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新乡市第三中学新高考历史四模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二战后存在两种比较突出的现象,一是各类经济组织(如欧盟、亚太经合组织等)举行与经济有关的峰会(如G20峰会)大大增加,二是军事冲突此起彼伏(如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等)。对此现象理解有误的是A.经济民主化成为历史潮流 B.强权政治威胁世界和平C.一超多强格局遭受巨大挑战 D.和平与动荡成为当今世界形势的特点2.下表反映的是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相关数据。表格数据反映了当时中国项目工业增值农业增值粮食(亿吨)计划值14.7%4.3%1.9完成值18%4.5%1.95A.着手国民经济恢复任务B.优先发展重工业C.制定的经济目标较为稳妥可靠D.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相结合3.麦迪逊在1787年2月的一封信中指出:“一般来说,我觉得有思想的人士对于新制度的希望远不及对于现制度的绝望之甚。的确,现制度不但没有人们加以拥护,而且不值得加以拥护。如果没有非常有力的支持,它马上就会崩溃下去。”这反映出麦迪逊A.致力于革除联邦体制弊端 B.极力维护和挽救邦联体制C.对建立联邦体制缺乏信心 D.改变松散邦联体制的决心4.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新上任的郑庄公不仅不为平王奔丧,还命人入侵王室疆土,抢夺成熟的庄稼,从此“周郑交恶”。该状况反映出A.周王朝统治名存实亡B.周王室权威受到挑战C.官僚政治建立的必要性D.东周时期宗法观念淡薄5.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朝代是A.汉朝 B.唐朝C.宋朝 D.元朝6.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写道:“吾见夫青年其年龄,而老年其身体者十之五焉;青年其年龄或身体,而老年其脑神经者十之九焉……循斯现象,于人身则必死,于社会则必亡。”据此可知,他A.强调思想解放以身体改造为基础 B.指出中国急需开展体育教育C.认为中国国民身体素质普遍低下 D.鼓励青年学习西方先进科技7.观察如图,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政治史发展的趋势是A.从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 B.统治中心从西北向东南迁移C.从土地私有到土地国有 D.从官僚政治到贵族政治8.李鸿章建立了上海机器织布局后,规定“合中国各口岸统计,无论官办、商办,即以现办纱机四十万锭子,布机五千张为额,十年之内,不准添续。”这段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洋务运动有压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一面B.不推翻封建制度就不能真正发展民族工业C.在政府的扶植下中国出现了民族工业D.此规定有利于西方资本在中国的扩张9.1869年美国人丁匙良在担任京师同文馆总教习时,曾增设了具有近代意义的体育课程。他在《同文馆记》中记述:“同文馆学生不愿意习体育,认为有失尊严,他们只能慢慢地渡方步。中国学生是没有粗野游戏的,如足球、棒球等类。”由此可见,当时中国()A.竞技体育活动项目极其稀少 B.体育项目以传统娱乐生产为主C.传统观念制约近代体育教育 D.竞技体育成为厂大民众的向往10.明朝,汉江改道,陕西省的商人乘船顺流而下,将货物贩运于汉正街中转,汉口之名可以说是因陕西商贩而得名,即汉水入长江口。明朝末年,成为天下四大名镇之一。这一现象反映了A.长途贩运提高商人的社会地位 B.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C.城市规模的扩大推动商业发展 D.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11.19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而在20世纪初年,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出现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A.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B.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C.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D.日本先于中国接触西学12.20世纪初,清政府不得不以立法的形式将西方的工厂制度、公司制度和一系列与之配套的经济制度正式引入中国。清政府这一做法A.体现了中国经济殖民地化 B.强化了官僚资本的主导地位C.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解决了近代工业发展的困境13.1845年11月29日,清政府苏松太兵备道官慕久与巴富尔共同公布《上海土地章程》(TheShanghaiLandRegulations),据此设立了上海A.英租界 B.美租界 C.法租界 D.公共租界14.顾炎武认为:“所谓天子者,执天下之大权者也。其执大权奈何?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而权乃归之天子。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由此可见,顾炎武①主张逐级分权②强调“经世致用”的价值③提出“循天下之公”④反对君主专制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15.法家思想对中国古代传统思想影响深远。下列各项属于法家思想的是A.天行有常,人道有为 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C.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D.不期修古,不法常可16.魏晋南北朝时期,佛寺依靠政治经济特权,“侵夺细民,广占田宅”,建立其规模很大的庄园,这些在佛寺土地上耕种的农户被称之为“佛图户”。“佛图户”的生产生活受到佛寺高僧的严格监管,丧失了原有受政府监管的户籍。“佛图户”的增加A.瓦解了封建统治基础B.抑制了地主土地兼并C.促进自耕农经济发展D.减少了政府赋税收入17.1985年,戈尔巴乔夫提出“加速战略”,主要措施有:一、加强大企业,更新企业技术设备;二、抓劳动纪律;三、提高产品质量:据此可知,“加速战略”主要旨在A.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概性 B.解决经济发展停滞难题C.突破斯大林体制的束缚 D.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18.法国学者莱芒•罗歇曾说,“他的天才是一种破坏,而非其他。然而,破坏的天才是否定性的东西……拿破仑正是以这种天才的力量,把他所接触的东西都毁坏了。”这里被拿破仑“毁坏”的“东西”主要是指A.欧洲各国的君主专制政体 B.欧洲传统的封建统治秩序C.欧洲各国人民的民族意识 D.多次打垮犯法联盟的军队19.新中国在某一时期采取以下措施:“明确以生产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三级所有制是现阶段人民公社的根本制度;……不得侵犯社员个人所有的一切生活资料和小农具等生产资料;恢复社员的自留地,允许社员发展家庭副业和手工业生产,开放农村集市贸易。”上述措施实施的背景是A.建国后初期的土地改革B.“一五计划”实施,开始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面对农村困难局面,中共中央实施“调整”等八字方针D.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农村经济体制进行改革20.14世纪中叶,英国颁布了教职选举规章,规定英国教士的选举不受教皇干涉,概由本国解决;15世纪中叶,法国颁布了“实利准许法”等法规,在任命教职、解决司法纠纷和征税三个问题上限制教皇的权力。这反映了一些西欧国家A.宗教改革的成效 B.民族国家意识的兴起C.天主教会的腐朽 D.封建专制制度的解体21.1871年10月,俾斯麦通过帝国立法确立的“文化斗争”,禁止神职人员参政,认定结婚、离婚等民事行为不再受教会的控制,废除了与政府政策相悖的教会制度。这些措施A.清除了基督教在德国的影响B.体现了强烈的军国主义色彩C.客观上维护了德意志的统一D.否定了德国教会的积极作用22.1921年,北京大学预科招生文言译白话的题目取材《世说新语》,白话译文言题目取材《儒林外史》,标点文章题则选了《稼轩词》,这些选材都是一些难入“正统”序列的稗官野史和笔记小说。这说明当时的北京大学A.具有勇于挑战正统观念的精神 B.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阵地C.西式的教育理念占据主导地位 D.揭开了反思新文化的序幕23.王国维在谈到中国诗歌时说:“四言蔽而有楚辞,楚辞蔽而有五言,五言蔽而有七言。古诗蔽而有律绝,律绝蔽而有词。盖文体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习套,豪杰之士亦难于其中自出新意,故遁而作他体,以自解脱。一切文体所以始盛终衰者,皆由于此”。材料表明王国维意在A.赞叹中国诗歌发展历史悠久 B.探究中国诗歌发展的规律C.勾画中国诗歌发展递嬗关系 D.研究中国诗歌发展的沿革24.在19世纪后半叶中国市场上,棉纺织品始终是进口商品中的重要项目。1874年至1894年20年间,洋布进口值增长88.4%,洋纱进口值增长将近986.7%。以上现象表明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被彻底破坏B.外国棉纺织品完全占据中国市场C.洋布倾销遭到传统手工业的抵制D.中国近代棉纺织业取得较快发展25.抗战时期,日军在沦陷区改革教育体制,缩短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学习年限,增大初等教育在整个学制中的比重。日军这样做的目的是便于实现其同化政策的阴谋。构成这段文字的是A.历史观点和历史解释B.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C.历史结论和历史解释D.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26.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田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 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 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27.1979年7月,中共中央做出决定,要求广东和福建两省“发挥优越条件,抓紧当前有利的国际形势,先走一步”。其直接结果是A.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设立经济特区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开展国企改革28.美国历史学家包弼德在《唐宋转型的反思--以思想的变化为主》中认为宋代标志了中国历史现代性的开端,但同时也出现了逆现代性的因素。以下属于宋代“逆现代性”的是A.社会流动更趋频繁B.世俗文化蓬勃发展C.皇室权威更趋强化D.货币经济地位提高29.“正当中国人沉浸在康乾盛世的幻境中时,在地球的另一端,一种新的文明,一场伟大的革命,一个新的运动正在萌发和蓬勃发展。”它们分别是A.伊斯兰文明/宗教改革/文艺复兴B.民族国家/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C.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启蒙运动D.大学崛起/现代化/社会主义运动30.12世纪的欧洲史学家对历史的叙述和阐释,开始聚焦于一个家族、民族或王国自身的发展历程,而不再从宗教的视角强行用教义建构历史。这从本质上说明了A.神权统治的瓦解 B.史料来源的多样性 C.宫廷文化的盛行 D.历史观趋于世俗化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华民族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但是古代中国却未能较西欧之先进入近代民族国家时代,而是在外力侵逼下不得已步入此一历程。材料一近代民族国家区别于绝对主权国家的一个特征就是国民主权或人民主权,实行的是立宪民主制度。从西欧国家形态的演进历程来看,15世纪下半叶到17世纪上半叶,王权成为民族聚合的中心,民族的孕育与成长是与等级君主制或绝对君主制国家的成长与巩固相一致的,绝对专制主义为民族国家和世俗建构与认同权力体系开辟了通道。绝对主义国家在完成政治一体化后,越来越不能满足市民阶级的要求,市民阶级不仅要统一的市场和完整的主权,也要自由的社会和有保障的人权,绝对主义国家无法提供相应的合法化的法律制度框架,由此,把绝对主义国家改造成民族国家成为历史的必然过程。一般认为,从17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70年代,英、法、德建立起第一批民族国家。——《社会科学战线》2019年第3期材料二无论是封建化时期,还是绝对君主制时期,“家国”体制及其伦理规范一以贯之,成为古代中国一个重要的政治特征,也是政治统一性的重要体现。“家国”体制及其伦理规范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周天子及后来的专制君主的利益,为了应付“家…‘国”之间的内在矛盾,专制君主不断吸取前朝教训,强化中央集权,巩固君主专制。在这种体制之下,人民依附于某一个具体的家族式或家庭式的政权,“家国”的政治伦理从根本上排除了契约精神,民主与自治也就难有生根发芽的土壤,限制国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的立宪主义观念也就难以自发产生。这也就难怪当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时,竞出现北京的老百姓作壁上观,为侵华联军带路,“热心”建议联军从下水道进城又快又安全,甚至为侵华联军攻打紫禁城按扶登城云梯,这些在今天看来奇特的景象。——夏引业《中华民族构建与认同》(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欧民族国家形成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民族国家观念的特点,并分析中国古代民族国家观念产生的影响。32.新航路开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中对于新航路的开辟表述为:人类文明交往之路,世界体系发展之路,殖民扩张之路,人类思想震撼之路。(1)请你指出教材做如此表述的着眼点分别是什么?(2)请选择其中两个“之路”,结合所学,进行深入的阐述。33.现代化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现代化可以划分为六个阶段,经历了六次政治选择。阶段时间政治选择第一阶段1860—1911年清王朝的开明专制化运动第二阶段1911—1913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早期议会制模式第三阶段1914—1928年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军事强人型的新权威主义模式第四阶段1928—1949年国民党的国家主义的权威主义模式第五阶段1949—1976年集权主义的计划经济模式第六阶段1978年以来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模式——萧功秦《中国百年现代化中的六次政治选择》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如果你同意以上观点,那么可以选择哪些史实来分别论证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政治选择?(2)第三、四阶段中国现代化进程步履维艰,结合历史背景分析制约因素有哪些?(3)该学者认为,第六阶段的模式之所以取得较大成就,关键在于“激活了社会内部的微观个体、地方与企业的竞争活力”,试用改革开放中的一些具体史实来说明这一观点。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C【解析】当今国际局势正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格局尚未建立。材料所述现象是“一超多强”格局下国际形势的表现,不是表明遭受巨大挑战。C项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项。二战后的局部战争有大国插手,反映了强权政治威胁世界和平;局部战争反映了当今世界形势动荡;各类经济组织的建立反映出经济民主化的趋势。其他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2、C【解析】
1949年到1952年,我国着手国民经济恢复任务,排除A;材料没有反映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信息,排除B;一五计划的计划值与完成值大致吻合,说明制定的经济目标较为稳妥可靠,故选C;材料没有反映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相结合的信息,排除D。3、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麦迪逊所说的“现制度”是指当时的邦联体制,并认为它“不但没有人们加以拥护,而且不值得加以拥护”、有思想的人士对它“绝望之甚”,这反映了麦迪逊从根本上改变松散邦联体制的决心,故答案为D项;当时联邦体制尚未建立,排除A项;麦迪逊不是邦联体制的维护者,排除B项;“有思想的人士对于新制度的希望远不及对于现制度的绝望之甚”强调的是人们对邦联制度的不满,对新制度的不了解,并非指麦迪逊对建立联邦体制缺乏信心,排除C项。4、B【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东周初期,郑国对内、对外进行势力的扩张,还乘机霸占王室的权力,使得郑国与周王室的矛盾日益尖锐起来。公元前720年,郑庄公同王室的斗争转向公开化,反映了周王室的权威受到挑战,B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主要反映了公元前720年,郑国侵犯东周的国境,与周天子交恶的情形。不能仅根据一则事例就盲目推断出周王朝的统治已经名存实亡。且结合所学可知,此时为东周初期,周天子尚具有一定威信,选项有所夸大,A选项排除。材料主要反映了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矛盾,实质上就是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而官僚制度的核心是皇权至上,强调皇帝的专制权力,与材料关系不大,C选项排除。材料主要反映了东周初期周郑交恶,表明了周天子“共主”地位的逐渐丧失,不能仅根据郑庄公一人的行为就推断出东周时期宗法观念淡薄,D选项排除。5、C【解析】可从题中材料关键句进行理解判断,如“国家官僚队伍迅速扩大”(冗官)、“文人阶层膨胀”(重文)、“分割职权使军事将领们失去了主动性”(分割军权),即可判断该朝代为宋朝。6、A【解析】
据材料“而老年其身体者十之五焉;青年其年龄或身体,而老年其脑神经者十之九焉”可知,陈独秀认为,青年生理年龄虽处于“青年期”,但是思想却极其的陈腐朽败,据此他强调思想解放以身体改造为基础,故A选项正确;陈独秀强调的是青年人的思想腐朽,而不是身体素质,故B、C选项错误;陈独秀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故D选项错误。7、A【解析】
根据图1西周初年通过分封制形成拱卫王室,诸侯管理地方的局面,到图2秦朝时期用郡县制管理全国各地可知,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趋势为从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A项正确;图片中从镐京到咸阳,政治中心没有向东南迁移,B项错误;由西周到秦朝,中国土地制度的发展趋势是从国有到私有,C项错误;从西周到秦朝,中国古代政治的发展趋势是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D项错误。8、B【解析】
材料“机五千张为额,十年之内,不准添续”体现的是李鸿章维护上海织布局的利益,对民间织布设厂进行限制,体现的本质是封建专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B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属于表现,排除;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是欧风美雨的产物,C选项排除;此规定的确在客观上有利于西方资本在中国的扩张,但是这并不是材料的反映的实质问题,D选项排除。9、C【解析】
根据同文馆总教习的记述,当时中国人以有失尊严,拒绝粗野等借口,不习近代体育,体现了中国的旧观念制约着近代体育教育的发展,C项正确;中国学生不愿意学近代体育项目,不能说明竞技项目少,A项错误;材料无关传统娱乐信息,B项错误;中国学生不愿意习体育,不能说明竞技体育是大众的向往,D项不符合题意。10、B【解析】
依据材料“汉水入长江口”并结合明朝的商业发展状况可知,汉口之所以能够成为四大名镇之一,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区域位置对商贸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B正确;材料信息未反映商人地位的提高,A错误;材料反映的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规模的扩大,而不是城市规模的扩大推动商业发展,C错误;明清时期积极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即使商业有所发展也不代表政府政策松动,D错误。故选B。11、C【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的西学东渐。19世纪六七十年代,经过明治维新,日本国力不断增强,跻身于世界强国行列。故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大量与西学有关的“日本新词”迅速传入中国,故C正确。A、B、D仅是原因之一,不是决定性因素。12、C【解析】
20世纪初,清政府以立法的形式将西方的工厂制度、公司制度和一系列与之配套的经济制度正式引入中国,这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故C正确;A在材料未体现,排除;官僚资本在洋务运动时起到主导作用,B错误;社会制度不发生变化不能解决近代工业发展的困境,D错误。13、A【解析】
巴富尔是英国领事。依据《上海土地章程》,设立上海英租界,故A项正确;美租界、法租界设立是在英租界之后,而且与“巴富尔”不符,B和C排除;公共租界设立是在1863年,与题干的时间不符,排除D。故选A。14、B【解析】
从“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等可知,顾炎武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逐级分权,①④正确符合题意,B项正确;材料并未分析“经世致用”的价值,提出“循天下之公”的是王夫之,②③不符合题意,与之组合的ACD三项错误。15、D【解析】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体现法家主张根据社会发展进行社会变革的思想,D符合题意;A是儒家代表荀子的思想,B是道家老子的思想,C是因循守旧思想,ABC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属于法家思想”,联系所学法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分析解答。16、D【解析】
根据材料“在佛寺土地上耕种的农户被称之为‘佛图户’”“‘佛图户’的生产生活受到佛寺高僧的严格监管,丧失了原有受政府监管的户籍”可知,材料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佛寺大肆侵地、招揽农民为其生产,而佛寺是不必提供赋税的,长此以往,影响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故答案为D项。A项,根据所学可知,封建统治的基础是小农经济,“瓦解”的表述夸大了“佛图户”对国家的影响,也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中“佛寺”“广占田宅”也是一种土地兼并现象,但材料未涉及地主土地兼并情况,排除;C项,材料中“佛寺”“广占田宅”会使部分农户少地或无地,对自耕农经济发展不利,排除。17、B【解析】
戈尔巴乔夫的加速战略关注点是大企业技术更新、劳动纪律和产品质量,其目的在于解决斯大林模式下经济发展停滞问题,B正确;题干中未提及对劳动者待遇方面问题,说明加速战略目的不在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排除A;题干提供的加速战略内容中并没有体制改革的相关内容,C排除;苏联实行计划经济,故加速战略中涉及的企业产品并不参与市场竞争,排除D。18、B【解析】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拿破仑通过征服战争,将民法典的精神带到各国,沉重打击了欧洲各国的封建势力,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被拿破仑“毁坏”的“东西”主要是指欧洲传统的封建统治秩序。故此题应选B项。考点:拿破仑点评:正确的评价拿破仑。1、功:对内:采取措施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例:《民法典》。对外:前期作战——打击封建复辟势力,捍卫革命成果,使革命思想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促进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2、过:对内:专制独裁,取消民主,镇压人民。对外:后期侵略战争,争夺霸权——导致其政权最终失败。总体:法国资产阶级阶段杰出的资产阶级军事家、政治家。19、C【解析】
从材料中的“恢复社员的自留地,允许社员发展家庭副业和手工业生产,开放农村集市贸易”等信息可以看出,实施这些措施的背景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农村出现严重困难,中共中央实施“调整”等八字方针,故答案为C项;A、B项与材料中的“人民公社”不符,均排除;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排除D项。20、B【解析】
由材料“规定英国教士的选举不受教皇干涉,概由本国解决”“在任命教职、解决司法纠纷和征税三个问题上限制教皇的权力”可知,当时的英国和法国均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政教分离,体现了本国事务交由本国解决的发展趋向,即民族国家意识开始兴起,故选B。宗教改革发生于16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材料只能体现为对教权的限制,没有提及天主教会腐朽的相关史实,排除C;如果14和15世纪封建专制制度已经解体,那么就不会有后面的启蒙运动,排除D。21、C【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禁止神职人员参政,认定结婚、离婚等民事行为不再受教会的控制,废除了与政府政策相悖的教会制度”可知,德国完成统一之后采取措施削弱天主教会对德国政治的影响,实行世俗化的政策,这些措施在当时有利于强化联邦政府,从而在客观上维护了德国的统一,故选C;A项中的“清除了”表述太绝对,故排除;实行政教分离,实行世俗化的政策在当时有利于德国的统一,不能说其体现了军国主义色彩,排除B;材料中俾斯麦要求政教分离,教会不得干预政治事务,并未否定德国教会的积极作用,故排除D。22、A【解析】
北京大学在招生考试中的选材选是一些难入‘正统’序列的稗官野史和笔记小说的做法体现了“挑战正统观念的精神”,A正确;B不是材料主旨;C、D与材料无关。【点睛】材料的关键词是“难入‘正统’序列的稗官野史和笔记小说”,考查的是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读取能力。23、B【解析】
由材料信息“盖文体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习套,豪杰之士亦难于其中自出新意,故遁而作他体,以自解脱。一切文体所以始盛终衰者,皆由于此”可知,王国维意在探究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规律,故B正确;材料主旨没有强调中国诗歌发展的历史悠久,故A错误;材料主旨也不是强调中国诗歌发展递嬗和沿革,故CD错误。24、C【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从“1874年至1894年20年间,洋布进口值增长88.4%,洋纱进口值增长将近986.7%”的统计中,显示出洋纱的进口远远超过了洋布,可知这一时期西方国家的洋布倾销遭到中国传统手工业的抵制,C项正确;当时中国的自然经济远未被“彻底”破坏,外国的棉纺织品还不能“完全”占据中国市场,只有进口统计,不能得出“中国”棉纺织业有较快发展,ABD三项错误。25、B【解析】材料“抗战时期,日军在沦陷区改革教育体制,缩短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学习年限,增大初等教育在整个学制中的比重”属于历史叙述;“日军这样做是便于实现其同化政策的阴谋”属于历史解释,故B正确;“日军在沦陷区改革教育体制”不属于历史观点,故AD错误;“日军在沦陷区改革教育体制”也不属于历史结论,故C错误。故选B。26、A【解析】从“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可以看出该思想家主张“善变”,对中国能否适应世界环境感到担忧,由此可以看出他主张抛弃旧文化,崇尚新文化,以适应世界的发展,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错在“重建儒家信仰”上;C选项没有注意到时间:20世纪初,这个时期康梁变法已经结束;D选项错在材料体现不出这种思想。27、B【解析】试题分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开创是在安徽和四川,故A项错误;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在1992年,故C项错误;国企改革是在1984年开始,故D项错误;1980年全国人大批准在广东、福建两省建立经济特区,所以本题答案为B项。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对外开放【名师点睛】本题以1979年中共中央的决定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改革开放过程的理解和认识,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因果逻辑推理的能力。本题的解答比较容易,试题的命制契合了当今全球化的时代热点,解题的关键是把握材料给出的时空信息。这说明高考试题对时空意识的考查从来没有淡化,这是考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素养。28、C【解析】
所谓“现代性”在古代政治方面应指皇权专制的趋势逐渐减弱,或者是出现带有民主色彩的制度或现象,社会有向公平发展的趋势。宋朝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行使宰相权力,并设立参知政事、三司使、枢密使分割了宰相的行政权、财权和军权,从而制约宰相,加强皇权,属于宋代“逆现代性”,故选C;社会流动更趋频繁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且属于“现代性”社会上的表现,排除A;世俗文化蓬勃发展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且属于“现代性”文化上的表现,排除B;货币经济地位提高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且属于“现代性”经济上的表现,排除D。29、C【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康乾盛世时期是17世纪60年代至18世纪上半期,这一时期西方在经济上兴起了工业革命,政治上兴起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文化方面兴起了启蒙运动,选项C正确;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与康乾盛世时间不符,排除A;新航路开辟时间是在15世纪至16世纪,排除B;大学崛起是在14世纪前后,排除D。30、D【解析】
欧洲12世纪正是市民阶层、城市、大学兴起时期,同时期等级君主制也即将兴起,意味着世俗社会不断发展,冲击宗教观念,而历史的叙述和阐释恰恰说明这种世俗化趋势,即历史观趋于世俗化,D正确;12世纪的欧洲处于中世纪,神权统治并未瓦解,排除A;题干反映的是史学研究关注方向的转变,与史料来源无关,排除B;家族、民族与宫廷文化无关,排除C。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①封建王权的强化;②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市民阶级的需要;③民主政治的发展;④宗教改革运动的推动;⑤近代西欧各国间的战争,激发了人民的民族意识。(2)特点:①封建大一统;②家国体制;③夷夏有别影响:积极:①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②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局限:①民族歧视和民族矛盾;②阻碍近代民主政治的发展;③个人对国家的认同意识淡漠。【解析】
(1)原因:依据材料一中“王权成为民族聚合的中心”、“市民阶级不仅要统一的市场和完整的主权,也要自由的社会和有保障的人权”等信息结合所学从封建王权的强化、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级的需要、民主政治的发展、宗教改革的推动、近代欧洲各国间战争的影响等方面分析近代西欧民族国家形成的原因。(2)特点:依据材料二中“‘家国’体制及其伦理规范一以贯之,成为古代中国一个重要的政治特征,也是政治统一性的重要体现。”、“强化中央集权,巩固君主专制。”等信息结合所学从封建大一统、家国体制、夷夏有别等方面指出中国古代民族国家观念的特点。影响:依据材料二中“民主与自治也就难有生根发芽的土壤,限制国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的立宪主义观念也就难以自发产生。”、“这也就难怪当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时,竞出现北京的老百姓作壁上观,为侵华联军带路”等信息及中国古代民族国家观念的特点相关所答结合所学从巩固国家的统一、增强民族凝聚力、民族歧视和民族矛盾、阻碍近代民主政治的发展、个人对国家的认同意识淡漠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分析中国古代民族国家观念产生的影响。32、有一定的开放性,答到要点即可。第2问举出具体事例可酌情给分。(1)四个着眼点:1.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文明史观);2.全球化、整体化(全球史观);3.从殖民与被殖民(革命史观)4.思想演进(文明史观)等等。其它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2)新航路开辟形成的四条“道路”:1.人类文明交流之路:世界各大洲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成为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推动分散的古代世界向整体的现代世界演进,文明交流日益频繁。(西方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科学技术传入东方。)2.世界市场联系之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拓展了贸易市场,商品流通数量和种类增加,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的贸易拓展,各国各地区之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市场开始出现。新航路的开辟和随后的殖民扩张,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重要途径。3.殖民掠夺之路:西欧殖民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餐饮商标使用合同模板
- 保洁劳务分包安全协议书
- 股权收购合同新
- 机电销售合同模板
- 经纪人与艺人合作合同范本
- 江西省景德镇市2024年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考试试卷【附答案】
- 大型酒店装修协议书
- 服装购销合同简单详细版范文
- 163二次根式的加减(原卷版)
- 工程项目内部承包合同
- 把未来点亮歌词打印版
- 妇产科常见疾病诊治规范
- 创新转化管理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山东大学
- 第三节态势语在教师口语中
- 学生公寓维修改造工程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
- 《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公式》示范公开课教学课件【高中数学苏教版必修第二册第十章】
- 抗日英雄王二小红色革命故事会通用ppt
-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七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含解析)
- 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力学参数测量方法
- 水电水利工程压力钢管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DL5017-2023
- GB 10238-1998油井水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