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新泰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自测模拟测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1页
山东省新泰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自测模拟测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2页
山东省新泰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自测模拟测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3页
山东省新泰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自测模拟测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4页
山东省新泰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自测模拟测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

1、生活在我国境内距今约70万一20万年的古人类,他们已经学会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他们是(

)A.蓝田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马坝人

2、歌曲《龙的传人》中有一句歌词∶“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作为龙的传人,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A.炎帝和黄帝B.尧舜禹C.炎帝和蚩尤D.黄帝和蚩尤

3、下列事件标志着“家天下代替“公天下”的是(

)A.擒杀蚩尤B.夏朝建立C.启继禹位D.禅让出现

4、_____的发现,证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_____开始。(

)A.小篆,夏B.甲骨文,商C.甲骨文,周D.金文,战国

5、人类产生后对自然环境的认知不断提高,原始农业不断发展,其主要表现有(

①聚落生活

②种植农作物

③饲养家畜

④打制石器的发展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

6、泉州清源山麓有一尊宋代的硕大老子石像-----老君岩,与老子的主张有关的是A.有教无类B.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C.中央集权D.为政以德

7、某教师在课堂上介绍一位历史人物时说道:有些人对他评价不高,主要集中在他穷兵黩武、好大喜功、奢侈无度、不顾民生等方面。但我们评价一个人也要看到他的另一面。通过“尊崇儒术”、颁布“推令”、强化监察制度等一系列措施,他推进了大一统格局。材料中的“他”是(

)A.秦始皇B.汉武帝C.董仲舒D.刘邦

8、《史记·汉高祖本纪》记载,刘邦率军到咸阳后,约法三章,使得民心安定。后来谈到为何能战胜项羽时说:“张良、萧何、韩信都是人杰,吾能用之,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所以失败了。”材料说明刘邦战胜项羽的原因是(

)A.刘邦的实力一直比项羽强B.刘邦个人战斗力强于项羽C.刘邦重视民心、任用人才D.项羽的人才储备多于刘邦

9、西汉建立后,社会贫困,汉高祖通过实行下列哪一政策来恢复经济、发展生产(

)A.统一度量衡B.统一货币C.修建长城,抵御匈奴D.休养生息

10、穿越时空隧道,我们又来到了西汉王朝。下面请你以记者身份采访汉武帝,了解西汉的大一统格局。请你就此设计三个问题。①陛下,请问您是如何打败项羽统一了全国的?②陛下,您采取了什么措施加强思想上的统治?③陛下,请问您是如何解决诸侯王势力膨胀的问题的?④陛下,请问您又是如何强化监察制度的?A.①③④B.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11、下图漫画反映了东汉政治统治的一个突出特点是A.外戚专权B.军阀割据C.皇帝专权D.君臣同心

12、成语“揭竿而起”出自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是A.国人暴动B.大泽乡起义C.黄巾起义D.八王之乱

13、运用表格归纳整理历史事件是历史学习常用的学习方法。阅读下表中的相关史实,你认为空缺处应该填写的是战役名称时间交战双方结果意义①200年曹操和袁绍曹操以少胜多获胜基本统一北方赤壁之战208年曹操和孙刘联军孙刘联军以少胜多获胜②A.①官波之战②全国趋向统一B.①淝水之战②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C.①淝水之战②前秦统一北方D.①官渡之战②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14、下面的我国古代朝代更迭示意图中①②③分别是(

A.魏

西晋

前秦B.魏

西晋

张楚C.魏

西晋

陈D.魏

南晋

15、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到北朝后期,北方出现了A.民族对立B.民族战争C.民族大交融D.民族隔阂

16、如果我们要学习农作物种植、瓜果蔬菜栽培、家禽家畜饲养等知识,可以参考北朝时期的农学著作是A.《九章算术》B.《兰亭集序》C.《天工开物》D.《齐民要术》

17、汉武帝于元朔二年颁布“推恩令”,使“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元鼎五年,夺爵者达106人。汉武帝这些措施(

)A.加强了中央集权B.彻底消灭了诸侯王势力C.使社会秩序混乱D.加强了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18、古代中国是世界上农业出现最早、也是当时世界上农业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始农耕时期,半坡人以种植水稻为主B.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进一步推广C.宋朝时期,发明并推广了曲辕犁和筒车D.明朝时期,“占城稻”推广到东南地区

19、“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工天下,号之曰燧人氏。”《韩非子》中记载的这段文字最早可能反映的是A.元谋人时期B.北京人时期C.山顶洞人时期D.炎黄时期

20、下图所示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A.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B.国家产生与社会变革C.统一国家建立与巩固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二、综合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材料二

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材料三

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是一个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商鞅之法……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

(1)“管仲相桓公”成就了齐桓公怎样的千秋伟业。

(2)依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有处哪些,并住据材料指出秦国变法的特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商鞅的哪些措施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

(4)综合上述材料你可获得怎样的启示。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废除土地国有制,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凡是努力从事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作为奖励。禁止弃农经商,凡是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的人,赏给爵位或官职。全国设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去治理。公布法律,实行连坐法。

请回答:材料二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古风》材料三

材料四、

图一

图二

(1)根据材料一,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中,除改革土地制度、奖励军功、严明法令之外,还有哪两项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措施?(不得照抄材料原文)

(2)材料二中“扫六合”完成的时间是哪一年?“扫六合”的完成有什么重大意义?

(3)据材料三示意图写出图中A、B、C处内容并指出秦朝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

(4)材料四中的图一图二分别反映了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什么措施?

23、考古就是通过对地下的古代材料的发现,来直接了解历史。它可以让我们和古人面对面,超越时空和古人对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三国和西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以匈奴人灭西晋为序幕,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了南迁浪潮。”

(1)原始居民使用材料一图一中的工具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什么?图三中著作的作者是谁?

(2)材料一中的图片均与古代哪个领域(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从图片看,中国古代该领域的发展呈现怎样的趋势?

(3)材料二中,“南迁浪潮”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4、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1)把都城迁到殷的是:

(2)提出“兼爱”“非攻”的是:

(3)战国时期,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的主持修建者是:

25、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各方面的发展推动社会前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某兴趣小组在活动探究时搜集到下列图片,请你根据图片和所学知识完成探究活动。

(1)请回答以上图片中,括号里面①什么时代的生产工具?②是什么时期出现的生产工具?材料二:商周时期的工匠铸造青铜器采用的工艺,主要包括制模、雕刻纹饰、翻制泥范、高温培烧、浇注液态金属、加工修整等。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采用以上工艺制造出的最重青铜器是什么?材料三: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逐并天下。——班固《汉书•食货志上》

(3)根据材料三概括商鞅变法中确立封建土地制度的变法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此次变法的根本原因?材料四:战国时期秦国李冰为根治岷江水患,发展川西农业,率蜀地人民选择高山与平原的交接处,利用地势和河道,建造了都江堰。在途经灌县的江修鱼嘴,分为内、外江,调节两江水量,枯水季节将水调入内江,以利灌溉。涨水季节将水调往外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