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漠河一中高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漠河一中高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漠河一中高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漠河一中高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漠河一中高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漠河一中高考历史一模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唐末草市兴起之后,有人描述当时彭州唐昌县建德草市,“人既繁会,俗巴丰饶,又置一镇,抽武士三十人而御之,亦立廨署,早暮巡警,盗将窜迹,人遂高眠”。这反映了A.坊市制度逐渐走向瓦解 B.唐朝末年开始出现了草市C.草市功能转向政治军事 D.政府重视商业环境的治理2.陈独秀认为:“三纲之名词,虽不见经,其学说实质是孔教之本意”;有学者认为“虽不见经”,但见于“子”,在《韩非子·忠孝》一篇中说过这样一种说法:“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这说明A.“三纲”之说来源于法家学派 B.陈独秀对孔教理解偏颇C.汉代儒学吸收了其他学派思想 D.儒家与法家同源3.1890年,福建省设立福州织布局。“招集织徒,市购织具,量给伙食,限以三个月学成,领机归织。数月之后,每徒每月率能织布20余匹……城乡多仿照办理,每年约出布40余万匹,穷民执业,赖以滋生。”这一现象表明当时的福州A.官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B.纺织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C.雇佣劳动关系已普遍存在 D.列强入侵瓦解了传统经济4.如图是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它反映的主要历史趋势是A.中央集权的弱化B.中央机构的精简C.行政效率的提高D.君主专制的强化5.下表反映了英国不同时期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地域分布情况(单位:%)。表中信息表明A.亚非拉地区经济水平大大提高B.英国在欧洲的产品销售额下降C.亚非拉地区殖民化程度逐渐加深D.英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6.19世纪70年代后,江苏通州海门一带,“乡人穷极思变,购用洋纱,参织大小布匹线带,以致洋纱倒灌内地,日甚一日”。这一现象反映出A.家庭棉织业日益衰败B.近代棉织业发展迅速C.自然经济走向了解体D.西方加剧了棉纱倾销7.1864年6月,中国海关税务司赫德(英国人)在通告中,告诫外籍雇员应时刻铭记“税务司署乃中国海关而非外国之海关所有.领取中国政府之俸禄因而身为该政府属员之人”。这反映了A.中国关税自主权进一步丧失 B.清政府加强了对海关的管控C.契约精神影响雇员职业操守 D.中国外贸完全被英国所控制8.上海钢铁炼制业的朱镜清说:“社会主义革命时,我们一面要参加政权,一面要接受改造,明确了自己的前途和走入社会主义的方式。我们接受改造,才能做到‘阶级消灭,个人愉快’。”这反映出建国初期私营工商业者A.致力恢复国民经济 B.协商制定一五计划C.认同社会主义方向 D.拥护中共八大精神9.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发生了一系列具有巨大历史意义的变化和事件,它们作为阶段性的事件对于世界历史发展同样产生了较为重大的影响,起到了一个标志性的作用,能够使我们较为清楚地看到世界现代史的发展线索。据此可知,这些事件A.有利于国际关系民主化 B.推动冷战向更深层次发展C.促成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D.巩固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10.良渚古城(距今5300-4300年)遗址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古城外围存在着一个由10余条堤坝连接山体构成的庞大水利系统,可以推测当时A.形成了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 B.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C.已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D.农业领域广泛使用铁犁牛耕11.1952—1953年,中国编制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从工业总产值增长1.3%、手工业增长2.9%、大型工矿项目施工694个到具体的各种产品产量增加多少都有规定。“当时中央政府管2万个硬指标,计划就是法律,硬得很。”“五年计划”发展模式A.经济指标具体细致,具有指令性B.内容科学详尽,具有强大生命力C.是落后国家赶超发达国家的必然选择D.是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主要原因12.“昔之贫者举息之于豪民,今之贫者举息之于官,官薄其息,而民救其乏”评价的是A.商鞅变法B.文景之治C.贞观之治D.王安石变法13.如图是1887年上海《点石斋画报》刊出的社会新闻绘画。对图中事物,时人或以“今则乘气球者,非从前所谓腾云乎?”加以评议,或以《庄子》的“列子御风而行”抒发观感,甚至以《山海经》中的“奇肱国飞车”想象未来的空中飞行物。此类评论在当时较为多见,表明当时A.图文并茂的报道推动科学常识的普及B.以文学想象描述新知形成普遍的风气C.传统文化观念影响对近代科技的认知D.对西学的了解始终停留在器物的层面14.1924年,英国保守党和自由党对工党政府提出了谴责动议,工党政府将它视为不信任案。按照英国政治体制,政府接下来可以A.否决谴责动议,继续执政B.要求解散议会,重新大选C.将谴责动议提交国王裁决D.向最高法院提起违宪诉讼15.“它是时代的产物,它兴盛于英吉利民族呼唤主权国家之时,它肩负着两个重大的历史使命——实现国家统一、确保国家独立。”“它”是A.封建等级制B.等级君主制C.君主专制D.君主立宪制16.《剑桥中国秦汉史》认为:秦朝尽管昙花一现,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继承者,这套制度经过了汉代的完善和巩固,又继续推行了1700年,其间逐步作了修正。下列关于其间“逐步作了修正”的史实有①隋唐设三省六部制②宋始设监察御史③元代设行省制度④清代设军机处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7.读“1950—1980年部分国家钢产量变化表”(单位:万吨),对该表解读合理的有年份美国苏联日本19508785273348419551061745279411965119269102411619751058214134102311980100801480011141A.二战结束后初期美国生产能力居领先地位B.七十年代苏联的经济实力全面超越了美国C.戈尔巴乔夫改革使苏联的钢产量远超美国D.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18.《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子贡经商致富,“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这样在昔日“贵”的阶级之外,又增加了“富”的阶级。昔日“贵”、“富”合一,现在“贵”、“富”出现了分离。这表明春秋后期A.世卿世禄制被打破 B.商品经济发展C.经济发展推动社会结构转变 D.新兴地主阶级蝇起19.《说文》:“史,记事也。从又持中,正也。”这符合史学家刘知几所主张的:A.史才 B.史学 C.史识 D.史德20.日军某部《战斗详报》载:12月13日(1937年),“根据旅团部命令,俘虏全部杀掉,其方法可以十几名为一组枪杀。”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卢沟桥事变 B.八一三事变 C.南京大屠杀 D.九一八事变21.美国某幽默小品写道:“在旅馆你必须排队才能挤到窗口跳出去”。“旅店的招待员总要先问旅客:‘您是要一个房间睡觉,还是跳楼?’”下列对这则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小品出现在1825年经济危机时期B.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上述现象发生C.当时事件引发了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上述事件引起资本主义经济出现滞胀状态22.如图为朱熹所著《小学集注》《童蒙须知》等读本的页面。这种重在规范儿童日常行为习惯的读本自元朝起成为蒙学教材,一直延续到近代。这表明朱熹()A.开始以儒家伦常为教育内容 B.推进了儒学的普及和通俗化C.注重“知行合一”开启民智 D.顺应了儒学复兴的发展趋势23.通常认为,甲午战争中清廷的惨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但是也有一些学者认为这一划分过于刻板化,甲午战后洋务运动依旧继续。后者观点主要是着眼于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培养了大量人才C.中国近代化的发展 D.清政府推行“新政”24.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在2012年12月10日发布报告说,到2030年,世界多极化趋势将加强,霸权主义将失去生存空间。报告认为,中国经济总量最早可能在本世纪20年代超越美国,但由于美国在军事、政治、科技和软实力上的优势,美国仍将是世界头号强国。这表明A.地区贸易保护主义将会盛行B.美国国家情报机构的报告错误C.美国对称霸全球已信心不足D.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25.抗日战争时期,一部分历史学家将研究重点集中到宋金、宋元之际、明清之交、晚清等异族入侵的特殊历史时期。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树立民族自信心 B.吸取历史教训C.探寻抗战的方法 D.抨击日本侵略26.据报道:1974年,为打击侵入我西沙群岛的南越当局,中国政府决定东海舰队“直接通过海峡”驰援南海。蒋介石海军不仅没有阻拦、还友好地亮起“请通过”信号。2008年马英九就任地区领导人后,很快促成两岸直接“三通”。这说明国民党当局()A.认同和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希望与共产党结成统一战线C.与共产党和民族根本利益一致 D.拥护“和平统一、一国两制”27.下表反映的是1750年至1900年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的相对份额,其比例发生变化的原因包括1750年

1830年

1860年

1900年

32.8%

29.8%

19.7%

6.2%

①自然经济逐步解体②近代民族工业不断萎缩③西方列强在华设厂④欧美国家工业发展迅速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28.下表是某学者统计的汉代铁犁铧文物的分布状况表。它反映了汉代A.经济重心已经完成南移B.精耕细作已普及全国C.先进生产方式不断拓展D.手工业发展十分迅速29.1815—1860年英国手工织工人数变化表。这可以说明当时英国A.纺织行业渐趋衰落 B.阶级矛盾不断缓和C..机器生产日益增多 D.工人生活日趋困苦30.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革命的主体是无产阶级,李大钊发表一系列文章指出,“在经济落后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农民约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以上”,“故当估量革命动力时,不能不注意到农民是其重要的成分”。这说明李大钊A.纠正了马克思主义失误 B.否定无产阶级主体作用C.进行了理论中国化探索 D.积极筹建农村党的组织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美之间经济实力的差距越来越大,英国海上霸主的地位也一去不复返。……国际金融中心开始从伦敦转向纽约,美元在世界货币中的地位上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情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2.近代以来中国与列强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条约内容在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认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842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虎门条约》,英国获得领事裁判权等特权,谈判代表耆英等人认为"此系为杜绝衅端,永远息争结好起见,两无偏枯,亦两无室碍"。1871年,曾国藩"窃思自道光二十二年间与洋人立约议抚,皆因战守无功,隐忍息……故所定条约,间有未能熟习审处者"。郭嵩焘在担任驻英大使期间(1876-1878年)提出废除领事裁判权。1898年,唐才常等人成立公法学会,提出对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进行"切实考证",以使利用国际法修改不平等条约。1912年,梁启超等人成立中国国民外交协会,提出废弃一切不平等条约、定期裁撤领事裁判权、收回租界等要求。1917年,北京政府宣布"所有以前我国与德、奥两国订立之条约,及其他国际条款、国际协议属于中德、中奥关系者,悉依据国际公法及惯例,一律废止"。1919年6月,贵州召开国民大会提出"一面通商赴欧和会中国专使,力争青岛、并请取消中日'二十一条密约',及其他不平等条约"。1941年起,中国与美、英等国分别缔结了新的平等新约,中国在形式上基本废除了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和特权。1949年9月,《共同纲领》宣布"对于国民党所订的各项条约和协定,重新审查、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随后陆续清理和肃清了帝国主义在华政治、经济和宗教文化特权的残余。——据《20世纪20年代知识界对不平等条约的认知研究》根据材料指出近代以来中国人对不平等条约认知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主要原因。33.材料养廉银制度是清朝雍正时期为反腐而制定的经济调整机制。养廉银绝大部分源于地丁钱粮的耗羡归公。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形势的变迁,盐税、茶税等耗羡相继归公,养廉银也部分取给于此。从雍正六年起,规定“酌量官职之大小”派定数目。养廉银制度实施后,效果并不明显。这一制度靠人的自律,形成法律制裁的真空地带。“自雍正议设养廉,由督抚以至州县藉以为办公之资’。官员对于养赡家口的养廉银并没有完整的支配权,养廉银经常会因为军需等摊扣归款,养廉银常常有名无实。——摘编自李凤鸣《清朝养廉银制度及其功能弱化的原因分析》(1)根据材料,归纳清朝养廉银制度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养廉银制度没有取得预期效果的原因。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D【解析】

据材料“人既繁会,俗巴丰饶,又置一镇,抽武士三十人而御之,亦立廨署,早暮巡警,盗将窜迹,人遂高眠”可知,由于商品经济发展,草市兴起,且政府设立机构管理,这体现了政府重视商业环境的治理,D正确;“坊市制度”是唐朝城市布局的设置,与草市无关,A说法错误;据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草市开始出现,B错误;材料“……早暮巡警,盗将窜迹,人遂高眠”指的是对草市的管理,而不是“草市功能转向政治军事”,C错误。2、C【解析】

由“三纲之名词,虽不见经,其学说实质是孔教之本意”“虽不见经”,但见于“子”及“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可知,汉代儒学吸收了法家等其他学派思想,故C正确;“三纲”之说吸收了法家等其他学派思想,并非“来源于”,排除A;陈独秀对孔教理解正确,B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儒家与法家同源,排除D。3、B【解析】

材料说明清朝的福州织布局通过示范作用引导福州纺织业的发展,取得良好成效,故选B项;材料中并不能看出“官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排除A项;雇佣关系在纺织业中较为普及,但并不意味着雇佣劳动力普遍存在于各个领域,排除C项;材料中并未涉及传统经济瓦解的信息,排除D项。【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城乡多仿照办理,每年约出布40余万匹,穷民执业,赖以滋生”,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4、D【解析】

由材料“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制”、“内阁”、“军机处”可知反映了专制主义不断加强的特点,故D项不符合题意;中央集权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与图中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无关,故A项不符合题意;从图中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看不出机构精简,故B项不符合题意;行政效率的提高只是官制改革的作用之一,并非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的根本性问题,不能说明历史趋势的发展,故C项不符合题意。5、C【解析】

图表反映出亚非拉地区在英国工业制成品出口量的地域分布中,所占的百分比不断增加,并不能反映该地区的工业水平提高,故A项错误。英国在欧洲的产品销售比重下降不等于销售额下降,排除B;图表中亚非拉地区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表明英国对于该地区的工业制成品出口不断增加,经济侵略程度和殖民化程度加深,故C项正确。图表中的信息主要是反映出世界各地占英国工业制成品出口量的百分比,并不能反映英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增强,故D错误。6、C【解析】

根据“乡人穷极思变,购用洋纱,参织大小布匹线带,以致洋纱倒灌内地,日甚一日”可知,江苏通州海门一带出现“纺”“织”分离和农产品日益商品化的趋势,表明自然经济走逐渐向了解体,故C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纺”“织”分离和农产品日益商品化的趋势,并非家庭棉织业日益衰败,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家庭棉织业,并非及其生产的近代棉织业,B错误;材料无法体现西方是否加剧了棉纱倾销,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乡人穷极思变,购用洋纱,参织大小布匹线带,以致洋纱倒灌内地,日甚一日”,联系所学自然经济开始瓦解的表现分析解答。7、C【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赫德要求外籍雇员认识到自己领取中国政府的俸禄,就要为中国政府服务,二不能认为是自己国家的海关,告诫雇员要有为“雇主”服务的契约精神,故选C;A表述正确,但是不能体现材料的主旨,排除;B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说明绝对化,且不符合史实,排除。8、C【解析】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参加政权”,“接受改造”、“消灭阶级,个人愉快”等,反映出建国初期私营工商业者对社会主义方向的认同,C选项正确;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开始于1953年,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在1952年底已经完成,A选项错误;1953年“一五”计划制定后,个体工商业者才明确改造的任务和政策,进而接受改造,消灭阶级,B选项错误;中共八大是在三大改革基本完成的时候召开的,当时的私营工商业者已经改造成为了社会主义的劳动者,D项不符合题意。9、A【解析】

根据材料“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发生了一系列具有巨大历史意义的变化和事件”结合所学有1967年欧共体建立,形成以欧洲联合对抗美国;1971年10月,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增强国际争取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的力量,促进国际关系发展;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签订《中美联合公报》,直接推动中日关系的改善;美苏关系出现缓和。这些事件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故选A;70年代美苏关系出现缓和,B错误;两极格局最终形成是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C错误;世界多极化没有形成,D错误。10、C【解析】

根据材料“古城外围存在着一个由10余条堤坝连接山体构成的庞大水利系统”说明在当时生产工具相当简陋的时代,能根据山势和生产生活的需要修筑10余条堤坝,表明当时的人们有很强的组织管理能力,故答案为C;材料没有提到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A错误;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取代是在公元前2070年,即距今4100年左右,按照良渚古城存在的时间最晚距今4300年,还应该是原始社会,B错误;铁犁牛耕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距今约3000年,与材料时间不符,D错误。11、A【解析】材料前半部分是经济指标具体,后半部分“硬指标,计划就是法律”体现出指令性计划,故A项正确;工业增长指标过大,不符合事实,故B错误;该指标不具有现实性,落后国家赶超先进国家不是依靠计划,故C错误;D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会运动的影响。12、D【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措施。材料反映的是王安石对青苗法的设计意图。结合所学,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是在每年青黄不接时由官府给农民贷款、贷粮,每半年取利息二分或三分,青苗法增加了政府收入,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故排除ABC,D符合题意。13、C【解析】

此类评论多引用中国传统观念评论乘坐气球的现象,说明传统文化观念影响对近代科技的认识,故选C;A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文学想象”与题意不符,排除B;D项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D。故选C。14、B【解析】

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执政党内阁一旦受到不信任案,或者提请辞职,或者要求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结合选项内容可知选B项;执政党政府否决谴责动议不符合英国政治传统,故排除A项;英国国王统而不治,无权进行裁决,故排除C项;不信任案是针对执政党政府,并没有违宪一说,所以向最高法院提起诉讼不符合英国政治传统,故排除D项。15、C【解析】

依据“英吉利民族呼唤主权国家之时”、“肩负着两个重大历史使命——实现国家统一、确保国家独立”,结合所学可知,“它”应该是都铎王朝时的君主专制,国王在实现国家统一和自立的过程中扮演了引领民族的角色,故C正确;封建等级制、等级君主制与“实现国家统一、确保国家独立”的历史使命无关,排除AB;1689年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此时英国国家已经统一,D错误。16、B【解析】

依据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可知,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秦朝之后历代皇帝都在秦代的基础上实行了一系列的措施。隋唐时期设置三省六部制,使相权一分为三;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清代设置军机处,使得专制主义达到顶峰,①③④符合题意。B正确;隋文帝改检校御史为监察御史,因此宋始设监察御史的说法不符合史实,ACD错误。故选B。17、A【解析】

1950—1980年部分国家钢产量变化表数据看出,二战结束后初期美国的钢产量远远超过苏联和日本,说明二战结束后初期美国生产能力居领先地位,故选A;七十年代苏联的钢产量超过美国,但整体经济实力并没有超越美国,排除B;1985年戈尔巴乔夫开始改革,排除C;D从表格数据不能得出,排除。18、C【解析】

依据材料“子贡经商致富”“在昔日‘贵’的阶级之外,又增加了‘富’的阶级”并结合所学可知,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富商的出现,即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C正确;世卿世禄制是古代的选官制度,材料未涉及,A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商品经济发展对社会结构的影响,B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新兴地主阶级兴起于战国时期,时间不符,D排除。故选C。19、C【解析】

史的本意就是记事,客观公正记载历史史实,客观撰写历史,符合刘知几主张的史识,故选C;史才,不仅指天才和才气,主要是指文才、文采;史学,是编写史书的专业知识;与“正也”相悖,排除AB;D不是刘知几的主张,排除。20、C【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1937年12月的南京大屠杀,C正确;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的标志,A排除;八一三事变是日本侵略上海,B错误;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侵略东北,D错误。21、C【解析】从漫画中的“交易所”“股东”“跳楼”可知与1929年经济大危机有关。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首先在股市发生危机,材料反映了股市危机的概况;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危机发生后,美国罗斯福新政改变自由主义政策,采取国家加强干预的方式,故C项正确;A、B两项时间上不符,可排除;D项资本主义经济出现滞胀状态是在20世纪70年代,排除D项。22、B【解析】

根据图片中“仁义礼智人性之纲”“童蒙之学始于衣服冠履”和题干中“重在规范儿童日常行为习惯”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理学集大成者朱熹重视以理学修养观教化儿童,提高道德修养和基本素质,从而推进了儒学的普及和通俗化,故B项正确;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起,儒学人伦纲常已成为教育内容,故A项错误;“知行合一”由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提出,故C项错误;儒学复兴运动是在唐后期至北宋,随着宋代理学产生与发展,这一运动即已结束,故D项错误。23、C【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洋务运动虽然失败,但是其对于中国经济、思想近代化的思想并未停止,因此有些学者认为洋务运动依旧继续。C正确;洋务运动的刺激只是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一个因素,即使没有洋务运动也会产生民族资本主义,A排除;材料未说明培养的人才是近代创新型人才还是封建统治的人才,B排除;清政府“新政”是推行资本主义制度,而洋务运动要求维护封建制度,二者主张不同,D排除。故选C。24、D【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美国也认识到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并认为中国经济总量最早可能在本世纪20年代超越美国,表明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地区贸易保护主义政策,A项错误;美国国家情报机构的报告大致符合事实,B项错误;C项表述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D。25、A【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抗战时期,历史学家通过研究中国古代异族入侵的特殊历史时期来展现中华民族反抗异族侵略的不屈意志,使国人对抗日战争胜利充满必胜信心,因此A选项正确;其他选项均非主要目的,排除。故选A。26、A【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得知当南越侵入我西山群岛时,蒋介石给我方提供了便利,由此可见,在大敌当前时,蒋介石国民党政府认同一个中国,一致对外;“三通”是海峡两岸间通邮、通航、通商,直接“三通”,不需要其他手续,说明了马英九国民党当局也认同一个中国,故A项正确;希望与共产党结成统一战线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B;国民党和共产党代表的阶级本质不同,其利益也不会一致,排除C;拥护“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D。27、C【解析】试题分析: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中国制造业占世界制造业的比例在近代逐年减少。近代以来,外来商品的入侵和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使得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同时传统手工业也收到冲击,所以①正确。同时欧美各国开始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近代工业发展,工业产品数量逐渐增加,所以④正确。②时间不符合,中国民族工业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开始萎缩的,③项错误,西方列强在华设厂是在1895年以后。所以本题选C。考点:近代中国经济在世界上的比重点评:近代中国的经济在世界上的比重呈现出不断降低的趋势。工业革命前,中国的产品在世界上的比重相对较高,但是工业革命后,西方采用大机器生产,生产效率提高,中国还是固守在传统的小农经济的范畴之下,以至于与西方的差距越来越大。28、C【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经济重心完成南移,不符合题干时间,故A错误;仅凭材料反映的汉代铁犁铧文物的分布状况,并不能说明精耕细作已普及全国,故B错误;材料反映了西汉到东汉铁犁铧数量大增,说明当时农业的先进生产方式不断拓展,故C正确;铁犁铧属于农业生产工具,并不能体现手工业发展十分迅速,故D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仔细分析材料数据,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汉代农业先进生产工具的发展的史实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29、C【解析】

材料显示,这一时期英国手工织工人数急剧减少,结合材料时间1815—1860年可知,这与机器生产日益增多密切相关,C项正确;手工织工人数减少不能作为纺织行业衰落的表征,前者不能证明后者,排除A;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阶级矛盾不断上升,排除B;D与题无关,排除。30、C【解析】

李大钊提出中国革命的动力应该关注农民,显然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体现出李大钊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探索,C正确;材料说明的是李大钊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探索,不是纠正马克思主义的失误,A错误;材料也不是说明李大钊否定无产阶级主体作用,B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积极筹建农村党的组织的信息,D错误。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已经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一战后美国经济继续发展;一战中美国大发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