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逻辑规律 辨析逻辑谬误》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1页
《探究逻辑规律 辨析逻辑谬误》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2页
《探究逻辑规律 辨析逻辑谬误》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3页
《探究逻辑规律 辨析逻辑谬误》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4页
《探究逻辑规律 辨析逻辑谬误》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探究逻辑规律辨析逻辑谬误》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明确“概念”的内涵及概念间的关系。2.探究逻辑的基本规律,认识“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能发现逻辑的谬误。3.归纳逻辑错误的类型,增强辨析谬误的能力。教学方法:引导法、归纳法、合作探究法课时:2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预学任务】任务一阅读交流,理解“概念”导入:讨论逻辑学要从概念开始,逻辑学中的命题、推理、论证等都离不开概念。只有弄清楚了概念,才不会被一些“偷换概念”的伎俩所欺骗。学习任务单1概念的特征含义举例概念的内涵概念是反映对象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商品”的内涵: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等。概念的外延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对象。“商品”的外延:投入市场交换的、各种各样的物品概念的定义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给一个概念下定义就是用精练的语句将这个概念的内涵揭示出来,也就是揭示这个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概念的定义要遵循规则。小结: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是非常重要的。准确无歧义的概念是我们进一步学习命题和推理的基础,也是人们日常有效沟通的前提。学生在阅读预习的基础上完成“学习任务单1”的填写,是学习逻辑知识的第一步。学习任务单2概念的种类举例特征单独概念“中国”“高尔基”“鲁迅”概念的外延仅指一个单独对象普通概念“国家”“革命”“城市”概念的外延包含了很多分子的类集合概念“森林”“丛书”“工人阶级”以事物的群体为反映对象的概念非集合概念“树”“书”“工人”不以事物的群体为反映对象的概念正概念“正义战争”“勇敢”反映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负概念“非正义战争”“不勇敢”反映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概念间的关系举例特征全同关系“北京”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重合交叉关系“医生”与“科学家”两个概念的部分外延重合种属关系“大学生”与“学生”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重合属种关系“规律”与“经济规律”不相容关系矛盾关系“金属”与“非金属”两个概念的外延没有任何一部分重合反对关系“好”与“坏”预习检测学生活动:运用概念知识,辨别生活中常见的逻辑错误,独立思考,举手发言。问题①:“纯天然”食品放心吗?问题②:“量子挂坠”戴在胸前能防癌吗?问题③:不转发就是不爱父母吗?问题④:房产商说的“几室几厅”和你的理解吻合吗?【教师解析参考】:(1)“纯天然”只是听起来让人放心,它的概念非常模糊。“纯天然”不同于我们已经知道的安全食品(例如“无公害食品”),它不是国家认证的食品标准,而是商家的一种宣传手段,用来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属于概念混淆、概念不清的错误。(2)“量子”这个概念被市场炒热,主要是因为近年来我国在量子科学的前沿发展屡屡取得突破,大众对这个科学概念产生了崇拜感,但对它又没有最基本的认识,因而让商家抓住了机会,乱用概念忽悠消费者。属于乱用概念的错误。(3)在微信朋友圈里总能看到这类文章的身影,这是赤裸裸的道德绑架和情感绑架。从逻辑学角度来讲,这就是诉诸无知、诉诸情感的“强盗逻辑”。属于强用概念的错误。(4)买家对“厅”的理解是一个样,那就是“厅”就是“客厅”,但看到实际的房子后才发现商家将“餐厅”也包含在了其中。这样的偏差,正是商家巧用词语的歧义,偷换概念。小结:生活、写作中的一些逻辑错误,往往是由概念、定义和判断的不当引起的。学生在阅读预习的基础上完成“学习任务单2”的填写,能了解概念的多种类别和关系,加深对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理解,也能对因误用概念而导致的常见逻辑错误保持理性的辨识能力。如:偷换概念、概念交叉、并列不当、概念不清、分类不当、转移论点等。二、阅读探讨,认知“逻辑规律”人们用概念、命题、推理等思维形式来进行思维活动,而思维形式是受普通逻辑基本规律制约的。逻辑基本规律对人们的思维具有规范作用,只有遵守这些规律的要求,思维才不会出现混乱和错误。学生活动:阅读《普通逻辑》第九章《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单3”,选派一名代表上台展示讲解,其他小组补充。学习任务单3逻辑规律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符号A是AA不是非A,A和非A必有一假A和非A必有一真A真,是因为B真,B也能推出A例子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任意一个负数都不是非负数这个数要么是0,要么不是0三角形,内角度数之和为180度小结:掌握逻辑规律——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在思考和写文章时,才能保证思维的确定性、不矛盾性和一惯性。学生活动:分析下面的例子,说说逻辑规律的正误,小组讨论,发言、补充。例1: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例2: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韩非子·难一》)例3:有人说《红楼梦》值得读,有人说不值得。两种意见我都不赞成。读,太花时间;不读,又有点儿可惜。(《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例4: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拿来主义》)【教师解析参考】(1)例1作为演讲稿的开篇,出现了“思想家”“一个人”“他”“这个人”“巨人”多个称谓,看似违背了概念上的同一性,但在同一情境中的指向是确切的,即马克思本人。多个称谓的变换使用,更显作者感情上的悲痛与不舍,与悼念性演讲稿的功用吻合。(2)楚人既说他的盾任何东西都不能刺穿(这句话实际上蕴含“我的矛不能刺穿我的盾”),又说他的矛可以刺穿任何东西(这句话实际上蕴含“我的矛能刺穿我的盾”)。这样,前者和后者相互否定,使得他不能自圆其说,违背了“不矛盾律”。(3)“值得读”和“不值得读”互相矛盾,两者没有中间状态,违背了“排中律”。(4)作者在写完“送来”的危害后,直接说我们要“拿来”,但并没有说明为什么,这是有问题的。因为这只能论证不要“送来”,却不能推出要“拿来”,违背了“充足理由律”。小结:思维的确定性表现为概念、命题的自身同一,前后一贯,不自相矛盾。学生学习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可以更好地辨识信息,审慎思考,准确表达。三、游戏推理,课堂总结逻辑学的基础知识就隐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下面,呈现一些有趣的逻辑题目和生活中熟知的故事,请同学们来说说这其中的逻辑知识,体验逻辑学的乐趣。学生活动:学生分析,发言、补充。题目①:在生活中,一些人会反复洗手、反复地对餐具高温消毒、反复地检查门锁等,重复这类无意义的动作且自己感到十分烦恼和苦闷,这被称为强迫症。王强每天洗手的次数超过普通人的20倍,看来,王强得了强迫症。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将对上述结论构成最有力的质疑?()A.王强在洗手时并没有感到任何的烦恼和苦闷。B.王强的工作性质是需要洁净卫生的。C.王强家人的洗手次数都比普通人高。D.王强并没有检查门锁的习惯,甚至有一次还忘记了锁家门,结果被盗。题目②:学校在为失学儿童义捐活动中收到两笔没有署真名的捐款,经过多方查找,可以断定是周、吴、郑、王中的其中两个人捐的。经询问:周说:“不是我捐的。”吴说:“是王捐的。”郑说:“是吴捐的。”王说:“我肯定没有捐。”最后经过详细调查,证实四个人中有两个人说的是真话。根据已知条件,请你判断下列哪项可能为真。()A.是吴和王捐的。B.是周和王捐的。C.是郑和王捐的。D.是郑和吴捐的。【教师解析参考】(1)正确答案是A。本题考查的是对概念内涵的把握程度和充足理由律。根据题意,强迫症有两个关键点(概念的内涵)——重复无意义的动作、对这种行为感到烦恼和苦闷,两者缺一不可。已知王强现在的表现只是洗手次数比普通人多,选项A表明王强在重复洗手时的心理状态并不是烦恼和苦闷,也就表明王强并不满足强迫症的第二个重要特征,而其他三个选项均没有这样的体现,因此该选项是最有力的质疑。(2)正确答案是C。本题考查命题之间的矛盾规律。第一步:找突破口。吴说的和王说的是矛盾关系,即“一真一假”。再根据题意,有“两真两假”,从而可以得到周说的和郑说的也是“一真一假”的矛盾关系。第二步:先假设其中一个为真。不妨设周说的为真,郑说的为假,从而可以得到“周没有捐,吴没有捐”的结论,再根据题中“只有两人捐款”的信息,可以得到“郑和王捐款”。第三步:根据假设结果,再回过头来推理可知:吴说的为真,王说的为假。各方面均符合题意,再结合题目选项,从而可以直接得出答案为C。课下作业(教材同步练习)结合有关逻辑的基本规律,分析下列材料,指出其中违背的逻辑规律和逻辑谬误。(1)鲁迅的作品不是一天能读完的,《孔乙己》是鲁迅的作品,所以,《孔乙己》不是一天能读完的。参考:违背了同一律,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鲁迅的作品”是集合概念,“《孔乙己》”是非集合概念。(2)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参考:违背了同一律,对“安”的解释不同,惠子问原因,庄子答地点。(3)——“服务员同志,请当心,你的手指浸到我的汤里去了。”——“没有关系,汤不烫,我不痛。”参考:服务员违背了同一律,犯了“偷换论题”的逻辑错误。客人的论题是应不应该将手浸到汤里,而服务员将论题偷换为汤热不热、有没有烫疼自己的手。(4)“我是答应您昨天来修门铃没错。可我来了三次,每次按门铃,都没有人来开门,我只好走了。”参考:说话人违背了不矛盾律。顾客让他来修门铃,表明门铃有故障。他的话语表明,他同时认定门铃有故障和门铃没故障两个相互否定的判断同时为真。(5)在法国某地,一个耍戏法的人招揽观众:“快来快来,这里有拿破仑的头骨。”围观的一个人说:“奇怪,听说拿破仑的脑袋是很大的,这个头骨怎么和普通人的没有区别啊?”耍戏法的解释道:“没错,这是拿破仑小时候的头骨。”参考:违背了不矛盾律。“拿破仑小时候的头骨”意思是“拿破仑在小时候就夭折了”,与事实互相矛盾。(6)有人说《红楼梦》值得读,有人说不值得。两种意见我都不赞成。读,太花时间;不读,又有点儿可惜。参考:违背了排中律,“读”和“不读”相互矛盾,不能都否定。(7)不薄之谓厚,不白之谓黑。参考:这两句话错用了排中律,屏蔽了薄和厚、白和黑之间的中间状态,让人在两个极端之间作出判断或选择,这是在非矛盾(有第三种可能存在)的情形下使用排中律。(8)《祝福》中,鲁四老爷知道祥林嫂的死讯后说:“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参考:违背了充足理由律。祥林嫂死的时间早晚,与她是不是“谬种(坏东西)”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自然也构不成因果关系。祥林嫂“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死去,不能构成祥林嫂是“谬种”的充足理由。(9)你是否已经停止了对我的毁谤?请回答“是”或者“不是”!参考:问话犯了不当预设的逻辑错误。“毁谤说话人”的这个前提有可能本身就是虚构的。第二课时一、情境导入:开启逻辑之旅狄更斯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句话用来形容互联网时代十分贴切。在互联网时代,网络大大丰富了我们的语言,但其中的一些话语也常常会违背基本的逻辑。现在,许多单位都有一个岗位,这个岗位上的员工追求技术,讲究逻辑,他们就是网络管理员,简称网管员。今天我们就向网管员学习,发现话语中潜藏的逻辑谬误,以保持语言表达的纯洁性和科学性。二、情境任务:制作“网管员的逻辑手册”。作为一名网管员,你将在“网管员的逻辑手册”里填上什么内容?你的职责是用你娴熟的技术、敏锐的语感、严密的逻辑发现话语中的谬误,进而打造出令人过目难忘的逻辑手册。那么,一份好的逻辑手册包含哪些内容和要求?下面,5人为一组,分设组长、搜集、记录、编辑、讲解等角色,完成以下任务:手册主题、手册内容、手册形式等。(1)手册主题: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用一句带有哲理性的话加以概括。(2)手册内容:用哪些例子表现主题?至少包含5个故事,每个故事的解说要体现自己对逻辑的独特理解。(3)手册形式:除了纸质的文本形式之外,还可以任选一种电子形式,可以用“PPT+配乐+口头讲解”,也可以制作视频。其中PPT不少于6页,视频3~5分钟。学生活动:制作逻辑手册1.确定手册主题。主题是项目的核心,是活动的骨架,是学习的皈依。英国作家切斯特顿说:“每一件艺术品,都有一个必不可少的特征,其核心是简明——不管完成一件艺术品有多么复杂。”“网管员的逻辑手册”虽然不是艺术品,但同样要做到简明。主题就是逻辑手册的眼睛。下面请各小组为逻辑手册写主题语,主题语中尽量含有“逻辑”二字。建议:小组讨论,确定并呈现自己小组的逻辑手册主题。示例:第一组:逻辑令人清醒。第二组:逻辑使人善辩。第三组:逻辑就是量规。第四组:用逻辑规范语言。第五组:有一种眼光叫逻辑。学生活动:完善逻辑手册第一步:学习逻辑知识。“问世间逻辑为何物?直教人眼明心亮。”学生自学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室编辑的《高中语文逻辑常识》,并分享自己的思维导图。建议:教师抽签产生3名学生代表,让他们直接到讲台上展示自己所画的思维导图。大家一起欣赏,教师适当点评。点评围绕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概念之间的关系、简单判断的类型、复合判断的类型等内容展开。第二步:分享逻辑故事。逻辑小故事,故事大逻辑。故事常常是逻辑的载体,许多故事中隐藏着逻辑的谬误。谬误之所以难被发现,是因为它具有隐蔽性,它潜藏在语言表象之下。我们要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就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请大家一起听故事,看逻辑。建议:教师抽签产生5名学生代表,让他们讲解课前搜集的逻辑故事。为了提高视听效果,展示时要播放课前制作的PPT。其他学生可以运用学到的逻辑知识,对同学的分析提出异议。教师对学生展示的故事中的逻辑谬误进行归类。项目小组汇总所有材料,合成逻辑手册第一稿。示例:(1)偷换概念。真理骑着毛驴碰到了谬误。谬误对真理说:“注定你应当骑毛驴,我应当在地上走吗?”真理说:“不,我们可以轮换着骑。”说着把毛驴让给了谬误。谬误骑上毛驴就不打算下来了,并对真理说:“等我们遇到第一个人,请他评判,看我们俩谁该骑驴,谁该在地上走。”他们说着走着,碰到了第一个人。谬误抢着问:“你觉得应该是让真理走遍天下,还是让谬误走遍天下?”那个人毫不迟疑地答道:“当然应该让真理走遍天下。”谬误赶紧说:“真理,你走遍天下吧!你用你的脚走吧,我可骑着毛驴走了。”谬误就这样夺走了毛驴。分析:谬误在这里是有意地犯了逻辑错误——偷换了概念,将“走遍天下”(传遍天下之意)偷换为“走遍天下”(用脚走遍天下)。(2)概念不明确。孙子问爷爷:“今天为什么吃生日蛋糕?”爷爷捋捋胡子答:“今天是爷爷的生日。”孙子问:“什么是生日?”爷爷答:“生日,就是爷爷是今天生的。”孙子又问:“爷爷今天生的怎么就长这么老了?”分析:在这里,爷爷犯了概念不明确的错误。为什么造成概念不明确?是由于对“生日”这个概念作了错误定义。“生日”应定义为“出生的日子”或“每年满周岁的那一天”。而爷爷却将生日错误地定义为“是今天生的”,这就使孙子如堕五里雾中。(3)概念含义前后不一。妻子在元宵节的夜晚要出去观花灯。丈夫说:“家中有的是灯。何必出去看?”妻子说:“不仅看花灯,还要看游人。”丈夫说:“我就是人,也不必出去看人呀!”分析:丈夫的话中有逻辑错误,对概念关系处理不当。这样的谬误造成概念混淆,导致判断不恰当。第三步:穿越逻辑丛林。因为谬误无孔不入,所以我们要特别细心。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穿越逻辑丛林,找出潜藏在话语中的逻辑谬误。建议:教师抽签产生15名学生代表,依次指出任务1中9个例子的逻辑错误,再请6位学生讲解任务2中的4个例子,并补充日常语言表达中有逻辑错误的2个例子。项目小组再次筛选、调整材料,完成逻辑手册第二稿。三、课堂总结:呈现逻辑手册1.提炼黄金法则。活动至此,项目主题已经确定,项目内容已经完善,但是还缺少打动人心的逻辑要诀。现在,请各项目小组根据已经汇总的材料,归纳出发现逻辑谬误的5条黄金法则。建议:教师加入项目小组内,对主题、材料、法则提出修改意见。项目小组完成逻辑手册定稿。示例:黄金法则:①概念不能偷换、混淆。②论题不能偷换、转移。③判断时不能自相矛盾。④判断时不能模棱两可。⑤推理时不能强加因果。2.举行品鉴活动。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也到了收官的时候了。请各组组长展示自己小组制作的“网管员的逻辑手册”。建议:每组人员都要呈现“网管员的逻辑手册”的成果,并进行口头汇报(配PPT)或视频播放,最终产生各具特色的逻辑手册奖。四、课下作业1、请判断下列句子的逻辑错误。(1)某网站就居民关注的社会问题和收入分配、居民住房、社会治安等展开调查,结果显示,“收入分配”以82.48%的关注度高居榜首。(概念不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