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没有直接关联,故B项错误;仅从表格数据得不出中日两国近代化总量的高低的,故D项错误。14、C【解析】

根据“速拜上帝……兴复久沦之境土,顶起上帝之纲常”并结合所学可得知,这是太平天国运动中的拜上帝会,是借用西方宗教宣传反清思想,故C正确。ABD项表述错误,排除。15、C【解析】

根据图片信息“中华民国八十四年”,将其换算成公元纪年,这一年是1995年,根据图片信息“光复五十周年纪念”两个时间比较,可以得知民众购藏该币是为了纪念1945年的事,抗日战争胜利发生在1945年,故C项正确;郑成功收复发生在1662年,排除A;中日甲午战争结束于1895年,排除B;开罗宣言发表在1941年,排除D。16、D【解析】

根据材料“国民外交、外交主体、外交方针、外交政策、世界政策、帝国主义、强权、联盟、协约、领海权、领空权、渔业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量外交新词汇体现了国际外交理念及国际主权意识,反映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D项正确;A项,民族意识开始兴起于19世纪末且题干并未全面体现民族意识,排除;B项,题干不能体现当时中国的外交策略,排除;C项,题干并未强调与国人对列强的认知,排除。17、C【解析】

依据材料“17世纪”“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明后期更是达到空前水平”并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世界各国的联系逐渐加强,而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导致中国处于入超地位。C正确;17世纪前期海禁政策未被废除,A排除;材料指的是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入超地位,与农产品商品化无关,B排除;材料指的是对外贸易,明清时期进行对外贸易的主要是政府领导的,与重农抑商无关,D排除。故选C。18、C【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北宋“枢密”与“三帅”之间在兵权上的互相牵制,北宋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使得读书人通过“科举制”得到重用,故C正确;分封制与材料中的发兵与调兵的现象无关,A错误;郡县制度是地方管理制度,B与材料无关;内阁制开始于明朝,D与材料无关。19、A【解析】

材料“革命军的敌人,五岁的清朝皇帝”说明,英国媒体已经认识到革命军的敌人就是年仅五岁的清朝皇帝,即要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对局势的变化做出了清醒的判断,故A正确;图片和材料没有涉及力量对比的问题,故B不正确;英国政府支持辛亥革命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故C不正确;材料不能得出清朝命运坎坷,英国的态度等信息,故D不正确。.20、C【解析】

依据表格信息可知,从秦朝到元朝地方行政区划逐渐增多,由两级制到三级制或四级制,结合所学可知,增设地方行政层级有利于分化地方事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地方行政层级设置过多不利于降低行政成本,加重了中央的负担;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并未涉及君主专制的统治方式;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州郡等地方行政区权力的变化。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21、D【解析】

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逐渐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1世纪初,初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故D选项正确;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现代化股份制企业制度的建立都包含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A、B、C选项错误。22、A【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抗日根据地调整监察制度,是为了巩固敌后政权,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故选A;杜绝了过于绝对化,B错误;CD从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23、D【解析】从材料中可知西域和中原人士之间的交流交往非常频繁,但并不能说明民族隔阂消除,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元朝的对外政策,主要是元帝国境内民族交往,故B项错误;材料不是地方官职,没有体现出中央集权的加强,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原和周边民族交往非常频繁,民族融合日益加强;故D项正确。24、C【解析】

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主张内心反省,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等思想主张,故C正确;A是孔子的思想主张,排除;B是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排除;D是朱熹“格物致知”的思想主张,排除。故选C。25、D【解析】

虽然地球绕着太阳转,但被仔细描绘的还是地球,重点突出地球上日夜季节的变化,说明地心说的理论还是具有巨大影响,故选D;地心说不符合客观实际,地心说影响巨大不能说明科学理性精神增强,排除A;材料未涉及天主教会,排除B;虽然有人根据哥白尼的理论绘制宇宙,但并不代表哥白尼的理论被社会认可,排除C。故选D。26、B【解析】

《人权宣言》主要体现了法国人民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意愿,而且法国大革命时期普选权还没有得到真正的运用,故排除A项;根据“普选权已被应用于它的真正目的——由各公社选举他们的行政的和创制法律的公务员”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马克思主要是肯定了巴黎公社的普选制,故选B项;1875年巴黎公社已经失败,1875年宪法不符合题意中“由各公社选举他们的行政的和创制法律的公务员”的内容,故排除C项;题意主要体现了巴黎公社对普选权的应用,没有体现其限薪制,故排除D项。27、C【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中的“太学”即可判断选择C项。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改造儒学,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由此创办太学,推崇儒学。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8、D【解析】材料反映的变化是由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造成的,故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是1956年底;BC项是1958年。29、B【解析】

依据材料中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些思想都是人类对自然界和社会的思考,这些看似不同领域的思想成就,其背后却有一个共同的信念,即相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均蕴含着具有普遍意义的通则,②项符合题意;结合所学可知,培根认为必须打破偶像,直接观察、研究自然界,并通过实验和科学归纳,才能得到正确的认识,这对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产生了巨大影响。而启蒙思想家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控制物质世界、而且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这说明科学发展与思想解放相互推动,④项符合题意,因此B选项正确。这些历史信息都没有体现上帝的地位和作用,①项不符合题意;材料并未体现科学给人类幸福的内容,《独立宣言》也不是科学成果,③项不符合题意;材料并未涉及知识的作用;⑤不符合题意,其他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30、B【解析】

秦朝的儒家的学者针砭时弊,批判为秦始皇焚书坑儒,儒学受到打击。汉代经过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学,称为新儒学,它糅合了法家、道家和阴阳家的学说,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大一统”的要求,因此B项正确;董仲舒的新儒学糅合了法家、道家和阴阳家的学说,A错误;“为政以德”是孔子的思想,C项说法错误;宋明理学吸收佛、道两家学说之长,D项错误。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趋势:1820至1843年,城市化基本停滞;鸦片战争后至1936年,城市化水平不断上升,但速度较慢;1936年1949年,城市化水平略有下降;新中国成立之初,城市化发展较快。原因:①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实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②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通商口岸,自然经济日益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发展;清末“新政”和辛亥革命推动;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③1936年后,日本全面侵华;1946年国共两党内战爆发;国民政府压榨,民族工业发展陷入绝境。④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快速恢复;“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2)不同:中国是在遭受侵略中城市化,英国是在对外侵略与工业革命中实现城市化;中国城市化速度慢,城市化率低,英国速度快,城市化率高。启示:工业化与城市化同步推进,以产业发展作为城市化的坚实基础;城乡协调发展,实行乡村振兴战略。【解析】

(1)趋势:由数据“6.5”和“6.6”可知,1820至1843年,城市化基本停滞;由数据“6.6”到“11.2”可知,鸦片战争后至1936年,城市化水平不断上升,但速度较慢;由数据“11.2”和“10.6”可知,1936年1949年,城市化水平略有下降;由数据“10.6”“15.4”可知,新中国成立之初,城市化发展较快。原因:结合所学可从政治、经济的角度按照阶段对其原因进行阐述。第一阶段可从自然经济的主导、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等角度展开;第二阶段可从被迫开放、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各政府推行的政策等角度展开;第三阶段可从战争的爆发、国民政府对民族工业的压榨等角度展开;第四阶段可从国民经济的快速恢复、一五计划的实施等角度展开。(2)不同:由材料“随着工业革命展开……英国掀起了城市化浪潮”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是在遭受侵略中城市化,而英国是在对外侵略与工业革命中实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