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_第1页
2020-2021学年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_第2页
2020-2021学年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_第3页
2020-2021学年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_第4页
2020-2021学年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高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各题。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到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美而无所偏失。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物情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哀悲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其次值得注意的,则是杜甫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我以为每一位诗人对于其所面临的悲哀与艰苦,都各有其不同的反应态度,如渊明之任化,太白之腾跃,摩诘之禅解,子厚之抑敛,东坡之旷观,六一之遣玩,都各因其才气性情而有所不同,然大别之,不过为对悲苦之消融与逃避。其不然者,则如灵均之怀沙自沉,乃完全为悲苦所击败而毁命丧生,然而杜甫却独能以其健全的才性,表现为面对悲苦的正视与担荷。所以天宝的乱离,在当时诗人中,唯杜甫反映者为独多,这正因杜甫独具一份担荷的力量,所以才能使大时代的血泪,都成为了他天才培育的浇灌,而使其有如此强大的担荷之力量的,则端赖他所有的一份幽默与欣赏的余裕。他一方面有极主观的深入的感情,一方面又有极客观的从容的观赏,如著名的《北征》诗,于饱写沿途之人烟萧瑟、所遇被伤、呻吟流血之余,却忽然笔锋一转,竟而写起青云之高兴,幽事之可悦,山果之红如丹砂,黑如点漆,而于归家后,又复于饥寒凛冽之中,大写其幼女晓妆一片娇痴之态。此外,杜甫虽终生过着艰苦的生活,而其诗体中却往往有“戏为”“戏赠”“戏作”等字样,凡此种种,都说明杜甫才性之健全,所以才能有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相反而相成的两方面的表现。这种复杂的综合,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又一证明。(摘编自叶嘉莹《论杜甫七律之演进及其承先启后之成就》)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杜甫论诗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对古今长短各种诗歌的体式风格都有正面评价。B.杜甫有一种难得的健全才性,能兼容感性与理性,对事物进行综合全面的把握。C.杜甫的诗歌涵括范围非常广泛,善于以变化的笔触,表现社会生活和人情物态。D.对于天宝年间的乱离,杜甫在诗中既有主观感情的投入,又有客观视角的关照。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用先总论后分论的结构,论证健全的才性是杜甫取得集大成成就的重要因素。B.文章论证了杜甫所以对时代苦难有担荷力量,是因为他广泛汲取了前人传统。C.文章从体式风格和内容两方面,来论证杜甫诗歌创作的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D.文章在论证诗人对待悲苦的态度时,将杜甫和陶渊明、屈原等诗人作了对比。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杜甫之前的诗人,或以感性见长,或以理性见长,至杜甫方能二者兼备。B.杜甫勇于尝试各种诗体,在七言律诗上谨守传统,在五言古诗上则作出革新。C.杜甫诗歌震撼人心的力量,部分来自严肃与幽默之间、担荷与欣赏之间的平衡。D.对逃避、被击败与正面担荷这三种回应危机方式,作者在情感态度上一视同仁。【答案】1.A2.B3.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他对古今长短,各种诗歌的体式风格都有正面评价”曲解文意,原文第二段说“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并不是做出“正面评价”。故选A。

【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因为他广泛汲取了前人传统”强加因果,原文第三段说“使其有如此强大的担荷之力量的,则端赖他所有的一份幽默与欣赏的余裕”。故选B。

【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杜甫之前的诗人,或者以感性见长,或者以理性见长”无中生有,原文第一段说,“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并没有评价杜甫之前的诗人。B.“在七言律诗上谨守传统”无中生有,原文说“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

D.“作者在情感态度上一视同仁”曲解文意,从第三段的论述看,作者列举“逃避”和“被击败”这两种回应危急的方式,目的是通过对比突出对杜甫“正面担荷”这种应对方式的欣赏和肯定。故选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千城一面、房地产化,显然不符合人们对特色小镇建设的心理预期。一个理想的特色小镇,应该是让人念念不忘的。这种念念不忘的回想不仅产自颜值,更源于气质。毕竟,“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青墙黛瓦每个小镇都能造得出,但独特的文化印记却是无法复制的专属品。文化,才是特色小镇应有的特色所在。文化从哪里来?费孝通先生曾说,“文化得靠记忆,我们不但要在个人的今夕之间筑通桥梁,而且在社会的世代之间也得筑通桥梁,不然就没有了文化,也没有了我们现在所能享受的生活。”文化离不开历史,历史“生于斯长于斯”,经过时间的冲刷凝结成当地独特的传统文化。然而一些地方在建设特色小镇的过程中却舍本逐末,将优秀传统文化弃之不顾转而去发展并不符合当地水土的外来文化。针对这种情况,去年7月,住建部曾发布通知,要求在推进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发展过程中做到三个“不盲目”,其中一条就是“传承小镇传统文化、不盲目搬袭外来文化”。可见,特色小镇要守住的文化灵魂应该是散发着浓浓历史气息、生长于那片泥土的当地传统文化,而不是照搬照抄的外来文化。建设特色小镇要守住文化灵魂、擦亮文化底色,就要怀着尊重和敬畏之心,深度梳理当地历史文化发展脉络,对当地传统文化展现出充分的文化自信,挖掘提炼出独一无二的文化基因,为打造优秀的文化品牌奠定基础。当然,怀抱优质的传统文化基因,也不能忘记在传承中创新。做足特色小镇的文化底色,还要在“文化+”上做好文章,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生活的契合点,增强当地传统文化的感染力并放大其价值,将文化资源转换成特色产业,加强与旅游等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使其成为推动特色小镇发展的内生动力。唯此,才能充分彰显各地传统文化的个性,才能让人们看到千姿百态的特色小镇,留给人们念念不忘的回想。(摘编自陈晨《擦亮特色小镇的文化底色》)材料二:特色小镇被人们寄予“记得住乡愁”的遐想。我国历史悠久,文化昌盛,各地域、各民族都有拿得出手的文化特色。知名特色小镇中,苏州震泽丝绸甲天下,浙江横店以影视拍摄而闻名,大理喜洲白族民俗独具一格……可惜的是,很多特色小镇在建设过程中,往往忽略了精神和文脉的延续,丢失了烟火气息和人情味,在商业化、地产化、同质化的路上走偏了,造出大量的赝品景观,让人审美疲劳,背后的问题值得反思。特色小镇建设,重外观、轻内核。这个内核就是当地特色文化和风土人情。常见的误区是用做地产的思维建小镇,大拆大建,迁出原始居民和生产生活,取而代之的是“冷冰冰”的钢筋水泥、公寓酒店,处处是“人造盆景”,照搬欧式洋房别墅,或江南小桥流水。初看富丽堂皇、古色古香,细看各地造型都差不多,给人一种“南橘北枳”的感觉。人们寻找的是与拥挤喧嚣的城市不一样的感觉,是千姿百态、小而精致,而不是大而划一。特色小镇建设,重商业、轻文化。开发者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资本搭台、文化唱戏”。不错,商业是文化的重要经济支撑,然而很多地方在开发的时候,过度重视商业利益,导致商人来了,艺术家走了;消费产业来了,文化产业走了。也有重视文化建设的,但多用舶来文化,甚至是低俗文化,这也等于没有文化。文化和商业,不是二选一,而是相辅相成的。文化的感召力和神秘感,激发人们来旅游学习、投资创业、安居立业。有了人气支撑,地方的经济产业才能自我循环,反哺文化培育。我们并不惧怕商业化,担心的是过度商业化、唯有商业化又小大意。失败的经验教训已经不少,切莫再商业至上,让人去了一次不想再去第二次,使得小镇陷入死亡的“陷阱”。特色小镇回归文化,充满烟火,才能生机四射。正如那首著名的小曲唱道:“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若是你到小城来,收获特别多。”(摘编自《央视网评》《没有文化的特色小镇是没有灵魂的》)材料三:安徽芜湖市六郎镇将文化基因注入传统产业,打造出了一个集文创、生态、美育为一体的焕发勃勃生机的小镇。小镇发展的“秘诀”,就是依托乡村振兴战略,聚焦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走出了一条少而特、少而精、少而专的发展之路。六郎镇的特色小镇发展再次表明,一个优秀的特色小镇绝不仅体现在建筑风格和街区环境上,也往往要以发展一个或多个当地特色产业为根基,并着力在各个方面挖掘产业的文化附加值。然而,从目前建设情况看,一些地区在特色小镇文化保护方面,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与偏差。对古村落盲目改造,破坏植被、水系、农田等生态系统,一些民间传统劳作方式难以传承创新。对此,清华大学教授张小军认为,应建立人类发展、文化遗产保护和特色小镇建设“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充分尊重当地文化原貌与特色。专家指出,在乡村振兴和特色小镇建设中,只有把文化作为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使特色小镇文化遗产传承有序、人文气息浓郁深厚、文化产业特色鲜明、文化生态优美精致、多种功能互动叠加,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才能成为现实。(摘编自李慧《特色小镇如何“特”》)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建设特色小镇要守住文化灵魂,就要梳理当地历史文化发展脉络,挖掘提炼出独一无二的文化基因,不需要外来文化。B.安徽芜湖市六郎镇特色小镇的发展经验有两个方面:一是要大力发展传统产业;二是要做好文化保护,发展文化产业。C.材料一认为擦亮特色小镇的文化底色,既要有传统文化的继承,也要在传承中创新。这一观点在材料二和材料三中都有表述。D.材料二认为特色小镇建设要重视当地特色文化和风土人情这一内核,这个内核和材料一中“文化灵魂”的内涵是一致的。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些地方在建设特色小镇的过程中将优秀传统文化弃之不顾,导致的后果就是特色小镇文化灵魂和个性的丧失。B.很多特色小镇在建设过程中,忽略了精神和文脉的延续,丢失了烟火气息和人情味,原因之一就是过度追求商业利益。C.商业驱动带来小镇短期的人气和效益,唯有深挖文化的魅力才是发展的持久引擎,所以特色小镇建设应坚持文化至上。D.优秀的特色小镇不仅有一个或几个当地特色产业,还有独特的文化印记,独特的文化离不开挖掘继承、创新和借鉴。6.如果你的家乡正在进行特色小镇建设,请你结合文本就小镇文化建设方面向当地政府提几条建议。【答案】4D5.C6.(1)小镇文化建设应当保护好本地优秀传统文化,不能大拆大建、过度商业化。(2)深度梳理当地历史文化发展脉络,挖掘提炼出小镇独特的文化基因。(3)处理好文化和产业的关系,把文化作为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解析】【分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不需要外来文化”错,原文“不照搬照抄的外来文化”,并非完全否定外来文化。B.两个方面的经验概括有误,应为“将文化基因注入传统产业”或“以当时特色产业为根基,着力挖掘产业的附加值”。C.“这一观点在材料二和材料三中都有表述”错,材料二没有谈创新。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材料中信息,分析把握材料中观点态度能力。C.“应坚持文化至上”错误。原文为“文化和商业,不是二选一,而是相辅相成的”。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针对材料中某一问题提出自己见解能力。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注意题干要求“结合文本就小镇文化建设方面向当地政府提几条建议”,所以在解答时要注意联系文本内容,不可天马行空的解答。根据材料一中“千城一面、房地产化,显然不符合人们对特色小镇建设的心理预期”“一个理想的特色小镇,应该是让人念念不忘的。这种念念不忘的回想不仅产自颜值,更源于气质。毕竟,‘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青墙黛瓦每个小镇都能造得出,但独特的文化印记却是无法复制的专属品。文化,才是特色小镇应有的特色所在”“一些地方在建设特色小镇的过程中却舍本逐末,将优秀传统文化弃之不顾转而去发展并不符合当地水土的外来文化。针对这种情况,去年7月,住建部曾发布通知,要求在推进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发展过程中做到三个‘不盲目’,其中一条就是‘传承小镇传统文化、不盲目搬袭外来文化’”“特色小镇要守住的文化灵魂应该是散发着浓浓历史气息、生长于那片泥土的当地传统文化,而不是照搬照抄的外来文化。建设特色小镇要守住文化灵魂、擦亮文化底色,就要怀着尊重和敬畏之心,深度梳理当地历史文化发展脉络,对当地传统文化展现出充分的文化自信,挖掘提炼出独一无二的文化基因,为打造优秀的文化品牌奠定基础”我们可以提出“小镇文化建设应当保护好本地优秀传统文化,不能大拆大建、过度商业化,同时不要照抄外国外来文化”;根据材料二中“我国历史悠久,文化昌盛,各地域、各民族都有拿得出手的文化特色。知名特色小镇中,苏州震泽丝绸甲天下,浙江横店以影视拍摄而闻名,大理喜洲白族民俗独具一格……”“可惜的是,很多特色小镇在建设过程中,往往忽略了精神和文脉的延续,丢失了烟火气息和人情味,在商业化、地产化、同质化的路上走偏了,造出大量的赝品景观,让人审美疲劳”“失败的经验教训已经不少,切莫再商业至上,让人去了一次不想再去第二次,使得小镇陷入死亡的‘陷阱’”,我们可以提出“挖掘提炼出小镇独特的文化基因,不要只重商业而忽视文化的内涵”;根据材料三“安徽芜湖市六郎镇将文化基因注入传统产业,打造出了一个集文创、生态、美育为一体的焕发勃勃生机的小镇”“在乡村振兴和特色小镇建设中,只有把文化作为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使特色小镇文化遗产传承有序、人文气息浓郁深厚、文化产业特色鲜明、文化生态优美精致、多种功能互动叠加,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才能成为现实”,我们可以提出“处理好文化和产业的关系,把文化作为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史铁生秋天,在山里拦牛简直是一种享受。庄稼都收完了,地里光秃秃的,山沟里的荒草却长得茂盛。把牛往沟里一轰,可以躺在沟门上睡觉;或是把牛赶上山,在山下的路口坐下,看书。秋山的色彩也不再那么单调:半崖上小灌木的叶子红了,杜梨树的叶子黄了,酸枣树上缀满了珊瑚球似的小酸枣……尤其是山坡上绽开了一丛丛野花,淡蓝色的,一丛挨着一丛,雾蒙蒙的。灰色的小田鼠在黄土坷垃后面探头探脑;野鸽子从悬崖上的洞里钻出来,“扑棱棱”飞上天;野鸡“咕咕嘎嘎”地叫,时而出现在崖顶上,时而又钻进了草丛……我很奇怪,生活那么苦,竟然没人逮食这些小动物。也许是因为没有枪,也许是因为这些鸟太小,肉也太少,不过多半还是因为别的。如:春天燕子飞来时,家家都把窗户打开,希望燕子到窑里来做窝;很多家窑里都住着一窝燕儿,没人伤害它们。谁要是说燕子的肉也能吃,老乡们就会露出惊讶的神色,瞪你一眼:“咦!燕儿嘛!”仿佛那无异于亵渎了神灵。种完了麦子,牛就都闲下了,我和白老汉整天在山里拦牛。老汉闲不着,把牛赶到地方,跟我交代几句就不见了。有时忽然见他出现在半崖上,奋力地劈砍着一棵小灌木。吃的难,烧的也难,为了一把柴,人们常要爬上很方很陡的悬崖。老汉说:“过去不是这样,过去人少,山里的好柴也砍不完,密密匝匝的,人也钻不进去。”老人们最怀恋的是红军刚到陕北的时候。“老红了(红军)那阵儿,吃也有得吃,烧也有得烧,这咋会儿,做过啦!”老乡们都这么说。真是,“这咋会儿”,迷信活动倒死灰复燃。有一回,传说从黄河东来了神仙,有些老乡到十几里外的一个破庙去祷告,许愿。白老汉不去。我问他为什么,他皱着眉头不说,又哼哼起《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伴随着一阵山歌,白老汉担着两捆柴回来了。“饿了吧?”他问我。“我把你的干粮吃了。”我说。“吃得下那号干粮?”他似乎感到快慰,“哼哼唉唉”地唱着,带我到山背洼里的一棵大杜梨树下。“咋吃!”他说着爬上树去。他那年已经五十六岁了,看上去还要老些,可爬起树来却比我强。他站在树上,把一杈杈结满了杜梨的树枝撅下来,扔给我。那果实是古铜色的,小指盖儿大小,上面有黄色的碎斑点,酸极了,倒牙。有一回我半夜起来去喂牛,借着一缕淡淡的月光,摸进草窑。刚要揽草,忽然从草堆里站起两个人来,吓得我头皮发麻,不禁喊了一声,把那两个人也吓得够呛。一个岁数大些的连忙说:“别怕,我们是好人。”白老汉提着个马灯跑了过来,以为是有了狼。那两个人是说书的盲人,从绥德来。天黑了,就摸进草窑睡了。白老汉把他们引回自家窑里,端出剩干粮让他们吃。陕北有句民谣:“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老汉和两个盲人长吁短叹,唠了一宿。第二天晚上,白老汉操持着,全村人出钱请两个盲人说了一回书。书说得乱七八糟,李玉和也有,姜太公也有,一会儿是伍子胥一夜白了头,一会儿又是主席语录。窑顶上,院墙上,磨盘上,坐的全是人,都听得入神。可说的是什么,谁也不清楚。人们听的是那么个调调儿。陕北的说书实际是唱,弹着三弦儿,哀哀怨怨地唱,如泣如诉,像是村前汩汩而流的清平河水。河水上跳跃着月光,满山的高粱、谷子被晚风吹得“沙沙”响,时不时传来一阵响亮的驴叫。白老汉搂着孙女留小儿在人堆里,小声跟着唱。亮亮妈带着亮亮坐在窑顶上,穿得齐齐整整。留小儿在老汉怀里睡着了,她本想听完了书再去饲养场上爆玉米花的,手里攥着那个小手绢包儿。山村里难得热闹那么一回。那年冬天我的腿忽然用不上劲儿了,回到北京不久,两条腿都开始萎缩。住在医院里的时候,一个从陕北回京探亲的同学来看我,带来了乡亲们捎给我的东西:小米、绿豆、红枣儿、芝麻……我认出了一个小手绢包儿,我知道那里头准是玉米花。那个同学最后从兜里摸出一张十斤的粮票,说是老汉让他捎给我的。粮票很破,渍透了油污,中间用一条白纸相连。十年过去了。前年留小儿来了趟北京,她真的自个儿攒够了盘缠!她说这两年农村的生活好多了,能吃饱,一年还能吃好多回肉。“清平河水还流吗?”我糊里巴涂地这样问。“流。”“你爷爷还爱唱吗?”“一天价瞎唱。”“还唱《走西口》吗?”“唱。”“《揽工调》呢?”“什么都唱。”“不是愁了才唱吗?”“咦?!谁说?”关于民歌产生的原因,还是请音乐家和美学家们去研究吧。我只是常常记起牛群在土地上舔食那些渗出的盐的情景,又想起白老汉那悠悠的山歌:“崖畔上开花崖畔上红,受苦人过得好光景……”如今,“好光景”已不仅仅是“受苦人”的一种盼望了。老汉唱的也不是崖畔上那一缕残阳的红光,而是长在崖畔上的一种野花,叫山丹丹,红的,年年开。哦,我的白老汉,我的牛群,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第一段对秋山的描写,从手法上看,视听结合,动静结合;从句式选用上看,整散相间;再加上拟声词的运用,具有很强的表现力。B.小说对白老汉放牛、打柴、唱山歌等行为的描写,以及小说中“咦!燕儿嘛”“一天价瞎唱”等语言描写,使小说流露出浓厚的乡土气息。C.小说中两次出现的“小手绢包儿”这一物象,在结构上构成小说的暗线,在内容上暗示当时贫困的社会环境以及清平湾的生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D.小说最后一段连用三个“我的”表明清平湾的人和事已经被“我”深深地记在心里,升华了主旨,在结构上照应了小说标题。8.画波浪线的部分是“我”对说书、听书的记忆,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其艺术手法和效果。9.史铁生曾说:“倒是每每说起那些散碎的往事,所有的人都听得入神、感动。”本文所写的正是作者所说的那些散碎的往事,为什么它能让所有的人都“感动”?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答案】7.C8.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陕北说书的声音比作清平河水流淌的声音,表现了“我”对富有陕北特色的文化的喜爱;②运用环境描写,渲染了听书时清平湾热闹的气氛,表现了清平湾邻里间的和睦融洽;③运用细节描写,生动刻画了听书时的人、事、景,表现了“我”对清平湾生活记忆的深刻。9.①清平湾村民虽然生活艰苦,却敬畏生命,对待他人充满善意,表现了他们的淳朴、美好;②清平湾村民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不抱怨,努力砍柴,寻找食物,表现了他们身上顽强的生命力;③清平湾村民在苦难中自得其乐,时常唱着民歌,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表现了他们身上的乐观精神。(意思对即可)【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项,“构成小说的暗线”理解错误,“小手绢包儿”只在小说的后半部分出现,作用是让小说的情节前后勾连,使小说的结构严谨,并不能构成小说的线索。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艺术手法和效果的鉴赏能力。①“陕北的说书实际是唱,弹着三弦儿,哀哀怨怨地唱,如泣如诉,像是村前汩汩而流的清平河水”,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陕北说书的声音比作清平河水流淌的声音,表现了“我”对富有陕北特色的文化的喜爱。②“窑顶上,院墙上,磨盘上,坐的全是人”,对听书场景的环境进行描写,写出了人多,也写出了听书时清平湾热闹的气氛,表现了清平湾邻里间的和睦融洽。③“都听得入神”“弹着三弦儿,哀哀怨怨地唱”“河水上跳跃着月光……被晚风吹得‘沙沙’响”,对人物的神态、动作及自然景物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细节描写的运用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听书时的人入神、说书人的动作、月光和风的动态感,表现了“我”对清平湾生活记忆的深刻。【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以及对人物形象的分析鉴赏能力。本文所写的那些散碎的往事能让人感动是缘于故事中人物的美好品质,白老汉是清平湾村民的代表。①“我很奇怪,生活那么苦,竟然没人逮食这些小动物。……如:春天燕子飞来时,家家都把窗户打开,希望燕子到窑里来做窝;很多家窑里都住着一窝燕儿,没人伤害它们。谁要是说燕子的肉也能吃,老乡们就会露出惊讶的神色,瞪你一眼:“咦!燕儿嘛!”仿佛那无异于亵渎了神灵”,表现了清平湾村民虽然生活艰苦,却敬畏生命;“白老汉把他们引回自家窑里,端出剩干粮让他们吃。……老汉和两个盲人长吁短叹,唠了一宿”可见,白老汉对待他人充满善意,表现了他们的淳朴、美好。②“有时忽然见他出现在半崖上,奋力地劈砍着一棵小灌木。吃的难,烧的也难,为了一把柴,人们常要爬上很方很陡的悬崖”“他站在树上,把一杈杈结满了杜梨的树枝撅下来,扔给我。那果实是古铜色的,小指盖儿大小,上面有黄色的碎斑点,酸极了,倒牙”,白老汉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不抱怨,努力砍柴,寻找食物,表现了清平湾村民身上顽强的生命力。③“我问他为什么,他皱着眉头不说,又哼哼起《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哼哼唉唉’地唱着,带我到山背洼里的一棵大杜梨树下”“白老汉搂着孙女留小儿在人堆里,小声跟着唱”,白老汉在苦难中自得其乐,时常唱着民歌,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共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罗亨信,字用实,东莞人。永乐二年进士。仁宗嗣位,始召入为御史。监通州仓储,巡按畿内。英宗即位之三月,擢右佥都御史,练兵平凉、西宁。正统二年,蒋贵讨阿台、朵儿只伯,亨信参其军务。至鱼儿海,贵等以刍饷不继,留十日引还。亨信让之曰:“公等受国厚恩,敢临敌退缩耶?死法孰与死敌?”贵不从。亨信上章言贵逗遛状。帝以其章示监督尚书王骥等。明年进兵,大破之。亨信以参赞功,进秩一等。父丧归葬。还朝,改命巡抚宣府、大同。参将石亨请简大同民三之一为军,亨信奏止之。十年进右副都御史,巡抚如故。时遣官度二镇军田,一军八十亩外,悉征税五升。亨信言:“文皇帝时,诏边军尽力垦田,毋征税,陛下复申命之,今奈何忽为此举?塞上诸军,防边劳苦,无他生业,惟事田作。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况边地硗瘠,霜早收薄,若更征税,则民不复耕,必致窜逸。计臣但务积粟,不知人心不固,虽有粟,将谁与守?”帝纳其言而止。初,亨信尝奏言:“也先专候衅端,以图入寇。宜预于直北要害,增置城卫为备。不然,恐贻大患。”兵部议,寝不行。及土木之变,人情汹惧。有议弃宣府城者,官吏军民纷然争出。亨信仗剑坐城下,令曰:“出城者斩!”又誓诸将为朝廷死守,人心始定。也先挟上皇至城南,传命启门。亨信登城语曰:“奉命守城,不敢擅启。”也先逡巡引去。赤城、雕鹗、怀来、永宁、保安诸守将弃城遁,并按其罪。当是时,车驾既北,寇骑日薄城下,关门左右皆战场。亨信与总兵杨洪以孤城当其冲,外御强寇,内屏京师。洪既入卫,又与朱谦共守,劳绩甚著。景帝即位,进左副都御史。明年,年七十有四矣,乞致仕。许之。归八年,卒于家。(节选自《明史∙罗亨信传》)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B.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C.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D.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嗣位、即位:特指皇帝登上皇位,表示此意思的词还有登基、践阼等等。B.原文“正统二年”中的“正统”是年号。古代常用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两字相配,60年周而复始),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生肖纪年法等。C.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古代科举考试按照等级次序先后分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D.车驾、陛下指皇帝,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文中的年号还有“英宗”。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朝廷派蒋贵出兵征讨,罗亨信参与其中,蒋贵等人借故在鱼儿海逗留十天后返回,罗亨信很是不满,上奏章说明情况。后来继续进兵,终于大破敌军,罗亨信也因此晋级一等。B.皇上派遣官员测量军田,规定一军八十亩以外都要征税五升,罗亨信援引先例,反对采取这一举措,并提出如果辛苦劳作、收入微薄而不堪赋税,人民就会放弃耕种选择逃逸。C.敌人兵临城下,形势非常危急,亨信与总兵杨洪因为孤城处在交通要道,外御强敌,内保京城,浴血奋战,尽职尽责。景帝即位时,他虽已七十三岁,还是被晋升为左副都御史。D.为防备也先入侵,罗亨信提议在正北要塞增置城卫,兵部虽然不很赞同,但还是接受了他的意见。为保卫宣府城,他持剑坐在城下,即使太上皇受到挟持,他都未曾打开城门。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亨信让之曰:“公等受国厚恩,敢临敌退缩耶?死法孰与死敌?”(2)当是时,车驾既北,寇骑日薄城下,关门左右皆战场。【答案】10.C11.D12.D13.(1)罗亨信责备他们说:“你们这些人接受朝廷厚恩,怎敢临阵退缩呢?死于法度哪比得上和敌人战死?”(2)正当这时候,皇帝被俘,敌骑兵日日逼近城下,关门左右都是战场。【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依据语法结构,“瓦剌使臣”是一个偏正短语,做“迎送”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两项;“三月”“七月”“八月”分别作“就田”“刈草”“修治”的时间状语,所以,三个词语的前边应断开,排除D项。句意:每年从冬天到第二年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才开始耕种,七月又要割草,八月以后,修缮关塞,一年中几乎没有闲暇的时间。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古代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D项,“英宗”是庙号,不是年号。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D项,“但还是接受了他的意见”分析错误,依据原文第四段“兵部议,寝不行”,意思是“兵部商议后,将这个意见搁置没有施行”,兵部并没有采纳亨信的建议。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的翻译能力。(1)让,责备;孰与,“与……相比,哪一个好”;死,动词的为动用法,“为……死”。(2)是,代词,这;车驾,代指皇帝;北,败北,失败;薄,逼近。译文:罗亨信,字用实,东莞人。永乐二年考中进士。仁宗即位,才被召入朝廷担任御史。监管通州粮仓,巡视京城。英宗即位后的第三个月,被提拔为右佥都御史,在平凉、西宁操练兵马。正统二年,蒋贵征讨阿台和朵儿只伯,罗亨信参预军务。到鱼儿海,蒋贵等人因粮饷不继,停留十日率军返回。罗亨信责备他们说:“你们这些人受到国家优厚的恩待,怎敢面对敌人就退缩呢?触犯国法而死和跟敌人作战而死相比,哪一个更值得呢?”蒋贵不听从。罗亨信上奏章说蒋贵逗留的状况。皇帝把他的奏章给监督尚书王骥等人看。第二年进兵,大破敌军。罗亨信凭借参赞功劳,提高俸禄一个等级。父亲去世后回家送葬。返回朝廷,改任为宣府、大同巡抚。参将石亨请求选拔大同三分之一的百姓参军,亨信上书制止了这件事。正统十年,晋升为右副都御史,仍任宣府、大同巡抚。当时朝廷派遣官员测量这两个地方的军田,每军八十亩,超过的每亩全都要征收五升的税。罗亨信说:“文皇帝在位时,下诏让边防军队尽力开垦荒田,不征税,陛下又重申这条命令。现在为何忽然有这种举动呢?塞上的军队守卫边疆非常辛苦,没有其他生计,惟有从事田耕。每年从冬天到第二年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才开始耕种,七月又要割草,八月以后,修缮关塞,一年中几乎没有闲暇的时间。况且边塞土地贫瘠,霜露早降,收入微薄,如果再征税,那么百姓不会再耕种,必然会导致逃逸。谋臣只知务求积粮,不知人心不稳固,即使有粮,将和谁一起来防守?”皇帝采纳了他的话,停止了这种做法。当初,罗亨信曾上奏说:“也先专等时机挑起事端,以图入侵。应事先在正北要塞,增加城池的守卫来防备。不然,恐怕贻留大患。”兵部商议后,将这个意见搁置没有施行。等到土木之变,人心惶恐不安,有建议放弃宣府城的,官吏军民纷纷争着出城。罗亨信持剑坐在城下,下令说:“出城的斩头。”又让诸将发誓为朝廷死守,人心才安定下来。也先挟持太上皇到城南,传令开门。罗亨信登城告诉他说:“奉命守城,不敢擅自开启。”也先迟疑后带兵离开。赤城、雕鹗、怀来、永宁、保安诸守将弃城逃跑,一并追究他们的罪责。正当这时候,皇帝被俘,敌骑兵日日逼近城下,关门左右都是战场。亨信与总兵杨洪凭借这座孤城守卫着交通要道,对外抵御强敌,对内保卫京城。杨洪到京城守卫后,亨信又与朱谦共同守卫宣城,功劳显著。景帝即位,晋升为左副都御史。第二年,亨信已经七十四岁了,请求辞官。皇帝答应了他。亨信回去八年后,在家中去世。(二)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临江仙·惠州改前韵宋·苏轼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三分春色一分愁。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我与使君①皆白首,休夸少年风流。佳人斜倚合江楼②,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注]①使君:时任惠州知州詹范。②合江楼:作者被贬初至惠州时所居之所,在惠州东门,因东西二江汇合于此得名。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上片“三分春色一分愁”化用了叶道卿《贺圣词》词:“三分春色,二分愁闷,一分风雨”而言春暮人愁。B.“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两句中,“翻”“转”用得巧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暮春时节,榆荚被雨打得零落,柳絮被风吹散的画面。C.下片“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山水被赋予人的动作和情感,使词更富有感染力。D.本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整首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语言风格含蓄隽永,婉转缠绵,是豪放派诗人苏轼少有的婉约诗作。15.有诗评说,全词笼罩着“一愁到底”的灰蒙蒙的意味。词人的愁从何而来?请结合全词做简要赏析。【答案】14.D15.①因伤春惜春而愁。上片“九十日春都过了”,直接交代此时为暮春时节,“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更是渲染了暮春的哀怨伤感的气氛,诗人为春光易逝而愁。②因飘泊异乡而愁。本词为诗人被贬异乡时所作,诗人由风中飘飞的柳絮联想到身处异乡,漂泊无依的自己,因而忧愁。③因青春不再而愁。下片词人由逝去的春光联想到自己逝去的青春,“我与使君皆白首,休夸少年风流”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了青春年华易逝的愁情。【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能力。D.“上片写景,下片抒情”错误,词上片下片均有景有情,词中“我与使君皆白首,休夸少年风流”是直接抒情;“语言含蓄隽永,婉转缠绵”也错,“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等语句明白如话。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诗歌内容和情感的能力。上片,惜春伤春。“九十日春都过了”即风华正茂的时候过去了,我闲置无所事事了,无须“贪忙”“追游”了。“三分春色一分愁”化用叶道卿诗句,大自然的春天很快消失,自己的青春很快消失,如“雨翻榆荚阵”,如“风转柳花球”,没有多少留恋,有的是终身遗恨。下片,叹青春不再,人生暗淡。词人此时处境恶劣,心境凄凉,深感自己夕阳黄昏,硬是把棺材准备好了。“我与使君皆白首,休夸年少风流”,惜青春已逝,风流不再。我们已是苍颜白发,还谈什么昔日风流。“佳人斜倚合江楼”,唯有我那朝云,病魔缠身,“斜倚”而立,留恋着“合江楼”外的水光山色,哪怕它们是净眼中的水光(“水光都眼净”)和眉愁中的山色(“山色总眉愁”)。正是词人在惠州感情上发生了变化,审美移情发生了变化,所以山光水色也变得“愁”容起来;从而暗示着词人晚年人生暗淡无光了。上片写春过春愁,伤春惜时,下片写白首眉愁,伤感人生。(三)名句默写(本题共1道小题,共6分)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熊与龙的叫声在诗人耳旁回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在《拟行路难》中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强烈地表现了宋朝国势危亡、个人经历坎坷。【答案】①.熊咆龙吟殷岩泉②.栗深林兮惊层巅③.酌酒以自宽④.举杯断绝歌路难⑤.山河破碎风飘絮⑥.身世浮沉雨打萍【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的写法,“殷”“栗”“巅”“酌”“絮”。

四、语文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在宋代以前,虽然中国人经常抱怨“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但事实是确实贵族有种。高门大户能传递往往几百年,底层百姓也安定于永远剥削的命运。而到了宋代,这一切变了。下层社会的人也可以通过个人奋斗,在短时期内改变自己的命运,即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富家大族的传递变得极为困难,阶层之间不再有明显的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切发生的一个原因,是从中店到五代一百多年的战乱,使得整个社会__________________,那些从汉代传到唐代的相沿几百年的世家大族在这个空前的乱世中,终于被毁灭了。()无数个积累了几百年建起的藏书楼被一把火烧掉,相守了无数世代的大家族__________________,原来__________________的士族们或死或逃或成为乞丐奴仆,士族阶层连同他们创造的士族文化在整体上被毁灭了,社会成了一锅原子粥。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界线天翻地覆四分五裂优哉游哉B.界限翻云覆雨四分五裂养尊处优C.界限天翻地覆分崩离析养尊处优D.界线翻云覆雨分崩离析优哉游哉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高门大户能传递往往几百年,底层百姓也永远安定于剥削的命运。B.高门大户能传递往往几百年,底层百姓也安于永远被剥削的命运。C.高门大户往往能传递几百年,底层百姓也永远安于被剥削的命运.D.高门大户往往能传递几百年,底层百姓也安定于永远剥削的命运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特别是五代的极度混乱,将社会各个阶层颠簸出原来的轨道,上下颠倒,如同一个炒锅一样,贫富易位。B.特别是五代的极度混乱,如同一个炒锅一样,将社会各个阶层颠簸出原来的轨道,上下颠倒,贫富易位。C.特别是五代的极度混乱,将社会各个阶层颠簸出原来的轨道,如同一个炒锅一样,贫富易位,上下颠倒。D.如同一个炒锅一样,将社会各个阶层颠簸出原来的轨道,上下颠倒,特别是五代的极度混乱,贫富易位。【答案】17.C18.C19.B【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运用近义词的能力。界限,不同事物的分界,适用对象一般为抽象事物;界线,两个地区之间划分边界的线,适用于具体事物。根据前文“阶层之间”为抽象事物,故选“界限”。天翻地覆,形容变化巨大;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惯于玩弄手段。此处说战乱“使得整个社会”发生一定变化。故选“天翻地覆”。分崩离析,意思是形容国家或集团四分五裂,不可收拾;四分五裂,形容不完整,不集中,不团结,不统一。根据前文提到战乱使得“相守了无数世代的大家族”分裂了。故选“分崩离析”。养尊处优,生活在富贵优裕的环境中;优哉游哉,指生活悠闲自在。此处应修饰士族们,我们知道士族们生活条件十分优越。故选“养尊处优”。故选C。【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由划线句子,首先可判断出语序不当,“往往”作“传递”的状语,“永远”作“安于”的状语。故排除ABD。其次主客对象颠倒,“底层百姓”应为“被剥削”。最后搭配不当,“安定于”和“命运”不搭配,应为“安于命运”。故选C。【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能力。前文提到“世家大族在这个空前的乱世中,终于被毁灭了”自然下面就提到尤其是哪个朝代怎么样,根据选项可以确定主语应为“五代的极度混乱”。排除D。然后紧接着把五代的混乱比作成炒锅,变抽象为具体,使读者更形象的理解五代的乱。排除AC。最后说明“混乱”的结果。故选B。20.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中国人民银行6日发布的2020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今年以来,稳健的货币政策成效显著,传导效率进一步提升,体现了前瞻性、精准性、主动性和有效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明显增强。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完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体系,精准滴灌。目前,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和5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已基本执行完毕,1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政策有序衔接。同时,创新2项直达实体经济的政策工具,加大对普惠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报告透露,近期,中国人民银行对地方法人银行于今年3月1日至5月31日发放的符合条件的信用贷款,开展了首次信用贷款支持计划操作,涉及全国1170家地方法人银行、39万家小微企业。符合条件的信用贷款本金709亿元,加权平均利率为6.76%。【答案】①今年以来,稳健的货币政策成效显著;②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明显增强;③中国人民银行完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体系,精准滴灌;④开展了首次信用贷款支持计划操作。【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提炼关键信息的能力。由“中国人民银行6日发布的2020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今年以来,稳健的货币政策成效显著”可概括出:今年以来,稳健的货币政策成效显著;由“传导效率进一步提升,体现了前瞻性、精准性、主动性和有效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明显增强”可概括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明显增强;由“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完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体系,精准滴灌”可概括出:中国人民银行完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体系,精准滴灌;由“报告透露,近期,中国人民银行对地方法人银行于今年3月1日至5月31日发放符合条件的信用贷款,开展了首次信用贷款支持计划操作”可概括出:开展了首次信用贷款支持计划操作。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古希腊的哲学家芝诺说过,知识就像是一个圆圈。圆圈之内,就是你拥有的知识。而圆圈之外,①__________________。你拥有的知识越少,你的圆圈就越小,你便会认为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很少。相反,②__________________,你的圆圈就越大,你便会认为自己很无知。这也就是说,越是有知识的人,越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性格上,③__________________。而越是无知的人,越会自信满满,很喜欢把别人都当作无知的傻瓜。【答案】①.就是未知的世界(就是未曾拥有的知识)②.你拥有的知识越多③.也就越会保持谦卑【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具体分析,①处所要填写的文句在句式结构上和前面的文句“就是你拥有的知识”相似,内容相反或相对,故可填“就是未曾拥有的知识”;②处所要填写的文句在句式结构上和“你拥有的知识越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意相反或相对,故可填“你拥有的知识越多”;③处填写的文句和后文的“而越是无知的人,越会自信满满,很喜欢把别人都当作无知的傻瓜”语意相反,句式和“越会自信满满”相似,故可填“也就越会保持谦卑”。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0年10月7日晚,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北湖医院正门外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伤者急需救治,司机及亲属三入该医院寻求帮助,值班医生表示不能脱岗,结果无一人出院将要伤者拉进医院。无奈之下,司机再次拨打120,等待近40分钟后,120急救车将伤者送往14公里外的吉林大学中日联合医院总院进行救治。司机董先生认为,事故就发生在北湖医院大门口,而该医院无一人帮忙,“作为救死扶伤的机构,实在太不应该。”事发次日,北湖医院负责人回应,医院确有值班医生不能脱岗的规定,且当日急诊只有一名医生值班,并坦承“值班医生黄某确实责任心不强”。对此,你有怎样看法?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文章,向《都市晚报》“社会纵横”时评栏目投稿。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得少于800字。【答案】例文:生命面前,规则需要变通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北湖医院正门外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伤者急需救治,司机及亲属三次进入该医院寻求帮助,却无一人出院将伤者拉进医院。医院负责人回应,医院确有规定值班医生不能脱岗,且当日急诊只有一名医生值班。医院有规定不假,但在生命面前,规则需要变通。2018年1月,河南一列车从信阳站开出不久后,一名旅客疑似突发脑梗陷入昏迷,需要紧急下车救治。为给旅客赢得抢救时间,车站立即与铁路调度部门联系。按照运行计划,列车到站的时间是10时12分。经过协调,列车于9时24分到站,比预定时间提前48分钟。列车到站后,等候已久的救护车迅速将发病旅客送往医院救治,旅客得以转危为安。健康所系,生命所托。在我国,每位医学生在入学前都会立下这句誓言。值班医生遵守规则可以理解,但理应第一时间向院领导汇报,争取特事特办。人的生命高于一切,这才是医护人员面对病患时应有的态度。“医生不得擅自脱岗”,这的确是大部分医院都会制定的规则。但现实情况中,值班医生难免会出现需要临时离开的状况。例如,抢救危重患者时,其他科室请求紧急会诊或技术支援。值班医生便需要迅速赶往参与急救。此外,不少医院设有总值班。这些值班人员的主要职责,就是为了应对紧急情况。面对三次进入该医院寻求帮助的司机及其家属,值班医护人员无动于衷,只是一味陈述“把人拉进来”,甚至用“我在这值岗,不在大门口”的措辞回怼对方,其机械遵守规则的举动令人心寒。值班医生值的是“救命岗”,护士保安的“一人一岗”又是什么岗?难道为了遵守冷冰冰的规则,就可以置活生生的人命于不顾吗?“医生不得擅自离岗”是规则不假,但规则的存在是为了更好地挽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