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苏教版_第1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苏教版_第2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苏教版_第3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苏教版_第4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苏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苏教版主备人备课成员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苏教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位于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文章的主题思想、作者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的对比以及文章的文学特色。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在于,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记叙文,了解记叙文的基本结构和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如何通过具体的景物描绘、生动的情感表现来展现作者的内心世界,以及如何通过对比手法表达对童年的怀念和对现实的不满。同时,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鲁迅先生的文学风格,加深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认识。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理解与运用:提高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把握鲁迅先生的语言特色,学会运用生动、贴切的词汇表达个人情感。

2.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通过对比分析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理解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封建教育的批判。

3.文化传承与理解:感悟鲁迅先生的文学创作背景,加深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认识,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4.审美鉴赏与创造: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美和文学美的感知,学会从生活中发现和创造美。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

1.理解并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及鲁迅先生的语言特色。

2.分析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的对比,体会作者情感变化。

难点:

1.文章中鲁迅先生运用的隐喻和象征手法。

2.学生对封建教育批判的理解。

解决办法及突破策略: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理解文章主题。

2.运用比较阅读法,让学生在对比分析中自主发现鲁迅先生的语言特色。

3.创设情境,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体会作者情感变化,理解隐喻和象征手法。

4.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鲁迅先生及其时代背景,加深对封建教育批判的理解。学具准备多媒体课型新授课教法学法讲授法课时第一课时师生互动设计二次备课教学资源1.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白板、参考资料。

2.软件资源:教材、同步练习册、鲁迅先生相关作品选集。

3.课程平台:学校教学管理系统、课堂互动平台。

4.信息化资源:电子教案、PPT课件、音频资料(课文朗读、背景音乐)、教学视频片段。

5.教学手段:讲授、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比较阅读、情境创设、资料查询。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鲁迅先生吗?他的作品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鲁迅先生的画像及简介,让学生初步感受鲁迅先生的人格魅力。

简短介绍课文背景,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课文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基本概念、主题思想和文学特色。

过程:

讲解课文的主题思想,包括鲁迅先生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封建教育的批判。

介绍课文的结构和文学特色,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语言特色和情感表达。

3.课文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课文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课文中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的对比分析作为案例。

详细介绍案例背景、对比手法及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从中汲取启示。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课文中的一个文学特色或主题。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表现形式、作用以及对自己的启示。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课文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文学特色分析、主题理解等。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课文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课文主题、文学特色等。

强调课文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深入阅读鲁迅先生的作品。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课文的短文或心得体会,以巩固学习效果。知识点梳理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1.课文背景:本文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反映了作者童年时期的生活片段。

2.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二、课文主题思想

1.怀念童年生活:通过对比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个场景,表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2.批判封建教育:揭示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和扼杀。

三、课文结构分析

1.百草园部分: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乐园,展现了儿童天然的兴趣和好奇心。

2.三味书屋部分:描述了封建教育下的私塾生活,批判了枯燥无味、束缚儿童天性的教育方式。

四、文学特色

1.语言特色:生动、形象、富有韵味,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结构特色:采用对比手法,突出主题。

五、重点词汇及句子分析

1.重点词汇:如“碧绿”、“油蛉”、“泥墙根”等,体现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

2.重点句子:如“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这句话通过列举一系列景物,形象地展现了百草园的美丽景色。

六、课文段落分析

1.第一段:引出主题,描述百草园的美好回忆。

2.第二段:详细介绍百草园的景物,表现儿童的天性。

3.第三段:过渡段,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转变。

4.第四段:描述三味书屋的环境和读书生活,批判封建教育。

5.第五段:总结全文,表达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封建教育的批判。

七、课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1.童年生活: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童年生活,体会其中的快乐和成长。

2.教育观念:对比封建教育与现代教育,探讨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八、课文延伸阅读

1.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

2.相关主题的文学作品:如沈从文的《边城》、萧红的《呼兰河传》等。课堂小结,当堂检测一、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封建教育的批判。主要内容包括:

1.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了解课文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以及鲁迅先生的生平简介。

2.课文主题思想:分析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个场景,理解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封建教育的批判。

3.课文结构分析:掌握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描绘,认识对比手法在课文中的应用。

4.文学特色:体会课文中的语言特色和结构特色,如生动、形象的描绘和对比手法。

5.重点词汇及句子分析:学习重点词汇和句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6.课文段落分析:分析各段落的作用,理解课文整体结构。

7.课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探讨童年生活与教育观念,联系现实生活。

二、当堂检测

为了检验同学们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请完成以下练习:

1.选择题:

(1)以下哪个词语在课文中表示“颜色鲜绿”的意思?

A.碧绿B.翠绿C.青翠D.绿油油

(2)以下哪个句子使用了对比手法?

A.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

B.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C.不必说……也不必说……

D.我们每天上学,都要经过一条弯曲的小路。

2.简答题:

(1)简述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题思想。

(2)分析课文中的一个文学特色,并结合具体例子进行说明。

3.案例分析:

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作者在描述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时的情感变化。

4.小组讨论:

分组讨论以下问题,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1)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哪些美好回忆?这些回忆对你的成长有何影响?

(2)你认为现代教育应该如何关注儿童的天性,避免束缚和扼杀?典型例题讲解例题一:分析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并举例说明。

答案:

文中对比手法主要体现在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描绘上。例如:

1.“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这段描绘了百草园的生机盎然,与后文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形成鲜明对比。

2.“三味书屋里的先生,头戴方巾,身穿蓝布长衫,一幅学者的派头。他手里拿着一本书,却从不翻看,只是闭着眼睛摇头晃脑地背诵。”这里描绘了三味书屋先生的形象,与百草园中自由玩耍的孩子们形成对比,突显封建教育的束缚。

例题二: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答案:

作者通过对百草园的描绘,表现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例如:

1.“百草园是我们孩子的天堂,那里有数不尽的趣味。”这句话直接表达了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和怀念。

2.“我们每天在百草园里玩耍,捉虫、捕鸟、挖草根,无拘无束。”这里描绘了孩子们在百草园里自由自在的生活,体现了作者对童年时光的怀念。

例题三:从课文中挑选一个你认为最具文学特色的句子,并进行赏析。

答案: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这句话运用了生动的描绘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展现了百草园的美丽景色和生机盎然,让人如临其境。

例题四: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封建教育的看法。

答案:

课文通过对比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批判了封建教育的束缚和扼杀儿童天性。在封建教育下,孩子们失去了自由玩耍的权利,被迫接受枯燥无味的书本教育。这种教育方式限制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好奇心,不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应该提倡尊重儿童天性的教育,关注孩子们的兴趣和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例题五:请运用对比手法,描述一下你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答案:

(示例)周末的早晨,公园里的景色与工作日的喧嚣形成了鲜明对比。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老人们在健身器材上锻炼身体,孩子们在草坪上追逐嬉戏。而工作日的公园,却是一片忙碌的景象,上班族匆匆而过,学生们背着书包赶往学校,仿佛无暇欣赏这美景。板书设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一、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1.课文背景:选自鲁迅《朝花夕拾》

2.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

二、课文主题思想

1.怀念童年生活

2.批判封建教育

三、课文结构分析

1.百草园部分

2.三味书屋部分

四、文学特色

1.语言特色:生动、形象、富有韵味

2.结构特色:对比手法

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