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6)
教学目标:
1.仔细观察课本上的图或教学挂图,指导学生预习,教给预习方法,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
2.通过指导观察课本图画或教学挂图,使学生初步了解写毛笔字的行款要求,养成按行款
要求写毛笔字的习惯。
重点难点:
1.教给预习方法,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2.养成按行款要求写毛笔字的习惯。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我们学好各门功课,还有助于提高我们各方面的素质。
从今天起,老师要求大家养成•个新的好习惯,那就是预习习惯。(板书:预习)
二、看图,讲明预习意义,明确预习要求
1.有的同学不禁要问,每篇课文老师都要进行认真细致的讲解,我们为什么还要预习呢?
预习有什么好处呢?
师小结:预习有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为学好课文作必要的准备。
2.对于我们三年级学生来说,预习有什么具体要求呢?请把书打开。
(1)第一幅图上画的是谁?在干什么?
(2)指名读黑板上的预习要求并板书。
①自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②自学生字新词。
三、学习预习方法,借助方法预习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怎样才能达到预习要求,完成预习任务呢?我们平时要注意掌握正确的预习的方法。
1.看书上的插图。
思考:图上的同学在干什么?是怎样做的?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动嘴读课文,动手画生字新词。
动脑想课文内容,动口问疑难问题。
2.预习第一课。
(1)出示预习步骤:一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二读课文,读顺句子,了解大意。
三读课文,开动脑筋,不懂就问。
(2)用以上步骤试着预习第一课。
第一步:学生试读课文后用“------”画出生字新词,提问:画出了生字新词,你会怎么
处理?
师小结:①查字典,理解词语意思,读准字音。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
③实在不会,打上“?”质疑。
第二步:学生再读课文后,出示句子:“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
最后的吼声。”
学生试读,一次读不顺再读。
师小结:遇到难读顺、难理解的句子,要多读几遍,反复练习,仔细琢磨。
第三步:学生再读课文后,让学生质疑,师个别指导。
师小结:预习中遇到难题,同学们要积极动脑,认真思考,同学间可以相互讨论,实在不会
可打“?”,个别问老师。
总结:刚才同学们预习得很好,和书上画中的孩子一样专心、认真,通过预习,我们对第一
课有了初步的了解,相信老师在讲这篇课文时,同学们会更主动,更积极。
四、提出课外自觉预习的要求
看第3页最后一幅图。
提问: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师小结:课堂上时间有限,我们在课外应像今天课内一样自觉预习,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
习惯。
五、总结全文
自觉预习是一种很好的习惯,它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促使我们开动脑筋,思考问
题,对学好每门功课都十分重要,希望大家能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三年级时学过写毛笔字的内容,有不少同学对写毛笔字很感兴趣,初步养
成了写毛笔字的良好习惯。怎样写好毛笔字呢?我们一起来看挂图。
2.看图说话,复习旧知。
看图,说说图上老师在做什么?
师示范讲解写毛笔字的握笔方法和写字姿势,学生模仿。
教师巡视、检查、纠正。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写毛笔字。
(板书:学写毛笔字)
二、出示学生佳作,师生共同赏析
1.朗读作品内容。先自由读作品内容,再指名读,最后齐读。
2.小结读法。这些书法作品跟我们平时学习的课文的读法不一样,我们在读的时候,如果
是竖行的,就要从右向左朗读,如果是单行的,可以从左向右读,也可以从右向左读。
3.讲解行款要求。我们刚才为什么要这样读呢?因为写毛笔字有它的行款要求:如果是竖
行写的话,就必须先从上向下写,字写满一行后,再向左写第二竖行,就这样依次从右向左
一竖行一竖行地写。(板书:竖行从上向下从右向左)如果是横行写,可以从左向右写,也
可以从右向左写。(板书:横行从左向右从右向左)以后我们写书法作品时,也要按照这样
的款式要求去写,要养成这样的书法习惯。
4.赏析作品,谈谈感受。
5.注意事项:
(1)养成按行款要求写毛笔字的习惯。
(2)每一行的字数要尽量相同,最后一行可以少写几个字,但不可以多写字。
(3)竖行和横行的字要对齐,字的大小要一致。
(4)要学会折格子。(教师示范几种折法,学生可练习折格子)
(5)写字时要注意整洁,要特别小心纸上不能有污点,写的字墨迹未干时,不能碰字,
且尽量站立、悬肘,写字的手不能碰纸面。
三、指导看图,学习站立悬肘写毛笔字
1.看第五页右下角的彩图,说说图上是谁,在干什么,他写字时姿势与我们平时写毛笔字有
什么不同.
2.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具体要求.
3.学生模拟练习,训练写字姿势,教师巡视.
四、练习站立悬肘,书写作品
1.出示写字内容“业精于勤,形成于思”。
2.学生练习折好格子。
3.摆放好书写物品。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5.教师小结,鼓励表扬毛笔字写得好的同学,激发学生写字兴趣。
五、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观察挂图,了解了写毛笔字的行款要求,只要我们按照老师的要求
认真写并且长期坚持练习,也一定能写出一手漂亮的毛笔字。
板书设计:
培养良好的习惯
自主预习复习
认真完成作业
1、长城和运河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重点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教学准备:挂图、生字卡、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激趣
1.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她们蔚为壮观,
2.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
3.生齐读课题)
4.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运用课件)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各自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说说课文是以什么为主线
(2)引出主要内容的.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3)运用“解词六法”,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
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嘉峪关谱写
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绸带
(2)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
(3)指名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这里指长城像巨龙•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的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
长延伸的样儿.
谱写:木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创造:木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奇异的景象.
天堂: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4)齐读出示的生词.
(5)指导书写生字.
三.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
2学生自学后讨论.
四.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讲读.
3比较:
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个奇异的景象.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用
5自己的话说一说.
6你觉得长城怎样?”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
7诗篇.〃"不朽"有哪
8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
9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
10"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个词相照应?
11"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12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
13.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惊喜地)
(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敬佩并自豪地)
14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生评议.
15指名读,生评议.
16齐读.
五.布置课堂作业
1.用钢笔描红.
注意''坐姿四诀”和握笔姿势.
2.观察文中长城的插图,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话.
巨龙连绵起伏奇迹曲折蜿蜒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3.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不朽)
精读第二部分
1.导读.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比成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
吗?(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⑵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
(4)句话读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4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
5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
6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7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8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9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10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
11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全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
2.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3.师总结.
四.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第三题.
2.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1、长城和运河
长城像巨龙
人间奇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运河像绸带
2、美丽的南沙群岛
教学目标:
1.能正确顺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星罗棋布合壁"等词语.
4.通过朗读感悟课文内容,感受南沙群岛迷人的景色和丰富的特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海疆
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课文内容,感受南沙群岛迷人的景色和丰富的特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海疆的
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挂图、生字卡、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激情导入
1.欣赏课件画面.
2.配乐解说:宽广无限的大海真美啊,浪花飞溅,蔚为壮观.一派"烟波荡荡接天河,巨浪悠悠
通地脉”的迷人景象.这就是祖国的南大门,美丽富饶的南沙群岛.
3.指导读题:美丽的/南沙群岛.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读准字音.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3.结合学生朗读纠正字音.
三.感知全文内容
1.引导学生边读边看图思考:
2.在课文中画出有关语句,齐读这三个句子.
3教师小结:同学们读书很认真,不仅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而且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指导生字
1.巩固生字.
(1)认读生字新词及其所在的主要句子.
浩瀚海域岛屿辽阔
繁衍心旷神怡星罗棋布海龟
(2)查字典,说说带点字词的意思.
星罗棋布心旷神怡繁衍碧波浩淼
2.指导书写.重点指导"礁"和"域"两个左右结构的字.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上节课我们读了“美丽的南沙群岛>>这篇课文,你们知道些什么?
2.这节课请同学们放慢脚步,边读边想象,细细欣赏那蓝色宝库般迷人的海岛.
二.精读感悟
1.传说中的南沙群岛是什么样的?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1)“晶莹的珍珠"指什么""一串串晶莹的珍珠”说明什么?
(岛屿多)
(2)南沙群岛有多少岛屿?齐读第二句,边读边想象.
(3)指导朗读第一,二句.
师小结.
(4)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是怎样在南沙群岛上生活的?
u指名读第三句,其他同学注意听.
u评议朗读,结合朗读理解"浩瀚","生息繁衍”等词语的意思.
3.默读第1自然段,回答课后第五题.
师小结.
4.了解南沙群岛的悠久历史后,我发给你们每人一把金钥匙,开动脑筋去打开这座蓝色宝库.
u学生自学第2自然段.思考:你用什么方法打开"宝库"?在"宝
u库”里你发现了什么?
u组织讨论自学方法和所学内容.结合句子理解"蕴藏‘'和''用之
u不竭'’的意思.
u为什么说南沙群岛是一座宝库?请你通过朗读告诉我们.
u为什么说南沙群岛是一座蓝色宝库?
u师生朗读,体会总分写法.小结:南沙及其海域有丰富的矿产资
u源,水产资源,真不愧是一座巨大的蓝色宝库.
5.讴歌了南沙群岛的富饶,你们想背上小画板去海边散步写生吗?
a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把表示颜色的词画下来.
b那金色的沙滩,黝黑的礁石,雪白的浪花,翠绿的海水……任意的组合都是一幅美丽迷
人的热带风光图.这些句子你们读懂了吗?试着画下来.
C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边创作绘画.
评点学生作品,讨论为什么这样画?用书上的词语和句子说说.结合创作绘画和课文理解”
清澈明亮"蓝玉"五彩缤纷"心旷神怡",〃碧波浩淼充满魅力''等词语的意思.
指名朗读学生喜欢的词句.
E指导朗读本段的两个比喻句.用”……像……”的句式把这两句练习说一说.
F练习试背第3自然段.
三.仿段练习
1.课文的第2,3自然段都是围绕中心句,从不同角度写出了南沙群岛的
2.富饶和美丽.
3.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以〃公园真是鲜花的海洋"或''菜市场真是
4.营养的宝库”为中心句写几句话.
四.布置作业
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根据课文写几句歌唱南沙群岛的歌词,老师为你们谱曲.让我们一同讴歌美丽富饶的南沙
群岛.
3.摘抄课文中的妙句佳句.
板书设计:2、美丽的南沙群岛
物产丰富
景色迷人
3、庐山的云雾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流连忘返”、“飘飘欲仙”、“瞬息万变”等词语的意思。会用
“流连忘返”、“秀丽”造句。
3、继续学习总分段式,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4、阅读感悟,抓住语言文字,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
情。
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课文优美的文字,体会2、3自然段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
写出庐山云雾的美的。
教学准备:挂图、生字卡、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照片:同学们,喜欢旅游吗?说到旅游,你们不能不去•个地方:庐山。自古以来,
就有“泰山雄,华山险,庐山秀,黄山奇”的说法,庐山在我国江西九江市南,峰奇山秀,
四季风景如画。有同学去过或者在电视杂志上看过有关庐山的介绍了吗?那就简单讲讲庐山
最有名的景点或者景致。
结合谈话看照片(例如庐山瀑布、五老峰)
2、其实,庐山最神奇的景致要算云雾了,今天我们就让我们在文字创造的美妙意境中去游
一游。
板书:庐山的云雾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指导正确朗读课文。
1、自学课文,要求:
A、读准生字音,将课文读正确。
B、用“------?”划出文中的新词,查词典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些词语。
2、检查自学情况:
A、指名读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及时正音。
增添(zengtian)姿态(zitai)遮挡(zhedang)
B、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随机纠正字音,结合理解词语。
第一节:
这小节有好几个成语,你通过自学,懂得了哪个成语的意思?
变幻无常:变化没有一定的规律,形容云雾变化多、姿态万千。
飘飘欲仙:看到美丽的云雾内心很舒服,象成仙一般。
腾云驾雾:原来指仙人能借助云雾飞行,这里指看到美丽的云雾,心里很舒畅。
第二节:
绒帽(rong)缠绕(chanrao)
系ji系鞋带
xi关系
这小节中,你有不理解的词语吗?请同学来帮帮忙。
弥漫:(雾气)布满、充满。
缠绕:环绕。
千姿百态:姿态万千,各种各样。
第三小节:
这小节也有好几个成语,你理解了吗?让同学也来享受你学习的成果。
瞬息万变:形容变化极快。
一泻千里:形容江河水流迅速。
四蹄生风:形容马跑得非常迅速。
第四小节:
云遮雾照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理解“云
遮雾罩”、“流连忘返”。
三、同桌互读,把课文读流利。
默读,理清文章脉络。
几遍读下来,庐山云雾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课文用四个小节来介绍庐山的云雾,每小结分别写了什么?
1、总学了庐山云雾的多和美。
2、庐山云雾千姿百态。
3、庐山云雾瞬息万变。
4、人们对庐山的云雾流连忘返。
四、作业:
1、抄写词语三遍。
2、摘抄文中的成语,并解释。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庐山的云雾》,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想细细品味庐山云雾奇丽的美吗?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第一节:
1、指名读课文第一小节,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庐山有高山,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有云雾,景色十分秀丽,那么在这众多美妙的
景色中,作者最喜欢的是云雾,你特别从哪个词语读出来的?(尤其)(神秘美)
3、确实,庐山的云雾神奇美丽,你看,弓I读(在山上游览——,漫步山道,------------)
此时,你会感觉自己就象-------?
4、那么奇丽的云雾想想细细去欣赏?
三、精读第二小节:
1、自由读第二小节,想一想:这小节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来。
2、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你从哪些句子具体读出来的?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
山头的云雾(象白色绒帽)
半山的云雾(象一条条玉带)
山谷的云雾(象茫茫的大海)
遮挡山峰的云雾(象巨大的天幕)
3、你觉得这千姿百态的云雾怎么样?(美奇丽神奇美不胜收……)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千
姿百态的云雾写得如此形象美丽的呢?(比喻)
说说你最喜欢的一小句好在哪里。
4、你能不能仿照作者的方法也来用美妙的文字形容一下各种姿态的云雾?
5、你喜欢这千姿百态的云雾吗?让我们读出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6、总结学习这一小节的方法:读——划——品——读
四、精读课文第三小节:
1、运用刚才第二小节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小节。
2、指名说这一小节的中心句。理解“瞬息万变”。
3、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是怎样的情景呢?你怎么读吃来的?
眼前的——刚刚还是——转眼间
明明是——还没等你——又变成
改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说这句话,比比哪句好,体会云变化之迅捷之多。
这“一缕轻烟”“九天银河”“白马”“冰山”是真的吗?对,是作者看到云的想象,你
能象作者一样展开丰富的想象,仿照他的写法也来写写云雾的瞬息万变吗?
4、这么奇异的景致,我们应该读出自己的惊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一小节。)
五、到这里,老师忍不住要和作者一样感叹: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你想说什
么?
六、作业:
1、补充习题。
2、朗读背诵课文。
3、仿照文中二、三小节的结构写法,写一处景物。
板书设计:3、庐山的云雾
山头绒帽
千态姿态半山象玉带
庐山的云雾
弥漫山谷大海
遮挡山峰天幕
瞬息万变眼前……刚刚……转眼间……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又变
成....
习作1
教学要求:
1.能借助观察图画读懂例文《脱棉衣》,感知小作者的所思所想。
2.能通过讨论交流,明确观察多幅图作文训练的要领。
3.能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书上提供的两组图,选你喜欢的一组,练习写一件事。
教学时间:两课时(其中书面习作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察画面,学习例文,总结要点
1.图上有几个人物?能说清图上人物的关系并给他们分别取个名字吗?
2.这四幅图写了一件什么事?
3.分图简要说说图的意思。
4.观察第二幅图的景物,引导学生思考叙述图上场景的顺序。
5.阅读全文。
6.教师小结:
这四幅图画的是宋霞的妈妈给宋霞脱了棉衣,觉得很轻快,由此想到要为家门口的小树
脱棉衣的事。全文按图写了四段话,交代了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他们看到了
什么,他们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
下面请同学们运用这样的方法仔细观察下面两组图,也请大家选你自己喜欢的一组,练
习写一件事。
二、观察图画,运用要点,分图口述
1.观察第一-组图,说说这三幅图讲了件什么事,给这件事加个题目,给图中人物起个名
字。
(讲的是要爱护公物,不能乱写乱画的事。小猴子叫孙小圣,熊猫叫常助林。题目可以是
“我错了”)
2.观察第一幅图。
说说图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3.观察第二幅图。
这时他们到了什么地方?孙小圣做了什么?常助林怎么做的
说说孙小圣是怎么想的,常助林是怎么劝阻的。
4.观察第三幅图。
常助林在做什么?孙小圣的表现怎样?
说说常助林怎么批评孙小圣,孙小圣的态度怎样,孙小圣会怎么说。
三、学生练写,指名点评,修改文稿
同座同学先看图分段口述,再连起来完整地说,相互补充,相互纠正。学生练写,教师
巡回检查指导,收集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选择两名学生的习作进行点评,修改文稿,指
导誉写。
练习1
教学要求:
1.弄清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简称的基础上背诵简称歌,理解带有简称的句子。
2.书写时注意写好捺画,并巩固笔顺规则。
3.熟记8个成语和记诵古诗《夏日田园杂兴》。
4.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一是让学生想说,二是让学生会说。
5.练习两个笔画及含有这两个笔画(横撇、撇点)的字。
教学重、难点:
1、弄清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简称的基础上背诵简称歌,理解带有简称的句子。
2、启发学生留心观察、记录简称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
3、指导学生熟读成诵,大致体会成语。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熟记并背诵简称歌。
1.出示中国地图。
帮助学生对中国地图有一个整体认识,即中国地图像一只傲然挺立的雄鸡。
2.接着,借助地图了解我国有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女士中统丝袜数据监测报告
- 创新思维在CAD工程师认证考试中的作用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国多功能活氧杀菌解毒机数据监测报告
- 专题2.1 空气(七大题型)-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举一反三系列(人教版)(原卷版)
- 2025年中国塑胶弹跳球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卡片夹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专题02 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知识串讲+专题过关)-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沪科版2020)(原卷版)
- 2025年中国三指套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机械工程师资格证书考试知识分享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商务礼仪师考试多元复习试题及答案
- 大型商业综合体弱电智能化规划方案大型商场智能化系统设计方案城市综合体弱电方案
- T-CITSA 20-2022 道路交叉路口交通信息全息采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 护士行为规范及护理核心制度
- 在核心素养指导下高中主题班会课的作用
- 中石化在线测评题库
- 跨学科护理合作模式
- 护理临床带教老师
- 机械设备润滑油基础知识(二)
- 妇幼保健院灾害脆弱性分析表
- 管理能力测试题大全
- 血锂异常健康宣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