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即墨区重点高中2025届高考历史考前最后一卷预测卷含解析_第1页
山东省即墨区重点高中2025届高考历史考前最后一卷预测卷含解析_第2页
山东省即墨区重点高中2025届高考历史考前最后一卷预测卷含解析_第3页
山东省即墨区重点高中2025届高考历史考前最后一卷预测卷含解析_第4页
山东省即墨区重点高中2025届高考历史考前最后一卷预测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即墨区重点高中2025届高考历史考前最后一卷预测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12世纪,富庶的南方省份福建主要进口稻米,而在当地专门种植荔枝、柑橘和甘蔗,在北方市场上高价出售。以至于政府要求福建人种植稻米以减少对进口稻米的依赖,尽管此举收效甚微。材料反映了()A.区域间长途贩运较发达 B.市场为导向的农业发展C.经济重心逐渐南移趋势 D.粮食供给危机日益显现2.《全球通史》中记载:“19世纪末期的美国福特公司采取了某种大规模生产技术,即制造标准的、可以互换的零件,然后以最少量的手工劳动把这些零件装配成完整的单位”。这种大规模的生产技术A.推动了工厂制度的基本建立B.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C.适应了垄断组织的集中生产D.反映了科学与技术尚未结合3.在宗教改革时期,英国宗教改革家威克里夫把《圣经》译成英语,并主张《圣经》是信仰唯一的根据。同样,马丁·路德也于1534年译出德文本的《圣经》。这些做法在当时A.削弱了基督教在欧洲的影响B.彻底摧毁了罗马教皇的政治权威C.推动了欧洲民主制度的建立D.有助于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4.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的“激进”其实是清政府的“极端”逼迫出来的。……与其呼吁民众不要“激进变革”,不如吁请统治者不要“极端顽固”。可以佐证此观点的是A.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 B.甲午战争与戊戌变法C.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 D.二次革命与护国运动5.陆九渊指出:“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张官置吏,所以为民也。”“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为邦本,得乎丘民为天子,此大义正理也。”这些思想主张A.是“心即理”主张的具体体现 B.是孟子“民贵君轻”的继承发展C.使儒学开始适应政治统治需要 D.已有初步反封建民主思想取向6.战国时,封君在其封邑之内有征收税租的特权,但必须接受国君的命令;赵、秦等国封君的“相”往往由国君从中央派遣到封邑,并由“相”主管治理和掌握兵权。这反映了战国时期A.国君集权趋势开始出现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确立C.分封制被郡县制所取代 D.周王失去了“天下共主”地位7.1924年,英国保守党和自由党对工党政府提出了谴责动议,工党政府将它视为不信任案。按照英国政治体制,政府接下来可以A.否决谴责动议,继续执政B.要求解散议会,重新大选C.将谴责动议提交国王裁决D.向最高法院提起违宪诉讼8.“对于团结一切力量,彻底完成民主革命和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起了重大的作用”的历史文献是A.《论联合政府》B.《共同纲领》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9.这种文学“是19世纪一个主要的而且是最壮阔、最有益的文学潮流”。它在唯物反映论的指导下科形成了一整套以“真实地摹写现实”和使文学成为“生活的教科书”的唯物主义创作原则网。下列作品属于“这种文学”的是A.《唐璜》 B.《巴黎圣母院》 C.《人间喜剧》 D.《伏尔加河上的纤夫》10.文艺复兴时代的艺术家充分认识到,艺术不但要攀仿自然,而且也要摹仿自然规律创造事物形象的方法,按照自然规律来进行创造。这一认识A.意在再造古典人文精神 B.体现了浪漫主义的特点C.直接否定天主教会地位 D.受到了时代变革的影响11.18世纪中期,美洲种植烟草几乎无利可图,黑奴们劳作的价值降低。19世纪初,一个成的黑奴种植生产出来的棉花,在市场上可以卖到600美元,而种植出来的烟草、水稻,只卖到60、70美元。该变化A.导致奴隶贸易萎缩 B.受到了技术革命的影响C.源于殖民方式变化 D.得益于世界市场的形成12.我国是世界上疆域辽阔的国家,祖国的疆域是历史上形成的。有学者认为,元朝实际上奠定了我国疆域的基础,其关键理由是因为元朝时A.实行行省制度 B.西藏、正式归属中央政权C.疆域最辽阔 D.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13.丁文江在《五十年来之中国矿业》中指出:民国3至7年,南方金属矿与北方煤矿在产额产值上均有了飞速发展。“所可惜者,南方金属各矿,开采均用土法,组织初无规模,成则互争,败则瓦解……改革无术,失败接踵,与北方之煤矿相较,然后知新旧之不能相容,土法之不易持久也”。作者认为南方金属矿业由盛转衰的主要原因是A.欧洲列强的卷土重来B.企业的生存环境恶劣C.技术与组织管理落后D.工人的整体素质较低14.图是一枚名为“同盟胜利”的纪念章,中间镌刻着中美英苏四国国旗。结合所学知识,对其所含信息解读错误的是:A.“同盟”指的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B.“1.3.3.”指的是131年3月3日C.“胜利”时代表中国的是南京国民政府D.中美英苏四国为“胜利”做出重大贡献15.1688年英国爆发了“光荣革命”,詹姆士二世被赶跑。从血统上说,王位的新主人是詹姆士的女儿和女婚,这样就保留了斯图亚特的族谱,但王位的内容却因此起了变化。关于“王位的内容”变化与后来的事实不符的是A.从专制王权到民主共和B.从个人专制到民主体制C.从王在法上到王在法下D.从国王至上到议会至上16.黄留珠《秦汉仕进制度》中载:武帝元光元年,初行孝廉之举,不是举孝与廉各一人.而是各郡国各举一人或孝或廉或兼有孝廉二德者。据此可知A.汉代的选官制度逐渐完备 B.孝、廉是不同的选官依据C.儒学独尊局面的完全形成 D.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17.下图为光绪三十二年《开通画报》中的一幅漫画广告,画中某乞丐一边吃剩饭,一边看报纸,“我虽然要饭吃,没事我就买一张瞧瞧,心里开通得多。”这反映出A.民众文化水平普遍提高B.报纸具备一定宣传功能C.报刊言论不受政府限制D.关注时局已成社会共识18.据《元史·百官志三》记载:“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因唐制吐蕃来朝见於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由此判断宣政院所辖之地应该位于下图中的A.AB.BC.CD.D19.1960年3月,法国总统戴高乐提出“缓和、谅解、合作”的东方政策,希望改善苏法关系。1964年I月,法国与中国建交,并呼吁西方各国也承认新中国。1966年7月,法国宣布退出北约。之后,戴高乐还访问了苏联和许多东欧国家。这表明A.法国努力开创独立自主外交的新局面B.西欧经济复兴直接促使两极格局瓦解C.军备竞赛加剧导致美法关系急剧恶化D.世界政治格局已经呈现出多极化态势20.1895年8月,日军以强大兵力进攻彰化城北的八卦山,黑旗军和义军与日军展开肉搏战,击毙日本号称最精锐的近卫师团一千余人,此役日军死亡人数超过甲午战争。这体现出A.清政府出卖人民抗日活动 B.甲午战争中日军伤亡很大C.军民英勇的抗日精神 D.全国人民反对割地议和21.中共在南方八省建立的苏维埃地方政权推行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后来在抗日根据地政权则采取了参议会的形式,组成人员包括根据地内拥护抗日和民主政治的各阶级、阶层人士,这一变化A.标志着中共摆脱了教条主义 B.遭到了国民党政府明确反对C.扩大了抗日政权的社会基础 D.适应了土地改革的形势需要22.年代不清的报纸上有这么一段文字: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四、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统辖。这段文字表明,此时中国共产党将A.与时俱进,改变二大奋斗目标 B.捐弃前嫌,与国民党联合执政C.停止反封建,与地主阶级合作 D.大局为重,与国民党党内合作23.关于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货币图,最准确的解读是A.青铜器物铸造以货币为主 B.钱文上镌刻的书法以隶书为主C.货币经济占据了主要地位 D.货币的发行流通趋向相对统一24.某小组为制作“过渡时期大事记”展板搜集了部分资料。其中适合列入展板的是A.和平解放西藏 B.实施联产承包责任制C.高举三面红旗 D.提出初级阶段的理论25.《诗经·鲁颂》记载,周成王对周公说:“建尔元子(长子),俾(使)侯于鲁。大启(开辟)尔宇(疆土),为周室辅。”这直接反映了A.察举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王位世袭制26.下表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开凿的主要水利工程。据此可知名称时期开凿时间主持国家邗沟春秋公元前486年吴国西门豹渠战国公元前421年魏国鸿沟战国公元前360年魏国都江堰战国约公元前256年秦国郑国渠战国公元前246年秦国A.秦魏在兴修水利工程上竞争激烈 B.兴修水利工程为秦统一奠定基础C.当时各国日益重视兴修水利工程 D.这时期改造自然的能力大为提升27.《孟子》一书中,共引用历史事例132个,其中用以议论““仁政”及重民、爱民等主张的有43个,议论“义”“礼”、修养等思想的有63个,两项合并共引用事例106个,占总引用事例的80.3%。这反映出A.先秦诸子具有民本思想 B.孟子注重历史传承C.儒家更加强调道德修养 D.春秋战国社会变革28.新文化运动时期,有人提出文言文、汉字等是封建时代的旧文化,应予以废除。这种观点产生的原因是A.白话文运动的兴起B.新文化思潮中的偏激倾向C.社会主义思潮的传播D.“诗界革命”的负面影响29.贾谊《新书君道》载:“文王之泽下被禽兽,洽于鱼鳖,故禽兽鱼鳖,枚若枚乐,而况士民乎?”《汉书晁错传》记其上书:“德上及飞鸟,下至水虫草木诸产,皆被其泽。然后阴阳调,四时节,日月光,风雨时。”这说明秦汉时期A.人们战胜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强 B.注重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C.政府强化了对山林河川的管理 D.经济活动的规范性得到了加强30.孟德斯鸠启蒙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反对专制、提倡法治。他认为,防止专制的根本途径是A.以权力制约权力 B.以教化制约权力 C.以民意制约权力 D.以权利制约权力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20世纪50年代,刘少奇同志认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但是教育制度却还是老一套,跟旧的教育制度是一样的,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教育制度,这种教育制度是不好改的,但是可以发展新的教育制度。他赞成发展高中、大学,改革高中以上(包括大学)的教育方式,学生既可以是学生,又可以是工人。这样子,就是一种改革了。学生既学到书本上的知识,又学到实际的操作本领,将来毕业之后,他们既有文化知识,同时又有实际的经验。不然的话,他们只有书本的知识,而没有实际的工作经验。同时学生去工厂实习,也可以使工厂少招人。当时办了技工学校,学生可以一面学习文化知识,一面到工厂去学习实际的机床操作。最后毕业的学生,文化知识也有,工作经验也有,到工厂后很快就可以做技术工人了。——摘编自马文瑞《刘少奇关于劳动制度的改革设想》(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少奇教育改革思想产生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少奇教育改革思想的内容及其意义。32.材料中国传统社会,民众对防疫茫然无知,官府也无“有效之组织与设施”,应对瘟疫流行的政策侧重于疫后救助,导致瘟疫发生居高不下。鸦片战争后,中外人员交往频繁,疫区人员自由出入通商各口,清政府无有效的防疫制度,瘟疫流行更为猖獗,而列强在租界推行的卫生防疫措施成效显著。1902年,袁世凯收回列强把持的检疫机构,改设天津卫生局,工作主要有:普及防疫知识;严格疫情通报;组织居民进行环境整饬;强制接种牛痘;推广合乎防疫要求的新式厕所,以及收容流浪乞讨人员等。1906年秋,清廷组建民政部,其中卫生司下设保健、检疫、方术诸科,掌防疫、卫生及设立病院等事。此后,这类卫生防疫机构在北洋各地陆续添设。——摘编自谷永清等《论清末“新政”中的卫生防疫事业—以北洋地区为例》(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防疫机构设立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防疫机构设立的特点。33.启蒙运动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惟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摘编自(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材料二启蒙运动成为后世很多学者的研究对象。列举如下书目:书名作者出版社《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熊月之上海人民出版社《文艺复兴时期的人》加林三联书店《法国革命论》柏克商务印书馆(1)根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结合史实归纳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人们的思想有何变化?(2)作为研究启蒙运动的材料,在上表书目中你倾向于选择哪部?请说出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B【解析】

稻米是粮食作物,茘枝、柑橘和甘蔗等是经济作物,而茘枝等经济作物的价格要比稻米高,所以福建人选择种植经济作物,即使政府提倡种植粮食也收效甚微,这说明农业的种植受市场的影响,也就是市场为导向的农业发展,故选B;材料没有体现区域间长途贩运发达,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经济重心南移,C错误;南方虽然粮食作物种植少了,但是靠进口稻米,不能说粮食供给危机,排除D。【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的特点。侧重点考查的是福建地区选择种植茘枝、柑桔而进口稻米的原因。2、C【解析】

根据“制造标准的……零件”、“以最少量的手工劳动把这些零件装配成完整的单位”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种生产技术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使用了垄断组织的集中生产,故选C项;推动工厂制度基本建立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故排除A项;推动世界市场形成的是工业革命,而不是材料中的生产技术,故排除B项;根据“19世纪末”可知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所以科学与技术尚未结合的说法有误,故排除D项。3、D【解析】

本题考查宗教改革。依据材料“把《圣经》译成英语,并主张《圣经》是信仰唯一的根据”、“马丁·路德也于1534年译出德文本的《圣经》”可知这体现了浓厚的民族主义色彩,有助于欧洲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民族国家的形成。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宗教改革反对的是教会,并不反对基督教,没有削弱基督教在欧洲的影响;B选项错误,“彻底摧毁”一词表述过于绝对;C选项错误,宗教改革主要是反对罗马教会的统治,与欧洲的民主政治无关。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4、C【解析】

清朝统治者为了挽救统治危机而进行了新政,但仍没有超出“中体西用”的范畴,最终失败,促进了辛亥革命的爆发,C正确;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不是因为清统治者的极端顽固,而是因为阶级矛盾的激化,故A错误;甲午战争与戊戌变法与“激进变革”、“极端顽固”不符,B错误;二次革命与护国运动发生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D与材料不符。5、B【解析】

材料中陆九渊的思想,概括其大意是,君和吏都是为“民”服务的,民贵君轻,君主只有得到人民的拥戴,才能成为君主,因此,这些是孟子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故B项正确;“心即理”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儒学自产生之初,即为政治统治服务,西汉董仲舒的新儒学适应了政治需要,排除C项;从材料看,陆九渊并不反对封建专制统治,排除D项6、A【解析】

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封君必须接受国君的名录,由国君派遣的“相”主管和掌握赵、秦等国封邑的治理和兵权,这体现的是国君的权力开始集中,因此A选项正确。BC选项是在秦朝,排除;D选项说法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7、B【解析】

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执政党内阁一旦受到不信任案,或者提请辞职,或者要求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结合选项内容可知选B项;执政党政府否决谴责动议不符合英国政治传统,故排除A项;英国国王统而不治,无权进行裁决,故排除C项;不信任案是针对执政党政府,并没有违宪一说,所以向最高法院提起诉讼不符合英国政治传统,故排除D项。8、C【解析】

根据材料中“团结一切力量,彻底完成民主革命和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有助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选项C正确;《论联合政府》发表于1945年,此时民主革命尚未完成,因此不存在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条件,排除A;《共同纲领》的主要内容是涉及如何建立新中国,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B;《实践是检验正理的唯一标准》发表于1978年,此时已经建立社会主义,排除D。9、C【解析】

材料“真实地摹写现实”、“生活的教科书”突出的是写实风格,属于现实主义文学特征,《人间喜剧》是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C正确;《唐璜》和《巴黎圣母院》属于浪漫主义文学作品,AB排除;《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属于现实主义美术,D排除。故选C。10、D【解析】

艺术不仅仅攀仿自然,而且有遵循自然规律创造,这一认识显然受到了人文主义影响,D正确;这一认识认为艺术存在“创造”,故其目的不是简单的再造古典,排除A;这一认识主张尊重自然规律,这与浪漫主义追求个人情感的特点不符,排除B;这一认识并未明确反对天主教,C排除。11、B【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受工业革命影响,世界市场中对原料需要增多,导致美洲烟草、棉花等经济作物价格上涨,B项正确;19世纪初黑人奴隶的劳动价值上涨,不会导致奴隶贸易萎缩,A项错误;19世纪初工业革命还未完成,殖民方式没有发生重大变化,C项错误;世界市场的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D项错误。12、B【解析】

元朝疆域广阔,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对于西藏设立宣政院管理,被称为琉球,设置澎湖巡检司管理,所以说元朝实际上奠定了我国疆域的基础,B正确;A是地方制度;C是实行行省制原因;D是民族关系发展。13、C【解析】

依据材料中“开采均用土法,组织初无规模,成则互争,败则瓦解”“改革无术”可以看出,南方金属矿业技术、管理比较落后。故答案为C项。A项,材料没有涉及到列强卷土重来的信息点,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南方金属矿业主要是用土法来开采,并没有强调他们的生存环境恶劣,排除;D项,材料中体现不出工人的素质低,排除。【点睛】因果关系类的题,解题首先要注意题干中的“根本原因”,凡是题目中有“根本”二字的(或根本原因、根本目的等),要注重两点:a.一般选择最深层的原因,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阶级本质等;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往往从社会性质和社会主要矛盾方面进行思考。b.许多历史事件的根本原因(或根本目的)是相对稳定的,而具体原因(或具体目的)却可以是经常变化的。14、B【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同盟胜利”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同盟取得战争胜利;其中“1.3.3”是指民国1年3月3日,日本正式签署《日本投降书》,而不是131年3月3日,故B项错误,符合设问。由“同盟胜利”胜利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同盟取得战争胜利,故A项正确,与设问不符,排除。代表中国出席签署《日本投降书》的是南京国民政府,故C项正确,与设问不符,排除。为消灭法西斯主义,中美英苏等国家组成反法西斯同盟,为“胜利”做出重大贡献,故D项正确,与设问不符,排除。15、A【解析】材料“詹姆士的女儿和女婿”继承王位指的是“光荣革命”。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通过了一系列旨在限制国王权利的法案,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A项民主共和的说法错误,英国确立的是君主立宪制;BCD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A。16、B【解析】

根据材料“不是举孝与廉各一人.而是各郡国各举一人或孝或廉或兼有孝廉二德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朝推行察举制时期,要求各郡国推举或孝或廉或兼备孝廉的一人,说明当时孝和廉不是同一科目,对孝和廉区分的,即孝、廉是不同的选官依据,故B选项正确;根据材料“武帝元光元年,初行孝廉之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元光元年时期刚开始实行孝廉之举,无法得出汉代选官制度逐渐完备的结论,故A选项错误;董仲舒在汉武帝时期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推动儒家建立独尊的局面,但不能表述为“完全形成”,故C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是郡县制的全面推行,故D选项错误;17、B【解析】

据材料“我虽然要饭吃,没事我就买一张瞧瞧,心里开通得多。”可知,乞丐一边吃剩饭,一边看报纸,认为看报纸心里明白很多道理,故报纸具备一定宣传功能,B正确;据材料乞丐一边吃剩饭,一边看报纸是个例,不能反映民众文化水平普遍提高,A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报刊言论不受政府限制,C错误;据材料乞丐一边吃剩饭,一边看报纸是个例,不带有普遍性,不能说明关注时局已成社会共识,D错误。18、A【解析】

元朝设立宣政院,是元朝负责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并统辖吐蕃(今西藏)地区的军政事务的机构,A是西藏,故选A;B是东北,C是北京,D是,不符合宣政院所辖之地,排除BC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因唐制吐蕃来朝见於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联系所学元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分析解答。19、A【解析】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60年代,“改善苏法关系”、“与中国建交”和“退出北约”等行为说明法国力图摆脱美国的控制和干涉,努力开创独立自主外交的新局面,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是20世纪90年代苏联的解体,与材料信息无关,也并非是西欧经济复兴的直接影响;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军备竞赛对美法关系的影响;D选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法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是多极化态势的出现。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20、C【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黑旗军和义军自发反抗日军侵略,给予日军沉重打击,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黑旗军和义军与日军的斗争,没有体现清政府出卖人民抗日活动,故A项错误;甲午战争日军伤亡很大与材料“此役日军死亡人数超过甲午战争”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人民抗击日军,没有体现全国人民反对割地议和,故D项错误。故选C。21、C【解析】

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抗战时期的参议会形式适应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通过吸引拥护抗日和民主政治的各阶级、阶层人士进入参议会,可以调动社会各阶级、阶层抗战积极性,扩大了抗日政权的社会基础,故C项正确;“摆脱”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题干未体现国民政府对参议会形式的态度,排除B项;抗战时期敌后实行“双减双交”政策,并未进行土地改革,排除D项。故选A。22、C【解析】

国民党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代表,材料反映了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因此实质上就是与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合作。C正确;此时共产党仍坚持反对帝国主义,未完全改变二大目标,A排除;这次合作未与国民党组成过联合政府,B排除;国共第二次合作实行的是党外合作,D排除。故选C。23、D【解析】

依据图片并结合先秦时期的商业来看,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货币形状各异,随着秦朝统一战争的发展,货币统一成圆形方孔钱。D正确;当时青铜器主要以乐器和兵器为主,A排除;钱文上篆刻的是小篆,而非隶书,B排除;古代中国是小农经济为主,而非货币经济,C排除。故选D。24、A【解析】

“过渡时期”就是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是指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具有新旧社会交替时期的特征。和平解放西藏是1951年,符合过渡时期的内容,答案为A;B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不符合题意,排除;1958年产生了“三面红旗”即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不符合“过渡时期”,C错误;1981年6月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最早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排除D。25、B【解析】

“建尔元子(长子),俾(使)侯于鲁”意思是说封长子为鲁国的诸侯。这里体现出的是分封制,故B正确;察举制是汉代的选官制度,排除A;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内在制度,排除C;王位世袭制属于王位继承的制度,不符合分封制度特点,排除D。故选B。26、D【解析】

春秋以前没有大型水利工程,原因在于生产工具的落后,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制工具的广泛运用,大量开凿水利工程成为可能,说明这一时期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故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秦魏两国的竞争,排除A项;材料只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水利工程开凿的史实,不足以论证兴修水利工程为秦统一奠定基础,排除B项;材料中所涉及的只有秦、吴、魏三国,不能反映出各国兴修水利情况,排除C项。27、B【解析】

《孟子》一书引用的历史事例达132个之多,这反映出孟子注重历史传承,故B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儒家的民本思想,故A错误;“仁政”及重民、爱民等主张体现不出道德修养,故C错误;材料主旨体现不出社会变革,故D错误。28、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时期,对中国传统文化存在片面的认识,主张全盘否定,而对西方文化则全盘肯定,这是新文化运动的偏激倾向的体现,B正确;主张废除汉字与白话文运动的兴起、社会主义思潮的传播和诗界革命无关,排除ACD。29、B【解析】

题干材料显示贾谊和晁错强调了人和自然应该和谐相处,故B正确;题干并没涉及到人们征服自然能力的增强,排除A;材料没有提及政府对山林河川的管理,也没有体现经济活动的规范性加强,排除CD。故选B。30、A【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孟德斯鸠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认为国家的权力应该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他认为防止专制的根本途径应是三权分立,彼此制衡,A项正确;孟德斯鸠强调以权力制约权力,而不是以教化制约权力,也不是以民意制约权力,更不是以权利制约权力,排除B、C、D项。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需要大量建设人才;社会主义教育方针已经确立;旧的教育制度不能适应新中国建设的需要。(2)内容:倡导全日制的学校、半工半读的学校并立(两种教育制度并立)。意义:符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实际;为普及教育、改变教育脱离生产的实际和发展职业教育提供了可贵的思路;推动了人民教育事业方针的实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人才。【解析】

本题考查刘少奇的教育改革思想,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1)刘少奇教育改革思想产生的背景,根据材料中“20世纪50年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