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24年《科学》七年级下册第3章测试试卷与答案B卷_第1页
浙教版2024年《科学》七年级下册第3章测试试卷与答案B卷_第2页
浙教版2024年《科学》七年级下册第3章测试试卷与答案B卷_第3页
浙教版2024年《科学》七年级下册第3章测试试卷与答案B卷_第4页
浙教版2024年《科学》七年级下册第3章测试试卷与答案B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9/29浙教版2024年《科学》七年级下册第3章测试试卷与答案[B卷]一、机械运动1.小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当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如图所示:(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进行速度计算的。(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_______(填“较大”或“较小”),目的是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3)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m/s,小车通过全过程的速度大小变化情况是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答案:(1)v=s/t;(2)较;(3)0.2;变大2.根据所学知识填空:(1)如图1所示的是停表,图中显示的示数是_______.(2)甲、乙两个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向西做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如图2所示,以甲为参照物,乙向_______做直线运动,经过6s甲乙两物体相距_______m.(3)根据如图3所示的列车时刻表,可知列车从襄樊到丹江运行的总时间为_______,从朱坡到老河口运行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km/h.答案:(1)3min37.5s(2)东;30(3)3h15min;33.13.小夏对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又施加一个与运动方向相同的力,发现物体运动得更快了.小夏对这个现象进行了实验探究,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实验次数质量kg推力N起始速度m•s﹣15秒后速度m•s﹣110秒后速度m•s﹣115秒后速度m•s﹣111127121721221222323132173247422271217533271217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快慢与物体质量和受到的力有什么关系?请你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1)比较第1、2、3次数据,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2)比较2、4或3、5次数据,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答案:(1)物体的质量相同,受到的推力越大,速度变化越快。(2)物体受到的推力相同,质量越大,速度变化越慢4.如图,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提供的实验器材有:木板(长为120.0cm,底端有金属挡板)、小车(长15.0cm)、秒表、木块.(1)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_______(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2)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_______(填“大”或“小”);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_______(填“大”或“小”).(3)一次实验中,小华测得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到两个车长的距离所用时间为1.2s,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m/s.(4)若保持斜面倾角不变,利用本实验提供的器材最多可测出_______组小车由静止释放到撞击金属挡板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答案:(1)时间(2)大;大(3)0.25(4)7二、力的存在5.为制作弹簧测力计,某科学实验小组对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关系作了探究。下表是他们利用甲、乙两根不同的弹簧做实验时所记录的数据。表一:甲弹簧受到的拉力/N0123456甲弹簧的长度/cm6.09.012.015.018.021.024.0表二:乙弹簧受到的拉力/N0123456乙弹簧的长度/cm6.07.59.010.512.013.515.0(1)分析表一和表二数据可知:在拉力相同的情况下,甲弹簧伸长的长度比乙弹簧_______(填“大”或“小”)。(2)如图所示的A、B两弹簧测力计分别使用了甲、乙两弹簧,它们的外壳相同,刻度线分布情况相同,精确度较高的是_______测力计(选填“A”或“B”)。(3)经实验探究发现:在拉力相同的情况下,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弹簧的材料、粗细、原长(弹簧不受外力时的长度)等均有关系,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证实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弹簧原长有关_______。答案:(1)大(2)A(3)将一根弹簧截成长度不同的两段,在弹性限度范围内分别用大小相同的力拉两根弹簧,比较弹簧伸长度。(合理即得分)6.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小华设计了这样的实验:把一个弹性较好的钢片固定在桌边,在钢片上用细线挂钩码,通过钢片受力而发生形变来研究问题。如图所示是小华设计的实验的主要步骤。(小华使用的钩码规格相同)(1)通过比较甲和乙中钢片的形变程度,可以发现: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_______有关。(2)通过比较甲和丙中钢片的弯曲方向,可以发现:______________。(3)通过比较和中钢片的形变程度,可以发现: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4)在本实验中,小华采用的方法叫做_______法。答案:(1)大小(2)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3)甲;丁(4)控制变量7.如图(a)所示,将一根原长为L0的弹簧一端固定在墙面上,分别用大小或方向不同的力作用在弹簧的另一端,实验现象如图(b)、(c)、(d)、(e)所示;(1)实验过程中,弹簧因受到拉力的作用形状发生了改变,说明力能_______。(2)分析比较图_______可知,当力的大小和作用点相同时,力的方向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不同;(3)分析比较图(b)和(c)可知:______________。答案:(1)改变物体的形状(2)c.e(3)当力的作用点和方向相同时,力的大小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不同8.如图1所示的玩偶,脚部能在弹簧的作用下上下振动。细心的小明发现,玩偶脚部每振动一次的时间好像差不多,果真如此吗?为了研究弹簧振动快慢与所挂重物质量的关系,小明设计了一个探究实验:测出一个钩码的质量,在某一轻质弹簧a下端挂一钩码,上端固定;把弹簧拉伸到适当距离后放手,让钩码上下振动(如图2所示);测出振动30次所需的时间t,算出每振动一次所需的时间t/30;增加所挂钩码的个数,重复步骤2、步骤3;将数据采用描点法绘制出轻质弹簧a每振动一次所需的时间(即振动快慢)与所挂重物质量的关系图象(如图3所示)。根据以上实验过程回答如下问题:(1)在该实验中,除了图2所示的器材以外,还需用到的测量仪器_______;(2)当物体运动到最低点A时,此时物体的受力情况是;A.只受到重力 B.弹簧拉力大于重力C.弹簧拉力等于重力 D.弹簧拉力小于重力;(3)分析图3,可以得到本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4)该实验研究有什么具体应用呢?通过查阅资料,小明发现在太空中,人们常用的杆秤、天平等测量质量的仪器都会失效,但是同一弹簧和物体,在地球上或者太空中的振动快慢却是相同的。如果用上述实验中的弹簧在太空中测量某个水果的质量时,弹簧振动30次所需的时间为15秒,则该水果的质量为_______克。答案:(1)天平和秒表(2)B(3)同一根轻质弹簧,所挂物体的质量越大,振动越慢(4)1009.为探究“影响弹簧受力形变的因素”,兴趣小组作出下列猜想:猜想一:弹簧形变的大小可能与弹簧的长度有关。猜想二:弹簧形变的大小可能与受力的大小有关。猜想三:弹簧形变的大小可能与弹簧的材料有关。他们选择了甲、乙、丙3根弹簧作为研究对象。已知弹簧甲和丙是同种金属丝,弹簧乙是另一种金属丝,甲和乙原长均为6厘米,丙原长为9厘米,其他条件均相同。将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用弹簧测力计,以不同大小的力拉。下表是实验数据记录。弹簧受到的拉力(牛)01234567甲弹簧的长度(厘米)6.06.67.27.88.49.09.610.6乙6.07.08.09.010.011.012.013.0丙9.09.910.811.712.613.514.415.9(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在拉力相同的情况下,乙弹簧伸长的长度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丙弹簧伸长的长度。(2)要证实猜想一,需比较_______两组弹簧的数据。(3)比较甲和乙可有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4)观察丙弹簧的数据,兴趣小组原本猜测第7组的数据为15.3,但是测量数据与猜测不符,假设实验操作测量均没错误请你说出其中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答案:(1)大于(2)甲和丙(3)当弹簧长度和受力相同时,不同材料的弹簧的伸长长度不同(4)弹簧形变程度超过了它的弹性限度范围三、重力10.在研究重力跟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某同学用最大刻度值是5N的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测得如下数据:质量m/g100200300400500600弹簧测力计示数G/N0.981.962.943.924.90无示数(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重力和质量的比值是g=9.8N/kg,意思是()A.在地球上9.8N接近1kgB.重IN的物体质量为9.8kgC.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重力为9.8ND.1kg刚好是9.8N(2)用弹簧测力计能测出物体的重力,以下知识没有应用到的是()A.二力平衡的条件B.物体的重力跟质量的关系C.弹簧的伸长量跟其所受的拉力的关系D.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且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相等答案:(1)C(2)B11小琦在吃水果时发现拿起两个苹果比拿起一个苹果所用的力要大,于是他想到了一个问题: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质量有什么关系?他用已标有质量数值的钩码和弹簧测力计进行了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表。次数12345质量m/g10020030040050012345(1)表格中的空格处应填写_______。(2)实验中选用钩码代替苹果可以免去的一步操作是_______。(3)如图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重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N。(4)由此可知: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你得出该结论的依据是_______。答案:(1)重力G/N(2)用天平测质量(3)2(4)重力与质量的比值是一个定值12.某校八年级(1)班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影响物体重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进行如下的实验探究。第一组:探究物体重力的大小与物体形状的关系,他们用橡皮泥作为实验对象,用小刀将橡皮泥雕刻成各种形状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1)分析实验数据,第一组的同学得出实验结论:物体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他们的结论正确吗?请你对此实验过程及实验结论作出评价。(2)现有木块甲、铁块乙、橡皮泥丙.请你帮他们设计这次探究的过程,完成如下工作。①猜想:物体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_______。②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和_______。③写出探究过程的主要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第一组:要探究物体重力和物体形状的关系我们就要控制质量一定,由三种形状橡皮泥的重力可知没有保证橡皮泥的多少不变;故不正确;(2)正比;天平;弹簧测力计;用天平分别称出它们的质量m;用弹簧秤分别称出它们的重力G;分别算出它们重力与质量的比值四、牛顿第一定律13.为了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小敏进行了如下实验: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棉布,让同一辆小车在同一斜面的A、B、C处分别由静止开始下滑,观察小车在不同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记录在表中,实验重复三次。表面小车运动的距离/厘米材料从A处下滑从B处下滑从C处下滑毛巾444545272827141313棉布505150313031161516木板676868414041212021(1)实验中,让小车在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的目的是:_______。(2)比较实验数据发现,小车在_______表面上运动时,运动状态最不容易改变。(3)从上述实验结果分析,可以证明的是()。A.物体运动需要力B.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C.牛顿第一定律(4)通过该实验得出牛顿第一定律,运用到的科学方法有()。A.控制变量法 B.模型C.推理 D.分类答案:(1)控制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2)木板(3)B(4)C14.探究“水平抛出物体飞行的距离s与物体质量m、抛出高度H、抛出时的速度v的关系”时,设计并进行了如图甲实验。实验一:质量不同的A、B球在斜面同一高度处由静止滑下,下落到不同高度的地面。实验二:质量不同的A、B球在斜面不同高度处由静止滑下,下落到同一高度的地面。实验得到表一、表二两组数据:表一mA=100克,mB=50克,h=0.2米实验次数球桌面离地高度H/米落地点与抛出点水平距离s/米1A0.5______2A1.00.743A1.50.904B0.50.535B1.00.746B1.50.91表二mA=100克,mB=50克,h=1.2米实验次数球桌面离地高度H/米落地点与抛出点水平距离s/米1A0.10.592A0.20.813A0.30.994B0.10.585B0.20.816B0.31.00(1)如图乙是A球从斜面高h=0.2米处下落时,测量球落地点与抛出点水平距离的示意图,该距离是_______米。(2)实验一,球在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是为了保持小球离开桌面时的_______相同。(3)根据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答案:(1)0.52(0.51~0.54均可)(2)水平速度(3)水平抛出物体飞行的距离与抛出点的水平速度和抛出高度有关,与质量大小无关。水平抛出速度越大、抛出高度越高,水平飞行距离越远15.境白远尘皆入咏,物含妙理总堪寻!——科学规律往往隐藏在众多表象的茫茫迷雾之中,而科学研究就像穿透这迷雾的明灯,引导着探索者到达真理的彼岸。人类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认识就经历了一个曲折漫长的探索过程。(1)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_______这一根据生活经验和事物表象得出的错误观点被人们沿用了近2000年。(2)十七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正确地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如图所示,伽利略的斜丽实验有如下步骤: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位置。②两个埘接的斜面,让小球沿一个斜面从静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③如果没竹傺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为水平面,小球将沿水平面以恒定速度持续运动下去。上述步骤中,有的属于可靠事实,有的则是科学推论。将这些事实和推论进行分类排序,以下正确的是()A.事实②一事实①一推论③一推论④B.事实②一推论①一推论③一推论④C.事实②一推论①一推论④一推论③D.事实②一推论③一推论①一推论④(3)伽利略得出:运动物体如果不受其他物体的作用,将会_______,伽利略由此开创了实验和推理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答案:(1)力是维持物体运动(2)D(3)永远匀速运动下去16.用绳子拉着一个小球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做圆周运动,绳子拉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小明认为与小球的运动速度有关。于是他用一根橡皮筋连接一个小球,让小球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以一定速度做圆周运动(如图所示)。改变小球的运动速度,多做几次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1)小球在桌面做圆周运动时,其运动状态_______(填“可能”、“一定”或“一定不”)改变。(2)从表格的数据可以看出:小球的运动速度越大,橡皮筋的伸长就越_______。(3)小明用橡皮筋替代绳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4)小玲查阅资料后知道做圆周运动的小球受到的拉力与小球的运动速度、小球的质量以及圆周的半径有关。据此,小玲认为用橡皮筋替代绳子存在着明显的缺陷,请说出理由。小球质量(克)小球速度橡皮筋长度(厘米)15慢1015较快1515很快18答案:(1)一定(2)长(3)通过橡皮筋的伸长来体现拉力的大小(4)实验中存在两个不同变量(或橡皮筋伸长造成圆周半径也发生改变;速度和圆周半径都在发生改变)五、二力平衡17.某同学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组装了如下实验装置:(1)实验时,向左盘和右盘同时放入一个不等重的砝码,这是木块仍然保持静止状态,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此时木块受到的力是_______(选填“平衡力”或“非平衡力”)。(2)怎样改进实验使效果更好?请写出其中的一条改进措施:_______。答案:(1)木块与桌面间存在摩擦力;平衡力(2)将木块换成小车18.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小明选择了装置,把小卡片两端细线绕过滑轮,并挂上钩码.(1)实验中选择小卡片的目的是_______(选填“考虑”或“不考虑”)小卡片的重力;探究两个力大小关系时,应该观察细线两端所挂的个数.(2)为了探究两个平衡力是否在同一直线上,进行如下操作:_______(填“挤压”或“旋转”)小卡片,松手后观察小卡片是否平衡.(3)为了探究两个平衡力是否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你的操作是:_______.(4)由此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_______,方向_______,且作用在_______.如果物体在做圆周运动,那么它受到了_______力的作用.答案:(1)不考虑(2)旋转(3)用剪刀把小纸片一剪两半,观察纸片的运动情况(4)相等;相反;同一直线上;非平衡19.物体下落时受到的空气阻力与速度和横截面积有关,已探究出在横截面积不变时空气阻力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为探究空气阻力与横截面积的关系,取质量相同,半径分别为r、2r和3r的甲、乙、丙三个小球,让它们从不同高度分别竖直落下,并以砖墙为背景,当进入砖墙的区域时,用照相机通过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的方法记录小球的运动过程,如图是其中一段的示意图(1)在图示运动过程中,甲、乙、丙三个小球的速度之比是_______(2)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在阻力相同时,小球的速度与半径的关系是_______(3)实验结论是:在速度不变时,小球受到的空气阻力​_______答案:(1)6:3:2(2)成反比(3)与横截面积成正比20.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活动中,主要是通过探究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来实现探究目的的。如图14所示是可供选择的两种探究方案。(1)图a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小卡片,图b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_______;(2)小明选择了图a所示的探究方案。他将系于小卡片两对角的细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后,就在两线端挂上钩码。这是用于探究两个力的_______和_______对物体平衡的影响;(3)探究活动中还要求要把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然后再松手。这样做的目的是用于探究不在_______上的两个力对物体平衡的影响。(4)两个探究方案相比较,你认为哪个方案的探究过程对实验结论的影响小一些?为什么?______________答案:(1)小车(2)大小;方向(3)同一直线(4)a方案对实验结论影响小,因为小卡片重力可以不计,它只受两个拉力的作用,而B方案中小车要受到摩擦力的影响较大。21.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活动中,主要是通过探究力的=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来实现探究目的的。如图所示是可供选择的两种探究方案。(1)小明选择了如图甲所示的探究方案。探究活动中还要求要把轻质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然后松开,这样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2)两个探究方案相比较,你认为哪个方案的探究过程中对实验结论的影响小一些?为什么?。答案:(1)用于探究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对物体平衡的影响。(2)甲方案:因为小卡片的重力可以忽略不计,它只受到两个拉力的作用六、摩擦力22.下图是小明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1)此实验是根据_______原理测出摩擦力大小的;(2)小明刚开始拉木块时,他的水平拉力逐渐增大,但木块仍静止,木块所受的摩擦力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木块被拉动,且越来越快,小明读出某一时刻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他认为这时摩擦力的大小为3N,他操作中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3)改正错误后,小明完成了探究过程,比较乙、丙两次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答案:(1)二力平衡(2)变大;没有让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3)当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23.在学习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后,小柯还是认为:重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于是张老师用如图装置与他一起实验。步骤一:将铁块挡在木板上,往砂桶中加入一定量细沙,使压力传感器的示数为5.00牛,水平向左拉动木板,读出拉力传感器的示数并记录。步骤二:换用质量不同、粗糙程度和底面积都相同的铁块,重复步骤一,记录结果如下表:实验次数质量不同的铁块压力传感器示数(牛)拉力传感器示数(牛)1小5.002.102中5.002.113大5.002.11请回答下列问题:(1)第1次实验中铁块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牛;(2)实验中能否用钩码代替细沙?并说明理由;_______。(3)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答案:(1)2.10(2)实验不能用钩码代替细沙,钩码的质量是固定的不能连续变化,细沙的质量可以连续变化,方便控制铁块对水平木板的压力;(3)当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摩擦力相同24.同学们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实验中应该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在木板上滑动,这样做的依据是,从而测出木块所受摩擦力大小。(2)在实验过程中,小江同学记录了开始拉动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弹簧测力计移动距离的关系,并根据测量数据作出了如图丁所示的图象。在进行实验丙的探究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弹簧测力计移动距离的关系可以用图像中曲线_______(选填“A”、“B”或“C”)来表示。图像中“d”点表示此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类型是_______。(3)通过实验,同学们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而另一组的小华得出的结论则不同,小华设计的是将图甲中的木块沿竖直方向截去一半后,测得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变为原来一半。他由此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随受力面积的减小而减小。你认为小华的结论正确吗?请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答案:(1)二力平衡(物体匀速运动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拉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2)A;静摩擦力(3)不正确,出现了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两个变量25.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1)如图甲,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木块A,木块A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N。(2)比较_______两图可以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3)比较甲、丁两图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4)在同一次实验中,小明发现,当用不同的速度匀速拉物块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答案:(1)2.4(2)乙丙(3)不能(4)无关26.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的实验操作过程。实验时,让木块在水平木板(或毛巾)上做匀速直线运动。(1)如图甲所示,弹簧测力计示数为_______牛,此时若增大拉力,滑动摩擦力的大小__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2)比较乙、丙两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3)该同学猜想:滑动摩擦力大小还可能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有关。现有弹簧测力计、表面平整的木板、带钩的木块等器材,请设计实验方案用于验证猜想。答案:(1)3.6;不变(2)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3)保持其他条件相同,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沿水平方向在长木板上以不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加以比较(合理即可)27.滑动摩擦力是指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相对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下面是七年级某班科学实验小组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部分活动过程:甲:长木板静止,手匀速拉动测力计乙:匀速拉动长木板,测力计与物体静止⑴提出问题: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⑵建立假说:(根据实验小组提出的猜测,请你再提出1个猜测)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有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积的大小、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压力大小、______________……⑶实验检验:由于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较多,因此要采用_______进行探究。由于滑动摩擦力大小无法直接测量,同学们想到采用_______原理进行间接测量。同学们设计了如下两种方案,选择方案_______(选填“甲”或“乙”)测得的滑动摩擦力大小更准确。⑷同学们采用更准确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等因素不变时,通过改变压力的大小测得滑动摩擦力,将结果记录下表,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滑动摩擦力f与压力F的关系图像_______。实验次数压力(牛)滑动摩擦力(牛)120.6230.9341.2451.5561.8根据图像,得出的探究结论是______________。答案:物体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或物体的材料);控制变量法;二力平衡;乙;作图如下;接触面粗糙程度等因素不变时,滑动摩擦力f与压力F成正比七、压强共6题;共27分。28.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1)如图甲所示,压强计是通过比较_______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当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该_______,而小明同学却观察到如图甲所示的情景,应进行调节。(2)压强计调节正常后,小明将金属盒先后浸入到两杯液体中(已知其中一杯为水,另一杯为盐水),如图乙和丙所示,他发现图乙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小,由此确定图_______(填“乙”或“丙”)杯子中盛的是水,理由是______________。答案:(1)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相平(2)乙;金属盒浸入液体中较深,但压强小29.小晨和同组的同学们在“探究液体内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将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一端扎上橡皮薄膜,竖直插入水或盐水的不同深度处,观察到橡皮薄膜分别向上凸起,实验现象如图1(a)、(b)、(c)所示。(1)根据实验现象实验小组的同学提出猜想:①根据图1(b)和(c),小组同学一致认为:液体内部压强可能与_______有关;②根据图1(a)和(b),小组同学产生了不同观点:小晨认为液体内部某点压强可能与距液面的距离h有关;小萍则认为液体内部某点压强可能与距容器底部的距离d有关;(2)为进一步验证猜想,小组同学接着将一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管分别竖直插入甲、乙两种不同液体中,并设法改变h和d,通过在玻璃管中加入适量的水,使橡皮薄膜在液体的不同位置处都能保持平整,如图2所示。然后通过测量玻璃管中所加水的质量,再设法求得橡皮薄膜所受的液体压强p,并将实验有关数据分别记录在表一、表二中:表一液体甲密度为0.8×10kg/m3实验序号h(cm)d(cm)P(pa)15150.4×103210100.8×10331551.2×10342051.6×10353052.4×103表二液体乙密度为1.2×10kg/m3实验序号h(cm)d(cm)P(pa)65150.6×103710101.2×10381551.8×10392052.4×10310303.62.4×103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6(或2与7,或3与8,或4与9,或5与10)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得出的初步结论是:。②小晨分析实验序号3与4与5(或8与9与10)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得到的初步结论是:同种液体内部,当距容器底部的距离d相同,液体内部压强p与h成正比;小萍分析实验序号1与2与3(或6与7与8)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得到的初步结论是:同种液体内部压强p与d成反比。小晨和小萍的结论,你认为是错误的是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答案:(1)液体种类(2)当离开液面的距离h相同,离开容器底部的距离d相同,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内部压强越大;小萍;小萍所选数据没有控制h相同。30.某小组同学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的研究过程如下:(1)他们分别在粗细不同、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一端扎上橡皮薄膜,并在管内注入不同液体,观察到橡皮薄膜分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