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市五校联合教学调研新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材料结论A亚里士多德说:“人是城邦的动物,……也就是政治的动物。”古希腊雅典只重政治而轻文化B1888年汉口城市人口仅18万,至民国初年增至120万,20多年间增长近6倍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C1872年日本颁布《学制》,强制适龄儿童入校读书,30年后日本适龄儿童升学率达92%当时日本基础教育发展迅速D1900年德国的钢产量开始超过英国,到1914年已经是英国的两倍20世纪初德国经济实力超过英国A.AB.BC.CD.D2.1949年之前,中华书局、世界书局等私营出版商都以出版教科书为主要盈利来源;195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成为中小学教科书专业出版机构,私营出版商退出了教科书市场。这一改变A.悖离了“百家争鸣”方针 B.打击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C.有利于建立国民教育体系 D.意在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3.苏格拉底认为,“对于哲学家来说,应该有远比树木、石头甚至所有这些星辰更有价值的研究对象,那就是人的心灵。人究竟是什么?你将会变成什么?只有到人的心灵转而省察自身时才会有真正的哲学。”据此推理,苏格拉底强调A.哲学应探索人的精神价值观 B.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C.理性认识自然是十分必要的 D.哲学只是研究人的一门学问4.在现代英国宪政体制中,理论上议会下院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详细审议一切立法,但事实上它却不能违背内阁意愿修改立法。在这方面,它完全不能与美国国会的权力和独立性相媲美。这是因为英国A.国王只是名义上的统治者 B.上院制约了下院行使某些权力C.宪法是非独立性宪法文件 D.行政权与立法权未能正式分开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天才无疑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l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力量的结合。”这段文字中的“种种有利力量”不包括:A.牛顿力学诞生 B.工厂制度出现 C.海外市场扩大 D.君主立宪制确立6.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后,亚当·斯密提出自由放任经济政策,此后一百多年里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罗斯福新政后,凯恩斯主义盛行,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20世纪70年代后,面对经济“滞胀”,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盛行,资本主义国家又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A.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摇摆不定B.没有哪种经济政策可保资本主义经济持续繁荣C.随着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应调整D.资本主义国家尝试建立国家计划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混合市场经济7.造纸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如图是甘肃天水放马滩西汉墓出土的纸质地图,这是迄今为止唯一经过科学考古发掘出土于古墓葬的西汉纸。据此判断A.造纸术最早出现于西汉时期B.秦汉时期,纸成为主要书写材料C.放马滩地图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地图D.“西汉纸”是研究造纸起源、工艺的重要资料8.1906年2月,梁启超发表《开明专制论》一文,认为孙中山主张的“土地国有”方案是“欲夺富人所有,以均诸贫民”“利用此以博一般下等社会之同情,冀赌徒、光棍、大盗、小偷、乞丐、流氓、狱囚之悉为我用”。这说明()A.梁启超反对孙中山的均富思想 B.民生主义思想不符合中国国情C.民生主义思想服务于辛亥革命 D.孙中山的土地政策政治倾向强9.1915年10月.北洋政府农商部在北京举办了规模盛大的国货展览会。全国18个省都选派产品参加,展出的国货产品约10万件,展览会的游览人数每日不下万人,国民“参观约买争先恐后”。这一现象A.折射出国民物质生活的丰富 B.缘于北洋政府杜绝洋货的流通C.表明民族工业结构渐趋合理 D.反映了广大民众爱国热情高涨10.1933年12月15日,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下发了第一个惩治腐败的第二十六号训令。训令规定,凡苏维埃机关、国营企业及公共团体工作人员贪污公款在500元以上者,处以死刑;贪污公款300元以上500元以下者,处以2年以上5年以下监禁。该训令A.巩固和扩大了中央革命根据地B.利于根据地打破日军的经济封锁C.体现了红色政权推崇法律至上D.使中央苏区的反腐斗争有法可依11.1991年,欧共体12个成员国签署《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建立欧洲统一市场,实现货物、人员、资本和服务的自由流通;……同时,决定实施共同的外交和安全政策,并最终实行共同的防务政策。对上述条约内容的解读,最深刻的是A.欧洲经济一体化已经达到较高的程度 B.欧洲从经济一体化向政治一体化迈进C.欧洲一体化实现需要入盟各国主权的让渡 D.条约内容使入盟各国丧失了完全的独立性12.2017年初,习近平在联合国总部演讲中说:“中国将积极同美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同俄罗斯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欧洲发展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同金砖国家发展团结合作的伙伴关系.”材料表明当今中国A.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不再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C.努力构建全方位的多边外交格局D.实行同大国战略结盟的外交方针13.下图是根据我国历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外政策部分中“革命”“和平”“斗争”三个词汇出现的频率而制作。对图中现象理解正确的是A.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被动 B.国内外形势影响外交战略C.外交领域的意识形态增强 D.我国在国际事务中贡献大14.中国共产党分别于1956、1969、1982、1992年召开第八、九、十二、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下表是对这四次大会政治报告中出现的前10个高频词的次数统计。其中与党的十二大相对应的一组是A.① B.② C.③ D.④15.在中国近代史上,英国公使曾说“我们可以在中国北京驻扎军队了”,这是因为A.签订《南京条约》 B.签订《天津条约》C.签订《马关条约》 D.签订《辛丑条约》16.苏联长期是谷物净出口国,但白1972年起,除灾年从西方进口大量谷物外,正常年景也需进口相当数量的谷物,为此每年都要支付大量外汇和黄金。据此可知A.西方的滞胀危机迅速波及世界 B.苏联的发展模式亟需转型C.苏联已无力维系社会主义阵营 D.布雷顿森林体系遭到打击17.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被西方史学家称为“探索的时代”、“发现的时代”、“扩张的时代”。下列选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有①新航路开辟打破世界孤立状态②欧洲列强开始早期殖民扩张③美洲的发现证实了“地圆学说”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广泛传播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18.明朝万历以来,松江地区就有男子以缝袜、制鞋为生的。太仓城中,有许多男子靠操轧花生活。温州地区,除妇女勤于纺织外,许多纺织品是出于男子之手。这种现象表明A.传统社会分工变化 B.租佃关系日渐发展C.工商市镇普遍兴起 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19.明治时期,日本外相井上馨认为:“只有实现西欧化,我国才能同西方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只有如此,才能使我国独立、富裕起来。”与此观点不符合的是A.殖产兴业B.文明开化C.废藩置县D.自由择业20.下列文字是出自《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的是A.“军阀、地主、资本家、富农等……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自由的权利的。”B.“扶助农民,减轻地主的封建剥削,保证农民的人权、政权……借以改善农民生活。”C.“汉奸、卖国贼及内战罪犯……其家庭未参与犯罪者分给与农民同样的土地及财产。”D.“联合苏联、各人民民主国……站在国际和平民主阵营方面,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21.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颁布《清帝逊位诏书》.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义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据此可知,清帝退位A.宣告了清末新政的结束 B.推动了中华民国的成立C.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 D.导致了革命果实被窃取22.18世纪的法国令人向往,产生了一批伟大的思想家,大大发展了起源于英国的启蒙运动。他们苦苦思索个人权利从何而来,国家权力从何而来,如何处理个人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关系等核心问题。下列项中,与这些“核心问题"的思考对应正确的是A.自由平等--社会契约--理性王国 B.人民主权--自由平等--以民为本C.天赋人权--开明专制--分权制衡 D.天赋人权--社会契约--分权制衡23.“廷寄交片依葫芦,万端政务效葫芦”反映的是A.明朝内阁强化皇权 B.清朝内阁形同虚设C.清军机处强化皇权 D.明朝厂卫强化皇权24.1978年7月,广州市对蔬菜流通体制进行改革。其主要内容是:取消“统购包销,牌价(政府定价)收购”。在蔬菜收购环节,允许大部分菜品在“牌价”基础上浮动,最高可上浮40%;少部分菜品不设限价,自由议价成交;个别菜品仍按“牌价”收购。这些政策A.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借鉴B.标志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启动C.获得了广大民众的一致拥护D.表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稳步推进25.学者张天周指出,1942年,由史迪威和郑洞国指挥,中国远征军在缅北和滇西地区同日军进行了几次大规模作战,参战官兵将近20万人,日军被迫从东南亚和中国战场调集兵力进行支援。中国远征军的这些举措A.支援了美军中途岛战役的作战行动B.标志着中国战场对日战略反攻的开始C.缓解了中国华北战场的抗战压力D.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26.从1802年到1878年间.英国议会先后颁布了20多个工厂法,在这些法令中对童工的最低雇用年龄、每天的劳动时间、工作的环境以及接受一定的教育等都作了明文规定。1870年《教育法)的颁布,宣告了英国大规模雇佣童工劳动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英国童工问题的解决A.反映了议会民主制度的完善B.依赖于工业革命的深人发展C.是工人阶级长期斗争的结果D.反映了阶级矛盾的日趋缓和27.1964年第二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纲领指出:“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是国际紧张局势和冲突的一个基本根源。”1973年第四次首脑会议号召不结盟国家要“通过有效行使反对霸权的国家主权来巩固它们的独立”“拒绝任何形式的奴役和依附、任何干涉和压力”。材料强调不结盟运动国家A.把斗争的矛头主要指向了奉行霸权主义的美国B.不满美国、苏联两国对第三世界的激烈争夺C.从反帝、反殖发展到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D.认识到发展民族经济与争取国家独立的重要性28.在清末,士人阶层出现了大规模分流,士人阶层流向了工、商、军、学等不同领域,有些士人甚至无以为业。据此可知A.时代变革引起社会阶层变动 B.科举制度无法选拔新式人才C.社会阶层流动推动历史进步 D.阶层变动导致民众大量失业29.1998—2007年,全球货物贸易出口、服务贸易出口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0.9%、10.8%。2008—2017年,全球货物贸易出口和服务贸易出口年均增速分别下降到1.0%和3.2%。这表明2008年以来经济全球化A.遭到世界各国的普遍抵制 B.获益最大的是发展中国家C.由快速发展期转入调整期 D.促进了各国新经济的崛起30.以下是两位史家关于德国统一的历史论述:甲说:“发生在1871年的‘统一’与其说是德国民族主义发展的结果与表现,倒不如说是普鲁士实行扩张主义、并与被排斥在外的奥地利竞争的一种方式。”乙说:“俾斯麦是个彻头彻尾的普鲁士人,他对普鲁士的认同高过对德国统一的渴望。只不过俾斯麦明白,普鲁士若要以强权姿态迎向未来,必然就得扮演起德国这个民族国家的领导人。”下列选项与论者观点一致的是A.两位史家关于德意志统一动因的看法相互冲突B.乙认为俾斯麦统一德国的理想高于普鲁士意识C.都肯定普鲁士自始至终追求德意志统一的说法D.都不认为民族主义是德意志统一的最主要因素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历史上国民党国民党有它光荣的历史……。新环境中,敌人的方针,必然集中于反蒋反共……因此,我们是坚决拥护蒋委员长及其领导下之国民政府与国民党的,并号召全国一致拥护。——毛泽东《论新阶段》1938.11问题(1)从历史看,“国民党的光荣历史”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新环境中的“敌人”主要是指哪些人?(3)怎样看待“我们”所做出的“一致拥护”决定?“我们”采取了怎样的具体行动?32.材料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后,恐怖主义的浪潮席卷着全球:从美国的纽约到欧洲的伦敦,从中东的加沙、以色列到硝烟刚刚散尽的巴格达,从俄罗斯的车臣到亚洲的印尼,无不受到恐怖主义的危害。比较其他恐怖主义类型如民族极端恐怖主义、极左极右型恐怖主义、殖民恐怖主义等,宗教极端恐怖主义因其鲜明的宗教性,使其更具有广泛的号召性,对国际社会造成的危害也更为严重,因而更加难以彻底治理和防范。这其中,宗教极端恐怖主义尤为嚣张,其产生的原因不仅与现有的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紧密相关,更与少数国家实施的霸权主义有着密切的关系。恐怖主义是人类的毒瘤,反恐是人类必须采取的行动。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它的滋长绝不是一朝一夕之故,同时与美国的霸权主义也有密切的关系——摘编自宋蓉《恐怖主义与霸权主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恐怖主义蔓延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人类防范恐怖主义蔓延的意义。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工业革命激起似同心圆的波浪效应,在大西洋两岸一波接一波地向大陆纵深推进:在欧洲大陆是沿比利时、法国、德意志、瑞士、意大利、俄国等国展开,在北美大陆也是从东北部逐渐向西部、南部扩展……工业革命的高潮普遍发生在1848年之后,革命的教训和激烈的国际竞争迫使各国政府纷纷调整政策,消除经济发展的障碍,大力发展经济。欧陆主要国家之间签订了一系列自由贸易,美国通过内战也使南方走上工业化道路。工业革命是人类社会由农业文明演进到工业文明的转折点,它推动了人类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过渡,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形成,将世界上大片地区强行纳入了资本主义的统治之下,工业革命结束了民族地域性历史,实现了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摘编自刘新成、刘北成《世界史·近代卷》等材料二中国虽然在明清时期就存在使用雇佣劳动的所谓“资本主义萌芽”,然而却没有自发地出现工业革命,中国的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从国外引进的。而在这方面,洋务运动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自19世纪60年代始,李鸿章、左宗棠等洋务派大官僚,先后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军事工业,清政府各省当局大多也创办了自己的军火生产机构。这些军事工业虽然就生产关系而言还不能说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但它们从外国购进设备来生产船舰、枪炮、弹药,将大机器工业引入了中国。洋务派在这一时期所创办的上海机器织布局、汉阳铁厂等民用工业,也都属于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企业。制造业外,洋务派大官僚李鸿章等人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总局,修筑了唐山至胥各庄的铁路,从而建立了中国自己的近代采矿、航运、铁路和通讯事业。——摘编自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1)根据材料一,指出欧美工业革命演进的突出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美工业革命演进的历史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相较于欧美工业革命的特殊之处,并分析其成因。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C【解析】
由学龄前儿童升学率增加,得出结论为日本基础教育发展迅速,故答案为C;“人是城邦的动物……也就是政治的动物。”强调的是城邦制中公民具有政治责任感,结论错,排除A;材料只是说人口增加,体现不出城市化进程迅速,排除B。材料只是说德国钢产量增加,看不出20世纪初德国经济实力超过英国,排除D。2、C【解析】
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统一出版中小学教材,有利于形成统一的教材版本,在当时有利于建立国民教育体系,故C选项正确;百家争鸣的方针是1956年才提出来的,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未体现不允许私人商业出版社继续经营,故B选项错误;材料措施不是巩固新生人民政权的措施,故D选项错误。3、A【解析】
材料反映了苏格拉底主张哲学研究人、研究人的心灵,使人的精神觉醒,A项正确;BC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D项表述错误,排除。故选A。4、D【解析】
内阁常以政府的名义向议会提交议案,因为内阁政府可凭借多数席位控制议会,所以其议案往往都能通过。故英国的内阁事实上集行政权与立法权于一身。D正确;英国国王统而不治,而且材料与国王无关,A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下院与内阁的关系,而不是下院与上院,B排除;英国至今未有一部统一而独立的宪法,C排除。故选D。5、B【解析】
“l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力量的结合”是分析工业革命爆发的原因。工厂制度出现是工业革命的影响,故B符合题意;牛顿力学诞生为工业革命发生奠定理论基础,海外市场扩大提供了市场,君主立宪制确立提供了政治前提,因此ACD排除。故选B。6、C【解析】
本题考查对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理解。由题干可知,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在不断地调整,从自由主义到凯恩斯主义,再到新的“混合经济”,这些在本质上都是资本主义在所能容纳的生产关系范围内进行的自我调整,体现了随着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应调整,故C项正确;材料所述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在不断调整,但都是为了适应当时经济的发展,并非是摇摆不定的,故A项错误;材料内的主要体现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在不断地调整,“没有哪种经济政策可保资本主义经济持续繁荣”并非题干反映的本质内容,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缓解“滞胀”危机,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了适当干预与市场自由相结合的“混合经济”,政府干预并非是“计划”,故D项错误。7、D【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甘肃天水放马滩西汉墓出土的纸质地图是研究造纸起源、工艺和地理的重要资料,故D正确;材料信息无法得出造纸术最早出现于西汉时期,故A错误;魏晋以后,纸成为主要书写材料,故B错误;材料信息也无法得出放马滩地图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地图,故C错误。8、C【解析】
据材料“欲夺富人所有,以均诸贫民”体现了孙中山的均富思想,是民生主义思想的体现,由“利用此以博一般下等社会之同情,冀赌徒、光棍、……之悉为我用”可知,梁启超认为孙中山的均富思想是为了博得下层民众的支持,这说明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是为了感召各阶层参与革命活动,故C项正确;材料虽能体现孙中山的均富思想,但并未体现梁启超对孙中山均富思想所采取的态度,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民生主义思想是否符合中国国情的问题,故B项错误;孙中山的土地政策政治倾向感强仅是梁启超的个人看法,故D项错误。9、D【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1915年北洋政府举办国货展览会,广大群众争相购买国货,反映了广大民众爱国热情高涨,故选D;A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明显错误,说法绝对化,排除;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10、D【解析】
材料所述的第二十六号训令为中共中央颁发的第一个惩治腐败的法令,为中央苏区反腐败斗争提供了法律依据。故答案为D项。A项拔高了第二十六号训令的作用,排除;B项1933年12月,日本并未对中央苏区进行经济封锁,排除;C项一条法令的颁布不能说明红色政权就推崇法律至上的理念,排除。11、C【解析】
外交、安全和防务政策,是一个国家主权范围内的事项,“决定实施共同的外交和安全政策,并最终实行共同的防务政策”,需要成员国让渡一定的主权,说明欧洲一体化的实现需要入盟各国主权的让渡,故答案为C项;材料主旨不是反映经济一体化程度,排除A项;材料主旨不是反映欧盟成立的标志性意义,排除B项;“丧失了完全的独立性”说法绝对,排除D项。12、C【解析】
依据材料“同美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同俄罗斯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金砖国家发展团结合作的伙伴关系”来看,当今的中国在努力构建全方位的多边外交格局。C正确;材料未体现以联合国为中心,A排除;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B排除;中国实行不结盟外交政策,不同任何国家结盟,D排除。故选C。13、B【解析】
据图表信息可知,“斗争”、“革命”一词在新中国成立至文革时期出现频率很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渐走低,这是因为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为巩固政权、恢复发展经济,此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文革时期把阶级斗争作为主要矛盾来抓;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故此时“和平”一词出现频率走高,B符合题意;A片面;据所学可知,改革开放后的外交应该是重国家利益的外交,而不是强调意识形态,C违背史实;D与题意无关。【点睛】新中国的外交由重意识形态的革命性外交到重国家利益的国家外交。14、B【解析】解题时紧扣“十二大”等关键信息,然后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对四次会议的特征进行逐项对比分析。首先,可从特征比较明显的会议开始进行分析。中共九大是在“文革”期间召开的,主要特征是以阶级斗争为纲,故出现频率高的词汇应为“阶级”、“革命”,④与之相符,故D项排除;中共十四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动员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握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因此此时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应为“经济”“建设”,③与之相符,故C项排除。然后,再结合所学知识对中共八大和十二大的主要特征进行分析。中共八大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确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向社会主义建设,着重提出了执政党的建设问题,故其“阶级”一词出现的频率比中共十二大高,与①的高频词相一致,故A项排除;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出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即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②与之符合,故B项正确。【名师点晴】党的历史上有很多重要的会议,试题主要考查对历次会议核心内容的准确认识。中共八大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当时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对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中共九大核心内容: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对八大党章作了错误修改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中共十二大确定党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而奋斗的纲领,审议通过新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进入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共十四大中国进入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15、D【解析】
依据材料中“在中国北京驻扎军队”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01年列强逼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条约规定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区,允许各国驻兵保护,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因此D选项正确。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中并未涉及在北京驻扎军队的内容,A选项错误;1858年的《天津条约》规定,“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但并未涉及在北京驻扎军队的内容,B选项错误;1895年的中日《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其中并未涉及在北京驻扎军队的内容,C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16、B【解析】
自1972年起,除灾年从西方进口大量谷物外,正常年景也需进口相当数量的谷物,这是由于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落后的结果,因此,苏联需要转变发展模式,故答案为B项;20世纪70年代西方的滞胀现象没有影响到当时的苏联,排除A项;C项答非所问且不符合70年代史实,排除;布雷顿森林体系遭到打击与苏联无关,排除D项。17、A【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打破世界孤立状态,随之而来的是欧洲列强开始的早期殖民扩张,与题意相符,故A正确。18、A【解析】
材料体现了明朝中后期,松江地区手工业发展情况,社会分工“男耕女织”发生了变化,男子也参与手工纺织,故选A;材料不涉及土地租佃关系及资本主义萌芽,排除BD;材料只涉及松江、太仓、温州地区手工业发展,不能反映工商市镇普遍兴起,排除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松江地区就有男子以缝袜、制鞋为生的”“除妇女勤于纺织外,许多纺织品是出于男子之手”,联系“男耕女织”的特点分析解答。19、C【解析】材料反映了日本学习西方,实现国家富强的政策,殖产兴业促进了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文明开化政策有利于日本学习西方文明,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废藩置县,属于政治方面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符合题意;自由择业,也体现了西方的择业观,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20、A【解析】
依据材料“军阀、地主、资本家、富农等……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自由的权利的。”可以得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体现了打击军阀,地主,资本家,富农的政策,A正确;B材料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双交双减政策,排除;C材料反映了《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内容,排除;D材料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政策,排除。21、C【解析】
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清帝逊位诏书》以和平的方式实现了政权的转移,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民族分裂,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故选C;清帝退位标志封建帝制的结束,A错误;中华民国成立于1912年元旦,在清帝退位前,B错误;清帝退位是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筹码,清帝是否退位都不影响袁世凯去窃取革命果实,D错误。22、D【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天赋人权思索的是个人权利从何而来,社会契约思索的是国家权力从何而来,分权制衡思索的是如何处理个人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关系,故D正确;自由平等、人民主权和个人权利从何而来无关,故AB错误;开明专制和国家权力从何而来无关,故C错误。23、C【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清代军机处上传下达,只能秉承皇帝意见,体现了皇权的强化,选项C正确;内阁有票拟权,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选项A排除;材料中并不是对清代内阁的描述,排除B;厂卫是特务机构,不参与中枢决策,排除D。24、A【解析】
广州市对蔬菜流通体制进行改革发生在1978年7月,这时十一届三中全会尚未召开,改革开放尚未拉开帷幕,所以此时的蔬菜价格改革为后来的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借鉴,故选A,排除BD;C选项“一致拥护”表述过于绝对,事实上,这次改革,菜价上浮40%,也曾引起部分民众的抱怨与不满,排除。故选A。25、C【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2年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一年,由于日军的扫荡,华北地区的抗战十分艰苦。中国远征军在缅北和滇西地区的作战,迫使日军从东南亚和中国战场调集兵力进行支援,这就缓解了中国华北战场的抗战压力,故C项正确;中途岛战役发生于太平洋战场,两者的关联度不大,排除A项;中国战场对日战略反攻开始于1944年,排除B项;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于1942年1月,而中国远征军开始作战是在1942年3月,故D项错误。26、B【解析】
材料所述为英国雇佣童工的现象逐渐消失,依据题干时间信息和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得益于工业革命的展开,对工人需求的变化,故B正确;童工问题的解决与民主政治的发展没有必然联系,故A不正确;童工问题的解决,与工人阶级斗争无关,故C不正确;童工问题的解决不能导致阶级矛盾的缓和,故D不正确。27、C【解析】材料中的“1964年第二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纲领指出:‘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是国际紧张局势和冲突的一个基本根源’”,说明此时是强调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1973年第四次首脑会议号召不结盟国家要‘通过有效行使反对霸权的国家主权来巩固它们的独立’”,说明此时是强调反对霸权主义,故答案为C项。其他三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ABD项。点睛:不结盟运动最初成立时,决心共同努力,制止新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统治的一切形式和表现;20世纪70年代把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不结盟运动斗争内容的转变,也是当时国际社会主要矛盾的反映。28、A【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清朝末年,“士人阶层出现了大规模分流”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发生重大变革所导致,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材料并未涉及,排除;C选项中“推动历史进步”的表述材料并未体现,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有些士人失业,而非民众大量失业,D选项错误。故选A。29、C【解析】
材料核心信息两方面,一是2007年前后全球货物贸易出口,服务贸易出口比较,二是2008年后服务贸易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地位提升,答案要完整涵盖这两方面信息,这是经济全球化调整的表现,故答案为C项;A项本身错误,经济全球化是历史趋势;B项错在经济全球化规则是发达国家制定的,他们也是最大获益方;D项错在材料本身无法体现新经济兴起。30、D【解析】从材料“与其说是德国民族主义发展的结果或表现,倒不如说是普鲁士实行扩张主义”可以看出甲认为不应把民族主义当作德国统一的最主要因素,根据“俾斯麦是个彻头彻尾的普鲁士人,他对普鲁士的认同高过对德国统一的渴望”可知乙认为俾斯麦普鲁士的认同高过对德国统一,两位史学家都不认为民族主义是德意志统一的最主要因素,D正确;甲和乙的论述可以看出两种看法是互相支持的,A错误;从材料“对普鲁士的认同高过对德国统一的渴望”可以看出B、C两项错误。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推翻满清,结束了中国数千年的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掀起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反对袁世凯独裁统治,并推翻了袁世凯帝制;与中共合作,实行北伐,推翻北洋军阀统治,试图重建国家统一;掀起改订新约运动,提高了中国自主地位;与中共合作,抗击日本侵略者。(任四,史论结合满分,否则减半给分)(2)日本帝国主义以及汉奸势力(3)拥护: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民族危机加深,中共放弃两党恩怨,拥护蒋委员长及其领导下之国民政府与国民党,有利于促进国共两党实现团结抗日,有利于国家、民族利益。(其它言之成理也可)行动:中共向蒋介石送交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的宣言》,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西北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南方八省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八路军、新四军开赴前线,配合国民党正面战场作战,取得平型关大捷;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与正面战场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解析】
(1)表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历史上“国民党的光荣历史”主要表现有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结束了中国数千年的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掀起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等,反对袁世凯等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维护共和体制;与中共党内合作,进行了北伐战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掀起改订新约运动,提高了中国自主地位;与中共党外合作,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等。(2)敌人:根据材料中“《论新阶段》1938.11”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环境中的“敌人”主要是指日本帝国主义以及汉奸势力。(3)评价:根据所学知识,用唯物史观,从做出相关决定的背景、表现和作用等方面评价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拥护蒋委员长及其领导下之国民政府与国民党”的决定。行动:根据所学知识,从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开辟两个战场等国共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合作说明“中共拥护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店铺承接协议样本
- 版房屋买卖合同让您购房更安心
- 2024工程修路合作合同范本
- 2024新版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质押担保借款合同
- 2024建设工程施工的合同书范本
- 公寓承包转让合同模板
- 单位保洁安全合同模板
- 民间售房合同模板
- 智能燃气报警器的智能检测与安全提醒考核试卷
- 油管供货合同模板
- Python绘图库Turtle详解(含丰富示例)
- 静脉采血技术静脉采血图片课件
- DLT664-2008-带电设备红外诊断应用规范
- 【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报告】深度学习视角下幼儿园自主游戏支持策略的实践研究
- 厨房设备及工具的使用培训
- 8.厨房我打理(课件)(共11张PPT) 劳动四年级下册
- 咖啡师岗位职责
- 第三章药物的化学结构与药代动力
- (完整)初中家长会活动方案
- 让数据成为生产力-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
- traditional-chinese-painting(国画-英文)(课堂)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