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八上古诗词四课件_第1页
中考语文八上古诗词四课件_第2页
中考语文八上古诗词四课件_第3页
中考语文八上古诗词四课件_第4页
中考语文八上古诗词四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3课时八年级上册古诗词(四)目录当堂检测0201作品梳理01作品梳理·第41首

浣溪沙·第42首

采桑子·第43首

相见欢·第44首

如梦令第41首浣溪沙北宋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①燕归来。小园香径②独徘徊③。重点注释①似曾相识:好似曾经认识。形容对眼前的人或事物感到熟悉,又不十分真切。后用作成语,即出自晏殊此句。②香径: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③徘徊:来回走。文学常识晏殊,北宋政治家、文学家。重点赏析(1)炼字“新〞“旧〞两字表达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怅惘情思。“独〞字突出了作者的孤独寂寞之感,准确而传神地总结了全词的基调。“徘徊〞强调了作者伤感惆怅的情绪。(2)表现手法①比照。“新词〞和“旧亭台〞比照,表达了美景依旧而光阴流转、物是人非的感慨与惆怅。通过“花落去〞与“燕归来〞的比照,以及对词人“独徘徊〞的形影相吊的情境刻画,表达了词人对繁华易尽与时光易逝的惋惜之情。②“花落去〞是伤春,“燕归来〞是伤别,用白描的手手法写景抒情,景中寓情,赋中有比,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委婉含蓄地抒发了伤别怀旧之情。(3)表达方式“徘徊〞运用动作描写,反映了词人的心绪不宁,将词人对年华和美景的依恋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4)情感全词将怀旧之感、伤今之情与惜时之意交织,既有伤春之情也有惜春之情,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易逝,难以追挽的伤感。(5)哲理一切必然要失去的美好事物谁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作品主旨这首词通过对暮春时节,日落时分,物候变化的描写,抒发了词人对年华流逝的感伤之情。参考译文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和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才能回来?让人无可奈何的是花儿终将凋落,那翩翩归来的燕子好似曾经认识,我单独在存留幽香的小路上走来走去。第42首采桑子北宋欧阳修轻舟短棹①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②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③掠岸飞。重点注释①棹:桨。②琉璃:这里喻指水面平静澄碧。③沙禽:沙洲或沙滩上的水鸟。背景知识欧阳修曾任颍州知州,喜爱那里的民风、景物,晚年辞官退休后便定居此地。他曾作?采桑子?十首,歌咏颍州西湖四时美景,抒发恬淡安闲情怀。本词是第一首。重点赏析(1)炼字“好〞字是词眼,直写词人对西湖的喜爱之情;“短棹〞二字委婉地写出了休闲的意味,因为是短棹,所以轻舟缓慢而悠闲地漂荡在湖面上,游人有足够的时间来欣赏两岸的春色;“隐隐〞和“处处〞都凸显出轻舟的流动感;“处处随〞暗示了湖上游人之盛。(2)表现手法动静结合,下片的一、二句以无风的水面如琉璃般光滑写出了西湖之“静〞,三、四句由涟漪惊动沙滩上的水鸟,写出了西湖之“动〞,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写出了西湖春景的多姿多彩。(3)情感表达了作者流连山水的愉快心情与惬意情怀。(4)表达方式描写景物。以“轻舟〞作为观察风景的基点,描写出舟动景换的画面:春水碧绿,流转绵延;长堤芳草,笙歌隐现;水面无风,光滑如镜;船动不觉,沙鸟惊飞。作品主旨全词描绘了春日的颍州西湖,抒发了作者流连山水的愉快心情,表现了其追求自由自在、悠然恬淡生活的态度。参考译文西湖风光真好,驾着小舟划着短桨多么逍遥。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发出幽香,春风中隐隐传来的笙歌,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漂荡。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连小船移动都感觉不到。只见微小的涟漪在船边荡漾,那被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飞翔。第43首相见欢宋朱敦儒金陵①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②散,几时收?试倩③悲风吹泪过扬州④。重点注释①金陵:古城名,即今江苏南京。②簪缨:代指达官显贵。③倩:请人代自己做。④扬州:今属江苏。重点赏析(1)炼字“乱〞字,概括了中原沦丧的现实;“散〞字,揭露出统治阶级无心抗战的心理;“几时收〞的发问,既是痛切的质疑,也是无望的感慨。(2)表达方式上片写景,气魄宏大,苍凉沉郁。下片转为抒情,风格也由舒缓变为高亢激越。(3)情感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词人乞求西风把自己的泪水吹过大江,吹到已成为战争前线的扬州,此间充满无限悲慨。全词抒发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表达了对朝廷苟安,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4)表现手法本词运用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作者登临城楼,见夕阳垂地,大江奔流,不禁想到国家破裂,国土沦丧。秋风萧瑟之中,充满无力之感。表达了作者期盼收复失地,击退入侵者的真切愿望。作品主旨全词由登楼入题,从写景到抒情,表现了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之情。参考译文在南京城西门的城楼上,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看着这万里长江在夕阳下流去。金人入侵,中原大乱,达官贵族们纷纷逃散,什么时候才能收复国土?恳请悲风将自己的热泪吹到扬州前线。第44首如梦令宋李清照常记溪亭①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②深处。争渡③,争渡,惊起一滩鸥鹭。重点注释①溪亭:溪边的亭子。②藕花:荷花。③争渡:奋力把船划出去。重点赏析(1)炼字“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时间是“日暮〞,作者宴饮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表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传达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由此可见,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2)情感两个“争渡〞,表达了词人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3)表现手法运用白描的手法追述少女时代的一次郊游,溪亭醉饮,先是“沉醉不知归路〞,尽兴即返,不问出路,之后自然难免有驾船驶入荷花池深处的失误。作品主旨这首小词仅三十几个字,却讲述了一个复杂的“故事〞,洋溢着生活的气息和欢快的旋律,反映了词人早年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表达了愉悦、欢快、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参考译文时常记起在溪边亭中游玩至太阳落山,喝醉了以致忘记了回家的路。游兴满足了,天黑才乘舟返回,不小心进入荷花池深处。奋力把船划出去呀!奋力把船划出去!划船声惊起了滩边的一群水鸟。当堂检测02123阅读?相见欢?,答复以下问题。1.以下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西楼〞点明作者登楼的地点,“清秋〞交代当时正值初秋时节。B.“中原乱,簪缨散〞,“乱〞概括了中原沦丧的现实;“散〞揭露了统治阶级无心抗战的心理。C.“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是点睛之笔,词人乞求西风把自己的泪水吹过大江,吹到已成为战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