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高分预测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1页
黑龙江省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高分预测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2页
黑龙江省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高分预测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3页
黑龙江省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高分预测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4页
黑龙江省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高分预测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

1、提出人类是古猿进化来的这一观点,主要依据(

)A.考古挖掘中发现的化石B.世代相传的传说C.古代书籍中的文字记载D.人类的想象

2、“太古以来,诸族(指远古时期的部落)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存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所以“诸夏”形成的特点是(

)A.多民族交融B.世袭形成C.王朝更替D.单一民族延续

3、“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这是《三字经》中对夏朝的描述。“公天下”开始变成“家天下”是在A.禹时B.纣王时C.汤时D.启时

4、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下列哪个字是象形字?A.B.C.D.

5、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包括(

①农作物的种植

②家畜饲养

③聚落的发展

④磨制工具的发展

⑤国家的出现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⑤

6、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孔子主张“为政以德”;韩非主张“依法治国”。这三者的共同出发点是(

)A.弘扬社会正气B.塑造理想人格C.寻求国家治理方案D.建立中央集权统治

7、货币是商品交换和经济发展的产物,从古至今在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经济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下图是战国主要货币分布图,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仍在继续使用的货币是(

A.半两钱B.刀币C.布币D.贝币

8、学习历史,首先要注意时间概念,懂得计算年代。现在世界上通用的是公元纪年,公元纪年把每100年叫做一个“世纪”。历史上,刘邦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时间上应该表述为A.公元前3世纪B.公元前1世纪C.公元前2世纪D.公元2世纪初

9、2020年12月17日,经历23天惊心动魄的太空之旅,嫦娥五号怀揣来自月球的岩石和土壤返回地球,这位“天外来客”名字中的“嫦娥”,据说本称坦娥,因西汉时为避汉文帝的忌讳而改称嫦娥,这位西汉皇帝(

)A.增加赋税徭役B.倡导勤俭治国C.实施“推恩令”D.最爱珍宝美玉

10、公元前112年汉武帝颁布《罢郡国铸钱令》,命令销毁原各郡国的私铸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汉武帝这一措施A.解决了货币形状不一的问题B.使农民纷纷弃农经商C.导致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削弱了D.是巩固大一统局面的措施之一

11、中国古代出现过“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治世、盛世局面,他们具备的共同历史条件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民族交往密切,海外贸易发达C.国家统一,社会稳定D.君主专制加强,科举制度完善

12、陈胜、吴广发动大泽乡起义后,各地农民纷纷响应,起义军迅速从900多人发展到几十万人。这体现出(

)A.秦朝暴政不得人心B.秦朝的人口众多C.起义军善于指挥D.郡县制度不利统治

13、“……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也是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这次战争是(

)A.200年官渡之战B.208年官渡之战C.200年赤壁之战D.208年赤壁之战

14、西晋时期,丞相何曾“帷帐车服,穷极绮丽,过于王者。食日万钱,犹曰无下著处。”鲁褒在《钱神论》讥讽道:“钱被奉为神物,……凡今之人,惟钱而已!”上述材料反映出西晋的社会风气是(

)A.贵族当权,轻视功名B.唯利是图,生活腐化C.注重门第,鄙视富贵D.能力至上,不计名利

15、迁都洛阳后,北魏孝文帝亲自到鲁城(今山东曲阜)祭祀孔子,封孔氏后人为官,并让兖州刺史修复孔子墓。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推动科技发展B.管理江南地区C.笼络守旧势力D.学习先进文化

16、天文学与数学是两个关系密切的学术领域。在上述两个领域都取得突出成就的是(

)A.张仲景B.贾思勰C.王羲之D.祖冲之

17、漫画反映的某位皇帝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首创的措施,这位皇帝应是(

A.秦始皇B.汉高祖C.汉景帝D.汉武帝

18、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现象,生产力迅速发展是因为(

)A.分封制的推行B.百家争鸣的活跃C.铁器、牛耕的使用D.合纵连横的开展

19、山顶洞人使用的骨角器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骨针,针身保存完好,针身微弯,刮磨得很光滑,针孔是用小而细锐的尖状器挖成的。这说明山顶洞人(

)A.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B.过上了定居生活C.已经进入了新石器时代D.有爱美意识

20、魏、蜀、吴三国鼎立期间,虽然兼并战争仍旧继续进行,但这种局部统一和之前东汉末年众多军阀割据混战的状况相比,仍是又前进了一步。“又前进了一步”是指(

)A.为以后全国统一奠定基础B.避免出现军阀混战的状况C.促进三国疆土的继续扩展D.南北社会经济的同步发展二、综合题

21、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也是历史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75年湖北云梦县秦墓出土的武士斗兽纹铜镜(图1),表现了商鞅变法后秦人的“尚武”精神。秦国商鞅量(图2)是秦统一后官定标准升量。

图1

图2

(1)这两件文物,分别对应了商鞅变法的哪两项内容?从中可以看出,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是什么?材料二:北魏虽然统一了北方,但要巩固政权,还必须解决面临的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因为旧贵族的特权和旧部落习俗密切相连,因此当时改革鲜卑旧的习俗,就成为北魏统治阶级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卢菡著《不可不读的中国历史》材料三:南朝将领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后发出感叹:“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摘自《洛阳迦蓝记》

(2)根据材料二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是什么?请举出“当时改革鲜卑旧的习俗”的措施有哪些?通过材料三可知北魏改革起了什么作用?

(3)对比以上两次改革,你能够得出什么结论?

22、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以“秦的兴衰”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商鞅变法】材料一:商鞅所采取的改革措施,目的是破除奴隶制度,巩固和发展封建制度,从本质上说这是一场地主阶级的政治革命……商鞅虽死,“秦法未败”。商鞅变法的成功,使原来比较落后的秦国一跃而成为战国时代最先进的强国,为日后统一六国打下了基础。——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目的。简述秦国推行商鞅变法的影响。【统一告成】材料二:秦经过十年的征战,相继攻灭山东六国,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结束了战国二百五十余年混战的局面,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摘编自《秦汉史话》

(2)秦于哪一年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统一的历史意义。【农民起义】材料三:起义军诛暴秦的举动,得到各地人民的支持,社会不同身份的人,也纷纷投奔起义军。陈胜攻占陈县后,就召集陈县的三老、豪杰共商大计……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农民创建的政权。陈县农民政权的建立,鼓舞了各地反秦的斗争,它成为号召全国共同起来推翻暴秦统治的一面旗帜!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个由农民创建的政权”。简述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

23、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材料一如图。

(1)结合图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会用祖冲之的名字命名环形山。

(2)图二是哪个领域的著作?这部著作有何历史地位?材料二如图。

(3)图三的文字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它被称为什么?汉字书写在东汉以后逐渐发展成为一门艺术,图四是被后人称为“书圣”的作品,这里的“书圣”指的是谁?人们是如何赞誉他的书法的?

(4)图五代表了我国的石窟艺术。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哪些著名的石窟?

(5)魏晋南北朝的艺术具有多姿多彩、辉煌璀璨的特点,对此你有何感想?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总,若此则天下治。材料二

贯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材料三

民为贵,社极次之,君为轻材料四

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1)上述材料中的主张分别属于哪一学派?

(2)概括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的思想家的重要主张。

(3)根据上述材料,指出这些学派之间辩论的焦点。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唐]李白

(1)材料一中“秦王”是谁?“扫六合”指的是什么?材料二:如图所示

(2)依据材料二,指出秦朝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创建的政治制度是什么?丞相的职责是什么?材料三:如图所示

(3)材料三的三幅图,分别反映了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什么重要措施?材料四: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4)写出材料四的历史事件名称。材料五:汉兴,……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汉书•食货志》材料六:夏五月,兵皆罢归家,今天下已定,令各归其县,复故爵田宅……令士卒从入蜀、汉、关中者皆复终身(免徭役)。——班固《汉书》

(5)阅读材料五,西汉初年,统治者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