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天津市重点名校高考冲刺押题(最后一卷)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天津市重点名校高考冲刺押题(最后一卷)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天津市重点名校高考冲刺押题(最后一卷)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天津市重点名校高考冲刺押题(最后一卷)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天津市重点名校高考冲刺押题(最后一卷)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天津市重点名校高考冲刺押题(最后一卷)生物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某人利用基因工程改变①~⑤功能性区域的酶甲基因,剔除部分区域后,获得酶乙~丁。取等量的酶甲~丁进行酶活性分析,结果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直接导致酶乙、丙、丁活性差异的原因是酶甲基因的区域差异B.提供酶丙更高浓度的底物。其活性会持续升高C.若横坐标改为不同的温度,则甲曲线的变化趋势不变D.若获得具有①②③⑤结构的酶戊,则其酶活性变化可用丁曲线表示2.某湖泊中存在食物链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类,该湖泊由于环境污染导致鱼类和浮游动物大量死亡,进一步加剧了湖泊的污染,据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环境污染导致鱼类死亡,鱼类腐烂后的尸体会加速环境污染属于正反馈调节B.若该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疯长,会使鱼类获得的能量增多,数量增加C.未受污染时,该湖泊中各生物的数量关系为鱼类>浮游动物>浮游植物D.鱼类每增加1kJ的能量,至少需要浮游植物提供100kJ的能量3.下列数据是人体部分器官中所表达基因的估计数,有关叙述中不科学的是()器官或细胞

所表达基因的估计数

1932

唾液腺

186

皮肤

3043

甲状腺

2381

血细胞

23505

心脏

9400

A.人体各器官表达的基因数目有差异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形成的B.血细胞所表达的基因数目最多说明其遗传物质相对含量较高C.人体各器官基因表达数目有差异说明细胞中所含蛋白质有差异D.不同功能的细胞表达的基因不相同,这是与其不同功能相适应的4.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A.配制固体培养基时,所加的琼脂是从红藻中提取的脂类B.划线操作时,不能将最后一区的划线与第一区的划线相连C.分离计数时,可用平板划线法对需计数的微生物进行分离D.纯化培养时,培养皿应倒置放在恒温培养箱内的摇床上培养5.某研究小组进行“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活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制作的DNA双链模型中,四种碱基的颜色各不相同B.制作脱氧核苷酸模型时,每个磷酸上连接一个脱氧核糖和一个碱基C.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过程中,嘧啶数与嘌呤数相等体现了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选取材料时,用4种不同形状的材料分别表示脱氧核糖、磷酸和碱基6.以下关于生物进化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A.多倍体生物形成后,它与原物种之间能够进行杂交,因而它不是一个新物种B.外来入侵物种与本地物种间的选择过程能改变该地进化的速度和方向C.根据现代进化理论,自然选择导致群体基因频率的改变,意味着新物种的形成D.一个物种可以由多个种群组成,一个种群也可以由多个物种的个体组成7.小型犬浣熊为树栖动物,属于食肉类动物,也吃无花果和植物花粉等,下图为小型犬浣熊种群相关曲线,说法正确的是A.对小型犬浣熊种群密度进行调查,需要使用样方法B.小型犬浣熊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消费者,最低处于第三营养级C.若曲线表示死亡率与出生率之差,则小型犬浣熊的种群密度在a时最大D.若曲线表示种群的增长速率,则小型犬浣熊神群数量在b〜c时期处于下降阶段8.(10分)在大肠杆菌的培养与分离实验中,下列相关操作正确的是()A.在LB固体培养基配制过程中,为防止杂菌污染,需要利用无菌水进行配制B.实验中所需的棉花应使用脱脂棉,因为脱脂棉不易吸水,可以防止杂菌污染C.灭菌后,通常将实验用具放入40~50℃烘箱中烘干,以除去灭菌时的水分D.倒平板应在无菌超净台进行,将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后先置于水平桌面上,再晃动二、非选择题9.(10分)某同学欲从土壤中分离出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回答下列问题:(1)配制培养基时,需添加琼脂作为____;培养基中的KH2PO4与Na2HPO4的作用是_________(答出2点)。(2)在筛选过程中,接种土壤样品稀释液前,需要先检测培养基是否被污染,检测方法是____。(3)在筛选过程中,应将土壤样品稀释液接种于以____为唯一氮源的固体培养基上,从功能上讲,该培养基属于____培养基。(4)对分离得到的分解尿素的细菌作进一步鉴定时,可在上述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指示剂变红的原因是__________。10.(14分)纤维素酶种类繁多,来源很广,不同来源的纤维素酶其活性差异较大,科学家从羊胃中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并对发酵得到的纤维素酶活性进行了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实验前,需要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为确定灭菌是否彻底,通常会随机选用_________先行培养一段时间。(2)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但不与纤维素降解后的_________________发生这种反应,科研人员通常根据__________________来对固体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分解菌进行优选。(3)为确定得到的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进行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实验,纤维素酶的发酵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4)为探究发酵得到的纤维素酶活性,有人将其与已知高效纤维素酶进行了活性对比实验如下:锥形瓶号发酵得到的纤维素酶溶液高效纤维素酶溶液缓冲液纤维素粉实验步骤实验结果步骤一步骤二10mL0mL10mL10g35℃保温5分钟后终止酶促反应加入一定量的斐林试剂55℃保温22分钟21mL0mLA10g+++30mL1mLB10g++++++越多表示颜色越深①表中A处应该加入________mL缓冲液。②若某同学在实验中将酶的用量都改为了2mL,为使显色结果不变,则需__________________。11.(14分)某二倍体植物茎的高矮有高茎、中等高茎、矮茎三种情况,由基因A和a控制,a基因能表达某种物质抑制赤霉素合成,基因型中有一个a表现为中等高茎,有两个及以上a表现为矮茎。该植物花色有白色、红色、紫色三种,其花色合成途径如下图,其中B基因的存在能够抑制b基因的表达:(1)选取某纯合白花和纯合紫花植株杂交,F1花色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1自交,若F2代表现型有两种,则亲代白花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若F2代表现型有三种,其表现型及比值为_________________。(2)某纯合紫花高茎植株与纯合红花矮茎植株杂交,F1中出现了矮茎植株,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①该植株A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②外界环境影响导致性状发生了改变③该植株可能是Aaa的三体,为了确定该植株形成的原因,使该植株与亲代纯合红花矮茎植株杂交:若F2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植株可能是基因突变引起;若F2代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植株可能是外界环境影响引起;若F2代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植株可能是Aaa的三体。12.在连续多年过度放牧干扰下,内蒙古高原以羊草、克氏针茅为主的典型草场发生退化,冷蒿种群不断扩展,逐渐形成冷蒿草原。(1)群落中的冷蒿与羊草、克氏针茅间存在__________关系。研究发现在过度放牧胁迫下,冷蒿依靠生根分蘖萌发能力强等特性,抵抗放牧干扰,挤占原优势物种的生存空间。(2)有研究表明冷蒿可向环境释放具有化感作用的代谢产物,影响周围植物的正常生长。研究者利用不同浓度的冷蒿茎叶水浸提液处理3种伴生植物幼苗,实验结果见下图。据图分析,冷蒿释放的化感物质对糙隐子草和克氏针茅幼苗根生长的影响_____________。(3)绵羊对牧草的喜食程度依次为:糙隐子草>羊草>冷蒿>克氏针茅。但在持续过度放牧(绵羊)干扰下,克氏针茅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被冷蒿替代,糙隐子草成为冷蒿的主要伴生物种。①综合上述研究,对此现象的解释是:冷蒿通过_____________繁殖抵抗放牧干扰,通过释放的化感物质_____________克氏针茅幼苗生长,挤占原优势物种的生存空间;同时化感物质对糙隐子草幼苗根的生长有_____________作用,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在冷蒿草原较好生长。②研究结果还表明,人为干扰改变草原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结构,使群落朝向与自然发展不同的方向__________________。(4)目前退化草场恢复治理的主要措施中,草种补播改良是一项既“快”又“省”的重要方法。为使补播的草种能良好地萌发、定植和生长发育,草场更好地达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在选用草种时应注意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个方面)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D【解析】

导致酶乙、丙、丁活性差异的根本原因是酶甲基因的区域差异;根据曲线甲、乙、丙分析可知,导致酶有活性的区域是②和④,丁曲线有区域②但酶没有活性,所以可判断导致酶有活性的区域是④。【详解】A、直接导致酶乙、丙、丁活性差异的原因是酶的结构不同,A错误;B、因为实验酶量有限制,所以提供酶丙更高浓度的底物,反应速率不变,酶活性不变,B错误;C、若横坐标改为不同的温度,则甲曲线的变化为先上升后下降,C错误;D、根据曲线甲、乙、丙分析可知,导致酶有活性的区域是②和④,丁曲线有区域②但酶没有活性,所以可判断导致酶有活性的区域是④,所以若获得具有①②③⑤结构的酶戊,则其酶活性变化可用丁曲线表示,D正确。故选D。2、A【解析】

(1)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越多,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也就越强,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2)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详解】A、环境污染导致鱼类死亡,鱼类腐烂后的尸体会加速环境污染,这种调节方式会导致生态系统偏离稳态,属于正反馈调节,A正确;B、若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浮游生物疯长,最终使得鱼的数量减少,B错误;C、未受污染时生态系统各生物的数量关系为鱼类<浮游动物<浮游植物,C错误;D、鱼类每增加1kJ的能量,至少需要浮游植物提供25kJ的能量,D错误。故选A。3、B【解析】人体各器官表达的基因数目有差异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A项正确;人体的细胞均是由一个受精卵经有丝分裂而形成的,所以细胞内遗传物质相同。血细胞所表达的基因数目最多,这是与细胞的功能相适应的,B项错误;基因表达的产物是蛋白质,因此表达的基因数目有差异说明细胞中所含蛋白质也有差异,C项正确;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而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因此不同功能的细胞表达的基因不相同,这是与细胞具有不同功能相适应的,D项正确。【考点定位】细胞的分化4、B【解析】

进行培养的微生物主要有病毒、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培养需要用到培养基,根据微生物的不同种类和生活习性来配制特定的培养基。微生物培养成功的关键在于无菌操作,如果培养器具和培养基不能彻底灭菌或培养过程中有杂菌污染,容易导致实验失败。筛选目的微生物需要使用选择培养基。微生物接种的主要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详解】A、配制固体培养基时,所加的琼脂是从红藻中提取的多糖,A错误;B、划线时要避免最后一区的划线与第一区的划线相连,因为最后一区的菌种是最少的,而第一区的菌种是最致密的,如果连在一起可能影响单个菌落的分离效果,B正确;C、分离计数时,应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C错误;D、摇床应在液体培养基培养微生物时使用,培养皿中的是固体培养基,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的有关知识,要求学生识记培养基制备的方法步骤,掌握实验操作过程中的相关注意点,同时识记无菌技术的主要内容等。5、A【解析】

本题考查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活动,需要制备若干四种颜色的碱基、一种颜色的脱氧核糖、一种颜色的磷酸,在制作的过程中注意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与T配对、G与C配对。【详解】A、制作的DNA双链模型中,四种碱基的颜色应该各不相同,A正确;B、制作脱氧核苷酸模型时,每个磷酸上连接一个脱氧核糖,但是不连接碱基,B错误;C、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过程中,嘧啶数与嘌呤数相等体现了嘧啶与嘌呤配对,但是不能体现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全部内容,C错误;D、选取材料时,用6种不同形状的材料分别表示脱氧核糖、磷酸和四种碱基,D错误。故选A。6、B【解析】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不仅能进行杂交,还要能产生可育后代,才是一个物种,A错误;B、外来入侵物种与本地物种间的选择过程能改变该地进化的速度和方向,B正确。C、根据现代进化理论,自然选择导致群体基因频率的改变,意味着种群发生了进化,而生殖隔离的产生,才意味着新物种的形成,C错误;D、一个物种可以由多个种群组成,但是一个种群只能由一个物种的个体组成,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7、C【解析】

由题图可知,在a~b时期,Y随着X的增加而增大;在b时,Y达到最大值;在b~c时期,Y随着X的增加而减小。【详解】小型犬浣熊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因此对小型犬浣熊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常采用标记重捕法,A错误;小型犬浣熊既食肉,也吃无花果和植物花粉等,因此小型犬浣熊最低处于第二营养级,B错误;曲线中a~e(除a、e点)死亡率与出生率之差大于0,说明小型犬浣熊的种群密度不断减小,因此在a时最大,C正确;曲线中a~e(除a、e点)种群的增长速率均大于0,说明小型犬浣熊神群数量不断增大,D错误。故选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识记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结合曲线图分析种群的数量变化。8、D【解析】

大肠杆菌培养过程中应保持无菌,所有操作都应注意无菌操作。【详解】A、LB培养基配置完成后需要灭菌,因此在配置过程中无需用无菌水,A错误;B、脱脂棉易吸水,容易引起杂菌污染,实验中所需棉花不应使用脱脂棉,B错误;C、灭菌后,通常将实验用具放入60-80℃烘干箱中烘干,C错误;D、倒平板应在无菌超净台进行,倒完平板应先置于水平桌面上,再晃动,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培养基的成分以及制备方法,识记无菌技术的主要内容,同时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实验技能。二、非选择题9、凝固剂为细菌提供无机营养和保持培养基pH的相对稳定将未接种的培养基在适宜的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菌落出现尿素选择分解尿素的细菌合成的脲酶将尿素分解成氨,氨会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解析】

1、选择培养基是根据某种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使混合菌样中的劣势菌变成优势菌,从而提高该菌的筛选率。鉴别培养基是依据微生物产生的某种代谢产物与培养基中特定试剂或化学药品反应,产生明显的特征变化而设计。2、分离尿素分解菌的方法:能合成脲酶的细菌才能分解尿素。配制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能够生长的细菌就是能分解尿素的细菌。3、分解尿素的细菌的鉴定:细菌合成的脲酶将尿素分解成氨,氨会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培养细菌,若指示剂变红,可确定该种细菌能够分解尿素。【详解】(1)配制培养基时,需添加琼脂作为凝固剂;培养基中的KH2PO4与Na2HPO4的作用有:为细菌提供无机营养、保持培养基pH的相对稳定。(2)在筛选过程中,接种土壤样品稀释液前,需要先检测培养基是否被污染,检测方法是将未接种的培养基在适宜的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菌落出现。若出现菌落,则受到了污染。(3)在筛选过程中,应将土壤样品稀释液接种于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固体培养基上,从功能上讲,该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4)对分离得到的分解尿素的细菌作进一步鉴定时,可在上述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指示剂变红的原因是分解尿素的细菌合成的脲酶将尿素分解成氨,氨会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pH升高,酚红指示剂变红。【点睛】本题考查培养基的成分和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要求考生识记培养基的种类及功能;识记尿素分解菌的分离和鉴定原理,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10、高压蒸汽灭菌灭菌后的空白平板纤维二糖和葡萄糖透明圈大小固体发酵液体发酵9缩短保温时间【解析】

1.纤维素的单体是葡萄糖,纤维素酶能够将纤维素范围葡萄糖。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包括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纤维素分解菌可以用刚果红染液进行鉴别,能够产生透明圈的菌落就是纤维素分解菌。2.刚果红染色法有两种:(1)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优点:显示出的颜色反应基本上是纤维素分解菌的作用缺点:操作繁琐,加入的刚果红会使菌落之间发生混杂(2)在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优点:不存在菌落的混杂问题;缺点:在纤维素粉和琼脂、土豆汁中都含有淀粉类物质,可以使能够产生淀粉酶的微生物产生假阳性反应;有些微生物有降解色素的功能。3.为确定得到的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进行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实验,纤维素酶的发酵方法有液体发酵和固体发酵两种。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一般是采用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等纤维素后所产生的葡萄糖进行定量的测定。【详解】(1)对微生物培养基进行灭菌的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法,为确定灭菌是否彻底,通常会随机选用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先行培养一段时间,若无菌落出现则说明培养基的灭菌是彻底的。(2)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但不与纤维素降解后的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根据这一原理用刚果红染色法对纤维素分解菌进行鉴定,可以根据培养基中出现的透明圈大小来对固体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分解菌进行优选。(3)由分析可知,为确定得到的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进行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实验,纤维素酶的发酵方法有液体发酵和固体发酵。(4)为探究发酵得到的纤维素酶活性,有人将其与已知高效纤维素酶进行了活性对比实验设计过程如表中所示,根据实验设计中的等量原则、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来分析:①根据上述原则可知表中A处应该加入9mL缓冲液。②若某同学在实验中将酶的用量都改为了2mL,酶量增加,反应速率加快,为使显色结果不变即为了达到原来的产物量,只好缩短反应时间来达到产物量不变的目的,即缩短保温时间。【点睛】熟知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操作流程以及刚果红染色法的原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学会利用实验设计中的基本原则解答问题是另一关键!11、白花BBDD白花:红花:紫花=12∶1∶3全为矮茎中等高茎∶矮茎=1∶1中等高茎∶矮茎=1∶5【解析】

孟德尔在做两对杂交实验的时候,发现F2的分离比为9∶3∶3∶1。提出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并且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F1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产生四种不同的配子,进而雌雄配子结合得到F2分离比9∶3∶3∶1。本题花色遗传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变式应用,即两对等位基因决定同一种性状,如白花(B_D_、B_dd)、紫花(bbD_)、红花(1bbdd)。生物的表型通常是由基因型决定的,但是也受环境的影响。鉴定植株的基因型,通常采用测交法,即与隐性植株进行杂交,测交可以检测待测个体产生配子的类型及比例。若矮茎植株为aa,则与矮茎植株测交,表现型为矮茎;若矮茎植株为Aa,则说明其受环境因素影响,测交结果为中等高茎∶矮茎=1∶1;若矮茎植株为Aaa,Aaa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A∶aa∶Aa∶a=1∶1∶2∶2,则测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中等高茎(Aa)∶矮茎(aa或aaa或Aaa)=1∶5。【详解】(1)纯合白花的基因型为BBDD或BBdd,纯合紫花的基因型为bbDD,让白花和紫花植株杂交,F1基因型为BbDD或BbDd,花色表现为白花。F1自交,若F1的基因型为BbDD,则后代表现型为白花(B_D_)和紫花(bbDD),共两种表现型;若F1的基因型为BbDd,则后代表现型为12白花(9B_D_、3B_dd)、3紫花(3bbD_)、1红花(1bbdd),共三种表现型。(2)某纯合紫花高茎植株(AAbbDD)与纯合红花矮茎植(aabbdd)株杂交,杂交后代为AabbDd(中等高茎紫花),但F1中出现了矮茎植株,说明基因组成中含有aa,使该植株与亲代纯合红花矮茎植株(aabbdd)杂交:若F2代全为矮茎,说明原植株不含A基因,则该植株可能是基因突变引起;若F2代中等高茎∶矮茎=1∶1,说明原F1植株含有A基因(Aa),则该植株可能是外界环境影响引起;若F2代中等高茎(A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