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香岸中路、香岸南路市政道路建设项目(香岸南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4-目录TOC\o"1-1"\h\z1前言 -1-1.1工程概况 -1-1.2勘察目的任务 -1-1.3勘察工作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 -1-1.4勘察工作布置与完成工作量 -2-2场地岩土工程地质条件 -3-2.2场地位置、地形和地貌单元 -3-2.3地质构造概况 -4-2.4地层岩性结构特征 -5-2.5水文地质条件 -5-2.6场地土的腐蚀性及渗透性 -6-2.7不良地质作用、特殊性岩土和地下埋藏物 -6-2.8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7-2.9场地与地基的地震效应 -7-3场地工程地质分析评价 -8-3.1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 -8-3.2路基土的干湿类型 -8-3.3地基土的均匀性、适宜性及工程特征 -9-3.4道路沿线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9-3.5涵管工程地质评价 -9-3.6基坑、边坡工程 -9-3.7基坑降水 -9-3.8工程与相邻建(构)筑物的相互影响 -9-3.9地质条件可能引起的工程风险 -10-4天然建筑材料的分布与特征 -10-4.1混凝土粗细骨料 -10-4.2砂砾卵石料 -10-4.3土料 -10-4.4块(条)石料 -10-5结论及建议 -11-5.1结论 -11-5.2建议 -11-附件:1、检测报告(土样、岩样、水样)1份2、勘察任务书1份3、建设单位工程勘察现场作业过程管理查验表1份4、建设单位工程勘察现场作业工作量完成验收表1份5、项目负责人现场作业及钻孔岩芯照片1份6、勘探点平面布置图№:01-017、工程地质剖面图№:02-018、钻孔柱状图№:03-011前言1.1工程概况公园城市建设服务中心拟在新建香岸南路市政道路建设项目。该道路工程设计长度为175.361m。建设单位委托我公司对拟建道路沿线进行详细勘察。拟建工程概况详见下表1.1。拟建道路工程概况表表1.1-1道路名称起点终点总长(m)路面宽(m)道路等级路面结构路面标高(m)香岸南路香岸东路X=27959.783Y=29194.394狮子湖路X=27827.807Y=29309.865175.36112.0支路沥清混凝土500.57~499.776注:道路路基类型为一般路段。拟建管道工程概况表表1.1-2管线名称长度(m)起点里程和坐标终点里程和坐标管材类型管径(mm)管底设计标高(m)管底埋深(m)施工方案雨水管约133K0+015X=27947.836Y=29203.518K0+147X=27845.756Y=29287.423钢筋砼600497.529~499.0231.5~2.4明挖浅埋污水管约153K0+160X=27839.697Y=29300.127K0+009X=27956.160Y=29204.106钢筋砼500497.820~498.5961.3~3.0明挖浅埋拟建项目道路性质属城市支路,道路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三级,管线开挖深度小于5m,管线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三级;勘察场地地形地貌简单,地下水对工程有一定影响,故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场地);场内岩土种类较多,不均匀,性质变化较大,地基复杂程度为二级(中等复杂地基)。根据市政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该场地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1.2勘察目的任务通过勘察工作,查明拟建道路沿线的工程地质、环境特征及水文地质条件,对道路沿线各地段路基的稳定性和岩土条件作出工程地质评价,并为路基设计、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特殊性岩土的治理等提供岩土工程地质依据和必要的设计参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根据《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2012),结合拟建道路工程特征及设计的技术要求,勘察工作具体要求工程勘察具体技术要求如下:=1\*GB2⑴查明道路沿线不良地质作用的分布、规模、成因,分析发展趋势,评价其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并提出防治措施的建议;=2\*GB2⑵查明沿线路基土层结构、类型及其物理、力学性质与分布;=3\*GB2⑶查明沿线特殊性岩土、河湖沟坑及其暗浜的分布范围,调查工程周边环境条件与地下管线埋设情况,分析评价其对设计、施工与使用的影响,并提出整治措施的建议;=4\*GB2⑷查明沿线地下水埋藏条件及其和地表水的分布特征,以及补排关系,提供环境水位动态变化规律,分析评价其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5\*GB2⑸判定水、土对工程材料的腐蚀性;=6\*GB2⑹对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进行评价,提供抗震设计所需的有关参数;=7\*GB2⑺根据需要,对地基工程性质、围岩分级及稳定性、边坡稳定性等进行分析及评价;=8\*GB2⑻查明沿线各区段的土基的湿度状况,并提供划分路基干湿类型所需参数;=9\*GB2⑼对设计与施工中的岩土工程问题进行分析评价,提供岩土工程技术建议和相关岩土参数。1.3勘察工作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勘察依据下列规程、规范、技术标准,并按各种规程、规范、技术标准的应用范围实施。1.3.1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1\*GB2⑴道路总平面布置图⑵道路设计纵断面图⑶测量放线控制点(A1,A2)(A1:X=37071.405,Y=28789.017,H=491.172;A2:X=37040.492,Y=28687.965,H=493.473)1.3.2国家标准=1\*GB2⑴《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⑵《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3\*GB2⑶《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⑷《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50112-2013)⑸《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⑹《工程测量标准》(GB50026-2020)⑺《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2021)⑻《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⑼《工程勘察通用规范》(GB55017-2021)⑽《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2019)⑾《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1.3.3行业标准 =1\*GB2⑴《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2012)⑵《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⑶《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⑷《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⑸《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⑹《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7\*GB2⑺《建筑工程地质钻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8\*GB2⑻《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范》(2020年版)⑼《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住建部37号令)1.3.4地方标准 ⑴《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5026-2001)⑵《成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质量管理的通知》(成住建发〔2023〕24号文)⑶《四川省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实施细则》⑷川建行规〔2022〕15号文1.4勘察工作布置与完成工作量1.4.1勘察方案布置原则根据甲方提供的道路总平面布置图,我公司依据《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2012)的相关规定并结合拟建道路特征和场地岩土工程条件,进行勘探工作的布置。本工程沿拟建道路中心线共布置钻孔3个,孔距67.5~68.8m,钻孔深度8.0~9.2m,1条剖面线。所有钻孔均为全孔泥浆护壁钻孔,标贯孔3个,取原状土样孔3个,满足相关规范要求。1.4.2勘察手段及方法据拟建建道路特性及场地岩土工程条件,勘察采用工程测绘、钻探、标准贯入试验、圆锥动力触探和室内岩土水质检测相结合的综合勘察技术方法。=1\*GB2⑴工程测量:根据甲方提供的控制点坐标(位于图幅之外),采用GPS-RTK将钻孔按坐标准确测放于实地,并测量各孔孔口高程。坐标系采用成都坐标系,高程引至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2\*GB2⑵钻探:勘察钻孔均采用XY-1型液压回旋钻进行泥浆护壁全断面回旋取芯钻探。XY-1型液压回转钻:采用套管护壁,对布设钻孔实施全断面回转取芯钻探,钻探工艺为泥浆护壁、金刚石钻进、单动双管取芯。钻孔开孔直径为146mm,终孔直径94mm。岩芯采取率:黏土大于80%,岩层大于80%,采取率满足规范要求。钻孔岩芯均按地层上下顺序进行编号、整理、装箱、填写岩芯卡片和岩芯箱登记表,经照相后就地掩埋。⑶圆锥动力触探试验:轻型(N10)动力触探:对场地分布的素填土进行轻型动力触探,评价其密实度和均匀性。⑷标准贯入试验:对场地分布的黏性土进行标准贯入原位测试,⑸波速估算: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4.1及相关标准要求,选择具有代表性钻孔作土层等效剪切波速估算,从而评价场地土类型和划分场地类别⑹采样与测试:利用钻孔采取土样、岩样、水样,并分别进行室内土(岩)常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水、土腐蚀性试验,对黏土还进行膨胀性试验等。取样采用双动三重管方法,取样器为回转取土器,取样达到Ⅰ类或Ⅱ类。岩土试样采取后及时密封,并填贴标签;试样密封后注意置于温度、湿度稳定的环境中,严禁暴晒或受冻;试样直立放置,严禁倒置或平放;运输试样时应将试样装入箱内并用柔软缓冲材料填实。土试样运送过程中,包装箱采用了海绵垫底的方法,尽量减小对样品的振动。=7\*GB2⑺勘察后现场环境保护:野外钻探完成后及时进行封孔,根据具体情况封孔采用岩芯回填法封孔、黏土封填封孔,或水泥砂浆封填封孔,并确保封孔质量。对钻探产生的污染物(如柴油、机油、泥浆、塑料等)垃圾应及时收集进行处理,严禁遗弃。1.4.3勘察工作概况及完成工作量=1\*GB2⑴勘察工作概况根据甲方开工通知,现场踏勘后,我公司工程技术人员及各类机械设备于2023年7月12日进场,随即开展测量放孔和勘探工作,勘察共投入1台XY-1A型钻机和1台SH-30型钻机,于2023年7月13日结束外业勘探工作。2023年7月15日完成室内试验,2023年7月17日提交勘察报告。=2\*GB2⑵完成工作量详勘共布置钻孔3个,实际完成钻孔3个,现场完成工作量列下表1.4.3。勘察工作量一览表表1.4.3序号工作量工作项目单位完成工作量备注1测量放孔孔32回转取芯钻孔m/孔26.2/33标准贯入试验次/孔12/34轻型动力触探试验m/孔9.3/35重型动力触探试验m/孔/6取原状土试样件18回转取土器取岩芯样件/取扰动土试样件/取水试样件47土工试验土常规试验件18黏土膨胀性试验件12岩样试验组/水质分析件4土的腐蚀性件42场地岩土工程地质条件2.1气象、水文2.1.1气象该项目位于成都市新都区石板滩街道狮子社区境内。成都地区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其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无酷暑、冬少冰雪。根据成都气象台观测资料,成都地区的气象指标如下:1)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6.2℃,极端最高气温40.0℃,极端最低气温-5.9℃。2)降水量:多年平均降水量在900~1000mm之间,多集中于夏季,7、8月份易形成暴雨天气,最大日降水量为262.7mm。6~9月为丰水期,1~3月为枯水期,其余月份为平水期。3)蒸发量:多年平均蒸发量1020.5mm。4)相对湿度:多年平均湿度为82%,潮湿系数0.97。5)日照时间:多年平均为1228.3小时。6)风向与风速:主导风向为NNE向;多年平均风速1.35m/s,最大风速为28.0m/s(NE向),瞬时极大风速为30.0m/s(1961年6月21日)。7)风压:多年平均风压140Pa,最大风压280Pa。2.1.2水文新都区内以毗河、青白江为主干河流,为沱江水系的过境河流,亦属区间排洪河道性质。河流大致东西向顺应平原地势,比降3-5‰。区间有锦水河、西江河、杨柳堰、东风渠等大小纵横交织的引排农灌河渠,均属都江堰内江灌区保灌体系,水量常年保障程度较高,水质较好,“水旱从人”,是“天府之国”的腹心地带。河渠东流总汇于金堂流入沱江。详见成都市水系图图2.1.2-1。——拟建场地位置2.2场地位置、地形和地貌单元拟建道路场地位于成都市新都区石板滩街道狮子社区,北起于香岸东路,向南东与狮子湖路相交,大致呈北西-南东走向。拟建场地两端与既有市政道路相通,交通较为方便。拟建道路场地现状为施工便道,道路地形平坦。道路沿线钻孔孔顶标高499.68~500.55m,相对高差约0.87m。拟建场地地貌单元属沱江水系三级阶地。拟建工程场地地理位置见下图2.2-1。图2.2-1拟建工程场地地理位置示意图2.3地质构造概况拟建场地位于成都平原之东。其区域地质构造位置是夹持在西部北东30º-60º华夏系龙门山褶断带与东部晚近期构造活动较相对稳定的北东15º-60º的新华夏系龙泉山断裂带之间川西褶皱带的成都凹陷。距今发生于65百万年的“四川运动”与著名的燕山运动时限相当,造成了东(龙泉山)西(龙门山)两侧尤以西部的龙门山区域大规模剧烈隆升并伴随强烈断裂活动的同时,而夹持在东西两侧隆起间的川西褶皱地带则处于显著拗陷、沉降,岷江、湔江、文井江、洑江等从龙门山带出的大量泥、砂、砾、卵石不断堆积了厚度不等的第四系(Q)冲洪积与冰水堆积物地层,不整合于上白垩系(K)基岩之上,形成了成都平原。晚更新世至今的沉降及断裂活动性均已大量减弱,接受上更新统及全新统(Q4)的沉积,构成了现今地壳相对稳定的呈北北东(NNE)向平行展布的成都凹陷与成都平原。第四纪新构造运动中,成都凹陷主要表现为间歇性的升降运动,在平原四周形成了多级阶地。最终形成了而今成都地区的构造轮廓和地质地貌景观。亦归属为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的四川拗褶带不对称的凹陷盆地中。位于东(龙泉山)西(龙门山)两侧区域性的基底断裂带,不仅控制了四川凹陷盆地的形成和发展,而且也是其外围发生中、强地震的主要地质背景。依据国家地震部门及四川省地质、地震单位多年对该区域构造地震活动的监测,历来地震资料的收集、分析、研究证实:1933年迭溪7.5级地震、1976年松(潘)平(武)7.2级地震、1976年籍田5.5级地震、1971年新都3.4级地震、2008年5.12汶川8.0级地震及2013年4.20庐山7.0级地震,凡区域中、强地震均\o"囿"囿于现今地震活动强烈的华夏系龙门山褶断带内的松(潘)平(武)、青川、庐山、茂县、迭溪、北川、汶川一带地区发生,很明显极强烈地震波及至川西成都平原,所波及的地震烈度一般均在5-6度以下,而对本区波及影响的震感均未超过3级,结合拟建场地处于地形较为平坦开阔,地貌单一,场地内未见不良地质现象发生;同时对拟建构筑物采用按基本烈度7度设防,无疑地震波及强度对拟建构筑物没有任何影响。显然,场地拟建构筑体是安全可靠的。图2.3成都平原及周边构造纲要图2.4地层岩性结构特征据现场勘探资料,构成场地的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第四系全新统填土层(Q4ml)、中下更新统冰水堆积层(Q1+2fgl)和白垩系上统灌口组(K2g)棕红色砂质泥岩基底。现将其岩性特征自上而下描述如下:2.4.1第四系全新统填土层(Q4ml)①1素填土:灰色、黄灰色,稍湿,结构稍密。以黏性土、风化砂泥岩为主,硬杂质含量约5-10%,块径2-8cm,其硬质物成分主要由碎砖、瓦片、卵石等组成。主要分布于场地中上部,地表有一层厚度约25cm的砼路面。该区域原为低洼耕作地,现以回填整平,回填料主要为周边施工区弃土,回填时间达十年以上,自固作用基本完成,但承载力较差,具不均匀性和高压缩性,钻孔揭露厚度2.1~3.5m。①2素填土:暗灰、黑灰,湿,软塑状。以黏性土、淤泥质土为主,夹植物根系、腐殖质及碎砖、瓦片等。主要分布于场地中部。该区域原为低洼耕作地,现以回填整平,回填料主要为周边施工区弃土,回填时间达十年以上,自固作用基本完成,但承载力差,具不均匀性和高压缩性,钻孔揭露厚度0.6~1.0m。2.4.2第四系中下更新统冰水堆积层(Q1+2fgl)②1黏土:黄灰、黄褐,可塑。由黏粒及少量粉粒、砂粒组成,均匀性较好。含较多褐色铁锰质氧化物斑点或结核,在发育的裂隙中充填有灰白色、软塑状的黏土网脉。裂隙面较光滑,无摇震反应,干强度高,韧性好,具弱膨胀性,吸水膨胀、失水收缩,形成临空面易垮塌。场地内广泛分布在填土层之下,钻孔揭示厚度1.8~2.1m。②2黏土:黄灰、黄褐色,硬塑。由黏粒及少量粉粒、砂粒组成,均匀性较好。含较多褐色铁锰质氧化物斑点或结核,在发育的裂隙中充填有灰白色、软塑状的黏土网脉。裂隙面较光滑,无摇震反应,干强度高,韧性好,具弱膨胀性,吸水膨胀、失水收缩,形成临空面易垮塌。主要分布在可塑黏土之下,钻孔揭示厚度3.0~3.4m。未揭穿。上述地层的空间分布特征(详见附图2工程地质剖面图)。2.5水文地质条件2.5.1地表水场地内的地表水主要为低洼地段汇集的雨水,并在道路西侧外6.0m处形成水塘,水深约0.5~1.5m。地表水受雨季影响,与地下水无水力联系。地表水对路基施工有一定的影响,可采取明排处理。2.5.2地下水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及现场勘探钻孔水文地质观测可知,场地内存在的地下水分为赋存于填土层、黏土裂隙中上层滞水和下部基岩裂隙水两类。这两种水均由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经地下径流及地面蒸发排泄。上层滞水及基岩裂隙水的分布和涌水量变化不定(受填土层孔隙、黏土层裂隙、基岩裂隙分布和季节变化、降雨量变化、地表水水量等诸多因素影响),无统一的稳定地下水位。勘察时在勘探深度内见有地下水分布,上层滞水初见水位(为上层滞水)位于黏土层顶部和黏土层中,稳定水位埋深在地表下2.5~3.5m,标高496.86~497.18m,水位无统一标高,年变化幅度1~3m。本次勘察未见有基岩裂隙水。上层滞水对填土、膨胀土有浸蚀及渗透破坏、软化风化岩,降低地层强度及承载力,对基坑边坡影响较大,需采取集水坑及排水沟进行抽排,并做好边坡支护,基坑应进行专项设计。2.5.3环境水的腐蚀性勘察期间在钻孔中取2件地下水及在水塘中取2件地表水进行水质简分析,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12.2标准,环境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见下表:环境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表表2.5.3项目实测值评价标准腐蚀等级备注结论按环境类型地表水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SO42-(mg/L)22.77~28.82<300微坏境类型为Ⅱ类微Mg2+mg/L)6.59~7.62<2000微NH4-(mg/L)0.06~0.07<500微OH-0.00<43000微总矿度(mg/L)358.50~365.70<20000微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SO42-(mg/L)28.72~33.43<300微坏境类型为Ⅱ类微Mg2+mg/L)7.21~8.40<2000微NH4+(mg/L)0.05<500微OH-0.00<43000微总矿度(mg/L)357.95~363.43<20000微按地层渗透性地表水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PH值7.73~7.75>6.5弱微侵蚀CO2(mg/L)0.00<15微HCO3(mmol/L)5.704~5.802>1.0微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PH值7.72~7.74>6.5弱强透水层微侵蚀CO2(mg/L)0.00<15微HCO3-(mmol/L)5.636~5.762>1.0微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腐蚀性地表水Cl-(mg/L)21.91~25.38<10000微长期浸水微地下水Cl-(mg/L)18.65~21.66<10000微长期浸水微分析结果,场地环境水对混凝土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均具微腐蚀性。2.6场地土的腐蚀性及渗透性2.6.1场地土的腐蚀性勘察过程取4件土试样进行土壤易溶盐分析(试验结果详见附录),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12.2判别标准,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如表:场地土的腐蚀性评价表表2.6.1评价类型腐蚀介质试验值评价标准腐蚀等级结论按环境类型土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环境类型为Ⅱ类SO42-(mg/kg)144.21~153.14<450微具微腐蚀性Mg2+(mg/kg)28.40~39.30<3000微NH4+(mg/kg)0<750微按地层渗透性土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地层渗透性为弱渗透性PH值7.22~7.27>5.0微土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腐蚀性Cl-(mg/kg)30.08~37.52<250微具微腐蚀性土对钢结构的腐蚀性PH值7.22~7.27>5.5微具微腐蚀性根据上表结果判定:场地土对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及钢结构具微腐蚀性。场地地下无钢结构设置,故场地土的电性指标对钢结构的腐蚀性不作进一步评价。2.6.2场地土的渗透性据我公司在新都地区施工和收集的供水、降水井抽水试验资料和土工试验数据对照,位于不同空间或地质年代的同一类型岩土体的渗透性能差异不大,而组成岩土体的颗粒级配及结构构造亦是主要决定因素,故场地内各地基土层的渗透系数(k)建议如下表:地基土层的渗透性与渗透系数(k)建议值表表2.6.2土层名称素填土黏性土渗透系数K(m/d)0.10.0012.7不良地质作用、特殊性岩土和地下埋藏物2.7.1不良地质作用(1)拟建场地位于成都平原北东边缘地带,地形起伏较大,据四川省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图,场地地处地质灾害非易发区。经对场地及周边进行地质调查,未发现滑坡、崩塌、泥石流、岩溶、采空区、地面沉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和不良地质作用。(2)拟建场地无液化土层分布。2.7.2特殊性岩土经勘察在拟建场地范围内除见有填土及膨胀土外,未见有混合土、污染土、盐渍土等其他特殊性岩土。现将场地所见的特殊性岩土评价如下:(1)素填土:分布在拟建道路中上部,分为两个亚层,分别呈稍密状和软塑状,素填土整体厚度较大,回填时间达十年以上,自重固结基本完成,承载力较差,其均匀性及地基稳定性差,具高压缩性,无湿陷性,对基槽坑壁稳定性有一定影响,路床以下的填土建议进行碾压夯实或换填处理。(2)膨胀土:黏土层呈灰黄~褐黄色,裂隙发育,位于三级阶地,黏土(在大气影响深度、天然地坪下3.0m以上)的自由膨胀率(δef=44~57%,平均为53%),根据《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500112-2013)判为膨胀土。按地形、地貌条件,场地为坡地场地。由于场地范围较小,黏土成分及结构较均匀,其塑性与液性指数、自由膨胀率变化范围不大,且属同一工程地质单元,依据此特征,对场地内黏土的膨胀性(限于大气影响深度3.0m以上)作综合评价详见表2.7.2:黏土膨胀性综合评价表表2.7.2自由膨胀率δef(%)膨胀潜势膨胀地基土胀缩变形量(mm)胀缩等级膨胀变形量Se收缩变形量Ss变形总量Sc44~57弱3.5~8.118.8~27.422.1~33.4ⅠA、膨胀潜势弱,对建筑物的损坏轻微。B、根据建筑物地基的胀缩变形对砖混结构的影响程度,按胀缩变形量Sc大小,可将其地基的胀缩等级分为Ⅰ级,以收缩变形为主。C、大气影响深度为3.0m,急剧变化深度为1.35m,管道埋深应大于1.35m。D、场地地表水的排泄条件较好,不易产生集聚,施工过程中可场地内及周边设置排水沟,将地表水排入场地沟渠中。E、对弱膨胀性土可设置一定厚度的砂砾石及改良土垫层作缓冲。2.7.3地下埋藏物经调查,访问及现场勘察工作,在拟建道路与既有道路相接处发现有雨污水管线、燃气管道等市政管线。道路施工可能对原有地下管线造成影响,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管道施工前,施工单位应进一步查明现有管线的具体位置、走向、埋深、材质,充分估计到管道施工会对现有管线的影响程度,作好施工保护及应急预案。此外未发现有暗河、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其他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2.8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在勘察过程中,根据各岩土层特点,选用有效的勘探、取样方法,保证了取样的真实性和样品的代表性;结合地质条件选用合适的原位测试手段,针对每一测试手段,在不同岩土层内代表性地进行测试点的布置和选取,并在勘察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和调整,保证测试点具合理性和代表性。在测试和试验中,严格按照有关规范和操作规程进行,试验的观测、记录、资料分析整理都在规范化中进行,保证了测试、试验数据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据勘察钻探、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资料,经综合分析、数理统计后列于下面各表,室内土工试验成果(详见附件1土工试验成果)。2.8.1原位测试成果(1)素填土进行轻型(N10)动力触探试验,试验成果统计列于下表2.8.1-1。轻型(N10)动力触探试验表表2.8.1-1土层名称频数(n)范围值(击/10cm)平均值(φm)标准差(σf)变异系数(δ)修正系数(γS)标准值(φk)①1素填土314.8~15.215.0①2素填土39.5~10.09.7(2)②1黏土、②2黏土进行标贯(N)试验,试验成果统计列于下表2.8.1-2。标贯试验成果统计表表2.8.1-2土层名称频数(n)范围值(击/30cm)平均值(φm)标准差(σf)变异系数(δ)修正系数(γS)标准值(φk)②1黏土65.1~850.0340.9725.2②2黏土69.9~12.010.70.6970.0650.946室内土工试验成果土工试验成果统计表见下表2.8.2-1,土工试验报告见附录。土工试验成果统计表表2.8.2-1土名指标含水率w(%)密度ρ0(g/cm3)孔隙比e液限Wl(%)塑限Wp(%)塑性指数Ip液性指数Il压缩系数a12(MPa-1)压缩模量Es(MPa)内聚力快剪ck(KPa)内摩擦角快剪φk(°)自由膨胀率δef(%)有荷载膨胀率(%)膨胀力Pe(Kpa)收缩系数λs含水比u②1黏土统计数6最大值30.31.980.86043.022.120.90.390.386.35815.5570.16280.570.70最小值27.01.940.77741.621.520.10.270.284.95214.2520.0490.500.55平均值28.91.960.82342.221.720.50.350.345.55514.7560.09170.550.63标准差1.1040.0130.0280.4680.2280.2580.0410.0330.4792.0740.4511.9410.0426.8610.0250.126变异系数0.0380.0070.0330.0110.0110.0130.1190.0990.0870.0380.0310.0350.4920.4120.0460.199统计修正系数——————————————————0.9690.975——————————标准值——————————————————52.814.3——————————②2黏土统计数6最大值25.72.040.73540.520.819.70.250.2410.49520.5461.07850.390.63最小值23.42.000.66339.220.119.10.170.167.27618.8430.27320.300.51平均值24.32.030.68839.820.519.30.200.199.18519.6440.75630.340.57标准差0.8180.0150.0260.4470.2480.2320.0290.0291.1697.3390.7481.2110.27118.7260.0300.099变异系数0.0340.0070.0380.0110.0120.0120.1480.1550.1280.0860.0380.0270.3640.2960.0890.173统计修正系数——————————————————0.9290.968——————————标准值——————————————————79.318.9——————————①1素填土统计数3最大值29.21.910.88634.322.213.60.580.375.43214.2最小值25.01.870.78033.820.212.10.350.334.92212.5平均值26.81.890.82634.021.112.90.440.365.12713.5①2素填土统计数3最大值39.81.811.15138.721.816.91.070.703.175.9最小值39.01.801.12738.221.416.81.050.683.154.2平均值39.41.811.13738.421.516.91.060.693.164.92.9场地与地基的地震效应说明:本项目的道路工程和管线工程属同一场地内,场地与地基的地震效应评价依据《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及参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进行综合评价。2.9.1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依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拟建工程场地所在成都市新都区石板滩街道的设计地震基本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特征周期为0.45s,相对应的抗震设防烈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三组。2.9.2钻孔等效波速估算结果选择1、3#钻孔进行等效剪切波速测试,依据测试结果,按照规范标准划分如下表:场地土等效剪切波速估算成果表表2.9.2孔号土层等效剪切波速υse(m/s)计算卓越周期T(s)覆盖层厚度(m)覆盖层厚度界限值(m)建筑场地类别1172.20.27912.03~50Ⅱ类3193.00.24912.03~50Ⅱ类注:①土层剪切波速值(νs)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表4.1.3并结合新都地区大量现场测试数据与地区经验综合取值参算,各土层剪切波速取值及场地土类型见下表2.9.3:;=2\*GB3②覆盖层厚度按坚硬土(中风化砂质泥岩)剪切波速>500m/s的顶板至地面的距离确定,根据区域地质资料,该处中风化砂质泥岩顶板预估埋深约12.0m。各土层剪切波速及类型划分结果表表2.9.3土层名称土层剪切波波速(m/s)土的类型备注①1素填土110软弱土①2素填土100软弱土②1黏土(可塑)220中软土②2黏土(硬塑)260中硬土2.9.3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根据场地土层等效剪切波速估算结果,按照《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4.1.3、条和《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4.1.6条,在覆盖层厚度范围内各钻孔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为172.2~193.0m/s。素填土的场地土类型为软弱土,可塑黏土为中软土,硬塑黏土为中硬土。场地覆盖层厚度界限值为3~50m,可确定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2.9.4场地土震陷性评价本工程场地范围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场地内分布有软弱填土层,应进行震陷评价。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第5.7.11条文说明,素填土剪切波速大于90m/s,可不考虑场地内软弱填土的震陷影响。2.9.5场地地震效应评价场地内无液化土层分布。依据《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及《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同时依据拟建场地所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及岩土工程特征综合评价,场地沿线上部有软弱土层分布,场地属建筑抗震不利地段。对抗震不利地段,应进行避让,当无法避开时应对软弱土进行清除换填或加固处理消除抗震不利影响并采取有效的抗震措施。若道路施工清除上部软弱土层后,本场地可按建筑抗震一般地段考虑。2.9.6地震稳定性场地西距龙门山山前断裂带约65km,东离龙泉山断裂带大于10km,可不考虑近场效应。经对场地及周边进行地质调查,未发现液化、震陷、横向扩展、滑坡、崩塌等,地震稳定性较好。2.9.7抗震设计分类及设防标准根据道路工程在交通运输线路的重要性和抗震救灾作用,以及震后修复的难易程度,该道路抗震设防等级为丙类。其建筑抗震设防应按照相关规范标准执行。3场地工程地质分析评价3.1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1)场地西距龙门山山前断裂带约60km,东离龙泉山断裂带15km(可不考虑近场效应)。在区域位置上主要受龙门山构造带与龙泉山构造带二构造单元活动的影响,是处于周围微弱活动环绕带中的地壳稳定区。场区地貌单元为成都冲积平原北东边缘地带沱江水系西江河三级阶地,第四系冰水堆积覆盖层厚度变化较大。从历史上有关地震记录资料可知,即是龙门山构造带上汶川、松潘、平武的强震或邻近周边的强震,波及到地处盆地腹地的新都地区的最高烈度均在七度以下,从地壳稳定性来看应属较稳定区,适宜建设道路工程。(2)拟建场地属Ⅱ类建筑场地,无活动性断裂带通过和不良地质作用影响,场地第四系覆盖层厚度约12.0m,下卧(基底)白垩系砂泥岩体完整,场地较稳定。(3)场地位于平原地带,除有填土和具弱膨胀性的黏土外,未见有其他特殊岩土(如冻土、混合土、污染土等)存在及不良地质作用(如滑坡、泥石流、崩塌、地裂等)分布。素填土具不均匀性和高压缩性;黏土层具弱膨胀性、裂隙发育,形成临空面时易滑(动)塌,这二类土均为场地不良地质体。(4)拟建道路呈北西-南东走向,东西两侧均为空闲地,西侧较为低洼,现已雨水汇集形成一水塘,道路沿线为施工便道,地表砼路面厚度约25cm。综观区域地震地质背景及场区工程地质条件,拟建场地和地基的稳定性一般,环境条件较好,较适宜建筑。3.2路基土的干湿类型根据土工试验资料,土质路基的干湿类型,依据规范(CJJ194-2013)4.2.1,勘察季节路床面以下0-0.8m深度内土的平均稠度[wc=(wl-wm)/(wl-wp)]划分如下表(填方段则按原地面下作评价;若原地面为填土,则取填土以下0-0.8m深度内土层的平均稠度标准划分):路基土干湿类型统计表表3.2分段孔号岩土名称稠度范围(wc)平均稠度(wc)干湿类型全段1-3②1黏土0.60-0.730.67过湿1-3②2黏土0.80-0.840.82过湿②1黏土、②2黏土属过湿类型路基土,可采取砂卵石换填措施处理改善路基湿度状况。3.3地基土的均匀性、适宜性及工程特征3.3.1地基土的均匀性拟建场地所处地貌单元为成都冲积平原北东边缘地带、沱江水系西江河三级阶地,阶面上巨厚的堆积为第四系河流冲积物。地基土由填土、黏土等物理力学性质差异悬殊的多种土层组成,场地为不均匀地基。3.3.2地基土的适宜性与工程特征(1)素填土:主要分布于整段道路中上部,呈稍密状和软塑状两个亚层,为数年前堆填,略经碾压,但承载力差,具高压缩性和不均匀性,不能直接作为路基和管道基础持力层。(3)②1黏土:场地内广泛分布,有一定的厚度,呈可塑状,承载力一般,属中压缩性土,可作为管道及路床持力层,但属过湿类型路基土。(4)②2黏土:场地内广泛分布,厚度较大,呈硬塑状,承载力较高,属中压缩性土,可作为管道及路床持力层,但属过湿类型路基土。3.4道路沿线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根据建道路路面设计标高,结合道路沿线自然地面现状、各地段岩土性质与环境特征,将其道路沿线的现状地形、地物概况及工程地质条件作分段评价如下表:道路沿线现状概况及地基础评价表表3.4段号距起点里程现状地形、地物概况及工程地质条件主要问题与处理措施全段K0+000~K0+175道路终点处与香岸东路相交,终点与狮子湖路相交,沿线为施工便道(砼面层厚度约25cm),东西两侧均为空闲地,西侧较为低洼,现已雨水汇集形成一水塘。本段属少量挖方段,挖方深度约0.0~1.0m。道路中上部为素填土,中下部为=2\*GB3②1黏土、=2\*GB3②2黏土。素填土厚度较大,呈稍密和软塑两个亚层。=2\*GB3②1黏土、=2\*GB3②2黏土属过湿类型路基土。道路两端处有市政管线分布。施工前应清除地表的砼面层。素填土厚度较大,可作碾压夯实或换填处理,以处理后的路基土作为道路持力层。路基结构层下应设置砂卵石加强层或其他处治措施,改善其湿度状况及提高路基回弹模量。路基材料宜采用砂石。对道路沿线因换填开挖形成的临时边坡需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施工前应进一步查明管线埋深和走向,对拟建范围内的地下管线作迁改或保护措施。新老道路接头处的设计与施工,应执行相关标准规定,以减小或避免沉降差的影响。3.5涵管工程地质评价拟建道路沿线埋设的雨、污水管道及其他市政管线可以黏土层作为地基持力层,对管底的软弱填土层可采取砂砾石或素砼换填处理。3.6基坑、边坡工程拟建道路沿线沟槽基坑开挖深度约1.3~3.0m,沟槽基坑位于设计道路两幅的中线附近,基坑开挖对道路周边环境影响较小。基坑侧壁主要为松散的填土和具膨胀性的黏土等细粒土,基坑边坡易失稳,为不稳定边坡,基槽开挖后应注意对坡面进行砼封闭处理,避免地表水体渗入、扰动。基坑开挖应考虑采取放坡+喷锚的支护措施,保证基坑稳定性。本工程存在的基坑破坏形式主要有:圆弧滑动、滑塌、局部失稳垮塌等。对于挖、填方路段所形成的路堤、路堑边坡,应采取适宜的支挡措施,确保路基稳定及道路通行,永久性路基填方边坡可按1:1.75进行设计,路基挖方边坡可按1:1.5进行设计。上层滞水和地表水对沟槽开挖有影响,需采取降水措施,如明排降水等措施。基坑施工开挖阶段可能引起周边土体移动,使边坡与坑周地面产生一定的变形或沉降,在采取安全可靠的的边坡支护措施的同时,应在边坡线附近地面布设变形观测点,定时观测,若出现异常,便于及时采取安全措施。同时施工期间应加强环境保护和改善作业现场的环境,控制现场的各种粉尘、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噪声、振动等污染和危害,保证人们身体健康、保护人类生存环境、保证施工顺利进行。该工程岩土体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按表5.2进行取值。3.7基坑降水本工程基坑开挖和管道基础施工宜选在枯水期施工。根据场地地质条件和工程经验,基坑开挖、基础施工期间若见有地下水(上层滞水),可在基础外侧挖排水沟及积水坑,采取明挖明排方式降水。3.8工程与相邻建(构)筑物的相互影响拟建道路基坑最大开挖深度约3.0m,基坑开挖将产生坡顶位移与沉降变形。基坑施工对相邻道路、既有管网有一定的影响,支护时应采取可靠的支护措施确保周边管线、道路和在建建构筑物的安全。施工期间应做好支护体系的变形观测,确保施工安全。施工不可避免的对周边环境产生噪音、粉尘影响,设计时应优先考虑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的工艺,施工时做好隔振、降噪、防尘措施。3.9地质条件可能引起的工程风险本工程位于成都市新都区石板滩街道的规划区内。场地周边环境较复杂,基坑开挖深度较大(最大深度约3.0m),周边距相邻道路、既有管网、在建建构筑物等较近。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令2018年37号《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和建办质【2018】31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实施《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及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川建行规【2018】3号)关于印发《四川省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实施细则》的通知,本项目基坑属于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工程施工可能造成下列工程风险,应做好有效的应对措施,有效防范生产安全事故:(1)深厚填土层由于厚度大,层底高差大,均匀性差,结构松散,易导致地基土侧向位移、基坑边坡失稳。在道路使用过程中地面的不均匀沉降可能造成地面开裂等工程风险。(2)本工程沿线下部为具弱膨胀性的黏土,膨胀土由于裂隙发育,遇水软化、失水收缩,在雨季基坑极易产生基坑边坡变形失稳、地面沉降、开裂、地基承载力降低等工程风险。(3)管道沟开挖可能引起周边土体移动,尤其是膨胀土形成临空面后易滑移、坍塌,使边坡与坑周地面及周边建构筑物产生一定的变形或沉降,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如道路、管网、相邻建筑物等。需采取有效的支护措施对周边建、构筑物进行保护。(4)建设在未经处理的回填土上的污水管线等可能由于不均匀沉降而破损,造成环境污染风险。(5)施工时存在破环地下管网风险,基坑失稳可导致周边管线(电缆、给水管线等)破坏(6)道路施工期间各种机具、车辆作业及人员活动所产生的振动、噪声、扬尘、废气、废水、泥浆、弃土、垃圾等,影响了当地人们正常的生活、生产、工作和交通秩序。4天然建筑材料的分布与特征该项目位于成都冲洪积平原北东边缘地带,平原区地势平坦、宽广,江河纵横,阶地发育,砂砾卵石层与粘性土层遍布;东邻盆地边缘龙泉山系浅丘地带,基岩裸露。区内天然建筑材料储量丰富、分布广泛,质量优良,易于开采。采场距该工程所在地一般数km至数10km不等,均有道路相连,交通运输十分方便。4.1混凝土粗细骨料根据四川省住建厅及成都市建委相关文件规定及要求,在成都市辖区范围内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禁止在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砂浆(简称“禁规”),按规定使用预搅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包括预拌干混砂浆和预拌湿砂浆)。因此,该工程所需混凝土均采用商品混凝土。经调查位于青白江大弯通站路333号的四川百汇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日产、运输能力可达3500m3,能满足其施工需求,该公司距该道路段施工现场距离约10Km。另有位于彭州市彭温路南50m的川炭实业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日产、运输能有可达4000m3,也能满足其施工需求,该公司距该道路段施工现场距离约30Km。据悉在新都区龙虎镇、大丰镇及马家镇等地均有商混搅拌站的成品供应,可任其选购。因此,该项治理工程不涉及混凝土粗细骨料的问题。4.2砂砾卵石料砂砾卵石料(简称砂石料)主要分布于平原区,其厚度达数m至数10m,埋深一般为1.0-4.0m,其地下水位埋深一般为1.0-3.5m。总体呈由北西向南东砂石料埋深由小到大,含泥量由少到多,砂石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劳务承包合同样本完整版
- 空调维修简单版合同范本
- 2024年度教育培训返点合同3篇
- 2024年度广告代理与定向增发合同3篇
- 2024年度有机农产品销售与采购合同2篇
- 气象观测设备:便携式气象站购买合同(04年)
- 年度网络安全服务合同(04版)
- 棉花产业供应链优化解决方案合同
- 购房押金合同
- 景观设计合同 完整版3篇
- 24.2.1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课件 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九年级
- 天津市红桥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英语试题(带答案)
- 2024-2025年全国《保安员》岗位工作职责资格知识考试题库与答案
- 学生自主管理班级制度
- 学校文艺汇演舞台设备方案
- 2023年《安徽大学学生手册》在线考试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2024年家装家居行业解决方案-淘天集团
- 西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解方程练习300题及答案
- 教育心理学-形考作业3(第七至九章)-国开-参考资料
- 第18课《我的白鸽》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2024-2030年中国短视频行业发展现状调查与未来前景趋势研究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