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阅读海南省海口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①杜牧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九华山②路云遮寺,清弋江③村柳拂桥。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注:①作于开成4年(839)春,当时杜牧在宣州(今安徽宣城)为官,即将离任回京;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中进士不久,要前往舒州(今安徽潜山)。②九华山:在池州青阳西南,为宣州去舒州的必经之处。③清弋江:长江下游支流,在宣州城西。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色调明快,笔触简洁,交代了送行时间和环境,勾画出一幅“春郊送别图”。B.颈联“君意如鸿”“我心悬旆”用对比手法,突出友人与诗人分别时的不同心境。C.裴坦刚中进士,将前往舒州为官,他像鸿雁那样展翅高飞,踌躇满志,春风得意。D.尾联写两人同到宣州任职,现在却要各奔东西,表达了友人远离故国的寂寞之情。16.本诗前两联是如何写景的?对表达情感有何作用?【答案】15.D16.①虚实结合。首联写江南早春阳光明媚、芳草鲜美的景象,是实写。颔联上句想象友人赴任途中经过九华山的景象,是虚写;下句写两人分别时的场景,是实写。②多感官结合。阳光温暖是触觉,冰雪融化是视觉,马儿嘶鸣是听觉。作用:以江南美景反衬人物的满腹愁情,表达诗人对友人远行的关切和惜别时的依恋之情。【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D项,“表达了友人远离故国的寂寞之情”错误,尾联“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意思是你我同来宣州却不能一同归去,回到故乡适逢春日却该多寂寥;抒发的是作者与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和离任回京、仕途未定的惆怅不安之情,而不是“友人远离故国的寂寞之情”。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评价诗歌情感态度的能力。诗词的表达技巧多种多样,鉴赏诗词的艺术手法,就是把握景、情、意之间的关系。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把握,即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手法。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就本题来说,主要考查景物描写的技巧和作用。分析诗歌的写景方式注意从顺序、着眼点和艺术手法的角度进行分析。顺序注意高低、俯仰、远近等,着眼点注意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角度写景;艺术手法注意是动静、虚实、对比、衬托等表现手法和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式。首联“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意思是天气和暖泥土融化积雪已半消,行人出游芳草萋萋马嘶声萧萧;这两句用明快的色调,简洁的笔触,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天气变暖是触觉,积雪已半消是眼睛能看到的,马嘶声萧萧是耳朵能听见的,由此勾画出一幅春郊送别图。这两句诗不只是写景而已,它还交代了送行的时间、环境,渲染了离别时的氛围,是实写。颔联“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意思是九华山路上朵朵白云遮蔽古寺,青弋江村里条条细柳拂弄长桥;上句是虚写,下句是实写。“九华山路”暗示裴坦的行程。眼前绿水环抱的青弋江村边,春风杨柳,轻拂桥面;青弋江在宣城西,江水绀碧,景色优美;“清弋江村”,点明送别地点;“云遮寺”“柳拂桥”,最能体现地方风物和季节特色,同时透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关切和惜别时的依恋之情。这里虚实结合,以形象化描绘代替单调冗长的叙述,语言精炼优美,富有韵味。两句一写山间,一写水边,一写远,一写近,静景中包含着动态,画面形象而鲜明,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景物描写的作用,主要是为下文抒情作铺垫,或者衬托作者的情感。前四句描写江南早春明丽和煦的美景,反衬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以及自己离任回京、仕途未定的惆怅不安之情。这里是以江南美景反衬人物的满腹愁情。【点睛】读懂诗歌的技巧:1.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2.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3.关注注释隐含意。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4.关注意象寄托意。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5.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海南省文昌中学、华迈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段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孟冬寒气至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选自《古诗十九首》)15.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妻子思念丈夫的诗。主人公与丈夫久别,凄然独处,对于季节的推移和气候的变化异常敏感,因而先从季节、气候写起。B.“孟冬寒气至”,将“寒气”人格化,写出“寒气”在不受欢迎的情况下来到主人公的院中、屋里乃至内心深处。C.“仰观”可见“众星”,明写主人公对远方丈夫的思念、盼望。一个“列”字,用“星”的众多反衬出主人公的孤独。D.该诗善于借助意象营造意境和表达情感,如写“北风”,极言天气的寒冷,衬托思妇的孤独之情;用“月”的“满”“缺”,比喻人的离合。16.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古诗十九首》“格古调高,句平意远,不尚难字,而自然过人矣”。根据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谈谈本诗的语言特色。【答案】15.C16.本诗语言自然,生动流畅,给人以亲切、明朗的感觉。诗句通俗易懂,比较口语化。如“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用亲切、明朗的话语概括来信的内容,表达了丈夫对主人公的一片深情和相思之意。“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显示了主人公对丈夫来信的珍重;“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说明主人公爱得专一、真切,还有一种对丈夫不理解主人公这种感情的担心。缱绻的情意,隐含在字里行间。【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语言、技巧以及形象的能力。C.“明写主人公对远方丈夫的思念、盼望”错误,从诗中来看,借仰观众星来表达情感,应是“暗示主人公对远方丈夫的思念、盼望”,并非明写。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首先要理解题干中的评价之语,“格古调高,句平意远,不尚难字”说的是格调古朴,不追求华丽辞藻,境界深远。然后分析诗歌的用语。从诗中来看,这是妻子思念丈夫的诗,用语很自然,诗句内容通俗易懂。如“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直陈接到丈夫托人带来的书信,且通过下面的“三岁”等信息可知,妻子是三年前收到丈夫托人从远方捎来的一封信,此后再无消息,意思很通俗如写到那封信的内容时说“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语句明白,可以看出丈夫对妻子的思念;如写到妻子对这封信的态度时,“置书怀袖中”,一是让它紧贴身心,二是便于随时取出观看,“三岁字不灭”,是说她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它,可以看出妻子对这封信的珍重;如最后直陈心事,“一心抱区区”,全心全意地忠于你、爱着你,所担心的是,我们已经分别了这么久,你是否还知道我一如既往地忠于你、爱着你呢?有此一结,前面所写的一切都得到解释,从而升华到新的境界;又余音袅袅,余意无穷。情意就隐含在这些语句之中。海南省部分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教学检测(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陆游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②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注释①〔师伯浑〕师浑甫,字伯浑,四川眉山人,隐居不仕。陆游在四川与其交好,认为其有才气、能诗文,常写诗词寄赠给他。②〔青海〕青海湖,在青海省东部,为边防重地。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清笳、铁骑、关河、雁门、青海”等特定的意象说明该词与边塞战争有关。B.全词从视觉、听觉等角度营造清冷氛围,“寒”字一语双关,兼写环境与心境。C.“有谁知”照应题目中的“寄师伯浑”,表达了词人知音不必多,一人足矣的感慨。D.词末写词人虽年老而壮心仍在,振起全篇,使诗歌达到哀而不伤的审美境界。16.请从虚与实的角度对这首记梦词的内容与情感进行赏析。【答案】15.C16.①上片写虚:词人梦中回到了戎马生涯,来到边塞的雁门、青海一带,梦中笳声乱起,披坚执锐的军队如水整肃,严阵以待。②下片写实:词人从梦中醒来,虽然只有寒灯斜月相伴,年华已老而万里封侯的理想无人知晓,但杀敌报国的壮心犹在。③虚实相生,丰富了意象,拓展了意境,凸显词人深厚的爱国情怀,增强了感染力。【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C.“表达了词人知音不必多,一人足矣的感慨”错误,“有谁知”即只有师伯浑知道,应是婉转地表达了把对方视为知己挚友倾诉抱负的意思。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达技巧及情感的能力。本词上片写梦游中的世界,是虚写。“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句,写自己睡梦之中不知道漫游到什么地方,只见天己破晓,雪花纷纷依然飘个不停,清脆地管笳声到处响起。这是作者梦中所闻,突出了边塞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氛围。“铁骑无声望似水”,梦中披坚执锐的军队如水整肃,严阵以待。“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这样的关河,必然是雁门、青海一带了。一个“想”字,可见是推测的言辞,正好照应了“梦游处、不知何地”这句话,这里是作者的联想。下片写梦醒后的感慨,是实写。“寒灯”“漏声断”“月斜”,写出了环境的冷清凄凉,衬托出作者心境的凄苦悲凉。这正是因为坚持收复山河而不被理解甚至遭到打击的词人悲愁心境的写照。“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又有谁知道,我虽然现两鬓发白,但壮志犹存,此句一出,更让人赞叹不已,年华已老而万里封侯的理想无人知晓,真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上下片虚实相生,一气呵成,梦境和实感有机地融为一体,凸显词人深厚的爱国情怀,增强了感染力。。海南省海口市四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共8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鹧鸪天贺铸重过阊门①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②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注】①阊门:苏州西门,词人旧居。②梧桐半死:枚乘《七发》中说,龙门有梧桐,其根半生半死。14.下列对《鹧鸪天》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开头两句用赋,直抒胸臆,写作者这次重回苏州经过阊门,一想起和自己相濡以沫的妻子已长眠地下,不禁悲从中来。B.“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一句运用典故,将丧偶之痛和孤独之境表现得分外悲凉。寂寞之情,溢于言表。C.“原上草,露初晞”一句用露初晞暗指夫人的新殁,是为兴;原草晞露又是荒郊坟场应有的景象,是为比,由此下文“新垅”就不显得突兀了。D.“旧栖新垅两依依”,居所依依,却天人永隔,“依依”二字,是对过去美好生活的追思,表达了对亡妻的深切怀念。15.贺铸的《鹧鸪天》和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堪称古代悼亡诗双绝。有人认为,苏词抒情感染力更强,贺词抒情更加细腻,请结合两首词的画线句子进行分析。【答案】14.C15.苏词最后两句,从对面落笔(对写法),作者设想此时亡妻一人在明月之夜的心境,眷恋亲人,柔肠寸断。“明月夜,短松冈”二句以景结情,描写月色短松之景,抒发黯然魂销之情。从情感抒发上来说,更加感性动人。贺词:细节描写,通过夫妻间体贴关怀、情感交融的温馨生活,诗人追忆妻子深夜为自己补衣的情景,用细节怀念妻子的贤惠勤劳,表达了对夫妻患难与共、相濡以沫之情的深切怀念,情感抒发比较细腻平静。【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用露初晞暗指夫人的新殁,是为兴……原草晞露又是荒郊坟场应有的景象,是为比”分析错误,兴比颠倒。下片“原上草,露初晞”承上启下,亦比亦兴,既是对亡妻坟前景物的描写,又借露水哀叹妻子生命的短暂。用原草之露初晞暗指夫人的新殁,是为比;同时,原草晞露又是荒郊坟场应有的景象,是为兴。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重要句子及其表达技巧和感情的能力。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最后两句“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意思是:料想你年年都为我柔肠寸断,在那凄冷的月明之夜,在那荒寂的短松冈上。对面落笔,推己至人,作者设想此时亡妻一个人在凄冷幽独的“明月”之夜的心境,眷恋人世、难舍亲人,柔肠寸断,可谓用心良苦。在这里作者设想死者的痛苦,以寓自己的悼念之情。“明月夜,短松冈”二句,以景结情,凄清幽独,黯然魂销,使全诗定格在凄清哀伤的画面中,哀思绵长。从情感抒发上来说,更加感性动人。贺词最后两句“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意思是:躺在空荡荡的床上,听着窗外的凄风苦雨,今后还有谁再为我深夜挑灯缝补衣衫?诗人夜间辗转难眠,昔日妻子挑灯补衣的情景历历在目,如今却再难重见。这两句追忆妻子深夜为自己补衣的情景,妻子的贤惠勤劳,以及夫妻间恩爱体贴、情感交融的温馨生活,都通过这一平实的细节得以表现出来,这一细节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夫妻患难与共、相濡以沫之情的深切怀念。诗人情感抒发比较细腻平静,读来令人哀惋凄绝。海南省琼海市海桂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题弟侄书堂(唐)杜荀鹤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注释]①这是一首题壁诗,是杜荀鹤咏其侄子读书之处而作。作此诗时,恰逢黄巾军起义,战火纷飞。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何事”以反问开篇,表明诗人对侄子谨守礼道却一直未能入仕显达的惋惜。B.颔联上下两句形成对比,以战乱中社会的纷扰反衬弟侄静心、好学、尚礼的品格。C.尾联是对弟侄的勉励之辞,诗人以长辈的身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患者观察和巡视管理制度
- 康复用品管理制度
- 2022年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主题阅读+答题技巧(含答案、解析)部编版
- 【假期阅读技能提升训练】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阅读技能提升内文阅读第5讲-附答案.部编版
- 2024年张家口办理客运从业资格证2024年试题
- 2024年巴中申请客运从业资格证考试题和答案
- 2024年武威道路客运输从业资格证理论考试答案
- 2024年天水道路旅客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 历史-浙江省湖州、衢州、丽水2024年11月三地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试卷试题和答案
- 吉首大学《国际商务礼仪》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7《小书包》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第五节《光的色散》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
- 新《劳动法》知识学习考试题库200题(含答案)
- 铭记历史 勿忘国耻九一八事变教育主题班会课件
- 中药蒲公英培训课件
- 2024-2030年中国帆船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2021年新版《思想道德与法治》第六章课件-学习法治思想提升法治素养
- 2024年全国安康杯安全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239题)
- 2024年新《公司法》主要修订内容解读
- 走进摄影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 小学六年级数学方程应用题100道附答案(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