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社会政策分析 课件 第四章 教育社会政策_第1页
当代社会政策分析 课件 第四章 教育社会政策_第2页
当代社会政策分析 课件 第四章 教育社会政策_第3页
当代社会政策分析 课件 第四章 教育社会政策_第4页
当代社会政策分析 课件 第四章 教育社会政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教育社会政策教育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始终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当今发展教育愈发显现出其无可替代的重要性。在当代中国,教育不仅担负着传递知识、启蒙思想、探寻真理的历史使命,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实现民族复兴、推动共同富裕等也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第一节教育社会政策概述一、教育社会政策的界定(一)教育政策与教育社会政策完整意义上的教育政策,应当同时包含教育系统的内在和外在两个向度的政策安排,它是指国家和社会针对教育事业发展所制定和实施的各方面政策内容的总和。其一,从系统内在看教育,教育政策大体涵盖教育学制、教师管理、教学目标、课程设置、绩效考评、教育经费和教育行政等方面的政策、规章、制度等。这些政策共同构成教育系统运行发展的内在组件,是教育系统与其他系统相区别的核心标志。其二,从系统外在看教育,教育政策主要是对教育发展路线、教育资源分配、教育权利保障、教育社会福利等方面的规定。所谓教育社会政策,是指国家或社会以公平、福利和人权等理念为基础,以保障和推动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为目标,针对教育领域所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政策、法规和措施的总和。(二)教育社会政策的类型(1)权利保障型教育社会政策,如农民工子女随迁入学政策等;(2)资源调节型教育社会政策,如针对西部地区开展的“两基”攻坚计划等;(3)经济资助型教育社会政策,如针对贫困学生的助学贷款政策、困难补助政策等;(4)特殊扶助型教育社会政策,如专门为某些残障人士制定的照顾性政策、针对因突发性灾难致困学生的救助政策等。二、教育社会政策的特征、功能与地位(一)教育社会政策的特征1.明确的价值导向教育社会政策是有着明确价值导向的制度实践与学科领域。2.显著的福利特性无论是在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在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受教育权都普遍被视为是政府应予保障的基本公民权利。(二)教育社会政策的功能1.保障教育权利,促进社会公平当今世界中,受教育权已经被视为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教育社会政策即以维护公民的基本人权为宗旨,通过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利,促进整个社会的公平公正。2.提升人力资本,助力经济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制定和落实教育社会政策,尤其是借助各种途径对教育资源进行调节和再分配,为贫困学生、残障学生、流动人口、女性群体等常常处于教育困境的人们提供必要的补贴,不仅能够有效地维系和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利,而且可以增加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本总量。教育社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在经济学意义上是对人力资本的投资。3.促进社会流动,维护社会和谐教育社会政策以再分配、投资等形式,推动有限的教育资源公平地分配至社会各个阶层,并且给社会中下阶层以更多的资源倾斜。这无疑有助于打破阶层界限,促进阶层流动,从源头上减少社会矛盾的发生,进而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4.提升国家认同,维护政治稳定在教育社会政策实施的过程中,一方面,社会公民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得到提升,教育权利得到保障,对于国家的认同度也大大提升;另一方面,国家通过对教育的主导,发挥出自身对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控制作用,进而巩固其赖以存在和运行的合法性基础。这是教育社会政策作为国家政治工具的具体体现。(三)教育社会政策的地位在社会系统当中,某一结构设置的地位高低,从根本上说是由其所发挥的功能及其所扮演的角色决定的。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教育社会政策作为关注教育公平发展的产物,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和重视。教育社会政策的地位一方面是由教育的重要性所决定的。教育社会政策的地位也与社会政策的重要性提升直接相关。近年来,西方福利国家虽然普遍启动了福利改革,但是社会政策的地位不仅没有降低,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升,世界各国也相继进入社会政策时代。鉴于教育在当代社会中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各国都将教育放到优先发展的位置。三、国际教育社会政策发展的趋势和特点(一)国际教育社会政策发展的趋势1.政策制定的民主化在当代西方发达国家,绝大多数国家在制定与教育相关的政策时,都会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听取来自社会各界的声音,以贯彻决策民主的原则。教育社会政策制定的民主化根本上是为了保障教育机会的均等。2.政策主体的多元化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新思潮、新理念的不断涌现,影响教育社会政策制定和改革的因素不再局限于政府,市场的力量、民间教育团体、国际组织等已经广泛参与进来。教育社会政策的主体呈现多元化态势。3.政策导向的国际化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带来了教育发展的国际化。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清晰地体现在教育领域的竞争,教育已经不再局限于一个国家的范围之内。为了培养具有世界眼光、能够活跃于国际社会的开放型人才,许多国家开始酝酿和实施具有国际发展导向的教育政策。(二)国际教育社会政策发展的特点1.教育公平的关注视角有所转变2.教育质量的内涵进一步扩展3.教育作为“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得到强调和重视第二节我国教育社会政策的发展与现状一、我国教育社会政策的历史变迁(一)计划经济体制阶段:服务于政治需要并且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社会政策(1949—1976年)自新中国成立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我国计划经济体制逐步确立和发展的时期。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我国教育社会政策的设置主要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1.优先保障工农群众的受教育权利2.注重团结和改造各大社会阶层、社会群体3.强调教育为工业建设和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二)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服务于经济建设的教育社会政策(1977—2000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政府的工作重心也开始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逐步确立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地位。我国教育体系随即被纳入国家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列。这一时期的教育社会政策主要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其功能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引导教育秩序的恢复与重建2.服务教育改革与全面发展(三)

21世纪以来:服务于社会建设的教育社会政策(2001年至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因社会公平问题引发的深层次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日益加剧,从而推动政府职能从经济建设向社会建设的回归。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为开端,我国逐渐进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教育社会政策随之被纳入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序列。这一时期我国教育社会政策的变革有如下三个特征:1.促进教育资源在社会主体间的公平分配2.构建起具有普惠性质的教育福利体系3.突出关注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权利二、当前我国教育社会政策的主要类型和特点(一)我国教育社会政策的主要类型依据政策设置的不同功能,可将我国教育社会政策划分为以下四种类型:1.权利保障型教育社会政策教育社会政策将人的受教育权利视为一项基本人权。为了保障人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国家先后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基本涵盖了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留守儿童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技能培训、残障群体教育、扫盲教育等多个方面。2.资源调节型教育社会政策这种类型的教育社会政策注重调节教育资源、教育机会在各大社会主体间的公平分配,以缩小不同民族之间、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教育发展差距。这决定了资源调节型教育社会政策必然特别注重保障落后地区、落后主体的教育权利。3.经济资助型教育社会政策近些年,国家积极采取费用减免、奖励、补贴、赠予、贷款、勤工助学等多种形式,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经济资助。最具代表性的如各种类型的奖学金、助学金、贷学金、困难补助金以及希望工程、“春蕾计划”等。4.特殊扶助型教育社会政策这类政策主要针对的是因先天或后天原因而造成的残障类群体的教育问题。近些年,残疾人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为此,国家相继颁布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教育条例》《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等政策法规,通过政策指导、法律约束、资源配置、经费保障、社会支持等手段为残疾人的教育提供扶助。(二)我国教育社会政策的特点1.服务于国家需要通过教育社会政策发展的三个阶段可以看出,我国教育社会政策始终服从、服务于国家需要,作为国家建设事业的重要工具而出现。2.突出关注基础教育公平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最早提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要求。3.促进教育全方位发展在全力保障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同时,促进教育全方位发展、满足不同群体的教育需求,也是当前我国教育社会政策的着力点。第三节我国当前教育社会政策的主要领域一、学前教育阶段的社会政策(一)学前教育的发展于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针对学前教育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而详尽的目标:到2020年幼儿园在园人数达到4000万,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达到95%,学前两年毛入园率达到80%,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0%。(二)学前教育社会政策面临的挑战长期以来,国家对于学前教育的公共财政投入不足、资源短缺,“入园难”和“入园贵”成为阻碍学前教育公平发展的最大障碍。其中,公平性是教育社会政策所面临的首要挑战。首先,公办幼儿园与民办幼儿园的质量差异较大。其次,面对全国庞大的学前教育需求,公办幼儿园在较长时期内一直属于稀缺资源。最后,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幼儿园的质量与水平仍存在差距。二、义务教育阶段的社会政策(一)义务教育政策的提出我国目前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包括小学与初中两个阶段。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对我国发展义务教育进行了规划。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首次以法律形式规定了开展义务教育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强调义务教育中国家的责任,突出义务教育的公益性质、福利性质。(二)义务教育政策的推进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到20世纪末,我国要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到2000年年底,我国已经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到2006年,国家已经全部免除了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并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三)义务教育政策的完善城乡全覆盖的免费义务教育政策的实现是一项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成就,它真正赋予了我国每个家庭的子女平等享有接受基础教育的权利。2019年,全国共有2025.70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生活费补助政策。三、高中教育与职业教育方面的社会政策(一)高中教育社会政策近些年来,为了保障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的在校贫困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国家在政策设置中参照高等教育的学生资助体系,提出了高中阶段学生资助政策。截至2021年,如前所述,我国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已经实现对所有学段、所有学校、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二)职业教育社会政策1.职业教育社会政策的发展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包括职业学校教育和各种职业培训。我国职业教育体系按照教育层次可以分为三级,即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进一步强调政府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职责,并把提高质量和促进公平作为未来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2.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公平问题职业教育阶段发展所涉及的公平问题,不仅是一种制度性社会分工问题,更体现为一种被人们称为“职业教育次等化”的问题。一是职业教育被整个社会视为低于普通教育的次等教育。二是职业院校的学生处于普遍被视为次等学生的境地。四、高等教育阶段的社会政策(一)改革开放初期的高等教育社会政策高等教育社会政策是国家教育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国家对高等教育发展的高度重视。198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1981年国务院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我国正式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学历、学位制度,形成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学历体系和学士、硕士、博士相衔接的学位制度。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制度,同年,研究生教育也得到恢复。到20世纪末,我国高等教育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经济社会建设急需的精英人才。自20世纪末起,高等院校开始扩招,精英教育开始向大众教育转变。高校的扩招客观上为更多的人提供了平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和权利,成为整个社会所普遍享有的教育福利。(二)21世纪以来的高等教育社会政策2002年财政部、教育部联合发布《国家奖学金管理办法》,2005年又颁布实施《国家助学奖学金管理办法》,确定面向家庭经济困难、品学兼优的普通高校在校本专科学生设立国家助学金、国家奖学金,资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保障公平的受教育权利。2012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制度开始实施,自此国家奖学金制度在高等教育层次实现全覆盖。其他形式的助学政策也在同步展开,2005年共青团中央和教育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勤工助学工作的意见》,勤工助学逐渐成为高等教育当中一项重要的学生资助政策。时至今日,我国已经建立起相对完善的高等教育社会政策体系,仅各项资助项目就包括奖学金、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国家资助、基层就业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师范生免费与补助、退役士兵学费资助、大学新生入学资助及特殊困难补助、伙食补贴、“绿色通道”入学等政策内容。五、继续教育方面的社会政策(一)继续教育政策的产生与发展继续教育是学历教育的延伸和发展,目的是使受教育者不断更新知识和提高创新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需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背景下,我国继续教育起步虽晚但发展较快。1980年8月,中国科协通过了《关于积极开展在职科技人员专业培训工作的意见》,从教育方针、对象、内容、经费来源、组织领导等多个方面对我国科技人员的专业培训做出规定。1995年,《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发布,成为指导全国继续教育工作的重要文件。(二)终身教育理念下的继续教育政策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首次将继续教育纳入终身教育的范畴。随后,1995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确立了终身教育的地位。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六、民族教育社会政策(一)民族教育社会政策的主要目标与原则民族教育社会政策是面对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及经济与社会发展各方面的实际困难,向其教育发展提供的专门的、有针对性的支持性教育政策。我国民族教育社会政策的基本目标是要保障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群众的受教育权利,提高各民族群众科学文化素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当前我国的民族教育社会政策致力于坚持缩小民族地区教育发展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坚持教育结构与质量并重,普通教育政策与特殊教育政策并举,并且坚持依法治教。同时,我国的民族教育社会政策强调在各民族学生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民族团结教育常态化机制,促进各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和促进各民族文化交融创新。(二)我国民族教育社会政策的主要内容一是支持民族地区全面提升各级各类教育办学水平的政策体系,包括支持民族地区加快普及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提高普通高中教学质量、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和结构、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和重视支持特殊教育。二是提高少数民族人才培养质量的政策体系,包括制定和实施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少数民族人才培养工作;实施并进一步完善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高考加分优惠等方面的政策;发展内地民族班教育的政策;促进民族地区普通高校、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政策。三是针对民族教育薄弱环节和困难地区的政策投入,具体包括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政策,重点支持边疆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特殊政策,以及科学稳妥推行国家通用语言与民族语言教育等方面的政策。四是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包括教师培养制度、教师培训机制、教师激励政策等具体内容,其主要目标是提高民族地区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五是民族教育发展的保障政策,包括民族教育的经费投入政策、民族地区学生资助政策,以及推动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政策。第四节我国教育社会政策展望党的二十大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并从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强化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完善覆盖全学段学生资助体系等方面做出了全面部署。上述发展理念和顶层设计不仅为我国教育社会政策发展设定了任务,更为其指明了方向,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我国教育社会政策的发展将延续或呈现以下几大趋势。一、我国教育社会政策发展趋势(一)教育公平:从数量迈向质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为总体目标,将推进教育公平的工作重心由数量向质量进一步深化,先后出台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切实提升中西部农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